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3句关于道德的例子的素材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24 15:01:57 admin 阅读:59
关于道德的道理论据
1、关于道德的列子
(1)、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2)、我想讨论的是,政治与形而上学之间究竟是怎样分工的,这种分工主要反映在"理性"对于"真理"的特殊依赖性当中。我们无法理解的是,独立于行为者的公共理由只能用来支持一个政治概念的"合理性",而依赖于行为者的非公共理由却应当支持对道德"真理"的本真要求。罗尔斯对我的尝试性的论述作出了认真而独特的回应他所阐明的主要是"论证方式",所得出的是一种"重叠共识"。根据罗尔斯的这些阐释,我想表明我的论点:只要理性的公民无法获得一种"道德的视角",那么,我们就不要指望他们会达成"重叠共识",因为这个"道德视角"独立于理性公民所持有的不同的世界观,而且还先于这些世界观而存在。"理性"概念(reasonable)不是彻底失去了其意义,致使根本无法显示出获得主体间认可的正义概念的有效性,就是过于突出,致使实践的"合理性"与道德的"正确性"混为一谈。我想指出的是,罗尔斯最终--为何--不得不突出强调实践理性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向合理世界观提出来的,但决没有单纯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偶然重叠性
(3)、有的人将“道德哲学”作为”伦理学”的同义语使用;关于正确与错误、好和坏假定的哲学讨论,也被看做一般的观念,用于个人的私生活。在道德哲学研究的历史中,这一术语应用得更为广泛,也包括在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以及私人关系中规范观念(也就是价值观念或什么是应当做的)讨论。它特别包含政治和法律哲学。在一些大陆国家中,涉及这些问题的主要学术内容被称为“法律哲学”。但是,这里译作“法律”的术语包含纳入法律的道德原则的观念。无论如何,在我看来,当人们看到抽象伦理学和关于法律的和政治的哲学问题之间的联系的时候,研究道德哲学的目的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本书中,我将采纳道德哲学在传统上的广义用法,说明伦理学观念如何与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的某些问题相联系。
(4)、"重叠共识"的前提在于,"所有政治共同体的合理成员,通过将政治概念深深地铭记在他们的一些合理的总体观点之中,而建立一种共同的政治概念"
(5)、①不要损人利己。你可以“只扫门前雪”,但不能把雪堆在邻居门口。
(6)、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包括: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7)、学霸 | 单身 | 熊孩子 | 网络暴力 | 老人
(8)、今天,我们聊一聊“论据”。申论文章中常用的论据有两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一般事实、典型事例和统计数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公理和国家政策文件。其中,最常用的是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而这两类论据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积累。
(9)、这里就出现了两种可能性,曾对罗尔斯的理论发展产生过决定的影响:要么是从霍布斯那里向前迈进一步,走向康德,阐明一种实践理性概念,确保道德命题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认知内涵;要么是重新诉诸"强大"的传统和"全备性"的学说,它们认为,真理潜藏在道德观念当中。两种选择都会遇到阻碍。要么,我们必须把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明确地区分开来,但又不要完全失去其认知内涵。要么,我们必须面对观念的多元性,这些观念在它们的追随者那里被认为是真的,尽管他们都知道,其中只有一个可以是真的。
(10)、在论证负担上做巧妙的分工,可以把政治哲学从他的棘手使命中解脱出来:即为道德真理的论证提供补偿。尽管失去了与公共纲领的联系,但形而上学依然还是正确性和伦理之善的终极有效性基础。另一方面,政治又被剥夺了自身的有效性资源。"重叠共识"这样一个创造性的概念保障了政治正义性与世界观的道德内涵之间有一种内在联系,当然前提在于,这种联系只有对于世界观的道德而言才是具体存在的,也就是说,一直都没有公开表现出来:
(11)、重建主义哲学不总是怀疑传统信念的结果。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犹太人和基督教的哲学家们综合了圣经宗教和希腊哲学,而对于圣经宗教没有产生重大怀疑。面对他们努力消除的明显冲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丝毫不受传统宗教信念真理的干扰。确切地说,看到许多希腊哲学的理性力量之后,他们断定,希腊哲学明显的真理性必须与他们坚持的天启宗教勿庸置疑的真理性相一致。这意味着,哲学质疑精神并不像这个时期的宗教哲学那样彻底。此外,中世纪最重要的宗教哲学家千方百计地想为他们的宗教信念提供理性的支持,并且使其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相结合。
(12)、良知,是人生路上最美的行囊,背上它,你会知道什么是忠诚,什么叫正直,什么是大爱。
(13)、哲学的最初功能,正如我叙述过的,是对假定的批判性评价。对假定的批判性评价进而引向对论据的批到。这是因为,接受一种信念是否有充足的理由这一问题,促使人们询问充足理由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后一向题本身就具有批判性评价性质,但也是一种意义的说明的探索。这种探索在哲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如果你要知道那些具有广阔范围的信念——例如,宇宙是由上帝创造的信念;每一种变化必定有原因的信念;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的事物,当没有人感知他们的时候,它们仍然存在的信念;等等——是否有充足的理由,你必须明白你在谈论什么。
(14)、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6)、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深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担忧。二十一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和当时以反清为目的、在东京组成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发生联系。1904年9月,鲁迅按照其通过医学救国的理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受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赞许。
(17)、出自《大学》 。"德者,本也”,意思就是“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财者,末也”意思是“钱财是最不重要的,是身外之物。”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去舍本逐末追逐名利,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18)、他翻来覆去的苦苦思索:为什么有人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他毅然弃医从文(尽管他在医学上的学业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笔唤起中国人觉醒的道路。
(19)、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罗尔斯不承认观察者视角和参与者视角之外还有第三种视角。在获得"重叠共识"之前,没有任何主体间共有的视角,能够使公民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形成一种不偏不倚的判断。正如我们可能会认为的那样,没有"道德视角"能够让公民在共同的商谈之中形成和论证一种政治概念。罗尔斯所说的"理性的公用",前提是要有一个公共平台,也就是已经取得的政治共识。而只有在把他们各自不同的基本信念重叠起来之后,公民才能进入这个公共平台:
(20)、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2、关于道德的例子的素材
(1)、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2)、从字面意思上解释就是,看见山就认为是山,看见水就认为是水。即人生的“有我”阶段。对于客观存在的世界我们努力去感知,对于实在存在的外物我们尽力去体察,并且相信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
(3)、在实践中,哲学和科学对合理性两个方面的着重点不同。哲学更强调遭辑的运甩,因为哲学家不像科学家那样,能够集中力量观察某一专门知识领域。哲学将这种观察工作留给不同的科学分支,而自己通常准备接受科学的经验资料作为工作依据。这一实践中着重点的不同,决不意味着哲学和以经验为根据的科学对一致性和真理性的主次认识不同。两个目标对于合理性的寻求都非常重要,不存在一个比另一个重要的向题。着重点的不同纯粹是实践的差异。在一定的意义上,这是一个分工问题,并不是科学家不用逻辑。数学家始终在使用逻辑,而经验科学大量地利用了数学的技术。但是某些种类的逻辑探究更容易为哲学家所认识,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较之任一科学分支具有更广阔的范围。
(4)、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宋〕朱熹
(5)、在康德传统中,实践理性决定着公正判断规范和基本原则的视角。这种"道德视角"是依靠不同的原则或程序而展开的--要么是绝对命题,要么是米德(HerbertMead)所说的一种理想的角色转换,要么是斯伽龙所说的一种论证原则,要么是罗尔斯所说的一种原初状态的建构,这种原初状态对各派的合理选择作出了恰当的限制。这些不同的设计有着共同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一种协调或沟通,以便使我们的直觉结果受到同等的尊重,并且把所有人都团结起来。由于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得到广泛承认,因此,真正实现的一致必须落实到认知意义上。重要的理由必须具有一种认知内涵,而不能仅仅表达出某个人所认为的合理内容,因为个人所说的合理内容,一般都和他们各自的偏好有关。
(6)、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宋〕朱熹
(7)、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结论都应接受批判。在断定必须放弃传统信念之后,怀疑论者不得不批判性地考虑重建论者的意见,即传统信念经过适当修正后,其主要因素就能经得起检验。重建论者也不满足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除非他们已说明怀疑论者完全抛弃传统观点的论据中某些严重缺陷。第二个重建论者或许赞同第一个的总体方案,但他或许会认为这个总体方案并没有完全贯彻,从而提出一个替代方案。第二个怀疑论者也许同意第一个怀疑论者的主要观点,但也许认为这一论点在某些细节上是错误的,需要修正。由于这样一些原因,新旧信念之间的冲突所诱发的哲学新运动往往会自动地进行下去,在运动自身内部产生批判性讨论,并或多或少地摆脱作为最初动力的思想中的危机。一个时期之后,这种讨论可能变得深奥和枯燥(贬义上的学究气),只能引起内行的兴趣,而在外行人的眼里却是贫瘩的荒原。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哲学与实际生活的信念保持着联系。
(8)、出自《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德之高尚者,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待人也好,接物也罢,一个有修养的大学生更加让人感到亲近。
(9)、学贵乎成,既成矣,将行之也;学而不能成其业,用而不能成其学,则非学矣。——〔宋〕杨时
(10)、就政治和形而上学的互补关系而言,关键在于描述现代的发生状况,也就是说,在"信徒"看来以及从"形而上学"角度来看,现代的发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政治与形而上学的分工反映的是公共的不可知论(Agnostizismus)与私人化的信仰(Bekenntnis)以及中立的国家权力机关中职业的色盲与世界观的启示力量之间的互补关系。世界观之间争执的主要是"真理"问题。道德真理一直都还扎根在宗教世界观或形而上学世界观之中,同样也提出了强烈的真实性要求,尽管多元化这个事实已经提醒我们,全备性学说再也无法得到公开的论证。
(11)、心理学,乃至大部分现代科学都建立在还原论的逻辑之上还原论认为复杂的现象都可以被还原到更简单与直接的部分,这些更简单、更直接的部分决定了事物呈现的姿态。
(12)、哲学中的主要运动就是以这种方式从不同信念间的明显冲突中产生的。哲学批判性地检验那些支持相反信念的假定和论点。哲学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应当相信这种信念?我们有理由吗?那是一个充分的理由吗?什么是充分或正确的推理?”批判的评价可以以怀疑论作出否定性的结论—“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或者以重建哲学作出肯定性的结论—“只要这样理解,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
(13)、这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段话,对于他所描述的现象你怎么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14)、事实上,道德哲学对于这种探求并不能提供结论性的答案。换句话说,它不能完全地实现其批豹I评价标准假定的主要目标。但是,即使部分地实现了这一主要目标,也具有实践意义。哲学的争论能.够达到完全否定的结论,认为某一组信念,由于其内在的不一致,或者由于建立在虚假的事实假定上;因而应当拒绝接受。结论是否定的,只是向我们表明“不”接受什么,并不表明我们应合理地坚持什么样的肯定信念。在缩小我们仍旧必须从中做出选择的可行性范围方面,否定的结论仍然具有实践意义。
(15)、汉娜·阿伦特和津巴多反对恶的环境会塑造恶行的观点:阿伦特所批判的对象是纳粹德国治下的普通军人,她认为这些人犯下了平庸之恶——他们在庞大的体系中放弃了思考、放弃了责任,从而成为了恶的共谋;津巴多的“英雄主义”则来自于对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反思——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他能够抵抗环境中的压力,在挑战性的情境中做出应该做的事。
(16)、学习要联系实际,不联系实际,就是空学,等于没学。——周恩来
(17)、(6)史蒂芬·平克.(2016).心智探奇:浙江人民出版社.
(18)、哲学家对传统假定的质疑,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凭空地产生。它经常由新、旧信念之间的冲突引起。古希腊世界中某些巡回教师(称为`诡辩家’,但这个词最初并不含有诡辩的意思)发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伪习惯和不同的法律体系;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于自然假定的怀疑,这些假定作为他们自己社会的法律规则,被认为是神圣的、天赋的、绝对正确的。人们一眼就会看出,现代欧洲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或者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论),与传统的宗教信念发生了冲突,并且引起了哲学的怀疑。心理学上最新研究成果得示,某些犯法的人,例如惯偷犯,不能克制自己,因此,不应当受到谴责或惩罚。这里存在着新知识与有人所认为的法律实施中传统假定之间的冲突。
(19)、某些命题能通过数学中或演绎逻辑中运用的精确证明加以证明。其他的(实际上是我们的大多数信念)不能以上述方式证明,但可以获得经验证据的支持,无论这种证据是属于一般观察,还是属于科学家在进行一系列实验时所做的专业化观察。一般说来,由实验证据提供的这种支持,正如逻辑证明一样,是接受一种信念的完美无缺的理性基础。但是,它们是在同样的意义上或在同一种方式上“合理”的吗了逻辑(包括数学)的证据没有怀疑余地;它得出必然的结果。经验证据(即来自“经验”的证据,无论是观察还是实验)具有一定“分量”;它会产生或然的结论,但是仍有可能出现错误。两种方法对于接受一种信念提供了同等充分的理由吗:或者至少就某些目的而言,是否一种优于另一种?如果是这样,为什么牛、我们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比接受权威信念的方式优越是否有道理了如果是这样,那又为什么?,这些就是那种构成对论据的批判评价的向题。
(20)、我们不妨假设,实践话语可以看作是一种论证形式,既不同于合理选择,也不同于事实话语。这样,一种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上的论证理论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让我们建立起一种实践理性概念,它既不同于工具理性,也不同于理论理性。认知意义可以保留应然命题,而且不必把它们与断言命题等同起来或还原为工具理性。但是,真实性与规范正确性之间依然存在的相似性就会出现其他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避开一些众所周知的争论,比如,关于真理和论证的语义学概念和语用学概念的争论,也可以避开关于意义与价值、论证结构与论证作用、论证的逻辑、程序与交往形式等的讨论。我们必须处理的是社会世界与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回避关于合理性的长期性的讨论。因此,罗尔斯试图回避这些讨论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即便我们不把这些争论立刻归入"形而上学"范畴。
3、关于道德的典型事例
(1)、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2)、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3)、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4)、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她说:“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5)、 ③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柏拉图
(6)、至于在这些社会议题的讨论上要考虑道德层面多一点还是科学层面多一点,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期许——我们希望这个社会更符合人类生存的目的还是自然界的目的?以及,我们所认为的人类生存目的,到底是什么?
(7)、报复 | 挑礼物 | 狼人杀 | 游戏 | 爱情
(8)、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9)、行动,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宋〕朱熹
(10)、(1)弗洛伊德(2001).精神分析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11)、道德哲学是一种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的探究?在任何直接的意义上,它当然不是实践上的探究。道德哲学不能,而且也不想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一点必须由我们自己决定`然而,道德哲学又不是纯粹理论的。多数人研究道德哲学都不是仅仅为了娱乐,这一探究是由现实生活中向题产生。如果我去怀疑先前我毫无疑问的道德信念,或者如果因而我自向是否有足够的理由接受或拒绝,那么,我就要认真地弄清关于正确和错误我应当相信什么。面临行为准则的冲突,询间是否有足够的理由接受一种信念而反对其余的信念,实际上是询问哪一种(如果存在)确实正确。如果我们成功地说明了哪一种信念是真正正确的,那我们就几乎说明了我们应当怎样行动。所以,像柏拉图那样,把道德哲学作为“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探求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12)、(7)徐亮.(2017).思考活动的伦理意义——阿伦特对“平庸之恶”的破解.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70(4),87-
(13)、 ⑤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裨之有?——恽代英(中国共产d早期领导人)
(14)、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15)、我以为,平克的辨析是有意义的。假如我们支持同性恋合法化,那我们就应当澄清我们在什么角度上认为它是对的。若我们用生物角度的论据去论证其合理性,那么就应当接受在其它角度可能有论据支持同性恋并不合理。比如,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下,大部分人可能会认同国家利益高于生物本性的利益也因此生物层面的论据会变得没有说服力。
(16)、在政治领域自身范围之内,论证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公开使用理性。就理性话语而言,日常生活当中用来约束言语行为的资源成为了主题,所谓约束言语行为的资源,也就是有效性要求。它们要求得到主体间的共同承认,一旦出现问题,还可以获得公开论证。规范的有效性要求也是这样。我们都习惯于用理由来讨论道德问题,如果参与者一定要把道德判断主要和个人的信仰挂起钩来,而不再指望让那些没有这种信仰的人接受他们的信仰,那么,上述习惯也就被打破了当然,这一点不能直接应用到政治领域当中;因为政治争论比较复杂。但是,政治争论越是涉及到宪法原则和基本的正义概念,就越是类似于道德话语。此外,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法律的实施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强制性的调节才真正使得公民有必要达成一种基本的政治共识。
(17)、看山还是山—性相一如,和光同尘,超然应物,圆满自在。
(18)、小和尚拜见师父,师父在吃饭,狼吞虎咽。第二次去,师父在睡觉,呼噜连天。第三次他一见面便问:“师父你还在努力修行吗?”师父答:“当然。”小和尚又问:“如何努力?”师父答:“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小和尚不解:“这和常人有何不同?”师父笑道:“自然不同。有些人该吃饭时不肯吃,百方搜求,该睡觉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19)、但是在道德层面上,如果我们接受人有在不干涉他人生活前提下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那我们就可以肯定的说,攻击同性恋这样的事是错的。
(20)、哲学的批判评价特性以对假定的批判开始,继而转向对论据的批判。当一个人提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接受这种信念吗”的时候,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容易导出新的问题,“什么是接受这种信念的充分理由?”鉴于就信念本身来说,接受信念的标准往往已无疑问地假定,`并且由于存在不少可能的标准,我们需要问一下:所有的标淮是否同等地有效以及它们是否以伺样的方式有效。接受权威的信念显然有别于接受验证后的信念。按照圣经或主教的说法接受一种信念(例如:宇宙是由万能的上帝创造的)是一回事,自己证实,或者按照逻辑推理看到和理解证实之后,接受同样的或者类似的信念,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我们通过区分“信仰”和“理性”可以表示这种不同。但是另一方面,逻辑证明和观察或实验获得的证据之间的又怎样不同呢?
4、道德的事实论据
(1)、"在公开论证过程中,这些学说的具体内容并没有什么规范的作用"
(2)、"正是因为有了每一个具体的全备性学说,才表明其合理性的观念何以同真理概念发生了联系"
(3)、d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4)、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5)、d中央2001年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d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9年10月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样一个指导性文件,体现时代特征,尊重群众实践,坚持守正创新,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道德哲学在阐明概念的次要目标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步。这种进步经常帮助人们在实践性更强的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决定。在以后的几章中,我们将会看到,像公正这样观念的阐明,在帮助人们从总体上在两种对立的伦理学理论中间作出选择方面,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此,间接说来,道德哲学的确有一定的实践作用。
(7)、义利之辨,古已有之,但论者多失之一偏:或归义于利;或义利相峙。冯友兰认为,义与利是不同的,但又是相反相成,可以一致的。有人以为重义必轻利,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是不明层次的说法。重义的人不重己利,这是一层;但重义的人,必重他人之利,必重社会之利,这又是一层。冯友兰举例说,孟子见梁惠王,不让梁惠王言利,而他自己却大谈其利。原来梁惠王所谈者己利也,而孟子所谈者公利也。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利。
(8)、出自《论语·子张》。(解读)人态度端正、品格高尚,在小节上有所瑕疵是可以的。
(9)、有人说:“如今,人们读得太多而没有时间审美,写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想”,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10)、(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和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11)、(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12)、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明〕王守仁
(13)、今后的每个周日,专栏君还是会跟大家分享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书籍、电影、表情包,或是——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