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3句托尔斯泰的一生简要概括100字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24 11:59:54 admin 阅读:59

导读托尔斯泰的一生 1、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 (1)、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

托尔斯泰的一生

1、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

(1)、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从70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在《忏悔录》(1879~1880)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他也改变了文艺观,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当时写的剧本、中短篇小说以及民间故事,同样为了这一目的。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全家迁居莫斯科,他访问贫民窟,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上书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2)、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来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结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3)、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语录#

(4)、很多人的人生感到不美丽,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相信大家心中早就有答案,就是因为没有钱,没有钱的人生,真不爽。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孝敬不起爹娘。养不起娃,开不起车,泡不起姑娘。

(5)、一八八一年 四福音书之索引与翻译——福音书缩本——人类之生存要素

(6)、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

(7)、那些出自托尔斯泰的穿越百年的灵魂拷问、对人生、欲望、幸福、公平、正义的反思,想必将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沉思~

(8)、在托尔斯泰离家之前,他与妻子的决裂程度人人皆知。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闹不和。之后,托尔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恳求托尔斯泰为她再读一遍早年时代丈夫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找回当初的甜蜜,但是托尔斯泰当时已死了心。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9)、在想让事情回到正轨的孤注一掷的尝试中,她向丈夫倾诉了这些想法。他却建议用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已经发生的事,将它看作不可避免,甚至是良性的。旧爱已逝,是为了给别的事让路,所以没有人该受到谴责,没有人应该对这场变化有任何感伤。变化一定是很艰难的,因为对自己的渴望做出妥协(他说)并通过对渴望的追寻将其燃尽是有必要的。“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在亲自经历过生活的全部荒谬后,才能回到生活本身;别人的考证是没有裨益的。”

(10)、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1)、最危险和有害的口头语之一是——“大家都这样”。许多情况下人作恶是出于自己的肉欲,而更多的情况下人作恶是为了得到赞赏,为了世俗的荣誉。当你很难或者几乎无法弄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做他正做的事时,那么请你相信,他行为的动机——就是希望获得世俗的荣誉。大人摇晃婴儿,不是为了防备外界因素引起他哭闹,而是为了使他无法哭闹。我们面对良知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压抑良知的声音,乃是为了讨好他人。我们无法使良知平静下来,而是力求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效果:对它听而不闻。

(12)、就如男人和女人一样,有对比,才各自不同,才知道各自的好与不好。你看这个世上很多人感到活得不幸福,也是因为有对比,别人有房子,车子,存款。如果就像那个年代一样,大家都一样,吃集体的,穿集体的,用集体的,谁还会觉得不幸福,不开心,不快乐,没有别人生活好呢?

(13)、物体越轻、越松,占的地方越大。骄傲也是如此。

(14)、“突然间,我清晰冷静地感到过往的感觉,就像过往的时光本身,已无法挽回了——即使有可能做到–——重回旧时也会是痛苦和不适的。”

(15)、《霍斯托密尔:一只马的故事》(1864年,1886年)

(16)、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7)、上帝的力量使人人平等,夺取那占有多的,给予那占有少的。富人的东西多,但这东西带来的乐趣少。穷人的东西少,但乐趣多。

(18)、一捧泉水,一片面包干,对于以体力劳动为生的穷人来说,比无所事事的富人吃的最昂贵的饮食,还要香甜可口。富人对一切都吃腻了,一切都索然无味,无论什么都引不起兴趣。而对劳动者来说,每一次进食、每一次饮水、每一次休息,都会带来新鲜的乐趣。

(19)、你看长得美,也是因为有人长得丑,有对比,才让人觉得长得美好,长得丑不好。光明和阴影,不就是如此吗?如果没有阴影,谁又知道光明的好处?那估计久了,都会厌恶光明,觉得光明很刺眼。

(20)、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2、托尔斯泰的一生简要概括100字

(1)、你看有钱人之所以那么潇洒,那么光荣,那么光芒万丈就是因为没有钱人太多了,他才得以这样光芒四射。如果人人都有钱,处处都是光明,大家都一样,谁还围着你看,把你当梦中情人呢?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4)、一八九八年 为援救杜霍博尔人事宣言——饥荒——谢尔盖老人(遗著)——嘉本特论现代科学文序——致库斯基亚•韦多莫斯特书

(5)、PaulFrenzeny,安娜与她的丈夫之间的争吵

(6)、1862年9月23日,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菲亚·别尔斯(1844年8月22日-1919年11月4日)结婚。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其中有5个孩子夭折。

(7)、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8)、《安娜·卡列尼娜》(АннаКаренина,1875年–1877年)

(9)、他是一个十分有容忍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各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面对着民生疾苦有着十分强烈的洞悉感,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中,也能够看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敏锐的触摸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了十分激进的特点。

(10)、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11)、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2)、由某些人去改善另一些人的生活,这是做不到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13)、《谢尔基神父》(ОтецСергий,1873年)

(14)、活动以朗读者,讲述者,表演者等多种角色呈现,读者朋友共同走进文学经典,分享阅读快乐!

(15)、《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Многоличеловекуземлинужно,1886年)

(16)、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7)、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引导大家“道德自我完善”、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如果想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受很多考验,因为在人心中那个兽性的人会不断站出来试图掩盖每个人温良的本质,诱惑人要及时享乐。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这种二重性,就不得不经常要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这里或许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博爱博爱是基督教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托尔斯泰认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18)、坏车轮吱吱响,空稻穗立得高。坏而空的人也是如此。

(19)、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20)、他坐在我身后,我看不到他;然而–——在半明半暗的房间中,在每一个声响中,在我自己的内心中——我无处不感到了他的存在。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虽然看不到,却都在我的心里产生回响。

3、托尔斯泰的一生150字

(1)、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2)、一八九〇年 为何人类如此昏愦——“四十年”(地方传说)——克勒策奏鸣曲跋——论邦达列夫——论性的交际——论亨利•乔治之计划——一个基督徒的回忆录——圣徒传——圣约翰——“我们的兄弟”——中国的生的智慧(《道德经》)——大众的福利——尼古拉——自杀论(论这怪现象的意义)

(3)、惯于奢华对自己并无益处,因为你为自己的肉体需求越多,那么为了使这肉体吃、穿、住得更好,它所受的苦累也就越多。注意不到这个谬误的,只是那些善于用种种欺骗手段安排生活的人,他们让别人不为自己而必须为他们劳动,由此可见,对这些人,对这些富人来说,奢华己不仅是于己无益,而且也是一种败坏道德的事。

(4)、如果眼前的教训打着我们并不特别喜欢的幌子,我们通常不情愿汲取。如果有人看起来不太起眼(口音、服饰、举止不那么对劲),我们往往极易假定他们说的话很可能也无关痛痒。

(5)、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写日记,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

(6)、1910年11月1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从自己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秘密离家出走,伴他同行的有他的医生和小女儿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泰在途中患肺炎,最后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里。

(7)、一九〇三年 莎士比亚与戏剧论——舞会之后(遗著)——亚叙王——劳作——死于疾病——三问题——告政治改革者——灵智的来源观(一九〇八年修正)——论劳力

(8)、1828年8月28日,托尔斯泰诞生于距离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距离图拉仅10公里。托尔斯泰家族是古老非常知名的俄罗斯贵族。

(9)、然而,基蒂最后还是陪她丈夫去了。他哥哥的情况令他们惊骇。“在那个肮脏的小房间里,刷着漆的墙裙污秽不堪,吐满了唾沫,臭味扑面而来,让人窒息,一副躯体躺在那里,盖着一床被子。”他哥哥全身瘦骨嶙峋,样子可怖,唯一的生命迹象就是抽搐的嘴角和闪动的双眼泛出的严厉、责备的目光。尼古拉不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物。之前我们见识到了他对待他的伴侣玛莎的那种不经意的残忍。

(10)、大约70岁的时候,托尔斯泰把他对身为作家的思考汇辑成帙,写出长篇著作《艺术论》。他完全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他提出艺术拥有伟大的使命:“在知识的演进中——错误的和不必要的信仰被排除出去,为更正确和更有必要的知识所取代。在情感的演化中也是如此,这种更迭经由艺术发生。低级情感–——相对于人性的美好不够善良且不太必要的情感——将被排除出去,由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个人和大众的更善良的情感所取代。这正是艺术的目的。”

(11)、许多情况下人作恶是出于自己的肉欲,而更多的情况下人作恶是为了得到赞赏,为了世俗的荣誉。

(12)、托尔斯泰的艺术是博大精深的。首先,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巨著,再现了整整一个时代,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500以上)。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于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然而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在于刻画微观世界。他洞察人的内心的奥秘,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它突出表现在性格塑造上。他总是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只写其突出的一面或占优势的一种精神状态。他不隐讳心爱人物的缺点,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闪现的微光。他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或漫画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其本来面目,从而于平凡中见伟大,或者相反,于平凡的现象中显示其可怕。他还善于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斤斧痕迹。托尔斯泰的风格主要特点是朴素。他力求最充分最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他虽然在艺术上要求严格,象《战争与和平》就七易其稿,却不单纯以技巧取胜,不追求形式上的精致,也不回避冗长的复合句,而只寻求最大的表现力。晚年,他的艺术有显著的变化。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洗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13)、他对她的爱也是同样的炽热,这对情侣间的心醉神迷在婚后仍然继续。“在我眼里,这世上只有他,我肯定他是世上最棒最完美的男人;所以如果没有他,我在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托尔斯泰优美地描绘出他们共同生活中的幸福的点点滴滴–——欢笑满溢的早餐时光,流淌着音乐的夜晚,柔情蜜意的午夜晚餐情景。渐渐地,我们听到了冲突与幻灭的音符。进入婚姻生活的两个月后,尽管有他的陪伴,她还是开始感到孤独、乏味,并时常被他的一些怪癖惹恼——特别是每次在她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到的都是他那种冷冰冰的逻辑论调。

(14)、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5)、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16)、“小心,当你想痛打人身上的魔鬼时——千万不要碰到他身上的上帝。”这就是说,责备一个人时,不要忘了,他身上有上帝的灵魂。

(17)、《一八五四年十二月之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вдекабремесяце,1854年)

(18)、一九〇〇年 出路在那里——这时代的奴性——活尸——绝对戒杀——致移民于加拿大的杜霍博尔人书——应否如此——爱国主义与政府——蜂房童话(以上皆为遗著)——“贫穷之解剖”序

(19)、40个成语40首诗,学一个成语,记一首古诗词

(20)、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

4、托尔斯泰的一生幸福吗

(1)、一八九五年 主与仆——寓言三种——羞耻——致一个波兰人书——论狂妄的梦

(2)、一八八五年 通俗传说(两兄弟与黄金;比老人更乖的幼女;敌人抵抗而上帝坚持;三隐士;基督之诱惑;基督之痛苦;伊利亚特;一个饿鬼;忏悔的罪人;上帝之子;一幅最后之晚餐的画;蠢货伊万的故事)——通俗故事(二老人;烛;爱之所在即神之所在;无从熄灭的火焰)——十二使徒之教诲——苏格拉底——彼得传——面包师彼得

(3)、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4)、PaulFrenzeny,冰雪路上的莱温和基蒂

(5)、一九〇一年 唯一的方法——谁为有理——告有闲的青年——告俄国劳动者书——论宗教之容忍——理智,信仰,祈祷(论文三篇)——答神圣宗教会议书——军官的杂记簿——论俄国同盟(信)——致俄皇及其参赞(其一)——论教育(致比鲁科夫书)——致《布尔加雷日报》书。

(6)、一八八六年 黑暗的力量——伊万•伊里奇之死——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是什么——通俗传说——(一个人需要许多土地吗?一颗大如鸡卵的谷子)——尼古拉•帕尔金——成语日历——慈悲论——信仰论——论抗拒罪害之斗争(致一个革命d书)——宗教论——妇女论——告青年——神之国(断片)——爱琴海

(7)、这不是遁入历史,而是试图从历史上给贵族阶级寻找存在的价值,用以解答当时解放运动应由哪个阶级领导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同人民的接近,他深深感到人民在民族历史上的作用,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

(8)、惩罚和以惩罚相威胁可以让人生畏,可以使他暂时克制恶欲,但却无法使之得到改造。惩罚对人来说永远是残酷而痛苦的。假如它不是残酷而痛苦的,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监禁,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如此的残酷而痛苦,正如一百年前存在过的笞刑一样。走入迷途的人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复仇情感和防卫欲望加以辩解,并把这种情感归因于上帝,让人们相信,上帝会为人们所做的坏事而施加惩罚。由某些人去改善另一些人的生活,这是做不到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9)、十个善良的人挤在一条毡子上睡觉,也会友好相处,睡得踏实,而两个富人住十个房间,也不能和睦相处。如果一个善良的人得到一片面包,他也会分一半给饿肚子的人。但如果一个皇帝占有了半壁江山,他不把另一半据为己有,是不会高枕无忧的。

(10)、《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

(11)、一八五六年 两个骑兵——下雪——支队中的相遇——一个绅士的早晨——少年时代。

(12)、《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应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写于1916年)

(13)、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重要情节之发生在男主人公莱温听说他的哥哥尼古拉快要死了的时候。尼古拉过着放荡的生活,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加入了一些远离这个阶层的激进分子圈子,把继承的遗产挥霍殆尽–——部分是因为赞助不成功的慈善项目。他是个酒鬼,和一个做过妓女的女人生活在一起。这对兄弟虽然吵过架——而且过错似乎完全出在尼古拉身上——莱温还是决定去看望他的哥哥。起先,他被他年轻的妻子基蒂想要陪他一起去的念头吓坏了:“仅仅是想到他的妻子基蒂和一个声名狼藉的荡妇共处一室,就会让他厌恶恐惧得发抖。”

(14)、一八九七年 艺术论(何为艺术?)——为要求将诺贝尔奖金赠与杜霍博尔人事致瑞典某日报主笔书——我的五十余年有意识的生活

(15)、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为他所睡觉的地方付钱,他是不能睡觉的。空气、水、阳光,只有他走在一条大路上时才属于他。由法律所承认的他的唯一权利,就是在这条大路上不停地走下去,直到精疲力尽、踉跄不支为止,因为他不可能停下来,而必须走下去。(格兰特•阿伦)

(16)、一八六三年 十二月d人(预定的长篇小说中的断片)

(17)、读完托尔斯泰这段语录,可见我们上面分析得都太俗,但也现实。而托尔斯泰这段语录中所言更是充满了智慧。人世间的一切美,变化,魅力,真的是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在,这是多么富有哲理啊。

(18)、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9)、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20)、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5、托尔斯泰的一生总结

(1)、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2)、一八八〇年 教义神学批判——彼得一世(短篇小说中之一章)——幼女之自卫——随笔——爱之死灭——神怪故事之始端——卢梭论——沙漠中的湿地——哥萨克逃兵

(3)、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4)、《琉森》以作家旅游瑞士时的见闻为基础,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和资本主义同艺术相敌对的实质。但这里已出现否定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进步意义的倾向,他的批判又是从抽象的宗教、道德的真理出发,是托尔斯泰主义的最初表现。

(5)、一八九九年 复活——论宗教教肓——致一个军官书——为海牙和平会议问题致一个瑞典人书

(6)、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7)、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8)、托尔斯泰早期写过文学论文,如《人们为什么写作》(1851)肯定文学的崇高使命;《在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协会上的讲话》(1859)反对暴露文学,但仍主张文学应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60至70年代的论文中,主要强调应为人民而写作。最值得注意的是晚年的论著。《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事物抱道德的态度,明确“善和恶之间的区别”。《什么是艺术?》(1897~1898)批判“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指出当时一些美学理论为统治阶级的口味进行辩解的实质,揭示颓废派艺术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同时提出艺术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论点。《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1906)指责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民主和不道德,但也能道出他的剧作的某些艺术特点。这些论著都阐明作者后期关于艺术实质和作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艺术的道德意义等问题的见解,后两部还同时要求文艺传达宗教意识。

(9)、中期(1863~1880)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

(10)、一九〇四年 童年回忆(一九〇三——〇一小部分在一九〇六年写成)——哈吉•穆拉特(一八九六——一一九〇一——〇四)(遗著)——伪票(一九〇三——〇四)——哈里逊与无抵抗主义——我是谁?——圣哲的思想录——振作起来!(一九〇六——〇七修正)

(11)、最危险和有害的口头语之一是——“大家都这样”。

(12)、人类不幸的一个主要原因——归结于一种虚假的观念,即认为某些人可以用暴力改善和操纵其他人的生活。

(13)、呼兰河读书会会长、龙江读书联盟会长章海宁携众多俄罗斯文学爱好者,通过赵先捷教授翻译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一书向我们叙述托尔斯泰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14)、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带有贵族气息的文学家,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贵族气息,面对着民众的疾苦,列夫·托尔斯泰心中是十分厌恶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民众应该觉醒,应该自己尽量地走出不幸中。与此同时,列夫·托尔斯泰也是一个十分平凡朴实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文学创作的投入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列夫·托尔斯泰基本上是白天的时候都是投身于文学创作中的。

(15)、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一同前往高加索当兵,此时他尝试写作,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

(16)、托尔斯泰对于需要主持大局的人有着异乎寻常的同情。面对现状,他们不得不承受真实的混乱与恐惧。他们不允许惊慌失措,或者说出一切都是可怕的。不是因为他们太蠢,注意不到危险,或是在情绪上过于压抑,不承认现实–——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别人需要他们表现得强大。他认为人格成熟的要素之一是:为他人减少恐慌的能力。

(17)、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维奇,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1873年

(18)、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

(19)、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1845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20)、一八七八年 初年回想录(断片)——十二月d人(断片之二)——十二月d人(断片之三)

(1)、理——论国家——论科学——论法学——答一个波兰女子书——为了爱上帝之故停着想一想吧——致一个老信徒书——致一个革命d人书——是了解的时候了——向为了爱真理而受难的人致敬——路人与农人——乡村之歌——父与子的谈话——与一个旅人的谈话

(2)、人民时代艺术|发现艺术之美  | 追溯艺术之魂

(3)、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于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这个决定引起举世的抗议,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对日俄战争。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4)、人生的主要事业就在于解脱罪孽、邪念和迷信。

(5)、《少年》(Отрочество,1854年)

(6)、一八八七年 人生论——论人生之意义(在莫斯科心理学会中宣读的报告)——论生与死(致切尔特科夫书)——在光明中前进——有闲者的谈话录——工人埃米利亚与空鼓——三个儿子(寓言)——手工工作与知识活动(致罗曼•罗兰书)

(7)、《伊凡·伊里奇之死》(СмертьИванаИльича,1886年)

(8)、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9)、上帝的力量使人人平等,夺取那占有多的,给予那占有少的。富人的东西多,但这东西带来的乐趣少。穷人的东西少,但乐趣多。

(10)、正是在这场沉思中,她最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曾在很长时间内隐隐约约感觉到的事实–——旧日的恋情和那时的自己已经死去。玛莎感到她对他们爱情的终结负有责任,她的丈夫也难辞其咎。他们共同扼杀了它。

(11)、“那一天结束了我们婚姻的浪漫曲;旧时感觉变成了宝贵的、不能挽回的记忆;但是我对孩子和孩子父亲的爱,变成了一种新的感觉,为新的生活和迥然不同的幸福奠定了基础;这种生活和幸福一直持续至今。”

(12)、一八七六年 安娜小史(一八七三——一八七六年)

(13)、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14)、一九〇六年 瓦西里老人(遗著)——论俄罗斯革命之意义——告俄国民众(政府,革命d,大众)——论军役——论战争——土地问题之唯一的解决法——论基督教规条(致保尔•萨巴捷尔书)——致一个中国人书——亨利•乔治“社会问题”序——费奥多尔•库兹米奇老人的日记(遗著)——梦中所见(遗著)——有什么可以做——致俄皇及其参赞书(其二)

(15)、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透过小主人翁单纯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位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16)、世上最好的饮料就是:当人已是恶语在喉的时候,他不是一吐为快,而是吞咽下去。(穆罕默德)

(17)、《活尸》(Живойтруп,1900年)

(18)、托尔斯泰有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句话写尽世间的悲欢喜乐。生活诚然如此,充满苦难、悲伤,抑或苦闷、无聊,从来都没有永恒的幸福,而只有对幸福的永恒追求。

(19)、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够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这个转折时期很多的“重大问题”,尽管他的立场是矛盾的,他的解答是错误的。然而,托尔斯泰的伟大,主要还由于他以天才艺术家所特有的力量,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那些“重大问题”大多就是在“图画”中艺术地提出来的。

(20)、托尔斯泰的《复活》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在对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腐朽反动的国家、法律、教会制度的揭露上,很难找出另一部作品有这样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1)、有钱,就是这么长脸,自带光环,你只要把身价财产透露一下,不用多说话,不用去告白,女人都会来主动找你,主动靠近你,主动跟你表白。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美丽的人生,全靠钱。

(2)、皮埃尔只是碰巧认识了普拉东,出于纯粹的偶然性被投入了同一间牢房。托尔斯泰希望弱化运气在人生中的作用。他告诫我们,面对那些我们禁不住想要忽略和无视的人,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对他们的反应。托尔斯泰并不是说所有头脑简单的人都有非凡之处。他提出了一个更微妙、更难以捉摸的观点。一些让我们获益最大的人并不符合我们预期的模板。

(3)、没有钱,没有房子,还是老老实实上班,不去自讨没趣是最好。在我们这个年代有钱了,那处处都很爽,处处都感觉很美丽。不用上班,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玩到自然累,看到喜欢的姑娘就敢去追,而且追一个准一个。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83句祝贺成功的句子短句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