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3句中医经典名言名句有哪些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16 07:16:01 admin 阅读:59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
1、中医名言200句
(1)、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篇》
(2)、《本草纲目》中曾引据了古今经史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诗人的诗词著作。
(3)、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4)、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5)、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篇》)
(7)、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8)、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9)、健康老人的特征:头脑清,耳朵灵。眼有神,血压均。呼吸匀,皮肤润。脉形小,体匀称。前门松(小便畅通),后门紧(大便一天一次)。生息和,发光泽,手脚灵,牙齿硬,底气足,身轻松
(10)、解读:少年人的感情,希望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可以严谨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悒郁阏塞,可以培养自己的生命。
(11)、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精遗不涩泄,能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张介宾《类经·论治类引王应震语》
(12)、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13)、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明·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
(14)、脏腑胃肠,常令宽舒。其气流行,其血畅通。各种器官,功能平衡。身健神安,百病不生。恣纵口服,煎炸烤烹。香甜肥腻,悦人口食。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玻。
(15)、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6)、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17)、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8)、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19)、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2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
2、中医经典名言名句有哪些
(1)、10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2)、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3)、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4)、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5)、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孙思邈《大医精诚论》
(6)、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7)、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朱柏庐
(8)、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9)、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0)、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1)、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12)、黄帝说:阴阳变化是宇宙间的自然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其中有很深的道理。所以凡是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
(13)、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14)、解读:是对于现实事物要顺其自然,事情过后就不要耿耿于怀,做到内心宁静,这样才可以延年益寿。
(15)、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16)、合理移栽。移栽实行分蔸移栽或育苗移栽,按株行距25~40厘米规格栽植,每亩确保4000蔸以上。
(17)、指出阴阳是分析,归纳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纲领,能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理出头绪。并否定了神灵主宰自然万物的迷信思想,为中医理论体系正确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黄帝内经》注释:所谓“有名”是指阴阳是概括事物功能,特性的代名词;而“无形”则是说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非指具体事物。一般来说,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暖的、功能的、亢进的事物都归属于阳,
(18)、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19)、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20)、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3、中医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1)、1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2)、0寒在中焦,则食入而不化。明。张介宾注释:寒邪伤胃,或虚寒内生等因素,脾胃之阳不足,中焦寒胜,则胃不能腐熟,脾不得运化,饮食难以得到正常的消化,吸收,可表现为食谷不化,须臾泛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古人称“胃反”。对于这类病证,治疗以温中、振奋脾胃之阳为主。
(3)、1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4)、解读:这是古人论及的高级养生术,即是借助各种方式来全方位修身养性,调理身体: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有助于养心;娇嫩鲜艳的花朵让人欣赏,可以驱除烦躁情绪,利于养肝;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味觉顿开,可以养脾;针灸按摩可以养肾;山林间的泉水瀑布,净化空气,可以养肺;持刀舞剑常锻炼,可以使人形成勇敢果断的品性,可以养胆。
(5)、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7)、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8)、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9)、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
(10)、这是《本草纲目》的“枸杞篇”,收集的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刘禹锡不但是诗人,而且颇通医理中药,著作《传信方》。
(11)、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3)、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14)、解读:养生在贵在养气,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尤其是在生气发怒时,最忌讳的就是犯怒,怒气最伤身。
(15)、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16)、这是《本草纲目》的“枸杞篇”,收集的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刘禹锡不但是诗人,而且颇通医理中药,著作《传信方》。
(17)、热水泡脚,舒血通窍。春日浴足,外阳固脱;夏日浴足,暑温可却:秋日浴足,肺润肠濡;冬日浴足,丹田温热。
(18)、解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1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20)、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4、中医精典名句100句
(1)、1一切火症,心急潮热,一切水症,胁硬心下怔忡。
(2)、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3)、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5)、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6)、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中医格言警句(最新篇)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孙思逊,见《旧唐书.本传》
(7)、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8)、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9)、选择适宜地块。选择向阳缓坡地、土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放荒3年以上并且无白蚁的地块。
(10)、解读: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11)、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12)、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3)、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中医格言警句(热门篇)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14)、 时珍著本草 仲景组良方
(15)、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有动有静,动静相济,一张一松,预防百病;动后血通,血通气行,气行神爽,祛病健康;静后而定,定后而安,安后神怡,无病健体。
(16)、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17)、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18)、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19)、意志调和,心态平稳,就会精神专注,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不会产生懊悔和愤怒的情绪,五脏就不会受到邪气的侵袭。
(20)、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5、中医经典名言名句及解释
(1)、解读:孙思邈认为,修心之法,贵在静怡中和,切忌过度和猛烈。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同样,心有很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都是有损心性和心神的。
(2)、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3)、(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5)、健康老人的特征:头脑清,耳朵灵。眼有神,血压均。呼吸匀,皮肤润。脉形小,体匀称。前门松(小便畅通),后门紧(大便一天一次)。生息和,发光泽,手脚灵,牙齿硬,底气足,身轻松
(6)、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7)、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9)、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10)、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11)、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2)、老迟为性慢,无病为心宽。红杏难禁雨,青松耐岁寒。乌龟之长寿,松柏之延年,因生长得慢,凋谢得慢。故而,死亡得也慢。
(13)、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
(14)、密切注意防病。百合易发立枯、炭疽、病毒等病害,春末夏初每10~15天用杜邦申氏、大生或波尔多液喷雾防治一次,共防病3~5次。
(15)、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1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篇》
(18)、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金钱和权力不一定给你带来幸福;舒适和安逸不可能给你带来健康。
(19)、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20)、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2)、阴阳者,一分为二也。明.张介宾注释:一分为二是阴阳学说的根本核心,它是用二分法来认识自然(包括人)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3)、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4)、 马全胜(当代)
(5)、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6)、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7)、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召请,急去无迟,可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宋·张杲《医说》
(8)、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9)、解读:“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10)、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1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12)、解读:我国的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先人们认为,人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界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会长寿。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13)、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14)、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15)、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16)、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
(17)、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18)、滋味煎其脏腑,芳甘腐其骨髓。忧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清淡和其脏腑,芬香养其骨髓。笑乐蓄其正气,寡欲安其精神。
(19)、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
(20)、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1)、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4)、寒邪阻滞气机,气不化津,可见浮肿。冬令严寒,体质稍有不实,即易感犯,故此证多见冬季。寒邪郁于肌表,可以化热而转为表热,也可郁曷里热而成表寒里热证。若寒邪由络脉而入经脉,凝结隧道,即可转变为痛痹之证。寒在下者,为清浊不分,为鹜溏痛泄,为阳痿,为遗尿,为膝寒足冷。明.张介宾注释:寒主阴,故人体下部最易病寒。如下焦阳气不足,不能分清泌浊,则大便溏泄,而小便反少。如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则阳痿。肾阳虚衰,气化功能失常,失于固摄,膀胱约束无权,则遗尿。寒邪凝滞于经络,血脉流通不畅,故膝寒足冷。治疗以温阳散寒为主。
(5)、若要身体健,走路手不闲:捶胸又敲背,旋腹又摩面;敲打两腿侧,伸指又握拳;挠首屈十指,揉眼把耳弹。
(6)、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7)、药疗食疗,神疗体疗(活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四驾马车”。降低血糖,促进代谢,行之有效,良方妙药。
(8)、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9)、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10)、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11)、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母,脾像土,化生万物一样滋养全身百骸,故称“脾为百骸之母”。脾失健运则机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全身营养障碍,肌肉消减,四肢不用。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为先天之本,肾之阴阳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故称“肾为性命之根”,肾虚则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本句阐述分属三焦的肺、脾、肾的重要性。
(12)、人体内的正气强盛,邪气就没有可乘之机,不会侵入身体,让人生病。邪气之所以能够侵犯人体,一定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才会乘虚而入。
(13)、适时打顶摘珠。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百合开花前打顶,打顶后,要及时喷洒大生等药剂进行植株消毒。对生长于叶基部的百合珠芽及时分次摘珠。
(14)、 用之如兵 疾无不恙
(15)、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6)、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7)、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朱柏庐春季四种中医药材的养护要点春季对于一下这四种中药材的栽培管理需要特别注意,现将四种中药材春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茯苓
(18)、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19)、施足基肥。在翻耕前每亩施腐熟土杂肥3000~5000公斤作基肥。
(20)、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
(1)、(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2)、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
(3)、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