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7句屈原的诗四句简单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1 10:55:38 admin 阅读:59
屈原的诗四句短诗
1、屈原的诗词四句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2)、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
(3)、是为对英雄和祖先(为国捐躯的先烈)的祭祀;诗人写完国殇之后,又用楚国南方沉湘之间民间丧礼所特有的悼念形式,写了《礼魂》,以表达对伟大英灵的崇高礼赞。
(4)、——《离骚》(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二)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5)、大解,原名解文阁,男,1957年生,河北青龙县人,197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诗《悲歌》、小说《长歌》、寓言集《傻子寓言》,作品曾获首届苏曼殊诗歌奖,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7)、——《渔父》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㉑“君思”句:意谓君子之所以不来相会,是因为没有空闲。
(9)、《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10)、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旧解徒知以受命不迁明忠臣不事二君之义,而不知以深固难徙,示其不能变心从俗,尤为自命之本。盖不迁难徙,义各不同,故特著之曰“更壹志”也。作文之时不可考,然玩卒章之语,愀然有不终永年之意焉,殆亦近死之音矣。(6)
(11)、鲍溶 (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12)、风吹飕飕落叶萧萧坠落,思念女神徒然烦恼横生。(4)
(13)、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此诗第二部分,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之上。
(14)、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1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
(16)、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17)、刘震云:为什么那些感人的故事都是反道德、反人类的?
(18)、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1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我们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山岛巍然,一下子就夺去了诗人的注意,所以紧接着就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风声,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澜,使人觉得惊叹都有点来不及呢!可是等我们掉转视线,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时候,诗人却不再描写下去了。
(20)、创作背景:一说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王夫之最先提出了这种说法,他说:“凡前十章,皆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
2、屈原的诗四句简单
(1)、该诗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2)、周瑀 (临川山行) 朝见青山雪,暮见青山云。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3)、(《九章·抽思》)世溷(hun)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4)、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
(5)、首先是排除语言障碍,这个得依从于多种语言注解,至少理解里边的词句所指的意义;
(6)、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7)、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最终,这位卓越倜傥,执着于美政追求才子士人,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的情怀.
(8)、可以简介作者,概述诗作内容,提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此给予学生必要的“台阶”,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9)、这几位诗人的文思,才比皓月。看了这10首诗,你是不是也跟诗词君一样被深深折服了呢?
(10)、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桂枝香·金陵怀古》
(11)、《九章》——是屈原生命和情感的结晶,它记录了屈原大半生的追求,探索和不幸的遭遇.包括九篇作品,有《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12)、参考答案:这一联千古名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认真品味。首先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可见船在江正中,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顺风顺水,一路扬帆,志得意满。“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13)、——《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14)、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15)、陆畅 (题独孤少府园林) 四面青山是四邻,烟霞成伴草成茵。年年洞口桃花发,不记曾经迷几人。
(16)、清·林云铭《楚辞灯》:“怀王时,秦败屈匄,复败唐昧,又杀景缺,大约战士多死于秦,其中亦未必悉由力斗。……《庄子》曰:战而死者……皆以无勇为耻也。故三闾先叙其方战而勇,既死而武,死后而毅。极力描写,不但以慰死魂,亦以作士气,张国威也。”(8)
(17)、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有关屈原写的三首只有四句的诗《国殇》
(18)、掠过天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19)、这首诗比那些一上来就气势磅礴,不着边际的诗要好得多。
(20)、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所作《离骚》《九章》《天问》等传世,多自述身世、志趣,指斥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混乱,感叹抱负不申,抒发怀归之情,深度体现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9)
3、屈原的诗四句短诗有哪些
(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戏答元珍》
(2)、王泗原.楚辞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4:247-250
(3)、陆畅 (夜到泗州酬崔使君) 徐城洪尽到淮头,月里山河见泗州。闻道泗滨清庙磬,雅声今在谢家楼。
(4)、——《九歌》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⑿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
(6)、此篇在艺术风格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所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为了适应内容和主题的需要,诗篇的建行造句全部采用了七言规整的组合句式,既与《离骚》《天问》等篇不同,也与一般七言诗有别。它是每句中间嵌一“兮”字,形成一种停顿之势,又把上下隔开变作三三句式。如果不计“兮”字,就是一首完整的六言诗。节奏明快有力,韵律金声玉振,产生一种急促感和紧迫感,震人心弦,引人共鸣。这对描绘英雄捐躯的悲壮场景,表达缅怀烈士的崇高情感,都增添了强烈的感染力量。全诗充满了英雄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具有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巨大艺术魅力。(1) (2) (3)
(7)、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
(9)、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1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11)、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12)、参考答案: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处在于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
(13)、欧阳修创作的千古名句有9句,其中最著名的两句莫过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千古名句如下:
(14)、教学古代诗歌尽量做到“实”一些:注重朗读和背诵,这是学生接受古代诗歌的基本门径,也是学生在小学就已经打好的基础;注重激发联想和想象,把课本上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脑海中的鲜明形象或画面;注重引导学生初步赏析古代诗歌,谈谈个人的感受或看法;注重“知人论世”教学法,给学生讲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或由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共同交流;适当讲授一些文体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下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歌的特点。
(15)、“抽思”的“抽”是理出头绪加以陈述之意。“抽思”是说把自己的忧思、思绪抒写出来。清王夫之《楚辞通释》解释说:“抽,绎也。思,情也。”王萌《楚辞评注》说:“抽思者,心绪万端,抽而出之,以陈于君也。”这也正是本篇开头二句所说:“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而增伤。”(“而”原作“乎”。闻一多《楚辞校补》说:“本篇句中例不用‘乎’,《文选·长门赋》注、张平子《四愁诗注》并引‘乎’作‘而’。当据改。”今据改)又“少歌”部分云:“与美人抽怨兮”,“抽思”“抽怨”意并相近。所以,本诗篇题“抽思”,即抒发情绪,有所申说。全诗以回忆为主。从结构上说,其中也用了穿插倒叙的手法。
(16)、原文: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
(17)、译文: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18)、王维 (题友人云母障子(时年十五))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19)、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20)、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人生无根蒂》
4、屈原的四句短诗有哪些
(1)、这道题提示学生发挥想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丰富诗中的画面内容,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3)、诗篇的前两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前句写景。杨花,如同浮萍,是漂泊无依的形象,“无情有思”的杨花,在愁人眼中,“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啼声哀切,所谓“杜宇声声不忍闻”(宋人李重元《忆王孙》)。诗人所以在繁花杂树中独取杨花,在诸多禽鸟中特选子规,不仅因为它们能点明时令是在暮春,以切合当时情事(王昌龄是在天宝六载秋闻贬谪龙标之命,于翌年春抵达贬所的),还由于它们可以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以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杨花”一句真是融情入景、景中见情的佳句。次句由写景转入言事,正扣题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字样。“闻道”,听说,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唐时是以贬地距离京城长安的远近来衡量贬官罪责轻重的。王昌龄只因“不护细行”,竟然被遣放到比五溪更远的沅水之滨,也可得见当时世道的不公。五溪,指酉溪、辰溪、巫溪、武溪和沅溪(《通典》),或谓雄溪、溪、酉溪、武溪、辰溪(《水经注》)。两说虽不尽相同,但其地均指今湘西一带,故无伤对诗作的理解。两句诗,意虽悲痛,但不遣悲痛之语,而是令人玩咏得之。正如白居易的所云:“说喜不得言喜,说怨不得言怨。”(转引自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这也正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特点和诗贵含蓄的一个原则。
(4)、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5)、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6)、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7)、首先,其青年时代所作《橘颂》中用的是行嘉冠礼时所用冠词的形式,基本未脱四言或四三言交错诗体的模式;《九歌》多四言、五言句,“兮”字在句中的形式,也未脱歌舞词的形式,这些都还没有形成骚体的句式。本篇基本上为六言,上句末带语气助词“兮”,每句第四字为虚字腰(个别句子因长短变化可能到第三字或第五字),已形成骚体诗或曰骚体句式的基本特征。
(8)、读者和欣赏者的参与,也决定了艺术的完整表达:而这种参与,不是让你非要去懂,而是去感受,去体悟,去想象,去延伸,去启悟。
(9)、“橘”与诗人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形象等。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作者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精色内白”“文章烂兮”,而且它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
(10)、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
(11)、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12)、孟郊留下的千古名句有4句,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莫过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对无私母爱最好的写照。孟郊的千古名句如下:
(13)、李绅 (却望无锡芙蓉湖) 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14)、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15)、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16)、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47-850
(17)、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18)、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候馆梅残》
(19)、赵冬曦 (和张燕公耗磨日饮(一作张说诗))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朝闲。不酌他乡酒,无堪对楚山。
(20)、本篇的影响尚不止此。其“悲秋风之动容兮”等句所表现“悲秋”的观念,“倡曰”部分细致而成功的心理描写,对后来宋玉的《九辩》有明显的影响,《九辩》中不少精彩的心理描写及通过写景表现心情、烘托气氛的地方,都可以在本篇看到其表现手段的来源。屈原在诗体形式上的创造对后来的诗歌,尤其是近体及现代新诗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绝句不用说是以四句为结构的形式,律诗实际上也是以形式相近的四句一节的两节组成。就现代抒情诗、叙事诗而言,郭沫若、李季、闻捷的很多诗体都是四句为一节。这说明了屈原所创作的骚体诗的巨大影响。所以,本篇在屈原的创作史上,在先秦辞赋的发展史上和对后代诗歌发展的影响上,都值得特别重视。
5、屈原的古诗四句短诗
(1)、王维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2)、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__苏轼《浣溪沙·端午》
(4)、王维 (赠韦穆十八)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5)、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叠题乌江亭》
(6)、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名称由来)“九歌”名称,来源甚古。
(7)、“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8)、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初中阶段,应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作品,理解作品大意,初步赏析艺术手法,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9)、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李如鸾)
(10)、王泗原.楚辞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4:251-253
(11)、⊕关于诗歌技巧及意象写作。诗歌是有技巧的。初学者可以先从练习开始。诗写到成熟,应该尽量不多花气力在技巧上,应多去挖掘生活,去训练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和诗意。
(12)、殷尧藩 (新昌井) 辘轳千转劳筋力,待得甘泉渴杀人。且共山麋同饮涧,玉沙铺底浅磷磷。
(1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杂诗·人生无根蒂》
(14)、殷尧藩 (游山南寺二首) 山中尽日无人到,竹外交加百鸟鸣。昨日小楼微雨过,樱桃花落晚风晴。
(15)、日暮美景流连竟忘归,突然警醒更怀念水乡。鱼鳞做屋瓦厅堂画蛟龙,紫贝饰门阙珍珠饰玉宫,河伯啊,为何久住水中?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