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2句论语中的成语及原文翻译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25 08:53:25 admin 阅读:59
论语中的成语及原文
1、论语中的成语及原文及翻译
(1)、释义: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2)、(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3)、(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4)、(出自):《论语·公冶长》:“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5)、(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6)、(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7)、(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8)、(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9)、(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1)、(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2)、(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3)、(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14)、(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5)、(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16)、释义:比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下级一律绝对服从。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17)、(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18)、无独有偶,在《孟子·腾文公下》中,孟子也为我们勾划了一个巧言令色的伪君子的画像。孟子说这种人“胁肩谄笑,病于夏畦”。你看: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儒家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
(19)、释义:欲罢不能:指因各种原因(包括迫于形势)无法中止。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是指有次序的样子。
(20)、(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2、论语中的成语及原文翻译
(1)、(出自):《论语·乡d》:“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2)、(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释义: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4)、(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5)、释义: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
(6)、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7)、(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8)、(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0)、(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1)、(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12)、(出自):《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14)、(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15)、(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16)、释义:有开始也有结束,指做事能够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17)、(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8)、释义: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9)、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3、《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1)、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2)、(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3)、(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7)、释义:粮食舂(chōng)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8)、(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9)、(出自):《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10)、(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1)、(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2)、(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3)、(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4)、(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5)、(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7)、释义: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形容文采好,有修养。
(18)、释义: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名真言顺: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19)、(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0)、(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4、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1)、(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2)、(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3)、(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4)、(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5)、(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6)、(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7)、(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8)、(译文):他提起衣摆上堂时,也是屈身的样子,屏住气息好像没有呼吸。
(9)、(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10)、释义: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
(11)、(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12)、(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3)、(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14)、(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15)、(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6)、(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17)、(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是一部核心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圣经”,体现着“中国思想”,凝聚了“中国智慧”,其内容博大精深,已经融入到世人的日常生活中,至今我们仍在使用的很多成语也是出自《论语》。
(19)、(出自)《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20)、(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5、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及翻译
(1)、(解释):为: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女:同“汝”,你。
(2)、(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4)、(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5)、(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6)、(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8)、(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9)、(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10)、(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1)、(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2)、释义:饱食终日:整天吃得饱饱的;指无所作为。无所用心: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13)、(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14)、(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5)、1-6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
(16)、释义: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17)、(解释):比喻众人拥护,围绕着一个他们所敬仰的人
(18)、释义: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19)、(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0)、(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1)、(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3)、(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4)、释义: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5)、(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新课预告:4月24号--6月30号之间,新上线一门小古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7)、(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8)、(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9)、(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10)、(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11)、(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13)、释义:季孙之忧:指内部的忧患。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
(14)、(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15)、(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6)、(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17)、(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8)、(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19)、(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20)、(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2)、(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3)、(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5)、(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6)、(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9)、(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1)、(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2)、(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3)、欲罢不能: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意义:想要停止却做不到。
(14)、(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5)、(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16)、(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7)、(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18)、(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0)、(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1)、(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