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8句黄庭坚的诗体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05 09:43:57 admin 阅读:59
黄庭坚的诗
1、黄庭坚的诗小学
(1)、兄弟不远万里来看望黄庭坚,他十分感动。在离家的万里之外,我们兄弟今日见面,像在梦中一样。
(2)、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开始他生平最艰难困苦的一段生活。这首诗是作者在黔州贬所时候作。
(3)、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于是就坐在胡床上,与众人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这是有关南楼的一个典故。庾亮是东晋征西将军,他曾在武昌登南楼游览风光,之后人们在鄂州复建楼一座南楼来纪念庾亮。崇年元年,黄庭坚寓居鄂州,曾登上南楼,写了四首绝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首。《鄂州南楼书事》(其一)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登临南楼,四顾而望,周围均是山光水色,凭栏远眺,楼外有十里荷塘,幽香随风而至,令人流连忘返。南楼之上,清风无处不在,明月无处不照,好像没有人管一样,这澄明之景,都化作了清凉爽心的感觉。“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ji)荷香”,这两句写南楼周围的环境,南楼邻长江,接东湖,四围水光山色,风景极佳;在楼外有十里荷塘,风送幽香,令人流连忘返。“芰”指菱角,“芰荷”是出水的荷花。“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这两句写南楼夜色。南楼地势高,四临旷野,清风无处不在,明月也无处不照,他们似乎“无人管”,造物主对南楼分外优待。这澄明的景色,化作了清凉之境,给人以清凉爽心之感。在苏轼的《前赤壁赋》中说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样的境界是相似的,这里也看出黄庭坚达到了物我两忘、逍遥自适的境界。这首诗非常简短,却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读罢全诗,我们也仿佛置身在南楼之上,欣赏远处山光水色,感受荷塘幽香,享受着清风明月带来的清凉,多么悠然自得。这首诗给人一种逍遥自适的感觉,但结合黄庭坚的个人遭遇,他接连遭贬,刚出川蜀,就又被贬到武昌,再看诗中的“清风明月无人管”,清风明月无拘无束,能各行其是,而黄庭坚自己想做点什么,却屡屡遭到打击,可以说这一句诗是他内心悲痛的写照。
(4)、意思:人要是不读书的话,一天后会变得很庸俗,两天后照镜子会觉得自己的脸表情很可怕,面目狰狞,三天后对人说话毫无意味,生活枯燥无味没有生机。
(5)、1072年,御史中丞孙觉设家宴请苏轼东坡,向苏推荐女婿黄庭坚的诗文,苏大才子语出惊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从此,俩人开始了神交。
(6)、1079年,苏轼身陷乌台诗案,周围很多朋友立马将其拉黑,而黄因为其鸣冤被处罚金。7年后,二人解除被贬之苦,回京做官。黄用一块砚台作为拜师见面礼。宋宴之上,东坡先生欣然赋诗:
(7)、 书幽芳亭
(8)、 鹧鸪天
(9)、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10)、此词以咏梅为中心,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11)、古典文学大家缪钺先生,在《论宋诗》一文中对宋诗与唐诗的不同有过精准的概括:“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而黄庭坚“最足以表宋诗之特色,尽宋诗之变态”。
(12)、黄花是指年轻人,白发是指老人。年轻人和老人互相牵着挽着,让别人愿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13)、黄庭坚,字鲁直,大文豪苏东坡的关门弟子,在北宋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为“门四学士”。另外,黄庭坚不仅文学造诣极高,乃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书法更是一绝,可以说独树一帜,堪称当时书法界翘楚。因此,他是苏东坡诸多弟子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位,生前已经与恩师苏东坡齐名。
(14)、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15)、 “春,鲁直与仲谋,于章化赏月,渡汝水,闻北岗有刹,借僧毡宿于厅,对卧,聊以彻夜。”
(16)、黄庭坚母亲特别讲卫生,那个时候,房间内没有厕所,夜里方便只能用“便桶”。黄庭坚担心仆人洗刷不干净惹母亲烦恼,就坚持每天亲自为母亲刷洗便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放在今天,也能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17)、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翘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这就是醉翁亭。
(18)、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
(19)、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20)、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2、黄庭坚的诗体
(1)、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2)、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3)、此词作于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重阳节,这是黄庭坚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因此此词堪称词人的绝笔之作。
(4)、黄庭坚最后在宜州生活得如何,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据杨万里的记载,黄庭坚不仅自己遭受打击,许多人也因接济他而受到连累,十分窘迫:
(5)、1095年,黄庭坚在贬所黔州(治今四川彭水)。同年秋,黄庭坚的弟弟黄叔达带着哥哥的孩子和孩子的母亲,从芜湖千里迢迢来看望他,一直到第二年才到。这首词就作于他们兄弟见面时。
(6)、对景惹起愁闷。染相思、病成方寸。是阿谁先有意,阿谁薄幸。斗顿恁、少喜多嗔。合下休传音问。你有我、我无你分。似合欢桃核,真堪人恨。心儿里、有两个人人。
(7)、“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8)、这是一首赠别的词。上片写情人陈湘的天生丽质,豆蔻年华,柔情脉脉,使人魂飞心醉。下片写词人载酒寻芳,临别伤怀,后约无期的怅惘心情。
(9)、灰河,又名万泉河,古称昆水、辉河。位于舞阳县西北部,距离县城25公里。源于鲁山县樱桃山,流经鲁同县、叶县,于叶县盆王村东,流至舞阳县湾李村南入境后,流经章华镇、北舞渡镇,至北舞渡镇西,汇入沙河。
(1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并非偶然。
(11)、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12)、三是讲究章法。黄庭坚讲章法命意言论甚多,如:“欲作楚辞,追配古人,直须熟读《楚辞》,观古人用意曲折处讲学之,然后下笔。
(13)、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14)、沙河,古时通称汝水(汝水口以上,古时又称蚩水,商水以上,又称溵水),位于舞阳县北部,自西向东,横贯北部全境,距离县城25公里。发源于鲁山县石人山,下游至周口市入颖河。
(15)、“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这首词的出奇制胜之妙笔,尤耐人寻味。
(16)、这是一首咏茶诗,黄庭坚这首词的佳处,就是把人们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十分新鲜具体,巧妙贴切,耐人品味。
(17)、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18)、“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黄庭坚在《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里也说范仲淹“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19)、 史料上关于裴仲谋载有二十个字,“裴仲谋,名纶,黄庭坚友人,生平不详,时为舞阳县尉。”
(20)、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1)、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2)、出自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诗句描写还乡的快乐之情。第一句写历经苦难(“投荒万里”)与垂垂老矣(“鬓毛斑”)的悲情。第二句写“生入瞿塘”的喜悦之情。
(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4)、苏东坡举目四望,看见远处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树下垂钓,便脱口对出下联:
(5)、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6)、骑着牛远远的从村前走过,听见有淡淡的笛声从篱笆那边传出来
(7)、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事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
(8)、6)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9)、山高水长流,不忘老朋友,黄庭坚做到了,他是个极为重感情的人。上面这首诗,是黄庭坚写给黄几复的,黄几复是谁?原来,黄几复与黄庭坚,从小一起长大,伴随彼此度过愉快的童年和少年。两人一起读书,黄几复学习能力也不错,但运气不太好,科举之路不顺利。
(10)、二是重视句法。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
(11)、宋朝时,人们有品茶、尚茶的传统。黄庭坚生长于茶乡修水,与茶有非同一般的感情,他一生辗转沉浮,流浪多地,与家乡渐行渐远,茶的气息中蕴染着作者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
(12)、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黄庭坚中进士,任叶县县尉。是年,裴仲谋任舞阳的县尉。翻阅舞阳旧志官绩,明代之前“舞阳旧志散佚,顺治辛丑修志独存二帙,至康熙戊辰绩修已并失之,今无从考核其题名传记,悉依辛丑戊辰所修志书载入,不敢改易。”
(13)、10)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14)、这首词作于崇宁三年甲申(1104),这是黄庭坚在赴宜州贬所途中所作。从词题“赠衡阳妓陈湘”可知,这首词是词人为一位名叫陈湘的妓女而写。这个女子应是黄庭坚的红颜知己,在二人即将分离、依依惜别之际,词人写下了这首《蓦山溪》。
(15)、出自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二)。诗句说不能坐船到湖中,在风浪之中眺望洞庭湖中的君山的遗憾之情。后句以比喻修辞手法写浪花,既写出了湖水之白,又写出了浪头之高。
(16)、雨洗风吹桃李净,松声聒尽鸟惊春。满船明月从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
(17)、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18)、全词写得极为深挚风格疏宕,颇具韵味,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风貌的写照。
(19)、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象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象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20)、3)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4、黄庭坚的诗歌风格
(1)、1095年,黄庭坚在贬所黔州(治今四川彭水)。同年秋,黄庭坚的弟弟黄叔达带着哥哥的孩子和孩子的母亲,从芜湖千里迢迢来看望他,一直到第二年才到。这首词就作于他们兄弟见面时。
(2)、元丰八年,黄庭坚在山东德州做官,客居异乡的他,更加怀念与黄几复之间,那份千金难换的友情。时光如逝,打开泛黄的日历,猛然发现已十年未见,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步入中年的黄庭坚,眼眶不自觉湿润,深夜无法入眠,起身点上油灯,为千里之外的黄几复赋诗一首。
(3)、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4)、民房、寺院、旅馆都没有可供我们的诗人容身的地方,在地方官府的逼迫之下,黄庭坚最终只好又搬到城南租赁而来的喧寂斋中,置身风雨之下。而在这样简陋破败的住宅中,黄庭坚居然还能自得其乐,闹市上的嘈杂、邻居宰牛的动静,“人以为不堪其忧”,却没能影响他分毫,仍然焚香而坐,气定神闲地为来客挥毫作墨(见《题自书卷后》)。不论如何,黄庭坚始终都是那个从容、沉稳的黄庭坚。
(5)、出自宋·黄庭坚《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远离故乡祖国已有十年之久,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都早已消磨殆尽。作者感叹自己虚掷了大好青春,却把无限春光,化做杯酒欢乐。
(6)、这是一首清明感慨的诗,诗人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与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进行对照,最后得出结论,不论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最后都会化成一抔黄土。
(7)、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8)、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9)、三四两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简直是神来之笔,怪不得火了上千年。遥想十年之前的春天,诗人与黄几复把酒言欢,推杯换盏无比欢快,没想到匆匆一别,转眼间就过了十年。这些年,你我都在江湖上漂泊,我无时无刻不挂念你,对着孤灯和雨夜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现如今,“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成了网络金句,许多人用它当作个性签名。
(10)、 古人交友讲究彼此心灵相通,情投意合。“同年”为同榜登科,两人相识较早。“次韵”,一诗一答,可见两者交情深厚。
(11)、 开元寺,“开元寺在西门内,唐显德年建、明正统间修”。旧志中唐显德年实为五代十国后周的周世宗柴荣显德年号(955-959)。而距舞阳城被毁一百四十多年后建得寺院,前朝唐“开元二十六年,敕天下诸郡,广置寺院,六月一日,并改开元寺。”以“开元”命名寺院,是否为祭奠被毁舞阳城池,此不得所知。
(12)、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
(13)、黄庭坚因作《承天院塔记》,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被除名,押送宜州编管。此词作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到达宜州的当年冬天。他初次被贬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至此恰好十年。
(14)、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张耒称为“奇语”,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可惜的是何以“奇”,“奇”在何处,他没有讲。其实,正是黄庭坚这样遣词入诗,才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15)、9)春无踪迹谁知。——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16)、高适相对比较洒脱,为友人送别的时候,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给予安慰。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即使萍水相逢,也可以互诉惆怅。北宋文人黄庭坚,也写过一首非常知名的友情诗,其中两句火了上千年,如今成为网络金句。
(17)、三里河,古称西汝、潕水、又名干江河,位于舞阳县南部,自西向东沿境而过。因在锅跺口,塞断河流,改河入澧河。一支分东流(即老干江河),舞钢市八台镇淃河,二河于冯河村东南汇入三里河,又东流至城西南、正南、东南,绕城三面,各相距三里,故取名三里河。
(18)、甘江河,又名干江河。古称西汝、潕水。该河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2公里,主要发源于方城县白云山北坡,流经方城县、叶县,于叶县善庄村东南,流至舞阳县卸甲店北入境后,原为自西向东,流经舞阳城南,东南入西平境内。自元末于张胡同村西锅跺口,塞断河流,改河入澧河,现为西南东北走向,流至上澧河店村西汇入澧河。
(19)、 通过测量舞阳吴城镇到叶县旧县村两者距离为24公里,真可谓是“才百里”。从元和九年吴元济毁舞阳城到裴仲谋任舞阳县尉,县治置吴城镇近二百年,仍不能复建舞阳城,可见当时毁灭尽殆,影响之大,令人咋舌。
(20)、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
5、黄庭坚的诗
(1)、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的书法家苏轼、米蒂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
(2)、这首词语短情深,生动地展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同胞兄弟的深挚情意,其中蕴涵着深深的人生沧桑之感,读来颇能引发共鸣。
(3)、今人喜欢“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两句,但有谁知道,这两句诗的背后,立着一位1000年前的“天下一等好官”——黄庭坚。
(4)、声明:素材、图片来自网络,版权规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词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
(6)、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7)、二是重视句法。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
(8)、“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并非偶然。
(9)、这是一首清明感慨的诗,诗人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与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进行对照,最后得出结论,不论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最后都会化成一抔黄土。
(10)、黄庭坚一生坎坷,流离飘泊,遍尝人生冷暖,在人生最后,却依然旷达豪迈,这是黄庭坚留给后世最重要的财富吧。
(11)、但真要细究起历史上的黄庭坚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些什么,诗写得怎么样,对大众来说就有些陌生了。在北宋那一群璀璨的文艺天才中,王安石刚愎自负,苏轼天才骏发,米芾痴狂不羁,各有各的性格,黄庭坚则显得相对朴实、内向。文品如人品,正是这样内敛深沉又坚毅不屈的性格,造就了黄庭坚诗文独特的美学特色。
(12)、黄庭坚也有睡不着的时候。比如崇宁四年(1105)的二月,在宜州(今属广西),那时距他的离世只剩下七个月的光景。宜州是黄庭坚最后十年贬谪生涯的终点,前一年他的兄长黄大临南下探望,此时也要离开了。在这分别之夜,黄庭坚睡不着了,写下了这一首:
(13)、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14)、7)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15)、出自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走出大门,只见浩浩江水横在眼前,不禁心旷神怡,发出会心的一笑。
(16)、三是讲究章法。“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浑,方是出场。”综合起来看,黄庭坚所谓章法是讲求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习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
(17)、第一首诗前二句表达诗人终于挣脱苦难、九死一生的庆幸,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
(18)、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19)、许多人发达之后,会因各种原因,逐渐脱离原来的朋友圈,重新认识一些人,与曾经关系不错的朋友失去联系,甚至形同陌路。即便偶尔联系一下,也只是走个过场,找不回从前的感觉,友谊二字慢慢淡化。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就是世人对人情冷暖的感悟。
(20)、这首诗作于公元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此时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其事迹见黄庭坚所作《黄几复墓志铭》(《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三)。
(1)、 “宪宗元和九年(814),吴元济叛唐,纵火烧毁舞阳县城。”“宪宗元和十三年(818),舞阳县治置于吴城镇。”黄庭坚所处的北宋时期,舞阳县治均在吴城镇。
(2)、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3)、句耳。”因以玄真子遗事足之。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歌诗上之。玄真之兄松龄,惧玄真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渔父云:“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桂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此余续成之意也
(4)、 兴龙禅寺,原为南禅寺,“旧县有铁佛寺,河旁得一铁佛而建寺,更为南禅寺,始建不详,后明弘治二年,复大雄殿”。
(5)、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齿凿痕,乃为佳耳
(6)、 舞叶两地,现存较早的寺院为舞阳的开元寺,叶县的兴龙禅寺。
(7)、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8)、宋·黄庭坚《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这首诗是黄庭坚被贬到黔州,在路上写给他哥哥黄元明的信。他说:写信给我时,只要让我知道一家大小都平安无事,也就不必用细行写得太详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