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7句程颐和程颢的故事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29 09:24:27 admin 阅读:59

导读程颐程颢的诗 1、程颐、程颢 (1)、✦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

程颐程颢的诗

1、程颐、程颢

(1)、✦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2)、彼时二人已是年近且早已登进士第,可谓成名已久。

(3)、要用孔子做君子的标准来修养自己的道德。不要忘记要多做善事。

(4)、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翁卷。翁卷这个诗人在宋代属于“永嘉四灵”,但在现代没啥名气。

(5)、专想为自己利益考虑,其害处就很大。欲望过甚,则会使人昏庸而忘记追求义理;追求欲望过急,就会造成争夺、伤害,进而引发仇怨。

(6)、孙:程伯献(?—738年),字尚贤,袭爵广平郡公,终于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赠户部尚书,谥号庄。夫人南阳樊周,字大雅,司宗卿樊德庆之孙,恒州长史樊瓘之仲女,年先伯献而薨。有二子:程若冰、程若水

(7)、暮春时节,宋哲宗在程颐的陪同下在御花园散步。微风吹过,杨柳依依,尚在青春年少的宋哲宗便随手折下一根柳条玩耍。程颐见状,马上因势利导劝谏,“物亦有情,圣人万万不可伤情。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长之时,不可摧折。”程颐进而说,“倘若将仁心推及四海,则是天下大幸!”

(8)、其中“洛学”的著作计有二程的《遗书》25卷,《外书》12卷,《文集》12卷,以及《易传》《经说》《粹言》等。《文集》的前四卷是程灏的诗文集,后八卷是程颐的诗文集。《经说》中的《系辞》《书》《诗》《春秋》《论语》为程颐所作。

(9)、“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10)、对于自己的贡献,一向谦虚谨慎的程颢曾这样说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11)、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12)、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苹洲渚生。附:程颢简介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13)、          ——宋·程颢 《秋月》

(14)、程珦为官清廉。在汉州做知州时,州府拥有自己的竹园,历任知州都将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私财。但程珦却一毫不取,他对家人说,“竹园是公家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15)、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程颢与程颐一起,创立了“天理”学说。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16)、少子:程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汴州刺史,广平郡开国公。

(17)、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18)、当程颐先生结束冥坐之时,落雪几乎淹没了游酢和杨时的脚踝。

(19)、传说,从前,有个买卖人叫张贵,他起早贪黑做生意,会经营再加上勤俭持家,积攒了点钱,一日得到了一颗花生米大小的夜明珠,张贵非常喜欢。一天,他正在屋内里欣赏夜明珠,这时有生意要做,就把夜明珠放在桌子上,关好门出去了,待他再次回来时,发现夜明珠不见了,到处找寻也没有找到。他跑到屋外,问儿子和老婆都说没看见。于是他就想起邵雍来了,想着让他给算算,这颗夜明珠丢到哪里去了?想到这里便去了邵雍家,讲了事情经过,邵雍先是让他抽一张纸,邵雍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个“酉”字,便说:“你家中可养了鸡?”

(20)、第2首,《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程颐和程颢的故事

(1)、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2)、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程颢对于生活本身更有包容感。他虽然是理学家,但是并不是不通人情,相反他在保留底线的时候还是很注意人情世故的。

(3)、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4)、九思,既是使命,又是期勉,让程氏后人找到了方向,也给程氏子弟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5)、那么《千家诗》开篇第一首诗选的是哪一呢,你知道吗?

(6)、大理学家程颐、程颢曾名动天下。兄弟二人出生在世代簪缨的清廉之家。其祖父和父亲的思想、官德对“二程”影响很大。

(7)、二程被认为是北宋理学的实际开创者。他俩的学说,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最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就二程的学说主旨而言,兄弟俩并无二致;但在义理的具体延伸、阐发及个人性情方面,他俩却有着较大差别。诚如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说:大程德行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霁月为怀。小程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峰为体。其道虽同,而造德各有所殊。

(8)、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

(9)、从1064年至1067年,程颢在山西晋城县令任上,一干就是三年。晋城三年,程颢以“教化为先,致力于发展教育”使不知学习为何物的晋城,乡乡建起了学校,究乡僻壤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举史料记载,他共办乡学72所,是当时全国办乡学最多的。他还挑选学生中的优秀者,重点培养,十几所后,晋城县穿儒生衣服者已达到几百人,登科者十余人,一改当地“朴陋”的风俗。

(10)、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大儒程颢。程颢世称“明道先生”,与弟弟程颐合称“二程”。

(11)、一转眼好几十年过去了,那个小秃姑娘嫁人了,又生了个儿子,儿子又娶了媳妇,媳妇又生了个孙子。他的这个孙子长大以后不学无术,专干那些掘坟扒墓的事。有一天正和同伙商量着要去盗邵雍的坟,被小秃姑娘听见了,就与她的孙子说:"你们不要去了,邵雍入殓时,我在边上看得仔细着哪,里面什么都没有,就连衣服都是粗布而且还摸了油。"

(12)、《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3)、邵雍道:“你的也明珠被你家的老母鸡吃了,你快快回去把老母鸡杀了,就能看见你的夜明珠。”

(14)、在哲学上,程颐与程颢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为世界本原。程颐认为,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它在事物之中,又在事物之上。他认为,道即理,是形而上的,阴阳之气则是形而下的。离开阴阳就无道,但道不等于是阴阳,而是阴阳之所以然,“所以阴阳者,是道也”。他明确区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形而上之理为形而下之器存在的根据。他又从体用关系论证了理和事物的关系,认为理是“体”,而事物是“用”。程颐承认事事物物都有其规律,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深,万事万物之所以然,都有其理。他进一步认为,“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天地间只有一个理,这理是永恒长存的。这样,他就把事物的规律抽象化、绝对化,使之成为了独立的实体。程颐承认每一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即向反面转化。他说:“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他还提出物皆有对的思想,说:“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这反映了他的辩证法观点。关于人性问题,程颐以为人的本性,即是人所禀受的理,于是提出“性即理也”的命题。他认为,性无不善,人所以有善与不善,是由于才的不同。才是由气而来的,气有清浊不同,故才也有善与不善之分。只讲本然的善性,不能说明人何以有恶;只讲气禀之性,则不能说明人性本善。程颐论述为学的方法时提出自己的格物致知说。认为格物即是穷理,即穷究事物之理;最终达到所谓豁然贯通,就可以直接体悟天理。他所讲的穷理方法主要是读书、论古今人物、应事接物等。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程颐主张以知为本,先知后行,能知即能行,行是知的结果。程颐的哲学,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命题,对宋明哲学发生了很大影响。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程颢是以心解理,开了以后陆王心学一派。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开了以后朱学一派。程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还有《遗书》、《文集》、《经说》等。他与程颢的著作,明代后期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15)、散文随笔记事类文章2000字以内,小说以中短篇为主,诗歌3到5首,时事评论优先发表。

(16)、要敬畏“四知”,做到为人行仁义之事;要远离五刑,不要干违法犯罪之事,以免遭到杀戮。

(17)、“孝”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二程”继承了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并做了自己的诠释。“二程”认为,从人子的角度来说,孝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在各个方面,概括来说有这样三点:一是使父母体安,二是使父母心安,三是事亲以礼。

(18)、聊到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把朱熹的《春日》用来做对比:“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明道: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颢(1032—1085),学者称“明道先生”,和其弟程颐同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理学奠基人。

(20)、评选每月最佳文章。阅读量点赞量及评价占50%,主席团综合评价占50%,发放50元奖金。3月头评出1月的最佳文章,及时发放奖金。4月头评出2月的最佳文章。以此类推。

3、程颢程颐的著作

(1)、 清澈的小溪似悬空一般,从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的碧绿山峰上一泻而下,澄澈的溪水与碧蓝如洗的天空溶在柔美皎洁的月色中,涌动着融融的秋色,构成了一幅空明灵秀流动不息的秋日画卷。这种秋色仿佛隔绝于遥远的红尘之外,空中那自由自在的白云,山间那如火的红叶,是多么安然悠闲,大自然的一切都俨然被这幽幽的秋夜陶醉了!

(2)、当你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挑战时,心里阳光的人总是视困难和失败为垫脚石,把它当成人生路上的一次磨砺,从而增添了克服困难和战胜失败的勇气,它会让你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让你去检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3)、朱熹一本正经的面孔下,也有一丝闲趣,自然我们也可以称为“理趣”。但无论如何,这种理趣,正如程颢诗中的“云淡风轻”,总是更有生命感的,而不是冷冰冰的道理与规条。

(4)、这首诗短短4句,却写了春游的所见所感,既有云淡风轻,也有美丽花与柳。这种视觉上的愉悦也随之承继到内心的愉悦,所以才有了“近午天”而不自知,像个少年郎一样瞎逛荡。

(5)、此后,程颢在十几年的从政生涯中,时常把“视民如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到一地,都要把这四个字悬挂在显要位置,时时对照检查。

(6)、足下数及吾门,求一言之益,足知好学勤勤之意。人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须先有笃实为己之心,然后可以论学。不然,则纷纭口耳讲说,徒足以为为人之资而已。仆之不欲多言者,非有所靳(jìn),实无可言耳。以足下之勤勤下问,使诚益励其笃实为己之志,归而求之,有余师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足下勉之!

(7)、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处事要秉公办理,不要徇私枉法。不做损人之事,不要妒忌比自己有才能的人。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8)、 当程一恒先生从叙介二程的首部传记文学作品《程颢程颐传》(裴高才著,湖北教育版)中得知,程颢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日偶成》就写于黄陂,他再度身临其境体验,觉得不虚此行,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周末。

(9)、然而,原闵集乡、祝家畈前的一座土台孤寂地兀立在那里无人理睬,渐渐被遗忘。与当今此地的火热情景,及它曾经的辉煌极不相称。它曾是古环川八景之程台夜月的所在地——凤凰台。

(10)、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证实了这一说法。据介绍,“二程”少年读书时,为儒家学说折服,十分向往孔子,乃筑台山顶遥望东方鲁地,该山故名“鲁台山”。后来在此修建双凤亭、二程祠与二程书院等,其遗址保存至今,“鲁台望道”的佳话因此千古流传。

(11)、父母之于子,爱之至也。子不孝,则爱心弛也。

(12)、我们一行首先来到复原的“晒书台”石碑处,北望占地1亩,建筑面积6538平方米的11栋二程书院主体建筑,与南面的百亩双凤亭公园相映成趣,蔚为壮观。

(13)、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4)、见朱熹《二程全书·遗书》卷二十二下载程颐语。失节:指女子再嫁。这两句大意是:饿死这样的事是极小的,女子失去贞节这样的事却是极大的。儒道至宋代发展为理学,也称道学,建立了一套更为严酷的封建礼教,女子不能改嫁即为其中之一。道学先生们认为女子~,极力提倡从一而终的“贞节观”。这种封建礼教不知道掘杀了多少女子的幸福.葬送了多少女子的生命。今天只能供批判或在表现封建道德观时引用。

(15)、《秋月》是北宋诗人朱熹(一作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16)、德与善一天天积累,福和禄就会一天天自己到来。

(17)、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

(18)、二程的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心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该书校点本。

(19)、当你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挑战时,心里阳光的人总是视困难和失败为垫脚石,把它当成人生路上的一次磨砺,从而增添了克服困难和战胜失败的勇气,它会让你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让你去检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20)、自文章推出一周内,凡是阅读量达到400的,发放基本稿费20元;阅读量每增加稿费增加5元,直到100元封顶。

4、程颢、程颐读什么

(1)、接着,我们再次瞻仰了中国名亭双凤亭,重读古碑。我重点向他介绍了两通石碑:由清代一门“双旗杆”的监察御史金光杰撰、其孙女婿周国城题《重修双凤亭记》,以及漕运总督周恒祺所题碑文的签名为何变成“周恒祈”等。其中,金光杰后裔金唯住哈佛大学毕业后,曾任台湾“中央信托局长”,周国城的孙子周谦冲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后,曾任台湾“国大代表”,联合国专员;周恒祺的后裔周君亮则长期任国民d大佬张群秘书,赴台后曾任台湾《中国时报》主编等。古碑背后如此丰富的故事,引起了一恒兄的极大兴趣。

(2)、时隔四年后晚春时节,一恒兄来武汉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听说黄陂重修二程书院的主体工程竣工,表示将再次来陂考察。我在表达欢迎之至的同时,并转告新任台办主任刘忠明。华中师大毕业的忠明兄也一直关注二程书院,当即决定请一恒兄为开馆在即的二程书院来一次预热。

(3)、次子:程处亮,以功臣子尚唐太宗女清河公主李敬,授驸马都尉、东阿县开国公、左卫中郎将,终宁远将军。

(4)、从此程颐深受启发,发愤读书。兄弟二人还在家乡建望鲁台,祭拜万世师表孔子,日日在望鲁台上诵读史书。

(5)、程颢从政带有明显的教化色彩。晋城人民风淳厚,很听从程颢的教化。而程颢则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他的教化思想。乡民有事到县府中来,程颢这个县令象教师一样劝告他们要恪守孝悌忠信,在家要孝敬父母,年轻力壮者与老弱病残者要相互帮助。由于程颢教化有方,使晋城这个几万户大县“三年之间,无强盗及斗死者”,俨然成为了一个礼义之邦。

(6)、在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从二程书院又飞出了双凤——“二裴”(榜眼郎裴宗范与京官裴宗德)兄弟,续写了“二程传奇”。明末清初,二程书院与二程祠均毁于战火。清康熙五年(1666年),黄陂县令杨廷蕴与县丞李成纪在原址上重建二程祠与书院,并将二程书院更名为“望鲁书院”。经书院教化,在明清之际,黄陂举人、进士之多,名列湖北省前茅。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一书记载,在明清540年里,全国共有进士52624人,平均每县为30人,黄陂则有81人,在湖北各县中名列第七位。尤其是在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年间,黄陂中举人数共106人,占全省第三位;中进士者27人,是整个湖北中选人数的9%,位列全省亚军。尤其是清代走出的“文武三榜眼”刘彬士、曾大观与金国均,成为百年佳话。

(7)、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跟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五)

(8)、要明白善的道理关键在于思考,而要坚守善行则在于有诚心。

(9)、我想这个小秃头姑娘,应该是个舌长嘴快的人,邵雍之所以让她前来,就是让她散布棺材里什么都没有,至于她的后人是个盗墓的纯属巧合。

(10)、“道南”之说,明道实因龟山南归,盖亦一时之言,道岂有南北乎?凡论古人得失,莫非为己之学,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果能有所得于尚友之实,又何以斯录为哉?节夫姑务为己之实,无复往年务外近名之病,所得必已多矣,此事尚在所缓也。凡作文,惟务道其心中之实,达意而止,不必过求雕刻,所谓修辞立诚者也。

(11)、程颢是程颐的兄长,两人相差一岁,都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12)、程颢程颐是我国宋代的理学大师,在中国文学、哲学、历史上影响巨大而深远,二位先贤和孝感产生的关联实乃孝感之大幸,是二位先贤送给孝感的一笔巨大财富。孝感本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十分瘠薄的地方,我真不希望这么珍贵的一张文化名片,被我们孝感的后人们自己丢弃。给二位先贤留一席之地,让人们还记得曾经生活地这块土地上的先贤。

(13)、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14)、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杨时听说后,即在卧室设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之后,他又到洛一阳一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约已经四十岁了。一日拜见程颐,程颐正打瞌睡,杨时与同学游酢便一直侍立在侧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后来,杨时的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与他一交一游,而他自号为龟山先生。

(15)、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程门立雪出自几个古人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16)、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17)、青年学生杨时和游酢(后来都成为著名学者)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18)、追求富裕的生活,是人的正常欲望。假如与义相符合,虽然使自己受委屈也可去追求;如果与义不相合,就要守住贫贱以保持心志。这样做不是以贫贱为乐,而是因为义不可舍弃呀!

(19)、▲上下滑动查看征文内容          

(20)、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5、程颢程颐语录

(1)、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2)、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跟恶性,其实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二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之间的关系。程颐还反对妇女改嫁,宣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流毒颇深。

(3)、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欣赏2首美到飞起的诗词,堪称千古绝唱,值得好好品读,赶紧收藏下来吧。

(4)、今黄陂有双凤亭,也是怀念程颢程颐这两位人中凤凰所建。黄陂的望凤台,也是因兄弟二人仰慕孔子,筑台望鲁而得名。

(5)、程颢、程颐兄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洛学”代表人物,世称“二程”,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二程”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现均收入《二程集》。

(6)、兄弟二人上承孔孟儒学,创立以天理论为哲学基础,以正人心、修道德、明义理为核心的理学,为命悬一线的儒学开启了汹涌澎湃的思想闸门,为河洛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创举。

(7)、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为“二程”兄弟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8)、程颢读了《酌贪泉》诗后,写了两句诗:“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只要心中意志坚定,外物怎么能改变?),并常常独自吟诵。

(9)、不能制止一时的欲念,就会酿成天大的祸患。

(10)、 “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的典故脍炙人口,说的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二程”兄弟讲学论道的故事。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兄弟是土生土长的湖北武汉黄陂人。

(11)、程家人口多,家里用有奴仆。程母从小就教育二程要尊重奴仆。有一次,有个奴仆犯了错,有人要斥责。程母赶紧予以制止,并当着二程的面说:“贵贱虽殊,人则一也!”让二程从小就懂得尊重平等地尊重每一个人,特别是地位低贱的人。

(12)、二是果断处置河清县兵卒逃跑事件。程颢在任镇宁军节度判官时,发生了河清县兵卒逃跑事件。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时的都水丞程昉,调河清县800名兵卒前去修河堤。时值隆冬,天大寒,程昉逼迫兵卒跳进刺骨的河水中做河堤,河清兵卒实在忍受不了,便一哄而逃,围住城门,要求打开城门,放他们回家去。众官都害怕程昉,不敢开城门,程颢见状说:“这些人逃命而归,不开城门,必发生暴乱,如果程昉怪罪下来,我来承担。”便亲自开了城门。程颢对涌进城门的士卒说:“天太冷,你们回家取了衣服,再回去筑河堤”。士兵们自然欢呼雀跃,感谢程颢的仁慈。三天之后,又都回去做河堤。

(13)、   告别双凤亭,我们又驱车前往木兰花乡杜堂村民俗街,探幽落户于此的木兰文化博物馆与民艺坊等,同木兰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叶蔚璋、中国青年画家贾恒等面对面交流,留连忘返。

(14)、时河南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②师之。时③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选自《宋史·杨时传》

(15)、二程是理学的奠基者,对朱熹的理学影响尤大,故世人每以“程朱理学”称之。

(16)、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程门立雪出自几个古人的典故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17)、邵雍望着他说:"要让自己前面的道路宽广一些,道路狭窄了没有了立身之地,怎么去行走?"

(18)、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19)、程颐(1033-1107年),程颢胞弟,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曾与其兄同学于周敦颐门下,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

(20)、✦“隔断”句: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1)、邵雍可谓是神算子,他能够凭借一个字来推断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民间关于其测字断事的故事流传甚多,虽然都是些琐事,但是也能够证明其聪明才智。

(2)、我对一恒兄说,二程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正德三年(1508年),由湖广提学陈凤梧将二程祠改建成二程书院,并亲笔题写《二程书院记》,文中说;二程书院其声誉,“与濂溪、南岳、岳麓、石鼓诸书院并称”。

(3)、这首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难怪能够流传千年了。

(4)、地开绝境,天留斯文。在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下,程氏后人和弟子中,人才辈出。

(5)、“二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和理学创始人,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主张以天理节制人欲,以道心统帅人心,以成圣成贤为人格追求。程氏家训的核心是“九思立德”: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思立德”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讲的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修养的功夫。正是这样严格优良的家风家训,成就了程门英才辈出的家族传奇。

(6)、王安石当政时,未被起用,与兄程颢在洛阳讲学。司马光执政时,被荐为崇政殿说书,与修国子监条规。在为哲宗侍讲期间,敢以天下为己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声名日高,从游者日众。其后,程颐因反对司马光的新d执政而被贬,任西京国子监守。不久削职,被遣送至四川涪州,交地方管制。程颐在被贬期间,完成著作《周易程氏传》。徽宗即位,得以赦免,但不久又受排斥,遂隐居龙门,遣散门徒,不久病死于家。至南宋,追谥正公。

(7)、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对其兄程颢于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

(8)、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9)、(《遗书》卷二十一下)这样就把客观精神的“理”和主观精神的“心”共同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它无疑是唯心主义的心理观。在人性论方面,他们对告子的生之谓性,孟子的性善论和韩愈、李翱的性品类说进行了综合改造,并袭用了张载关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分。他们认为,天命之性就是所谓“天理”,包括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内容,是一切人固有的先天本性,也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特点:“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粹言》卷二)当抽象的天命之性通过“气”的中介作用降落到人体时,就产生了“气质之性”,由于气禀的清浊偏正不同,也就造成了人的贤智愚不肖乃至柔缓刚急等心理差异。他们对人类和动物的本能进行了比较:“万物皆有良能,如每常禽鸟中,做得窠子,极有巧妙处,是他良能,不待学也。人初生,只有吃乳一事不是学,其他皆是学。”(《遗书》卷十九)他们对思维问题也有精辟见解,认为“感悟”是思维的结果:“思虑久后,睿自然生。”

(10)、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找到一个良师,这样才能得到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也能学到更有内涵的知识。如果随便寻找一个老师,那么肯定会有碍自己的知识积累,甚至还会让自己迷失学习的方向。

(11)、伊水有情,河洛有幸。时至今日,程氏家训依然润泽后世,连绵不绝。

(12)、程颐和程颢,人们习惯于将他们合称“二程”。

(13)、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14)、公元1093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对求真求实的学友来到这里,他们就是游酢和杨时。

(1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利己,勿嫉贤妒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义合之事则从。

(16)、研究学问若没有诚心,则必然杂乱;做事没有诚心,则事情必然失败;自己谋事的时候若没有诚心,就是自己欺骗自己而丢掉了自己的忠诚之心;与人相处没有诚心,就会丧失自己的道德而增加人的怨恨。

(17)、哪怕人们经常想不起翁卷的名字,也能想起这首诗来。一如诗歌标题,诗的内容写的是四月的乡村,不但具有美感,更具有生活的醇味。

(18)、程颢的父亲程珦更是恪守家训。据宋史记载,程珦在江西兴国任县令时,积极推行礼仪教化,鼓励私塾,一时间,当地民风向好,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物阜民丰,夜不闭户,治安良好—“狱空者数岁”,监狱里边都没了犯人。

(19)、①九思:《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0)、这一家训为“二程”的远祖,晋朝的程延所确立。

(1)、裴高才与“二程”为黄陂同乡,他经过爬梳古籍发现,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的《黄陂县志》之“二程志”清楚记载:“按此章实在陂邑作,故补载之。”诗中描写的黄陂的风物流传千古,黄陂至今沿用着“前川”、“鲁台”与“理林”等地名。

(2)、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3)、作为伊川程氏的代表人物,“二程”十分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兄弟二人将“九思立德”推而广之,以明德为目标,为唤回世道人心,建立了新的道德理想。

(4)、《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5)、原来他们是慕名来拜访河洛大儒程颐先生。然而,不巧的是,他们发现先生正在冥坐。管家发现他们站立门外后,连忙外出相迎,并邀请二人进屋。二人顿感进退两难:进,不忍惊动先生;退,又不忍放弃请教的机会。虔诚、迫切的求学心情让二人决定在门外静候先生。

(6)、理学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主张以天理节制人欲,以道心统帅人心,以成圣成贤为人格追求。在理学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二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说完,邵雍便闭上双眼,离开了人世。家人和朋友们按照邵雍的遗嘱,尽管家人和朋友,不明白为什么要让李家的小秃头姑娘来看入殓,但还是把李家的小秃姑娘找了来,让她看着给邵雍穿上粗布黑衣、抹上油、装进棺材,枕上辘轳头,又让小秃姑娘看了看里面随葬什么东西,才钉好棺盖,送往伊川祖坟。棺椁由八个壮汉抬着,刚抬起时八个壮汉肩膀压得生疼,举步艰难走得很慢。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越走越轻,当遇到上坡的时候,棺材里边"咕噜噜"地响,声音由前往后。下坡的时候,也"咕噜噜"地响,声音由后往前。大家伙都在议论啥在响?

(8)、做学问的人贵在讲信用,讲信用贵在诚实。诚实就能讲信用,讲信用就是诚实。人如果没有忠心和诚心,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讲信用就不能立于世,不诚实就不能在社会上行走。没有诚心就不会有善心,没有诚心就不会成为君子。

(9)、一个十岁孩童,能写出这样涵义深刻的诗句,足见其情操高洁。

(10)、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11)、你知道吗?辛亥革命十多次起义,只有武昌称“首义”

(12)、于是这几个盗墓之徒便放弃了邵雍的坟墓。其实,邵雍死前就料到,小秃姑娘的后人是个刨坟掘墓的主。

(13)、《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14)、二程的母亲侯氏是山西盂县侯道济的女儿,侯道济为侯家名儒。自幼侯氏好读书史,常与其父谈论治国之道,侯道济常感叹:“恨非男儿!”侯母深知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她曾说:“子之所以不能成才,在于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有一次,程颐在玩耍时将同伴的玩具甩到池塘里了,程母便带着程颐到邻居家去道歉。

(15)、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侯;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

(16)、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看程颢的这首《春日偶成》,应当会另有一番体悟。要而言之,程颢虽然是老夫子的面目,但是他也能够欣赏生活里的美好,欣赏春光美景,而又从中体会理学之趣。

(17)、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

(18)、产生于北宋时期的理学,以其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直被视为继先秦之后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而被称为“二程”的程颢、程颐兄弟,就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19)、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20)、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1)、胡庆国的《故乡的秋》荣获《孝南文学》十月份优秀文章,特此祝贺!

(2)、还有一次,二程一起去某位大官家里吃宴席。酒席上,有两个妓女给二程劝酒。

(3)、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嘉祐年间中进士后,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晋城令,官至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因反对新法,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病逝,赐谥纯公。

(4)、据说梅花诗十首预言了近九百年的事情,这一切只是后人的分析,至于到底所指什么,恐怕没人说得太清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5)、为他们或修一个亭子,或建一纪念园,彰显孝感的历史文化;激励后辈勤奋向学,成人成才,此及孝感之大幸,文化之大幸。

(6)、①四知:东汉人杨震,曾以“神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绝别人送的黄金,人称“四知”太守。后世常以“四知”指代清廉、慎独。

(7)、侯氏教育孩子不掩过、重节俭。她常说,“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她生子六人,只有程颢程颐活了下来,自然十分喜爱,然而并不溺爱。程颐刚学会走路时,有一次跌倒了。家人赶紧上前扶抱,恐其惊啼。侯氏却让他自己起来,并说,“你若慢慢走,怎么会跌倒呢?”侯氏在吃饭时,常让“二程”坐在身边,当他们要吃好饭好菜时,便呵斥制止说,“小时候就讲求吃喝,长大会怎么样?”所以,兄弟二人平生于饮食、衣服不挑三拣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42句宋代程颢怎么读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