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7句送别诗的情感四字成语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0 08:29:47 admin 阅读:59

导读送别诗的情感 1、送别诗的情感主旨 (1)、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2)、第三步: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与感情的关系。 (3)、这类送别诗内涵丰...

送别诗的情感

1、送别诗的情感主旨

(1)、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2)、第三步: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与感情的关系。

(3)、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一个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个江中辍棹,犹豫不舍。形象含蓄地表达出了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用郑袤的典故,勉励友人政绩日隆,“茂陵”句则是自喻,期望自己也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受到赏识。“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写万般无奈之情,天地间只剩下这徒劳无益的“离忧”。全诗感情真切凄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遏的悲愤。

(4)、参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以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

(5)、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6)、离别的意象有“橘柚”“江风”“雨”“清猿”,由“橘柚”可以看出送别的季节是秋季。

(7)、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8)、首联中的“嗟”字表达了多重情感: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依依惜别之情;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惋惜;对朋友的宽慰。

(9)、李白正在猜疑,忽然,传来当地流传的民歌,河的两岸站满了送行的村民,一边用脚踏着节奏,一边高唱送别的小调。这样的场景是李白所料不及的,心情激动万分,非常感念汪伦为他如此兴师动众,费尽心机,

(10)、首联和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11)、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12)、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13)、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14)、参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以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

(15)、读诗三看,一看叙事,弄清离别之因;二看绘景,感受画面和氛围;三注意表达技巧。具体欣赏一首诗时,要养成一句一句读,以及“靠词”读的习惯。

(1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8)、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19)、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诗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首联极静整壮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因首联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三联化用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胜过原诗,遂成千古名句。尾联紧接三联,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古代送别诗大多表现“黯然销魂”的情感,而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境界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是送别诗中的代表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送别诗的情感四字成语

(1)、参考: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2)、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3)、颔联写“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看似是用拟人手法写景,写河桥的无情和江树的有意,实则在表达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以及依依惜别之情。

(4)、然而这些看起来总觉得不那么真实,要知道,人的情感是很难控制的,离别的时候,总是千愁万绪的,真的能够做到如此坦然的又有几人。或者诗人虽然表面上说不要让眼泪流下来,实际上有没有泪湿沾襟也就诗人自己知道了。

(5)、读诗三看,一看叙事,弄清离别之因;二看绘景,感受画面和氛围;三注意表达技巧。具体欣赏一首诗时,要养成一句一句读,以及“靠词”读的习惯。

(6)、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7)、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8)、第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9)、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10)、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11)、 ID:gzywxxzs                                 

(12)、(注)⑴董大:名不详。或以为指董庭兰,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大”。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13)、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现代歌手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4)、又或者离别是为了奔赴美好的前程,比如赴考的就祝愿对方金榜题名,“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后附此诗的全文及相关习题)当然,作为长辈还需要勉励后生不要蹉跎岁月,如这首《送魏万之京》:“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5)、小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渭城曲唐/王维 

(16)、参考:离愁。“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含一个愁字。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所组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染了作者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

(17)、参考:在美好的季节里,朋友将要去一座繁华的城市,和朋友愉快地分手,依依惜别中略含对朋友的向往。

(18)、名义上是写送别诗,实则写送别时的景物,或者是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

(19)、  这首词多处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情感。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

(20)、第三步: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与感情的关系。

3、送别诗的情感和手法

(1)、人的情感可以很复杂,离别时分,多种情感纷涌而至是最常见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几种情感可能以随机组合的方式出现在送别诗当中。

(2)、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3)、但凡来送别就是有交情,既然有交情,离别的时候,就总会有不舍和伤感。所以,判别一首离别诗的情感,首先一定要考虑的就是诗人表达了不舍和伤感之情。

(4)、   从唐初的少年英才王勃开始,送别诗一改悲戚基调,给予我们另一种滋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此开阔和昂扬,一扫前人“有别必怨”的格局。离别又何妨,只要我们心意相通,我们就是知己。重情感,轻距离,经受得起考验的友谊不因距离而消逝,反而愈加温暖和珍贵。高适送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对友人前途未知的安慰,也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与信心。刘禹锡和白居易是挚友,两人都有着被贬再贬的不幸经历。两人多年的互动往来、诗词附和、生死相托成为千古佳话。刘禹锡赠白居易的诗词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把人生的斗志、坚韧的意志、达观的精神,传递给远方的知己,相关劝勉和鼓励,惺惺相惜,又励志昂扬。

(5)、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   友情,本就是温暖的事。暂且忘却贬谪的悲苦和他乡的孤寂,把温暖寄给远方的友人吧。我最爱李白的《赠汪伦》,诗中汪伦的热情、李白的温情相得益彰,这样的送别,恐怕是眼中含着泪,嘴角含着笑,心中有温情的吧。李白也曾把思念托与明月,思念跟随着王昌龄到远方、到边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在几大文豪的推崇下,成为寄托思念、共盼团圆的最美意象。陆凯把江南的一枝春色,赠与远方的亲友。杨万里在六月里送别林子方,眼中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别有风情。然而苏学士却觉得橙黄橘绿之秋,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白居易雪天围炉醅酒,邀约友人赏雪畅饮。无论是温暖的春夏还是萧索的秋冬,无论是暖意的江南,还是寒冷的北国,只要心中有温情,哪里都是最美的风景。

(7)、   送别诗中,悲情是主基调。你看常用的意象,哪个不是凄凄惨惨戚戚?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留”与“柳”谐音,客舍青青柳色新、细雨垂杨系画船。飞鸟似乎也有人的情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鸟儿尚且能一年一回,远方的人呢?杜鹃的叫声“不如归去”,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因而子规鸟成为凄凉、哀婉的代表。渡口、孤舟、是送别的场景,更寄托着无尽的离愁。“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诗人愿离愁被友人的船只带走,然而李清照却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知孤舟和远帆,能否承担得起这厚重的情感?人会分离,然水流不断,李白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人单影只,依依惜别,深情款款,回味无穷。高山流水遇知音,羌笛之声是怀友诗中的背景音。岳飞将心事托付瑶琴,感慨知音不在,弦断无人听。李白诗中不止一次提到“折柳曲”,笛声袅袅,催人肠断。边关塞上,一边是催征的号角,一边是幽怨的羌笛。风掣红旗,雪满天山,琵琶胡琴,豪饮留君。边塞诗中的送别,更有悲苦、哀怨、孤独、企盼的沉重情感。谈到送别,不得不提到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离别中的酒,悲苦又温情,不知何年才能痛快畅饮、把酒言欢?喝吧,拼得一醉,高歌一曲,送君离开,切莫回头,大江南北,天南海角,愿饭饱衣暖,河清人寿。

(8)、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9)、“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这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本意是南面的水边,这里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愁别绪。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落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10)、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他从小就能诗善文,被人称为神童,16岁就进士及第,只可惜英年早逝,令人叹息。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当时一位姓杜的少府要去四川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诗。

(1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2)、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践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

(13)、(参考)最后两句,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14)、小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渭城曲唐/王维 

(15)、长亭饯别,芳草惜别,折柳赠别,歌行远别,吟诗话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等

(16)、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17)、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18)、(参考)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一词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漂泊无定的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表明他的心会像飞尘一样紧紧跟随在朋友卢梅坡的马后,像明月一样出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以此来表达思念惜别之情。

(19)、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例:《芙蓉楼送辛渐》

(20)、颔联写“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看似是用拟人手法写景,写河桥的无情和江树的有意,实则在表达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以及依依惜别之情。

4、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1)、所以离愁别绪也成为诗人笔下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友人分别,有的诗人故作坚强,如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的诗人豁达豪兴,如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有的诗人互相勉励,未来可期,如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送别诗中的感情类别: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体贴入微的宽慰,如杜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途艰险的担忧,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坦诚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积极奋发的勤勉,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3)、读标题,“送别”点名这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作。那么什么原因要送杜审言呢?通读全诗,尾联“可惜”两字,知是杜审言被贬官,以至于宋之问要去送别他。

(4)、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5)、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6)、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7)、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8)、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9)、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朦胧、苍凉与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一致,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10)、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11)、读标题,“送别”点名这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作。那么什么原因要送杜审言呢?通读全诗,尾联“可惜”两字,知是杜审言被贬官,以至于宋之问要去送别他。

(12)、(参考)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一词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漂泊无定的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表明他的心会像飞尘一样紧紧跟随在朋友卢梅坡的马后,像明月一样出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以此来表达思念惜别之情。

(13)、问: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4)、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别离的忧伤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非常协调。

(15)、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16)、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17)、《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18)、这首词中,既有为友人送别的不舍、担忧,也有对自己际遇的感慨,还包含了对友人的劝勉。

(19)、无边堤柳唱离情,杨花漫漫搅天青。江水如练人千里,忍泪折枝送君行。愿天下所有宴席都有再相聚的那一天。

(20)、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5、送别诗的情感有哪几种

(1)、人类曾有过无数的送别,在唐诗中送别诗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能够引起后世读者共鸣的送别诗,一定是抓住了送别中感人的细节,或许是故作坚强的微笑,看似洒脱的转身;也或者是依依惜别的眼神,亲切又悲凉的嘱托,慢慢消失在街头转角处的熟悉的背影……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3)、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4)、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5)、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6)、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7)、李白听后,欣然前往。结果十里桃花变成了十里外的桃花渡口,万家酒楼实际是万氏开的酒楼。李白被汪伦盛情所感动,临别之时,写诗相赠,留下了千古名篇。

(8)、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践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

(9)、参考:在美好的季节里,朋友将要去一座繁华的城市,和朋友愉快地分手,依依惜别中略含对朋友的向往。

(10)、既然离别已成必然,与其哭哭啼啼,不如放宽心、好好祝愿。这里内容丰富一些:

(11)、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12)、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13)、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甲申年七月西站送客现代/殊同

(14)、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15)、送别诗中的感情类别: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体贴入微的宽慰,如杜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途艰险的担忧,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坦诚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积极奋发的勤勉,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6)、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现代歌手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名义上是写送别诗,实则写送别时的景物,或者是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

(18)、读标题,“送别”点名这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作。那么什么原因要送杜审言呢?通读全诗,尾联“可惜”两字,知是杜审言被贬官,以至于宋之问要去送别他。

(19)、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20)、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1)、(参考)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

(2)、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3)、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4)、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5)、(注)⑴董大:名不详。或以为指董庭兰,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大”。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6)、最后,诗人劝慰友人安心离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乍一看似乎平淡无奇,然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友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7)、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8)、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9)、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10)、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11)、参考:离愁。“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含一个愁字。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所组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染了作者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

(12)、在分别的路口,你是潇洒的挥挥手,转过身让眼泪流在身后?还是一直默默注视着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视野尽头?

(13)、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14)、《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15)、参考: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16)、这首诗用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末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17)、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2句给老师的一封信200字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