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4句农谚语摘抄大全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08 10:00:37 admin 阅读:59
农谚赏析的谚语
1、农谚的诗词
(1)、上学的时候没好好用功读书,工作以后还有机会边学边实践;
(2)、冬天,人们自然期盼雪花,不仅可以打雪仗,垒雪人,还能欣赏大自然的雪景,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3)、◇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4)、“鱼跃花,有雨下”:池塘里的鱼翻跳,表示要下雨了。
(5)、云:早看东南,暮看西北/ 云行东,一阵风;云转西,雨凄凄;云走南,雨成团;云向北,好晒谷
(6)、谚语怎这样说:“立冬不见霜,春来冻死秧”。到了立冬节气正式迎来寒冬,此时,如果还没有打霜,那可不行,说明天气暖和,阳光灿烂,温度过高,预示着整个冬天雨雪匮乏,天气不冷是个暖冬。但是,到了春天却恰恰相反,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天气反而比较冷,不利于越冬作物返青,甚至冻伤,影响夏粮丰收。
(7)、“黄瓜爱水,丝瓜爱藤”是说黄瓜种植的时候需要的勤浇水,丝瓜因长很多的藤需要搭架子;
(8)、◇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关于农谚的谚语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9)、重视农时的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满芝麻芒种谷”,不误农时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产,获得丰收。
(10)、 “大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在0℃以下,北方平均气温在零下5℃到零下20℃之间,常有雾凇现象出现。江南等地常出现冰冻现象。俗话说“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节的一个真实写照。
(11)、摘帽秋,戴帽秋。过去,如果立秋的时间是白天,就叫戴帽秋,原因是早晨了,早晨就意味着是白天了,人起来了,起来了就要戴帽子,而引申到当年的收成,尤其像大高粱这样的庄稼,籽粒要秕,秕的籽粒上要带着一层壳,就像人戴的帽子;相对而言,如果夜间立秋,人睡觉就要摘掉帽子,这就是摘帽秋了。摘帽秋的粮食没壳,籽粒饱满。人们往往用摘帽秋戴帽秋来预测当年的收成。
(12)、10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关于农谚的谚语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13)、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农谚谚语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14)、“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是说白菜喜水而大葱耐旱;
(15)、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16)、雨:蜘蛛结网,雨必晴;蚂蚁搬家,雨必下/ 春寒有雨夏寒阴
(17)、特别是老祖宗能够通过观察立冬节气这天天气情况,预测来年粮食丰收与否,是不是个好年景!不信一起看看!
(18)、羊马年好种田,预备鸡猴那二年。按过去人们的经验,羊马年预示着风调雨顺,多种多收;鸡猴年预示是多灾之年,要以丰补欠。观瞻现在,是现代化农业,无论是羊马年还是鸡猴年同样增产增收,这种农谚,已成过往。
(19)、五月十八龙盘道,哪儿下雨哪儿涝。人们说,五月十八是龙盘道的日子,是雨节。过去,人们没能力战胜自然灾害,即盼雨,又怕雨,旱时盼雨来,雨下多了又怕成灾,心理很矛盾。
(20)、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2、农谚语摘抄大全
(1)、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2)、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3)、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4)、月:小晕风伯急,大晕雨师忙/ 月亮毛东东,不下雨,就起风
(5)、生活中处处都藏着智慧,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体会,它给予我们的远比我们想要的要多得多。
(6)、“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7)、比如生菜、菠菜、苦菊、油菜这些小菜,在春季的四月中下旬到五月的中旬、夏天的八月份、秋天的九月份都能种植;
(8)、早哇阴,晚哇晴,半夜的哇鸽到不了天明。哇鸽,海鸥的一种,人们通过它各个时间的叫声,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9)、"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夏至鸣雷有西北雨,这种气候对早稻生长有好处
(10)、(注)清明最好是晴天,谷雨最好要下雨。如果谷雨没有下雨,那么之后的会久旱无雨。
(11)、正如其他农谚俗语所说:“立冬有雨一冬雨,立冬无雨一冬干”。这是对上面谚语的一个解释,也说明了立冬下雨,则冬季多雨,但是少雪花,看来是个暖冬,不符合节气特点,自然不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势必影响来年粮食丰收,大家说是不是?
(12)、小雪封地,封不住地;大雪封河封不住河。冬至未到,天未数怎能封住地和河呢。
(13)、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14)、◇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15)、我通常早起不吃饭就到菜园劳作,于晨光熹微中为菜们除草、施肥、松土、浇水……微风轻拂,鸟儿鸣唱,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
(16)、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关于农谚的谚语3农事谚语
(17)、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虽寥寥几字,却是对农业生产与天时气象关系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可谓道理深刻。
(18)、菜园子没神没鬼,靠的是肥和水。菜园子没有神秘可言,只要肥水充足,蔬菜的产出就多,质量也好。
(19)、这样,我们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积蓄能量,拥有更多向前行走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也有回旋的余地,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20)、良种无良法,神仙也无法。关于农谚的谚语精选(2)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3、农谚语大全10个带意思
(1)、秋季响雷往往会连续暴雨,造成河水暴涨,便木兰溪下游平原地区泛滥成灾,淹浸农作物,影响收成,而山区沿海高地本来易旱,有雨则作物生长良好,收成亦好这里的布袋即麻袋,装谷物用,"却颠主"与"倒头抽"即袋口朝下,说明谷物无收成或欠收
(2)、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3)、由以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谚语可知:如果农历八月初十日这天气睛好少云晚上月光暗淡的话,那么随后到来的冬天雨雪少,天气干燥,不太冷。如果八月初十日这天阴雨天晚上看不见月光的话,预示这年冬天雨雪多,比较寒冷。
(4)、由此可见,一年中除了冬季不宜种植以外,春夏秋三季都能播种,也都有收获。
(5)、而像茄子、莴笋、西红柿等在种的时候就要留出足够的株距和行距,以免日后相互“打架”,谁也长不好。
(6)、"雷鸣惊蛰迫,早秧放生节"惊蛰鸣雷未下雨,容易发生春旱,早秧插不下去,暂时堆放一起容易生节
(7)、农谚说:“立冬若起西北风,来年必定五谷丰”。到了立冬节气,出现西北风,天气越来越冷,温度不断下降,符合节气特点和规律,看来距离下个节气小雪,雪花就开始飞舞了,冬小麦自然会盖上厚厚的白雪,相对于厚厚的棉被,肯定利于农作物丰收。
(8)、长点种,短施肥。这是一种陋习。为什么?种地时,有的人,总想占便宜,往道上种,甚至越道,所以垄沟有多长,种就点多长,而在施肥时,只施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地里,如果在道边出来的苗不被路人踩死,也就偏得了,如果没出苗,或出了苗被人踩死了,也就搭几粒种子,而施的肥仍旧在自家地里。
(9)、农谚说:“立冬晴五谷丰,立冬雨稻米贵”。看来立冬节气晴朗无雨,却预示着五谷丰登粮满仓,农作物喜获丰收,是个好现象!但是,要是这天下雨的话,可不是好兆头,往往预示着粮食减产,价格增长,看来物以稀为贵!
(10)、"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11)、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谚语吧,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还记得以前背过的谚语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农谚的谚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农谚的谚语1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12)、◇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苏、浙、鲁、湘、粤)
(13)、“天上有了扫帚云,不出三天大雨淋”:天上出现扫把云,表示要下大雨了。
(14)、还有的谚语说:“立冬有雪,来年芒种雨”。这是通过立冬节气的下雪情况预测来年夏季雨水多少。正如老话所说,如果立冬节气出现雪花,那么到了芒种节气,往往会有雨水降临。
(15)、春到来年加十一。这是过去农民们历年对每年立春时日的一个总结。比如说,2016年的立春是腊月廿而2017年的立春则是正月初相差十一天;但是,这种算法只限于农历纪年。2017年是丁酉年,正月初七立春,这年闰六月,照样是这个丁酉年,腊月十九立春,就是说一年两个春,因为,两个春在一年,就没有加十一这个说法了。其实,丁酉年的腊月已经是公历2018年的2月4日了。如果按公历纪年计算,不会出现一年双春。而当农历非润月年立春的时日加定是来年立春的时日了。
(16)、(3)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17)、棒子不出手,能打五六斗。这是在过去,对玉米亩产的估产。就是说,用手攥玉米棒子,尖儿和根不能出手的情况下能打五六斗,当时一斗是40斤,一亩地的产量是200至240斤。
(18)、棉花籽,不知羞,哩哩啦啦出到秋。棉花籽,当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难出苗,当遇到雨水,墒情好时,随时出苗,正是以上所说,哩哩啦啦出到秋。
(19)、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八月初十日这天晚上的月光昏暗淡黄无亮光的话,那么随后接下来的冬天会雨雪偏少,气候干燥,以晴好的天气为主,人们吃的井水也因长时间不下雨雪而干涸,致使人们连做饭的用水都很短缺,说明干旱严重。(其中"月光黄"是月亮被云层遮住月光很暗的意思,"无水煮斋汤"是用衬托的手法,其意是连不太费水的素汤都没有水煮,说明缺水严重。)
(20)、◇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4、农谚名句
(1)、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2)、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3)、谚语说:“立冬有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大家要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烂冬”,不是腐烂的冬天,而是说冬天雨水频繁,过去土路,道路湿滑,地面泥泞不堪,人们习惯称之为烂路,也称为烂冬,寓意冬天比较暖和,雨水多发。由于雨水频繁,外面放置的柴草淋湿,人们缺少烧火做饭用的材料,而且吃的吃完,不便于购买,看来立冬节气这天下雨,预示着冬天多雨水,是个烂冬,不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4)、(5)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5)、"雷打秋,低田无收;雷打秋,布袋"却颠丢";雷打秋,高田五石收,低田布袋"倒头抽"
(6)、②"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春秋不躺地"。意思是冬季严寒,久坐石凳,寒气入侵,伤害身体;夏季酷湿,久坐木凳,湿气太重,可致伤病;春秋不躺地,也是说春季仍有寒气,秋季寒气上升,躺在地上,会给人造成伤寒之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7)、(注)立夏刮东风即下雨,麦子就会毁了收成。芒种刮北风,意味着天气干旱,田里的青苗自然也就长不好。
(8)、夏雨淋透,霜期退后。关于农谚的谚语7庄稼要好,粪大水饱。
(9)、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
(10)、(注)中秋看不到月亮,元宵节就会下雪,清明时必然一直下雨。
(11)、老云接驾,日头笑。指傍晚的乌云,接日头的大驾,当日头,将要坠落时,其光在云的夹缝,似笑。这是有雨的征兆。
(12)、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13)、顶着凌,长的成。指春播作物大麦,豌豆要顶凌播种,使播下的种子有一个冷处理的过程,将来到成熟时,籽粒才饱满。这则农谚,已成铁律,违反了还真吃亏。
(14)、大雪节气的雪多、雪大均预兆来年丰收。比如:
(15)、“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说明灰肥的重要性。
(1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17)、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
(18)、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在过去,靠天吃饭,在五月天若遇干旱无雨,有利于大田作物蹲苗,控制旺长,六月连雨能使庄稼生长有充足的水分,预示秋后粮食增产增收。
(19)、(意思是,寒露前后可以种豌豆,霜降前后可以种冬小麦。)
(20)、老话说:“立冬一日,水冷三分”。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一个节气,预示着冬天到来,温度越来越低,天气越来越冷。不知道你们那里有什么天气变化,别忘分享一下。
5、关于农谚的谚语以及解释
(1)、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到了农历五月已是中夏,进入雨季,但是个别年头,就是不下雨,一切下雨的前兆,完全失灵,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上世纪的1968年,是我县历史上最旱的一年,全年只有一些无效降雨,打破“涝不死的昌黎,旱不死的乐亭。”的传统说法,
(2)、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3)、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4)、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5)、只有先播种,才可能有收获;只有先张开翅膀,才能乘风飞翔。
(6)、综合整理央视网、中国气象局、南方都市报、中国教育报、河南诗词、清华大学等门户网站资源
(7)、老话说:“秋王追月,必定有灾”,啥意思?什么是“秋王追月”?
(8)、秋垡如施粪。秋后垡地,有利于土壤疏松,改良土壤,又能冻死土壤里的害虫。有利于来年春耕。
(9)、(小麦)种在水上,收在火上。小麦虽然不像水稻,在水里泡着生长,但是,它是喜水的农作物,只要水肥充足,增产潜力很大,但是,到了夏至,被干热风一吹,三两天就到了收割期,即所谓的收在火上。
(10)、星星眨眼,大雨不远。暑天,因水蒸气流动,星星在天空中时隐时现,——即眨眼,预示着有大雨。
(11)、①"过了清明是谷雨,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清明节后,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出勃勃生机;再过一个节气,就是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生百谷由此而来;清明、谷雨勾勒出春景图,一年之际在于春。
(12)、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13)、白露花,捡到家。就是说,棉花在白露季节开花结果以后,在下霜时节,得到收获。
(14)、如果这天遇上阴云密布,或阴雨连绵的天气,让人们不能欣赏上弦月光夜景而晦气之时,又想知道八月初十这天遇到这样的阴雨天,我们的老祖宗又是如何预测下半年的旱涝和冷暖走势的呢?那么让我们再接着看下一句老祖宗流传下的农谚俗语吧。
(15)、如选好品种的农谚:“龙生龙,凤生凤,好种才有好苗生”、“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可见选种在农业生产上有多么重要。
(16)、干耪如施粪,湿耪如夹棍。所谓干耪,土壤水分少,耪上去的土疏松,对禾苗生长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而土壤潮湿耪地,烈日一晒,土质板结,制约了禾苗的生长,所以有以上的总结。
(17)、一步三棵苗。该话是朝着玉米说的,当时种的品种是白马牙,秸秆高,一是不抗倒伏,二是苗密了爱出枪杆(光长秸秆不长棒子的玉米),所以在定苗时,株距要大。
(18)、天上骆驼云,雹子要来临。对天气的突变,实际的观察,往往预测正确。
(19)、换茬如施粪,重茬地没劲。尽管前人们不懂得重复耕种导致某种元素缺乏,但是他明白连续重茬使庄稼减产。所以,在种地时,他们使用了倒茬和换茬。
(20)、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1)、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2)、谚语不仅用来预测丰收与否,也能预测下一阶段天气变化情况。要是立冬打雷好不好?谚语有什么说法。
(3)、种丢年,不钟收年。就是说,某一种农作物在当年收成不好叫丢年,来年种一定会有好收成,所以有的人,甚至会多钟。现在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人们已淡忘了这种说法。
(4)、此时,北方广大地区,温度接近零度,水面开始结冰,大地慢慢开始冰冻;南方在农历十月还是小阳春,天气相对比较暖和。过去,民间有“十月朔”、“丰收节”“寒衣节”等风俗习惯。
(5)、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6)、"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大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7)、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大雪”到,不觉已进入深冬,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大雪”节气的民俗活动有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8)、星:三个星星看一夜/ 久雨现星光,来日雨更狂
(9)、撇一看二眼观三。以前种的高粱品种是关东青,大蛇眼,其高粱秸秆有丈余,撇苗的目的是促使根须发达,抗倒伏,所以在用锄撇苗时,其技巧就是撇一看二眼观三了。
(10)、夏至五月初,麦子一把麸。该五月,指的是农历五月,适逢农历五月初夏至,麦子多受干热风袭击,当时缺乏灌溉措施,看着麦子干旱而死,麦粒很秕。
(11)、夏至西风刮,麦子干场打,夏至东凤摇,麦子水里捞。夏至季节,刮西风干旱无雨,有利于小麦收割,打场晾晒;如果刮东凤雨水要多,不利于小麦的收割,打场,晾晒。
(12)、近来,冷空气来袭较少,太阳灿烂辉煌,温度也比较高,还没有达到冰点,那要是立冬节气晴天,还有什么说法呢?
(13)、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14)、◆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15)、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16)、二月里寒食,头寒食种地;三月里寒食,过寒食种地。
(17)、正如谚语所说:“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进入冬季以后,西北风或者北风是相对比较多,而且非常寒冷,如果遇上南来的暖湿气流,自然出现降雪,雪花飘飘洒洒,降临人间大地。
(18)、 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为马兰草,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19)、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关于农谚的谚语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20)、豆打长秸,麦打短节。豆子秸子长,角结的就多,打的就多;麦子节短穗大,产量就高。
(1)、好的谚语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2)、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关于农谚的谚语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3)、余生不长,愿我们都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不断试验和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坚持自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安顿好自己的内心和生命,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更加真实的自己。
(4)、叽叽叫,沙钻儿到。叽叽儿,属蝉类,比知了和蝉小的多,但它出现,叫得最早,当它叫的时候,沙钻鱼上市了。沙钻鱼,当地水产,味鲜美。
(5)、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
(6)、刚进入头伏(初伏),山里人就开始忙着种胡萝卜、水萝卜、红心萝卜等蔬菜了。中伏(二伏)则适宜播种荞麦。末伏(三伏)是播种大白菜的最佳时节,一到末伏,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小菜园里忙着种白菜。
(7)、“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8)、燕子低飞沙燕叫,蚂蚁搬家蛇过道。根据动物的特有本能,预测天气,将要下雨。
(9)、我是畅谈民俗点滴,一起畅谈立冬节气这天出现降雨的农谚俗语,看看有什么说法,好不好?
(10)、(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有雨。)
(11)、(意思是,如果惊蛰前打雷,那么之后难见太阳,整个二月雨水较多。)
(12)、麦子掉头,高粱没牛。告诉人们,拔麦子的季节,也是高粱玉米等大田作物趟三遍的时候——莫忘了管理。
(13)、而“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是说,菠菜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秋分时节,这时天渐渐变凉,菠菜会长得很快,等到立冬很冷了,就要给菠菜盖上塑料膜来保暖了,这样来年的清明时节还有菠菜吃。
(14)、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
(15)、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16)、大寒,小寒,杀猪过年。这是过去,人们对年的期盼。也有的说,大寒小寒,打春过年的,实际上,过了年打春还是常有的。
(17)、天上沟沟云,地上雨淋淋。观云测雨,很实际。
(18)、正如谚语所说:“立冬之日天无雨,来年定唱太平歌”。 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这也是经验结晶所在,通过观察天气,预测丰收与否。
(19)、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20)、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良好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为各类瓜豆类种子的萌发,提供了绝佳的时机,让人觉得不种点什么,都对不起这大好的春光。也让很多如我一般不事农桑的人以为,种菜这件事,好像只能在谷雨前后的农历三月进行。
(1)、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2)、“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
(3)、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4)、(意思是,秋分过后水稻如果还没有长出来,收成就不会很好,还不如割掉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