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7句杜甫最霸气的一首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14 13:22:28 admin 阅读:59
杜甫最霸气的一首诗
1、杜甫最好的三首诗
(1)、颔联是一个千古名句,经常被后人拿来赏析,落木就是落叶,那么为什么诗人不直接用"落叶"两个字,而是用"落木"呢?一个是为了押韵的,另外也是想体现出一些美感,让大家自己进行脑补,读完之后,好像这样的美景图就展现在眼前的感觉。这首诗是他所有作品中非常振奋人心的一个。结语《登高》不仅是慷慨激昂、气贯古今,杜甫更是通过秋景,来抒发自己的穷困潦倒和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2)、四两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是论述如何用最快地方式结束战局。杜甫一生不喜战,在其经典的三吏三别中更是用尽笔墨,字字泣血。但唐王朝征战的脚步却从没停下,如果不得不一战,那就尽量减少伤害,这就是诗圣的仁心。
(3)、最后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远《杜诗会粹》:“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在这里我们相当明显的看到杜甫的政治观点。
(4)、它也许不那样飘逸,却正因其滞重,笑中带着苦楚,于那苦楚中又生出无穷力量,让我们有勇气在生活的漫漫长路上继续走下去。
(5)、《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
(6)、最后全诗的境界由大到小,由开到合,情绪也从高亢转到悲抑,杜甫曾经说自己的诗风是“沉郁顿挫”。做到沉郁不难,大多诗人能达到,但要实现顿挫,就不容易了。
(7)、他以文著称,连唐玄宗都曾盛赞“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
(8)、面对无限的潦倒失意,杜甫不是选择沉沦,而是索性让骨子里的“狂”全都喷薄而出。
(9)、这里的“鸡人”指的就是宫廷中头戴红巾的卫士,在天亮时,他们站在宫门外高声喊叫,提醒百官时辰到了
(10)、《登高》便是他漂泊的时候,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767年的秋天,当时他已经有56岁了,情况还是非常的窘迫。距离安史之乱结束已经有4年了,但是地方的军阀又开始闹事,全部在抢地盘。
(11)、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12)、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13)、天外吴门清霅路。——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14)、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15)、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16)、在这首诗里,杜甫依旧没有放弃婉言劝君主行德之道,以仁为本的理念,只是此时杜甫真的老了,病多缠身,满目沧桑。
(17)、同时杜甫还有一首《登兖州城楼》,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泰山的渴望之情,只是还没有亲临,遇见李白以后,杜甫才开始在山东一带游历。
(18)、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19)、本想直接去夔门的,结果他也生病了,一直被病魔缠身,所以在云安住了一段时间才到达夔门,如果不是有都督的照顾,他是不可能住三年这么久的。
(20)、如果说这个时候的杜甫,他的“狂”还是源于对大唐盛世的期待,源于对自我才华的自信,源于对未来前途的憧憬。
2、杜甫最霸气的一首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因泰山为“五岳之首”,故有“岱宗”之称,所以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20多岁时的杜甫,是有很高的雄心壮志的。
(2)、在成都郊外浣花草堂的他,与妻儿聚首,过上了少有的平静安然的生活。
(3)、一起漫游梁宋时,杜甫和李白又偶遇了高适,所以才有了李白“梁园题壁”之美谈。
(4)、“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尾联写的早朝后,又是另一番景象。
(5)、这首诗的意思是: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6)、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7)、因为写得太有道理,“擒贼先擒王”竟入选了明末时的《三十六计》中。这36计中其它名计有:金蝉脱壳、借刀杀人、浑水摸鱼、打草惊蛇、反间计、调虎离山、隔岸观火等诸多经典兵家计策。而“擒贼擒王”,是其中重要的一计。
(8)、因为这首诗,杜甫还无意中将初唐四杰排了个名,“王杨卢骆”王勃第杨炯第卢照邻第骆宾王第杜甫在诗中没有交代他是怎么排的这个名次,或许他只是单纯的觉得顺口。后来这个排名被一直沿用下来,虽然也有不少后世学者有过其它排法,更多人还是更偏向于杜甫的“王杨卢骆”。
(9)、这两句从大处着笔,将宫殿的宏伟,皇帝的尊贵写到了极致,大唐的鼎盛气象由此可见。
(10)、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11)、“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12)、杜甫的《登高》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13)、诗题中提到的“贾至”也是盛唐的大诗人,虽然如今他的声名不显,但是在唐朝却颇负盛名。
(1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这首不一样的神作,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二。
(15)、到如今我们以相对客观的眼光来看,杜甫的诗无论意境还是对仗工整度,都确实属于唐诗的巅峰。要在其平生1500首诗中,找到水平最高,确实不容易,但其最霸气的一首却非这首《前出塞九首·其六》莫属,全诗言简意丰,其中5个字更是入选36计之一成为了兵法谋略,令人拍案叫绝。
(16)、“鸡人报晓”和“尚衣进裘”,这都是宫中所独有的,显示了宫廷的庄严华贵。
(17)、不过这三年里,他的生活还是非常的穷苦,身体也一直不太好。有一天他独自走上夔门白帝城外面的一个高台上面,向远处眺望,心情十分复杂。看到的景象,让他十分有感触,同意萧瑟的秋景,让他感觉身世更加的坎坷,就像自己老了一身病还没人在身旁一样悲哀,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18)、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19)、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20)、这两句和贾至原诗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相呼应,都是写罢朝后的忙碌情景。
3、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1)、诗人说,做了大官的朋友早已与我断了书信往来,长久饥饿的儿子面色苍白,透着一股凄凉。
(2)、《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谴怀》《昔游》
(3)、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年近半百、漂泊半生的杜甫,终于有了栖身之地。
(4)、《登高》在杜甫的律诗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清代的学者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明代的胡应麟在《诗薮》中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原文)
(5)、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6)、这首诗的前四句,十分霸气和脍炙人口,仿佛军中的战歌一般,不仅有韵味,而且富有哲理,深得对战要领。以两个“当”字,两个“先”字,提出了对战的取胜的要害,这对于士气而言,无疑能够起到激励作用。
(7)、一个人在历经战乱国难,无数坎坷后,仍然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天地间那幽微的美,这才是真正的“狂”。
(8)、《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就是这类诗的代表,入选《唐诗三百首》,诗词大会上也曾多次提及。
(9)、作者起笔前两句就采用了很多意象:“风急、天高、猿声哀鸣、渚沙、孤鸟。”
(10)、这首诗未必是杜甫最好的作品,但一定是流传度和知名度最广的诗作之和另一首《春望》同为学龄前必读唐诗。
(11)、由此可见,杜甫在中华诗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杜甫给人的感觉总是非常的沧桑和悲伤,这种感觉从他的作品中就能够看出来,他属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七律《登高》杜甫少年得志,又出生在诗书世家,他的祖父杜审言更是为格律诗的成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像杜甫在《宗武生日》中跟他儿子说的那样,"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12)、似乎从这一句开始,前两句营造出的清潭翠竹红蕖的美景,都转为惨淡。诗人的情绪似乎也转为低沉。
(13)、胡应麟云:杜“风急天高”一章56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诗薮》) 胡以梅云:对起对结,浑厚悲壮,大家数。此在夔州所作。江山境界,能助诗神。“风急天高”,极得登高之神情。(《唐诗贯珠》)
(14)、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15)、尤其是颔联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两句,雄浑霸气,千年后再读,依然令人震撼。
(16)、这首诗中最出名的一句当属“擒贼先擒王”,很多人都听过,但多数我却不知道前面还有3句,而这3句也是句句都牛气。二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是从兵器的角度来讨论。很多人不明白,世人眼中一向文绉绉的杜甫,为什么会懂这些?其实唐代的文人从来都是能文能武的,就像李白的师父是剑圣裴旻一样,杜甫家从父亲杜预开始就以文武双全为家训,所以这些兵家的道理他怎会不知。
(17)、诗的大意是:在初唐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的作品,受到了你们这些守旧文人的讥讽,说他们的文章轻而薄。我只想对你们这些人说,你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则不同,他们会和这江河水川流不息一样,万古流芳。
(18)、考试的结果出来后,杜甫却榜上无名,心情瞬间从云端跌入谷底,一时间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面对落第的现实。又在洛阳呆了几天,失落的情绪缓和了一些,逐渐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一次失败、挫折并不一定是坏事,或许是上天对自己的考验,心中反复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诗中通过描绘泰山,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的雄心,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4、千古第一狂诗
(1)、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齐己《送人游塞》
(2)、其中“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深深表达了自己报效无门的感伤,并且从这首诗中看,此次杜甫依旧没有亲登西岳华山,他只是想借此诗表达渴望被重视的愿景,以图报效家国。
(3)、同年11月,离家10年的杜甫回乡省亲,还未进门,就闻听自己幼子被饿死的噩耗。之后,杜甫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高高的天,风刮得很大,猿叫的声音也很大,很悲凉,水中有一群海鸥在嬉戏。无数的落叶开始落下,长江的江水也开始涌来。看着秋天,不禁感叹在外漂泊多年,如今到老了,一身病,自己一人登上了高台。内心十分感慨,现在鬓角的头发一天比一天白了,穷困潦倒,生病了之后放下酒杯独自伤怀。
(6)、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7)、而在配色上,翠竹与红蕖,葱绿配桃红,加之细雨、微风,那种美非用心的人不能体会。
(8)、“百年多病”,百年是老年,也是一生。这一生总是如此多病,到了老年还拖着多病的身子“独”自登台,这一个“独”字,把作者的命运和孤独交待的清清楚楚。
(9)、前四句极像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这一句的。
(10)、《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
(11)、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沈德潜《杜偶评》:“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不确。
(12)、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13)、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4)、在赴任华州的途中,杜甫再次感伤于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写下了著名的“三别”、“三吏”,这也奠定了他“诗圣”的位置。
(15)、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16)、他的诗歌不像李白那般浪漫神奇,也没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而是以“清新脱俗”著称。
(17)、在民间有一对新人结婚,但新娘却被要求必须吟诗一首展现下才华,这让新娘感觉既突然又心急,于是便随口而出“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怎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虽然说新娘的这首诗漏洞百出,但也就是这样让苏轼的诗被误会了百年。
(1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9)、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2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杜甫最霸气的一首诗登高
(1)、在中华诗歌史上,屈、陶、李、杜四人诗中王者,而第五人并没有争议便是苏轼,但苏轼不能用伟大来形容,我觉得对这苏轼可以用"杰出"二字。而此五人以下者,都只能被冠以著名诗人。像王维、白居易等。
(2)、甚至可以说,通过这首《望岳》,我们能了解“诗圣”杜甫的一生。
(3)、诗仙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骨子里的狂放不羁;
(4)、再加上他跟着母亲,从小研读佛经,所以他的诗歌中还有一种“禅趣”。
(5)、通过“仙掌临日”和“香烟弥漫”这两个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独属于帝王的那种骄贵雍容,算是颔联的一个补充。
(6)、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7)、可惜的是他的很多诗歌都失佚了,《全唐诗》仅收录了1卷的作品。
(8)、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9)、为此,杜甫困居长安达近10年之久,直到44岁时,才得了一个河西尉的小官。因杜甫罢任,又改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当然这个官也不大。
(10)、其实杜甫和李白仅仅相处了不到一年时间,并且三次见面都很短暂,之后就再也没有相聚过了。分开以后,33岁的杜甫去了长安,他的命运也将由此而沉浮。
(11)、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12)、这首诗主题写的是夔州的秋天景色,但是实际上,“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才是这首诗的重点。表面上写的是夔州的景色,但是实际上抒发的却是“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感。
(13)、其实这很好理解,他出身名门,为“京兆杜氏”,有“去天五尺”之称,仅隋、唐时期,杜家就出过10余位宰相,爷爷杜审言更是“诗中大牛”,是连武则天都另眼相看的人物。
(14)、而后的“尚衣”,看过宫斗剧的也知道,这是专门皇家人制衣之处。
(1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摘自杜甫的《望岳》
(16)、对于这两个字,无需过多的解释,中华三千年诗文化,在这三千年之中,仅有四人被冠以"伟大"二字,他们是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由此可见这二字的含金量。
(17)、既然生活已经到了这般境地了,就更要忘却那些苦辛,要放肆地大笑一场。
(18)、我们先来看这首泰山《望岳》,这首诗是杜甫24岁时所作,此前刚刚在洛阳科举落榜,于是漫游齐、赵之地。
(19)、从白居易开始,他的诗受到世人的瞩目,白居易说他的诗“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而韩愈,更是用一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将他捧上了诗仙的高度。到了宋朝,他的诗名直超李白,受到黄庭坚、李师道等人各种模仿,诗圣之名终于坐实。
(20)、他这一游玩就是好几年,直到二十三岁才回到家中,刚好赶上了乡试,就顺便报名参加。才子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杜甫如愿以偿地考中举人,拉上三五好友庆祝一番,酒不醉人人自醉,当晚杜甫痛痛快快的醉了一场,甚至留下了开心的泪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
(2)、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3)、“翠篠”是细小的竹子,“红蕖”是粉红色的荷花。和风轻轻拥着秀美光洁的翠竹,细雨滋润着荷花,有阵阵清香扑鼻。
(4)、杜甫进入到了严武的幕府,依靠着严武本想过上一段稳定的生活,结果严武没过多久就生病去世了。杜甫没有了依靠,就只好离开已经住了五六年的成都,左小舟开始南下。
(5)、此后,杜甫的生活就过得更加颠沛和穷苦,基本要靠朋友的接济才能养家度日,不过在严武等人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草堂”也有过两年相对安逸的生活,至少能和家人团聚了。
(6)、而且这里应该还有另一层含义,暗示了贾至的受宠,否则不会在散朝后还能随侍左右。
(7)、沧浪则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