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读书有三到宋朱熹【文案149句】

发布时间:2023-12-02 14:30:49 admin 阅读:59

导读读书有三到宋朱熹 1、读书有三到宋朱熹 (1)、『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书读熟了不仅能够熟记,记得长远,而且里面的意思统统都能够领悟,你果然能把一部书读上一千遍,...

读书有三到宋朱熹

1、读书有三到宋朱熹

(1)、『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书读熟了不仅能够熟记,记得长远,而且里面的意思统统都能够领悟,你果然能把一部书读上一千遍,那么里头的意思你全都能领悟到。这种意思也不需要别人给你讲解,它完全是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这叫悟。别人给你讲的你懂了,那是成为你的知识,但是这不是你悟出来的,你是听说的,所谓道听涂说,那不是真正自己的体验。你真正读书,虽然一下意思不懂,没关系,多读,「功夫到,滞塞通」,这苦功下去之后,也不知道在哪一天会猛然大悟,这意思全部贯通了。这个是你真正悟出来的,是你真实的体验,是你自己的东西。这是什么?因为你读一千遍,你就修定修得已经有功夫了,由定开慧,你的智慧开了。本来你自性当中本有的智慧,经典所说的全都是你自性当中本有的,现在你贯通了,通到自性里面了,所以圣贤典籍里的意思都明了了。所以熟读之后不需要解说,『自晓其义』,意思自然明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着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那么读书,如果是圣贤的典籍,最好把它读出声来,特别是小孩,在年纪小的时候记忆力强,要多读诵、多背诵。背诵的方法不外乎就是多读,熟读便能够背诵。读的时候不能快,有时候我们听有人背书啪啦啪啦一连串,都听不清楚他念的是什么,这样的读经法不对。这里是要讲到仔细分明读之,而且『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一个字一个字吐得清清楚楚、分分明明,「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你的心能够定下来,这么样去读自然就不会读错,不读错就是智慧,所以读经也是戒定慧齐修。你把心专注在圣贤经典上,你的心不会胡思乱想,更不会出现恶念恶行,这就是戒;心定在经文上这就是定;由定自然就生慧,智慧就开了。所以练习就是这样字字分明、字字响亮,不能读错一个字,不能读少一个字,不能读多一个字,不能读倒过来一个字,就是力求准确。

(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8)、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思。——朱熹《性理精义》

(9)、                   -----(丰子恺)

(1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1)、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12)、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5)、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7)、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并背熟了句子。谁来背一下?

(1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9)、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0)、心不存,虽读万卷书,亦何所用.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2、

(1)、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2)、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3)、"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4)、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1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清《增广贤文》

(5)、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并且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地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死记硬背,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地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6)、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7)、自从去年读了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后,我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该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作为背景,透过一名小女孩的视角,展示人生百态,也让我读懂了离别与成长。

(8)、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0)、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乔治·马丁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2)、在学文中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1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如果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为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6)、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17)、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

(18)、凡背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19)、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2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

3、

(1)、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2)、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3)、举一而反闻一而知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

(4)、请同学们想一想,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5)、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6)、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1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13)、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4)、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

(15)、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死后不久,弟子们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16)、第一则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17)、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1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19)、循序渐进。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4、

(1)、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2)、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6)、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

(7)、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释义: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9)、动静观: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行(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

(10)、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11)、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3)、(注):读书不在多,能一精熟功夫,积久自然有得。今子弟多勉强记诵,为师者又假此为功,以取悦父兄;遂不计生熟,慢令加读,旋即遗忘,所宜戒也。

(14)、师总结: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只有努力读,用心读,才能读有所得。但读书要讲方法,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不仅于学无益,而且不利于我们成长。我们要从古人的读书实践中吸取经验,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好好读书,掌握有用的知识,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6)、《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17)、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18)、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1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0)、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共1

5、

(1)、第二则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如果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2)、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3)、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4)、熟读精思。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5)、                 -----(明屠羲时童子礼)

(6)、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7)、朱熹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

(8)、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然后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一样,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后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慢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9)、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

(1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11)、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译文

(12)、(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3)、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曹雪芹朱熹说过关于“读书”的名言有什么朱熹说过关于“读书”的名言有: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

(15)、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1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7)、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8)、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19)、朱熹一生热爱教育,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但讲学却达五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他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所罕见,堪称“宋代孔子”。据史料记载,朱熹在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曾讲学于樊川书院。他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20)、对于孩童来讲,读经不必要求他一定要明了经的意思,关键是让他去背诵。他能够读得清清楚楚,字读音不读错,读得不错行、不颠倒,句读dòu读得分明,这就行了。真正背诵出来之后,这个经典的智慧就流到他的心田当中,等他长大之后他把他所记下来的这些经典去运用、去省思,慢慢去领悟圣贤的智慧。所以古人要求孩子先从背诵经典下手,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孩子记性最好的时候,把这一生要记的经典统统记下来、背出来,等他长大了悟性就强了。所谓悟性就是接触的事多了、见到的人多了,对于道理就愈来愈明了,这悟性慢慢就增长,记性慢慢衰退,可是他该记的都记住了,这一生就是去体验和实践圣贤之道,这种教育多好!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3)、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              -----(宋朱熹朱子童蒙须知)

(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朱熹的名言有什么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介绍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诗经》、《山海经》、《晋书》、《论语》、《吕氏春秋》、《孟子》、《列子》、《古诗十九首》和毛泽东诗词各1篇。

(7)、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8)、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9)、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10)、认识“矣、岂”2个生字,会写“谓、诵、岂”3个生字。

(11)、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

(12)、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者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

(13)、(3)指导朗读长句子:听完录音,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14)、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15)、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17)、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8)、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9)、观书须从头循序渐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20)、读书,《弟子规》也讲到,「此未终,彼勿起」。一本读完再读一本,而不是同时读很多书,同时读很多书,可以说本本都不能读得精,只是泛泛看去,获得一点常识,很难得到书中真实的智慧。所以小孩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环境很重要。书桌要『洁净端正』,非常干净,要一尘不染,这是体现了心地的清净,心地清净读书就能够记。上了年纪的人常常都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好像衰退了,为什么记忆力会衰退?根本的原因在于心地不清净,妄想杂念多,所以记不住。往往我们从孩子根性上来看,从哪一些方面来看?第一看他的记性,第二看他的悟性。如果一个孩子他的杂念少,内心清净,他的记性也好,悟性也好,给他一本书他很快的就能够背诵,那些思虑多的孩子往往背起来不容易。所以要修养清净心,从把书桌、书房搞得洁净端正,从这里下手,先清净环境,然后清净内心。

(1)、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2)、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3)、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4)、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方可换一书,乃为有益.若但轮流通念,而复之不精,则也未免枉费功夫也.

(5)、举一而反闻一而知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6)、『将书册整齐顿放』,书本要放得整整齐齐,不能够歪三倒四。把书本这一歪放,心念已经歪出去了,这心就不正,心不正,身就不修。所以古人从这些点滴生活小事上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不仅书本要端正,身体更要端正,『正身体,对书册』。读书,古人讲究的正襟危坐,腰板挺直,目不斜视,整个身体是端正的,对着书本细细的来读书上的文字。读书不求快、不求多,而求精,所以这里讲『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这是读书的要领。把心定下来之后,仔仔细细的去阅读,读得清清楚楚,没有读错,没有读漏,这就是修定,修定才能开智慧。《大学》里面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知止就是把心收住。譬如说读书的时候心就止在书本上,就是定在书本上,你才能得定。你这个心定了,欲望减少,心就宁静下来。宁静下来心就安了,能安才有智慧,虑就是智慧,看问题、分析问题都能够准确。虑而后能得,你才能得圣贤的境界。所以读书也是修定的方法。

(7)、余尝谓的翻译:我曾经说过,出自宋代朱熹的《训学斋规》。

(8)、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0)、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2)、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译文

(13)、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扩展资料:(1)心到,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14)、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5)、(2)我们来听一听录音,注意长句子的读法。

(16)、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7)、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18)、(注):丰子恺精通英、日、俄诸种语言,一生翻译出版了近四十部外国文艺作品。尤其是在他五十二岁的时候,还重新从字母开始学习俄语,不久就译出了屠格湼夫的猎人笔记。他对学外语,有一种非常实际的看法。他在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早就说过:「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求学问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的本身。学些工具都要拖长久的时日,此生还来得及研究几许学问呢?」所以,丰子恺学外语追求速成,并创造了一种「二十二遍读书法」。

(19)、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20)、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1)、每天读一课新书,规定读十遍,并用笔画记在书上。第二天,读新课文时,先复习旧课文五遍,画上五遍的记号,再读新课文十遍;到了第三天,读第三课时,也再复习第一课五遍,第二课五遍,再读第三课十遍;第四天时,先复习第一课二遍,第二课第三课各五遍……如此类推,直到每课都读了二十二遍,笔画加起来正好是一个「读」字。丰子恺称这二十二遍读书法是个笨办法,但对他来讲效果颇佳。

(2)、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8)、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01句关于诚信的四字词语和句子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