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2句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简短100个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22 07:26:24 admin 阅读:59
十个诚信的成语典故
1、10个诚信的成语故事
(1)、三是办老实事,不做不要说。就是没做的事或做不到的事不要对外声张。做了才说或做了也不说,一是二是实事求是,决不把一说成把二说成夸夸其谈,虚夸成果,没做一点事就说到天上去了,见人说,逢人夸,生怕人家不知道。否则,到了工作岗位,多数也是见领导或上级就拍马屁,套近乎,最终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得过且过,靠吹捧过日子,靠说大话邀宠,这是要不得的。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记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时候,曾经提到刘备生前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演义上的这一段话是有根据的。陈寿在《三国志》和《蜀志》中确曾写道:“先主谓诸葛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看来,刘备对于马谡的了解,实在是很深刻的。马谡在刘备的眼里就是一个好说大话的人。说大话的害处古人早已深知,所以,管子说过,“言不得过其实,实不得过其名。”这就告诫我们千万不要说大话,不要吹牛,遇事要采取慎重的态度,话要说得少些,事要做得多些,多做少说。在当今的社会,也确实有那么一些人,抓落实时喊口号,放空炮;遇领导时溜须拍马,不做实事;与同事间揽功诿过,说多做少。这些人虽然能够获得一些短期利益,但纸是包不住火的,从长久看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2)、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3)、(语出) 《史记·季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九合诸侯,可以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
(5)、爸爸见是自己儿子干下了这种蠢事,真想发作一番;可是转念一想,孩子在错误面前是这样诚实,不说谎话,知错认错,便转怒为喜了。他一把搂住华盛顿,激动地说:“我的好孩子,爸爸非常喜欢你的诚实,爸爸宁愿损失一棵可爱的樱桃树,也不愿我的孩子说一句谎话!”诚实的成语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6)、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
(7)、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8)、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9)、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10)、就拿“近水楼台”这个成语来说,孩子读完不光会知道它的意思和出处,也会对历史上的范仲淹有所了解,记住“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句诗。
(11)、五代·荆南·孙光宪《北梦琐言》好事往往不为人所知道,而坏事却传播得非常迅速广远。——孙光宪
(12)、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13)、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
(14)、这样的学习既有乐趣又有效率,是孩子打下厚实语文基础的好开始。
(15)、审订人罗唯嘉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参与编纂《诗经学大辞典》(诗经词语部分),出版专著《精讲论语十四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本科生讲授《中国文学与文化》公开课。他对照古籍,一一审校了书中的所有文字,确保每一个历史细节的准确。
(16)、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17)、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18)、(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19)、和仁爱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古人仁爱、慈悲、崇尚和平的精神品质。
(20)、有一天,爸爸外出了,华盛顿一个人在家里,把爸爸用惯了的一把小斧头.紧紧握在手里,乱砍乱舞着。一会儿在这儿试试,一会儿又在那儿砍砍。玩着,玩着,他又来到了花园里,在一棵小树面前停下来。
2、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1)、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2)、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3)、釜底抽薪,在兵法中指的是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以弱碰硬,而是先间接地削弱他的气势,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要慌张,也不要急于放弃,要学会冷静思考,分析情况,可以试着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4)、咱们今天开团的这套《成语绘本礼盒》更侧重于故事性,以成语故事和大幅插图为主要内容,读着更轻松有趣,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5)、《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6)、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
(7)、《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8)、和口才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人崇尚智慧、以理服人的特质。
(9)、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10)、《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1)、"悬梁",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2)、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13)、这时候,爸爸迈着步于,由外面回来了。当他望见心爱的小樱桃树被砍倒时,非常气愤。“是谁干的好事?竟然把樱桃树给毁了!”爸爸要弄滑这是谁在搞破坏,大声嚷着,“只要让我发现谁砍这树,我就要,嗯,我就要……”他脸色铁青,嘴唇都在哆嗦。华盛顿从未见过爸爸发这么大的火,一下惊呆了。他万没想到,自己惹了这么大的祸。怎么办?是向爸爸承认过错,说明情况呢?还是……华盛顿心里激烈斗争着。
(14)、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家。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变法前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人们不相信,无人搬动木头。商鞅把赏金涨到50金,一男子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50金。商鞅这一举动,使人们感到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也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就在秦国推广了。
(15)、墨子因精于守城声名远扬,后人遂将善守、固守称为“墨守”,“成规”是指通行已久的规则方法。到了现代,墨守成规被用作贬义,指责那些守着老制度老规矩不肯变通的人。
(16)、(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17)、“伐国怀忧”,主要见于《汉书》的记载。《汉书·董仲舒传》载仲舒答易王问时提到,鲁国国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说:“不可。”柳下惠满怀忧虑:“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三国志·魏书·何夔传》载何夔对谋臣李业语中也曾引及:‘昔柳下惠闻伐国之谋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斯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粤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这是一位仁者的忧郁。
(18)、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上书谏吴王》
(19)、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
(20)、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瞻做过商人,曾经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瞻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瞻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后来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
3、10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1)、拿到这套书我就不禁感叹:装帧实在是太好了!采用的是米白色的纸张,不反光,呵护孩子的眼睛。
(2)、小学开始看这套书,阅读内容就直接延伸到了高中。
(3)、(6)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4)、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5)、每本都有5个成语故事,一个故事4页,篇幅长度恰到好处,既说清了成语的来龙去脉,也让孩子读着没压力。
(6)、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
(7)、(10)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资治通鉴
(8)、项橐边说,边用泥土堆了一座城池。孔子准备驾车继续前行,却被这座泥巴城池挡住了去路。
(9)、《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10)、书里都是浅显的白话文,孩子看得懂,除了有插图辅助理解,还有成语释义,难认字、生僻字也都注了音,保证了孩子的阅读顺畅。
(11)、团购价格:原价396元,团购价仅需148元( 青海、宁夏、海南、内蒙古运费15元,新疆、西藏不发货,其他地区包邮)
(12)、最近几年国学很热,很多妈妈也入手了不少相关的书,其实成语也是国学的经典,是由很多历史事件、寓言传说、人文典故浓缩而来的,集古典文化于大成。
(13)、(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14)、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15)、东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有一位诗人,名叫陶潜,又叫陶渊明。他因为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便在家乡隐居。生活越来越穷苦的他,再难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陶渊明的故事吧!
(16)、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贪官污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
(17)、例:汪长池,江西省赣州市人,诚,20多年诚信经营,诚心做事,诚实为人,捍卫的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准则;用热情的手温暖着家乡人民的心。
(18)、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19)、以前一直以为,成语仅仅是我们说话或者写作时一带而过的某个固定用法,看了这套书才知道,原来成语是开启历史的一把钥匙——一诺千金、反败为胜、短小精悍……这些常见的成语里竟然都有精彩曲折的历史故事!真的有大开眼界的感觉。
(20)、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
4、诚信的成语及典故
(1)、今年是高考恢复40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已经成为了一种难忘的回忆,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6月7日至8日,又有一批高考学子走进考场,为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奋笔疾书。
(2)、(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柳下惠历史地位的确定,首先是因为得到了孔子较高的评价。北宋人李觏《女色无定美赠卿材》写道:“柳下无仲尼,小官终灭磨。”杨恬《和顿公》写道:“夷齐西周两饿叟,展禽东鲁一绌臣。引而高之自孔子,不尔埋没随埃尘。”这些看法,应该说是非常中肯的。
(4)、长大上班后,我们要参加单位及各类机构组织的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无不都是把诚信教育放在第一位置。比如,大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以及军人准则、入d誓言,d章和d纪,法律法规和各类规章制度等;小到与公司签订的一份劳动合同,职工的入职教育,接受领导一项工作任务,和朋友的一次约会,和同事的一次谈话等;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贸易和人们之间的交往,如果离开了“诚信”就会寸步难行。可以说,诚信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它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行中,反映着我们的为人品质和德行修养,伴随着我们职场的整个过程及成败。
(5)、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我们不是生下来就很有能力,只要我们刻苦练习,总有一天会成长的,就算自己本来不行,只要努力就会慢慢强大起来!
(7)、提起这套书的作者,也是大有来头。作者周玉洁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周姐姐讲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化系列图书19本,作品曾多次出现在全国多个省份的高考模拟试卷和高中语文期中、期末考试卷的阅读分析题中;还作为课外阅读教辅资料,在多省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
(8)、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
(9)、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10)、项橐听了孔子的话,并没有起身让路的意思,他站起来回答道:“从古至今,只听说过车马被城池挡住了去路,会避开城池绕道行走。什么时候听说过在车马遇到城池时,要挪动城池为车马让路?”
(11)、修证职业素养理念告诉我们:为人的最关键要素,人不诚则无可信之处,无信则不可立于世间,故“诚信”如同是车辆之车厢,实为承载事业的“承载系统”。人做到了“诚”就容易获得“信”,人讲究“信”,必然在言行上体现出“诚”。《周易》有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职场,德厚者才能载物,德不厚者寸步难行。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以,德薄者何以谋尊位。
(12)、“论祀守礼”,主要见于《国语》的记载。曾评议臧文仲祭祀海鸟爰居,不注重人事,非为政之宜。有只海鸟“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的行为,不符合国家祭祀的典制,是不恰当的。
(13)、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4)、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15)、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16)、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17)、一起来聆听仁粤班聂泽戎、陈永浩、陈永泽、刘畅、田清语、邓羽晴、田童畅、陈蓁蓁等8位学子的精彩演绎吧!
(18)、《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9)、“民无信不立”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引申出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的意思。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
(20)、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5、十个诚信的成语典故简短
(1)、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2)、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3)、(举例造句):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4)、首先在内容上做了总结归类,一共40本,每本都有不同的主题,寓言、传说、历史典故、好玩的数字成语……方便孩子有针对性的阅读和积累。
(5)、故事文字&音频:聂泽戎、陈永浩、陈永泽、刘畅、田清语、邓羽晴、田童畅、陈蓁蓁
(6)、(出处)“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7)、语文知识部分仿佛语文老师开讲,逐字解释成语意思,并介绍近义词和反义词,词汇量蹭蹭涨。
(8)、(译文:褒姒不爱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她笑,她就是不笑。幽王设有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入侵就点燃烽火。幽王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看到烽火,以为京城有敌情,都赶来了,到达后发现没有敌人,褒姒因此而大笑。幽王很高兴,为她数次点燃烽火。后来幽王失去信用,诸侯们来的越来越少了。
(9)、曾子,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子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子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子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妻子看到曾子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10)、(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11)、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12)、《庄子》上有一个故事: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雨,尾生抱柱而死。每次想到这个故事,总让我回肠荡气,感慨不已。君子言必信,行必果,尾生该是一个君子了,一个人格魅力光芒四射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怎么重要的约定,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虽然用生命的绝唱来捍卫它。
(13)、南朝陈国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日后重见时的凭证,并约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市集卖这半面镜子,以探听对方的消息。
(14)、书中的历史成语故事,来源于《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等31本经典历史古籍,涵盖以上说的历史趣事、历史典故和勾践灭吴、荆轲刺秦、武王灭商等重大历史事件。
(15)、尾生与一女子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顷刻间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约定,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被活活淹死。
(16)、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17)、曾参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不但博学多才,还十分注重个人修养。据说他妻子有次去集市买东西的时候,年幼的孩子也一直吵着要去。由于担心集市人多不要照顾孩子,妻子就对孩子说,让他在家好好待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一听非常高兴,就没继续吵闹着跟妈妈去集市。
(18)、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19)、 “正襟危坐”出现,是在贾谊、宋忠和汉代卜筮者司马季主的故事里
(20)、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1)、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2)、在故事的浸润中,有古典文化的传承,有传统美德的洗礼,青榄君觉得这套书很值得孩子读一读。
(3)、详解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比喻自己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贵重。
(4)、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泣不食。杨素知道此事后,便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圆。
(5)、 三国时,孙权手下有位名将叫吕蒙。他身居要职,但因小时候没有机会读书,学识浅薄,见识不广。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负重任,得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是。”吕蒙不以为然……
(6)、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7)、孔子喊道:“小朋友,你怎么不躲我的车啊?你的城池挡住了我的去路,能不能请你把它移开,给我让个路?”
(8)、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9)、张钰桦说一句“没还”,白娟就get到“久假不归”。
(10)、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11)、这套书分为四卷,分别是闻鸡起舞卷、画龙点睛卷、乘风破浪卷和破釜沉舟卷,每卷又细分成十个故事主题。
(12)、有讲读书成才的,有讲读史明智的,在成语故事之外,也在教孩子诚信、向学、感恩、坚持……寓教于乐,不生硬,不刻意,对孩子的品格培养很有帮助。
(13)、(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4)、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本意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15)、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16)、"刺股",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7)、全书共10册,每册一个主题,一组与该主题相关的成语故事,方便孩子归纳、理解。
(18)、最后,造句练习部分实战演练,让孩子真正学会如何运用,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游刃有余。
(19)、(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20)、悬梁刺股这则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和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1)、孔子称柳下惠为贤者。《论语》卷八《卫灵公》载:“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晋代的傅咸说:“先有画卞和之像者,以为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卞和自刖以有证,相去远矣。戏画其像于卞子之旁,特亦其面,以示犹有惭色。”明代的商辂说:“臣惟自古人臣事君,以荐贤为第一事。故孔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
(2)、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3)、(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4)、《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5)、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打猎,虽然下雨不能打猎了,岂可因为自己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魏文侯原为晋国臣下,后来和魏、韩、赵,三家分晋,独立为侯,饱受传统思想者诟病。但它是一个很有作为的诸侯,特别是在诚信方面,堪称楷模
(6)、(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7)、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8)、和励志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中展现了古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
(9)、季康子说:“武伯该受罚吃肉!因为我国接邻敌国,我们不能陪同君王同行,从而不能参加这次远行,武伯你却觉得在外奔劳的郭重肥胖。”
(10)、(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11)、(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12)、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赏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
(13)、尾生让我看到了承诺的可爱,那是一种出言不贰的承诺。
(14)、“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不打折;诚为根,信为本,说话算话好品德。说了就要做,不做不要说,诺言要比泰山重,一撇一捺写人格”。发布会现场从一首童声吟唱《诚信歌》开始,唱出了我们做人说话要算数的诚信本质和人格内涵。
(15)、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主体,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
(16)、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当时也把铜被叫做金,一金代表一斤铜,当时铜的价值很高),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17)、(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18)、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19)、后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20)、故事+历史知识+造句练习,有故事有知识,模块设计合理
(1)、《釜底抽薪》,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九计,这一计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一起来听听吧!
(2)、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