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4句华罗庚的成就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18 08:20:58 admin 阅读:59
华罗庚的成就
1、华罗庚的成就简短
(1)、"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赵九章、钱骥、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
(2)、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3)、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4)、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学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华罗庚
(5)、正是在朱光亚这样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感召下,数以千计的海外学子包括许多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纷纷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怀抱,为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6)、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7)、“1939至1946年,我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整整七年,读过四个系。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人生中最惬意、最值得怀念的好时光。”
(8)、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科学》杂志。一篇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理由的论文》深深地吸引了他。论文的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苏家驹,一个大学教授在一个代数运算上的错误,文章极具才华,但文章作者却是一个熊庆来从未见过的名字。熊庆来很纳闷,下意识地问道:“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真的是“无巧不成书”,恰好这时有一位江苏籍的教员在场,他想起了他的弟弟有一个同学名叫华罗庚,就回答道:“这个华罗庚哪里教过什么大学?他只念过初中,听说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熊庆来感到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9)、吴文俊推崇中国古代数学。在他眼中,中国古代数学简单明了,有它自己的一套。他认为,古代数学是符合现在计算机时代的数学,中国人的祖先创造出了非常适合应用于计算机的数学。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10)、华罗庚其实在很早的时候研究的是解析数论,他开创了“中国解析数论”的先河,也是解析数论学派的领头者。
(11)、“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12)、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
(13)、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功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华罗庚
(14)、院士邹承鲁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对生物化学非常有贡献,上世纪六十年代轰动一时的胰岛素就是他们搞成功的。记者问:“为什么当时条件非常差,西南联大也不大,却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人才?”他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两个字:自由。我深有同感。
(15)、学校在长沙正常办学仅一学期后,因南京陷落,武汉吃紧,学校西迁入滇,1938年2月,全校师生跋山涉水转往昆明。入滇的几路人马中,最艰苦的一路,便是由湖南出发,徒步行走到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团”了。学子们跨越湘、黔、滇三省,翻过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步行三千多里,进行了一次名副其实的“文人长征”。
(16)、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又说”要打好数学基础有两个必经过程:先学习、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炼“由厚到薄”。——华罗庚
(17)、在吴老心里,数学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从事的中国古代数学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我非常欣赏"中国式"数学,而不是"外国式"数学。”说起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吴老精神十足:“中国古代数学一点也不枯燥,简单明了,总有一种吸引力,有意思!” 对于做研究,吴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天下的学问那么多,大多数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其余时间就在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事实上,从1946年由陈省身先生引荐到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就一直沉浸在数学世界里,做自己“感兴趣”、觉得“有意思”的工作。在被称为“现代数学女王”的拓扑学研究中,初出茅庐的他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取得突破对美国著名拓扑学大师惠特尼的对偶定理做出了简单新颖的证明; 上世纪50年代前后,他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为拓扑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令国际数学界为之瞩目,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 上世纪70年代,他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实现了将繁琐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由计算机来完成。 ……
(18)、关注丨日美启动联合军演6万人参加首次反映一项特殊内容
(19)、吴文俊在数学界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数学的探索研究和发展。“我想知道数学界在进行哪些探索,金融数学进展如何,统计和运筹搞得怎样,西部地区的年轻人申请基金是否困难。”吴文俊说道。
(20)、194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2、华罗庚的成就
(1)、关注|提前供暖谁说了算?天气无常公共服务要暖心!
(2)、真正的“老司机”!独家专访C919首飞机长:魔鬼式训练备战
(3)、吴文俊曾与陈省身、程民德、胡国定等中国老一辈数学家共同提出“中国数学要在21世纪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数学强国”的宏伟目标。
(4)、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曾说过:“华罗庚就像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很有资格成为全世界所有科学院的院士。”这样的评价真的很高,足见华罗庚在数学研究方面的造诣。值得一提的是,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方面的研究更是早于西方十多年。可见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天才。
(5)、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6)、敌机的轰炸并没有影响学生的求学精神。他们都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用功,虽然食物粗劣,生活环境也简陋不堪。
(7)、为了解决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问题,他抛开已成就卓著的拓扑学研究,年近花甲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那时,在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机房里,经常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有很多年,吴老的上机操作时间都是整个研究所的第一名。
(8)、如此“奢华”的师资阵容,更是培养了大批英才。西南联大8年,学生有八千人,毕业生3300余人,其中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振道,八位包括赵九章、邓稼先等在内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六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一百多位两院院士。
(9)、他回国的壮举激起了一大批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才回国的举动。他不仅是伟大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一名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是所有人的榜样。
(10)、39年前,在重庆听到广播里传出一个四川话的声音,他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人民的春天,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美好的春天吧。于是我就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我是学数学出身的,我在研究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吴文俊院士上的。
(11)、“数学是笨人学的,我是很笨的,脑筋不灵。”吴老自谦。正因这种近十年日积月累的“笨功夫”,吴文俊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国际称“吴方法”),实现了将繁琐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由计算机来完成。此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很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皆有数学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12)、在吴老心里,数学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从事的中国古代数学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我非常欣赏"中国式"数学,而不是"外国式"数学。”说起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吴老精神十足:“中国古代数学一点也不枯燥,简单明了,总有一种吸引力,有意思!” 对于做研究,吴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天下的学问那么多,大多数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其余时间就在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事实上,从1946年由陈省身先生引荐到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就一直沉浸在数学世界里,做自己“感兴趣”、觉得“有意思”的工作。在被称为“现代数学女王”的拓扑学研究中,初出茅庐的他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取得突破对美国著名拓扑学大师惠特尼的对偶定理做出了简单新颖的证明; 上世纪50年代前后,他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为拓扑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令国际数学界为之瞩目,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 上世纪70年代,他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实现了将繁琐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由计算机来完成。 …… 尽管后来吴老已经很少去办公室,所有数学方面的书籍都捐给了单位图书馆,但他心里从来也没有放下过数学研究。 “像中国古代数学,我还有些问题没搞清楚,比如微积分的萌芽问题,有时间的话要去弄清楚。”吴老曾笑着说,“我现在要做的事情还相当多。我的老师在临死前还在钻研一个数学问题,我要向老师学习,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13)、华罗庚的每一篇论文都有资格获得一个博士学位,但他一生仅有一张金坛中学的初中文凭。
(14)、“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15)、△1993年秋,朱光亚在新疆罗布泊实验基地。
(16)、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17)、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华罗庚
(18)、抗日战争期间,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却放弃一切毅然回国,到西南联大任教。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初中毕业的华罗庚晋升为教授。
(19)、老师打开华罗庚的数学作业,发现许多地方都有涂改,一点也不整洁。老师开始很不满意,后来,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决方法。他的数学才能被老师发现后,就尽心培育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考进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到最后一个学期,家里实在拿不出50元食宿费。
(20)、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大家不叫她"老师",而是尊称她为"先生",说她"比院士还院士"。她还被称为"中科院最美玫瑰",可老友却说"玫瑰"形容她太轻了。
3、华罗庚的成就简介
(1)、对于自己在理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周青龙显得十分谦虚:“还是要感谢评奖委员会和导师,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能够和相关方向的学科领域专家开展交叉合作和思想的碰撞。”
(2)、吴老的学生、中国科学院专家王渝生如是说↓↓
(3)、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
(4)、而对于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周青龙来说,从小学数学38分,到第十三届钟家庆数学奖获得者,这一路,数学带给他的远不止考试的“折磨”——知识、方法和思维,是他在数学中收获的珍宝。
(5)、2000年的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被授予两个人,一位是袁隆平,另一位即“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的吴文俊。
(6)、只好退学,所以他的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他失学回家后一边自学数学,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华罗庚一钻进数学题就好像如了无人之境,不是忘记接待客人,就是把客人气走了,就是算错了帐,多找了钱。父亲气极了,有一次,他把华罗庚的数学书烧了,华罗庚心疼得晕倒在地。
(7)、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8)、施蕴渝承担起搬迁南下仪器设备的任务。她和同事一道,将装满设备的箱子一件件从教学楼搬至北京的车站,到达合肥后又把箱子一件件从车站搬至教学楼……
(9)、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10)、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
(11)、华罗庚18岁的时候,由于生活艰难和饮食不良,他不幸染上了流行的伤寒病,虽然后来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活了下来,可是他的左腿关节变形,再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走路。认识他的人看到他一瘸一拐地走在路上,都不禁为他的遭遇叹息。可是华罗庚却十分坚定地想:既然不能干别的工作,那么我还是钻研数学吧,这一行不需要什么设备,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就够了。
(12)、中国古代数学的价值已被世界淡忘,但吴文俊却洞察出,其中包含着的独特的机械化思想,它能够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再编成程序,输进电脑后,代替大量复杂的人工演算,这样就可以就把数学家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推进科学发展。这就是机器证明,后来吴文俊把它冠名为“数学机械化”。
(13)、演讲从下午4点12分开始,48分钟后有人拍下了一张照片,又过了13分钟,他就倒在了演讲台上。
(14)、“他做的没有错。他的方法很好,一定是老师看错了。”
(15)、网上流行“薅羊毛”攻略一块钱能充万元话费有这好事?
(16)、在周青龙眼里,数学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方法和思维。归纳、最优化、随机方法,这些属于方法范畴;逻辑思维、结构化思维、抽象化思维这些就上升到了思维层面。“逻辑思维能够帮我们分析网络谣言,其实这也是数学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
(17)、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18)、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19)、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20)、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4、华罗庚的成就有哪些
(1)、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2)、燃爆!解放军最新征兵宣传片来了,看完不想参军报国算我输
(3)、 也许你在工厂实习,想从实际工作中得到经验,其实,也不值得多留,美国工厂大,部门多,设备材料和国内相差很远,花了许多工夫弄熟悉了一个部门,回去不见得有用。见识见识是好的,多留就不值得了,别忘了回去的实习机会多得很,而且配合中国需要,不是吗?中国有事要我们做,为什么却要留在美国替人家做事。
(4)、华罗庚的父亲华瑞栋,开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老祥40岁得子,给孩儿起名华罗庚。这“罗”者,即“箩”也,象征“家有余粮”,又合金坛俗话“箩里坐笆斗——笃定”的意思;“庚”与“根”音相谐,有“同庚百岁”的意味,也同时表示着“华家从此有根”的意思。
(5)、△西南联大部分教师合影。前排左三为蒋梦麟,前排右三位梅贻琦。
(6)、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天津沦陷,抗日局势严峻。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至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学生开始正式上课。(这一天也被定为后来的西南联合大学校庆日。)
(7)、学生不一定非要同意老师的观点,可以公开反对。
(8)、不久,又闻空军中漏出音讯,当有空袭。……众大惊,遂定每晨起,早饭后即出门,择野外林石胜处,或坐或卧,各出所携书阅之。……下午四时后始返。……然亦感健身怡情,得未曾有。余每出则携《通史随笔》数厚册。……此乃余日后拟写《史纲》所凭之惟一祖本,不得不倍加珍惜。
(9)、两年零八个月后,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两声巨响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已经跻身核大国行列。能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朱光亚功不可没。
(10)、△1947年,朱光亚在美国学习时留影(左起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
(11)、 你也许说自己学的还不够,要“继续充实”、“继续研究”,因为“机会难得”。朋友!学问是无穷的!我们念一辈子也念不完。若留恋这里的研究环境,恐怕一辈子也回不去了。而且,回国去之后,有的是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研究的机会,配合国内实际需要的学习才更切实,更有用。若呆在这里钻牛角尖,学些不切中国实际的东西,回去之后与实际情形脱节,不能应用,到时候,真是后悔都来不及呢!
(12)、他放弃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他提出的“华氏定理”还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赞许他为“剑桥的光荣”。
(13)、吴文俊推崇中国古代数学。在他眼中,中国古代数学简单明了,有它自己的一套。他认为,古代数学是符合现在计算机时代的数学,中国人的祖先创造出了非常适合应用于计算机的数学。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14)、华罗庚回国后培养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如万哲先、王元、潘承洞、龚升等等。
(15)、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华罗庚
(16)、2011年的今天,“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的朱光亚因病辞世。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却始终在绽放光芒,激励后人。
(17)、比如雾霾治理,强制性地限行、关停工厂,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意识到“雾霾不利于人体健康”,从而促使人们主动做出节能减排的选择以及主动的监督。“在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下,改变人们的共识可能会更加有效。”
(18)、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福建闽候人。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天文研究所所长。 1946年再次赴美,从事天文研究活动。1948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19)、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20)、在完成“对偶定理”证明的同一年,吴文俊考上了中法交换生,于1947年赴法深造,仅花两年时间就获得了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为参考更多外国文献,他自学了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他在巴黎居住的旅馆就坐落在两条马路的交叉点,房间没有光线,每天起床后,就去附近咖啡馆占据一隅做研究。
5、华罗庚的成就与贡献
(1)、"一个人得了肝癌,整个家庭往往都垮了。跟病人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全家人信心。"很多次,吴老的手一摸到病人的脑门,病人的眼泪"唰"就掉了下来。
(2)、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3)、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4)、他还到过天池,背一个包,平常笑眯眯的,像笑罗汉一样。80多岁,他还在香港迪士尼,还要坐过山车。他还要去听京剧,我还在音乐厅碰上他和他的夫人。所以我觉得一个科学家,他是有血有肉的、有事业的,也有生活的,那么这样的老科学家,永远年轻,永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