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8句老子的名人名言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02 07:45:11 admin 阅读:59
老子的名人名言
1、老子的名人名言我干脆直接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关于老子的名言警句(经典)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1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二十二章》
(5)、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6)、衣食本为保命、养命,若有人为求衣食,终日奔波拼命,以致衣食得来,而病疾却至,乃至早亡,却又何苦呢?
(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9)、1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智慧》
(10)、老子名言: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1)、道德学说的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1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13)、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1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5)、老子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庄子孟子老子名言孟子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老子的名人名言
(1)、(《孟子》)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5)、老子名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7)、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
(1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2)、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在古代是十分可贵的,对于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他的辩证法思想还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老子所讲的对立面的变动,也都只是指一些具体事物的暂时现象。老子提出了居弱守雌的方法,从而使自身在万物轮转之必然中立于不败不衰之地。老子主张不能忽视细节、小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3)、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
(1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16)、人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给自己的心灵以清空,“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这种功夫。
(1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8)、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孟子·告子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3、老子的名人名言以及解释
(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经》
(2)、老子名言: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9)、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
(1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8)、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老子的名人名言100句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道”不是现象,是不可以被感知的:“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这是说,“道”是不确定的,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因此把它叫“夷”、“希”、“微”。“道”不是感官的对象,表明了“道”的超越性。“道”本“无名”,有时可以用“一”、“朴”来表示。“昔之得一者:天下得一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以灵,谷得以盈,万物得一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道”又被形象化地比喻为“谷”、“谷神”、“玄牝”:“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阳,冲气以为和。”这即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
(4)、天地造化万物众生,虽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其不外乎一阴一阳之道,人得阳而生,阳尽而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此乃天地自然之道,无人能逆。
(5)、“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老子名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老子名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
(1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4)、1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
(1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6)、老子名言: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7)、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18)、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道德经》
(19)、老子名言: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
5、老子的名人名言简短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3)、释义:不尊重老师,不借鉴得失,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已经迷失了自己,这就是奥妙要诀啊。
(4)、老子是我们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大家都读过很多老子的经典着作,大家知道老子有什么名言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老子名言精选50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
(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老子名言: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人生于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本应顺其自然,不可以倒行逆施,战争无端夺去他人生命,悖逆大道。
(13)、释义: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15)、老子名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7)、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
(18)、老子名言: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9)、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4)、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
(5)、(《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6)、“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慈善之人,才能够勇武。简朴之人,才能够心胸宽广。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7)、老子名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8)、紫气东来这个成语历史上所指的是哪位圣人,你知道吗?
(19)、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0)、道法自然: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这个词的读法是“道·法·自然”,而非“道法·自然”,其中法字为动词,意为效法,遵循。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大道以自然为纲,遵循其规律。“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其意思是,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自然。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识里,就是自然法。当然,法制的概念尚未形成。不过,在治理国家时,他主张用自然法来治理天下。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有源于无而归无。有归无是有动而无然,也就是说,有自然而无然。无有是一体的两极。无有向对方的运动,或称双向运动或反运动,就是自然。但老子由此反对人为一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老子名言: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老子名言: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老子喜欢用水来比喻上德者的品格,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柔软、停留在最低点、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
(5)、释义:与文化学问断绝,才能免于忧患。应诺与斥阿,都是一种声音,起初只有恭慢之分,能有多少差别?
(6)、老子名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9)、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首先对万事万物不可过于执著,执著之者难明道德,执著之人,必生妄心,妄心一起,妄欲即生,贪心妄想随即而至,当他的贪欲得不到满足之时,必会心生烦恼。所以,人应该忘却执著之心,万事不可强求,妄求,不为外物所扰,顺应自然而为。保持一颗平常心、清净心,如此即可与道合真,与德合本。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4)、老子名言: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7)、《庄子•盗跖》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18)、道有三宝,若能执道之三宝,大道不难修矣。道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2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老子名言: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3)、外欲之人,贪于世事,外求华饰欲乐,贪名求利,对名利取之无度,整日奔波于名利之中,以致心中不静,而生烦恼,身心皆疲。
(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7)、道有三宝,若能执道之三宝,大道不难修矣。道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8)、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