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7句叔本华的书先读哪一本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04 15:26:58 admin 阅读:59

导读叔本华的书 1、叔本华的书有哪些 (1)、(34):无价值的事物总是不断增加:由于频繁的重复,许多起初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事物逐渐变得毫无价值--叔本华 (2)、(52):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

叔本华的书

1、叔本华的书有哪些

(1)、(34):无价值的事物总是不断增加:由于频繁的重复,许多起初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事物逐渐变得毫无价值--叔本华

(2)、(52):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意欢愉。--叔本华

(3)、摆脱人生痛苦的方法,就是进入审美状态,其中之一就是进入艺术领域,比如文学、绘画、音乐等。

(4)、(101):所谓学者,就是在书本里做学问的人。而思想家或天才则是径直深入自然之书的人,正是他们启迪了整个世界,并使人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叔本华

(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像是人生话题或者内心独白的百科全书。从流氓到智者、从相貌到招牌、从苍蝇到蜘蛛网、从诗人到晚餐、从日出到沉醉,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虽然标有“第某卷”的字样,但只是个形式而已。

(6)、(146):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叔本华

(7)、如果在买书的同时又能买到阅读这些书的时间,那该有多好!但是,人们经常把购买书籍错误地等同于吸收和掌握这些书籍的内容。

(8)、社会就是一所学校,让你充分了解,又让自己也身陷其中,都是里面的一分子。

(9)、(125):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叔本华

(10)、心理学家 SigmundFreud佛洛依德、CarlJung荣格

(11)、留英小学生母亲哭诉:我已经失眠7天了!网友却说:自作自受?

(12)、与事物这种发展过程相关的事实就是大约每过三十年,我们就可看到科学、文学或者艺术的时代精神宣告破产。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时间里,种种的谬误越演越烈直至最终被自己的荒谬所压垮,而与这些谬误对立相反的意见与此同时却增强了声势。这样,情形就发生了变化,但接下来的谬误却经常走向了与这之前的谬误相反的方向。这些事实正好为文学史提供了实际的素材,以表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反复。但文学史却偏偏没有着意这方面的素材。

(13)、(119):Acertainamountofcareorpainortroubleisnecessaryforeverymanatalltimes.Ashipwithoutaballastisunstableandwillnotgostraight.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叔本华

(14)、正如叔本华所说的,争论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发现客观真理,另一种是为了获胜或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相应地,本书对读者也就具有双重作用:如果你想在辩论中“出奇制胜”,那么,了解本书中叔本华所总结的论争辩证法的三十八计并实践之将不无助益;如果你想在辩论中探求真理,那么,阅读本书后,你就不会轻易被三十八计中的任意一计所迷惑或驳倒,而能是立刻识破并化解它们,使之不再成为你探求真理的障碍。

(15)、我们了解人性,是要充分的在各种人性之间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模清人性现加以利用,让自己更好的办事,在事业上能走得更远,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的性格,就像大家说的会察言观色,会来事儿,会做人。

(16)、据希罗多德所言,波斯国王泽克西斯一世眼看着自己一望无际的大军时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他想到过了一百年以后,这里面的人没有一个还会活着。而看着那厚厚的出版物目录,并且,考虑到所有这些书籍用不了十年的时间就会结束其生命——面对此情此景,谁又能不伤心落泪呢?

(1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aii9GjZoqqcCt2-9R2fzQ提取码:jkn6 书名:叔本华静心课

(18)、―ArthurSchopenhauer,TheWisdomofLife

(19)、(123):因此,一般来说,在男人当中,愚蠢无知的人会受到欢迎,而在女人当中,相貌丑陋的女人能够让人喜爱。这些人很容易就会获得心地很好的美名,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喜爱找一个借口,以欺骗自己和欺骗他人。--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0)、(132):因此,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而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叔本华的书先读哪一本

(1)、官场小说:《沧浪之水》,改编成了电视剧《岁月》,小说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更真实。

(2)、《叔本华静心课》是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最具代表性言论的结集,从叔本华的不同著作中选摘了两百余条格言式语句,用来阐述十个不同的主题:认识自己、清醒、冷静力、生死、读书与思考、出世与入世、修炼心灵、孤独、理智与情感、悲悯等。叔本华超越了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等种种界限,总能将自己清醒的思考以最优美的方式呈现,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点出事物的本质,一语道破这个世界的秘密。本书的译者是享誉两岸三地的叔本华翻译和研究专家。

(3)、(69):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虽然生活在众人之中,但他不可以完全成为众人的一份子;他与众人应该保持一种尽量客观的联系。这样会使他避免与社会人群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这也叫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污染。--叔本华《关于独处》

(4)、陈晓南,台湾台中县人,毕业于台中师范学院,专事译述,译作有:《叔本华论文集》《爱与生的苦恼》《乡愁》《海涅抒情诗选》等。

(5)、叔本华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第人是什么:广义的“个性”,比如健康,力量,外貌,气质,品格等第人拥有什么:财产和一切占有物第人在他人眼中是怎么样的:在他人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主张幸福的首要因素是由他的内在机制决定的,外在环境只起到了间接的作用。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自己的意识局限之中。不幸福只是因为你“感觉不幸福“,如果内心足够富足,就不会过于期待改变命运,也不会有求而不得的失望。人生应该量力而行,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能力和品质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他也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所谓宁可做健康的乞丐,也比做病快快的国王快活得多。幸福的本质在于“人”,保持身体健康,培养能力,要比一心积累财富更明智。任何东西都不值得你牺牲健康去追求。不要过度在乎别人的眼光,他人看法的价值其实是我们自己赋予的,生活中大部分的焦虑都是来自于取悦别人。其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都与我们的幸福无关,尽量做到不卑不亢,荣辱不惊。

(6)、(136):归根到底,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真正、完全了解的。我们所读过的别人的思想只是别人留下的餐横冷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     通过阅读获得的、属于别人的思想,与自身生发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时代的植物化石痕迹与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较一样。--叔本华《叔本华美学随笔》

(7)、(111):假使某人发现自己具有伟大的心智,他便该独自寻求有关自然全体和广大人性的问题答案。这些是所有问题中最困难的,惟有才分很高的人才能涉入,这种人最好把他的看法延伸到每个方向,不要迷失在错综的支路上,也不要探涉偏僻的地区。换句话说,他不该把自己涉入专门科目或细节的探讨上。他不必为了逃避成群的敌手而钻入冷门的科目里。日常生活便能作为他建构严肃而真实的新定理的材料,而他所付出的服务会受到所有了解他依据事实的人士欣赏,这种人占了人类的大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物理、化学、解剖、矿物、植物、语言、历史,与研究生活中的伟--叔本华

(8)、本书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其随笔主题鲜明,论述清晰,条理分明,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充分展示了叔本华作为一位伟大哲学家的精神魅力,足以让读者一窥这位“不折不扣的天才”的思想世界,领略大家风范。

(9)、(20):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叔本华

(10)、惊动“纪检委”,留学生许可馨“大义灭亲”式坑爹!“人脉和资源”谁给的?

(11)、对于叔本华,我可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思想所引起我的赞叹、爱慕,给予我的精神愉悦,也只有中医的理论及实践可堪相比。两者都是那样的深邃、朴实、直接,其根本观点在主要的方面竟然是惊人的一致。以后有机会,笔者或许会把这方面的体会公诸同好呢。

(12)、既然有了这个“十分之九”原则,选择书也是一件费心的事情了,稍有不慎就会读了劣书。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本的书籍都是,不管它属于政治、宗教,还是小说、诗歌。你要知道,凡为愚者写作的人常会受大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读伟人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13)、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1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tmX4TFc-b1efrbi5wsfsw提取码:XJBB书名:叔本华思想随笔

(15)、(13)大致说来,一个人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这样,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到的最快活的状况。确实,我们可以这样说:友谊、爱情和荣誉紧紧地把人们联结在一起,但归根到底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寄希望于自己,顶多寄望于他们的孩子。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 

(16)、叔本华的著作给予了我许多,翻译它们是某种微不足道的答谢。正如中医给予我如此之多,我就以中医给病人解除痛苦作回报一样。看到读者通过我的译本而欣赏到叔本华,就犹如看到病人经我之手解除了病痛。最实在的报酬对我来说不过如此。

(17)、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18)、一般来说,童年缺乏父爱或母爱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会形成一些古怪的性格或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幼年丧父或丧母,很多根本都长不成人就夭折了或很早就进了监狱。

(19)、(59):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叔本华

(20)、如果你想读叔本华著作的英文译本,我推荐从这本开始:

3、叔本华的书值得看吗

(1)、商战小说:《青瓷》改编成了电视剧,但看原著更真实。

(2)、叔本华说过:把部分孤独带入社会交往中,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不要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过在意别人所说的话;勿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道德还是才智上;对于他人的看法,应加强锻炼自己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和感觉---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品质的一个最切实可靠的方法。

(3)、(75):人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是无数欲求的凝结--叔本华

(4)、官场小说:《沧浪之水》,改编成了电视剧《岁月》,小说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更真实。

(5)、刘大悲,原名刘崎,湖南攸县人。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先后执教于台湾多所高校,并从事译述工作。有译著《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即《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选集》等。

(6)、(96):人由于受意志的控制,总是充满着痛苦。可以说,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陷入到痛苦之中;即使得到了满足,快乐也只是非常短暂的。因为,人接着就会产生更多的欲望,从而产生出新的痛苦。但是如果没有了欲望,人又会陷入空虚和无聊之中。--叔本华

(7)、(87):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和那些受到愚弄、欺骗的大众在一起就类似这种情形:他的手表指示的时间是正确的,但全城钟塔指示的都是错误的时间,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正确的时间。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所有人都听任错误钟塔的指示,甚至包括那些知道这个人的手表指示了唯一正确的时间的人。--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8)、跟历史上的很多大家一样,叔本华生前没能建立什么像样的名气,死后才被他的粉丝们捧红。

(9)、他的一生不算风光,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1853年时,他的哲学思想才被世人所重视,不过却于1860年9月21日病逝。

(10)、后来人们常用这个形象比喻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又想亲近又不敢靠得太近的那种两难处境。

(11)、(153):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叔本华

(12)、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13)、(85):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4)、有的高中生,大学生患上抑郁症,以及重度抑郁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非常喜欢哲学,而且非常喜欢西方的现代哲学,他们对古典的东方哲学几乎没有任何兴趣。

(15)、(183):人生一生当中的前四十年写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则不断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释。--叔本华

(16)、沉浸于孤独状态,相当于我是我自身的他者——我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和精神创造力,就得保持对自身的陌生感、新鲜感。若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就得先“不认识”从前的自己:每天都在新的渴望之中跃跃欲试,这个过程无所谓失败,因为成功已经处于“跃跃欲试”之中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哲学思考的新方式:那就是一个哲学概念的意思,在于我怎么使用它。在“怎么使用”的问题上,可以自由想象,任何先哲都约束不了我,在这里不存在“一定要如此”的法律。这很惬意,刺激而冒险,就像一个孤儿独闯世界,能独闯到什么程度,全仰仗他自己的能力了。这个过程是在创造新的思想、新的美感、新的感受,哲学-文学艺术的界限在这里消解了。

(17)、与我所描述的人类进步轨迹互相吻合的是‘文字写作的历史’:其大部分的内容不外乎陈列和记录了众多早产、流产的文字怪胎。而为数不多的自降生以后成长起来的作品却用不着在这一历史中寻找,因为这些作品永远鲜活、年轻地存留人间,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碰见这些不朽之作。只有这些作品才唯一构成了我在上面已经讨论的、属于‘真正’的文字作品;而记载这些的历史包含的人物并不多。这一历史我们是从有思想文化修养的人的嘴里,而不是首先从教科书的大纲和简编了解到的。但我希望将来有朝一日有人会编写出一本‘文学的悲惨史’——这将记录下那些傲慢炫耀本民族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各个国家,在这些人物在生之时,究竟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这样一部悲惨历史必须让人们注意到:所有真正的、优秀的作品无论在哪个时候、哪个地方都要与总是占据上风的荒唐、拙劣的东西进行没完没了的恶斗;几乎所有真正的人类启蒙者、几乎所有在各个学问和艺术的大师都是殉道者;除了极少数的例外,这些非凡的人物都在贫困苦难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既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和同情,也没有学生和弟子,而名声、荣誉和财富则归于在这一学科中不配拥有这些东西的人,情形就跟以扫的遭遇一样:长子以扫为父亲捕猎野兽,他的孪生弟弟雅各却在家里穿上以扫的衣服骗取了父亲的祝福;但是,尽管如此,那些伟大人物对其事业的挚爱支撑着他们,直至这些人类教育家的苦斗终于落幕——长生不朽的月桂花环此时向他们招手了,这样的时分也终于敲响了:

(18)、(73):为什么在我们年轻时我们面前的生命之路总是显得无比漫长?因为我们不得不找寻空间塞满我们无限的希望--叔本华

(19)、(176):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哈哈哈,这个翻译好好笑,有点绷不住脸,竟然翻译成跑马)--叔本华《不知道》

(20)、(12):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4、叔本华的书值得读吗

(1)、希罗多德记载,波斯国王泽尔士一世眼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想到百年之后竟没有一个人能幸免黄土一杯的愿运,感慨之余,不禁滋然泪下。”我们再联想到,书局、出版社那么厚的图书目录中,十年之后,许多书籍将没有一本还为人所阅读时,岂不也要有潸然泪下的感觉?

(2)、作家们各有其所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的作品就可学得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优点,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看别人的榜样而予以妥善的应用,然后我们才能也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导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必须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否则,我们读书只能学得陈词滥调,别无利益,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3)、(114):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叔本华

(4)、人的总体命运却是沉重残酷的,那是挣扎、受苦和死亡的命运。

(5)、如果能好好研究透几本书,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人性。

(6)、(47):“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7)、(51):我们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来自这方面的忧虑。它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8)、Reference(Freee-books)

(9)、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早年在法国接受教育,后随父母游历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1809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4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后因与黑格尔竞争而离开讲坛,靠父亲遗产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去世于法兰克福。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等。

(10)、(129):每一个正常的有机体在成熟期间,都渴望献身于生殖使命:例如一只刚刚射完精的雄蜘蛛被受孕的雌蜘蛛吃掉;黄蜂忙碌着为自己永远也见不到的后代搜集食物;人类为了后代的生存,不惜自己累得精疲力竭。生殖是每个有机体的终极目的和最强烈的本能。--叔本华

(11)、(55):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叔本华

(12)、无知只是在与财富结伴时才会丢人现眼。穷人为穷困和匮乏所苦,对于他们来说,劳作代替了求知并占据了他们的全副精神。相比之下,有钱、但却无知无识的人却只是生活在感官快乐之中,跟畜生没有什么两样,但这可是司空见惯的情形。另外,这种有钱的无知者还配受到这样的指责:财富和闲暇在他们的手里不曾得到充分的利用,并没有投入到使这两者陡具极大价值的工作中去。

(13)、闲暇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利用时间。头脑思想狭隘的人容易受到无聊的侵袭,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智力纯粹服务于他们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

(14)、叔本华特别强调,当我们发现别人跟自己在同一件事情上有不同的想法时,通常不会先审视自己是否有错,而是先假定他人有错。……事实上,当人们看一件相同的事情,常常会有不同的预设,形成一组不同的前提,当对方用他的前提来推理我们的结论时,也会有相同的感觉。所以,双方把自己的理由说清楚,才有利于分享不同的想法。

(15)、(174):语言作为寂静之音说话。--叔本华

(16)、(99):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叔本华《关于朋友》

(17)、(180):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象。--亚瑟·叔本华

(18)、在这一部分,叔本华对道德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同情心是道德中可贵的品质,只有发扬同情心,才能遏制个人私欲,但是人们所能做的非常有限。最好的解脱之道,就是通过修行与禁欲,否定生命意志,这样才能跳出意志主宰的痛苦轮回。

(19)、(10):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

(20)、愚昧无知若伴随着富豪巨贾,更加贬低了其人的身份。穷人忙于操作,无暇读书无暇思想,无知是不足为怪的。富人则不然,我们常见其中的无知者,恣情纵欲,醉生梦死,类似禽兽。他们本可做极有价值的事情,可惜不能善用其财富和闲暇。

5、叔本华的书适合什么人读

(1)、译者荷夫,曾就读于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政治大学历史系与法律系;后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硕士,主修哲学、西洋中古史与西洋近现代史。2009年起担任台北歌德学院特约翻译。

(2)、(104):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3)、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现象,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要求读书的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犹似要求吃东西的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保存着一样。在身体方面,人靠所吃的东西而生活;在精神方面,人靠所读的东西而生活,因此变成他现在的样子。但是身体只能吸收同性质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任何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思想体系,或他的目的物。任何人当然都有他的目的,然而很少人有类似思想体系的东西,没有思想体系的人,无论对什么事都不会有客观的兴趣,因此,这类人读书必定是徒然无功,毫无心得。

(4)、思想要像锤子一样坚强有力,首先得使人震惊,甚至粗鲁,然后才是沉思。例如“为什么我这么聪明?”(尼采)“为什么我这么不正经?”(萨德)“他人,就是地狱”(萨特)“做一个无耻的人,简直就是我的梦想”(福柯)

(5)、(9):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6)、(120):宗教就像萤火虫一样,为了发光而需要黑暗--叔本华

(7)、(82):但是,“现在”往往一转眼即成过去。“未来”又茫然不可知。所以,个体的生存从形式方面来看,是不断地被埋葬在死亡的过去中,是一连串的死亡。--叔本华

(8)、叔本华认为,无论主张是对还是错,所谓辩论,就是在彼此思考的激战中,大力维护自己的主张。

(9)、(163):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叔本华

(10)、那些多产的写作匠、为面包而挥舞笔杆子的人所成功使用的一个招数相当狡猾和低级,但却效果显著,时代的良好趣味和真正的文化修养也难与之匹敌。也就是说,他们像玩弄木偶般地牵引着有一定趣味的有闲公众,训练他们养成与出版物同步的阅读习惯,让他们都阅读同一样的,亦即最新、最近出版的东西,以获得茶余饭后在自己圈子里的谈资。那些出自一些曾经享有一定文名的作者,例如,斯宾德勒、布尔瓦、欧仁·苏等的劣质小说和差不多性质的文章也都是服务于同样的目的。既然文学艺术的读者群总是以阅读那些最新的作品为己任——这些粗制滥造的东西是极为平庸的头脑为了赚钱而作,也正是这一原因,这一类作品可是多如牛毛——而作为代价,这些读者对于历史上各个国家曾经有过的出色和稀有的思想著作也就只知其名而已,那么,还有比这更加悲惨的命运吗?!尤其是那些文艺杂志和日报就更是别有用心地抢夺了爱好审美的读者的时间——而这些时间本应投入到真正优美作品中去,以修养和熏陶自己,而不是消磨在平庸之人每天都在推出的拙劣作品上面。

(11)、(27):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叔本华

(12)、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那么他的作品常比他的生活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或者大体也能代替他的生活,或远超过它。平庸作家的着作,也可能是有益和有趣的,因为那也是他的精神活动的精华,是他一切思想和研究的成果。但他的生活际遇并不一定能使我们满意。因此,这类作家的作品,我们也不妨一读。何况,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可不必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13)、(95):叔本华说:“世上命运好的人,无疑地是指那些具备天赋才情、有丰富个性的人。他们虽然不一定是辉煌灿烂的,却是最幸福的。”--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14)、(60):一个不怀偏见的人,即哲学上的外行。--叔本华

(15)、(71):常人在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们娇惯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淘气、顽皮。所以,我们不能太过迁就和顺从任何人。一般来说,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那我们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同样,如果我们对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气和疏忽、大咧的态度,那我们不会轻易失去他们;但如果我们表现出太多的礼貌和周到,我们反而有可能失去这些朋友,因为我们的礼貌和殷勤会使朋友变得傲慢、令人难以容忍。--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6)、(161):若有一人年轻、英俊、富有而受人尊敬,你想知道他是否幸福,只须问他是不是欢愉。假若他是欢愉的,则年轻、年老、背直、背弯、有钱、无钱,这对他的幸福又有什么关系。总而言之,他是幸福的。--叔本华

(17)、中国也有众多名家曾经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法,但细细想来,自己既未读过一本书又如何能够武断地贬低这本书呢?某人的观点到底值不值得借鉴?又值得借鉴多少呢?各种不同的选书法都是其人在读书破万卷之后的总结,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方向而无定论的。永远不会有一个最合理的书单,但这个书单上都应有《论语》《圣经》《希腊神话》是毫无疑问的,众多的垃圾被遗弃也是毫无疑问的。

(18)、鲁迅说过:我的书要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看得懂。

(19)、我们有两种历史:政治的历史和文字、艺术的历史,前者是意欲的历史,后者则是智力的历史。所以,政治的历史从头到尾读来让人担忧不安,甚至是惊心动魄。整部这样的历史无一例外都是充斥着恐惧、困苦、欺骗和大规模的谋杀。而文字、艺术的历史却读来让人愉快和开朗,哪怕它记录了人们曾经走过的弯路。这种智力历史的主要分支是哲学史:它是智力历史的基本低音,其发出的鸣响甚至传到其他的历史中去,并且,在别的历史中也从根本上主导着观点和看法。所以,正确理解的话,哲学也是一种至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虽然它作用的过程相当缓慢。

(20)、本书所收录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讨论人的道德、自由的5篇文章。道德或者不道德在叔本华的哲学中有着精确的含意界定,道德关乎人的意欲(本性),与智力、认知没有直接的关联。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发挥的规律,还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含意。

(1)、平凡的作者所写的东西,像苍蝇似的每天产生出来,一般人只因为它们是油墨未干的新书,而爱读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东西,在数年之后必遭淘汰,其实,在产生的当天就应当被遗弃的才对,它只可做为后世的人谈笑的资料。

(2)、这个论断可以作为你了解叔本华哲学思想的一条主线(仅供参考)。

(3)、《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逐一探讨关于人性、人格、地位、荣耀、名声等长久困惑人类心灵的问题,认为有智慧的人应该以超然而明智的态度对待世事。叔本华在书中对人生的判断有一个十分悲观的基点,即“世界的内容全是痛苦”,而人世痛苦的根源则是人受着意志的支配和奴役。

(4)、中国哲学史:影响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的中国著作,最困难时候所读之书(全二册)

(5)、期望读者记住他所读过的所有东西就等于期望他的肚子留住他所吃过的所有食物。食物和书籍是读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赖以为生的东西,这些使他成了此刻的样子。但是,正如人的身体只吸收与身体同类的食物,同样,每一个人也只‘记住’让他感到‘兴趣’的事情,亦即与他的总体思想或者利益目标相符的东西。当然,每个人都会有他的利益目标,但却很少人会有近似于总体思想的东西。所以,人们对事情不会有客观的兴趣,他们所读的东西因此原因不会结出果实:因为他们留不住所读过的任何东西。

(6)、1814年叔本华离开母亲,移居德累斯顿。在那里,他勤奋著作,坚持不懈,终于用四年工夫写成了建立体系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在给出版商的信中写道:“我的著作是一个新的哲学体系,并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体系,因为这不是对某种已有的哲学体系的新的阐发,而是将一系列迄今还未有人想到过的思想最高度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哲学体系。”1819年初,叔本华的这一著作出版了,然而,这部倾注心血的作品并没有引起他所预想的轰动,一年半的时间内只卖出去了140本书,其余的都报废了,这使得他心灰意冷。之后,他还去柏林大学讲授他的哲学体系,可惜听者寥寥。1831年8月的一场鼠疫迫使叔本华逃离了柏林,这一沉寂便是20个春秋。直到1851年,人们在读到他的最后一部著作《附录和补充》时,才恍然大悟,认为叔本华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于是,叔本华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一下子高大起来,叔本华热一下子便席卷了全德的中产阶层。一直滞销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立即成了抢手货,迅速销售一空。可是,这时候的叔本华已是一个老人了。1860年9月21日,他起床洗完冷水浴之后,像往常一样独自坐着吃早餐,一切都是好好的,一小时之后,当佣人再次进来时,发现他已经倚靠在沙发的一角,永远地睡着了。

(7)、直到1804年秋,他的父亲去世后,叔本华才在母亲的应允下,脱离开囚役般的从商生活,真正踏上了学术研究之路。1809年叔本华进入了哥丁根大学,叔本华除了本行哲学之外,还兼习医学、物理学、生理学、法律学、音乐等诸多学术领域,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所造诣,显露出其卓越的才华。

(8)、叔本华能够抓住很多现代年轻人的心,他本身就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与世隔绝,过着隐居生活,他的父亲是得抑郁症自杀的,叔本华曾经把一位仆人从楼上推下来,把仆人的腿摔断了,被判了四年徒刑。

(9)、诚如击剑者在决斗时关心的并非谁是谁非,而是如何出招与接招,辩证法也一样,它是一种思想的剑术,在针锋相对之际磨亮智慧,让论点听来言之有理,早一步看穿对手策略,识破并化解言语的诡诈。

(10)、西方哲学史(上卷,《公天下》作者吴稼祥推荐,称此书是以优美散文流淌的思想河流)

(11)、(15):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叔本华

(12)、这个表象世界,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或者“自在之物”,康德认为“物自体”不可知,叔本华则认为,“物自体”是可以把握的,它就是所说的“意志”。主体就是认识世界的我们,而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世界。然后,叔本华断言:客体是主体的表象,亦即,世界是我的表象。

(13)、(190):不受激情感动的日常生活是冗长无味的。一但有了激情,生活中却又充满了苦痛。--亚瑟·叔本华

(14)、德国著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

(15)、(74):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叔本华

(16)、(4):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

(17)、事实上,痛苦是一个净化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只有经过这一净化过程才会神圣化,亦即从生存意欲的苦海中回头。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35句毕淑敏作品推荐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