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3句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道理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28 09:40:25 admin 阅读:59

导读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及道理 1、《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什么 (1)、还有就是讳疾忌医,讲的是蔡桓侯与扁鹊的故事。扁鹊是战国时期的神医,能防微杜渐,在蔡桓侯还未病入膏肓时就提和...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及道理

1、《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什么

(1)、还有就是讳疾忌医,讲的是蔡桓侯与扁鹊的故事。扁鹊是战国时期的神医,能防微杜渐,在蔡桓侯还未病入膏肓时就提和他讲他的病需要及早治疗,可是蔡桓侯却不以为意,甚至讽刺扁鹊。直到后来病入膏肓无药可治才找扁鹊治疗。

(2)、(故事)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於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3)、国家也有恶狗。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而奸邪的大臣却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咬他们,这就是君王被蒙蔽挟持,而有治国之术的贤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

(4)、(点评)以詹子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矣!故曰:“道之华也。”尝试释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首也。”故曰:“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5)、庞公和魏王的故事:庞公先问魏王如果有一个或者是两个人跑来跟他报告说大街上有老虎,魏王信不信?魏王说一两个人不足为信,但是庞公问如果是三个人呢?魏王说三个人则十分可信。后来庞公走后,有很多人向魏王说庞公的坏话,魏王便相信了,从此不再召见庞公,由此可见谣言的可怕。

(6)、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店主弄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去请教一位他所认识的老人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哪。”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胸怀本领而想使大国国君贤明;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7)、   赵襄主跟王于期学驾车,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输给了王于期。

(8)、(点评)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王之俗,取、鲁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9)、比喻两头没有着落。《韩非子·解老》:“(人)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10)、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1 2

(11)、那我们找找吧,他们错在哪里?分析。出道理,齐读。

(12)、(故事)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13)、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14)、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国有一个兼卖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带着这两样货色到街上叫卖,先举起盾牌向人吹嘘 说:“我这盾牌呀,再坚固没有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枪也刺不穿它。”停一会儿,又举起 他的矛枪向人夸耀说:“我这矛枪呀,再锋利没有了,无论怎样坚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旁边的人听了,不禁发笑,就问他说:“照这样说,就用你的矛枪来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 样呢?”这个商人窘得答不出话来了。

(15)、(作为君主,最重要的是利用别人的力量,而不是依靠自己高超的个人能力。)

(16)、   在楚国荆山东南,富含金矿。顺着水流泥沙俱下,附着于水流泥沙之中,有贵重的天然金砂。所以,大量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偷偷地采金。

(17)、情景三:有个人,大热天穿棉袄。大家问为什么?他说:天气预报说今天冷。

(18)、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0 11 

(19)、(故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0)、(没有利,父子也会反目,有利,就算只是雇佣关系也能相敬爱。大多数人是自利的,这是现实,儒家认不清这个现实,或者说故意讲了个虚假的人性本善的故事,让人人做圣人,实际只能是人人变成虚伪,人但做不到而且禁锢人性。承认人性自利,利用人性自利来进行政治管理,更有效。)

2、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道理

(1)、(韩非讲求实用,言论再动听,不管用也是没用的。)

(2)、(就算施政得很好,但一个突发情况、意外事件也可能颠覆政局,所以治国者要有风险意识,建立应急机制,让政治更有韧性。)

(3)、(故事)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曰:“臣富矣,然而臣卑。”桓公使立于高、国之上。曰:“臣尊矣,然而臣疏。”乃立为“仲父”。孔子闻而非之曰:“泰侈逼上。”

(4)、(故事)江乙为魏王使荆,谓荆王曰:“臣入王之境内,闻王之国俗曰:‘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诚有之乎?”王曰:“有之。”“然则若白公之乱,得庶无危乎!诚得如此,臣免死罪矣。”

(5)、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1 2 

(6)、(孔子认为上行下效,统治者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是巨大的。)

(7)、(故事)温人之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

(8)、庄子家境贫苦,去见梁惠王。都是穿着补丁衣服,踏着自己编织的草鞋去的。这样的他,自然会关爱劳动人民。

(9)、(故事)公孙友自刖而尊百里,竖刁自宫而桓公。

(10)、(故事)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

(11)、(时过境迁了,对古代的做法不能盲目效法。)

(12)、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9 

(13)、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14)、(点评)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

(15)、(故事)一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削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16)、在故事中,蝉做了什么?(出露珠)却忽视了什么?

(17)、所有这些寓言都出自一部古籍——《韩非子》。两千多年来,即使星回斗转,即使沧海桑田,但这些寓言带给我们的道理却是永恒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见到这些寓言中的错误,老师给你三个情境。咱们来猜猜,这些错误符合哪个寓言?

(18)、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19)、难点:体会寓言故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中华古代文化的热爱。

(20)、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4 

3、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简介

(1)、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绝对绕不开《庄子》《韩非子》这两座高峰,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经典的寓言故事,大多都出自这两本著作。因此,想要真正充分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并体会其魅力所在,从这两本书入手,是一个正确且有效的选择。

(2)、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

(3)、浪漫的《庄子》寓言、现实的《韩非子》寓言,都还只是中国古代寓言的一小部分成就,想要了解全貌,可还要去看中国古代寓言全集才行。

(4)、《韩非子》寓言故事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其表现出的哲学智慧,是韩非寓言思想深度的反映。可以说,寓言故事是设喻说理的寄托平台。韩非的寓言常蕴含着深刻明切的哲理,他可以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推演出重大的道理。

(5)、(死抱教条,不顾现实,不因时而变,极为愚蠢。)

(6)、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7)、第三段为主要内容包括故事和点评,若干故事有多个版本。

(8)、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4 

(9)、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0)、(内在对人的外貌的改造作用,人虽然是以貌取人的,但也会日久见人心,日久生情。)

(11)、(在共同利益受损时,原来集体内部的矛盾可能会放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12)、老师给你们又带来三则寓言,大声读出他们的题目。

(13)、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8 

(14)、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15)、(孔子的治国理论比较幼稚,人性自利,德声也可以是买来的。)

(16)、   儿子说:“果然被偷了!是从那缺口进来的。”富人说:“儿子,你真聪明,判断非常正确。不过,我猜小偷一定是邻家的那个老头子!”

(17)、(故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

(18)、(1)(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19)、(故事)孔子曰:“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

(20)、(点评)人主者,利害之轺毂也,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辞言通,则臣难言,而主不神矣。

4、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专题

(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2)、(故事)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3)、《庄子》寓言中也有很多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的讲述来传递深刻的哲思。

(4)、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8 9

(5)、(在实践中检验吧,说得天花乱坠的虚辞虽然别人说不过,但若进行实际考证调查后就会显形了,这就是韩非的形名术。)

(6)、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6 

(7)、(大多数臣子都会觊觎权力,君主要时时警惕,处处设防。)

(8)、收获从劳动中来。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

(9)、(故事)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曰:“道远日暮,安暇语汝!”

(10)、我们中国古代传统寓言故事数量非常丰富,类别也很广,有的以人物为主,有的也写动物与自然按照所传达思想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1)、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含蓄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的故事。

(12)、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13)、这个故事主要说的是两个卖矛和盾的人,一个说自己的矛无论怎样的盾都戳得破,一个说自己的盾无论怎样的矛都戳不破,后来一个人让他们两个人的矛盾碰一下,他们两人却窘迫地话也说不出。所以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是有逻辑的、通顺的。

(14)、(人都懂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还是很难做到,毕竟是直观的苦和不好听,进忠言还是要在听者自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主观意愿的情况下,顺水推舟才有效,也才安全。)

(15)、   公孙仪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只要我的相位一免,想吃鱼也无人赠,连自己买来吃都难办到。若是不收别人的鱼,不但不会被免职,想吃鱼时,还随时可以买来吃。”

(16)、(故事)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荚者同状。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此荚之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髹荚同。

(17)、你们看这里面这三个人,他们做的事有什么特点?—都是错的—对,这三个人都有错儿,而且错得很离谱,错得很夸张。这三则寓言都是在用人物的错误来揭示道理)

(18)、我们都知道,以《伊索寓言》为代表的西方寓言,喜欢以拟人化的动物为主人公。而中国寓言则更喜欢以人物为主角。其中,以《韩非子》的寓言尤为突出。300多则寓言中,除了“涸泽之鱼”等少数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外,大多数寓言都着力刻画和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类,如“守株待兔”中,那位一次偶遇兔子撞死在树根上,就天天守着撞树兔子,总想着要不劳而获的宋人;又如“买椟还珠”中,那位看见装珠宝的盒子精致美观,即花重金购买,买下来后却只要盒子,而把珠宝退还回去的,舍本逐末的郑人。还有“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等,你没想到这些无名无姓的千年经典人物都是从《韩非子》中来的吧?

(19)、老师来给大家讲讲韩非子其人。韩非子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有远大的报国理想。可他虽然是韩王之子,却并不受韩王重视。所以他就把自己治国的道理用寓言的形式讲出来,希望用寓言故事给国家带来一些帮助。

(20)、他们的目光只放在眼前,不注意着背后,这就是它们的命运。

5、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1)、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则烦心不可支也;非如是,不能使人以半寸砥石弹之。

(2)、(故事)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米間)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

(3)、有的则属于讽刺寓言,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是具有批判精神意义的这一类的寓言在中国古代传统寓言故事的大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员。其中,有些是针对时政、痛斥恶俗陋习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如《叶公好龙》讽刺了那些只在表面上追求一样事物的人;而《狐假虎威》则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之人;《强取人衣》揭示出世上恶人的巧取豪夺和极端残忍;《猫祝鼠寿》嘲讽了伪善者的虚情假意;《迂儒救火》表现出拘守封建礼教的迂腐可笑等等。

(4)、[1]干天全.中国古代寓言述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54—59.

(5)、(点评)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

(6)、可是,这则寓言的作者,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听老师读。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文。你读。

(7)、(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5种)

(8)、循:依照;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9)、《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10)、我们师生共读十一月份的主题就是寓言。要想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不仅可以关注四年级的,还可以关注其他年级的。三年级的邹丹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个主题的寓言,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伊索寓言中的神,中国的寓言故事。五年级的吴洪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寓言中的狼,寓言中的狐狸,寓言中的蛇。六年级的潘学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伊索寓言里的狮子,狡黠的狐狸,狼与羊的斗智斗勇。

(11)、(故事)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12)、(故事)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13)、(故事)郑县人有屈公者,闻敌,恐,因死;恐已,因生。

(14)、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5)、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2 

(16)、(有点不可知论的调调,书上的智慧被写下来就已经陈旧了,这个是要认识到的,也绝对不可像儒家那样看不清现实,泥古不化,厚古薄今,但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因为没有前人的肩膀,又怎么能不断积累而进步呢?当然我相信韩非只是在否定言必称古的思想而已。)

(17)、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8)、(故事)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19)、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20)、(故事)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若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

(1)、(故事)阳山君相卫,闻王之疑己也,乃伪谤樛竖以知之。

(2)、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6 

(3)、重点:理清人物、事件,从寓言的小故事中感受大道理。

(4)、当时,有个叫薄疑的卫国贤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来,您的国家中饱。”

(5)、(故事)一曰:王子於期为宋君为千里之逐。已驾,察手吻文。且发矣,驱而前之,轮中绳;引而却之,马掩迹。拊而发之,彘逸出于窦中。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马而走,辔不能正也。

(6)、而在“运斤成风”的故事里,讲宋国有个人,鼻尖上沾了一个薄如苍蝇翅膀的白点泥浆。请一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把泥浆削去。石工匠挥动斧子,只听见一阵风响,手起斧落,泥浆就削得干干净净,鼻子没有丝毫损伤。庄子对石工匠运用斧头的技能多么赞赏。

(7)、(故事)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此自以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于相踶马,而拙于任肿膝。”

(8)、(点评)范且、虞庆之言,皆文辩辞胜而反事之情。人主说而不禁,此所以败也。夫不谋治强之功,而艳乎辩说文丽之声,是却有术之士而任“坏屋”、“折弓”也。故人主之于国事也,皆不达乎工匠之构屋张弓也。然而士穷乎范且、虞庆者:为虚辞,其无用而胜;实事,其无易而穷也。人主多无用之辩,而少无易之言,此所以乱也。今世之为范且、虞庆者不辍,而人主说之不止,是贵“败”“折”之类而以知术之人为工匠也。不得施其技巧,故屋坏弓折;知治之人不得行其方术,故国乱而主危。

(9)、(小病不治,等病入膏肓则为时晚矣,治国也是如此,积重则难反。)

(10)、你们知道韩非子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吗?老师告诉你们,这个故事里边还有故事,想听吗?

(11)、(同第33则出处《韩非子》卷八安危第二十五“忠言逆耳利于行”,做起来非常难,从领导人这一方面看,要领导人克服爱听好话的人性,听取不合心意的忠言,很难;从劝说者这一方面来看,人们也并无意愿对领导人进逆耳的忠言。从对统治有利的角度出发,应该是领导端不仅要肯听忠言,还要设计好制度使人们愿意进忠言,要使人们知道说逆耳的真话不会得罪领导,但这又容易使领导被下属轻视。所以要真地实现,只有领导者感受到统治危机,感受到痛苦,有了改革意愿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这苦口良药,没有切肤之痛是不会有人去吃的,所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2)、你能够学以致用了,你对故事是真的掌握了。同学们配合着再来读一读,拿出我们的阅读资料,女生齐读资料中的故事,男生齐读投影中的道理,螳螂捕蝉,读。

(13)、(行为相同,动机也可能不同,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人看准很难,要长期观察。)

(14)、(搞平衡,不一定能培植出不蒙蔽自己的臣子,还不是最佳方案,用下级监督上级是更好的方案。)

(15)、(社会治理也应和自然运动一样遵循规律,自然中有杀,所以社会治理中也应该有杀。)

(16)、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6 

(17)、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8)、(点评)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

(19)、(曲高总是和寡的,大多数人是平庸水平,满足平庸者的需求才能获得最多的利益。)

(20)、▶ 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而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2)、(以强大的逻辑,反击了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并且说服了对方。但孔子只是伟大的教育家,真不是伟大的政治家,就算给他机会也没用,照样不能富国强兵。)

(3)、(能不能教歌看学习者条件够不够被教,有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和潜力,以此说明官吏必须根据才能选拔来进行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28句韩非子寓言故事文言文60已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