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9句黒格尔哲学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04 14:20:24 admin 阅读:59
哲学家黑格尔简介
1、黑格尔的著作哲学入门
(1)、1916年秋季,黑格尔来到巴登公国的海德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接替了弗里斯的职位。10月28日,黑格尔发表就职演讲,公开宜称“普鲁士国家就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一反他青年时的论调。那时,他崇拜卢梭,崇拜拿破仑,向往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热烈地向往革命。并且,他与他的同学们一起在图宾根近郊种植了一棵“自由之树”。这前后不同的态度,表明了黑格尔的思想日渐保守。但他的学术水平却无可挑剔。第一年,他的学生有四个,第二年便一下增为十个。这一年,他的《逻辑学》第二卷主观逻辑、概念论出版,列宁称赞这部书说:“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这是事实。”
(2)、主要领域: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
(3)、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
(4)、康德的哲学以批判哲学而著称,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都是在其批判的基础上建立唯心主义体系的。康德的哲学可以称为先验唯心主义,谢林也是;黑格尔称其哲学体系为绝对唯心主义。叔本华后来也是随康德而出的,但是他的体系被称为唯意志论。
(5)、许多年以后的1846年,克尔凯郭尔在《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里更深入地讨论了这种不同。在这本书的开头,他解释说,此书的“客观议题”是“关于基督信仰的真理”。这是关于基督教的客观真理,它可以由比如历史记录、文献等等决定。相反,还有主观的真理,它“关乎个体与基督信仰的关系”。对克尔凯郭尔而言,人与基督信仰的个人的、内在的、主观的关系,这个问题比所有可能确立的外在客观真理都更深刻,而且更重要。《附言》讨论了主观与客观之间根本的不同,这一讨论的起源是1835年克尔凯郭尔在吉勒莱厄的反思,这次反思与苏格拉底的思想革命紧密关联,即转离外在的习俗和传统,赋予内在和主观的东西以合法性。
(6)、黑格尔哲学没有真理,没有清晰,没有思想,甚至欠缺人的理解力,但却以让人恶心的胡说八道、满嘴歪理加以包装,成为被指定的、享有特权的课堂哲学,因此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养肥的只是其作者。我的哲学与其同一时间出现,虽然有黑格尔哲学所欠缺的一切素质,但由于我的哲学并不是根据任何哲学之外的目的剪裁而成,所以,在那段时间里并不适合在课堂教授,也因此正如人们所说的,无法以这种哲学达到什么目的。正如黑夜以后就是白天一样,接下来的结果就是黑格尔哲学成了一呼百应的一面旗帜,而我的哲学则既没有获得赞誉也没有学生。(《附录和补遗》)
(7)、洛克在品德教育方面也有明确的思想。他认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
(8)、值得注意的是,克尔凯郭尔在说明客观真理时把基督信仰也包括其中。他写道:
(9)、纵览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胡适、金岳霖、冯友兰、洪谦……各家思想
(10)、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11)、在最早将黑格尔介绍到法国的科耶夫的课上,巴塔耶也饱受黑格尔之苦。虽然经过科耶夫的解读,但难度也没减轻多少,以致于巴塔耶事后回忆时表示,科耶夫对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和原书本身差不多难懂。“他为其‘感到窒息,动弹不得’”(《巴塔耶》)。有时这种“窒息感”似乎也会有催眠效果,有时,当他的好友雷蒙·格诺专心做着笔记时,巴塔耶则在科耶夫的课上睡着了。
(12)、作为哲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黑格尔不仅在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就成为了耀眼的哲学明星,在后来的一代代哲学家中,黑格尔仍旧一直是哲学讨论的焦点人物,颇多借鉴、批评、争议,甚至轶闻,都由他引发。
(13)、叔本华把自己学术上的失败归咎于黑格尔,正如他会把自己的哲学未能吸引到听众归咎于其“竞争”一样。然而,黑格尔从未将叔本华视为哲学上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手。他个人并未做过任何让叔本华脱离学术道路的事情。他并未对这位编外讲师所提出的要在他讲授自己主要讲座课程时与他同时授课的傲慢要求感到大惊小怪。叔本华甚至还写信给伯克谈到过黑格尔在接受自己试讲主题一事上所表现出的“善意”,因为这给了他以更为详细地展开他仅仅在博士论文当中所提及过的四种因果关系的机会。尽管如此,叔本华却开始对黑格尔产生了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这种仇恨在他生命里所剩下的四十年时光当中都将持续不断。
(14)、这种风格的哲学也就难免被如尼采这类反对先验规范与绝对道德的哲学家讽刺为“老妇人唠唠叨叨的道德说教”。尼采所代表的的哲学,是否定绝对、模糊界限、批判既有规范、尝试各种可能性的“试验”哲学。它在这一点上,与康德—黑格尔传统的形而上学针锋相对。
(15)、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
(16)、黑格尔哲学没有真理,没有清晰,没有思想,甚至欠缺人的理解力,但却以让人恶心的胡说八道、满嘴歪理加以包装,成为被指定的、享有特权的课堂哲学,因此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养肥的只是其作者。我的哲学与其同一时间出现,虽然有黑格尔哲学所欠缺的一切素质,但由于我的哲学并不是根据任何哲学之外的目的剪裁而成,所以,在那段时间里并不适合在课堂教授,也因此正如人们所说的,无法以这种哲学达到什么目的。正如黑夜以后就是白天一样,接下来的结果就是黑格尔哲学成了一呼百应的一面旗帜,而我的哲学则既没有获得赞誉也没有学生。(《附录和补遗》)
(17)、(5)据宋教仁日记1906年12月6日记载:晚餐后,与章枚叔谈最久,谈及哲学,枚叔甚主张精神万能之说,以为“万事万物,皆本无者,自我心之一念以为有之,始乃有之矣。所谓物质的,亦不过此一念中以为有此物质,始乃有之耳。”余以“惟我”之理质之,并言此我非内体之我,即所谓此之一念也云云。枚叔亦以为然。见《宋教仁日记》,第307页。
(18)、19世纪德国的叔本华(相比还有一大批哲学读者)被黑格尔的著作搞得很痛苦,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也是如此。
(19)、洛克主张要把年青人培养成有强健身体、有一定知识、有才干、具有优雅态度并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绅士。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在家庭中聘教师进行。
(20)、19世纪德国的叔本华(想必还有一大批哲学读者)被黑格尔的著作搞得很痛苦,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也是如此的。
2、黒格尔哲学
(1)、布鲁门巴赫与利希滕施泰因两人都告诉叔本华说,他们各自大学的教授将不会成为他设法获得职位的障碍,尽管事实上没有人熟知他的哲学。然而,布鲁门巴赫对他吸引听众的能力抱有怀疑。他感觉到哥廷根大学似乎并不需要更多的哲学讲座课程。哥廷根大学因为科策布被刺事件后的大学生骚乱而遭受了入学人数的急剧减少,其入学人数从大约一千三百名降低为六百五十八名。利希滕施泰因则更为乐观,写信说黑格尔在柏林重新激起了人们对哲学的兴趣。柏林大学有着人数要多得多的学生群体,学生人数约为一千一百名,叔本华决定前往柏林大学。
(2)、转而言之,黑格尔的一些哲学主张,本身也的确容易导致误解和招来批评。如他在《法哲学原理》中的名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25)即便到现在,还是很容易被不少人误解为黑格尔主张“存在即合理”。再如黑格尔以下这些观点:“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这一种进展是我们必须在它的必然性中加以认识的。”(26)“凡是不符合这计划的,都是消极的、毫无价值的存在。”(27)“世界历史是理性各环节光从精神的自由的概念中引出的必然发展,从而也是精神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的必然发展,从而也是精神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的必然发展。”(28)“‘理性’统治了世界,也同样统治了世界历史。”(29)
(3)、他在这里拒绝世界认可的客观知识,相信其中缺失了一些根基性的东西。就像苏格拉底那样,他相信必须从自己里面发现真理。
(4)、*笔者注:“鲁一士”“詹姆士”即“罗伊斯”“詹姆斯”旧译。
(5)、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学原理》。在这一时期,黑格尔还讲授历史哲学。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
(6)、鲁一士是美国最伟大的新黑格尔主义者,是美国系统哲学成立的柱石。他与詹姆士齐名,是詹姆士的好友,同时是詹姆士的对头,美国现代的哲学几有不归詹则归鲁的趋势。他们两人的关系,当詹姆士在英国作《宗教经验之类别》时给鲁一士的信最足活跃表出詹姆士信有云:“鲁一士呀,我一面提着笔著书,我一面便想着你,我唯一的目的就是把你的学说推翻。我希望我永同你扭成一团,抱着在历史上滚。”果然,现在在美国哲学界,詹姆士,鲁一士总是相提并论,但在中国呢,却只是詹姆士一人孤零零地被拉过来,他的学说甚至有时被人误解,被人滥用,而他的老朋友鲁一士却遭冷落,没有扭着同他一齐滚来。我想詹姆士死而有知,也应替鲁一士抱不平,而骂那瞎捧他的人道:“你们不了解我的好友,你们也不会了解我的!”
(7)、(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收入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73页。
(8)、黑格尔针对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发展,讲述了一个总括性的故事,但又总是让所讲的故事与他所处的时代挂钩。当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已经结束,学生们着迷于学习黑格尔描绘的历史上的各种势力,因为黑格尔的史学不仅启发他们理解历史上的一些特殊时期,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所处时代方方面面的发展。
(9)、1770年,黑格尔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10)、《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derphilosophischenWissenschaften)1817-1830
(11)、在其去世后,学说仍然搅动着欧美哲学界:美国有信徒罗伊斯和反对者詹姆斯意图约架的论战——让人想到熊十力和废名;法国则有首次引介黑格尔学说的“交际花”科耶夫的明星班,这课难的巴塔耶都睡着了,却依然坚强孕育了后来鼎鼎大名的拉康、梅洛–庞蒂、布勒东等;而当时法国哲学界的“杠把子”萨特和福柯,也因为对方的黑格尔立场隔空骂战——虽然游行的时候他们还是走在了一起。
(12)、我真正需要搞清楚的是我要去做什么,而不是我必须知道什么……问题在于理解我的命运,明白上帝真正要我去做什么;这件事是去发现一个真理,一个对我而言的真理,去发现那个我愿意为之生且为之死的理念。
(13)、(11)章太炎:《俱分进化论》,收入《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第386页。
(14)、■ 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01),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曾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代表有《心理学原理》《实用主义》《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等。
(15)、《法哲学原理》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不如英、法。弱小的德国资产阶级面临国内外强大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压力,使其革命行为带上了改良的色彩。
(16)、1920年代初,在为纪念《申报》创刊五十周年所写的《五十年来之中国哲学》一文中,亲与其役的蔡元培反躬自省说:
(17)、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但是几乎没有一位黑格尔左派宣称自己是黑格尔的追随者,有几位还公开批评黑格尔的哲学,但是这种历史上的区分法仍然在现代学院哲学中使用,黑格尔左派对黑格尔的批评导致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黑格尔和黑格尔理论的文学作品。
(18)、黑格尔简介:黑格尔为什么说中国没有哲学?黑格尔(1770~1831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精神为其理论核心,构成了一切社会现象的本源和基础。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的历史和精神文化只是绝对精神自我展现、自我认识过程的一个环节。他认为,中国所在的东方是世界的开端,与此相应,中国精神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直接阶段,是一种“实体性精神”。
(19)、黑格尔对苏格拉底最详细的评价,出现在三卷本的《哲学史讲演录》的第一卷,此书在1833年至1836年间面世,由米什莱(KarlLudwigMichelet)主编。我们将看一看黑格尔的分析如何与克尔凯郭尔在《论反讽概念》中对苏格拉底的理解相关。黑格尔在考察中使用了三种关于苏格拉底生平与教导的主要文献:柏拉图、色诺芬和阿里斯托芬——克尔凯郭尔在《论反讽概念》中分析苏格拉底反讽时,也使用了这三种文献。
(20)、有能力提出基督信仰的含义,解释许多孤立的事实,可如果这对我和我的人生没有更深的意义,又有什么用呢?
3、哲学大师黑格尔
(1)、洛克非常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他主张饮食要清淡,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
(2)、(18)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辨性下”,第143页。
(3)、(14)章太炎:《四惑论》,《章太炎全集》,第445页。
(4)、黑格尔于1831年11月14日去世,他的弟子们成立了一个协会,致力于出版完整的黑格尔作品集。他们相信,黑格尔的讲课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讲稿在演讲厅外的传播并不广泛,因此他们决定,他们自己出版的黑格尔全集不仅要收录黑格尔生前出版过的著作,也要收录他最重要的四个讲座课程的讲稿。由于黑格尔本人没有留下完整的讲稿,这些自发的编辑者们承担起收集和整理学生笔记的任务,从中不断产生出新的文本,《宗教哲学讲演录》(LecturesonthePhilosophyofReligion)、《美学讲演录》(LecturesonAesthetics)、《历史哲学讲演录》(LecturesonthePhilosophyofHistory)和《哲学史讲演录》(LecturesontheHistoryofPhilosophy)等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克尔凯郭尔都有,《论反讽概念》直接引用了其中的三种。
(5)、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
(6)、彼不悟进化之所以为进化者,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专举一方,惟言知识进化可尔。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非有他也。
(7)、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8)、当萨特因公开支持《121人宣言》而与法国当局闹得不可开交时,最后法国总统戴高乐出面说了句“你们不要囚禁伏尔泰啦!”,这被视为萨特崇高威望的一则生动体现。
(9)、大学的第二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黑格尔深受鼓舞,参加了学校里的一个政治俱乐部,与同学们传阅、分享法国的报纸,并讨论德国的命运。他在纪念册上写下“卢梭万岁!”等口号。他在俱乐部里还认识了一个少年天才,名叫谢林。谢林把《马赛曲》翻译成了德文,为此被公爵请去“喝茶”。当公爵问他是否就是那首“强盗歌”的译者时,他居然满不在乎地回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0)、■ 叔本华及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1)、另外,章太炎还在《建立宗教论》中简单提到黑格尔,表彰他的学说对“建立宗教之实”的贡献,“万有皆神之说,未成宗教,而有建立宗教之实。自曼布轮息、斯比诺沙、海格尔辈积世修整,渐可惬心。然近世泛神教之立说亦可有可议者。”(17)
(12)、章太炎这里误把黑格尔当作提倡社会进化论的始作俑者认为其“虽无进化之明文”,但他所主张的理性之发展的观点,乃是一种进化论主张,其“终局目的”,在“必达于尽美醇善之区,而进化论始成。”随后章太炎又说:“当海格尔始倡‘发展论’时,索宾霍尔(即叔本华)已与相抗……”归根结底,章太炎认为不能一概言之,目进化论之说为非。章太炎承认进化的事实,然而章太炎对黑格尔等所谓的“若云进化终极,必能达于尽美醇善之区”这样的线性社会进化论观点,则不以为然,认为其错在于过于强调“善”的一方、“乐”的一方,没有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与进化的相反相承,善恶皆在进化,苦乐亦同在进化:
(13)、他在《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称,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像进了疯人院一样。而《附录和补遗》中的这段文字,就很容易让读者猜测到,叔本华在写作它们时,显然想起了自己那短暂的编外讲师经历,并着力想为自己在大学的失败经历做辩护:
(14)、不过对在德国如日中天的黑格尔来说,叔本华的名号只在他脑中一闪而过。看着眼前爆满,过道上也坐着人的教室,黑格尔只轻蔑地一笑,便将叔本华抛诸脑后。毕竟无需亲自查看,仅凭旁人的一点蜚语,就能想象出,仅有五个学生来听课的叔本华,在讲坛前是多么落寞。
(15)、《精神现象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之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巨著,被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语),亦是当代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力的黑格尔著作。
(16)、(13)可参看汪荣祖:《章太炎对现代性的迎拒与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1期(2003年9月),第145-175页;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第104-111页。
(17)、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18)、安提戈涅认为,克瑞翁的命令只是一个暴君的独断而堕落的意见而已。意见本身并非真理,只是暴君的个人观点。他作为国王颁布这条刑罚的事实并不能改变这一点。安提戈涅认为,有一条更高的律法,乃是神所准许的做法,此律法命令人以通常的、体面的葬礼埋葬死去的亲属。黑格尔在讲课中提到这部作品,安提戈涅在剧中把这种律法说成“神明们的永恒律法”(theeternallawofthegods)。在安提戈涅看来,葬礼仪式是她必须遵守的一个自然的、客观的事实,尽管从人类的律法来看她的行为非法。自然的律法是绝对的,人类的律法则主观任意、反复无常。
(19)、《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20)、黑格尔之后的大部分著名哲学家,要么受到了黑格尔的影响,要么对黑格尔进行过专门研究,要么从抨击黑格尔开始发展自己的哲学。
4、哲学百科全书黑格尔
(1)、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2)、“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此句出自《权利的哲学纲要》一书(《GrundlinienderPhilosophiedesRechts1820》。
(3)、之后,章太炎又一度将黑格尔引用为海羯尔,对其“正—反—合”或“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模式的辩证法进行了讨论。如在1910年写成的《国故论衡·辨性下》中,章太炎从佛教的观点否定黑格尔与笛卡尔的思想,“海羯尔以有无成为万物本,笛尔(笛卡尔)以数名为实体,此皆无体之名。”(18)在同年写成的《齐物论释》中,他又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同庄子主张进行对比,“若海羯尔有无成之说,执着空言,不可附合庄氏。”(19)接下来,章太炎又运用中国传统思想对“有”、“无”、“成”这样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和发挥。
(4)、不过对在德国如日中天的黑格尔来说,叔本华的名号只在他脑中一闪而过。看着眼前爆满,过道上也坐着人的教室,黑格尔只轻蔑地一笑,便将叔本华抛诸脑后。毕竟无需亲自查看,仅凭旁人的一点蜚语,就能想象出,仅有五个学生来听课的叔本华,在讲坛前是多么落寞。
(5)、克尔凯郭尔宣称,一个人必须以怀疑或者“反讽”开始,以便最终摆脱它。他写道,“真正的知始于不知(苏格拉底)”(同上)。当个体以苏格拉底的方法撼动对传统真理的信念时,他就站到了认同自己的主观真理的立场上。因此,一个人必须从克尔凯郭尔所谓的“无知”立场出发,以便摆脱前半生抚育了他且与他形影不离的各种传统信念,从中得到解放。
(6)、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7)、主观真理的理念,对年轻的克尔凯郭尔非常有吸引力。1835年夏天,他来到哥本哈根以北的西兰岛北部(northernZealand),在闲暇中拜访了这里的一些小镇和小村庄。在他的第一本简称为《日记AA》(JournalAA)的日记本里,他记下了这次短暂旅行留下的印象。对年轻学生克尔凯郭尔而言,这是一段重要的时期,因为那时他在学习方面似乎还没有取得什么特别迅速的进展。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他仍然有点不确定人生的下一步要怎么走。他详细描述了他对人生方向的犹疑和彷徨。1835年8月1日,他在小渔村吉勒莱厄(Gilleleje)写道:
(8)、莱布尼茨(Gottfriend Wilhelm Leibniz)是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和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
(9)、《逻辑学》(WissenschaftderLogik)1812-1816(lasteditionofthefirstpart1831)
(10)、黑格尔指出,当我们用普遍术语,如真理、公义、美的时候,我们对它们的意思都有一些模糊的意识,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语言,运用这些术语来彼此交流。但是,我们每个人对术语的意思又有不同的直觉,因此,为了更精准地确定其含意,就需要更深入地分析术语。
(11)、唔章枚叔,枚叔于前月去(出)沪狱,特来掌理《民报》者。与余一见面时,甫通姓名,即谈及哲学研究之法,询余以日本现出之哲学书以何为最?余以素未研究,不知门径对之,盖孤负其意不小矣。复谈良久。(4)
(12)、(3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354页。
(13)、19世纪末以后,严复译述的《天演论》传播开来,加之梁启超的转述引介,社会进化论学说开始广泛流行于中国,“嗣是以后,‘达尔文’、‘斯宾塞’之名,腾于众人之口;‘物竞天择’之语,见于通俗之文。”(9)除章太炎等极少数人外,当时绝大多数趋新知识分子都无保留地接受了这种学说,而无视或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残酷性与片面性。(10)
(14)、《美学讲演录》由德国黑格尔著。1835年到1838年间由其学生整理出版。全书将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明确将美的本质与“自然的人化”联系起来探讨,提出美是人的“自我创造”。
(15)、一个过于强调感恩的文化是不可能孕育出民主的,因为无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16)、“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17)、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在中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18)、从此,两人就不再联络。次年黑格尔也离开了耶拿,这时他已经37岁。
(19)、黑格尔7岁时上小学,10岁时上中学,18岁时进入了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与神学。在这里,黑格尔的才能便充分显示出来了,他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在神学院中,他除了学好必修的功课之外,对古代及近现代著名的哲学人物与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时,黑格尔形成了他自己关于世界观的体系,虽不完善,但足以证明他所遇到的事物。1793年,黑格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开始时,他先后在瑞士伯尔尼与法兰克福做过家庭教师。1801年,经当时著名哲学家谢林介绍在耶拿大学任编外讲师,由于他的学术水平高深,不久便升为副教授。这时,黑格尔仅仅35岁。身怀绝世之才的黑格尔不想平淡地呆下去,他有许多思想要向世人告白。于是不久,他开始写《精神现象学》。1806年10月13日,黑格尔匆匆脱稿,以便出版商及时出版。在书中,黑格尔高度地赞扬了拿破仑,称之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他说:“我看到皇帝——这个世界灵魂,骑马穿城而过,去检阅军队。”
(20)、(4)宋教仁:《宋教仁日记》,第200页。
5、哲学家黑格尔是什么地方的人
(1)、关于苏格拉底运用反讽,关键问题在于,当他说自己一无所知并且需要指教时,他是否就是这个意思呢?换言之,他这么说是反讽呢,还是说,苏格拉底的意思真是如此,因为他真的相信自己一无所知?人们也许会怀疑他关于自己一无所知的宣称,因为毕竟,在接下来发生的讨论进程中,他明显在智性上比谈话对手更胜一筹。他没完没了地给出些似乎颠覆既定事物或知识的例证,或者引用文本,比如荷马的文本,而这两方面都需要知识。至少,他似乎懂得种种辩论形式,因为他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推理中的缺陷。但是,黑格尔说:“可以说,苏格拉底的确一无所知,因为他没有完成关于一套哲学的系统化建构。”黑格尔在这里提到了回答之困境,或者说如下事实:《游叙弗伦》这类对话最后并没有得出任何肯定的结论。这似乎证明了苏格拉底的宣称,即他真的不知道任何事情。也许这表明苏格拉底的反讽并不在于他的宣称——毕竟他这么宣称是真的,而在于他假装相信对话者知道真理并且能教给他真理。
(2)、黑格尔之后的哲学家,要么从抨击黑格尔开始,要么从接受黑格尔开始,都离不开黑格尔的影响。可以说,自从黑格尔出现之后,对于哲学家们来说,不管你爱他还是恨他,都逃不过他的影响。
(3)、(9)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王国维全集》,第一卷,第122页。
(4)、《辩证理性批判》出版几年后,抨击也随之而来。1966年,《词与物》出版,作者是萨特之后一代法国知识分子中最耀眼的那颗明星,福柯。《词与物》大概可以算得上福柯最“结构主义”的一部著作,而此时,与福柯一同挑战萨特以及他所代表的一代思潮的,就是各位结构主义者——虽然他们的思想彼此之间迥然不同——杜梅泽尔、罗兰·巴尔特、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和拉康。
(5)、智慧的培养指的是一种本领的培养,它使人能干而有远见,善于处理具体事务,要把孩子培养成坦白、公正和聪慧的人。
(6)、虽然经过科耶夫的解读,但难度也没减轻多少,以至于巴塔耶事后回忆时表示,科耶夫对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和原书本身差不多难懂。“他为其‘感到窒息,动弹不得’”(《巴塔耶》)。
(7)、值得一提的是,福柯最重要的老师,让·伊波利特,恰恰是一位黑格尔学者,他对萨特也极为赞许。
(8)、黑格尔在耶拿大学当讲师并不算成功,第一个学期时,只有11名学生报名听他的课,直到他离开,班里人数始终没有超过30人。不过这些学生的质量非常高,都很信服老师的学说。黑格尔讲课从不迁就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涉及简单明了的事物时,他声音很低沉,似乎认为这些不值一提;而一讲到本质性的问题,他的嗓门就会变得很高,双目也炯炯有神。当有学生说要到维尔兹堡去时,他便说那儿有一个他的朋友,名叫谢林,接着就向大家分析“朋友”这个范畴的各种含义。
(9)、黑格尔还探究了苏格拉底的反讽,这对克尔凯郭尔非常重要。黑格尔解释说,苏格拉底一开始会让对话者基于普遍公认的对事物的理解,谈论一些话题。为了让别人这样做,苏格拉底假装自己对所讨论的东西一无所知,需要人指教。一旦别人开始阐述公认的观点,苏格拉底就可以大做文章,证明其内在的矛盾。苏格拉底相信,他能以这种方式帮助别人认识到他们自己的无知。
(10)、与此同时,黑格尔也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在他之后,现代哲学开启了。一方面,他是他之前哲学的总结,另一方面,他又深深影响着他身后的无数哲学家。
(11)、狄尔泰(1833~1911)Dilthey,Wilhelm德国哲学家。生命哲学的奠基人。
(12)、作为两代法国思想家的代表,以及法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萨特与福柯,在政治生活中,完全抛下思想的分歧,“曾无数次地并肩前进:抗议工厂工人的苦境,倡导监狱状况的改善,要求法国政府更多地关心越南难民。”(《福柯的生死爱欲》)他们一同游行,一同请愿,一同在宣言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13)、(3)章太炎:《菿汉微言》,收入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下),中华书局,19第734页。
(14)、不管叔本华怎么说,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黑格尔的哲学极为晦涩,他的书极为难读。如《精神现象学》,哲学家罗伊斯说“这书文字粗拙晦涩无法了解”,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则称“能了解精神现象学的那一代人已经死去了”。我国著名的黑格尔研究者、翻译大家贺麟也坦陈“黑格尔的著作是异常艰深晦涩的”。
(15)、 马克思的哲学从黑格尔那里所获得的教益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二是“自然向人生成”的目的论的世界观;三是“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三者之间具有层层递进、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16)、叔本华会在后来告诉他的友人卡尔·贝尔说,他通过这场争执让黑格尔露出了他那“一无所知先生”的面目。尽管他最终会厌恶黑格尔胜过厌恶其他任何人,但尤其令他感到震惊的是他所亲眼见到的黑格尔对于自然科学的无知。这场在五十岁老教授与三十二岁雄心勃勃的编外讲师之间所进行的小小交流对双方均未产生良好影响。黑格尔所做的是力图使叔本华阐明他所使用的“动机”这一术语,这一术语被前者理解为了某个行为的原因,而在后者的理解当中,它却是某种引发出某个行为的认知。叔本华很可能是为了使他的这位询问者感到尴尬而抓住黑格尔对于“动物机能”这一术语的误用不放,他并未阐明自己的观点。黑格尔本来应该将这位年轻人带回到自己最初所询问的问题,但他反倒中了对方的计,这场争执最终变成了一场关于“动物机能”意义的争执。利希滕施泰因所作的打断以及他对自己年轻友人的支持,为黑格尔与叔本华两人都提供了一个此次辩论的自然而然的终结。
(17)、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方法试图去做的事。凭借反讽手段,苏格拉底试图让对话者给出既定概念的具体含义,或者如黑格尔所言,让对话者把概念展开,使之不再模糊和抽象。
(18)、《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多年讲授哲学课自用的教科书,是黑格尔生前亲自定稿和出版的著作,以纲要形式全面阐发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把“理念”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19)、(22)山口诚一:《日本黑格尔研究一百年》,张桂权译,《哲学动态》1997年第9期,第41页。
(20)、得益于科耶夫的引入,当然也由于黑格尔哲学自身的魅力与重要性,黑格尔与胡塞尔、海德格尔,共同形成了深刻影响萨特那一代法国哲学家的“3H”。
(1)、不仅如此,章太炎还将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观点同庄子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这两种学说名同实异,黑格尔的观点太具有功利性与目的性,忽略了“人心不同,难为齐概”这样的事实:
(2)、■ 19世纪70年代,福柯和萨特在巴黎街头
(3)、(20)参看陈启伟:《康德、黑格尔哲学初渐中国述略》,《德国哲学论丛2000》,第360-362页。
(4)、黑格尔的著作以哲学的高度几乎涉猎了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历史、自然、法学、伦理.....他那广博的知识与深邃的思考,至今读来依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5)、德国的符腾贝格有座斯图加特文科中学.1787年的一天,学校照例又举行即将毕业的一届学生演讲.走向讲坛的中学生个个表情肃穆.毕业演讲的评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能否顺利进入大学校园.演讲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决定,便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一位神色拘谨、似乎还有几分谦恭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念出自己演讲的篇名《土耳其统治下的应用艺术与科学之衰落》时,在座的一位教师不由吃惊地扬起了眉毛.这个名为黑格尔的学生写过两篇作文《论希腊和罗马人的宗教》、《论古代诗人的若干特征》,给那位教师留下深刻印象.看起来黑格尔对古典文学及希腊、罗马的文化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一般中学生可是做不到的呵.然而那位教师从未听说黑格尔对土耳其文化也有研究呀.黑格尔在演讲开头,历数奥斯曼帝国不重视科学文化的种种弊病,然后话题立即转向赞扬符腾贝格如何重视文学、科学和艺术,婉转又巧妙地对自己的国家、故乡及学校极力讴歌.果然,黑格尔的这篇演讲获得在座的校长、学监与教师的一致好评,也由此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他顺利地进入图宾根神学院读大学.图宾根神学院是培养未来教师与牧师的一座古老学府,有强烈的修道院色彩,学生们不但一律要穿黑色袍服,而且要求学生每天早起就自修,连散步都有时间规定及专门规则约束.图宾根神学院也有体育活动——击剑与骑马,这是当时进入上流社会的人物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从此,图宾根神学院出现了一名用功读书,却不太参加击剑与骑马活动的学生黑格尔.一些同学对黑格尔的埋头苦读颇有看法,就私下里画了幅漫画嘲笑他.一天,黑格尔看到了这幅画.画中的他是一个驼背、撑拐杖的小老头.他宽容地笑了笑没作计较.他比较成熟,既然能够巧妙地用毕业演讲迎合中学校长、学监们爱被奉承的心态,当然也会老练地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在图宾根神学院,黑格尔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哲学硕士论文.1793年通过神学博士论文后,黑格尔放弃了成为一名收入高、生活稳定的牧师的机会,宁可当家庭教师,因为他可以充分运用那些主人家的丰富藏书,研究学问.从1801年起,黑格尔凭扎实的学问进入耶拿大学当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黑格尔写出了《精神现象学》.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在欧洲攻城略地,摧毁各国封建王朝.法军攻入耶拿的1806年10月29日这天,对黑格尔来说极不平常.这天他亲眼目睹拿破仑骑马进耶拿巡视的情景.第二天他写信给朋友说道:看到这个“掌握着世界,主宰着世界的人骑在马上,令人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同时他又担心自己几天前寄出的《精神现象学》书稿,会不会在这场战火中损坏.《精神现象学》是他数年钻研完成的哲学著作,铸就了他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黑格尔专注于学习研究,却不是一个只埋头于书斋的老学究.他对生活中的美有着非凡的敏感.在美因兹城,他漫步在莱茵河畔,注视着田野里牧羊人住宿的茅屋,静静欣赏田园风光;同时,回想历史上莱茵河孕育的欧洲文化渊源,又感叹战争对平静生活的破坏.看到两边田园中村庄的废墟、被战争炮火削去尖顶的教堂钟楼,黑格尔陷入了沉思中.在法兰克福,黑格尔每星期总要去一次剧院.他欣赏莫扎特歌剧《魔笛》、《唐璜》,对音乐和演员的艺术水准有独到评价.同时他对生活中的美给予理性的思考,提炼后形成自己的美学观念.黑格尔的欣赏总是伴随着深沉的思索,似乎成为一种习惯.他在1797年给妹妹的女友的一封信中,自嘲地说自己“一度是个教师,并把这个称号和他的随身行李一块带着到处奔走,正如背着一个不断用拳头捶打他的魔鬼使者一样”.黑格尔执着地追求真理,同时又不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所迷惑,“我不能满足于开始了人类低级需要的科学教育,我必须攀登科学的高峰.”1807年,他的好朋友谢林告诉他,当时人们对用一根线系上一个金属物体,在水或其他金属上方摆动的磁学实验,十分着迷.黑格尔回信中就友善地提出,实验必须摆脱偶然因素或人为的干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果.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等前辈哲学家的研究成果,吸取了他们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建立起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从“绝对精神”中派生出来的.艺术是绝对精神对自身的直观,宗教是对绝对精神的伟大的崇拜,哲学则是通过概念来表现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都被他认定是观念和精神的体现.他在《逻辑学》一书中提出了辩证法中的三大法则: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从他提出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可以看出他已研究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沿着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前进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他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地表述了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和《美学讲演集》等,是人类思想史的宝贵财富.他取得的成就来自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努力.在图宾根神学院那枯燥的学习生活期间,他常在同学中朗诵诗人希坡尔的一首诗《生命旅程》:朋友们,向太阳,让人类的幸福之果快快成熟!几茎残枝、几片碎叶,怎能把太阳的光辉遮住?要穿过这些残枝碎叶,奔向太阳边去,吸吮着他的热和光,不要顾虑……黑格尔以此自勉,也激励同学,共同去探索真理.
(6)、“用幻灯取代了电影,用一连串静止的图像取代了动态的画面”。萨特宣称,该书的成功本身“就说明它是可以预期的”——也就是说,真正有创见的著作绝不会博得这样的喝彩(不必介意《存在与虚无》或《辩证理性批判》的成功,萨特这个人从来就不怕自相矛盾)。
(7)、*以下画作选自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RenéMagritte,他的作品以荒诞与哲思而著称。
(8)、这个名字在哲学史上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黑格尔是一个“大全”式的人物,他的出现宣告哲学到达了一个顶峰。他的哲学体系旨在将所有他以前的哲学都容括在内。他甚至代表着哲学的“终结”。
(9)、《精神现象学》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精神现象学》总结了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们的哲学研究成果,宣告了未来哲学的大纲。它的出版标志着黑格尔和谢林在哲学上的彻底决裂。
(10)、■ 新偶像们,左起: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
(11)、谢林(1775~1854)Schelling, Friedrich Wilhelm Josephvon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12)、(2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第11页。
(13)、可以说,黑格尔串起了一部活色生香的欧美哲学小史。
(14)、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15)、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黑格尔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16)、有人十分反感黑格尔对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对孔子的“贬低”,因为黑格尔认为孔子的《论语》只不过是一些道德教条,是非哲学性的。当然,我们也应该肯定黑格尔的思维敏锐。
(17)、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安瑟伦(Anselm)、笛卡尔、斯宾诺莎、歌德、伯麦(JacobBoehme)、卢梭、康德、费希特、谢林等。
(18)、勇敢的培养。洛克认为勇敢和坚忍是绅士必备的美德,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为此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胆量,使之能忍受痛苦,克服怯懦、脆弱的本性,能够做到刚毅、果断、勇敢。
(19)、黑格尔1770年出生于斯图加特,是德国理念主义哲学传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写下了关于许多不同主题的重要著作:《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ofSpirit,1807),《小逻辑》(ScienceofLogic,1812-1816),《哲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ofthePhilosophicalSciences,1817)和《法哲学》(PhilosophyofRight,1821)。黑格尔相继在几个重要的文化中心生活过,如图宾根、伯尔尼、法兰克福、耶拿、纽伦堡和海德堡,最终,他在皇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译注:今洪堡大学]获得教授席位。他人生的最后十年在柏林度过,那是他的哲学取得巨大影响的地方。19世纪20年代,欧洲各地的学生都慕名来听他的讲座。
(20)、不过,如果认为萨特和福柯像黑格尔与叔本华那样,在各种场合都完全势不两立,那就错了。他们共有的另一个身份,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在观念世界之外的生活世界之中,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法国知识分子”。
(1)、在这些日记段落里,克尔凯郭尔一直在描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他直接将讨论与苏格拉底联系起来。克尔凯郭尔和苏格拉底一样,认为外在事物的知识与作为主体的人的知识无关。他写道:
(2)、若从阅读史的角度讲,章太炎对黑格尔的诠释还另有意义。因为阅读本身就是读者主体性得以发挥的一种创造性过程,这种创造“并不能化约成文本作者或书籍生产者的意图”。(21)换言之,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阅读是读者一个努力寻求意义的参与过程,读者经常会从阅读中读出作者和文本自身所含意义之外的东西,从而获得超越于文本的收获。
(3)、宋教仁在1906年7月6日日记中的记载,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段形象的旁证,表明当时的章太炎对哲学的热衷程度:
(4)、美国哲学史上的关键人物罗伊斯和詹姆斯之间的思想争论,一定程度上就由黑格尔引发。
(5)、 复制链接后打开淘宝:£BTrxcuE09Vk¢
(6)、一个人必须在认识任何事物之前,首先认识自己……只有当他已经内在地理解了自己,然后看见了摆在前面的道路,这时他的人生才能得到宁静和意义。
(7)、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著作为《教育漫话》。
(8)、在讲座中,黑格尔将苏格拉底描绘成哲学与文化史中的所谓“精神转折点”(mentalturningpoint)。苏格拉底之前的希腊哲人,即所谓的“前苏格拉底”哲人,关注的是理解自然世界的本质。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第一批自然科学家,试图不诉诸任何神圣的作用来解释世界。因此,他们首先关注自己身边的客观世界。相反,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将焦点转向内在的人,他转向了人的思想领域。他相信,理解人们如何思考,比理解自然世界更优先,也更重要,因为为了“理解”自然世界,我们必须首先知道理解任何事物本身意味着什么。克尔凯郭尔关注苏格拉底思想与自然科学的这一不同,并在日记中讨论了这一点。
(9)、黑格尔讨论了苏格拉底的方法,从中辨别出两个重要特点。第一步,苏格拉底会走到三教九流中间,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境况。接着,他挑起与他们的职业或兴趣有关的对话,设法将他们拖入一场讨论。然后,他试图让谈话者脱离与特殊个体境况有关的直接经验,转向普遍真理。黑格尔认为,这是一种从特殊到普遍的运动,构成了苏格拉底方法的首要元素。我们可以在《游叙弗伦》这篇对话中看到这种方法。游叙弗伦给苏格拉底举了几个虔敬的例子,然后苏格拉底问,所有这些特殊案例有什么共同点。他不想听关于虔敬的特殊案例,而想要查明虔敬本身的精髓和本质是什么。类似地,在其他对话中,苏格拉底对美和公义等等的案例也不感兴趣,而是对美和公义等等本身感兴趣。
(10)、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
(11)、黑格尔对这名学弟大为赞赏,彼此建立起了友谊。1790年,谢林搬进来,与黑格尔、荷尔德林同住一间寝室,成为图宾根神学院的三剑客。后来谢林又参加了一个专门研究康德哲学的团体,而黑格尔却对此不闻不问,那时的他对哲学还没有多少兴趣。
(12)、■ “3H”,左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
(13)、此类见解若被章太炎那样的读者理解为蕴涵着社会进化论、宿命论和目的论色彩,以及追捧强力至上、鼓吹帝国主义的内容,都属正常。进言之,按照一些理论家的看法,误读本就是文化传播和理论旅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不消说当时中国人对西学的总体认识程度不高,尤其是在几乎没有中译外文原典的西方哲学领域,出现一些偏差自是应有之义,时至今日,亦难以避免。
(14)、■ 如果读不懂黑格尔原著那晦涩的文字,不妨看看贺麟先生的介绍与解读《黑格尔哲学讲演集》。
(15)、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
(16)、近世言进化论者,盖昉于海格尔氏。虽无进化之明文,而所谓世界之发展,即理性之发展者,进化之说,已孽芽其间矣!达尔文、斯宾塞尔辈应用其说,一举生物现象为证,一举社会现象为证。(11)
(17)、(7)参看姜义华:《章太炎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第377-378页。
(18)、苏格拉底方法的第二步,是制造预设的理念或定义与个体的现实经验之间的困惑,即普遍与特殊之间的某种冲突。苏格拉底隐含的目标是,展示对话者已经不加反思地接受了某些特定的东西为真实,并不曾仔细地加以探究。因此,苏格拉底指出对方观点中的矛盾,实际上是在号召个体回过头去批判地探究那些观念。关键之处在于,个体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检验一切被宣称为真的东西。
(19)、戴维·E.卡特赖特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的哲学及宗教研究教授,他发表了多篇以叔本华及19世纪德国哲学为研究对象的文章,编辑并参与翻译了剑桥版《叔本华文集》,另著有《叔本华哲学史词典》(HistoricalDictionaryofSchopenhauer’sPhilosophy)。
(20)、《精神现象学》(Ph?nomenologiedesGeistes有时也译成精神哲学)1806(SeebattleofJena)
(1)、尼采,这个人对哲学批判的多一点,所以他不是一个提供哲学体系的人。但大致来说,尼采是追随叔本华的,而叔本华是唯意志论者。叔本华的思想也逃不出康德的思想,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是类似于谢林自然哲学的唯心主义,所以也可以将其划归到客观唯心主义的阵营中去。
(2)、《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3)、黑格尔是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
(4)、(8)章太炎:《与黄宗仰》,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第78页。
(5)、(21)夏特里埃(RogerChartier):《文本、印刷术、解读》,收入林·亨特(LynnHunt)编:《新文化史》,江政宽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0第221页。
(6)、道德义务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中国人没有所谓的法律,也没有所谓的道德,只是一个国家的道德。这种道德包含臣对君的义务,子对父、父对子的义务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义务。
(7)、尽管如此难懂,但黑格尔的著作仍有一代代哲学家阅读、解读。黑格尔对后世的影响也鲜有哲学家可以比肩。
(8)、叔本华为获得他在柏林大学执教资格而向该校哲学系教授申请在1819年最后一天进行此事,连同他的这一申请,他还附上了他的博士论文,他关于色彩理论的论文以及《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作为他作品的“样本”。他的申请以及所附上的《哲学博士阿图尔·叔本华个人简历》(VitaeCurriculumArthuriiSchopenhaueri,Phil:Doct)是用拉丁文所写。在所附的写给柏林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菲力普·奥古斯特·伯克的信中,叔本华提出了两项要求(叔本华在柏林大学1812年夏季学期曾经零散地听过他所开设的名为“关于柏拉图的生平及著作”的系列讲座)。
(9)、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大名鼎鼎的哲学家马克思也深受的黑格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