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6句望洋兴叹的兴什么意思地方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05 06:50:15 admin 阅读:59

导读望洋兴叹的兴什么意思 1、望洋兴叹的兴什么意思,在文中指 (1)、兴风作浪 (xīngfēng-zuòlàng) ∶掀起事端,无事生非;扰乱正常的做法或常规 。 (2)、不知从何时起,国人的语言系统里大量...

望洋兴叹的兴什么意思

1、望洋兴叹的兴什么意思,在文中指

(1)、兴风作浪 (xīngfēng-zuòlàng) ∶掀起事端,无事生非;扰乱正常的做法或常规 。

(2)、不知从何时起,国人的语言系统里大量地出现了“然后”,就像那个学生乱用的“而”,并且简直像病毒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是国人突然有文化修养了吗?是国人突然讲究语言逻辑了吗?还是国人受了港台人或是电视剧的影响了?反正“然后”之声不绝于耳,让人不胜其烦。

(3)、“然后”的使用,女生更胜。再伴以嗲声嗲气,则致人于日本福岛大地震的核辐射中,几近窒息。

(4)、“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饱尝一尝这故都的秋”中的“饱尝一尝”是怎么回事?“饱尝”,是偏正结构动词,“饱”修饰“尝”,强调“尝”的程度,意思是“充分地品尝”。“尝一尝”是动词重叠式。形容词重叠,词义加重;动词重叠,词义减轻。所以,“尝一尝”是略微尝试一下的意思。问题就出来了,“充分地品尝”和“略微地尝试一下”加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显然,这句话是错误的,属于“杂糅”,而“杂糅”就是“语意不明”,是病句类型之一。

(5)、    在批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需多学生的回答是“我想对这位建筑大师说你真伟大、真了不起”等公共话语。而且话语极短,可谓是点到为止。阅卷的老师尽管觉得这样不太像话,但是你又很难说这是不对的。既然是要求学生自由表达,自然学生说长说短都行。的确,对于主观表达题来说,说的正确是相对容易的。但是从阅读能力评价的角度看,这样的效度是十分值得怀疑的。而且据我了解,有一些教师甚至已经针对课改背景下的阅读能力评价试题,摸索出了一套应对之法。比如这类开放题要注意言多必失,点到为止。因为错别字在任何试卷中都是要扣分的。这是很可悲的。作为命题者,我在以后的几次命题中做了这样的改进。

(6)、反义词:妄自尊大(wàngzìzūndà)

(7)、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8)、D.狐狸望着悬崖对面的小白兔,只能望洋兴叹。

(9)、再说了既是“向若”,又是“望洋”,到底面对着谁,又向谁感叹呢?

(10)、    换句话说,主观性评价不仅要关注是否说的正确,还必须关注学生表达的语言质量。当然,要提升评价效度,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有高水平的评分人。如果是初次进行这样的阅读能力评价,命题者需要给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

(11)、    我个人认为一般小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指标可以包括: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语言材料中获取处理主要信息;把握和概括语言材料的主要内容;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语言材料中省略的内容;领会语言材料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语气、情绪;根据语言材料做出合理的推断;能正确、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2)、望洋兴叹的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3)、此诗叙事清楚,有情有景,语言流畅,押韵合辙,却是文化垃圾。为什么?内容分量少,堆砌辞藻,重复啰嗦;看起来兴师动众,实际上空洞无物。

(14)、以此理推,“中国队败了日本队”就是“中国队使日本队败”,这里“败”就是不及物动词。虽然“败了”是一个双音节词,但“了”是一个表时态的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因此它仍然具有古代语法“使动”的特点。那么“中国队败了日本队”就可以表述为“中国队使日本队败”。

(15)、“一旦”也是个假设连词,用法与作用跟“如果”一模一样。那么为什么要说成“如果一旦”呢?是强调吗?形容词、程度副词重叠有强调作用,关系副词重叠也有强调作用吗?我想没有的。那么按照修辞学讲的:反复是强调,重复是啰嗦。也就是说“如果一旦”这样重复啰嗦的说法就是病句。或许主持人重复一下是为了缓冲,从而调整思维,组织语言;或许是他语言思维不严密,就像木匠凿的“哐嘡卯”,榫头插进去还空间有余。总之,效果是一样的,就是给观众扔来许多垃圾。有开会经验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当领导在台上讲话而无话找话,哼、哈、这个那个、那么那么的时候,听者便如坐针毡、痛苦不堪,甚至有造反的怒火升起。

(16)、“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___》。(1分)

(17)、其实,这是个语法问题,具体说就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胜”和“败”都是“不及物动词”,即“自动词(如“活”“走”“破”)”,它表达的是某种动态,只陈述主语的性质、特点、状况,不关涉、支配他物,也就是不带宾语,这很像形容词。词语可以“活用”,当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被借用为“及物动词”时,它就有了支配他物的权力,就可以带宾语了。但是,它又不是直接关涉、支配宾语,而是它“使令”另一个名、代词发出动作,叫做“主使宾动”。这个被活用的词就叫做“使令动词”,就是起使唤、命令作用的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臣活之”就是“臣使之活”。这一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改变了面目,换成了“把字句”,或者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臣活之”可以说成“我救活了他”,也可以说成“我把它救活了”。

(18)、近义词:爱莫能助(àimònéngzhù)

(19)、C.选段写秋雨的气味,实际上是在赞美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0)、    比较探究材料所概括的内容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然后把内容要点整合在一起。

2、望洋兴叹的兴什么意思地方

(1)、“望洋兴叹”的“兴”的意思是_______,根据意思,“兴”应读作______。(2分)

(2)、    我以纸笔测试中问题最大的阅读题来谈谈如何设计,给需要出卷和准备应试的老师提供一点思路。

(3)、    这样的试题,其实考察的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信息素养。这和PISA对阅读能力的定位基本一致。PISA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

(4)、成语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黄河之神)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5)、望洋,是叠韵连绵词。联绵词是双音节单纯词,它的两个音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两个音节分开后,这个连绵词的整体意义不会留存于其中的任何一个音节上。如“伶俐(双声)”“徘徊(叠韵)”,拆开了伶、俐、徘、徊各自是什么意思?词典上只能把这两个音节放在一起来解释。也就是说“望洋”与“望”或者“洋”没有关系。

(6)、他成绩很好,但家里没钱,别人上大学时他只能望洋兴叹。

(7)、我们高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我们还唱过“毛主席呀,您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这里“红太阳”比喻“伟大领袖毛泽东”。

(8)、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9)、更有甚者,“老师讲课,然后我吃东西,然后老师盯着我,然后我没理,然后把老师气的。”这不但是得了“语言癌”,而且是存心不良了。我厌恶这样的语言,也厌恶这样的人。

(10)、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非吾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意思:公孙述只不过是个井底之蛙,而他却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

(12)、     管建刚先生在《“阅读理解”考什么》一文(见《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4月)中指出:我赞成考“课外阅读理解,反对考课内阅读理解。课内阅读理解的出发点是好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但其弊端是课内阅读选用的课文里的内容,命题者为了体现出题水平,为了不考学生已做过的题目,往往会从“细微”处着眼,所以命题想的越细,就会导致我们的语文课堂越往繁琐分析里钻,对课文进行“肢解”,这样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与现在提倡的语文理念“背道而驰”。

(13)、                                  让人生飘逸书香 

(14)、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5)、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

(16)、海神听到了,便浮出海面,对河伯鞠了一躬,讲出一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来:“河伯先生,如果您去对井里的青蛙说,大海无风也会掀起三尺大浪,它是不会相信的,这是因为它常年居住在井中的缘故;如果您去对夏日里的虫子说,冬天里的水会结成坚硬的冰,它也是不会相信的,这是因为它活不到冬天的缘故。如果去对偏执的人讲那些新鲜的道理,他们也不会相信您的,因为他们已经被成见束缚住了。您走出了河岸,来到了我的面前,才知道我的无穷无尽,可是宇宙中还有比我更无穷无尽的东西啊!”

(17)、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

(18)、电视上有个栏目叫深圳宝宝和昆明宝宝找妈妈,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他们寻找的依据是“红嘴巴的鸟——红嘴鸥”,一个阿姨说“海埂公园”有。当孩子打的来到海埂公园时,天黑了。主持人说“已经是灯火阑珊”,同步画面显示的是街道、建筑物都亮起了灯,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到底是“灯火阑珊”,还是“灯火通明”,还是“灯火阑珊”就是“灯火通明”?查《现代汉语词典》“阑,将尽。”“阑珊,将尽。”“灯火阑珊”是说夜深了,璀璨的灯火渐渐熄灭了,是灯火将尽、稀疏的意思。华灯初上,灯火辉煌,怎么能说“灯火阑珊”呢?

(19)、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教授拿来一个瓶子、一些大小不等的石头、沙子、水,问学生,“怎样才能装的最多?”有先装水的,有先装沙子的,有先装石头的,不一而足。最后,教授说,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头,然后装沙子,然后装水。这里,每一个程序的完成,就是一个“然后”,不容或紊。这个“然后”的使用有其必要性。

(20)、(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现在多比喻(     )。”“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          )(原意或比喻意)。

3、望洋兴叹的兴的意思和读音

(1)、(1)“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    ),根据意思,兴应读作(    )。

(2)、W  发出  xīng  庄子·秋水  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做事时因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 本义  C

(3)、“燃烧”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②形容某种感情、欲望高涨。短文中“燃烧”应选择第_____种解释。“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列句子中,对“望洋兴叹”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5)、(作用类别)本品为小儿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

(6)、古小研“云”课堂|大诗人李白真的是躺在床上看月亮吗?

(7)、兴致;兴趣:豪~。助~。败~。雅~。游~。

(8)、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9)、其中有个环节是向在场的100人做调查。问题的选项一般是三个,A、B、C,那么,每个选项的人数就是百分之多少。可是主持人经常超常发挥,搞得我这数学不好的人稀里糊涂、晕头转向。有次,选择某项的有41人,主持人说“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某项”。是100的绝大多数吗?百分比是精确数字,大多数是模糊概念,但是再模糊也不能把41模糊成100的绝大多数吧。

(10)、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1)、例5:下面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观察画面,完成填空。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中有两句经典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意境阔大,气概豪迈,让人吟诵难已。

(14)、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15)、A.拟人 B.比喻、拟人 C.比喻 D.拟人、夸张

(16)、(1)晴朗 近义词替换 (2)比较乱,不整齐  联系上文

(17)、《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8)、释义: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9)、(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

(20)、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意思: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

4、望洋兴叹的兴啥意思

(1)、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例2: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苏珊说什么?(《苏珊的帽子》(不少于30字)

(3)、为什么“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4)、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_

(5)、望洋兴叹:(wàngyángxīngtàn)

(6)、示例:人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与水陆交通息息相关,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却不得而知只能望洋兴叹,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7)、这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8)、“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_______(本义/比喻义)。(3分)

(9)、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

(10)、成语“望洋兴叹”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个典故寓意深刻,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1)、“望洋兴叹”一词出于《庄子•秋水篇》。由于此词具有强烈的感叹语气,能充分表达主人公惊叹的深情,而被人们广泛运用,进而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望×兴叹”。如楼房太贵而买不起,便望楼兴叹;想买书而买不起,便望书兴叹等等。这里表达无奈的感叹,无可厚非,但是从语言规范的角度来说,却是有问题的。

(12)、兴奋 (xīngfèn)∶奋起,激动 ;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高兴到极点。

(13)、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今为渤海),那才真叫大呢。”

(14)、第4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作者具体写了原野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5)、C.有人得了98分,他就得意扬扬;而有人得了一百分,他便望洋兴叹。

(16)、事物的主体是确定的,至于用哪个语词来称叫,那是不同立场的人自己的事。但是,我们头脑中的概念要清楚,否则,为了换一个好听的名称,却把他的本质属性给忘了,那就适得其反了,并且造成语言的混乱。为维护语言的传承性、稳定性、共同性,我们还是让可爱的“魔”继续“高一丈吧”。

(17)、有一部电影叫“雄关漫道”,我只从电视广告上知道名称,没有看过情节。我不知道它用的是毛泽东的愿意,还是“雄伟险要的关隘,漫漫曲折的长道”的意思。无论如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如果单独说“雄关漫道”,我想意思应该属于后者。

(18)、看着对手过硬的专业水平,他只能是望洋兴叹。

(19)、以前有个学生写作文爱用“而”,可是不该用处乱用,该用处不用,老用不恰当。老师批语道:“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这个批语恰当精炼,有相当高的水平。

(20)、舒舒服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洋兴叹出自于哪里

(1)、电视是个媒体,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中国电视的受众特别多。主持人被称为“名嘴”,靠嘴吃饭,能说。但是,如果中央电视台的名嘴这么信口雌黄,就会流毒全国,贻害无穷。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不要只顾风光,只是显摆,自鸣得意,要潜心学习,修炼本领,积累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名嘴们说的是话,而传达出的的修养——文化、道德、观念、习惯等等。主持人的底线是准确,如果天天把30%、40%说成绝大多数,不但让人觉得你的学问功底不扎实,而且觉得你有损阴德吧。

(2)、    首先仔细认真地阅读所给材料,从现象入手,剖析材料,弄清楚各自的内容,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的内容要点。

(3)、“如果”是个假设连词,它引出假设复句的条件,接着强调这个虚拟条件产生的结果。如“如果不工作(学习),就没有成绩”、“如果不刻苦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等等。假设关系属于“偏正关系”的范畴,条件和结果一偏一正、一次一主,重点在正句,即后一句。它让人由果推因,知道“千里之谬”源于“毫厘之失”,从而防微杜渐,慎始慎终。

(4)、对于那些可以把人生规划到小数点的学霸,我只能望洋兴叹。

(5)、兴趣盎然:释义  对某种事物或问题兴趣浓厚的样子。

(6)、示例:收到各处的回信,只是写些“爱莫能助”之类的抱歉话。叶圣陶《得失》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5句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演讲稿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