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4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简介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01 08:41:26 admin 阅读:59

导读蔡元培简介 1、蔡元培简介视频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

蔡元培简介

1、蔡元培简介视频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2)、在北京最为繁华的烟柳之地“八大胡同”,就流传着“两院一堂”的说话:来这里寻欢作乐的大爷,多是“两院一堂”的人,“两院”指的是参议院、众议院,最高立法机构;“一堂”呢?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全国最高学府。

(3)、他们最先想到的是“投毒”,有人配置出氰酸,蔡元培弄来一只猫,灌了几滴,猫便死了。毒药是配好了,但问题来了,你怎么投给慈禧呢?

(4)、谁最可能被"培养式提拔"?一份年轻官员快速升迁深度研报

(5)、蔡元培要辞职,北大的学生和老师却不同意,学潮再起。

(6)、1922年10月,数百名学生在宿舍门口集合,然后集体向北大红楼包围,高喊拒交讲义印刷费,要求学校收回成命,这便是著名的“讲义风波”。

(7)、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8)、有人改革,就有人阻拦,还是在大清朝的眼皮子底下,旧派教员薛炳、任秋田就特别不服,但又没有炸弹,也没有手枪,就打小报告,请学堂的督办徐树兰干涉。

(9)、或许正是“教育宜急”这四个字真正打动了蔡元培的心,1916年10月2日,蔡元培启程回国。

(10)、或许是张厚载的唆使,使年近古稀的林琴南接连写了这两部只能是发发牢骚的影射小说。只是不巧的是,当林琴南将第二篇小说《妖梦》交给张厚载寄往上海之后,他就收到了蔡元培的一封信,说是有一个叫赵体孟的人想出版明遗老刘应秋的遗著,拜托蔡元培介绍梁启超、章太炎、严复及林琴南等学术名家题辞。

(11)、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12)、1919年春,巴黎举办的“和平会议”,并没有像人们期待中的那样大获成功,山东的权益竟被日本所侵占,举国激愤。

(13)、35蔡元培美学文选(蔡元培,着)淑馨出版社1989

(14)、感谢您的阅读!《中华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华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15)、而由叶嘉莹保存整理的顾随先生上课笔记《驼庵诗话》,为我国的诗话珍宝。

(16)、51文明的呼唤:蔡元培文选(蔡元培,着/聂振斌选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17)、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18)、在《新青年》影响下创刊的《新潮》、《每周评论》以及《国民》、《北京大学月刊》、《新教育》等先后加入了宣传新文化的行列。五四运动之后,宣传新思潮的刊物更如雨后春笋,短时间内竟达到数百种之多。

(19)、蔡元培四处奔走,联络其他13所大专院校的校长,一再同北京政府交涉,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最后以身家作保,要求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0)、大学真精神之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2、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简介

(1)、在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中的秀才,不是1883年。

(2)、五四时期,新旧文学的论争,白话文言的抗拒,两派人士都服务于北大。胡适、陈独秀的提倡白话文派,和提倡文言文的林琴南、严复,都在北大教书。当时的校长就是蔡元培,他虽然倾向于革新的、进取的事物,但认为这几位老古董的确有一技之长,也就延聘他们在北大任教。所以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时期,不问这个人有辫子没有辫子,只看他有没有学问,只要有一点长处的人,他没有不器重他的。这种态度,就是所谓“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蔡元培就职后,第一次对学生训话,就说:“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切中当时北大的病根。后来,蔡元培提出“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仅仅两年多时间,蔡元培就把一个官僚养成所改造成为中国的“精神圣地”。

(4)、蔡元培之前,北大校长无数,蔡元培之后,北大校长依旧往来不绝,然而一提起北大校长或是大学校长,我们最先想到的却一定是蔡元培。缘何?因为他凭借着一己之力,却缔造了中国大学应有的模样和精神。

(5)、原来蔡元培看了梁漱溟写的《究元决疑论》,第一次用西方现代学说阐述佛教理论,根基甚厚,“梁漱溟想当北大学生没资格,那就请他到北大来当教授吧!”

(6)、5月4日,北京各校共5000名学生游行示威,得知学生将采取行动,他没有像一年前那样全力阻止,而是保持某种“放任”的姿态,对于学生的爱国之举,蔡元培内心是同情乃至赞成的。

(7)、12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东方出版社1996

(8)、22蔡元培学术论着(蔡元培,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9)、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

(10)、在戊戌变法的前一年,林琴南用白居易讽喻诗手法写了《闽中新乐府》三十二首,率多抨击时弊之作,这不仅表明他在政治上属于维新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文学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及对民间文学因素的汲取。所以当白话一兴,人人争撤古文之席,而代之以白话之际,林琴南也在他朋友林白水等人创办的《杭州白话报》上开辟专栏,作“白话道情”,风行一时。很显然,林琴南早在十九世纪末年就是文学改革者,他承认旧的白话小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他只是温和地反对,如果人们不能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汲取古典文学营养,就不能写好白话文。

(11)、陈独秀:“谢先生美意,只是在下才疏学浅,恐难担此重任。”

(12)、蔡元培答:“假如我在贵国大学教书,是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开会时你们说的便是中国话?”

(13)、罗家伦回来回忆说:“那深邃、无畏而又强烈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驱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乌云,它不仅赋予了北京大学一个新的灵魂,而且激励了全国的青年。”

(14)、总共也就三十来个人,办起事来比现在动辄上千上万的部门还牛逼,短短的两个月里,他们分别起草了小学、中学、专门学校以及大学的各项制度。

(15)、陈维稷,中国现代纺织科学技术奠基人、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达33年之久,在建立纺织工业完整教育体系,领导制定纺织科技发展规划,推进纺织科技进步,支持棉花良种培育。

(16)、平台首页包含网站首页、珍贵古籍、电子图书三大内容模块,分类清晰、操作便捷,方便读者们检索文献、翻阅典籍。

(17)、(1982年10月15日,蔡元培铜像在北大未名湖畔落成)

(18)、48伦理学原理(蔡元培编译)商务印书馆民国8年

(19)、1917年,年仅24岁的梁漱溟报考北京大学,因分数不够,遗憾落榜,就在他伤心失落的时候,却意外地收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书。

(20)、体育课更搞笑,体育老师都是这样对学生发号施令的:“大人!向右转!”“大人!向左转!”

3、蔡元培简介及他的成就

(1)、21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蔡元培卷(刘梦溪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叶嘉莹回忆,一般的老师讲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 ,而顾先生给我的是心灵的启发。顾先生不仅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的修养,而且具有融贯中西的襟怀,加上他对诗歌有着极敏锐的感受与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在讲课时往往旁征博引,兴会淋漓,那真的是一片神行。

(3)、蔡元培答:“假如我在贵国大学教书,是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开会时你们说的便是中国话?”

(4)、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5)、英国公使亲自登门造访,先是劝诱,然后威胁。蔡元培不为所动:“绝无可能!”

(6)、这边是恃才傲物的黄侃对着学生大谈“妻丧速归”,那边却是温文尔雅的胡适“谢谢,不去了”的巧妙对答。

(7)、这五条,如今任何一个成年女子都符合,但放在1901年,那是清朝,女人不缠足,是异类吧,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识字的,也是极少极少,而且,女子讲“节烈”,丈夫死了改嫁?真正惊世骇俗,会要吓跑一大堆人。所以,他的告示,吓跑了那些来前来说媒的。

(8)、光绪三十年(1904),元培在《俄事警闻》上发表了一篇《新年梦》,主张说:“我们意中自然有个中国,但我们现在不切切实实造起一个国家来,怕永远没有机会了。”又提出了外交方面应办的三件事:恢复东三省。消灭各国的势力范围。撤去租界。这篇文章,颇能反映出他这时的思想。

(9)、但现在看来,在这些事情上,深度参与的蔡元培,虽然说有个别瑕玷确实无法完全脱离干系,但更主要的是多数非议着实属于误判。在“蔡元培晚节不保”这个问题上,“吃瓜群众”常见的歪曲事实、选择证据、臆测妄论等毛病,也是应有尽有的。

(10)、这些议论,尤其是他“晚节不保”的讽议,其实从1920年代起,就盛行于人口,可谓由来已久。这些人认为,蔡公的这些言行,相对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时期的“开明”、“先锋”、“保护神”形象,确实反差甚大,可以说走向了他自己的对立面,“反转”到面目全非,让人错愕莫名。

(11)、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若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12)、携手“爱文居”,师生共成长——王月如老师为文化、写作系列讲座揭幕

(13)、推荐页收录了20部蔡元培先生的著作和介绍蔡元培先生的书籍。

(14)、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15)、所谓“庚子赔款”,就是“八国联军”向清政府索取的一笔“战争损失费”。1900年是庚子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由攻占北京后,于次年与清政府订立《辛丑条约》,要求赔偿白银4亿5千万两,年息4厘,分39年付清。应付法国赔款占总数的75%,仅次于俄、德,居第三位。  1908年,美国为恢复扩大远东贸易市场,率先宣布退还部分庚款,设立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逐年派遣中国学生赴美国留学。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后,留欧中国学生受美国退还庚款的影响,有意争取法国退还剩余庚款。  班乐卫是最早响应和推动法国退还庚款的法国著名人士。1912年,时任法国众议员的进步d领袖班乐卫,与时任中国巴黎豆腐公司经理的韩汝甲等中方人士共同发起中法共和联进会,旨在促使法国政府承认中华民国,推动退还庚子赔款。  “一战”结束后,中法两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合作日益密切,国内一些进步人士对法国退还庚子赔款寄予更大期望。1918年底,李石曾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侨工局、西南当局等委托,专程赴法“运动退款”。1920年初,蔡元培与李石曾、吴敬恒等在北平创办中法大学并任校长,其目的是加速法国退还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教育事业。  1920年夏,班乐卫率团访问中国期间,蔡元培等中方人士再次向班乐卫提出“退款兴学”的建议,班乐卫对此表示积极支持,明确应允“归国后当竭全力使该计划实现”。这一年冬季,蔡元培率团到欧美诸国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法国,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运动退款”,得到法国部分政治家和社会人士响应。当时,班乐卫刚从中国回来不久,他就在众议院提议退还庚款用于教育事业,大多数众议员表示赞同,此案即获通过。  在中法两国人士的推动下,“中法大学协会”于1921年7月在法国正式注册成立,决定先行在里昂创办中法大学,既可作为中国留学生和勤工俭学学生的聚居之地,又以此“先得一校舍,由中方分担小款,办一个雏形,可促成赔款的退还”。1921年底,中法两国政府开始就法国退还庚款问题进行洽谈,终于在1925年4月,中法交换文本,解决了法国部分庚款的退还及其用途问题,庚款主要充作以下四项费用:换回远东债权人所持之无利债券;办理中法间教育及慈善事业;代缴中国政府未缴清之股本余额;拨还中国政府所欠中法实业银行贷款。此后,北平中法大学、里昂中法大学的经费,完全由中法教育基金会从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付。

(16)、蔡元培,字鹤卿、孑民,1868年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出文化人、出文化名家最多的地方之由于家学与地域风气的影响,让蔡元培有了成材的先天条件。蔡家是商人家庭,他的父亲经营钱庄生意,富甲一方。家里有钱,又生于文化之乡,蔡元培因此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四书五经,文化基础非常扎实。

(17)、吴稚晖说:孑民啊,这天下事呢,你说办得呢,它又办不得;你说办不得呢,它又办得。(意思就是:呵呵,元培啊,你不要那么天真!)

(18)、当天晚上,蔡元培来到三院礼堂上,对着学生讲:“发生这种事,我这个校长要引咎辞职,不过在我辞职之前,一定会把三十二位学生保释出来。”

(19)、59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点评红楼梦(王国维,着/蔡元培,着/鲁迅,着)团结出版社2004

(20)、复旦大学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

4、蔡元培简介100字

(1)、他们的婚礼别开生面,形式别致,贺词亦谐,有人知他主张男女平等,故意在贺宴上说:“倘黄夫人学行高于蔡先生,则蔡先生应以师礼视之,何止平等?倘黄夫人学行不及蔡先生,则蔡先生当以弟子视之,又何以平等?”蔡元培答道:“就学行言,固有先后,就人格言,总是平等。”说得全场无不首肯。

(2)、1879年,光绪五年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3)、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4)、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d最重要的创始人。

(5)、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6)、在蔡元培的心中,哪怕是“民意”,也无法动摇教授评议会的决定。因为那是学校的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这便是“教授治校”的威力。

(7)、9文化融合与道德教化:蔡元培文选(蔡元培,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8)、投毒不行,蔡元培想到了炸药,可以在慈禧出行的路上埋伏,或者干脆挖个地洞到慈禧的寝宫下面,再将其炸死,也不是不行。后来汪精卫就是这样做的,差点就把摄政王载沣炸死。

(9)、陈独秀:“第仲甫既无博士学位,又无教授职称,怎可充当文科学长?第仲甫身为《新青年》主编,每月出刊一期,编辑部在上海,无法脱身。”

(10)、教授治校,工作的效率如何?只看一点,当时数千人规模的北大,只有一位校长,没有副校长,校长办公室也只设秘书一人,处理日常往来函件。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总务处三足鼎立,各司其职。

(11)、当过国民d的中央执委、国民政府的监察院长、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总长等,都是部级大员来着。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当过北大的校长。

(12)、蔡元培毫无惧色:“谁敢违背教授评议会的决定,我给你们决斗。我是从手枪炸弹中历练出来的,你们如有手枪炸弹,尽不妨拿出来对付我。”

(13)、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14)、李大钊(右一)与蔡元培(右三)、胡适(右二)、蒋梦麟(右四)在一起

(15)、蔡元培到北大后,所推行的措施之一就是“教授治校”。教授之所以为教授,在于他在学术上有所贡献,在他本行中是个权威,并不在于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

(16)、“不必,给我拿条凳子来就行。”堂堂北大校长,一大早便坐在凳子上等待着这位神秘的六十四号房客,而且,不是第一次来了。

(17)、要改革,就要有人才,作为校长,不但要会识人,还要会留人、挖人。挖墙脚,蔡元培最擅长了。

(18)、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

(19)、这里的皖人田其美,显然是指陈独秀,田与陈本一家,这是中国史的常识;美与秀对举;浙人金心异显然是指钱玄同,钱为金,同对异;新归自美洲的狄莫当然指新近留学归来的胡适,胡为周边族群的汉人称呼,而狄则带有某种程度的歧视。至于伟丈夫荆生,或以为为段祺瑞的重要助手徐树铮,或以为是练过武功的作者本人,或以为是林琴南心目中卫道英雄的化身,是理想化的英雄。

(20)、蔡元培刚进北大时,沈尹默便建言:“中国有句古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与其集大权于一身,不如把大权交给教授,教授治校。”

5、蔡元培简介

(1)、他的百年人生平行着中国的百年屈辱抗争,寿高则多辱,而他倾囊于一个复旦,抬升着东方的希望。如果我们今天还能听到老人嘶唳的吠叫,一是后辈敏感的心,二是国情使然。

(2)、陈独秀:“仲甫再三推辞,内中有两个原因。”

(3)、据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24次,在一个政治混乱、黑白颠倒的年代,辞职其实是一种自我保全、以退为进的手段,当然,前提是你得有那个实力和气魄,不然就是作死了。

(4)、2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0

(5)、论d导立宪制https://westonemedia.sharefile.com/d-sd2ad217a0f0c42699c3487b8954d6f57

(6)、是杀手就得杀人,“暗杀团”的首要目标便是大清帝国的最高领导人——慈禧。

(7)、“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师表群伦。海内人士,咸探景仰。用特专电敦请我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席。务祈鉴允。早日回国,以慰瞻望。启行在急,先祈电告。”

(8)、实际上,早在此前几年,鲁迅就对蔡元培有过更“不堪”的非议。他们两位,明明从1911年起,都是同一战壕的队友,蔡元培更是挟其地位,对鲁迅各种掩护和帮衬,而鲁迅背后说什么呢?还是在给一位熟人的书信中,他如此嘲讽道,“我和此公,气味不投者也”。“此公”就是蔡元培,把所有交情都撇得一干二净,就差寄上一封绝交书了。1945年的周作人

(9)、品读经典,书香育人——梁冬青老师赴融水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10)、爱国女学校由蔡元培夫人黄仲玉首倡,取得上海犹太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女士的独力支持,再由蔡元培和蒋观云等人租校舍,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冬正式成立。早期学生人数仅有十名左右。中国教育会则由元培和上海文教界人士叶瀚、蒋观云、黄宗仰等人共同策划,由蔡元培任会长,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主张革新,因无经济支持,早期仅从事文字方面的鼓吹而已。

(11)、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

(12)、《荆生》的发表应该使林琴南出了一口鸟气,但他似乎也有点得寸进尺,得理不饶人。紧接着,林琴南又在《新申报》上发表第二篇影射小说《妖梦》。说一个叫郑思康的人梦游阴曹地府,见到一所白话学堂,门外大书楹联一幅:

(13)、50蔡元培书信集(蔡元培,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14)、蔡元培之前,北大校长无数,蔡元培之后,北大校长依旧往来不绝,然而一提起北大校长或是大学校长,我们最先想到的却一定是蔡元培。缘何?因为他凭借着一己之力,却缔造了中国大学应有的模样和精神。

(15)、就事实而言,蔡元培分三点解释辩白北大并没有林琴南所说的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这三项情事,外间传言并无根据。借此机会,蔡元培公开重申他办教育的两大主张:

(16)、17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蔡元培着)三联书店1990

(17)、“不必,给我拿条凳子来就行。”堂堂北大校长,一大早便坐在凳子上等待着这位神秘的六十四号房客,而且,不是第一次来了。

(18)、然而,这位曾经以一己之力影响着整个时代变迁的北大校长,死后竟无一间屋、一寸土,还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用,就连入殓时衣衾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代筹。

(19)、蔡元培还首次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写进了中国的教育政策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

(20)、放着前途无量的d校干部不做,非要跑回去做个连编制都没有的教书匠,一般人还未必敢,但蔡元培敢,他就是为教育而生。

(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3)、1884年,16岁的蔡元培开始参加科考,17岁考中了秀才。1886年的春天,蔡元培的母亲因病逝世。守丧之后,蔡元培再度踏入科举考场,在母亲去世一年后中举,次年进京通过会试成为贡士,1892年参加殿试,列二甲第34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进士”,金榜题名。

(4)、52大学精神:五四前后知识分子论大学精神之经典文献(蔡元培,着/胡适,着)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90

(5)、并开宗明义,阐发他对大学性质的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6)、介绍蔡元培是个麻烦的事,首先是名字多,本名是蔡元培,又化名蔡振、周子鱼,先是字鹤卿,又字仲申啊,民友啊,孑民啊什么的,反正一大堆,估计厉害的人物都有这么多字。

(7)、林琴南“适度保守的文学改良”主张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尤其是没有得到新文学倡导者的重视,自然非常遗憾。好在这个讨论并没有结束,只是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暂时转变了方向。

(8)、兼容并包,囊括大典!也只有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才有如此的魄力与胸襟:只看学问与格局,不看政见与观点;哪怕你是晚晴遗老,只要学问了得,同样受人敬重。

(9)、本文据《教与学》月刊第1卷第1期,1935年7月出版

(10)、5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上海书店1984

(11)、五天后,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蔡元培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就职演说,针对学校的不良风气,蔡元培提出了三项要求:“拍定宗旨”、“砥砺德行”、“挚爱师友”。

(12)、汪精卫说:孑民啊,北大太腐败了,那群学生不是打架就是逛窑子,你要小心你的名节啊。

(13)、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与人生观,坚持不懈地匡扶学习者走上利国利民的正确的道路,发对文化知识成为官场利用的工具,倡导人文发展,高度重视人格的培养;为北大引进了新的理念,使得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学习教育。

(14)、有人改革,就有人阻拦,还是在大清朝的眼皮子底下,旧派教员薛炳、任秋田就特别不服,但又没有炸弹,也没有手枪,就打小报告,请学堂的督办徐树兰干涉。

(15)、25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1中国伦理学史(娄子匡编/蔡元培,着)东方文化书局1974

(16)、然而,这位曾经以一己之力影响着整个时代变迁的北大校长,死后竟无一间屋、一寸土,还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用,就连入殓时衣衾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代筹。

(17)、在北京最为繁华的烟柳之地“八大胡同”,就流传着“两院一堂”的说法:来这里寻欢作乐的大爷,多是“两院一堂”的人,“两院”指的是参议院、众议院,最高立法机构;“一堂”呢?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全国最高学府。

(18)、蔡元培还是要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19)、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20)、1902年,蔡元培35岁时,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3年,癸卯二十九年,爱国学社的活动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下令侦讯。蔡元培辗转青岛、日本、绍兴、上海等地,一方面学习德语,准备赴德留学以躲避风头,一方面仍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蔡元培收到张厚载具有挑衅性的来信后似乎非常愤怒,指责张厚载为何不知爱护本校声誉,爱护林琴南。至于他看到林琴南的公开信后,更一反温文尔雅忠厚长者的形象,勃然大怒,公开示复,就林琴南对北京大学的攻击以及对陈独秀、胡适等人菲弃旧道德,毁斥伦常,诋排孔孟等言论有所辨明。

(2)、但不管怎么样,涉及蔡公“晚年不保”的几个“罪状”,检其人言啧啧处,大体就这么几条:1927年,以监委资格带头积极参与臭名昭著的“清除运动”,狂热十分老友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也在其指令下悲惨地身首异处,得意弟子柳亚子也上了黑名单,所谓“先生一支勾魂笔,胜过十万毛瑟枪”,可见当日的残酷与非理性;

(3)、然而林琴南为道义献身的想法并不被新知识分子圈所认同,当他的《荆生》、《妖梦》及致蔡元培公开信发表之后,立即引起新知识分子圈的集体反对。李大钊说:“我正告那些顽旧鬼祟,抱着腐败思想的人:你们应该本着你们所信的道理,光明磊落的出来同这新派思想家辩驳、讨论。公众比一个人的聪明质量广、方面多,总可以判断出来谁是谁非。你们若是对于公众失败,那就当真要有个自觉才是。若是公众袒右你们,哪个能够推倒你们?你们若是不知道这个道理,总是隐在人家的背后,想抱着那位伟丈夫的大腿,拿强暴的势力压倒你们所反对的人,替你们出出气,或是作篇鬼话妄想的小说快快口,造段谣言宽宽心,那真是极无聊的举动。须知中国今日如果有真正觉醒的青年,断不怕你们那伟丈夫的摧残;你们的伟丈夫,也断不能摧残这些青年的精神。当年俄罗斯的暴虐政府,也不知用尽多少残忍的心性,杀戮多少青年的志士,那知道这些青年牺牲的血,都是培植革命自由花的肥料;那些暗沉沉的监狱,都是这些青年运动奔劳的休息所;那暴横政府的压制却为他们增加一层革命的新趣味。直到今日这样滔滔滚滚的新潮,一决不可复遏,不知道那些当年摧残青年、压制思想的伟丈夫哪里去了。我很盼望我们中国真正的新思想家或旧思想家,对于这种事实,都有一种觉悟。”鲁迅也在一篇杂文中抓住林琴南自称“清室举人”却又在“中华民国”维护纲常名教的矛盾性格大加嘲讽,敬告林琴南您老既然不是敝国的人,以后就不要再干涉敝国的事情了罢。《每周评论》第12号转载《荆生》全文,第13号又组织文章对《荆生》逐段点评批判,并同时刊发“特别附录”《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摘发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十余家报纸谴责林琴南的文章。

(4)、平心而论,林琴南最先敏锐地意识到胡适新文学主张中可能也有问题,只是他似乎还没有想好反对的理由,所以他说他知道古文不应当被废除,但是说不出详细的理由。他的这个还算诚实的态度遭到胡适、陈独秀等人的奚落,于是他的看法就没有受到白话文倡导者应有的重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0句保持童心的名人名言大全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