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0句有关戏曲的谚语至少五句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4 08:12:50 admin 阅读:59

导读关于戏曲的谚语和歇后语 1、关于戏曲的俗语谚语 (1)、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见风使舵:(基本解释):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关于戏曲的谚语和歇后语

1、关于戏曲的俗语谚语

(1)、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见风使舵:(基本解释):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戏剧演员人材的教学经验。以功保戏,以戏带功,是指对学员文、武基本功的教学与剧目教学必须二者兼顾,使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保证。即基本功教学是剧目教学的基础和保证;而剧目教学又可起到检验基本功教学的作用。以教保演,以演促教是指课堂教学与实习演出必须二者兼顾,这两个方面也是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关系。只有课堂教学教得扎实,才能保证实习演出的质量过关;也只有经过实习演出的实践,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受到检验,长处和差距同时在舞台这面镜子前展露出来,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加速人材培养的进程。

(4)、(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5)、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6)、其道是论戏,不是论戏,胜似论戏型。这一类歇后语的“引子”基本上就是一出戏,从这种歇后语可见京剧在戏曲中的“领军”地位。

(7)、学艺贵在持之以恒,最怕时断时续,必须坚持“曲不离口,弦不离手”和“冬练三夏练三伏”。这样,才能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8)、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9)、意思是:如果想要练成让大家都佩服的技艺,就要舍得花很多时间,吃很多苦。

(10)、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11)、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2)、指演员表演的中心课题是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无技不惊人,指表演如果没有精湛过人的功力技巧(包括武技),便不能给观众以审美的惊奇感。无情不动人,指演员在表演时如果缺乏进入角色体验的真挚情感,即使有令人拍案称奇的技巧,却不能使观众的情感受到打动。无戏不服人,指演员的技巧也好,演员的情感体验也好,都要落实到“戏”上,即落实到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上,整个表演才具有真正的艺术说服力。这三句话并不是平列的关系,重点在最后一句,即强调地指演员技巧的运用,真挚情感的抒发,都要为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服务。

(13)、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4)、“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对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精,精了还要精益求精。”这条戏谚的意思是说,京剧演员在自己从艺的历程中,切不可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忘记了还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去征服。“学”指学戏;“会”指学会有关程式规范可以登台演出;“对”指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基本准确,对各项技巧的运用顺畅而有法广好”指整个表演在准确的基础上,已初步取得了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精”指刻画传神,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精益求精”指以“艺无止境”的发展眼光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舞台艺术,从而在表演的思想深度、艺术创造的新颖度和运用技艺的精采程度上,不断有所提高。

(15)、译文: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

(16)、在舞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时采取写实的空间处理。如家居、公堂、金殿等空间固定而且范围较小的场面,通过人物活动所显示的空间状况即基本上是写实的。而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景,则往往打破舞台条件的制约,采取写意的方法表现空间。如《捉放曹》一剧人物由庄外到吕家、由吕家又到庄外。《群英会》一剧“草船借箭”一折,人物由岸上到舟中,由此岸到江心又到彼岸的曹营,《长坂坡》一剧赵云在战场上反复冲杀,《铁笼山》一剧姜维的涉水而逃,《打鱼杀家》一剧萧恩父女连夜过江的场面等等,都是通过虚拟的表演程式和技巧,在舞台上以写意的方法正面加以表现。

(17)、文戏中一般“唱”的比重较大,有的文戏演员多在提高演唱水平上倾致全力,而对包括武功在内的全面艺术造诣比较忽视,唱工虽具一定水平,但不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出丰满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整个演出气氛显得不够热烈,给人“温”的感觉。因此,文戏演员应努力做到文而不温。武戏以表现战争、搏斗等题材为内容,以有武功的人物为主角,以有开打场面为特色,对演员在武功技巧方面的要求特别突出。重武轻文,重开打轻唱做,重形体动作轻内在韵致的偏颇在武戏演员中有一定普遍性。有此偏向的武戏演员在表演中多着眼于开打勇猛,意在以武功赢得观众,因而其表演显得外在而浮躁。因此,武戏演员应特别注意克服“躁”的毛病。

(18)、(高音气要足,低音气收敛,高放低收,尖浊不显)

(19)、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20)、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2、有关戏曲的谚语至少五句

(1)、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相当的戏曲欣赏水平,只有对于戏曲表演中的高与低、精与粗、美与丑能敏锐地感受到,并能从理性上得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树立起在艺术追求上的目标,并在实践中避免一切粗率不美的成分,从而使自己的表演水平不断提高。这条戏谚也有提倡演员多看戏的意思,在欣赏中学会欣赏,从而开扩眼界,吸收营养,明确鉴戒,活跃艺术思维,提高自己的表演层次。事实上,每个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几乎无不具有极高的戏曲鉴赏水平。

(2)、此谚意在强调戏剧表演中唱念台词必须字音清晰。所谓字音清晰,就是要做到四声准确,吞吐有力,声母、韵母清楚,从而使台词每个字的字音都清晰可辨地传到剧场各部位的观众耳中。咬字不清、吐字不明二短句的含义相同。此谚从反面提出问题,尖锐地指出了唱念台词如字音不清,则必然极大程度地损伤表演的美感,也会严重地破坏观众的审美情绪。而要做到唱念台词字音清晰,不是一个孤立的读音问题,而是正确处理读音同唱念中的旋律与节奏的关系问题,即在唱念中不论旋律多么曲折委婉、节奏多么快速多变,都必须坚持字音的清晰度。有的演员孤立地强调唱念字音的清晰,而使唱念中的音乐美受损,则也不可取。

(3)、你知道哪些京剧中的谚语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京剧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4)、指戏中故事情节与表演技巧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京剧表演艺术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广义地看,不论由演员的唱念和乐队的伴奏组成的声音系列,还是由演员的身段、舞蹈程式组成的动作系列,无不含有一定的技巧性。狭义地看,京剧表演中不论文戏与武戏对于某些特技的运用,尤其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高度技巧性,而由于难度高或富于独创性,往往被人们称为“绝技”,“绝活”的武技运用,则更是构成京剧艺术魅力的特殊因素。离开和取消上述的技巧性,京剧即不再成其为京剧。所以说戏不离技。同时,京剧表演中的技巧因素,不论其难度大小,一旦由练功场进入京剧舞台,就由纯技术升华为艺术整体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一种质变。这时技巧本身的形式美,只能在戏剧规定情景的制约下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而不再具有与戏绝缘的单独的审美意义。如果在一出戏中出现了与剧情脱节的技巧性表演,则必然对演出的整体审美效果有损无益,这种技巧性表演本身越是高难精妙,则对戏剧整体美和形象的塑造,破坏作用就越大。因此,京剧表演中技巧的运用(包括绝技的运用),始终不能离开塑造角色形象。

(5)、京剧演员登台演戏必须以自己心里有戏作为前提。所谓心里有戏是指演员在对剧情和角色进行必要的体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关于角色声音形貌的意象,并以此作为“唱、念、做、打、舞”等具体表演的依据,使头脑中的意象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角色形象。如果演员内心空虚,势必在表演中无所依凭,使形体动作和唱念都显得一般化,无法形成以形传神的审美效果。即使是在台上;‘走”台步,如果演员心里无戏,掌握不住应有的艺术尺度,也不会走得恰到好处,走出人物特有的神韵。

(6)、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7)、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霜降种河滩,早晚不差三五天。

(8)、图文源于网络,我们致力于推广权威、专业知识,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小编删除

(9)、意思是:师傅不可能手把手教徒弟,唯有靠自己的灵性,去模仿、去揣摩师傅的意图,才能把技术

(10)、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1)、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宋苏轼《古意》

(12)、歇后语,在北方又称“俏皮话”,家喻户晓,幽默风趣;在南方有人称为“一句半”。歇后语道是“谜语”不是谜语,某些方面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似乎又胜过“谜语”。其实,歇后语这一语言形态并不完全都是歇后——比喻,确切地讲是一种引子与注释的关系,即从某人、某事、某物“引”出一种深入浅出、朗朗上口的注释并以“引子”加“注释”的整体组合巧妙地对人间、人世、人事、人生......作完全通俗化处理的哲理宣讲,引起世人警觉。

(13)、搞好四旁绿化,风、沙、旱、涝都不怕。(四旁:家旁、村旁、河旁、路旁)光栽不护(树),白费功夫。

(14)、(十戏九不同)京剧贵在独创性,最忌千篇一律。每一出戏的排练演出都应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主题思想,在艺术处理、技术运用、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特色上有所区别。

(15)、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16)、京剧演员成功的艺术创造,如某个唱腔的设计,某个绝技的运用,某个身段的安排,某个眼神的使用,某些台词的修改,某件戏装的制作……等等,虽然多是在很短时间内以颖悟的神思构想出来的,但其平时广泛深入和自觉进行的艺术积累都是这种艺术创造的基础,如果平时孤陋寡闻,缺乏积累,也就不会有艺术创造的神来之笔。譬如梅兰芒从古代绘画飞天中,得到了创造《天女散花》的许多亮相的启示;周信芳熟悉《天霸拜山》的表演技巧,因而在设计《义责王魁》的当场脱衣身段时,得以适当借用。这类例子举不胜举。它们说明京剧演员具有广博文化艺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17)、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8)、意指京剧演员只是具备唱、念、做、打等诸方面的功夫和技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开动脑筋钻研剧本,钻研角色,钻研艺术表现上的每个问题,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和技术得到正确的发挥。每个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具有过人的艺术功力,而且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领域内无不善于思考、探求和创造。这条戏谚正是对他们成功经验的概括。而且,京剧表演具有高度程式性的特点,如果只是一味苦练基本功和掌握表演程式,似乎也可以胜任演出任务,然而这样的演员并不能塑造出真正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对于京剧演员特别强调“苦思”尤有必要,这正是使演员努力于做程式的主人,而不做程式的奴隶,使演出不落入公式化的窠臼的保证。

(19)、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要掌握基本功和学会若干出戏,却要下多年的功夫。京剧艺术全面的综合性、高度的技巧性,成体系的程式性和丰富的剧目,使得每个合格的京剧演员都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被培养出来,突击培养一般说是行不通的。尤其是京剧表演中某些高难技巧,虽然在舞台运用时不过是几秒的时间,但要掌握这些高难技巧却需付出几年艰苦的艺术劳动。这条戏谚含有应尊重京剧演员艺术劳动的启示意义。

(20)、指旁人对你的辅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本领在乎自身的努力与提高。

3、关于戏曲的歇后语有哪些

(1)、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2)、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此谚意在强调演员表演艺术的珍贵。京剧演出既有自身固有的艺术价值,而以艺术商品的面目出现时,又具有一定的商品价格。这种商品价格受社会风尚、观众审美水平、演员知名度、宣传程度、剧场条件等艺术本体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它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演员表演的艺术价值,演出的商品价格(即票价)定得再高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演员的表演艺术成果却是经过继承前人的艺术精华,又加上多少年的勤学苦练、努力创造而逐渐取得的,往往由于其艺术的独特性而成为其他演员所无法取代的,因而其艺术价值是无法以货币形式来定价的。这条谚语启迪演员珍爱自己的表演艺术而自尊自重,同时也要求社会各界尊重和热爱演员的劳动。

(4)、戏曲演员的表演中,情感体验的成分过多而功夫技巧不足,就会使表演显得真而不美。反之,如果功夫技巧的成分过多而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就会使表演显得美而不真。要使表演既含有充分的形式美,又具备必要的真实感就必须在表演过程中,将情感体验和表演功力适度地结合起来,不能只侧重一个方面。“傻”是指表演不生动、不漂亮,缺乏形式美和愉悦性。“假”是指表演缺乏感人的真实性,以单纯技术的炫耀充斥舞台。这两种倾向都不能构成真正的舞台艺术魅力。

(5)、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关于戏曲谚语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6)、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7)、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8)、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关于戏曲谚语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9)、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0)、古老的戏曲艺术本是“土生土长”,戏曲(尤其是各地方戏曲)为百姓喜见乐道,大大小小、发烧及不发烧的票友、戏迷俯仰皆见,戏曲的“土”性又可以从下面一点得到佐证——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歇后语中有为数众多的与“戏”与“曲”以及“戏曲”相关联的条目,有人谓之:戏曲与歇后语似乎“血脉相连”。

(11)、 ”声音是外形,感情是灵魂“”既要字正腔圆,更要唱动人心“。演员在表演时,非常讲究声情并茂。演员要善于综合运用声音等外部技巧,准确把握角色的感情,并把这种感情融入真切动人、极富美感的演唱中,以声传情,唱出人物、唱出意境、唱动人心,引导观众进入剧情,使观众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戏曲谚语的种类多种多样,从艺德到演唱、表演方法到戏曲哲理等,实在太多了。这些谚语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传诵和创造,形成了独特的戏曲文化,并具有极高的人文哲理内涵。虽说这些谚语的创作者没有太高的文化,有相当一部分是目不识丁的老艺人,但他们所创造的这些戏曲谚语却是丰富多彩的,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非常高。对于我们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来说,这些谚语本身就是生动的专业格言,特别是对正在学知识、长身体的从事戏曲专业学习的青少年来说,更是一部浅显易懂的好教材,对整个戏曲界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2)、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3)、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2013年参加第八届青少年艺术节总决赛获得幼儿组“优秀奖”

(16)、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7)、(上台凭双眼,喜怒哀乐全)京剧演员面部表情的优与劣,关键在眼神。从人的生理上讲,人的感情、情绪变化,首先从眼睛表现出来。

(18)、这条口诀是京剧舞台表演艺术法则之一。这里所说的“大”与“小”、“高”与“低”既可指身段动作,也可指唱念的声音。其含义为:通过反衬、对照手法的运用以强化艺术表现力和形式美。如《拿高登》一剧的高登,左手提开氅前襟,右手持马鞭,双臂撑开,如鹰展翅,以表现人物凶猛的气势,而在双臂张大之前则应先做出双臂缩于胸前的动作,先缩后张、先小后大,效果格外鲜明。再如《四郎探母》一剧杨四郎唱“扭回头来叫小番”一句时,为了突现“叫小番”的高腔(嘎调),前面“扭回头来”四字则必须使低平的腔。总之,在表演中只有根据戏的规定情景,灵活而适度地体现艺术的辩证法,才能取得精彩生动的表演效果。

(19)、若要会,勤玩味;若要精,人前听;若要熟,百遍读;若要通,千日功。

(20)、凡唱高腔应由丹田提气,将字音由低带高,以调管字,依腔贴调,切忌有声无音,近乎吼喊。凡唱低腔要“宜重、宜缓、宜沉、宜顿”。声音的自然规律是音高则尖细,音低则沉浊。改变这一规律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对气息的适当控制与科学运用,控制声音的薄弱强高,使高低衔接自然、协调。因此,要想达到“腔高不薄,腔低不弱”的目的,就须唱高音气要放足,唱低音气须收敛。越是高音,越要将气放足,这样音虽高而不显尖窄。音越低越要尽力将气收敛,使腔不致低弱无声,这样音虽低而不生浊。

4、戏曲的谚语大全

(1)、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对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精,精了还要精益求精。”这条戏谚的意思是说,京剧演员在自己从艺的历程中,切不可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忘记了还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去征服。“学”指学戏;“会”指学会有关程式规范可以登台演出;“对”指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基本准确,对各项技巧的运用顺畅而有法广好”指整个表演在准确的基础上,已初步取得了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精”指刻画传神,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精益求精”指以“艺无止境”的发展眼光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舞台艺术,从而在表演的思想深度、艺术创造的新颖度和运用技艺的精采程度上,不断有所提高。

(4)、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赞美戏曲的谚语篇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5)、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6)、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7)、杂技团里的演员各有拿手好戏经典歇后语布袋里买猫——不知底细

(8)、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9)、谚语、俗语、歇后语有不少取材于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而这些古典小说、民间传说又有不少出现在戏曲舞台上,所以谚语、俗语、歇后语中就有不少与戏曲人物、典故有关。例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门前耍大刀。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手心。大意失荆州。

(10)、意指京剧演员只是具备唱、念、做、打等诸方面的功夫和技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开动脑筋钻研剧本,钻研角色,钻研艺术表现上的每个问题,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和技术得到正确的发挥。每个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具有过人的艺术功力,而且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领域内无不善于思考、探求和创造。这条戏谚正是对他们成功经验的概括。而且,京剧表演具有高度程式性的特点,如果只是一味苦练基本功和掌握表演程式,似乎也可以胜任演出任务,然而这样的演员并不能塑造出真正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对于京剧演员特别强调“苦思”尤有必要,这正是使演员努力于做程式的主人,而不做程式的奴隶,使演出不落入公式化的窠臼的保证。

(11)、(台下千言易,当场一字难)在舞台上表演,演员即使忘记了台词中的某一个字,也会处于艰难尴尬的困境。

(12)、名师出高徒。艺多不压身。三分靠教,七分靠学。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1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4)、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5)、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6)、(嗓音凭天赋,锻炼在人功)学艺者的天赋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锻炼。条件略逊的演员,通过锻炼可以得到提高;条件优越的演员,若不肯下功夫锻炼,不可能将其优异的条件充分发挥出来。

(17)、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18)、京剧演唱讲究“字清、情真”。在演唱时,演员要从技巧上明确字在口中的部位和着力点,以及正确的掌握不同的口形和发音部位的变化,然后把字清晰地送到观众耳中。为了达到“字清”的目的,在行腔过程中,要着重腔与字的主从、依附关系,原则是以字行腔,字重腔轻,唱字不唱腔。为了达到“情真”,在演唱技术上要从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对每段戏和句、词等作仔细审察,突出重点。

(19)、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爱国的名人名言

5、关于戏曲的谚语和歇后语大全

(1)、不同行当的角色在表演“云手”这一程式动作时,虽然基本动作相同,但动作的具体规格却各有特点。净角云手两臂要撑开,生角云手两臂略呈弧形如弓,旦角云手要显得柔和松弛,武生云手在动作幅度和力度上要在净、生之间而取其中。

(2)、(使用举例):他们也就~,凡事一混了之。(朱自清《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3)、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4)、意思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5)、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6)、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7)、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8)、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9)、豁豁(兔子),一年十二窝,热死一窝,冻死一窝。

(10)、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无功,台上稀松“”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基础打不牢,演戏演不好“。舞台是展示演员水平的考场。平常练功的好坏、表演的优劣全都一览无遗地展现给了观众。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演员一声出众,绝对会引来阵阵掌声。相反,一个平时练功偷懒、学习不认真的演员,根本不会在舞台上有惊人的表现。

(11)、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2)、正月响雷土谷堆。(指正月打雷,有天灾)粮食进仓,莫忘饥荒。

(1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4)、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白居易《琵琶行》

(15)、扮演次要角色的演员也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表演,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出戏中的各个角色有主次之分,他们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有所不同,表演上的份量与难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构成全剧的整体审美效应来说,却缺一不可,因而每个角色又是互相平等,没有大小之分。在演配角时,只有拿出演主角(即所谓唱“正戏”)那样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真正把戏演好。有时,在一出戏中,主角演得不吸引人,而.由于配角演员的演出态度端正,演技高明,他的表演反而更有艺术的吸引力,实际上说明任何轻视配角的观点和表现都是不正确的。

(1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关于戏曲谚语11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7)、译文:曾经弹奏完曲子让老师都佩服,(弹得好),化完妆周围的艺妓都嫉妒我(美)。

(18)、其就戏论戏型。这一类戏曲歇后语属于与“戏曲”全方位组合,即就戏论戏。歇后语的“引子”与“注释”两部分主体全是“戏”,或戏名,或戏曲表演的内容及程式、美感,或演员们台上台下的酸甜苦辣情感之体验表达等等。

(19)、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20)、一个戏曲演员的成长经历中,师傅只起到把学员领进艺术之“门”的作用,真正的艺术深造却要靠学员自己的勤学苦练,尤其是要靠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充分发挥独创精神。演戏这一职业,虽有很强的技艺性,必须经过求师学艺,才能取得基本的表演能力,但是京剧表演作为艺术的本质属性又决定了它不是某种典范的复制,不能以统一的型号规格进行模仿,而必须调动表演者的主体意识及表演技能优势,进行独立能动的艺术创造,从而使角色的个性特征和表演风格带有某种独特的品性。因此,京剧演员的成长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主要靠个人的修养和奋斗。

(1)、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2)、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谚语吧,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谚语,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谚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戏曲谚语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3)、戏台上喝彩——自吹自擂(又云:人不捧场自捧场);

(4)、“做人要讲道德,唱戏要讲戏德”“学艺先学德,无德艺难成”“立业必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品”“艺高不如德高,艺高更需德高”。这些看似平淡无奇、通谷易懂的戏曲谚语,却说出了道德品质在戏曲工作中的重要性。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说过的“戏比天大”,也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艺德的思想内涵。常言说,艺如人品。一个演员的艺术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审美品格和艺术气质,决定其艺术创作的态度和追求,并直接影响其表演艺术风格。 

(5)、在舞台表演的当场,即使忘记了台词中的某一个字,也会使演员处于艰难尴尬的困境。演员艺术劳动的艰巨由此可见一斑。

(6)、一天一水,胜似牛腿。(指黄瓜)能叫小水浇灌,不叫大水漫淹。

(7)、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8)、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9)、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0)、戏子(旧时称职业的戏曲演员)搽脸蛋光图表面

(11)、眼睛是人的内心活动最灵敏的显示器,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层露角色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而以不同的眼神,如注视、蔑视、斜睨、偷觑、怒目、泪眼、侧目、冷眼……等等与之相适应。由于角色的内心活动常常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演员在用眼神做戏时也需以多种眼法互相交叉配合,用瞬息万变的方式进行表演,以充分体现“心之苗”的作用。

(12)、欢迎登陆轩逸官方网站:www.hnxuanyi.net 

(13)、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14)、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5)、做一个京剧演员嗓音响亮、纯净是基本条件,响亮的嗓音往往能遮掩演唱上的一些缺点和毛病。京剧演员往往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只满足有一条好嗓音,要下工夫全面研究掌握唱念技巧。

(16)、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17)、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穿的戏装(包括戏装的形制、色彩、图案、质料等)要遵守一定的规范性,以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等方面的规定性相符合,而不可单纯着眼于戏装本身的新鲜华丽,以至对人物的形象有所歪曲和破坏。如从武松的身份和性格看只能穿青褶子,如果孤立地追求所谓的扮相美,让武松改穿平金绣花的褶子,则势必有损武松形象的塑造,在京剧舞台上这是一种不能允许的错误。

(18)、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9)、有钱不放账,买粪地里上;这季不得力,下季它还壮。

(20)、(拼音读法):jiàn fēng shǐ duò

(1)、不同行当的角色在表演“云手”这一程式动作时,虽然基本动作相同,但动作的具体规格却各有特点。净角云手两臂要撑开,生角云手两臂略呈弧形如弓,旦角云手要显得柔和松弛,武生云手在动作幅度和力度上要在净、生之间而取其中。

(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京剧演员学好身段、练好武功技巧固然不易,但学好唱念的技巧和功夫更为不易。

(4)、2016年参加挑战世界吉尼斯记录唱响72小时

(5)、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6)、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7)、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8)、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9)、指京剧武戏表演与文戏表演的艺术原则。武戏文唱的意思是,针对武戏演员重武轻文的片面的艺术思想,强调不减弱武打成分的同时,通过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艺术手段综合运用.的加强,鲜明而全面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状态,把武戏的演出,从只重开打的火炽猛烈的低层次,提高到突现人物的心态和神采的高层次。“武戏文唱”是演好武戏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原则。“文戏武唱”的意思是,在文戏演出中(主要指主要演员的表演),通过武功和各种特技的运用,强化身段动作的节奏感和舞蹈美,构成强烈、夸张而富于美感的艺术效果,从而使艺术表现力和愉悦性得到加强。文戏武唱是京剧具有高度技艺性艺术特征的突出体现。

(10)、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1)、(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1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13)、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4)、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进到戏的规定情境中去,集中精神、集中精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毫不懈怠地把角色的神气和情态传达给观众,既不消极地懈场出戏,也不单纯卖弄技艺以表现自我,因为这同样是与角色的脱节。对于一出戏的全台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以剧本的规定性为依据,互相配合,彼此补台,不论是戏的主人公,还是次要角色,都要为维护全剧表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尽力。作为同场演员,在其他演员表演时,自己不处于观众审美注意酌焦点时,不能以舞台上的“闲人”和“观众”自居,必须坚持心中有戏,坚持舞台情感交流,对于同场的其他演员的表演应给予应有的烘托。当自己正在进行唱、念、做、打、舞时,又必须与或前后,或同时的其他同场演员的表演相联系,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对自己表演的尺度进行控制,使自己表演的火候与整体演出的需要相适应。尤其是不要为了炫耀个人演技而与其他同场演员乱抢戏,甚至与戏的主人公抢戏,造成喧宾夺主。

(15)、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16)、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7)、酒就秦椒酱,鞋小挤脚尖(区别尖团字)。“咦”音齐出音立,“嗯”音闭口须穿鼻。关于戏曲谚语1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8)、豆见豆,九十六。(96天熟)冷装豆子,热装麦。

(19)、这条谚语意在强调戏剧人物造型的重要性。所谓“像”,就是要使扮戏后的人物造型符合一定的艺术规范,符合人物个性特征所决定的外部形象。京剧是诉诸听觉、视觉的综合艺术,角色的视觉形象是观众整体审美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演员有高超的演技,但其扮相与剧情规定的人物形貌脱节,势必使整个演出效果受损。譬如有的老旦演员,在化装时过分地描眉搽粉,给人年轻女性粉面桃腮之感,显然与人物的应有造型大相径庭,即属于扮戏不像之列。

(20)、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40句有关志向的名言名句二年级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