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0句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哪些乡愁书写,城市书写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2 09:21:26 admin 阅读:59

导读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 1、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a乡愁书写 (1)、一方面,余光中对故乡、祖国的风景民俗、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倾心喜爱,由衷赞美,悠然神往,陶醉其中,深感骄傲和自豪...

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

1、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a乡愁书写

(1)、一方面,余光中对故乡、祖国的风景民俗、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倾心喜爱,由衷赞美,悠然神往,陶醉其中,深感骄傲和自豪,这也是导致他的诗中乡愁国爱无处不在的根本原因,他的《五陵少年》、《春天,遂想起》、《中秋月》、《北望》、《乡愁》、《乡愁四韵》、《民歌》、《寻李白》、《白玉苦瓜》、《中国结》等大量诗篇,都是乡愁国爱的出色表现;他这样看待自己创作中的咏史怀古、古今互证:“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心境,一种情不自禁的文化孺慕,一种历史归属感”这种打在“肚里”的“中国结”(《中国结》),“并不是回大陆就解得了的”另一方面,余光中对故乡、祖国历史文化的衰老,现实的封闭与贫弱,对毁灭文化的文革动乱,也深致忧思、怨望和讽刺、批判,据诗人自言,他的《哀龙》,“所哀者乃中国文化之老化,与当时极端保守人士之泥古、崇古”(8);1966年6月写于美国卡拉马如的《敲打乐》,由于出现诸如“中国中国你是条辫子”、“他们说你已经丧失贞操/服过量的安眠药说你不名誉/被人遗弃被人出卖侮辱”、“中国啊中国你逼我发疯”、“中国中国你令我早衰”、“每一次国耻留一块掌印我的颜面无完肤/中国中国你是一场惭愧的病”等一类诗句,“引起的误解甚至曲解最多……颇有一些只就字面读诗的人说它是在侮辱中国”,其实,这首诗不过是“作者有感于异国的富强与民主,本国的封闭与贫弱,而在漫游的背景上发为忧国兼而自伤的狂吟,但是在基本情操上,却完全和中国认同,合为一体,所以一切国难等于自身受难,一切国耻等于自身蒙羞。这一切,出发点当然还是爱国”他的《闻梁实秋被骂》、《凡有翅的》写文革动乱:“天鹅无歌无歌的天鹅/天使无颜无颜的天使/凡有翅的/皆被诅咒/……/凡驴皆鸣,凡枭皆啼/凡狼皆嗥,凡鬼皆哭/……/况且驴,以及枭,以及其他/以及厉笑的狼以及惨哭的鬼/以及红卫兵之外还有越南/以及死亡的名单好几英里以及其他/以及李白的脸上帖满标语/杀尽九缪斯为了祭旗/中国啊中国你要我说些什么?”置身局外并不会被“殃及池鱼”的余光中,对发生在祖国大陆的文革浩劫忧愤不已,这不正是他的爱国感情的不可遏止的流露吗?“患了梅毒依旧是母亲”(《忘川》),子不嫌母丑,余光中与祖国之间的母子血缘关系是永远割不断的。

(2)、(11)殷璠《河岳英灵集》,华夏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110页。

(3)、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4)、政治对峙导致的民族分裂,是滋生余光中大量乡愁诗歌的时空背景,他的乡愁主题诗歌中,浸透了渴望民族统一的爱国意识。这些乡愁诗的抒情主体,既是在思念亲人和家乡,又是在思念大陆和祖国。屈原式的乡愁和国爱,谱写出余光中诗歌的宏大交响乐曲的主旋律。他的名篇《乡愁》:

(5)、挪用一个余光中的比喻来比喻余光中和他的文学——像一首唐人小令。一首精致、优美、玲珑圆转、无懈可击、不胜低徊的唐人小令,它没有乐府那样朴素,没有李杜那样深湛,也没有苏辛那样豪迈,但他是自己的。在文学的星空中,它稳稳地,有自己的位置。那些亮丽的文字中所包含的独特体验和精彩表述都只拥有一个名字:余光中。

(6)、叶慈所谓“与自我争论,乃有诗”,正是此意。

(7)、余光中以自身的人生经历、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酝酿写就“乡愁诗”,其“乡愁诗”富有弹性的内容与形式,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诗歌风格。而“乡愁诗”的广泛流传,又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永恒的乡愁”,不仅仅是于诗人而言,“乡愁诗”更让我们看到了诸多炎黄子孙绵长难消的乡思。

(8)、(29)《谈新诗的语言》,《余光中散文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176页。

(9)、(33)《五陵少年·自序》,《余光中诗歌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8页。

(10)、余光中说过:“要做一位中国作家,在文学史的修养上必须对两个传统多少有些认识:诗经以来的古典文学是大传统,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是小传统。”余光中诗歌创作起步于1949年春夏间的大陆,直接受到新诗的影响。但他对当时诗坛自由诗并不满意,“庆幸自己写诗是从格律诗入手,而非经自由诗入门”。新月派针对自由诗提出规范化的理论和实践,符合了余光中的期待。余光中在诗集《天国的夜市》“后记”坦承过自己与新月社诗人的师承关系,胡适、叶公超勉励过他,师长梁实秋对他的影响更是深远。对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和闻一多,余光中也从他们音乐性的实践中吸收过经验和教训,“徐志摩的音调,往往铿锵有余,而柔婉不足,曲折不够。”闻一多诗歌节奏“或自由而至于散漫,或整齐而陷于刻板,尚未把握到适度的弹性。”余光中对新月派诗人有继承,更有创新,他在音调上刚柔兼济,节奏上富有弹性,探索出自我的发展之路。

(11)、可见,无论是乡愁也好,新古典主义也好,都不足以概括余光中本身徘徊游走于中文与英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诗歌创作。况且,在余光中心目中,诗歌只是他生命的一个维度,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合起来才构成他创作完整的四维空间。

(12)、据说,梁实秋曾称赞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无独有偶,在诗人杨炼看来,余光中的散文成就要比诗歌高,而他的翻译在当代中文诗人中更是突出:“比如叶芝的《丽达与天鹅》,他对外语诗意与形式吃得非常透,并把这种感受和对诗的要求融化到翻译中,进入化境,丝毫没有现代白话文的生涩之感。庞德的那首《理查王》,更难翻译,非常严格的诗歌形式,但同时第一人称写作的理查王说的语言非常粗俗,他可以把这种粗俗的语言,与非常严格的韵和形式结合得完美无缺,甚至有点炫技的感觉,但这种炫技在诗歌意义上非常高级。”

(13)、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何以解忧》

(14)、余先生来到了中国常德诗墙的《华夏新声》篇,察看选刻在那里的先生的名篇《乡愁》。作为台湾的杰出诗人,余先生的《乡愁》是被最早介绍给大陆读者的名篇,而这推介人便是李元洛先生。余先生抚摸着黑地白字花岗石的诗碑,沐浴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和人情,神情端庄地请摄影师为他拍照,李元洛先生也走向前去,两只紧握的手,牢贴着诗碑,照相机又记录下了这感人至深的一瞬。余先生从雕塑般的神圣中放松了自己,让满头的白发衬映他孩童般的笑脸,流露出率真的性情,说道,“我人在那头,诗刻在这头。”

(15)、在诗集《隔水观音》中,余光中一连写下《戏李白》、《寻李白》、《念李白》三首诗,在诗集《梦与地理》中又有《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一首。这几首诗均属于余诗中最见天纵才气、最为狂放不羁一类作品,殷璠谓李白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读余光中此类诗亦有同感。形式上,这几首诗采用诗人“中年以后”常用的“长段”或“从头到尾一气不断的诗体”,这种诗体成为余诗的“一大‘基调’。其来源,恐怕一半是中国古典诗中的‘古风’,一半是西方古典诗中的‘无韵体’。这种合璧诗体,如果得手,在节奏上滚雪球,回转不休,有一种磅礴的累积感”七言古风是李白最擅长的诗体之大篇长句,开阖自如,腾挪变化,奔放舒张,余光中这几首题咏李白的现代“古风”亦是如此,像“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阴山动/龙门开/而今黄河反从你的句中来/惊涛与豪笑/万里滔滔入海”(《戏李白》),气势与情调可谓得李白七古之神韵。内容上,这几首诗以李白生平和传说为主,虽古今虚实交错莫辨,也并非一味狂放诡谲,而是和李白诗一样“言多讽兴”的像《念李白》第三段:“纵盛唐正当是天宝/世人对你的窃笑,冷笑/在背后起落似海潮/唯你的狂笑压倒了一切/连自己捶胸的恸哭/你是楚狂,不是楚大夫/现在你已经绝对自由了/儒冠三千不敢再笑你/自有更新的楚狂犯了庙规/令方巾愕然都回顾”。像《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所写:“这几年交通意外的统计/不下于安史之乱的伤亡”、“诗人的形象已经够坏了/批评家和警察同样不留情/身份证上,是可疑的‘无业’/别再提什么谪不谪仙”、“高力士和议员们全得罪光了/贺知章又不在,看谁来保你?”、“出版法哪像交通规则/天天这样严重地执行?/要不是王维一早去参加/辋川污染的座谈会/我们原该/搭他的老爷车回屏东去的”。其中包含着历史批判、现实讽刺和对世道诗运的感慨。在这几首题咏李白的诗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寻李白》:  

(16)、奇怪的是余光中写了那么多的诗,为什么偏偏是他几十年前的《乡愁》成为他的“名片”呢?

(17)、后来想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同今日对诗人的纪念,拥挤热闹之中,有人真正关注他的诗歌就好。对于这一点,余光中向来自信,1983年,在诗集《白玉苦瓜》10版的自序中他写道:“安迪·沃霍说:在大众传播的现代社会,每人轮流出名五分钟。流行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的致命伤,就是既快又高的折旧率。诗,从来不是什么流行的东西,所以也没有什么折旧率的问题。对于屈原或杜甫,折旧率似乎毫无作用。”

(18)、在台湾,余光中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也在这里与“来自江南的表妹”恋爱结婚。他的生活看起来似乎开始平静展开,但在一九五八年的近一个月间,长女姗姗的出世与母亲的病逝接连而至,不可抗拒的生命的消逝与携着希望的新生一同扑面而来,悲喜之间一时难以言说。而也在这一年,他获得了亚洲协会奖金,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往爱荷华大学进修一年,开始了他的美国之旅。一九六四年,余光中又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两年,先后在伊利诺、密西根、宾夕法尼亚、纽约四州讲学。一九六九年,他又第三次赴美,被美国教育部聘为科罗拉多州的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和寺钟学院客座教授。这三次的赴美经历,既是一次与西方文化的亲密接触,也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去国离家的滋味。这不仅是从地理距离上所谓的“他乡”遥望“故乡”的情思,更是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的寂寞。这段美国时期对他的影响巨大,他最终选择成为“回头的浪子”,重回古典的怀抱。

(19)、余光中的文字贵而不浮,绚丽而不虚幻,温婉而不俗媚,他的文字大气磅礴,不愧称之为文化大家。正如杨克所说:“余光中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之他的散文浸淫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有一种中国的文化底蕴,比较华美。”

(20)、质朴无华的人、事,文白义深又朗朗上口,应该就是《乡愁》广为流传的首要原因。

2、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哪些乡愁书写,城市书写

(1)、“均齐体”诗歌有《算命瞎子》、《昨夜你对我一笑》、《珍妮的辫子》、《两相惜》,为了避免此类诗歌往往会出现的呆板僵化问题,余光中都做了破格处理。前三者是他早期诗歌代表,明显受到新月派格律诗的影响,部分诗行长短不但都做到了相对整齐;后一首《两相惜》则是他有意创作歌词,借鉴乐府使然,每句八字三节,偶以“哦”字打破诗歌“豆腐干”结构。《昨夜你对我一笑》第三节破格较多,周蓝萍将其修改后谱曲,形式上变得更为整齐。

(2)、12:李白,是中国诗史的旷代奇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余光中先生所寻觅的,如诗人自己所说是一种“宛转的怀乡”,也是我们民族所普遍共有的一种历史的情感。请聆听《寻李白》,有请唐静老师和梅扬浠同学。 

(3)、余光中创作的指称有很多,什么“四度空间”、“艺术上的多妻主义”、“左手为文,右手为诗”等,但这除了说明他的涉猎的领域宽广之外,和他的创作成就好像关系不大。只要认真读过余氏的人,应该都能领会。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他说:“写来写去,文体纵有变化,有一样是不变的,那便是我对中文的赤忱热爱。如果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宏美的中文正是其半径,但愿我能将它伸展得更长。”面对悠远而丰满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血脉浸润的诗人正跨越着空间的乡愁,又沉浸在时间与文化的乡愁中。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对中华民族及其博大悠久的历史文化,作者几十年来都保有强烈而深沉的尊敬仰慕。“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我当年离开内地: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乃此生最大伤痛。幸好那时我已21岁,故土的回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唐魂魄。”

(4)、与1949年涉海而渡的许多台湾人一样,余光中也属于“大江大海”的一代人。祖籍福建永春的余光中,1928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8年,当他还在金陵大学外文系读书时便开始写诗,由于受到梁实秋的赏识,还出版了诗集处女作《舟子的悲歌》。1950年,随父母赴台后,余光中继续就读于台大外文系,1953年,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成为台湾五六十年代异常活跃的现代诗人。

(5)、P20: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寻根诗篇。诗人在故宫博物馆看见一件古代文物,白玉雕琢成的苦瓜,于是触发灵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赋予白玉苦瓜以诗意的艺术的灵魂。

(6)、杨弦谱曲多取自《白玉苦瓜》这一诗集,先后有10首之多。《白玉苦瓜》诗集也是众多作曲家的“宠儿”,甚至有的诗歌出现一诗多人谱曲的现象。《民歌》有杨弦、李泰祥谱曲的两个版本。《乡愁》一诗谱曲的人数更是居余光中众诗之冠。笔者统计到至少有9位作曲家为之谱曲。1992年中央电视台除夕晚会旅法葡籍华人胡浩波演唱了《乡愁》,字幕未注明作曲者。1993年4月余光中会晤音乐家王洛宾,王洛宾将《乡愁》一诗谱曲并为余光中演唱。杨新民谱曲的《乡愁》获文化部1998年全国声乐新人新作创作歌曲(美声组)二等奖。李海鹰谱曲,佟铁鑫演唱的《乡愁》是2002年央视8套开播的电视剧《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歌。2004年,香港教育事业家郑文德也将此诗谱曲,并邀请毛阿敏、杨洪基等人参与演唱,出版了专辑《十感乡愁》。作曲家沈亚威对《乡愁》也甚是喜爱,直到去世前还为之谱曲。晁岱健2006年底谱写了《乡愁》的曲子,2008年春就此曲还举办了“情中国——《乡愁》作品音乐会”。张倩也在《音乐创作》刊物发表公开曲谱。

(7)、女孩因物质而选择男人是可惜和浪费,她们失去了追寻自己是谁的机会,吃苦趁年轻才能发掘出身体里的宝藏,老了面临险境后悔晚矣!不要选“容易的路”,那其实是最艰难的。未经世故的女人习于顺境,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的深谙逆境,反而宽以处世。

(8)、中国现代歌曲对余光中也有影响,他年少时经历了战乱流亡,在他成长的岁月中,抗战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他思念的中国“在抗战的歌谣里”。1997年他写下了诗歌《只为了一首歌——长春赴沈阳途中》,那首歌就是潘孑农作词,刘雪庵作曲的抗战歌曲《长城谣》。他“小时候常唱的抗战歌曲:‘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这首《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创作的著名抗战歌曲。在诗歌《赠斯义佳》中余光中还提到过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的抗战歌曲《嘉陵江上》。这些抗战歌曲激励着少年余光中的心,那忧伤又昂扬的旋律化入他日后的诗歌中,也定下了他诗歌爱国怀乡的主基调。

(9)、在那种热烈的讨论氛围中,余光中尝试了一系列现代主义的诗歌创作。可是不久,他开始警觉西化之失,并向一些西化作家直言苦谏,毅然告别虚无与晦涩,回归传统,写下许多诸如《寻李白》等一系列以古人为题的人物诗,以及像《白玉苦瓜》等博物馆文物为题的古意斑斓的诗歌。然而,在余光中看来,这时的回归传统,已是融合了现代精神的“中国诗的现代化”。

(10)、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地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11)、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小生物,不要再猎杀它们了,他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想人一样,有自己的父母。不要再让一个个无辜的生命惨死于人手!

(12)、“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这是余氏诗歌标本式的句子,像是从词演化过来,其实是余光中自出机杼,句子的枝头摇曳着灵气与才华。

(13)、   余光中从小就接触文言文,后来虽然学外文,教外文,但从未中断过古典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推崇唐宋八大家。对文言文的倡导与研究,于他的诗歌、散文创作有什么影响?

(14)、对待传统,余光中的认识清醒,态度明确:“反叛传统不如利用传统”。他看清了“狭窄的现代诗人但见传统与现代之异,不见两者之同,但见两者之分,不见两者之合”的弊端。在传统面前,他是一位“知道如何入而复出,出而复入,以至自由出入”的“真正的现代诗人”余光中自谓“艺术的多妻主义者”“多妻”者,“转益多师”、全面借鉴之意也。他说:“‘转益多师是汝师’,善师者当如是。许多人自以为反尽了传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事实上他正在做着的恐怕在传统中早已有过了”余光中就是一个免除了盲目自大的“善师者”。屈原、李白、姜夔之外,余光中博采旁骛,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营养加以充分吸收,他的《月光光》、《摇摇民谣》、《乡愁四韵》、《民歌》、《乡愁》、《民歌手》、《踢踢踏》、《公无度河》等诗,采用的是《诗经》、乐府、民歌的语言形式,复沓回环,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他的《招魂的短笛》,用的是楚辞体。他中年时期的大量忧国伤时之作,表现出忧患黎元的入世精神,和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分明有“少陵遗意”流露,儒家关怀现实、忧国忧民的思想,正是通过屈赋、杜诗下及余光中的。苏轼调和儒释道三家的圆融、豁达,和他豪放、清旷而又冲淡、谐趣的诗艺词风,也让余光中神往,“一卷东坡集”得他时时挑灯“细味”(《夜读东坡》),感悟良多。余光中有“情诗圣手”之誉,他写有情诗集《莲的联想》,还有《吐鲁番》、《双人床》、《雪崩》、《小褐斑》、《大度山》等大量言情并时涉性事的作品,缠绵、香艳、佻达乃至色欲,与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柳永言情诗词大有干系,甚至散发出六朝宫体的气息。他的《孤独国》、《圆通寺》、《蠾梦蝶》、《听瓶记》、《漂水花》、《松下有人》、《松下无人》等诗中还恍惚可见玄言、禅诗的影子。乡愁、咏史、怀古,是他常常处理的题材,他认为“用现代手法处理传统题材的作品也是现代诗,且更广阔而有前途”(35);题咏、赠答、记游、写景,也是他喜欢的诗歌品类。篇幅所限,以上数端不便展开论述,下面仅就李贺对余光中的影响再略谈一二。

(15)、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16)、余光中诗歌有很强的音乐性。香港学者黄国彬说:“论诗的音乐性,在新诗或现代诗人丛中,直到现在,我们还找不到一位诗人同余光中颉颃。”杨弦也说:“余光中在1974年出了诗集《白玉苦瓜》,它跟以前的诗不大一样,很多首都很对称,很有韵律,很适合谱曲。”余光中也多次撰文论及诗歌的音乐性。他说:“一个民族,岂能让自己的缪斯哑掉?”“所谓音乐性,可以泛指语言为了配合诗思或诗情的起伏而形成的一种节奏”。而“决定节奏的一半因素是段与段,句与句(或者行与行)之间的相对关系”。他对诗歌音乐性的认识与歌词特点很接近。歌曲多为一个曲调搭配不同歌词,以形成回环往复的演唱效果。这就要求歌词各节对称,句式大体一致,如果有不一致处,也最好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以便作曲家以副歌形式处理。余光中的入乐诗歌以格律体诗歌为主,段与段、行与行之间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各诗节诗行顿数和字数大体整齐的“均齐体”诗歌;二是各诗节对称,相应诗行顿数和字数相对整齐的“对称体”诗歌。

(17)、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18)、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

(19)、一个人的故乡是一个村镇,一个城市,一个省份,也可以是一个国家,这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他乡”。

(20)、巴蜀民歌给了余光中音乐上的感悟,潜移默化滋养着他的诗心。他不仅聆听,而且和同学们平日也常哼着民谣或抗战歌曲。巴蜀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远古的《候人歌》、周武王时期的《巴渝舞曲》、战国时的“下里巴人”、到唐宋盛行的《竹枝词》、明清城市小调,再至吸收民歌传统的四川曲艺,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演进。余光中1949年创作的《扬子江船夫曲》,在标题之下,他特别标注要“用四川音朗诵”,诗歌中回响着他少时听到的川江纤夫号子声。余光中更称《乡愁》“就像是一首现代化的竹枝词”。民歌讲究对仗,语气助词、拟声词多,节奏感强,内容直白,多和劳动、爱情相关,这些特点在余光中诗作中也有反映。

3、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乡愁书写城市书写

(1)、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  余光中:古典文学是我写作生命的主流,也是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更是我写作语言的根底、骨架。不读文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何从吸收。不熟读古典诗、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已抵达怎样的深度、高度。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如果作者还通外文,而在恰当之处又引进方言俚语,那“八字诀”还可扩到十六字,加上“俚以见真,西以求新”。一位作者能掌握这么多语态,他的筹码当然比别人多,而文言正是一张王牌。

(3)、1954年同友人共创「蓝星诗社」。整个青年时期的写作追求新时代的「格律诗」,但也有强烈西化的倾向。

(4)、诗人走了,但他的余音“我在那头,诗墙在这头”,依然还在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缭绕,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两岸统一的那天,“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天堂里,他依然有割舍不了的乡愁。缅怀一个诗人,最好的方式是去读他的诗,今晚我们以一首首经典作品,致敬这位逝去的当代诗坛“首席缪斯”。

(5)、“船票”暗示随着岁月的增长,乡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

(6)、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动物献一份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7)、   余光中:我熟读上千首英美名诗,不但教这一课已近五十年,而且还译过近三百首英诗。英诗的主题、句法、节奏、韵律、诗体意象等早已深入了我的内心,丰富了我的诗思、诗情,成为我“诗艺”不可或缺的成分。对于我的诗艺,中国古典诗是主流,西方诗是一大支流,至于“五四”以来的新诗,只是古典诗浅短的下游而已,不但三角洲有点淤塞,而且风景远不如上游与中流。

(8)、入乐的半格律体(或称半自由体)诗极少,多节的仅《火浴》一首,其诗节大体整体,但各诗节间不太对称,诗行偏多,谱曲难度较大。还有一些入乐诗歌只有一节,但内部部分诗行顿数和言(字)数一致,可算半格律体,如《当我死时》、《秋暮》、《发树》《让春天从高雄出发》、《雨声说些什么》、《向日葵》,谱曲及演唱时这些“歌诗”往往做重复数遍处理。

(9)、(2)《天狼星》,《余光中诗歌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349页。

(10)、余光中骚情雅意,与屈原关系最深。因为余光中清楚,自己作为一个中国新诗人,承继的是屈原的精神和诗美的遗泽。他写给屈原的作品有多首,《淡水河边吊屈原》是1951年诗人节所作,《水仙操——吊屈原》写于1973年端午,《漂给屈原》写于1978年4月,中间是近30年的时间跨度。对屈原,他无限景仰:“江鱼吞食了二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他十分理解屈原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无上价值:“太史公为你的投水太息,/怪你为什么不游宦他国?/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张仪,/你不过流为先秦一说客!”(《淡水河边吊屈原》);越到后来,他越感受到和屈原的深刻精神联系:“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从上游追你到下游/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亦何须招魂招亡魂归去/你流浪的诗族诗裔/涉沅济湘,渡更远的海峡/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漂给屈原》)。这种深刻的精神联系,缘于他和屈原在身份、心境上的契合认同。屈原遭受流放、行吟泽畔的经历,“国无人莫吾知兮”的孤臣孽子的被遗弃感,和他对祖国、故乡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无限热爱之情,都让余光中产生共鸣。有人认为余光中自比屈原并不恰切,其实是缺乏对余光中生平遭际的深入理解和细致体贴。

(11)、(13)胡震亨《李诗通》,转引自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附“丛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1873页。

(12)、(7)《梦与地理·后记》,《余光中诗歌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417页。

(13)、生时不能亲近大陆故土,故诗人设想死后归葬之,诗的前半即是屈原《哀郢》“狐死首丘”原型的展开;诗的后半则可视为对屈原《哀郢》“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几句诗意的改写。

(14)、本文恰似一首长诗,字字句句,充满令人惊奇的诗的意象。作者笔下的雨时而是“黑白片子”,时而是“宋画”,时而是“一滴湿漉漉的灵魂”,时而是“温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凭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乡愁化为种种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灵历程相连相融。可谓情丝和雨丝交织。

(15)、2006年,我曾在北京大学校园里目睹过余光中诗歌讲座的空前盛况。一间最多容纳三四百人的教室里拥入近千人,听讲的学生甚至站到了讲台两侧。那时的我还颇为意气,在我看来,这种明星式的围观完全与诗歌无关,愤愤之下甚至挤出了教室。

(16)、“一个秋晴的黄昏,一少年坐在敞向紫金山的窗口,写下他的第一首诗,那时候他没料到,这一生他注定要写很多作品,更不会料到,他未来的读者,不在大陆,却在海外,他注定要做南方的诗人,他的诗,注定要在亚热带的风雨里成长。”

(17)、诗评媒编辑部信箱:shipingmei001@1com

(18)、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余光中精选集》

(19)、P18:《春天遂想起》,是余光中的情感细腻之作,讲述了作者的故乡情结和爱国情怀。写作背景是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色,与风土人情文化,是诗人青少年时期成长地。故他把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迸发出来。有请邓建华带来这首《春天遂想起》。

(20)、P16:先生除了在文学上的多管齐下,还表现于他在美术和音乐上的热情和造诣。把月光掬在掌,注在瓶,分析回忆,分析悲伤。诗歌赋予画面感,勾画出一幅凄惨淡白的海景月色图,取材于台湾童谣的这首《月光光》,掌声欢迎黄华进行朗诵。

4、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城市书写吗

(1)、余光中早年写古典诗,后又转写现代诗,然而,他的诗其实可以算得上是现代的躯壳中流着古典的血液。有意思的是,他年轻时曾攻读外文系,后又多次赴美学习交流,但最终回首重拾东方的古典。在文学上,尤其是在诗歌上,他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这就是余光中诗歌的迷人特质,后又引来不知多少人来研究。民国时期走来的文人,不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上造诣深厚,也大都于此系统学习、深谙于心,而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他们又匆匆奔向西方文化的领土,中西文化的碰撞总在有心人的笔下绽放出耀眼的火花。这点深刻体现在他后来所主张实践的“新古典主义”中。而“乡愁诗”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一方面是对古老东方大地的追忆,另一方面是对悠久华夏文化的怀恋。余光中作为现代人,取自中国古典艺术的血液,以现代的诗歌形式来表现其内容,这就在内容和形式上完成了一个古与今的沟通融合。

(2)、李贺诗歌的浓郁而阴冷的时间、死亡意识,奇兀的感觉印象,对余光中影响明显,如下一些诗句:“往事梦游着,在安排一列奇异而无声的/化装游行,向一座死城”、“最后的访客已辞去,只遗下/氧化了的时间的骨灰/于我的烟灰缸里”(《夜的标本》);“醒来,看梦魇的标本浮漾于/夜的酒精缸里/而远处,按摩者的冷笛/在催眠长街的碧瞳与红瞳”(《夜之第六感》);“脑之小宇宙膨胀着/潜意识之星云在旋转//爱伦坡耸起背尖叫/说马蒂斯的裸女踩住他尾巴/而克利的小黄鸟们遂惊散了/将空气扇成晶亮的旋涡”(《超现实之夜》);“暴风雪来自阿拉斯加,/以一柄水银匕首刺杀了/金发的早春”(《安魂曲》);“常想去太阳的赤道上,/卧轨自杀,也杀死追我的忧郁。//常想沿离心力的切线/跃出星球的死狱,向无穷蓝/作一个跳水之姿”(《我总是无聊的》);均留下了程度不同的李贺印记。《大度山》有句“天河的水声常令我失眠”,借自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万圣节》里的“新收割过的干草地上/僵立着禾堆的三Kd/幽灵群绕他们跳死亡之舞/磷质的胫骨击起暗蓝的火花”一节,意象使用仿佛李贺《南山田中行》的“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李贺式的阴冷死亡意识甚至渗透到余光中的爱情描写里:“最后有不可抗拒的疲倦袭来/纯黑色的虚无猫踞在我们脸上/就这么搁浅在平面的死亡/我们徇情,且并肩陈尸//……/至少可以忘记蛆的凌迟/忘记僵冷,忘记空眼眶的黑视”(《吐鲁番》)。如果说上引句段都是局部性的,那再看《四谷怪谭》:“水缸边,该有只亵渎的老蜗牛/在星光浴,伸着触须/白眉毛的月倒挂在屋檐下/授三千年的巫术/给一头世故的盲猫//而万一果然有一片阴影/落下,在翻开的书面,果然一只/石灰色的瘦削的臂/一张交白卷的脸,一个/无齿光的笑”。在整个意境上都是李贺式的。当然李贺也不全是阴冷,他那奇兀的感觉想象也有辉煌明亮的时刻,像“羲和敲日玻璃声”所写(《秦王饮酒》);余光中《黎明》有句:“我听见旭日掷黑夜以第一根镖枪,/清脆地,若金属铿然之坠地”,当是受李贺这句诗的启发。而李贺对余光中的影响,不仅限于诗歌,且旁及于散文,余光中自述他“对李贺的沉迷,在《鬼雨》和《黑灵魂》一类的抒情散文里,仍显然可见” 

(3)、提起“乡愁诗”,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乡愁诗。上文中提到,“乡愁”的概念无疑是复杂多面的,而余光中本人所谓的“乡愁”更是如此。对于他的“乡愁诗”的具体数目,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数字,因此,我们不妨将他的“乡愁诗”的范围放得宽泛些。除去一些明确提到或出现类似“乡愁”字眼的诗歌,如《乡愁》《乡愁四韵》《白玉苦瓜》等,《寻李白》《戏李白》《水仙操》《湘逝》等有关“故乡”山河、文化的诗歌不妨也看作是“乡愁诗”。

(4)、不过,他的诗歌作品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明年的情人节,下不下雨,明年?/谁知道呢?谁知道/去年的情人节有没有下雨?/谁记得当时谁哭得最潮湿?/下一次情人节,谁是你情人?”(《诀》)不仅拖沓,而且浅薄,不断地反复,却把诗的节奏打得稀乱。一本诗集中如果有几首这样的作品,那要当一个大诗人,便为时尚早。

(5)、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正如你要欣赏一首歌,或者交响曲、古筝,比如《平沙落雁》,你不能从中间听起,或者倒过来听,它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那么诗也是这样。我们听音乐的时候不是全部听的,是循序而进,第一章、第二章,诗也是如此。所以诗跟绘画一样有空间艺术,又跟音乐一样有一种时间艺术,是有顺序的。

(6)、(34)(39)《古董店与委托行之间》,《余光中散文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292页,第300页。

(7)、“对称体”诗歌数量相当多,包括《灵魂的触须》、《回旋曲》、《江湖上》、《民歌手》、《民歌》、《乡愁》、《摇摇民谣》、《乡愁四韵》、《隔水观音——淡水回台北途中所想》、《踢踢踏——木屐怀古组曲之二》、《在多风的夜晚》、《望海》。余光中善于将一种节式多次反复,诗节内部诗行参差不齐,但节间之间是对称的,显得整齐又有变化。其中最典型的是《乡愁》,这也是余光中影响最大的诗歌,其形式上完全对称。诗歌一共4节,每节4句,相应节的行数、字数一样多。这些诗歌诗节都不会太多,2—4节为主。《望海》更只有一节,每两行自成一组,各组对称。个别诗作节数偏多,如《回旋曲》6节,《隔水观音——淡水回台北途中所想》9节,这会增加传唱的难度。“对称体”诗歌也偶有破格现象,使诗歌整齐中有变化不显刻板。如《江湖上》第三节破格。《民歌》第三节“还有我,还有我”的重复和逗号的出现,与其他诗节略有区别。《车过枋寮》第四节破格,由每节11行变为5行,形成参差之美,此诗前三节诗行过多,入乐困难,杨弦谱曲时做了删行处理。

(8)、昨天最令人难过的消息,是余光中先生的病逝。

(9)、P5:《等你,在雨中》,堪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等你”,但全诗不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等你”的幻觉和美感。诗人崇尚莲的美丽与圣洁,将情感揉入古典之美,更显作品清纯精致。余音袅袅,情韵悠长。欢迎沈文峰带来这首《等你,在雨中》。

(10)、然而他早早地受到父母和舅舅的文学熏陶,1947年进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因内战加剧进入厦门大学求学。 1950年随家人入台。同年入台大外文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5句余光中经典短诗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