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6句高适代表作燕歌行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5 09:13:59 admin 阅读:59

导读高适代表作 1、高适代表作的诗派是 (1)、✦摐(chuāng):撞击。✦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旆(pèi):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

高适代表作

1、高适代表作的诗派是

(1)、✦摐(chuāng):撞击。✦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旆(pèi):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逶迤(wēiyí):蜿蜒不绝的样子。✦碣石;山名。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4)、青年时,作为官三代的杜甫并不缺钱,四处游历,与李白、高适唱和、仙游,成为佳话。这个时期杜甫的作品热血豪迈,气势蓬勃。代表作首推《望岳》:

(5)、自己屋子烂了,想到的是“天下寒士”,此心真是可比日月昭昭。

(6)、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7)、诗中不但展现了十里黄云、北风卷雪的塞上风光,而且显现了环视宇内无人,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同李白“吾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宛然同一神韵。

(8)、⒂李将军:指李广。善用兵,爱惜士卒,守右北平,匈奴畏之不敢南侵,称为飞将军。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9)、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10)、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1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13)、乐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粗略地说,乐就是小巧、轻快而短暂的喜。拿贾宝玉的酒令来举例子,“对镜晨妆颜色美”是喜,而“秋千架上春衫薄”则是乐。自然,少女的青春美貌也短暂,但无论如何,它也要比荡一次秋千的快乐来得更长久,也更重要些。那用唐诗来解释呢?“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喜吧?这可不是一般的喜,它基本上是古代的女子一生中最重大的喜事。而“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则是乐。看到了,害羞了,簪子掉了,脸上却笑了。这是一瞬间的小美好,却又像电影画面一样定格在心里。到老奶奶七八十岁的时候,这画面还会闪回:你看老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晒着晒着,忽然笑了,别去她周围找原因,她笑,是因为在她心底,那艘小船又来了,那根簪子又掉了。

(14)、✦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15)、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16)、✦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不表确数。)。✦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一夜:即整夜,彻夜。

(17)、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18)、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⑵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19)、⒁三时:早晨、午间、傍晚,代表一整天。阵云:战云。刁斗:古代军中煮饭用的铜锅,夜间可用来敲打巡逻。

(20)、诗人还凭藉想象,展现了边防战士奋勇杀敌的壮烈画面:

2、高适代表作燕歌行

(1)、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2)、高适以古之大将军自诩,可见胸中豪气端的千钧。他纵酒驰猎,狂狷之处不亚李白,其所赋名篇《别董大》足以见其风采:

(3)、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4)、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5)、这正如沈德潜所评论的:“感知忘家,语简意足。”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由此诗可见一斑。

(6)、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啊!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由于边事和外事的增多,不少文人到边塞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9)、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10)、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1)、✦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12)、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13)、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愁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14)、《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15)、✦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16)、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17)、杜甫居住的草堂寺在成都的西郊,寺院极为宏丽,只是因为恰逢乱世,游人稀少。娑罗树,是佛经里的典故,传说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一双,故曰双树。三车,出自《法华经》,分别为羊车、鹿车和牛车,各有不同的比喻。

(18)、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9)、当一个时代出了问题,大家都会愤怒。李白面对的问题是朝廷不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他为自己愤怒;高适遇到的问题是军旅不公,“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他为同袍愤怒。无论为了谁、因为什么,他们共同面对的时代是唐玄宗统治的中后期。那个时代,也许在经济上仍然是物华天宝,但在精神上,唐朝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阴影。诗人的心灵是单纯的,但他们的嗅觉最灵敏,他们嗅到了腐朽,他们喷出了怒火。

(20)、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3、高适代表作名句

(1)、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2)、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3)、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4)、有声I《死亡诗社》全书合集 关于教育的电影

(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此诗为天宝十二年(753),高适离长安前去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今甘肃武威)上任途中,登陇山有感而作。此时高适已四十九岁。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为当时去西北的必经之地。《秦州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岭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之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

(7)、代表作:《燕歌行》系列,《塞上听吹笛》《塞下曲》《营州歌》《别韦参军》《送别》《古大梁行》《别董大》等。

(8)、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9)、而成为“诗史”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0)、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功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作此诗。

(11)、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12)、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13)、事实上,唐诗之美,正在于有情。这情里头,有酣畅之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忧国忧民的老杜,看到国家复兴有望,也一改平日的沉郁,变得轻狂如少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所谓家国有庆,欣喜若狂,读诗至此,谁人不感同身受呢?

(14)、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15)、✦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16)、作为一位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显得很有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其实我们从他的诗作中,有的时候还是能够感受到诗人的一片柔情,譬如他的这首《别董大二首.其一》,便是一首充满了柔情的作品,通篇不仅唯美,同时也充满了一种忧愁之感,更是把送别时的那份感伤之怀,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的淋漓尽致。

(17)、杀气早中晚三时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18)、(宋词三百首)011晏殊I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9)、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20)、✦腓(féi)(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4、高适代表作燕歌行具有什么特点

(1)、这首《别董大二首.其一》也是一首很典型的送别诗,通篇看写得极为抒情,也很是经典,整首诗以一种极为独特的表现方式,把送别之情写得很是独特,他并不像一般的诗人那样写送别,一般的诗人他们是喜欢写得哭哭啼啼,但是高适的这首诗写得又是很不一样,虽然通篇看上去很伤感,可是却并没有表现得哭哭啼啼,反而是写得很是温情,诗人在这里则是安慰起了朋友,也就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

(2)、这段时间是他穷困潦倒的时期,又身体抱恙,但“文章恨命达”,这也是他诗作爆发的阶段。无论平仄、对仗等体式,还是起承转合的文法,都是信手拈来。他的诗句在格律中游刃有余,功力已臻化境。

(3)、✦血:一作“雪”✦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4)、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与岩险,铁骑若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5)、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6)、高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风刚劲雄健、慷慨雄浑。高适一生身世坎坷,早年东奔西走,渴望建功立业,晚年却深受老天爷的眷顾,升任刑部侍郎,也成为盛唐诗坛最显达的诗人。杜甫曾有诗句,“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就高度赞赏了高适的诗歌风格。

(7)、《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8)、第三四句更是经典,也是千古名句,同时也是两句人生箴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抒情,更是表现出了诗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对于友情的那份深厚的友谊,千万不要担忧,不要去担心前方没有知己,要知道这天下的人没有人不认识你。在这两句中诗人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一片深情。

(9)、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10)、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11)、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12)、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铁衣:借指将士。《木兰辞》:“寒光照铁衣。”

(14)、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15)、✦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不表确数。)。✦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一夜:即整夜,彻夜。

(16)、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17)、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18)、刁斗:古代军中煮饭用的铜锅,可用来敲打巡逻。

(19)、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0)、我们之前说过,盛唐的边塞诗是昂扬的。但是,战争残酷,生命无价。一味昂扬其实不免浅薄,只有在昂扬的气势中加上深沉的反思,才能让边塞诗真正饱满起来,闪耀出人性的光辉。从这个意义上讲,《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盛唐边塞诗的标杆。因为高适的这一怒,叫作良知。

5、高适代表作名诗

(1)、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2)、诗中副丞相指哥舒翰,其时已假御史大夫官号。全诗苍浑雄健,写血战一段尤笔墨淋漓,飞动欲活,若听刀戟干戈撞击之声,似见猛士浴血冲锋之象,广角度的拍摄和特写镜头的结合,使场景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末对建立了这一奇功茂勋的主将哥舒翰给予高度评价和衷心崇敬。

(3)、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4)、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5)、⑼穷秋:深秋。腓(féi):病,枯萎。一作“衰”。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6)、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7)、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8)、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9)、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10)、高适初至塞上,对张守理曾寄予极大希望,其所赋《蓟门行》即借戍卒之口表现了这一主题:

(11)、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12)、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3)、✦边庭飘摇: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摇,一作“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14)、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15)、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6)、《燕歌行》是一个乐府旧题,原本是曹丕创作的曲调,我们熟悉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就是最早的《燕歌行》,讲思妇的哀怨。此后诗人们也都按照这个路子往下写。但是唐朝人就是唐朝人,《燕歌行》到了高适这里,完全打破了闺怨诗的格局,变成了一首壮怀激烈,而又感慨深沉的边塞诗。这首诗很长,一共28句,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7)、⑸摐(chuāng)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摐金,敲锣。榆关:山海关。旌旆:旗帜。一作“旌旗”。逶迤:曲折行进貌。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18)、可是杜甫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同样是面临动乱,诗圣颠沛流离,忍饥挨饿,甚至经常居无定所。有一次杜甫只能借宿寺院,可谓穷困至极。下面分享两首酬答之作,高适的作品表达出关怀之意,杜甫的诗歌却充满自信。

(19)、僧人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佛法,钻研佛经。你在一旁听闻佛法,恐怕会受到限制;寻阅典籍,估计也不能太过随便。希望你像扬雄起草《太玄》那样,襟怀淡泊,此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20)、高适和岑参是边塞派诗人。边塞诗派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1)、事实上,高适这首诗不是凭空写成,而是有感而发。唐玄宗开元后期,唐朝东北部战争不断。开元二十四年(736),安禄山冒险攻打奚和契丹,大败而归;开元二十六年(738),乌知义同样轻率地发动对奚和契丹的战争,又以失败告终。可是,作为他们的统帅,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却谎报成胜仗,向朝廷邀功。高适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忧虑,才写了这首《燕歌行》。可惜的是,唐玄宗也罢,整个朝廷也罢,并没有读懂高适的忧虑,继续盲目开边,继续加重东北节度使的兵权,最后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让大唐盛世戛然而止。这不是历史的悲剧吗?

(2)、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3)、不同时期的边塞诗人所处文化环境有相当的差异,其特质也往往不同,他们的诗作风格往往体现了社会历史变迁和社会心理变化。

(4)、✦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5)、诗的头四句以陇上流水来映衬诗人的独身远行。“远行客”是诗人自称。诗人登上陇山之巅,想起乐府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歌辞中说的是何其相似啊 。“陇上分流水”既是写实,也是衬托作者只身远游的孤寂悲凉心情。据《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 ,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诗的第四句运用顶真法紧承头两句而来:“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以流水不尽来比喻人的行程无尽。对诗的头四句,明代的唐汝询评论说 :“首叙陇头之事而即以流水与行人之不休,盖赋而兴也。”(《唐诗解》)

(6)、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7)、其中王昌龄代表作《从军行七首》、《出塞》等;高适代表作《燕歌行》、《蓟门行五首》等;岑参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王之涣代表作《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8)、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9)、✦边庭飘摇: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摇,一作“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10)、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11)、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12)、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 ,为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内容含蕴深广;实为天宝末年东北边境现状之形象写照,可以“诗史”视之。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13)、       《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此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14)、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15)、⑺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此指敌酋。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战场。

(16)、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17)、中年时期,他流寓都城谋求功名未果,但是眼界逐渐转入对社会现象的审视和批判,代表作便是古体诗《丽人行》:

(18)、此诗不落普通的送行唱酬俗套,表现了一种巍然顶天立地、凛然气夺四方的豪情壮志。另一首题为《送裴别将之安西》的五律,风格也与此类似: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第一部分是前八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这在写什么?写出征。为什么出征呢?“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以汉比唐,这是唐朝诗人的常态。将军之所以要出征,首先是因为东北起了烟尘。边疆告警,将军辞家,这是一个非常正义,也非常雄壮的开篇。但是,为国靖边,并不是出征的唯一理由。还有什么呢?还有下两句:“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原来,将军本来就有强烈的立功之心,而天子又格外地予以奖励。这两句诗是褒还是贬?非常微妙。一方面,将军有求胜之心,皇帝有开边之志,这让人觉得昂扬;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儒家有反战的传统,并不主张打无谓的战争,更不主张过度求战。

(1)、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3)、安史之乱,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军困于长安。幸亏名声小,没人对他看管。郭子仪大军压城,他找准机会跑到了唐肃宗身边,面色如菜、衣衫褴褛却忠心耿耿,唐肃宗让他当了左拾遗。后来因言获罪,流贬出京。

(4)、诗是人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

(5)、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6)、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7)、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8)、⑹尉:武官,官阶次于将军。羽书:羽檄,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大沙漠。

(9)、⑵张公:指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735)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10)、⑾铁衣:借指将士。《木兰辞》:“寒光照铁衣”。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玉箸:玉筋、玉筷,此借喻眼泪。刘孝威《独不见》:“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

(11)、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12)、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13)、✦张公:指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烟尘:代指战争。

(14)、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15)、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16)、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48句麦兜语录感动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