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2句阅读的诗句有哪些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01 09:37:09 admin 阅读:59
关于阅读的诗句六句
1、关于阅读的诗句六句英语
(1)、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2)、(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4)、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5)、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分析正面描写时,要考虑观察角度、感观角度等。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7)、(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8)、即便书的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然后我说曹老师最后有一个请求,请你们用最大最大最大的声音把我刚才讲的最后一句话朗读一遍。小孩都非常配合,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都非常非常大声地喊: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我问一百本好书就是一百个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个太阳!我说你在这儿记住四个字:灿烂千阳——一千轮灿烂的太阳!只有这个太阳能够照亮你的灵魂!只有这个太阳能够照亮你眼前的这个世界!
(11)、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1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1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关于读书的经典诗句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14)、(解析)“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第三句“田塍望如线”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第四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
(15)、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16)、(解析)颔联“相知何用早”的意思是如果两个人心意相通了,为什么还要在乎认识得早或晚呢?由此可见,A项“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的结论是无根据的。
(17)、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18)、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1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20)、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2、阅读的诗句有哪些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2)、____谢逸《送董元达》。形容读书好的诗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越恒《劝学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汪洙《神童诗》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秋夜漫漫,饥肠辘辘,再也难以读下去,喝杯山药煮成的薯粥,胜过那佳肴美味。
(4)、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____于鹄《题邻居》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6)、可惜诽谤你的人太多,难以置辩,有功难封,你流落到江南,来赏玩这里的青山。长江滚滚东去,下有蛟龙发怒,掀起波浪;你这次乘着扁舟离去,何时才能回还?日后我们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见,那时你必然还是牢守节操,家中只有破屋数间。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8)、(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9)、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10)、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11)、〔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13)、____陆游《读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14)、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关于读书诗句古诗关于读书的诗句包括:宋代陆游《读书》原文: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15)、再讲讲词。词一般分上下两片,两片的意思常常是有转折有发展的。只要找出上下两片的大意,再注意下片开头的地方,也就是换头的地方,其发展的脉络是不难找到的。
(16)、〔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1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8)、白发无情地爬上头顶,渐渐地进入老年,读书的青灯却依旧像儿时那样亲切有味。
(19)、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形容读书多的诗句关于读书的古诗:
(20)、古人写诗感叹人生匆匆,岁月易老的篇章很多,大多格调悲凉。但陆游与他们不同,
3、关于阅读的诗句六句
(1)、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2)、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3)、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4)、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5)、〔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6)、作用:《锦瑟》中,锦瑟是核心意象,作者以此来寄托情怀;此诗中的锦瑟并非核心意象,作者只是把风雨之声喻为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以此来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3分)情感:《锦瑟》中,锦瑟蕴含着作者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此诗中,锦瑟蕴含着作者对牡丹的怜惜,对自己科举不顺的哀叹。(3分)
(7)、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8)、可惜诽谤你的人太多,难以置辩,有功难封,你流落到江南,来赏玩这里的青山。
(9)、出自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这两句诗堪称神来之笔,用词新颖而唯美,意境更是出奇,把作者对洛阳城春天的热爱表达的淋漓尽致,活泼的笔调中带着深厚的情感,韵味无穷。
(10)、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11)、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____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2)、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
(1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这两首诗歌中表现排遣离愁的诗句,再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排遣离愁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直抒胸臆,从命运相连和心灵相知的方面排遣离愁。《白下驿饯唐少府》中排遣离愁的诗句是“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诗人主要从和友人相识相知的时间长短和对友人的劝勉来排遣离愁的心绪。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4)、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15)、陆游写下这句诗的时候,中原已经落入金人手中六十余年了,中原人民在今人的铁骑下被压迫被剥削,他们日日以泪洗面,心中盼望着大宋的军队早日出师北上,收复中原。可一年又一年,人们望眼欲穿,还是没有等来南宋的军队。
(16)、一般说来,一首诗词的字句弄懂了,结构弄清楚了,关于这首诗词的背景材料也掌握了,那么它的主题思想是不难找到的。古典诗词虽然数量很多,写法各异,它们的主题思想也千差万别,但是仍然可以大致地归纳成几类。有的是揭露政治黑暗和民生疾苦;有的是表现爱国主义精神;有的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有的是表达退隐山林洁身自好的感情;有的是描写自然山水;有的是描写边塞风光;有的是写爱情相思;有的是写社会风俗;有的是写人生的感慨;有的是向往神仙世界厌弃现实社会。以上的分类,当然是不完善的,不能把所有诗歌的主题思想都包括进来,但普遍的主题大概就是这些了。遇到一首诗,可以先看它是属于哪一类,是写山水呢,还是写边塞?是写爱情呢,还是写求仙?确定大的类别并不难。确定了类别以后,还必须再做具体的分析说明。只说一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退隐山林,当然太简单了。还应当说出这首诗里所表现的退隐思想是怎样的,如果能指出是厌恶官场的丑恶,不肯同流合污,这就比较具体了。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
(18)、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19)、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20)、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4、关于阅读读书的诗句
(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每一专题分为四分部分,分别是考点解读、 技巧点拨、经典例题、实战演练。
(3)、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__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4)、就是这几十个字,马匹身上的火印,引爆了小说《火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接管了日本的马队,那些马匹身上都烙着日本军队的火印,饿的皮包骨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虐马事件”,这又让我想起了我之前读过的一本书叫《马谱》,里面是介绍如何辨别良种马的,也想起了许许多多和马有关的及马莹关系的书籍,这些书籍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于是就生发成了小说《火印》
(5)、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6)、(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7)、(答案)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8)、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9)、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10)、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11)、鉴于此,本专题将带领大家系统地学习下关于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主要从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炼字、炼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语言风格、诗歌中的典故、思想情感以及如何读懂诗歌这十个版块带领大家鉴赏诗歌。
(12)、译文:一同去采药,夜晚读书又共同分享同一盏灯。
(13)、在临终的时候,诗人交代给儿子的,不是家事,而是国事。他这一生最为遗憾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国家的统一。
(14)、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15)、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16)、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____黄庭坚《送王郎》
(17)、把不同诗人的同一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也许是分析艺术特点的一种可用的方法。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都是送别诗,就可以比较。通过对比,看出每首诗的艺术特点。特别是李白和王维那两首,不但题材相同,体裁也相同,都是七绝,更好比较了。李白的诗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令和行人将去的地方,烘托了送别的气氛。后两句写自己目送老朋友的帆影渐去渐远,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之中,仍然舍不得离开。他望着不尽的江水滚滚东去,天水相接,浩渺无垠,其中的情意该是多么深挚啊!这情意,诗人并没有说出来,但读者从久立江边目送故人的诗人的身影完全可以体会得到。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王维的诗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说,我虽然不能亲自送你到江东,但是我的相思之情却像大江两岸的春色一样,一直伴随着你,送你归去。王维的情是说出来的,不像李白。但王维也不是直说自己如何想念友人,而是通过一个巧妙的比喻抒写出来。把相思比作春色,一来见出相思之盛,二来也毫不感伤,多么新鲜!
(18)、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19)、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5、关于阅读的关于阅读的诗
(1)、渲染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2)、(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3)、诗词里的虚词在表达感情和语气上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要忽略过去。例如杜甫的《又呈吴郎》中间两联:“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其中,“不为……宁”“只缘……转须”“虽……却”都是虚词,这些虚词用得很好,使语气委婉、含蓄,便于吴郎接受。“不为困穷宁有此?”是问句,其中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西邻的妇人到你那儿打枣确实是不对的,发生这样的事,当然是不好的。进而又为妇人辩护:“她不是因为困穷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来呢?”顺便说一下,“困穷”这个词在古代是窘蹙、艰难的意思。《周易》“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和今天所说的“穷”意思不同。“困穷”这个词的意思,重点在表示走投无路。今天所说的“穷”的意思,古代用“贫”。杜甫在这首诗的第七句说:“已诉征求贫到骨”,可见杜甫用“穷”和“贫”是有区别的。“贫到骨”就毫无办法了,走投无路了,就“穷”了。《荀子·大略》:“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由此可见“困穷”究竟是什么意思。“不为困穷宁有此?”杜甫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个妇人实在是毫无办法了,走投无路了,不得已才来打枣的。我们可以设想,打人家几个枣是不能救贫的,那妇人也不是因为一般的贫就去人家院子里打枣。她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一点办法也没有的地步,已经“贫到骨”了,也许快要饿死了,所以才来打几个枣子充饥。杜甫用“困穷”这个词恐怕是费了一番斟酌的,我们也不可轻易放过。再看“只缘恐惧转须亲”这一句,只因她心怀恐惧,反而要对她格外亲切,使她可以放心地来打枣。“转”是转而、反而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有人偷偷来打枣,顶多不阻止就是了。这个妇人自己知道打人家的枣不对,心里怀着恐惧,倒是应该亲切地对待她才是。这个“转”字,表现了杜甫对劳苦人民的体贴。“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上句的“虽”字和下句的“却”字搭配起来,一句批评西邻的妇人,一句批评吴郎:妇人的顾虑虽然是多余的,可是你的举动也欠考虑。重点还是在后一句对吴郎的批评上。因为有上一句作陪衬,所以一点也不显得生硬。杜甫这首诗对虚词的运用,很值得我们注意研究。
(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5)、(《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6)、(解析)“诗人细致地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是说:牡丹花那如玉盘一样的花冠上雨珠飞溅,让我屡屡伤心;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频频惊破美梦。诗人并没有直接细致地描绘牡丹败落的场景,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雨打牡丹。
(7)、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9)、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10)、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11)、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12)、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1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14)、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自可不必去操心国家大事,自己安然养老也就行了。
(15)、(宋朱熹《观书有感》)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6)、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17)、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8)、好象没有读书的,只有这几首,对不起啦!关于读书诗句古诗关于读书的诗句包括:宋代陆游《读书》原文: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19)、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20)、〔明〕答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关于读书的名诗”望采纳。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2)、我说:有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名字很奇怪,他的名字叫皮卡。小孩都笑了,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卡通形象叫做皮卡丘。我说不叫皮卡丘。我说男孩皮卡望着他们家柿子树上最后一个柿子,对柿子说:“柿子呀,你千万千万不要掉下来,你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一定一定要坚持住!因为再过几天,我的哥哥就要从东京回来了!你一定要坚持到我哥哥回来!”所以每天早晨这个叫皮卡的男孩不时望着这棵柿子树上的最后一个柿子对着柿子说:“一定一定要坚持住!拜托拜托了!” 小孩就笑了,这个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讲:可是,就在哥哥要回来的前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小孩子们立即说:柿子掉下来了!我说:不!不能掉下来了!小孩子们就不停地想。我就在一边说: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小孩还在那儿说,我就不停地讲: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那些小孩有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答案。
(3)、(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代:颜真卿《劝学》
(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6)、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7)、〔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小学关于读书的诗词四首唐〕bai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8)、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读书的古诗〔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1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12)、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13)、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关于读书的名言或优美句子有哪些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14)、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5)、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1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17)、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__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18)、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9)、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20)、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2)、我这个迂腐的儒生,可叹一生碌碌无奇,却只爱前人留下来的著作,从不将我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