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9句老子全文及译文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03 11:46:35 admin 阅读:59

导读老子全文 1、长短相随 老子全文 (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2)、      ( 翻译)真正了解大道的人不去多...

老子全文

1、长短相随 老子全文

(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2)、      ( 翻译)真正了解大道的人不去多加解说,一定要把大道解说清楚的人不是真正知道大道的人。因为大道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解说清楚的。

(3)、所以,将上面的道理用于一身,则知一身;用于一家,则知一家;用于一乡,则知一乡;用于一国,则知一国;用于天下,则知天下。我从何知晓天下之事呢?就是从这里。

(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7)、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

(8)、(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10)、《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qì,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chè。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xǐ。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

(1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3)、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14)、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书殿中有杜度的草书、钟繇的隶书,还有漆写的古籍和孔壁中的经典。传说孔子“漆书壁经”,即在其住宅的壁上用漆写经,故名。

(15)、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16)、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17)、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1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19)、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

(20)、勇于有胆量就会死,勇于没胆量就会活。这两种“勇于”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讨厌的,谁知道是因为什么?所以圣人也难于解说明白。天的道,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答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慢条斯理的而善于谋划。天网广大无边,网孔虽稀,而从没有遗漏。

2、老子全文及译文

(1)、(翻译) 在产生天地之前,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普天运行,永不疲倦。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姑且写作"道",勉强起个名字叫"大"。大,便无限飞逝,飞逝而致远,至远而回返。

(2)、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3)、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4)、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5)、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6)、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7)、知晓自然的和谐之气,也就理解了永恒不变之道。人们知道了永恒不变之道,就有可能达到明察的境界。但是,人们却想要增加自己的生机,认为这是可以达到长生目的的;然后,人们又根据自己的心愿而役使精气,认为这样可以变得更强大。

(8)、用道辅助君王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强,这事容易得到报应:军队驻过的地方,就会长满荆棘。大战之后,必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只求有个好结果就行了,不敢用兵来逞强。有好结果了,不要自高自大,有好结果了不要夸耀,有好结果了不要骄傲,有好结果了要看成是出于不得已,有好结果了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衰老,这就叫不和乎道的原则,不和乎道的原则必然消亡。

(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12)、(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3)、我的理解是,善于行道之士,精妙通达,深不可识,能在动荡的状态中平静下来,恬退自养,静定持心,转入清明的境界。就像一杯浑浊的水,放着不动,这样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泥渣自然沉淀,慢慢成为一杯清水。

(14)、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其满足是永恒的。

(15)、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翻译)知道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道,有病。只有把病当成病来看,才会不病。圣人不病,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病,所以不病。

(1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8)、  “对冲”,是正面强迫,对抗,硬碰硬。和气,指守弱处下,以上善、上德而化之。凡是以“冲”为要,必有煞气,任何助长或打压,都无法让真气得以“中和”。

(19)、《老子》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zào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chǔ超然。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0)、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3、老子全文及译文 完整版

(1)、《老子》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2)、(1)反,有相反、返归二意。二意相通:反于世界,返归于道。详见第三部一章一则"反"。

(3)、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4)、《老子》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ā,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qí未央哉zāi!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bó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hái;儽儽lěi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遗yí。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zhāo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mèn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6)、《帛书老子》出土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用不同字体的朱丝栏墨形式抄写《德》《道》两篇文章的合称。

(7)、(翻译)人活著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一死就僵硬了。

(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sǔn。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有其事,不足以取天下。

(9)、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经历,当自己满足于已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时,就会缺少继续求知或工作的动力,变得有些忘乎所以,不思进取,从而阻碍自己的进步。

(10)、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

(1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2)、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孟轲夫子崇尚纯洁,史官子鱼秉性刚直。

(13)、(翻译)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

(14)、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15)、根据门人所述,黄元吉是属于道家隐仙派。其法脉传承为:广成子→黄帝→岐伯天师→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陈抟→火龙真人→黄元吉。

(16)、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8)、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19)、《老子》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4、老子全文原文及注释和译文

(1)、真实的话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话不见得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者不是善良的人。有专门知识的人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懂的人不会有真正的专门知识。圣人没有积蓄,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尽力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道有利万物而不加伤害。圣人的道即使做点什么,也不跟人家争夺。

(2)、(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4)、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5)、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7)、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屈服贤君。

(8)、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9)、(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10)、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

(11)、(翻译)天下的政治好像不清楚,但是百姓能风俗淳朴;天下的政治好像明明白白,但是百姓却有太多的缺憾和疏懒。灾祸是福气产生的根源,福气是灾祸藏伏的处所。这样祸福相互交替,有谁知道何时是极限呢?

(12)、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出兵援助势单力薄和面临危亡的诸侯小国。

(13)、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1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5)、三十根条幅集中在车毂的周围,车毂中间有了穿轴的空洞(无),才有车的作用。揉抟粘土作器具,当器具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当房屋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只提供条件,“无”(空虚)才起到作用。

(16)、《老子》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17)、(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8)、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9)、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如果不敬重老师,或者不爱惜其资财,那么,再有智慧也是大大地迷失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

(20)、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轻易答复别人的要求,势必要失信,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圣人遇事总是看得困难些,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了。

5、老子全文朗读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2)、《老子》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世。

(4)、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5)、精神和形体合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6)、(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虆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8)、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信不足,安有不信。犹乎其贵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10)、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

(11)、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也,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1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巧若拙,大赢若诎,大直若屈。

(13)、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东京洛阳背靠北邙山,南临洛水;西京长安左跨渭河,右依泾水。

(14)、治理大国好象煎小鱼(或者做小菜)。用道来治理天下,鬼也不起作用。不是鬼不起作用,就是它起作用也不能伤人。不是它起作用也不能伤人,圣人也不伤人。这样双方互不伤害,所以能彼此无事。

(15)、(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zhǎng)。故大制不割。

(16)、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17)、小心审慎啊,像冬天涉足江河;警觉戒惕啊,像提防四周的围攻;拘谨严肃啊,像做宾客的样子;融和亲切啊,就像冰柱消融;淳厚朴质啊,像未经雕琢的素材;空豁开广啊,像深山的幽谷;浑朴纯厚啊,像浊水一样;”

(18)、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

(19)、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2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

(1)、(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种类区分万物,环境形成万物。因而万物没有不尊重道而珍贵德的。道所以被尊重,德所以被珍贵,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应自然。所以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得到生长和发育,使万物得到安定和保护,使万物得到养育和繁殖,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自以为有功,当万物之长而不自以是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3)、(翻译) 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

(4)、所以,丧失了大道,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这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这才强调礼法。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

(5)、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6)、《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zhuó,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7)、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8)、知道其荣耀,却甘守羞辱,而成为天下的虚谷。作为天下的虚谷,永恒的恩德充足丰满,(使人)复归于存在的本原。

(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5句论语 二十篇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