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1句诗经战争诗的思想感情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04 07:26:35 admin 阅读:59

导读诗经战争诗 1、诗经战争诗的特点 (1)、前者更多地汲取了西北地区人民在长期战争及其所带来的痛苦中的感情和体验,是当地人民思想感情艺术概括的结果。而后者除了从历史和现实中...

诗经战争诗

1、诗经战争诗的特点

(1)、前者更多地汲取了西北地区人民在长期战争及其所带来的痛苦中的感情和体验,是当地人民思想感情艺术概括的结果。而后者除了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营养之外,更多地融合了周王朝上层统治者的观念意识,是历史、现实和这种观念意识艺术综合的结果。不同地区的战争诗尽管有这种区别,但同样都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2)、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刘长卿(相和歌辞·从军行六首)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

(3)、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4)、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5)、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6)、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李益(塞下曲)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7)、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但《无衣》在《秦风》里的违和感,比起它在《国风》战争诗中的突兀还算不得什么。因为纵观整个《国风》,《无衣》是唯一一首尚武崇战的诗,其他战争诗无一例外是厌战的。

(9)、《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为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10)、旌断冰溪戍,笳吹铁关城。阴云暮下雪,寒日昼无晶。

(11)、在教学实践上,基于选文题材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我注重朗读,设计了分角色朗读、男女共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并借助《无衣》有战争场面的吟唱视频辅助,以读促悟。

(12)、释义: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

(13)、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14)、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15)、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渍,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16)、战争诗中突出这些,无非是说王者之师不靠暴力杀伐,而是以德服人,不战而胜。除此而外,诗中又多有车马旂服之盛和军行纪律之严的描写。

(17)、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18)、可是《诗经》中战争诗根本没有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而多用笔墨去进行军威声势和气势的渲染,叙写中心和重点完全在其它方面。

(19)、⑸皇:同“遑”,闲暇。朝(zhāo):早上。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2、诗经战争诗的思想感情

(1)、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理想的政治是崇德尚义,垂裳而治;理想的战争则是“胜残去杀”,战胜于庙堂。黄帝、尧、舜在这两个方面都是理想的典范,所以才受到后人的景仰和崇敬。

(2)、第三章写失马。战争会“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

(3)、大家很熟识的话只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现在常用来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的词,无论是爱情故事还是婚礼现场,都会被人们常拿来运用的。爱情有很多种,有一见钟情、有感天动地、有山盟海誓、有相对无言却眼波如流……但我想,如果让女人来选择的话,三千年前的女人、三千年后的女人和今天的女人都会选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在茫茫人海中,在迷失与彷徨间,你知道,冥冥之中,会有一个人,牵你的手,陪你走过所有的阴霾和所有的艳阳天,今生今世。可是有多少人了解,这句话背后是一位思乡心切、思归不得的士兵最深沉最苦痛的言说呢?!

(5)、黄鸟黄鸟你听着,不要聚在榖树上,别把我的粟啄光。住在这个乡的人,如今拒绝把我养。常常思念回家去,回到亲爱的故乡。  

(6)、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7)、“我的丈夫是国中豪杰!”此诗以妻子的炫夫开始,却紧接了一个哀伤的转折——因为丈夫太优秀了,就被派出去打头阵,留下妻子独自一人思念成河。“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女为悦己者容,面对丈夫离家远戍,妻子无心整理妆容,天天蓬头散发,念夫怀远,看着很是让人心痛。

(8)、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9)、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10)、当敌人入侵,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人民只有用战争的手段才能消弥战争,只有付出必要的代价才能赢得和平和安定,此时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统一的,所以他们积极的投入战争,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战争的胜利。如,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表现了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精神。如《无衣》:

(11)、彰显爱国精神,如《秦风·无衣》。尽管战争总是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当敌人入侵,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人民也意识到只有用战争的手段才能消弥战争,只有付出必要的代价才能赢得和平和安定,此时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统一的,所以他们积极的投入战争,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战争的胜利。如,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表现了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精神。如《无衣》:

(12)、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13)、思念夫君人品好,若醒若睡心焦躁。安静柔和好夫君,彬彬有礼声誉高。

(14)、非常感谢我们语文组老师们对我的包容,听课之后真诚的评价和无私的建议,很有针对性的对我的课堂的不足提出很实用的建议,让我在备课、上课的细节上有了更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思考。一个人不管是在备课还是上课上的思考是有限的,感谢大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打开了我的思路,谢谢!

(15)、赞美赫赫武功,如《大雅·常武》《江汉》《皇矣》及《颂》诗中的一些篇目。《大雅·常武》以激昂的文辞夸耀王师的兵强马壮与士气高昂,赞美宣王平定徐国叛乱的战役,突出了军队阵容之整齐、气势之盛大以及宣王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大雅·江汉》更是不吝笔墨抒写了王师平定四方叛乱的军功和威仪,以及周王对平叛将士的嘉奖。这类诗篇多是对周王、诸侯、将领攻伐武功的歌颂,着力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与武功的浩大,呈现出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

(16)、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战袍。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17)、对《诗经》战争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历来学者大都持肯定态度,认为宣王时代,“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汉书·匈奴传》),周朝兴师,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18)、四匹雄马健又壮,驭手握着六条缰。青马红马在中间,黄马和黑马在两旁。

(19)、如以战争主题来衔接,在选择扩读篇目的过程中选择后边其他时代的战争主题的诗歌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战争主题诗歌表达的情感的整体的一个把握,以及同样战争主题下不同情感的疏理,这样有助于学生面对战争主题诗歌时能够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而如果选择重章叠句的共同点来进行衔接,在分析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分析字词变化上要更加的详细,讲得更加的清楚。

(20)、周宣王时,他们乘着中原正当大灾旱和共和政变之际,纷纷向华夏进攻,其间以玁狁的声势来得最为浩大。于是在公元前8826年,宣王便展开了四面八方的战争,使尹吉甫伐玁狁,使秦仲伐西戎,使方叔征荆蛮,使召虎平淮夷,自己亲征徐戎。

3、诗经战争诗论文

(1)、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吕温(道州城北楼观李花)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

(2)、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3)、虽然设计了不少不同的朗读方式,但因个人在朗诵方面缺少了朗诵战争诗的豪迈,没有进行示范,以读促悟的效果不是很好。老师们在评课时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通过个读与全班齐读,让学生感受个体和全体团结一致上前的差别。

(4)、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5)、这几首诗把天子的威德、武臣的战功,渲染得有声有色、冠冕堂皇。

(6)、赏析:《小雅·渐渐之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记述军士东征途中劳苦之情的小诗。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前两章用赋体描述山高路远,将士们日夜行军,征途劳苦;第三章描述风雨载途,衬托将士们行军之义无反顾。此诗造语奇峭,各章先叙后议,情出自然,具有诗情画意,其整体基调不是诉苦,而是表明将士们不顾早晚,不想退路,不想杂事,只是前进。

(7)、释义: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

(8)、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

(9)、⑺曷(hé)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

(10)、《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11)、高适(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12)、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1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4)、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15)、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16)、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昌龄(出塞二首)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7)、我国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反映以岭国王子格萨尔为首的众英雄与邪恶势力之间的斗争,写了很多战斗,其中最重要的霍岭大战,时间长达九年,出场人物众多。描写这场战争竟用了几十万字的篇幅,可以想见它对于战斗场面的描绘是多么具体详尽,其中又包含了多么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

(18)、可见,宣王时期对西北戎狄的战争尽管取得一些胜利,但来自戎狄的威胁并没有解除,这就是说,西北部乃至整个王朝仍然处于戎狄的威胁之下,人们仍然生活在战争的巨大阴影之中。

(19)、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4、诗经战争诗中男女对唱的形式是向那些为了

(1)、以上诸家都指出《诗经》中的战争诗写周王朝的胜利,不是靠“兵威”,而是靠“王道”、“盛德”,它强调的是敌人“自服”,“不战而屈”。

(2)、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3)、这不仅表现在上面所说的宣王对召虎的册命上,更反映在召虎对宣王的希望上。诗的末章写召虎对宣王册命的答谢中突出表现了这一点:

(4)、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5)、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李白(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6)、《诗经》所收录的诗歌,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时间跨度大约500年。在这个时间的长河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战争,武王伐纣,文王伐玁狁等等,不胜枚举。

(7)、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经中的送别诗不少,有哥哥送妹妹远嫁的《燕燕》,有送姑娘出嫁的《鹊巢》,仅这首《渭阳》写的是外甥送舅舅,看得出秦人重亲情,出手也大方,玉佩宝马随便送送的。

(8)、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9)、玁狁入侵,来势凶猛,很快就“侵镐急方,至于泾阳”(《六月》四章),即已经“深入为寇”(朱熹《诗集传》),所以,在不当出兵的六月就要紧急应战。诗人充满了危机感,在紧张的形势面前,必须紧急动员起来,以应付急难。另一是对于形势危急的责任感:

(10)、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余岁,戎狄攻太王亶公,亶父亡走于岐下。豳人悉从亶父以邑焉,作周。其后百有余岁,周西伯昌伐畎夷。

(11)、西周时期,荆楚子孙不断扩大土地,造成独霸南方的形势。昭王、穆王都曾加以征伐,均无大的战果。东夷原是殷代贵族残余,由于反对土地的封建收夺,后来转徙盘踞在徐、淮一带,继续反抗周朝的新秩序,仍保持着与周族对抗的局面。

(12)、又姚际恒《诗经通论》论《采芑》云:“二章言军容之盛;三章言节制之严;四章归功于大将,而谓其北伐之声灵可以不战而来服也。”

(13)、释义: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1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féi)鱼服。

(15)、这两类诗歌作品,无论在内容、性质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不相同。为了集中起见,本文专论前者,即反映周天子对外战争的那六篇诗歌。我们想从历史真实性这一侧面来看《诗经》战争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16)、不想打战的士兵远征异国,长期无法归家,思念妻子,满腹愁苦。“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首丈夫的厌战之歌。再来读一首妻子厌战之诗。

(17)、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现在的次序。

(18)、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19)、总而言之,与周王朝在西北部战争中失败多于胜利,经常处于防守的地位不同,“西周对南方,大体上采积极的攻势。南方的战争,周人常是胜利者……”(注:许倬云:《西周史》,201页,三联出版社,19)

(20)、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诗经战争诗的家国情怀

(1)、作品介绍(视频):结合所学,补充: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2)、《何草不黄》,《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的一篇。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何草不黄》描写行役在外的征夫生活艰险辛劳,表达了对遭受非人待遇的抗议。诗的感情强烈,接连五个“何”字句的责问喷发而出,既是一种强烈的抗议,又是一种愤怒的揭露,特别是“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画龙点睛,直揭主题。

(3)、战争是残酷的,古往今来任何战争都是极端的暴力行为。《诗经》包罗万象,记录了周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政权兴衰、劳动生产、婚恋嫁娶等社会现象在《诗经》中都有描述和反映,而对于战争这一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亦有不少诗篇加以记录和描写,这些诗篇不仅成为后世研究先秦战争的宝贵材料,更以其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传唱千古。

(4)、周武王分封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剩下的十八个国家,其中有三个封给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别叫卫、邶和墉。据我统计,邶和墉是最早亡国的诸侯,其中的原因如果和秦灭六国结合起来做对比,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真理,而这个真理直到今天仍然有效。

(5)、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

(6)、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7)、“怎么说你没衣服穿,把我的战裙拿去穿吧。”

(8)、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9)、所谓各部族主要的是指西戎、北狄、南蛮、东夷。西戎是居住在西北的一个部族,它原为周族的西北近邻。北狄是居住在今山西北部的一个部族,它又称玁狁,也就是殷代的鬼方或土方、混夷,战国以后的胡或匈奴。

(10)、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唐彦谦(咏马二首)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一作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一作事)在人间。

(12)、所谓战争诗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叙写的诗歌。战争诗是世界各国文学史上的共同现象,很多古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战争诗。

(13)、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西周时期征战诗词《诗经·秦风·无衣》注解及释义

(14)、《望云骓马歌》关于征战的诗词,最好是有写到刀剑的啦;或者是直接描写战争画面写常建塞上曲

(1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6)、没有描写战争时常见的宏大叙事和冰冷数字,《采薇》从一个无名小卒的视角,传达了周人对战争的态度:厌战而不怯战。

(17)、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李羽(献江淮郡守卢公)塞诏东来淝水滨,时情惟望秉陶钧。

(18)、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19)、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20)、没有战争血腥场面的描写,而着重于英雄人物的意气风貌以及声威表现,是《诗经》战争诗的又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一般说来,战争诗以描写战争特别是双方交战的战斗场面为重点。

(1)、《大雅.江汉》记叙召穆公奉宣王之命平定淮夷。

(2)、赫赫南仲,玁狁于夷。释义: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前军列队静侯在都城郊外。

(3)、其他几首,《六月》赞周宣王臣尹吉甫奉命出征猃狁,师捷庆功;《江汉》是写宣王命召虎领兵平定淮夷,班师回朝后册命召虎,赏赐他土地、圭瓒、秬鬯等;《常武》赞美宣王平定徐国叛乱的战役,突出了军队阵容之整齐、气势之盛大以及宣王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

(4)、甚至诗经中那首最琼瑶味的也出自《秦风》——

(5)、理解了这两首诗所表现出的态度,邶第一个被灭国和秦最终实现逆袭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先看两首诗。

(6)、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是承接上面“我独南行”。后两句“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因为战争,不能归家,担忧和心酸更甚。

(7)、一个国家如果有这样的军队,逆袭一切贵族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套用现在流行语就是:不要怂,就是干!

(8)、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9)、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10)、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11)、对于周王朝来说,东南部地区乃是实施其“文德”、武略,天下归一的要地。《采芑》、《江汉》、《常武》诸诗中所突出的必胜信念和远大抱负正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12)、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13)、许多人说这是一首描绘战争中兄弟情义的诗——

(14)、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15)、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xiǎn)狁(yǔn)之故。

(16)、——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7)、战车阵滚滚而来隆隆作响,隆隆作响滚滚向前不停留,犹如雷霆万钧震天动地吼。我们尊贵的方叔威风凛凛,亲率大军出征讨伐猃狁族,愚蠢的蛮荆人敢不低下头!

(18)、体现将士爱国情怀,往往以征人的视角,描写将士同仇敌忾,抒发了团结一致,抵抗外侮的精神,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斗志,以及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19)、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20)、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1)、出自《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89句趣味运动会口号押韵五班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