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9句描写战争激烈的成语句子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1 10:27:46 admin 阅读:59
描写战争激烈的成语
1、描写战争激烈的成语有
(1)、(生龙活虎)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2)、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3)、“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常用于打击坏人方面;这里可改为“畏首畏尾”。
(4)、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5)、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帮助。(用于同处患难中的人)
(6)、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7)、(误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8)、(错误举例)事实也正是如此,无论哪一级人大代表,对于个人而言,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9)、(龙腾虎跃)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10)、(更正)“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文中描写辜鸿铭与周起然过从甚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概括为“萍水相逢”。
(11)、“无时无刻”用反了,应为“无时无刻不在……”。
(12)、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3)、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14)、(更正)“实至名归”是说这个人的名气和他的能力、学识是匹配的。这里要表达的是说到做到的意思。
(15)、(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宾,是夫妻的典范。
(16)、(更正)“天马行空”形容气势豪放,不受约束,或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用来修饰需要严谨思维的数理逻辑不当。
(17)、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少女)、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举案齐眉(指夫妻)、耳提面命(指长辈对晚辈)、三令五申(指上级对下级)、汗牛充栋(指书籍)、罄竹难书(指罪恶)、美轮美奂(用来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春秋鼎盛(指人,不指时代)、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等。
(18)、(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19)、(沐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20)、(解释)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2、描写战争激烈的成语句子
(1)、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乃至出现成群结队的“拦路典故”、“傻瓜成语”。
(2)、(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3)、(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4)、(更正)“有口皆碑”是褒义词,这里可改为“众口一词”。
(5)、(更正)“乐不思蜀”含贬义,可改为“乐此不疲”。
(6)、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7)、(出处)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
(8)、(更正)“有口皆碑”是褒义词,这里可改为“众口一词”。
(9)、(解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10)、(更正)“同仇敌忾”不是及物动词,不能另加宾语,也就不担任被动结构中的宾语。
(11)、(解释):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12)、(举例造句) 因为参加各种运动,是甚至于像这次一样,要‘冒枪林弹雨的险,受践踏死伤之苦’的。 ——鲁迅《华盖集续编·空谈》
(13)、(解释)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14)、(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15)、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16)、易贬词褒用的成语:处心积虑、满城风雨、一团和气、改头换面、巧舌如簧、衣冠楚楚、巧言令色、趋之若鹜、粉墨登场、无所不为、官样文章、上行下效、始作俑者、推波助澜、明哲保身等。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方兴未艾、凤毛麟角、惨淡经营、差强人意、有口无心、别出机杼、别有天地、目无全牛、拭目以待、叹为观止等。
(17)、(解释):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18)、(解释):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19)、汗牛充栋: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20)、(错误举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行走,虽说有些艰难,却也乐不思蜀,因为融入在雪中那份喜悦早已将寒冷驱散。
3、描写战争非常激烈的词语
(1)、(示例):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2)、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于否定形式。不少人误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
(3)、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4)、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5)、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如: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6)、(更正)“偃旗息鼓”是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不用于形容名声不再传扬。
(7)、前晚地铁里遭遇拥挤,昨日去海上世界也是游人如织,在回来的路上,走望海路堵车,由望海路拐向滨海路也堵车,拥挤不堪的道路就容易出麻烦。(《深圳都市报》2015年5月18日B3版)
(8)、(错误举例)这是鲁迅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从那以后,鲁迅一发不可收拾,在文坛打响了名号。后来,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
(9)、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0)、(误用)用来表褒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11)、(错误举例)不一会儿,我就懂得了浩如烟海的茶知识。
(12)、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13)、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14)、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15)、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16)、(更正)“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局面,在它前面应加上“与人”。
(17)、(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18)、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一般做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19)、这是鲁迅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从那以后,鲁迅一发不可收拾,在文坛打响了名号。后来,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柯桥日报》2015年4月5日第7版)
(20)、(解释):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4、描写战争激烈的成语四字成语
(1)、(错误举例)一日一诗其实是一种比喻,至少比我们每天不加思索地把时间放走要好。每天能够和诗共存片刻,对每个人的思想和人生的升华是很有好处的。
(2)、(挂羊头,卖狗肉)挂着羊头,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3)、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4)、(误用):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6)、(错误举例)乐观、坚强是皓越的爸爸张毅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无论是在讲述带皓越全国各地治病的辛苦历程,还是放弃一切每天无时无刻地全力陪护皓越,他永远都是发自内心真诚地面带微笑和别人沟通,好像这些苦难根本就是不曾存在。
(7)、(更正)日期和节令不可能改变规律而早来或晚来。“姗姗到来”可改为“如约而至”。
(8)、(解释)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9)、(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10)、(错误举例)六朝三四百年间,每逢战乱,青溪栅下就杀声震天,折戟沉沙。
(11)、(示例):他只要一着急,说话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话来。
(12)、例句: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到处是~的战场。
(13)、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14)、(示例):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15)、“似漆如胶”通常写作“如胶似漆”,形容恋人或夫妻关系,用来形容干群关系不妥。
(16)、(更正)“遇人不淑”不当。遇人不淑是指女子嫁了一个不好的丈夫。这里是形容人才没有遇到好的领导,也就是怀才不遇。
(17)、“重蹈覆辙”是指不吸取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这里应为“故态复萌”(旧的习气和毛病又犯了)。
(18)、(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楼上点札,旌旗蔽日,炮火连天。”
(19)、(示例):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但他却安之若素。
(20)、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5、描写战争激烈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1)、茕茕孑立: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2)、(更正)“一蹴而就”是一举成功的意思,这里是说不是做了一次就行,要经常做,反复做,应改为“一劳永逸”。
(3)、(解释)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4)、(误用):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5)、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6)、作为一代名人的辜鸿铭能对萍水相逢的周越然不吝指教,而周之能虚心好学,不忘其诲,今天看来,实在是值得效法的。(《新民晚报》2015年3月21日B13版)
(7)、情不自禁: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混淆。
(8)、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对象是人工的东西)
(9)、(错误举例)当前,d和政府就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七载的研究生毅然去创业,无可厚非。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10)、“偃旗息鼓”是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不用于形容名声不再传扬。
(11)、(更正)“乐不思蜀”含贬义,可改为“乐此不疲”。
(12)、(误用):常被误指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13)、(更正)“同仇敌忾”不是及物动词,不能另加宾语,也就不担任被动结构中的宾语。
(14)、译文:男子汉应当死在边境,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送回故乡安葬。
(15)、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忙乱无章的样子。也形容动作紧张慌乱的样子。
(16)、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17)、(误用)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18)、(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19)、(解释):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20)、(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2)、(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3)、(误用):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5)、“登堂入室”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用在此不当。
(6)、(更正)“甚嚣尘上”含贬义,这里可改为“热火朝天”。
(7)、(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8)、六朝三四百年间,每逢战乱,青溪栅下就杀声震天,折戟沉沙。(《周末报》2015年6月4日第22版)
(9)、(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10)、赏心悦目: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11)、(更正)“光明正大”是褒义,应改为“明目张胆”。
(12)、(更正)“至高无上”词义太重,改为“很高”。
(13)、(错误举例)又到就业季,本周有关就业与招聘的话题甚嚣尘上。
(14)、“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不是作具体分析的意思。
(1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16)、(误用)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7)、不可收拾:指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8)、(解释)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19)、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20)、(呆若木鸡)形容人因恐惧或惊吓而愣住的样子,就像木头做的鸡,一动不动。
(1)、想入非非:(1)指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2)胡思乱想。
(2)、另外,成语题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3)、(错误举例)乐观、坚强是皓越的爸爸张毅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无论是在讲述带皓越全国各地治病的辛苦历程,还是放弃一切每天无时无刻地全力陪护皓越,他永远都是发自内心真诚地面带微笑和别人沟通,好像这些苦难根本就是不曾存在。
(4)、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5)、(错误举例)写作的另一面肯定是阅读。……拿起书本,居然很快就有了甘之如饴的快乐。
(6)、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7)、水落石出:事情的真相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8)、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9)、(更正)作者的孩子是念初一的孩子,小孩有奇思妙想可以理解,但说这样大的小孩对汽车和飞机的构造“了如指掌”,就太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