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6句老子道德经完整版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19 12:42:56 admin 阅读:59
老子道德经及译文
1、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古诗文网
(1)、的甘露,没有什么人的指使也会自然均匀。推行建制就会趋于确定的名状。趋于确定的名状(一定的
(2)、 真实的表述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表述不见得真实;善良的人不见得擅长道义之辩,擅长于道义之
(3)、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解释)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聪明些,而是教人民愚蠢些。人民之所以难治理就是因为他们智巧太多。所以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灾害;不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幸福。认识这两种治国的法则也就是模式。经常运用这一模式,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啊,与事物是相反的,最后得到的是非常通顺。
(5)、万物都有本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得知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万物,又持守这万物的根源,终身都没有危险。
(6)、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7)、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
(8)、熙熙:熙,和乐,用以形容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情状。
(9)、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0)、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11)、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3)、拱壁以先驷马:拱壁,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14)、世俗的人个个明明白白,唯独我一个昏昏然然。
(15)、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16)、(解释)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17)、道的自然法则是两极相生,物极必反。有道者深明此理,所以自愿处在世俗认为不好的一面。
(18)、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19)、强作形容:有时候,他们迟疑审慎得像是在冬天里涉足江河,警觉戒备得像是随处都有强敌环俟,恭谨
(20)、(解释)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能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了巧和利,盗贼就能自然消灭。这三条作为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认识有所从属:保持朴素,减少私欲。
2、老子道德经完整版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人间的美乐佳宴,使匆匆过客们沉溺不前。大道出口成为话语,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3)、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
(4)、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5)、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天空得一而清虚,大地得一而安稳,神只得一而显灵,江河得一而流水,万物得一而生长,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
(6)、 和大怨,必有余恕,安可以为善?
(7)、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8)、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它出现在天地之前。它无声无形,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动永不停止,可以把它当做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先称它为“道”,再牵强地给它起个名字叫“大”。“大”会运动发展,发展下去就会走向极盛,走向极盛后又要返回到原处。所以说,“道”有“道”的规律,天有天的规律,地有的规律,治国也有治国的规律。天地间有四种主要规律,而治国的规律只是其中之一。社会要效法地的规律而发展,地要效法天的规律而运行,天要效法普遍规律而存在,普遍规律要效法自然规律而恒久。
(9)、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10)、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
(1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2)、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
(13)、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4)、④致诘:诘,音ji(阳平),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15)、所以丧失道就会失去德,失了德就会失去仁,丧失了仁就会失去义,失了义就会失去礼。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8)、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微"。"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抓不著他的尾迹。
(19)、⑥徼:音jiao(上声)。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2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夫代大匠□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3、老子道德经译文.pdf
(1)、虚空的变化是永不停歇的,这就是微妙的母性。微妙的母性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绝地永存着,作用无穷无尽。
(2)、“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3)、介然有知:介,微小。微有所知,稍有知识。
(4)、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宴席,像是登上了欢乐的舞台。
(5)、窥牖:窥,从小孔隙里看;牖,音you,窗户。
(6)、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7)、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0)、大国应当自己自愿处在小国的下面,使自己成为天下士民的交会之地,成为天下人的阴柔宁静的立身之处。阴性永远要用宁静来战胜阳性,也就是要把宁静表现为谦虚卑下。
(11)、办事追求圆满完美,不如及时停下。刀刃打磨的锋芒毕露,其锐利却不能长久。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守得住。富贵而骄横,会自取恶果。功成名就后隐退,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12)、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真实的话并不好听,好听的不全是真话;朴实的人不善辩,善辩的不一定是什么好人;明白道的人不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广博,知识广博的人不一定会有深刻的见解。圣人从不积攒财物,他总是倾尽全力帮助别人,由此,他自己却愈发富有;把一切给予了别人,他自己反而更加充实。天的运行规律是施利于万物而从不伤害它们,圣人的处世准则也是只帮助别人而决不与人争夺。
(15)、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1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①民,将以愚之②。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⑤,亦稽式⑥。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⑦,然后乃至大顺⑧。
(17)、观的,予以善待;不合于自己的价值观的,也予以善待。这样就可以得到人们的共同善待。百姓的观
(18)、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很好;不掌握某知识,这当然有缺陷。只有通过因应缺陷而行,使缺陷不
(19)、(解释) 抛弃学问才能免除忧患。应诺与阿斥,相差有多少?善良与丑恶,相差有多少?人们所怕的,就不能怕。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还没有个尽头!众人都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好象春天去登台眺望美景。唯独我自己淡淡的无动于衷,好象还不会发笑的婴儿。疲倦啊,象是无家可归!
(20)、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老子道德经译文及讲解
(1)、不断进取,绝不拘泥于位处浇薄未端的礼仪的拘束;但求其之所以然的核心真髓,绝不牵累于一时的
(2)、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3)、不尊崇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邀功名;不珍藏贵重物品,使百姓不做盗贼夺利;不显露那些可以引起贪心私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混杂迷乱。因此圣人治国的办法是:减少百姓的焦虑而使他们能温饱,削弱百姓的欲望而增强他们的体质。永远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聪明人不敢随意的去做事情。执行无为政策,世间就会安定、祥和。
(4)、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6)、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7)、看起来,从婴儿到成人,似乎是越来越强大了,但是,万事万物都是一旦强壮了就开始衰老了,追求强壮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会提前导致死亡。也就是说,失去了自然之道而追求强壮,反而会加速死亡,不如复归于婴儿。
(8)、先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你们:自恃其强、偏行己路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这句话,就作为教训的开始。
(9)、第五十四章
(10)、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1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2)、(解释) 三十根条幅集中在车毂的周围,车毂中间有了穿轴的空洞(无),才有车的作用。揉抟粘土作器具,当器具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当房屋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只提供条件,“无”(空虚)才起到作用。
(13)、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14)、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具有施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美质,安然于众人所厌弃的低洼之处,所以说它的行为是很接近道的准则。安居于很卑下的地位,思想深邃幽远,交往仁慈关爱,言语真实坦诚,为政清净廉明,做事德才兼备,行为择时而动。正因为他于世无争,所以没有灾祸。
(15)、是由于统治者太过贪求功名,所以才难以被治理。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自奉过奢而搜
(16)、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唯独有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