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1句史怀哲名言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15 07:57:14 admin 阅读:59

导读史怀哲的生命格言 1、史怀哲的生命格言是什么 (1)、你若顺从自然,你就最易于征服自然。——弗·培根 (2)、《生命的思索:史怀哲自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史怀哲著,赵燕飞译...

史怀哲的生命格言

1、史怀哲的生命格言是什么

(1)、你若顺从自然,你就最易于征服自然。——弗·培根

(2)、《生命的思索:史怀哲自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史怀哲著,赵燕飞译

(3)、经历25个春夏秋冬之后,我的生命才学到从容;曾是学家笔下的悠然自在,现在才化为生活中的美好。

(4)、当时魏多先生就曾在史怀哲面前提到,有关法文记述巴赫的书都偏属于传记性质。且当时在法国只有巴赫的自传,没有介绍他的音乐特质方面的艺术作品。虽然史怀哲之前对音乐历史与理论都不曾做过专门研究,同时写该书的动机也只是纯粹答应魏多教授为巴黎音乐院学生撰写有关巴赫的音乐艺术的文章,来填补法国音乐艺术不足而已。但由于先前研习过巴赫的音乐,又曾在圣威廉教堂担任过管风琴师,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颇有心得,因此鼓起勇气,顺其自然地写下去。当时史怀哲写书的计划不是在发掘巴赫和他那个时代新的历史数据,只想尝试和其它音乐家一样谈巴赫而已。因此决定将此书的主题来讨论以前很少人提及的地方。譬如说,解释巴赫音乐的真正特质,以及讨论正确的演奏方法。所以该书的传记性与历史性事物只是成为小引,而不是书中最主要的主题。 

(5)、人类的智慧是不可能战胜的,可是自然也是难于攻破的。——雨果

(6)、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

(7)、舒曼把巴赫称为:“音乐史上的耶稣”;同时门德尔松也将被埋藏一百多年的巴赫音乐透露曙光;再加上本世纪中巴赫音乐最伟大的三位音乐信徒:大提琴的泰斗卡萨尔斯(PabloCasals,1876-1973)、大键琴的复兴者兰多芙斯卡(WandaLandowska,1879-1959)以及最能表现宗教精神的管风琴史怀哲;这五人使巴赫的音乐福音得以弥漫人间,获得了应有的历史性的公认地位。 

(8)、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9)、真正的哲学必须由全面而直接的知觉事实开始:“我是想要活下去的生命,与许多也想活下去的生命一起存活。”(Truephilosophymuststartfromthemostimmediateandcomprehensivefactofconsciousness:"Iamlifethatwantstolive,inthemidstoflifethatwantstolive.")

(10)、1950年代,我出生在台湾西南沿海,小时候是家里表现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爱,尤其是我的父亲,他给了我这一辈子最伟大的养分。那个年代,台湾很贫困,父亲经历了非常大的风波。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爱人。他把生命定为“留得清白在人间”,虽然没有钱,但很有骨气,希望他的小孩将“诚”字作为生命的信仰,“财物有时而尽,惟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所以我有机会成家立业,所有公司全部以诚为始。

(11)、为何身为学者、巴赫专家、管风琴建筑师与演奏家的史怀哲,原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的一生奉献给音乐,最后却反而选择丛林医院?原来在一九○四年(二十九岁)的一个圣灵降临节早上,他看到了一本巴黎传教者协会的刊物。书中全是写一些非洲丛林需要医疗服务的呼吁,其中一篇题为“刚果区传教工作的需要”。这篇文章这样写道:“在非洲大陆丛林中,生活着一大群不信主的土人,该地没有传教士,生病时没有药吃,他们不懂真理、知识低落……凡是那些能坚决回答上帝的呼召,勇敢地说:‘主啊!我要跟随您……’”。这时史怀哲口里也跟着念道:“当主耶稣点头示意的时候,懂得说:‘主啊!我要跟随您’的人,就是我们需要的人。……”这时他知道自己长期曾在二十一岁那一年(一八九六年)下过决心:“三十岁以前要把生命献给传教、教书与音乐,要是能达到研究学问和艺术的愿望,那么三十岁以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一个立即服务的方向,把个人奉献给全人类。”终于到了要步上人生另一个阶段!接下来便一一实践自己的诺言,除了在斯特拉斯堡获得哲学与神学博士学位外,也在非洲医院里将知识与经验结合,并把他的信仰付诸实现。他就这样过着遵行耶稣诫命,事奉与牺牲生涯,远离文明世界的人。 

(12)、2011年,我到北京和很多官员见面,他们问我对北京的意见,我很坦率地讲,北京的读者值得书店的经营者给予更好的待遇,给他们更好的空间、更多元的选择、更亲切的服务,要让更有灵魂的活动注入书店的氛围。当代大陆的企业家要有更好的人文素养,必须要关怀这个社会,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过度精明取得的利益是一种掠夺。商业认为你的KPI好,经营效益好,从人文观点来说,实质是在衍生成强弱贫富。

(13)、有的诚品书店开在医院里。我看到,病人在我们卖简餐的地方吃一碗热腾腾的面,跟他在购物中心吃一碗面的感动是不一样的。我有机会在医院服务一个有病痛的人,让他有那碗牛肉面的满足感,这是非常好的。卖一本八卦杂志和卖一本好书,在POS机上可能显示的都是25元人民币,但有良心的经营者会知道,那是不一样的。

(14)、高桥功编,邱信典译,史怀哲言论集,台北:史怀哲之友杂志社,1997年九月 

(15)、十八岁到法国巴黎追随著名的管风琴泰斗魏多(Charles-MarieWidor,1844-1937)学琴,同时还拜菲利浦(J.Philipp)学钢琴。当时的史怀哲正在斯特拉斯堡(Strasburg)研读神学与哲学;魏多教授一向只收在音乐学校主修的学生,但史怀哲在其面前弹奏了一首,魏多教授非常赏识他,称许他,立刻收他作学生,同时预料他将来必然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位魏多教授的教育以深刻的技巧指导史怀哲,并以优美的立体感来演奏。因他的教诲,使史怀哲明白在音乐中建筑美的意义。 

(16)、史怀哲为了鼓吹它的理念,曾经写过数以百计的信,分寄给主教们、院长们、主教公会会长们、市长们、牧师们、教务会委员们、教会长老们和风琴制造师们。信的内容是劝它们相信它们应该修理原有的优美的旧风琴,而不要买新风琴来替换;或者是请求他们注意音栓的音质,而不是它们的量;或是请求他们把原定为了变更音栓而需要装配于演奏台上的种种多余设备的钱,用来购买风管最佳的材料。当然最后这些信件能产生效用的不知有几件,或许教会最后还是决定购买工厂出品的风琴,毕竟工厂出品的风琴在图样上与表面上看起来都很好。 

(17)、为了使黑人学会感恩,学会对医院的珍视。史怀哲耐心地教导黑人们,他们被救了,在诊所得到了善待,是因为许多欧洲人为此做出了牺牲,因此他们也应尽力为维持医院的生存做些事情。

(18)、郁达夫说她是中国的莱茵河,看看这条江有多么美。

(19)、二十三岁拜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的高徒杜劳特曼(MarieJaellTrautmann)学习钢琴。史怀哲在二十五岁时已是斯特拉斯堡尼古拉教堂的牧师,但他同时也正在研究音乐理论,并开始管风琴音乐演奏方面的事业。二十六岁时已有哲学博士学位。三十八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稍后年间着手写巴赫管风琴乐的详尽书籍,一方面也同时举行管风琴音乐演奏会。 

(20)、史怀哲可说是一极具传奇性的人物,神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医生四种不同身分聚集一身。以今日台湾的角度,只扮演医生这个身分就可让他家财万贯,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却选择了几乎放弃所有的才能,以上帝使者的身分进入非洲丛林。他不打算用医生的技能赚大钱,也没有用音乐的技术来得到名声与地位,更没有想到用神学与哲学的知识让人尊敬。单纯的只想实践基督的精神,但没有料到,当他放弃一切跟随神的脚步时,神却不忍心让他的仆人的才能淹没于非洲,反而让他在四个方面皆有所成。音乐方面他受巴赫的影响极大,他领受到巴赫在信仰与音乐艺术的巧妙融合。从五十七岁的自传《我的思想和生活》中可以看出他如何充分掌握巴赫音乐特有的精神:“我用安静和谦虚的心情等待未来的日子,这样如果有一天我必须放弃工作的时候,我们的责任总是在保持我们的力量,把自己当作已经争到那种不可了解和平的人”。透过这种涵养、领悟、体验所弹奏出来的巴赫乐曲当然不是单凭熟练技巧的演奏家所能比拟的(陈五福、约翰·根室,145-150)。 

2、史怀哲名言

(1)、国际上现在还有许多人在宣扬和发展史怀哲的博爱精神,其中较有名的是国际阿尔伯特·史怀哲组织(InternationalAlbertSchweitzerAssociation)及国际阿尔伯特·史怀哲基金会(InternationalAlbertSchweitzerFoundation);前者着重于发扬史怀哲的精神,后者着重于继续他在非洲的医疗援助工作。

(2)、房龙著,衣成信译,人类的艺术(下),台北:米娜贝尔出版,1999年 

(3)、要加入《方雨的朋友圈》,快投递简历~~~~

(4)、以生命作赌注的人,如果输了,便没有捞本的机会。--(意大利)拉菲尔

(5)、阿尔贝特·施韦泽演奏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5

(6)、伴奏音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独立的音门,配有音调清楚的音栓,并列在主要键盘音箱门的声音底下,也就是说增减音量的音门是放置在主箱的上部,其特色是可以在远处听出每一个播出的增减音。 

(7)、来自内心的呼召,史怀哲决定以一个牧师与医生的身分进入非洲,帮着关怀生命。这样的动机,促使他在非洲喀麦隆的兰巴伦纳(Lambarena)的医疗工作长达三十五年;在所有上帝儿女中,史怀哲是实践基督真理的一位伟大信徒,可称为圣方济第二。虽然在三十岁才顿悟了“非洲丛林医学”,神也没有因此夺去他的艺术生涯,更反而意外地成就他在音乐领域的恩赐。

(8)、当你把顾客看成消费者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他的钱,而没有注意到他是一个人。服务的终极目标是精进自己、分享他人。

(9)、1904年的一天,他偶然读到一本巴黎传教会的杂志,得知非洲刚果加篷的黑人正在贫困与疾病中挣扎。黑人被昏睡病、溃疡、伤寒、麻风病等疾病折磨着,而方圆几百里却没有一名医生。在放下杂志的那个瞬间,史怀哲就决定了自己毕生的目标─去非洲志愿行医,让黑人兄弟摆脱病痛的折磨。随后,他放弃了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进入医学院去学习。父母亲友强烈反对,医学院的院长不接受他,建议他去看精神病医生。经过四处奔走努力,他才获得医学院旁听生资格。历经8年艰辛的学习,终于在他38岁的时候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

(10)、1950年代,我出生在台湾西南沿海,小时候是家里表现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爱,尤其是我的父亲,他给了我这一辈子最伟大的养分。那个年代,台湾很贫困,父亲经历了非常大的风波。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爱人。他把生命定为“留得清白在人间”,虽然没有钱,但很有骨气,希望他的小孩将“诚”字作为生命的信仰,“财物有时而尽,惟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所以我有机会成家立业,所有公司全部以诚为始。

(11)、然而在非洲,面对铺天盖地的蚂蚁和蚊子,人类出于生存需要必须要消灭一些生命。史怀哲认为,尽管这不可避免,但人必须有“自责”的意识。

(12)、若要区分艺术家的特质,可很简单的分为两种型态;一种是主观的艺术家,另一种是客观的艺术家。主观的艺术家,其艺术是展现在个性之中;作者与自己诞生的时代毫无关系,自己本身就是法则,以此法则与时代对立,重新造出表现自己的思想形式。理查德·瓦格纳就是属于这种型态的人;而巴赫是属于客观的艺术家,他是活在时代中,以时代所供给他的形式与思想来制造艺术。这种客观的艺术家,并不是“非个性”,而是超个性。这类艺术家是以前所有一切物质转为独自的完全形式,再度表现其决定的冲动而已。他不是活在自己里面,而是活在时代的精神里。在德国哲学界里也只有康德一人能与巴赫同较量的,因为康德的作品也是非个性的(A.Schweitzer,1990:1-3)。 

(13)、素食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心灵革命,素食亦是「放下屠刀」的一种形式,对於自己的精神宣示不再沉沦於物质的深渊。——黄怡资深记者作家

(14)、ErwinR.Jacobi,DieMusikinGeschichteundGegenwart(Band12),Kassel:BarenreiterVerlag,Oktober1989 

(15)、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布赖恩特

(16)、我对人权和动物权益一样重视,这也应是全体人类该有的共识。——林肯

(17)、失去观察未来的先见力,忘净了现实之外的一切——这样的人,到头来只会破坏自然。——史怀哲

(18)、这位在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种不同领域都有卓越成就的世纪伟人,我们确实很难了解在他的生命中,究竟哪一样比较重要。当然,史怀哲决心实践直接献身服务人群的时候,他已经打算放弃其它的三种事业。然而由于上帝的美意,加上他个人坚定的意志力,上帝把四种事业巧妙、和谐地调配在史怀哲一天工作十六小时的时间表里。

(19)、AlbertSchweitzer,JohannSabastianBach,Wiesbaden:Breitkopf&Hartel,Auflage1990 

(20)、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王尔德

3、生命的思索史怀哲自传

(1)、房龙著,衣成信译,人类的艺术(下),台北:米娜贝尔出版,1999年 

(2)、史怀哲认为:巴赫的音乐是诗,也是绘画,因为它的主题是从诗的和绘画的意向而产生。表现诗的绘画之思考冲动,就是音乐的本质。从这些主题出发,作品发展为一群音的完美建筑。(A.Schweitzer,1990:412-418) 

(3)、或许是受其祖先影响(阿尔萨斯祖先中有牧师、老师和管风琴师),史怀哲极赋有音乐方面的天份。五岁跟外祖父学钢琴,七岁时便写了一首赞美诗,并编写和声附在合唱曲的旋律中;八岁还踏不到踏板就开始弹奏昆士巴赫(Gunsbach)教会的管风琴。他传承来自祖父对管风琴的热情,经常关心各地的管风琴与其制作方法;同时也是一位风琴即兴的高手。不论旅行或经过哪一个城镇,一定会去参观管风琴,其它的杂事可以弃置不顾,不然的话,他心理会觉得揣揣不安。例如在路兹伦的礼拜堂要安置优秀的管风琴时,史怀哲专程去参观如何安置;九岁时曾在一次礼拜中代替正式的风琴师演奏,并独当一面的开始在教堂礼拜中担任司琴的工作。十五岁拜改革宗圣司提反教堂风琴名师尤金·孟许(EugenMunch)学管风琴,这是史怀哲生命中第一次与巴赫的邂诟。十六岁准许在礼拜中接替游其纳·孟哈的司琴工作,并在圣威廉教堂(St.Wilhelm)担任巴赫清唱剧与受难剧的管风琴合唱伴奏。年轻的史怀哲也相当喜爱瓦格纳(RichardWagner,1813-1883)的作品,不管是歌剧“唐怀瑟”(Tannhauser),或是千里迢迢远赴拜瑞德(Bayreuth)聆赏巨大的连篇乐剧“尼贝龙根的指环”(DerRingdesNiebelungen),甚至后来还发展到与瓦格纳夫妇成为友谊的关系。 

(4)、「钱可以买到一条很优秀的狗,却买不到它摇尾的热情。」— 亨利.惠勒.萧

(5)、诚品在商业经营上备受批判,但我至少信守当年的信诺,希望一本书、一句格言、一首名曲、一个新的思想剖面、一件艺术创作品、一栋感人的建筑与空间,都能产生一份灵动力,丰富大家的精神与心灵。25年来,我陆续实现了这些愿望。现在我们有电影院、音乐表演厅、画廊、艺文空间、诚品讲堂,在苏州建造了未来诚品在大陆发展的第一个项目。我真的觉得奇怪,好像上天在冥冥之中促成了很多好的因缘。

(6)、巴赫利用音乐的声音来描绘事物,他作音乐画家比作音乐诗人的成分更多。巴赫以“音画”与“描绘音乐”(德文dieTonmalerei,英文TonePainting)手法来表达“象征”的目的。例如:以“数字”音型来表达哲学性象征;数字3是指三位一体;连续三连音是指喜乐、流水等。其次他使用“调性”来表达情绪个性。如G大调明亮光辉,#f小调表悲剧的力量,C大调表朝气蓬勃。(A.Schweitzer,1990:384-386) 

(7)、老子∶「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8)、在生活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依据与人的关系确定不同生命的价值,这种区分尺度完全是主观的。依据这一思路,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存在着没有价值的生命,压迫以至完全毁灭某些生命是被允许的。

(9)、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多德

(10)、令人沉思的是,史怀哲的敬畏生命理念,并非仅指不伤害生命的肌体,也指不伤害人的心灵。

(11)、由于史怀哲是德裔法国人,想把当初法文版的《巴赫传》重新整理原有资料,翻写成比法文更好的德文本。德文版的《巴赫论》(J.S.Bach),终于在研习医学、准备演讲、传道、旅行、音乐演奏等活动中撰写完成。从原有的四百五十五页增加至八百四十四页,于一九○八年在莱比锡BreikopfundHartel出版公司出版。这是史怀哲继完成《历史上耶稣的研究》一书后的另一领域书籍。后来英译本于一九一一年分两册出版,由莱比锡BreikopfundHartel公司出版;一九二三年该书在英国的版权由伦敦A.&C.Black出版公司取得。魏多教授在《巴赫论》书中序文的末段这样写着:“我们两人因共同惊叹、共同尊敬、共同理解织物而结合在一起。”魏多教授也因史怀哲的缘故,更深刻地认识巴赫。 

(12)、西点军校前首席领导力教授Larry对话徐中博士:西点品格领导力是什么?如何培养?

(13)、史怀哲和巴赫的身上同样可看到来自信仰上的热情与散发出爱世人的人性光辉。所以聆听史怀哲演奏巴赫的音乐,你听到的将不仅是音乐神妙的技巧,里面有上帝的圣灵与荣光,充满了一种生命的力量。巴赫天才式的作曲动力来自上帝,史怀哲也用同样的信仰来演奏巴赫的音乐。那种巴赫音乐中形而上的神妙力量,用十足奉献的热诚诠释出来,你只要从各种有关史怀哲传记的书籍里的相片中,均能找到他那正沐浴超世俗的神圣与崇高的气氛。 

(14)、一个企业真正的创新是在价值和理念部分。假如把事业和人生做一个整合性的思考,以生存、生活、生命,或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心灵的生活三层次,对应到经营上来,就是先求生存,再求领先,领先之后,有的人要成为产业的第而诚品希望让顾客满意。在繁忙的都市当中,希望书店成为城市人的客厅。到书店里可以放松,可以从容。

(15)、作为传教士的儿子,史怀哲从小就浸染了宗教的悲悯精神,他为在迫害中沉默的犹太人感动,为一尊著名的黑人雕像所表现的深刻忧伤而震撼。那是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的作品,正是这尊雕像让史怀哲开始关注黑人的命运,激励了他一生的事业。他回忆说:“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

(16)、有时上午看不完所有的病人,所以患者与陪伴人应带一天的粮食。

(17)、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18)、没有钱,诚品活不下去。但我心里同时也非常明白:如果没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很多人可以买到香奈儿,但买不到气质;可以买到很好的床,但买不到安稳的睡眠;可以买到豪华别墅,但买不到温馨的家庭;可以买到很好的食物,但不一定买到很好的食欲。有一位建筑评论家说过,真正知道一个理念至少需要花20年的时间;至于亲身体验而至深信不疑,则需要30年光阴;要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将要耗掉50年的生命。这段话,诚品同仁感受最为深刻,我们的能力虽然有限,但信守25年的愿许。在经历25个春夏秋冬之后,我的生命才学到从容;曾是学家笔下的悠然自在,现在才化为生活中的美好。

(19)、如果入门上端的小楼上有一个房间,那只适合安放中型的风琴。这是最常见的情形。如此,最好的音响位置就是直接放在祭台上。这样一来风琴和合唱团的位置就比较近,能有好的互动。不过放在地上的风琴,永远不能像放在一个相当高度的风琴所发出的声音,产生同样的果效。由于放在地面的风琴所发出的声音,常受到障碍,无法四面传播,特别是在教堂挤满人的时候。所以英国虽有许多名琴,但是就是因为放在祭台上而无法发挥出全部的效能! 

(20)、把书店比作“天堂”,这种比喻多少有那么一点“陈词滥调”的意味。但,没办法,确实找不出比“天堂”更合适的说法了。

4、史怀哲的告诫

(1)、有一个小故事可表达出史怀哲对管风琴的热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史怀哲夫妇是德国公民。致使法国人逮捕他们,送往法国加瑞松(Garaison)和圣瑞米(St.Remy)二处集中营囚禁,后来因为互换俘虏得以返德。战后史怀哲来到荷兰楚特芬作圣诞布道,圣诞节是星期他在星期一到达。可是整周始终见不到这位大人物,最后终于在教堂的阁楼里,找到汗流浃背、满身尘土,正在清理管风琴管子的史怀哲(陈五福、约翰·根室,164)。 

(2)、另外与史怀哲具有相当关系的就属巴赫协会(BachGesellschaft),这个协会的成立正好是在巴赫去世一个世纪之后;同时他的作品大多为人们忘记的时候所成立的。在十九世纪初Breikopf&Hartel出版公司(这是一五四○年创办的一家公司,印行音乐图书为时仅半个世纪)曾编印了一部巴赫的乐谱集,但卖不出去。后来在门德尔松领导下,仿照英国人成立的韩德尔学会,于一八五○年创办了巴赫协会,燃起了一片巴赫复兴运动,才得以保存这位大师的作品。从一八五○年至一九○○年间共出版了五十六册,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此出版社出版了最后一册(此尚不包括遗失与挂漏的部分)。其中管风琴作品就占了十册左右(约360首)。 

(3)、史怀哲相信宇宙间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当我们致力帮助别的生命时,我们有限的生命可体验和宇宙间无数的生命合而为一。

(4)、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纳

(5)、一九五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在斯特拉斯堡多马教会,为了纪念巴赫忌辰所举行的音乐演奏会。这个活动是每年循例举行的,但意想不到是由八十岁的老管风琴家史怀哲演奏序曲开启了序幕。我们可从每年一月十四日史怀哲的诞辰,均在法国巴黎举行音乐会;以及每年最接近九月四日(史怀哲逝世纪念日)的星期日下午,在昆士巴赫举行纪念史怀哲的风琴演奏会中可看出,一位伟人受人景仰的程度。 

(6)、史怀哲之受人尊敬,是在于他把作为人道主义的爱和悲悯,敞开给了我们周围生存着的所有生命。他有着一颗“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之心。这正是古今中外一切圣者的共同特征。

(7)、他是阿尔伯特·史怀哲(1875-1965),德国著名哲学家、音乐家、神学家、医学家、人道主义者,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精神之父。

(8)、2011年,一位北京爱心人士远赴藏地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考察到这里有50名左右的孩子住在四处漏风的木板房中,学习及生活的基本设施极为匮乏,冬天没钱生炉子,床铺就是在地上铺上一层毡毯上,令人心酸。2013年,因缘成熟,几位爱心人士合力策划了“藏地助学”活动,面向社会呼吁帮助。助学历时三年,汇聚了数百位爱心人士。终于,在2014年的冬季,孩子们搬进了拥有火炉的砖房,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也投入了使用。完成了第一座藏地学校的建设,藏地助学项目仍将继续致力于藏地的其他助学项目。

(9)、史怀哲认为巴赫的音乐,大部分的时候被人演奏的太快。演奏者应该让听众把并排前进的乐句辨认清楚,如果速度太快,就会使人听起来只觉得一阵混乱。为了使乐句听起来存有一种灵活的柔软性,且能欣赏到巴赫音乐中的生命,那么就需要注意分节。其实史怀哲早期在一八九三年向魏多教授所学到的巴赫弹奏法,是一种连续无间断的音调,这是十九世纪末期大部分法国人的弹法。其实今日德国南部与法国占绝大部分还存有这样的传统;不过另一对立的作法是在德国北部,他们有着将巴赫作品全部断奏弹出的传统,这种情形可归咎至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德国人们,他们是以极端急促的断音来弹奏巴赫的作品。这种方式对当时极笨重的键盘来讲,实在是不容易弹奏。 

(10)、如果人类不压抑自己的七情六欲的话,那么他应该会以爱心善待动物;因为对动物残忍的人,对待人类也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待动物的方式来断定他的心地好不好。——康德(ImmanuelKant)

(11)、哈格顿等著,钟肇政编译,史怀哲传,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六十六年六月 

(12)、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是像一代人的命运一样珍贵吗?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与他同生共死的世界,每一座墓碑下都有一部这个世界的历史。--(德)海涅

(13)、东方遇见西方人文系列课 | 榕树下的英语角

(14)、一个人给世界增添一点儿善良,就是促进人的思想和心灵。

(15)、《史怀哲的故事》,香港《文汇报》,作者:陈晓凤

(16)、当时魏多先生就曾在史怀哲面前提到,有关法文记述巴赫的书都偏属于传记性质。且当时在法国只有巴赫的自传,没有介绍他的音乐特质方面的艺术作品。虽然史怀哲之前对音乐历史与理论都不曾做过专门研究,同时写该书的动机也只是纯粹答应魏多教授为巴黎音乐院学生撰写有关巴赫的音乐艺术的文章,来填补法国音乐艺术不足而已。但由于先前研习过巴赫的音乐,又曾在圣威廉教堂担任过管风琴师,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颇有心得,因此鼓起勇气,顺其自然地写下去。当时史怀哲写书的计划不是在发掘巴赫和他那个时代新的历史数据,只想尝试和其它音乐家一样谈巴赫而已。因此决定将此书的主题来讨论以前很少人提及的地方。譬如说,解释巴赫音乐的真正特质,以及讨论正确的演奏方法。所以该书的传记性与历史性事物只是成为小引,而不是书中最主要的主题。 

(17)、DanielRoth&GunterLade,DieCavaill?CollMutin-OrgelderBasilikaSacre-CoeurinParis,Dornbirn:EditionLade,1992 

(18)、在诚品书店,我们摆了差不多400个公共座位。从零售店的经营来说,这些座位是无效率的,应该拿来摆更多的书和商品。诚品的理念是“连锁不复制”。复制可以快速发展、成本降低,但我们不复制,每一家诚品店都不同:书的组合不同,装修的空间和气质不同。在大学,我们用的材料非常简朴但又自成风格。因为那里是学生们进出的地方,不必去用光亮的大理石等豪华材料。要让学生进入书店之后,觉得这个空间是属于他的一部分,人和空间的融洽度是合意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奢华的空间。

(19)、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刘禹锡

(20)、史怀哲在探讨巴赫的同时,正值音乐界在重新恢复古代音乐的第一个时期。连舒伯特到生命的尽头也似乎感到要增强其自己的风格,需要以巴赫时代严格的艺术方法。到了门德尔松,巴赫才得到浪漫时期的敬意-“哥德式”的音乐大师。另外当贝多芬从青年时期发展到壮年时期,代替海登的人就是巴赫。罗西尼:“如果说贝多芬是人类中的巨人,那么巴赫便是上帝所创造的奇迹。”在这一连串的奇迹与争论中,巴赫式的热情在德国与英国兴起,巴赫得到英国人对卫斯礼(SamuelWesley,1810-1876)更大的钦慕。卫斯礼在1808年写给BenjaminJacoh信中说道:“巴赫的作品是‘音乐的圣经’,不可达到,且不可模仿。”透过卫斯礼的称赞,巴赫不再是学究的、教诲式的,而是纯粹的艺术家。但对浪漫乐派而言,巴赫事实上是危险的传承。它是每一体的两极;但是它们必须采取最好的一面;只有少数-瓦格纳、勃拉姆斯、弗朗克(C?arFrank,1822-1890)把它的风格完全成功地融入浪漫乐派成语中。

5、史怀哲经典语录

(1)、清华杨斌:领导者永远要有“清晨心态”——《清晨领导力》推荐序

(2)、史怀哲和弘一大师,一位在西方,一位在东方,在三十多岁的壮年就决定此生要度己度人,这种生命的壮阔实在是非我们所能及。我的学问不好,但从小就喜欢思考。史怀哲讲到,大自然是上帝最伟大的创作,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尽在书本当中。这开启了我对书店经营的一种兴趣。

(3)、史怀哲除了将巴赫当作一位音乐中的诗人与画家看待外,还将贝多芬、瓦格纳、柏辽兹、舒伯特等人作了这样的比较:“贝多芬与瓦格纳属于诗人音乐家;而巴赫、柏辽兹、舒伯特则更是音乐画家。”(A.Schweitzer,1990:394) 

(4)、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5)、王惠群编译,史怀哲自传,台南:宏宝关系企业出版,1999年 

(6)、无论是任何时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认为肉食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甘地

(7)、一九○三到一九○四年,史怀哲将所有的空暇时间都给了巴赫,为的是要写《巴赫论》这本书。写的对象是给法国人看,而不是德国人;这位曾担任过德国莱比锡圣汤姆斯教堂(St.Thomas)唱诗班指挥大师的巴赫,在法国却还没有人知道。毕竟德国才是研究巴赫音乐的大本营,法国不是。 

(8)、在吴哥领悟时间的力量!(2017年8月8日-12日)国际人文游学,现在报名!

(9)、因为病痛,我对书店无法做五年、十年长远的计划,而是要考虑每个当下安定心灵的可能。我本以为准备一点小本钱可以赔5-8年,没想到一直赔了15年。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却是我对生命的一种创作和探索。

(10)、1953年,他78岁,漫长岁月,爱心似海,世人为之动容。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这位慈祥博爱的长者在奥斯陆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个奖代表多年来全世界对他的尊敬和推崇。他毫无保留,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全都用来增盖兰巴伦的麻风病院。

(11)、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12)、巴赫能随心所欲地运用音乐语言,不管是欢欣、疾苦、平安、创痛、信心、魔鬼、天使等等,都可以在他的乐声中看到和听到这一切表达诗情画意微妙思想的动机。音乐能唤起听众凭空的幻想,还能将生命赋予构成音乐的感情经验和幻觉。但是运用音乐声音作语言的人,必须具备一股神秘的能力,能将思想以超凡的表达方法,明白而确切的表达出来。在这一方面,巴赫是最伟大的。这种艺术充满了自然的生命,因此依照巴赫音乐的本质来看,如果想要产生这种效果,就必须使演奏方法保持灵活而完满的柔软性。由于其音乐结构有如哥德式建筑的性质,所以渐强渐弱部分都很合宜,不同于贝多芬以后的音乐乃是依照感情的经验而来的(A.Schweitzer,1990:392-396)。 

(13)、AlfredEinstein著,谢朝钟译,浪漫派音乐史,台北:九宫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1991年10月 

(14)、全球化是一个灾难,导致强者更强、富者更富、大者更大。绝大部分人要在商场一争长短,100个人当中赢家不会超过10个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类可能开始要转变了。无论如何,人是城市当中最珍贵的资产;人最重要的素养是人文和艺术方面的素养,就是善、爱和美的素养。

(15)、环顾现代的建筑师,已经能使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都适合放风琴管。那是因为电器设备将琴键和风管连接起来,克服了空间距离的困难,而将风琴的各部分分开,放置于不同的地方。只要在单独一个键盘上弹奏,他们就能同时发出声音。以史怀哲的立场而言,这种装置所产生的效果或许可以骗骗听众。但是一台管风琴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就必须保有一种单音的本质。从听众上面的自然位置上发出乐音来,充满教堂的中堂。

(16)、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

(17)、最大的异端绝非教义上的异端,最大的异端乃是不爱弟兄。

(18)、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19)、生物的进化同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佚名

(20)、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佚名

(1)、野村实著,邱信典翻译,陈五福校订,史怀哲的心灵世界,台北:雅歌出版社,1997年四月 

(2)、自然的巨大力量不是以丑恶而是以美来显现它的真相的。——泰戈尔

(3)、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李清照

(4)、《弘一大师传》文字太美了,是弘一大师对生命的了断。他三十多岁时,在文学、音乐、戏剧、教育等方面都很有成就,却选择了佛教中最严厉的律宗,以追求生命的完成。史怀哲先生对基督教很有研究,还研究巴赫,是一个非常好的管风琴演奏家。一天早上,他读到一份报道讲刚果有很多黑奴病痛无人照顾,就立志此生都要奉献给黑奴,花了五六年时间去学医,然后跟太太去了非洲。这本书让我大受感动。

(5)、HaroldE.Robles著,陈蓉慧译,史怀哲的一生,宜兰: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发行,1989年九月 

(6)、由于史怀哲是德裔法国人,想把当初法文版的《巴赫传》重新整理原有资料,翻写成比法文更好的德文本。德文版的《巴赫论》(J.S.Bach),终于在研习医学、准备演讲、传道、旅行、音乐演奏等活动中撰写完成。从原有的四百五十五页增加至八百四十四页,于一九○八年在莱比锡BreikopfundHartel出版公司出版。这是史怀哲继完成《历史上耶稣的研究》一书后的另一领域书籍。后来英译本于一九一一年分两册出版,由莱比锡BreikopfundHartel公司出版;一九二三年该书在英国的版权由伦敦A.&C.Black出版公司取得。魏多教授在《巴赫论》书中序文的末段这样写着:“我们两人因共同惊叹、共同尊敬、共同理解织物而结合在一起。”魏多教授也因史怀哲的缘故,更深刻地认识巴赫。 

(7)、有思考能力的人一定会反对所有的残酷行径,无论这项行径是否深植传统,只要我们有选择的机会,就应该避免造成其他动物受苦受害。

(8)、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

(9)、关于《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 

(10)、对于我是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我的认识是悲观主义的,但我的意志和希望是乐观主义的。

(11)、“像阿尔伯特·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而他又有幸具有极为健壮的体格,这给人的印象就更为深刻了。使史怀哲感到欣慰的是,他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符合其天性的一切。健壮的体格要求直接行动,这使他抵制了悲观主义听天由命的倦怠。本来,史怀哲的道德敏感性会使他陷于这种倦怠之中。因此,尽管有当代加于每个敏感的种种失望,史怀哲还是成功地保持了他的乐天的、肯定生活的本性。”

(12)、前文谈过史怀哲小时候受外祖父的耳目渲染,产生对管风琴和管风琴制作有极大的兴趣。所以从年少时代就了解乐器的内部构造;他无论到任何城市,一定先看看当地的管风琴。当时不论哪一位音乐家多少也是乐器制造者,而乐器制造者多少也是音乐家。巴赫与史怀哲对上述两样都很精通。 

(13)、真正的哲学必须由全面而直接的知觉事实开始:我是想要活下去的生命,与许多也想活下去的生命一起存活。

(14)、“原始的伦理产生于人类与其前辈和后裔的天然关系。然而,只要人一成为有思想的生命,他的‘亲属’范围就扩大了。”

(15)、1950年代,我出生在台湾西南沿海,小时候是家里表现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爱,尤其是我的父亲,他给了我这一辈子最伟大的养分。那个年代,台湾很贫困,父亲经历了非常大的风波。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爱人。他把生命定为「留得清白在人间」,虽然没有钱,但很有骨气,希望他的小孩将「诚」字作为生命的信仰,「财物有时而尽,惟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所以我有机会成家立业,所有公司全部以诚为始。

(16)、“不曾养狗的人很难想像与狗一起生活是什么样,养过狗的人则无法想像没有狗的日子该怎么过。”——卡洛琳

(17)、舒曼把巴赫称为:“音乐史上的耶稣”;同时门德尔松也将被埋藏一百多年的巴赫音乐透露曙光;再加上本世纪中巴赫音乐最伟大的三位音乐信徒:大提琴的泰斗卡萨尔斯(PabloCasals,1876-1973)、大键琴的复兴者兰多芙斯卡(WandaLandowska,1879-1959)以及最能表现宗教精神的管风琴史怀哲;这五人使巴赫的音乐福音得以弥漫人间,获得了应有的历史性的公认地位。 

(18)、他特别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农人可以为了生活在牧场上割一千颗草花给他的牛吃,但在他回家的路上,他却不应不小心踢倒一颗路旁的小花。

(19)、巴赫利用音乐的声音来描绘事物,他作音乐画家比作音乐诗人的成分更多。巴赫以“音画”与“描绘音乐”(德文dieTonmalerei,英文TonePainting)手法来表达“象征”的目的。例如:以“数字”音型来表达哲学性象征;数字3是指三位一体;连续三连音是指喜乐、流水等。其次他使用“调性”来表达情绪个性。如G大调明亮光辉,#f小调表悲剧的力量,C大调表朝气蓬勃。(A.Schweitzer,1990:384-386) 

(20)、诚品书店一开始不是要为了卖书,而是要推广阅读,所以会从人、空间、活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人们来书店不仅仅为了买书。诚品希望在书店环境的设计中,将颜色、灯光、布置或者同仁的微笑都考虑进去,甚至还有烹调分享,都是为了人。我们准备了一个30平方米的独立空间,让年轻创作者去进行实验性的装置或者其他创造性表现;最近我们开了一个音乐厅,我们知道一年就要赔400万人民币,但它是诚品的梦——为平时不能在国家级殿堂表演的人提供一个专业发表创作的空间。诚品办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免费的,因为在我们看来,人文思维关乎人和自我、人和他人、人和社会、人和天地、甚至人与鬼魂之间。2010年,到诚品书店看书的人次超过了1亿次。2013年,诚品书店营收是130亿台币,会员98万,书店营收占30%左右。

(1)、生命教育是从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开启希望之光。——佚名

(2)、在史怀哲笔下巴赫不再是人们心目中冷冰冰的教堂作曲家,而是充满性灵的音乐家。巴赫的音乐不仅有一个主题,而是有千百个主题。他用宗教的热情创作他的音乐,却超越了艺术的领域进入生命的真理。在巴赫的音乐艺术领域里,他已达到“从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境界;在贝多芬的的作品里,有一种音乐生命的必然性,而在巴赫的作品里,也有其技巧的必要性。因此每一个研究过巴赫音乐的作曲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惊叹巴赫作曲技巧的完美。但是史怀哲进一步启示人们,巴赫音乐最伟大的地方不仅在于完美的技巧,而是在于:“巴赫的乐声,充满了自然的生命,尤其是从音乐飘出来灵魂,象征着人间和平的最高境界。”(史怀哲著,赵震译,176-177) 

(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倘若未能学到以爱心对待动物的观念,将来可能造成其人格及行为发展的偏差。」— 欧美研究报告

(4)、一架风琴的效用和声音的性质取决于风琴、风箱、气压和风琴摆放位置。其中最主要的症结常常是在风箱。风箱当中的旧式音版(Schleiflade)构造,在听觉上所发出来的音质,较新式风箱来的圆润,不会像怒吼的波涛一样扑向听众。当然Schleiflade造价也比较昂贵,所以现代选择的做法,是将音量加大又便宜,却产生音质受损的制琴法。

(5)、「如果我们了解狗真正的本性,并且知道如何鼓励它们,我们就能成为更好的主人。」— 依莉莎白汤玛斯

(6)、所谓巨型风琴制造,不过是现代一种神经病。一架风琴的体积必须依教堂的体积与安放面积大小来决定。一架风琴的效果,依赖音栓数量的多寡,反而较没有依赖放置地点来的多(史怀哲著,陈达遵译,66-67)。 

(7)、藏民族全民信教,百姓会把自家最优秀的孩子送到寺院出家;寺院同时还会收养当地的孤儿、贫儿,并通过佛学院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义务教育。

(8)、“养狗是唯一一种金钱能买到的爱。”——史塔克

(9)、在非洲他每天工作几达16小时,用以解决一大群“黔首”的病痛,闲时他独自在煤油灯下弹巴赫的前奏与赋格曲以求安宁,有人要他不要太拼命,不要一根蜡烛两头烧,他说,如果蜡烛够长两头烧又何妨?

(10)、Fortheplanet·Fortheanimals·Foryourhealth

(11)、“一个国家的道德是否伟大,可以从其对动物的态度看出。”——圣雄甘地

(12)、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始终坚定地充分地思考、相信和实行爱、真理、宽容与温柔,那么,终有一天,这个世界也会变成这样。

(13)、王惠群编译,史怀哲自传,台南:宏宝关系企业出版,1999年 

(14)、巴赫能随心所欲地运用音乐语言,不管是欢欣、疾苦、平安、创痛、信心、魔鬼、天使等等,都可以在他的乐声中看到和听到这一切表达诗情画意微妙思想的动机。音乐能唤起听众凭空的幻想,还能将生命赋予构成音乐的感情经验和幻觉。但是运用音乐声音作语言的人,必须具备一股神秘的能力,能将思想以超凡的表达方法,明白而确切的表达出来。在这一方面,巴赫是最伟大的。这种艺术充满了自然的生命,因此依照巴赫音乐的本质来看,如果想要产生这种效果,就必须使演奏方法保持灵活而完满的柔软性。由于其音乐结构有如哥德式建筑的性质,所以渐强渐弱部分都很合宜,不同于贝多芬以后的音乐乃是依照感情的经验而来的(A.Schweitzer,1990:392-396)。 

(15)、《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陈泽环译

(16)、研究自然是与名师交往,切不可轻视自然。——阿加西斯

(17)、一九五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在斯特拉斯堡多马教会,为了纪念巴赫忌辰所举行的音乐演奏会。这个活动是每年循例举行的,但意想不到是由八十岁的老管风琴家史怀哲演奏序曲开启了序幕。我们可从每年一月十四日史怀哲的诞辰,均在法国巴黎举行音乐会;以及每年最接近九月四日(史怀哲逝世纪念日)的星期日下午,在昆士巴赫举行纪念史怀哲的风琴演奏会中可看出,一位伟人受人景仰的程度。 

(18)、AlbertSchweitzer,DeutscheundfranzosischeOrgelbaukunstundOrgelkunst,Wiesbaden:Breitkopf&Hartel,1906(192Auflag) 

(19)、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他的肉身,都是囚禁在自己的“狱”内,而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越狱。如果真像鲁迅话语中的“失掉的好地狱”——根本就无所谓“好地狱”,更无所谓“失掉”——的话,那么“逝去的好天堂”,大约还是有的。对很多人来说,“天堂”,就是那些美好的书店。

(20)、现在,我可以平静地注视著你,我已经不再吃你了。——法兰兹·卡夫卡

(1)、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6句笛卡尔心形线代码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