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十字军东征【文案82句】
发布时间:2024-01-23 22:44:11 admin 阅读:59
十字军东征
1、
(1)、在进入正文前,这里有一个视频将十字军东征与穆斯林征服放在一个连贯的历史逻辑中进行综合对比,主讲人是著名伊斯兰问题专家比尔·华纳博士。欢迎观看:
(2)、关于伊斯兰世界对异教徒的种种制约和“吉兹亚”的详细情况,在《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卷中有详细的描述。请参照该卷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以免偏离本文的主题。
(3)、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的中世纪宪章文件的研究推翻了这种论调。学者们发现参加十字军东征的战士们通常都很富有,在欧洲有大量自己的土地。然而,他们甘愿放弃一切去接受这神圣的使命。
(4)、然而就在这一切的危局中,欧洲正在悄然酝酿着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个人类历史空前的文明高峰。古典希腊罗马价值观、基督信仰、对商业和企业家精神的尊重的混合体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从而促使基督教人文主义、科学革命和全球探险等运动的诞生。即使还在为生存而争战时,欧洲已经准备着全球规模上的拓展(译者:许多大航海探险的动力就是希望重新打通到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商业路线,因为陆上丝绸之路被穆斯林军队切断或者变得不再安全)。
(5)、直到十三世纪,方济会(一个天主教修会)才开始努力向穆斯林传教。但大部分努力收效甚微,最终也放弃了。无论如何,他们的这些努力都是通过和平的说服,而不是暴力的威胁。
(6)、我们可能会认为,三个世纪的败仗应该已经让欧洲人对十字军东征感到厌倦了。但是完全不是这样。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别的选择。穆斯林王国在十六世纪变得越来越强盛,而不是越来越衰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但征服了他们的穆斯林同胞,进一步统一了伊斯兰,而且继续向西推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闯进欧洲本土。到了十五世纪的时候,十字军东征不再是支援远方教友的仁慈使命了,而是奋力捍卫基督教最后仅存的国域的搏斗了。
(7)、东征图西欧城市商人,特别是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的商人,企图从阿拉伯和拜占廷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港口和市场,独占该地区的贸易,也积极参与十字军。
(8)、当十字军郡埃德萨国(CountyofEdessa)1144年沦落土耳其人和库尔德人手中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潮,民众热情的支持进行新的一轮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由法国的路易七世(LouisVII)和德国的康拉德三世(ConradIII)两位国王领导,由圣·伯尔纳德亲自布道宣传。但它以惨败而告终。一路上大部分的十字军战士都被杀害。大马士革的穆斯林以前是基督徒坚固的盟友,可那些想进军耶路撒冷的十字军攻打了大马士革,让事情变得更糟。
(9)、在伊斯兰统治的区域,禁止基督教堂的钟鸣响,也禁止基督徒乘马出行,而在同一条道路上,基督徒必须在一端等待穆斯林通过之后再经过。这就是在两者共生的情况之下,殊为不平等的局面。
(10)、罗马虽然没有沦陷,但也一度岌岌可危。1480年,苏丹买买提二世(MehmedII)占领了奥特郎托海峡(Otranto)作为他侵略意大利的跳板。罗马被疏散。然而,此后不久这位苏丹买买提就一命呜呼,他的计划也随他而破产。1529年,苏莱曼大帝(SuleimantheMagnificent)围攻维也纳。要不是一连串反常的暴风雨耽搁了他的进军并迫使他舍弃许多的大炮,土耳其人夺取该城是必然无疑的事情。如果是那样,当时的德国也会岌岌可危。
(11)、皮埃尔手下的这帮士兵被史学家称为平民十字军,他们在贵族十字军东征之前便出发了,不过这些平民十字军的战绩并不太好,甚至很多人都没有顺利抵达耶路撒冷。虽然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没有太大作为,可是这些平民十字军在东征之前却犯下了许多罪行,他们曾对莱茵河流域的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12)、圣路易死后,惨无人道的穆斯林领导者Baybars和Kalavun在巴勒斯坦发动了一场针对基督徒的残暴圣战。到1291年为止,穆斯林军队已经成功杀戮或逐出了最后一批十字军。至此,他们将十字军的王国从地图上抹去了。尽管基督徒军队作出过无数次的努力和想尽了一切办法,但直到十九世纪之前,一直没再能够在该区域有立足之地。
(13)、至此,十字军东征的重任落到了理查德一人的身上。理查德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勇士,极具领导力并且也是足智多谋的战略家,他带领的基督徒军队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最终重新占领了整个海岸地区。但耶路撒冷不在海岸线上,在两次控制圣城的补给线的努力夭折之后,理查德最后放弃了。理查德承诺有一天会带军队重来,他与萨拉丁达成了停战协定,协议规定确保该地区的和平,并允许非武装的朝圣者自由进出耶路撒冷。这在基督教世界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恢复基督徒对耶路撒冷的控制并夺回真十字架的愿望在整个欧洲都非常强烈。
(14)、在此之前百年的天主教会上层所做的改革,是建立在神职人员的领导下,将上帝所托付的人间各种恶行逐一解决的信念。若秉持这一立场,则在罗马教皇之前开辟道路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西欧各国国王,有以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罗马教皇的名义,驱逐和惩罚基督教世界的敌人的权力和责任。平心而论,不仅宗教一个方面,在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全部事务中,居于顶点的罗马教皇都指导着整个天主教会,而世俗君主们只要忠实地执行其命令即可。
(15)、参加十字军东征并不是件便宜的事情。参加一次十字军东征,即使是富裕的领主也很容易因为参与十字军使自己倾家荡产。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想得到物质财富(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拥有物质财富),而是因为他们不想“积攒财宝在地上”,他们想“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来自《圣经》《马太福音》6:19-20)。他们深刻的认同自己是有罪的,渴望通过承受十字军东征的苦难来作为一种带着慈善与爱心的赎罪行为。欧洲到处都遍布着成千上万的中世纪宪章证明这种意识是普遍的。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并不反对赢得战利品。但事实是,只有少数人变富有了,绝大多数人回来时已经一无所有。
(16)、人们对十字军的误解十分常见。通常,十字军东征被刻画成由嗜权如命的教皇发起,由宗教暴徒冲锋陷阵的一系列“圣战”(高中历史教科书就是这样的内容)。十字军东征被视为自以为义和不宽容的“范本”,是天主教历史乃至西方文明的污点,被认为是后世西方帝国主义的先兆。十字军把西方的暴力带到了和平的中东然后导致原本开化的穆斯林文化产生畸形,使其成为废墟。史蒂芬·朗西曼(StevenRunciman)的三部曲著作《十字军东征历史》和由特里·琼斯(TerryJones)主持的纪录片《十字军东征》都持这样的观点。作为消遣,它们都很有娱乐性,可惜作为历史,它们都很糟糕。
(17)、从以上诸项可以看出,乌尔班二世曾经打算将得到相当程度组织的军队派往东方,(通过一战去播撒教皇的权威)。
(18)、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发起了反击。德国王弗雷德里克一世(FrederickIBarbarossa)、法国王菲利普二世(PhilipIIAugustus)、和英国狮心王理查德一世(RichardILionheart)共同领导了这次东征。无论从哪面看,这都是一个庞大的军队(虽然没有基督徒所希望的那样浩大)。年事已高的弗雷德里克骑在马背上,在渡过一条河流时溺水身亡,因此他的军队在没有到达圣地之前就撤回了家。菲利普和理查德乘船渡过了河,但他们无休无止的争吵加剧了巴勒斯坦分裂的局势。重新夺取阿克里(Acre)之后,法国的这位君王就回家了,回国后忙于瓜分理查德在法国的势力。
(19)、前面说了,当时的阿拉伯世界的文明远远领先于欧洲。导致了十字军在中东惨无人道的四处烧杀抢掠。这种野蛮人的行径让阿拉伯人心理得到重创,他们没有看到过这么野蛮的人。因此也导致了阿拉伯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的全面溃败。
(20)、第四次东征(1201至1204)因为卷入拜占庭的内部政治而半途搁浅了,十字军绕道前往君士坦丁堡支持一位拜占庭王位的争夺者,这个王位争夺者说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被阴谋家篡位,他还许诺给十字军部队巨大的回报并将支持他们夺回圣地。然而,在他登上王位后,这个前王位争夺者发现国库空虚,所以并不能履行他的承诺,迟迟无法提供十字军继续东征的所需,这在十字军看来是拜占庭盟友的背叛。
2、
(1)、然而就在这一切的危局中,欧洲正在悄然酝酿着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个人类历史空前的文明高峰。古典希腊罗马价值观、基督信仰、对商业和企业家精神的尊重的混合体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从而促使基督教人文主义、科学革命和全球探险等运动的诞生。即使还在为生存而争战时,欧洲已经准备着全球规模上的拓展(译者:许多大航海探险的动力就是希望重新打通到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商业路线,因为陆上丝绸之路被穆斯林军队切断或者变得不再安全)。
(2)、格列高利七世死在南意大利的萨勒诺,而乌尔班二世被选举为教皇的地点,也在萨勒诺附近的小城特拉齐那。在那个特殊时期,教皇的死也好,通过选举成为教皇也好,都只能在罗马之外了。当时亨利四世只有38岁。这位不能忘记卡诺萨之辱的神圣马罗帝国皇帝,在依靠军事力量驱逐格列高利七世的同时,为了造成教会内部的分裂而选出了与之对立的教皇,并自此制定了瓦解罗马教皇权威的策略。
(3)、参加十字军者必须首先向所属教区主教提出申请,在得到许可之后,在十字架前发誓,之后才可以出发。
(4)、而当时的欧洲大陆上,除了那些世袭的贵族之外,最有钱的就是那些犹太商人了,于是这些平民十字军为了能够得到犹太人的财富,便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屠杀,导致大量无辜的犹太人惨死在十字军的刀剑之下。
(5)、托马斯·梅登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曾任圣路易斯圣路易斯大学历史系的主席,也是圣路易斯大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被认为是十字军东征中最权威的中世纪学者和专家之一。在“11”事件之后,他经常被邀请讨论圣战、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和现代伊斯兰恐怖主义之间的联系的历史专家顾问。
(6)、当时的欧洲的贵族势力,他们没有办法进入到东方的市场,所以他们非常的想进入东方的市场和东方进行一系列的交易,只要进行交易那么资金就会流入到自己的口袋当中去。所以他们迫切的希望通过战争的手段去打开东方世界的市场。
(7)、公元后1500年-1520年伊斯兰的扩张范围每个红点为一次扩张的战争/战斗
(8)、公历1095年11月于法国克勒芒召开的公会议的主要舞台,并不在室内,而在室外。因为教皇乌尔班二世要在大教堂前对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民众直接开讲。
(9)、十三世纪剩下的几次十字军东征情况稍微好一点点。第五次东征(1217至1221)甚至一度攻下了埃及的达米埃塔称(Damietta),但穆斯林最终还是击败了那里的军队并重新占领了该城。法国国王圣路易九世(SaintLouisIX)在他的一生中曾领导过两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也占领过达米埃塔,但路易很快被埃及人的计谋所蒙骗,被迫放弃该城。虽然路易在圣地里生活了几年,大力支持构筑防御工事,但他从没能完成他最迫切的愿望:解放耶路撒冷。1270年的时候,路易已经是位年事很高的人了,他又一次带领十字军向突尼斯进攻,在那里他死于肆虐军营的一种疾病。
(10)、罗马虽然没有沦陷,但也一度岌岌可危。1480年,苏丹买买提二世(MehmedII)占领了奥特郎托海峡(Otranto)作为他侵略意大利的跳板。罗马被疏散。然而,此后不久这位苏丹买买提就一命呜呼,他的计划也随他而破产。1529年,苏莱曼大帝(SuleimantheMagnificent)围攻维也纳。要不是一连串反常的暴风雨耽搁了他的进军并迫使他舍弃许多的大炮,土耳其人夺取该城是必然无疑的事情。如果是那样,当时的德国也会岌岌可危。
(11)、那么参与十字军东征的战士们,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的动机常常被误解。
(12)、如果枢机主教不驻在罗马,而在各个教区往复移驻,从这些地区产生的各种信息就可以通过他们逐渐汇集到教皇身边。为主教收集信息的人包括商人和僧侣,而在中世纪,这两种人的信息是最为可靠的。而商人和僧侣之间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两者往往是同一商业行为的买方和卖方。由于存在这种情况,从大范围的策略运用来看,谁也不如教皇的位置有利。而且与世俗君主相比,教皇身边拥有更多博学之士。
(13)、在1187年的哈丁之战(BattleofHattin),他的军队消灭了耶路撒冷基督徒王国的联军,并夺走了真十字架(当时被认为是耶稣被钉死的原十字架)这样宝贵的圣物。基督徒城市毫无抵御之力,开始一个一个地投降,最后以10月2日耶路撒冷的投降而告终。基督徒只守住了少得可怜的几个港口。耶路撒冷在回归基督徒统治88年后再次沦陷。
(14)、由具备作战能力的基督教僧侣所组成的战斗团旨在为圣地而战。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骑士成员主要是法兰克人,条顿骑士团的成员是日耳曼人。虽然这些十字军凶猛而果决,但人数上却永远不足以维持地区的安稳。
(15)、虽然征收“吉兹亚”税代表了对伊斯兰教以外宗教信仰的承认,并成为穆斯林所称颂的“伊斯兰的宽容”的写照,在中近东居住的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还是无法形成相互对等的共生关系。
(16)、但并非如此。当我们想起中世纪的时候,很容易想到欧洲以后的景象而不是当时欧洲的样子。中世纪的庞然大物是伊斯兰,而不是基督教。十字军东征令人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企图抵抗那种趋势。但在五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历史中,只有第一次东征显著地击退了伊斯兰的军事进程。从那以后就走下坡路了。
(17)、 欧洲人开始考虑伊斯兰是否真正有可能最终实现它占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目标,(译者:而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如果当时欧洲沦陷,就没有后来的西方的美洲文明,那么全球伊斯兰化的势头将似乎不可逆转,只是时间问题了)。当时有一本最畅销的书,就是赛巴思汀·布郎特(SebastianBrant)的名著《愚人船》(TheShipofFools),在一章题为《信仰的陨落》中,里面吐露出这样的心境:
(18)、因此,重新占领耶路撒冷并不是殖民行为,而是恢复的行为,也是对上帝的爱的公开宣言。当然,中世纪的人们也知道上帝有能力自己收回耶路撒冷,并且有能力在整个世界恢复他的统治。但是他们认为上帝不自己这么做是为了给基督徒一个彰显敬畏与勇气的机会。
(19)、下图这个时期的圣战大旗主要依靠阿拉伯穆斯林扛起,这是阿拉伯穆斯林武力圣战地图(公元632-750年):
(20)、参加十字军者出发以后,其在国内的资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等全部在内,以及其归国以后的保全,由罗马教皇为保证人,在参加者所属教区主教的实际监督下得以保障。
3、
(1)、这位英国国王在出发时声望平平,但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他被视为一个传奇。
(2)、但十字军东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防御战。它们是对穆斯林侵略的直接回应——抵挡或防御穆斯林对基督徒土地的占领。但前总统克林顿认定如今的冲突的根源来自于当年的十字军东征。克林顿在乔治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回忆并夸大了十字军于1099夺回耶路撒冷后对犹太人的屠杀,他指出中东的人们至今还对这个事件记忆犹新,并且心里怀怨。但为何伊斯兰主义者会对犹太人被杀赶到愤怒呢?(伊斯兰主义者通常以仇恨犹太人出名)克林顿没有给出任何解释,美国的报纸也批评克林顿为了把责任都推到自己国家身上不惜搬出近1000年前陈年老事,但是没有人质疑克林顿的基本前提的准确性。
(3)、因为腓特烈皇帝统领着最大的帝国,所以他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整支队伍的领导者。
(4)、下图为基督教在伊斯兰诞生当年(公元后610年)的地图:(图中白色为基督教传播的范围,橘色为同样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的国界):
(5)、当然,不少严谨的历史学家发声质疑了克林顿的根本假设。在克林顿知道有十字军东征之前,不少历史学家就已经在尽力澄清被曲解的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他们不是历史修正主义者,而是主流史学家经过数十年非常严谨、认真的学术研究的成果。而伴随着9/11等伊斯兰暴恐事件的不断升级,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6)、五十年之后,当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在即时,圣·伯尔纳德(SaintBernard)经常强调不能迫害犹太人,他说到:“问一问任何一个了解《圣经》的人,问他在诗篇中发现有什么关于犹太人的预言,经上说:“我不祈祷要求他们的毁灭”。犹太人对我们来说是鲜活的圣经的话语,因为他们经常提醒我们主(耶稣)所遭受的一切。”
(7)、伊斯兰兴起之前,几乎整个欧洲与中东都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兴起后经历了罗马帝国数百年的排挤与迫害,靠和平方式传播,公元4世纪被确立为罗马帝国国教后传遍了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版图。
(8)、基督教新教改革运动拒绝教皇的权威,从而使得十字军东征对许多欧洲人变得不可思议的,所以战斗就留给了天主教徒。1571年,一支十字军联盟海军在雷班托海湾(Lepanto)击溃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舰队。穆斯林的威胁在经济上被遏制了。
(9)、十字军东征毕竟是战争,像所有的战争一样,暴力都是残酷的。这过程中有意外、有错误也有罪行。1095年第一次东征的早期,一帮由Leiningen的Emicho伯爵带领的乌合之众沿着莱茵河一路杀害掠夺犹太人。当地主教试图阻止这场大屠杀,但没有成功。在这些战士眼里,犹太人和穆斯林一样,也是基督的敌人。因此,他们错误的认为抢劫杀害犹太人并不是犯罪,他们甚至认为这是正义的行为,因为犹太人的钱可以用来资助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但他们是错误的,教会强烈谴责了这种反犹太人的袭击。
(10)、如果要说西方历史上暴力与激情并存的故事,那就怎么也绕不过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千里奔袭,驱逐异教徒,为了夺回圣城耶路撒冷,不惜埋骨他乡。他们当中并非只有全副武装的骑士,还不乏以圣经为武器的僧侣、腰缠万贯的贵妇、以农具御敌的民众,甚至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儿童也被裹挟其中。
(11)、第三次东征(1189年—1192年)妄图抢回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攻克的耶路撒冷,遭受顽强抵抗天随人愿。要在“神圣罗马王国”皇上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王者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所进行的。腓特烈率其军队,沿之前战役的路运穿越重生拜占庭。法国人与英国人由华路向巴勒斯坦进入,中途占领了西西里岛。
(12)、这样很好。因为截止目前坐观君推送耶路撒冷王国史的时候,有关十字军东征的内容稍显简单。今天就借二混子的新作给大家补补课,先巩固巩固,这样也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之后我将要推出的文章,届时还会更多涉及到这段历史。
(13)、我们教会的四姊妹,都曾享有尊贵教权: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提阿(Antiochia)。她们都沦陷了,被洗劫了。不久教会之首(罗马)将会受到攻击。
(14)、我们可能会认为,三个世纪的败仗应该已经让欧洲人对十字军东征感到厌倦了。但是完全不是这样。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别的选择。穆斯林王国在十六世纪变得越来越强盛,而不是越来越衰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但征服了他们的穆斯林同胞,进一步统一了伊斯兰,而且继续向西推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闯进欧洲本土。到了十五世纪的时候,十字军东征不再是支援远方教友的仁慈使命了,而是奋力捍卫基督教最后仅存的国域的搏斗了。
(15)、然而,它却奇迹般地成功了。到了1098年的时候,十字军已经收复了尼西亚(Nicaea)和安提阿(Antioch)。1099年7月,他们占领了耶路撒冷,并开始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基督教国家。欧洲欢腾起来了。曾经将穆斯林推到顶峰的历史潮流,现在似乎要逆转了。
(16)、但现在这些土地都离我们而去。最坚硬的石头都为之悲痛……
(17)、当十字军郡埃德萨国(CountyofEdessa)1144年沦落土耳其人和库尔德人手中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潮,民众热情的支持进行新的一轮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由法国的路易七世(LouisVII)和德国的康拉德三世(ConradIII)两位国王领导,由圣·伯尔纳德亲自布道宣传。但它以惨败而告终。一路上大部分的十字军战士都被杀害。大马士革的穆斯林以前是基督徒坚固的盟友,可那些想进军耶路撒冷的十字军攻打了大马士革,让事情变得更糟。
(18)、五十年之后,当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在即时,圣·伯尔纳德(SaintBernard)经常强调不能迫害犹太人,他说到:“问一问任何一个了解《圣经》的人,问他在诗篇中发现有什么关于犹太人的预言,经上说:“我不祈祷要求他们的毁灭”。犹太人对我们来说是鲜活的圣经的话语,因为他们经常提醒我们主(耶稣)所遭受的一切。”
(19)、凯尔特长弓可以站五人队的最后一位射人,非常强力。第四位可以站瘟疫医生,奶全队。第二三队可以站绿色或蓝色弓兵,自带火海,第一队就站个黄色肉盾就行。这游戏最强的还是弓将和骑兵将,弓将攻城后期全是火海,手撕城墙,骑兵守城或野战带纯骑,守着城等对方上来冲击,可以直接冲垮士气然后全歼。反倒是步兵将领真的鸡肋,盾兵线输出不够,剑士线太脆,输出只能靠黄弓。
(20)、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公元后537年,是东方基督教的标志性建筑,曾在近1000年的历史中为世界第一大教堂。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被改造为清真寺。
4、
(1)、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的东罗马帝国或称“拜占庭”(蓝色),红色是穆斯林征服的疆域
(2)、今天,我们主要听一贯无节操的二混子老师是怎么讲的。他分两节课讲的,坐观君整了个全本。读起来方便又过瘾。
(3)、虽然拜占庭部队有巨大的人数优势,但在背水一战的十字军面前竟然一触即溃,十字军在1204年攻打、占领并残忍洗劫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督徒城市——君士坦丁堡。
(4)、借用后世历史学家的话,这时出现了“社会修道院化”的现象,而反抗这一潮流的人,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
(5)、下图这个时期的圣战大旗主要依靠阿拉伯穆斯林扛起,这是阿拉伯穆斯林武力圣战地图(公元632-750年):
(6)、▲由于自身重要的战略地位,阿克经常爆发战争
(7)、“当一个人知道他在信仰上的基督徒兄弟被背信弃义的穆斯林关押、承担最重的苦役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如果他不把自己投身于解救他的兄弟使命中,他怎能称自己在按着“爱邻人如爱自己”这样的神圣命令而生活呢?...成千上万的基督徒被卖为奴隶和囚禁,并被数不尽的酷刑折磨。”
(8)、但这里要注意,第四次东征并不是因为夺回圣地,而是国家内战。在第四次东征开始前,拜占庭帝国抢走了经济权力,这让教皇很是生气,便发动了战争,企图夺权并进行报复。就这样,第四次东征开始了。但是,让教皇没想到的是,教徒们竟然在屠杀中迷失了自我,极度热衷于杀人。渐渐地,教徒们变成了毁灭的武器。与此同时,十字军东征也开始走向了灭亡。
(9)、1095年,罗马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举办宗教信仰交流会,公布构成十字军战役,从清教徒(穆斯林)手上抢回圣城耶路撒冷。可事实上,天主教会、封建主和大商人都妄图扩张阵营、抢掠资本,并进而缓解西欧的社会问题。教更还以战斗力在东方散播天主,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则期待领跑西欧封建主的阵营,抵挡匈奴人。参与东征的大国有法、意、德、英等国,大量并没有领域的勇士变成中坚力量。
(10)、十字军东征毕竟是战争,像所有的战争一样,暴力都是残酷的。这过程中有意外、有错误也有有罪行。1095年第一次东征的早期,一帮由Leiningen的Emicho伯爵带领的乌合之众沿着莱茵河一路杀害掠夺犹太人。当地主教试图阻止这场大屠杀,但没有成功。在这些战士眼里,犹太人和穆斯林一样,也是基督的敌人。因此,他们错误的认为抢劫杀害犹太人并不是犯罪,他们甚至认为这是正义的行为,因为犹太人的钱可以用来资助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但他们是错误的,教会强烈谴责了这种反犹太人的袭击。
(11)、其十字军的发起以1095年乌尔班二世召开的克勒芒会议为标志,那是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公元476年)而东罗马帝国在公元376年成立,但是,到十字军东征时已经变成拜占庭帝国了。
(12)、一提起“十字军”,恐怕很多读者的印象是野蛮、落后、腐化的中世纪教会对开明、多元、富裕的中东的入侵。然而在历史上,如果没有十字架的东征,欧洲文明将会不复存在,世界历史也将改写,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术成果证明。今天我们编译校对了一篇谈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意义的优质文章,在国外引起过广泛关注。文中回顾一段段中世纪的战争历史的用意决不是希望再次上演宗教战争,而是因为只有正确认识历史并且吸取教训,我们今天才能正确面对极端主义的威胁,坚决走理性、法制反恐道路,从而避免以前历史上的大规模的动乱与杀戮。
(13)、因此十字军东征的战争性质是防御性的、回应性的,这点显而易见。
(14)、萨拉丁(上图)将近东的穆斯林融合成单一的实体
(15)、 本·拉登就是这么认为的,在他的各种视频亮相中, 本·拉登反复强调美国的反恐战争是针对伊斯兰的一个“新十字军讨伐“。
(16)、这之后的故事还有很长,向大家推荐《罗马人的故事》作者盐野七生的又一本新作《十字军的故事》。
(17)、早先曾经将整个十字军逐出教会的教宗因诺森三世(InnocentIII)强烈谴责十字军的这种行为,但他能做的仅此而已,(译者:教皇并没有直接强制性权力来控制十字军)。1204年的这场悲剧在罗马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之间关起了一道铁门,一道甚至连后来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PaulII)都无法重新开启的铁门。非常无奈的是,十字军东征直接源于天主教希望拯救东正教信徒(免受穆斯林军队的征服),可是它却使双方的关系越走越远。
(18)、随着欧洲财富和势力的增长,曾经可怕和老练的土耳其人开始显得落后与可怜了——不再值得发动一次十字军东征了。“欧洲病夫(当时奥斯曼帝国的称号)”一瘸一拐地走到了二十世纪,当它最后断气的时候,留下了现代中东地区目前的混乱局面。
(19)、穆斯林统治下的穆斯林国家可以容忍基督徒和犹太人存在。但是,在传统伊斯兰里,基督徒的国家和犹太人的国家必须被摧毁,他们的土地必须要让穆斯林占领。当穆罕默德在七世纪向麦加发动战争的时候,基督教是在势力和财富上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作为罗马帝国的信仰,它横跨了整个地中海,包括它的诞生地中东地区。因此,基督教世界成了最早期的哈里发们的主要攻击目标,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千年当中仍然是穆斯林首领们的主要目标。
(20)、称为“吉兹亚”的人头税,从伊斯兰教的角度来说,是穆斯林统治者保护异教徒的代偿,而实际上则是宽容异教存在而征收的税金。相形之下,在西方天主教世界,却是连异教徒的存在都无法容忍的。因此在那个时代,东方的希腊正教基督徒甘愿缴纳着代表二等公民身份的“吉兹亚”税金。300多年的岁月中一直生活在伊斯兰世界的基督徒,大都对此习以为常了。
5、
(1)、十字军是为了对抗不断侵扰的穆斯林才组建并发动。十字军骑士团成员大部分成员都是武装修道院士,他们拄着武器祈祷,并洁身自好为独身主义者。除此之外也有由贵族与士兵组成的世俗十字军,这些参与者通过变卖家产和头衔以支付东征所需的费用。
(2)、但并非如此。当我们想起中世纪的时候,很容易想到欧洲以后的景象而不是当时欧洲的样子。中世纪的庞然大物是伊斯兰,而不是基督教。十字军东征令人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企图抵抗那种趋势。但在五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历史中,只有第一次东征显著地击退了伊斯兰的军事进程。从那以后就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