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6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女主角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02 14:01:00 admin 阅读:59

导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精彩片段 (1)、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精彩片段

(1)、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2)、第二次看这本小说了。第一次看得有点快,觉得小说其实不好看。第二次看得稍微慢点,还是觉得小说不好看。小说就是小说,是讲故事的,把一个故事讲得好听就是好小说。

(3)、那时的刘易斯还不是奥奖三冠王,朱利叶也是菜鸟一個,但是二人在此片中的精彩演出,传神的再现了原著小说的精神內涵。

(4)、昆德拉孩童时期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十多岁时,他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捷克的和外国的都有。

(5)、就好像海德格尔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存在,是在“烦”中显露的,与人有所纠缠、寄托和期待,才有了“重”。如若全部抛弃关系,看似选择了孤独的“轻”,但轻,为人所不能接受,因为什么都没有,也就是虚无。

(6)、萨宾娜是特里莎妒忌的对象,因为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

(7)、似乎偶然有一种神秘的东西。看似神秘,其实不是。

(8)、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9)、“一次不算数”可生活确确实实只有一次。当下的世界短暂幻灭,毫无好处,可你有不能否认此刻自己强烈的存在感。

(10)、作者是不按传统的模式来写的,什么情节,什么对话啊,不大考虑,小说中处处可见的就是思辨的光芒,对生命的议论,对性的议论,对爱情的议论,对共产主义的议论。作者无疑在书中思考灵和肉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否就是轻和重的关系?不过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强烈感觉到,作者最后鉴定的结果就是生命很轻,性是很轻的,爱情是很轻的,共产主义是很轻的,一切都是荒诞荒谬的,于是人生显得很虚无,这是不是也轻?所以一句话,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1)、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这种对极左制度的嘲讽能引发中国人的“文革”记忆,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描写心领神会,很值得一读。

(12)、这样一部又纯又欲的影片,每看一遍都会让人更喜欢一点。

(13)、米兰·昆德拉对中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他让中国作家们从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人自身,少作空洞的宏大叙事。

(14)、轻与重,所以不管是托马斯的男人的代表,还是萨宾那背叛,带来的媚俗,都是在反过来又体现了作为其生存状态的生命之轻与重。

(1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4年。该书于1988年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

(16)、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座奇特的建筑,总会因为那根唯一的圆柱而彻底垮塌。不过既然小说多次提到“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种没有轮回的世界里,毁灭就是重生。她遇到他,是六次偶然的结果,每一次偶然,都把宿命的一部分写进了结局。

(17)、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18)、无论是纵享情Y的托马斯还是脆弱敏感的特蕾莎,影片都没有用某一种道德来定义他们,抑或是把这种爱情拘泥于某种理性当中,反而是拍摄这种朝三暮四的朦胧之恋,能够将惆怅与感伤升华到一个高度。

(19)、所以,梦里也知身是客。我们是自然的寄居者,我们是宇宙的过客,人类的感情归根结底,是那样无足轻重地虚无缥缈。

(20)、“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从反面说“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象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摘自电子书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女主角

(1)、译文有声这次特别邀请了著名配音艺术家王明军来演播小说,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做逐章解读。

(2)、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

(3)、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4)、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5)、★★复旦大学文学教授梁永安,为你逐章解读人生困惑。

(6)、什么是重?什么是轻?开头其实就有答案了。关系是重,孤独是轻。无所谓好坏,一切意义都是人赋予的,从现在起,你可以不需要任何意义,也能很好的过完此生。

(7)、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a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8)、特蕾莎的忠诚是维系他们感情的不平等支柱,尤其是托马斯是如此的滥交。因此似乎本书中最该同情的主角就是这个可怜的女生。她竭尽全力的想摆脱自己往日的生活,脱离由母亲、小酒吧所代表的肮脏、低下、无耻、不加掩饰的生活。她抓住命运的契机,以为能够摆脱。但她却悲哀得发现,她依旧与别人一样,托马斯的滥交使得她的身体毫无独特之处。于是她埋头工作,她尝试与陌生人做爱,她劝说托马斯到乡下。当她最后独享托马斯的时候,她却意识到自己爱卡列宁(狗)超过托马斯。

(9)、现在社会上人们普遍比较浮躁,这种风气也侵害到大学校园,有些学生整天不认真上课,上课的时候打游戏,回到宿舍以后也不学习,通宵玩手机。

(10)、明白了这个“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我们活着的这段人生,其实是举轻若重的。

(11)、重读这本书的冲动是缘于一日午间的小憩。我躺在办公室的长沙发上,习惯性摸起一本书,随意翻开其中的一页,准备稍读片刻后休息,于是就遭遇了那篇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书评,模糊的记忆之门也就随之缓缓地开启了。

(12)、“生命对于我太沉重了,而对于你却是那么轻。我不能承受这生命之轻,我不够坚强。在布拉格,我只需要你的爱,在瑞士,我什么都得靠着你。如果你抛弃我,我该怎么办呢。”

(13)、其实这里面都有很深的、背后的那些背景,这个地方它用起来,它肯定不是在它的原意里边来运用的,它形成了一种文学里面新的一个象征,或者隐喻,或者什么样。

(14)、可能一般读者读起来的时候,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背后的纵深,不一定就能够特别好的去给它贯通。

(15)、背叛,在萨宾娜眼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背叛,当然是她以进为退的最好盾牌。因为我怕你离开我,我就先一步背弃你。“背叛,就是脱离自己原来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而萨宾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16)、她望着他,眼里充满了爱,但是她害怕即将到来的黑夜,害怕那些梦。她的生活是分裂的,她的白天与黑夜在抗争。

(17)、在晚上回小区的时候,小区的路边摆着书摊在不显眼的位置,有一本书吸引着我的注意力,是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熟悉的书名,不熟悉的内容,以及充满疑惑的作者。

(18)、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19)、特蕾莎与托马斯,这是许多必然叠加出来的巧合。在特蕾莎听到贝多芬音乐的时候,她遇见了托马斯,于是,她告诉他她的房间号是六。他们坐在黄色的长凳上,一种无名的爱情在悄悄生长。

(20)、梁永安:文学作品的解读,我觉得我面对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要把它历史化,尽管是一个虚构小说,但是它里面涉及到了大量的,关于宗教,比如说“摇篮里漂来的孩子”,这都是从《圣经》里出来的,还有包括尼采的,这样一些引用。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

(1)、这一段时间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抛开那个时代的热血变革之外,更让我看重的是雷东宝和萍萍之间以及小杨巡和那个东北女朋友的爱情故事。

(2)、说实话,这本书的确很难写,不仅仅它是捷克的代表作,或者是世界文学性代表作,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在通过男女之性爱来揭穿政治的动乱性。难以理解又难以下笔。

(3)、我不敢过分怀疑,因为这本小说实在太有名。我口口声声说不相信权威,其实还是有点相信,因为这不是权威啊,而是权威中的权威,成为经典了。所以我要谦虚地说:好好读书,天天琢磨。不过我想:“得了吧,还琢磨?就是要琢磨,也要过几年再琢磨,在那时,说不定不用琢磨就读透该书,会明白到底是作者太高深还是我太愚笨。

(4)、又比如,一对情侣假装陌生男女,勾引对方到酒店里一起睡觉,最终怀疑对方是不是真的放荡,分不清对方和自己究竟是谁。(短篇小说《搭车游戏》)

(5)、描写了英俊潇洒放荡不拘的外科医生托马斯与特蕾莎和萨宾娜三人之间的感情生活。

(6)、我们没有停止对疫情的思考,对疫苗的研发,也没有放弃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理解他人正在遭遇的生存困境。

(7)、如果遭受遗弃与享有特权是一回事,毫无二致,如果崇高与低贱之间没有区别,如果上帝的儿子能忍受事关大便的评判,那么人类存在便失去了其空间度向,成为了不可承受的轻。

(8)、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10)、那我可否理解为,苏轼的那首词里写着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11)、在作者男性话语笔下的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传统女性的一般特点,即认为灵与肉是不可分的。这也是特蕾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12)、一直以来都尽全力安抚和宠爱Teresa的Tomas此时也很无奈,

(13)、这个小说里面,写出上帝就发笑,但是我们不说是个消极的力量,这个小说让我最感动的是:哪怕上帝在发笑,人类还是要思索。

(14)、今天,距离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问世,已有将近40年的时间。

(15)、特蕾莎是餐厅的女侍,也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女性,从小她的母亲就告诉她,她们的肉体只是一具无法承载灵魂的工具,但她却并不认同,她喜爱读书,更追求灵与肉的契合与统所以在看到托马斯的第一眼,她就被他深深的所吸引。

(16)、作为上海译文的首席知识官,梁永安教授为有声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地录制了发刊词视频,非常精彩。

(17)、最后,昆德拉说明“人不是自己的主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18)、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早以前就读过。当时看到这样的书名,立即就引起了我所有的兴趣。尽管当时看得很努力,但是我相信除了这个书名,书里到底讲了写什么,还是有些困惑,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却深刻地刻在了心里。

(19)、不过这次回到布拉格,Tomas的护照被苏联士兵收走,这意味着他们以后哪儿都去不了了。

(20)、Teresa从丈夫身上闻到了别的女人的香水味,她不明白为什么丈夫可以把性和爱分开,在自己看来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带着这些疑惑和对于Tomas不忠的怨愤,Teresa找到不久前结识的一位工程师,想主动与他发生关系。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剧照

(1)、Teresa是旅社咖啡馆的女招待,Tomas点了一杯法国白兰地(cognac)让女招待把账单记在他的房间名下。

(2)、作者认为,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

(3)、出自:法国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关于生命中轻重的话题至此终结,其实,我认为,人生的轻与重,就在于在生命旅程中的每一个选择,这也正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像小说中的特蕾莎,托马斯,萨宾娜,他们的选择不同,生命所承受的轻与重也不同。

(5)、这本书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昆德拉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陆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6)、 他算不算个矛盾综合体呢?渴望平静的生活所以从不带女人回家过夜,却在政治问题缠身时坚决的不让寸步,长着一张原罪般的性感脸孔,作为脑科医生还能犀利的针砭时弊。Tomas享受着女人们的迷恋和倾慕,而在Teresa的泪水面前,他总像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

(7)、悲凉意昧着:我们处在最后一站。快乐意味着:我们在一起。悲凉是形式,快乐是内容。快乐注入在悲凉之中。

(8)、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

(9)、最后的结局是特蕾莎与托马斯一齐死去,我坚信这是种安慰。而文中提到“卡列宁曾产下两只羊角面包和抑制蜜蜂”而觉得羊角面包是托马斯和特蕾莎,蜜蜂或许是他们最后平静长久的感情。

(1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该书于1988年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由菲利普·考夫曼导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茱丽叶·比诺什,和丽娜·奥琳主演。

(11)、难怪大江健三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看完这篇演讲之后,会对石黑一雄(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

(12)、特蕾莎甚至和托马斯的情妇萨宾娜成为了朋友。

(13)、所以这方面我想,就是说把它回到文化史、宗教史、思想史,把这个作品,就是它出现的,里边的精神的这种脉络和关系,给它能够讲出来。

(14)、萨宾娜是一个画家,她喜欢背叛,也偏爱在人生的旅程中选择背叛,她喜欢那种没有责任且轻松的生活,讨厌任何迎合大众的媚俗行为,但她的人生也因此而变得虚无。

(15)、情节剪切有不同:电影《布拉格之恋》中有的情节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都有,而小说中有的某些情节电影却被剪切去掉了。

(1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作品,后被搬上荧幕。生命对于男人之重和女人之轻是整部影片探讨的主题。我也在想,既然生命对于二人的分量如此不可调和,Tomas为什么不选择爱他并给他自由的艺术家Sabina为伴,偏偏甘愿追寻Teresa的脚步一次次压抑自己呢?

(17)、于是,Tomas失业了。失业后的Tomas只好去擦玻璃养家糊口,布拉格的地标建筑泰恩教堂又一次出现在窗框中。

(18)、这正是昆德拉让人感动的地方,无论他的喜剧多么讽刺,都有一种温柔的特质。

(19)、毕竟作者笔下媚俗的代表弗兰茨,是一个必须活在别人眼中才能有存在意义的人。但在萨宾娜面前,他愿意放弃一切强力。虽然很感人,但是对于萨宾娜,是这一刻,她永远把这个男人剔除掉了。

(20)、人的生活就像作曲。各人为美感所导引,把一件件偶发事件(贝多芬的音乐,火车下的死亡)转换为音乐动机,然后,这个动机在各人生活的乐曲中取得一个永恒的位置。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 百度网盘

(1)、Sabina并不依赖Tomas,她游走在这场爱情游戏中显得那么熟稔。她太过聪明,太过了解托Tomas,而自由从来不会使人回归。相反的,依赖往往能唤起沉睡已久的责任感。Tomas叼着面包在地上逗狗的样子真是可爱的一塌糊涂,为了妻子,这个贪玩的孩子也学会了去做底层的工作养家糊口。

(2)、在我限有对于外国文学了解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样,都是难以读懂的。

(3)、初读该书是在高在人人自危,奔赴高考无暇旁顾的高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不是正因异国情味,不是正因超多的性描述,而是当时的我,16岁青年,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朋友间的承诺,跨过高考这座桥就有无限可能,尽管会迷茫但依旧信心满满的我,无法明白这份“生命之轻”究竟是什么。生命是多么沉重啊,即使只有16岁,我也满心疲惫得感慨。

(4)、在这部小说中,米兰·昆德拉围绕着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通过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作者对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的关注是该书的主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他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5)、即使从未爱过这世界也要穿越时空,去喜欢,去爱。

(6)、“我们开布拉格去了日内瓦,你又离开日内瓦回到了布拉格,现在,为什么又要离开?”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39句描写梅花的诗有哪些四年级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