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1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一句是什么论语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19 07:07:05 admin 阅读: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
(1)、你若不信,你可以试着找找毛主席、周总理学习时的照片;也可以找找胡适、张爱玲的学习照片;实在不行,你也可以看看孩子的语文老师在学习时的样子。
(2)、尽管当时的亚珍,甚至还没有那位业主对目标小区的知识了解得多,但她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与亲和力,还是挽留住了客户,最终在她这里成交。
(3)、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4)、如果你因为不了解那部经典的价值而产生不了对它的兴趣,那更说明你还得要学习;因为经典的价值是在其它一本本分门别类的书籍中辅助表达和验证出来的。
(5)、《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6)、在亚珍刚加入百年行的时候,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客户。亚珍说:”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这位客户想在北郊附近给女儿购买一套一室的房子,在去看房的路上,我的内心渐渐开始忐忑不安,因为当时目标小区附近的友商特别多,作为一名新人,我对这片小区还不是很熟悉,生怕客户感觉我不专业,不信任我!“
(7)、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8)、《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我不知道张立勇是否是因为读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而刻苦学习,但我相信,今天读过这句话的你,应该知道孔子老先生是多么的具有智慧。
(10)、一个强人的形象逐渐浮现在了小编的眼前,而这,正是符合一位优秀的经纪人所具备的素质。
(11)、杨雨欣:“孔爷爷,您看——”舞蹈《孔子爷爷》(全班伴唱):“孔子爷爷,胡子白花花。你手拿一卷竹签签,上面写些啥?孔子爷爷,微笑着回答:竹签写的都是我,两千多年前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哎呀呀!孔子爷爷,之乎者也,真有趣!你的《论语》,学问真大,我们从小就爱读它!
(12)、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13)、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14)、关于性、命与天道的东西,不是通过听讲就可以学到的
(15)、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
(16)、孔子所言所行,给我们的正是最好的表率行为。不懂的事向别人问,对被问的人而言,就是一种尊重。
(17)、其实演员演出来的,还不是真正学习时的样子,毕竟假装和真做效果是不同的。真正用心学习时的人,在当时一眼就让你迷住。
(18)、中国文化有一个传统,就是人死之后用谥号来作为他一生行为的评价,像文这样的谥号是非常高的评价。
(19)、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20)、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敏而好学造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一句是什么论语
(1)、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2)、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3)、亚珍说:“身为一名二手房地产行业的新人,起初,最重要是你的学习能力和你的学习热情。我人生中第一个客户教会了我,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是优质服务的前提,更是自信心的来源所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热情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不耻下问,一定要把问题问到明白为止。因为每一位优秀的前辈身上都有对这个行业各自独特的妙招与见解,所以在同一个问题上我会请教很多不同的人,包括我的店长,我的同事,甚至是我的亲戚、我的家人。取百家之所长,补自身之所短。不耻下问,成为了我一个行业小白步一步,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经纪人,最重要的一股精神力量。”
(4)、为了学好英语,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练习,同时还参加清华大学一些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活动。
(5)、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卫国国君为什么给卫国大夫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6)、《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7)、自从这次以后,亚珍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房地产行业相关的知识弄清、吃透。再也不要像这次一样的狼狈与不安,要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经纪人。
(8)、因为这事媒体开始关注张立勇,渐渐地,社会各界开始知道张立勇。
(9)、有的人说: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肩上扛着家的责任。
(10)、《论语》讲到,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地向周围的人询问典礼相关事宜,当他问完之后。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孔子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11)、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2)、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3)、自认为比别人高明,就容易自满自大。有人提出建议,不屑一顾。向人家请教,会觉得没有面子。这样下去,愈来愈孤独,愈来愈固执,而不进则退,终究会难以赶上时代而遭到淘汰。
(14)、“文”的意思,是勤学好问。孔子把它分开来说明,说成“聪敏好学”,加上“不耻下问”,使我们更加明白。孔圉凭这两个优点,追谥为“文”,是十分恰当的。
(15)、最后通过自己努力学习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托福考试竟然考了630分,这个分数比很多清华在校学生考得还高。
(16)、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7)、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18)、中国人的神话信仰,国人不自知,却震惊了整个世界!
(19)、 传统译注认为“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20)、2018年12月10日早晨,在蒙蒙冬雨中,峨眉二小四年级4班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别样的国旗下讲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们用情景剧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学生的教学场景。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年级日积月累
(1)、■释义:“敏儿好学”出自《论语》。这句话是子贡请教孔子的话,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4)、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5)、有的人说:她是一个非常勤奋,始终如懂得坚持的人。
(6)、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如果你读我的文字到现在还是没有想读国学经典的冲动,那你可以到有学习氛围的团体或者机构里多体验体验,氛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多方面的态度,其中学习态度最可以改变。
(8)、孔子本人就是敏而好学的榜样。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诲人不倦地传道授业。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对于他而言,是一种精神愉悦的活动,他很享受从学习中带来的快乐。孔子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但在学问方面是万世之师,而且在学习精神方面也堪称万世楷模,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9)、敏而好学更多是强调一种学习精神。具备这种学习精神的,难能可贵的不是天资聪明,而是好学。天资聪明是学习的先天条件,这一条件具备为学习创造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是,究竟能学到何种程度,还要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倘若一个人既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谓之是敏而好学。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1993年,有位叫张立勇的青年辍学到广州打工挣钱为家里还债。1996年在他叔叔的介绍下,他来到北京,并直接到清华食堂做了一名卖馒头的临时工。
(12)、 前几天,我被安排做大清楼层的计划卫生,和我搭档的是一位在楼层工作比较久的基层员工。因为之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相对他来说我就是个新人。但是部门主管一上楼层就从头到尾细致的培训了一遍。刚开始的两间房是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做,效率十分低下。后来搭档的同事就给我讲起了他之前做计划卫生的经验。在他的提点下,我调整了一下两人的分配量。事实证明,确实有效,我们有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从这次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不耻下问,就要虚心求问。学问是无边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领域都有许多你尚未了解的事情,任何人身上都有可学之处,哪怕他是你的下属。
(13)、随着这次采访的深入,亚珍告诉了小编许多她过往的经历:“曾经的我,有着十年的销售经验,在”轻工“、“康复路”这些地方卖过服装,摆过地摊,也在一流的CBD里当过导购,经营过家私与建材。过着每天”朝九晚五“,轻松慵懒的安稳日子。”
(14)、张立勇当初的背债情况,如果换做其他人,也许就会打打工混混日子了。因为在普通人的心里,辍学代表着自我学习能力不够;背债意味着贫穷,受不到人尊重。
(15)、到目前为止,毛亚珍还是保持着这样的一个学习习惯
(16)、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做文呢?”先生说:“他勤勉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为文。”
(17)、孔子为师,且为师之鼻祖。如果他说了的话自己不去照着做,就没有一点点的公信力。孔子的话能被国学经典收录,则是对其话语权威性以及品行的间接肯定。因此,多读孔子的话语,你一定会收获匪浅。
(18)、演变:现常指”聪明且好学习,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来问。“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
(19)、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大方而谦虚地向人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20)、 作为一名管家部的实习生,部门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我们培养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身为一个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实习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要尽快成长,负担起管理人员的角色。然而楼层工作总是复杂多变的,有很多临时发生的情况也是师傅所不能预料到的,很多工作还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领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者
(1)、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2)、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3)、①“孔文子”姓孔名圉,卫国大夫,死后追谥为“文”。②“文”,《周书·谥法》解为“勤学好问曰文。”③“不耻下问”指不以下问为耻。“下问”即询问在自己下面的人。
(4)、随着小宝贝的降临,生活的压力便慢慢的接踵而至。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想给与孩子们更好的生活。于是,29岁的她便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原来安稳的工作。踏上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二手房交易行业。
(5)、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中华文化的很多优良传统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圈,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都是备受推崇的。习近平引用“敏而好学”,旨在强调中国和东南亚山水相连,血脉相通,中华文明和东南亚文明千年互鉴共生,两种文明应当加强交流,共同发展。(来源:《习近平用典》)
(7)、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8)、闻一以知十?有点想多了--无语!|熙论语9
(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1)、还有人说:“亚珍,这半年来,你辛苦了。希望你能永保这份对待工作与生活的热情。”
(12)、《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13)、第四幕:穿越时空,回到现在。全班齐诵《勤学好问歌》:“勤学习,爱思考,好奇心,不可少。看世界,多奇妙,善读书,贵生疑。为什么,追根底,是什么,要弄清。问老师,问同学,问父母,问兄长,问词典,问书本,学学问,问是宝。有问题,才聪明,敢提问,见勇气。”
(14)、时刻告诫自己:为人要谦虚,想要学识进步,不懂要勤学多问,虚心请教提高自己,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15)、29岁,二次创业,毛亚珍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有关执着、母爱与付出的涵义。更是将不耻下问作为自己学习进步的座右铭。
(16)、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江西7人上榜!
(17)、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18)、敏而好学中的“好学”还包含着“不耻下问”的意思。即使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这就是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好学精神。
(19)、卫国大夫孔圉,天资很高,能做事,又喜欢研究学问。像这样的人,通常都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有人劝他,大概也听不进去。但是孔圉不是这样,他肯向身份地位不如他的人请教,而且不觉得没有面子,实在十分难得。所以死后追谥为“文”,可以说当之无愧。
(20)、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拼音完整版
(1)、小编第一次与毛亚珍相见,是源于月会前的一次访谈拍摄。那是在公司九月月会之前。毛亚珍作为八月的签约金冠军,要站在月会的舞台上向大家分享她的成功经验。而那时小编的任务,就是先行采访优秀的冠亚季军,将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月会的大屏幕上。
(2)、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会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爱好学问,不以向下属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有一层引伸含义——为了得到学问,可以不顾一切。
(4)、第三幕:杨雨欣与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孔府。杨雨欣:“孔爷爷,孔爷爷!”孔子:“你是……”杨雨欣:“我是两千多年后峨眉二小四年级3班的学生杨雨欣,我们班正在用《论语》开展国旗下讲话。您听——”画外音(全班齐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6)、试想一下,有人向你请教问题,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得有成就感?你是不是很乐意把知识告诉别人,会拉近了和那个人的距离?尊重别人是不是一种知礼的表现?
(7)、不顾一切地学习,你可以得到很多你当初所不敢想的辉煌。
(8)、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得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呢?解铃还需系铃人,即然孔子提出了如何去做,那他一定也做出了什么表率行为。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指学习知识不会感到厌倦,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
(10)、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1)、没有学习能力,如果再去学习,那学不出什么成绩来,就是既浪费时间,又给别人说风凉话的把柄。但张立勇没有顾虑那么多,他只是去做了,而且做得很用心,结局也很令人感动。
(12)、孔子解释孔文子谥“文”,是因为他勤学好问。
(13)、出自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14)、有人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些演员扮演正在学习的古人时,会说:“我学习时会不会像他们那样,很有腐朽的学究感?”
(15)、如果你学习一部经典时,自觉自己的样子会给人腐朽的学究感,那说明你对这部经典还没有真正兴趣;真正有兴趣的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学习时的样子,因为那时的他只会沉浸在所学知识中。
(16)、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17)、人人勤学好问,社会自然和谐。从自己做起,自然互相感应,共同进步。
(18)、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1)、 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地位得失,遇到问题拉不下面子向有经验的下级请教,那么你的缺点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多。我并不觉得向下属请教问题是示弱的表现。相反,因为你的询问,他会意识到你重视他,而且他也在你的询问中重复回忆此项工作,从而加强员工本身的记忆,大大减少犯错的几率。
(2)、从另外一面说来,你不懂的问题如果就放在那边不问,到时候做错了,是不是又失掉了另外一个层次的大礼?
(3)、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4)、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敏:聪明;好:喜好。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5)、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被人们奉为求学修身的圭臬。问能者,问智者,问强者,问不如己者,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不耻下问方能把问号拉直成感叹号。峨眉二小学生努力把“做学问”融入自己的血液,做求知的主人,在知识的蓝天尽情翱翔!
(6)、大部分的人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然而,行与知是彼此独立的个体。知此道理者很多,做到的人就比较少。
(7)、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8)、华佗被砍,扁鹊被追杀,那些古代名医的悲惨事儿
(9)、粪是有用的粪,墙是有用的墙,不能凭外表而否定内在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11)、“不耻下问”,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其实隔行如隔山,人人各有所长,哪里有什么耻不耻的问题?应该改为虚心请教,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