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66句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是什么?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9 09:50:02 admin 阅读:59
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
1、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
(1)、1960年他写了一本书,就叫做《要相信孩子》。这是他的教育信念。他说:“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创造条件使这些学生能最充分地发展这些长处。”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这种信心。
(2)、 中国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实施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它促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历史性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的教育思想是相通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功能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转变;课程结构要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等等,所有这些理念,都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基本教育思想是符合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之初,无数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印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作为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的教师必读教材。例如在2003年11月份,笔者所在的潍坊市教育局和寿光教育局曾统一下发文件下,要求全市中小学教师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组织了多次学习考试。此项活动,也促进了广大一线教师对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学习,也促进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02 不做“意见领袖”,不为“圈粉”写作
(4)、《孩子们!你们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 教育科学出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5)、卡娅:首先我想说的是感谢中国有这么多人关注苏霍姆林斯基。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把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有一颗完整的心灵,但是我认为他有一部分心灵留在了中国,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家。
(6)、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
(7)、(20河南单项选择)“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这句话出自( )。A.苏霍姆林斯基B.杜威C.陶行知D.冰心
(8)、顾明远: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工业革命时期,电动机、蒸汽机,包括后来计算机的发明,社会都有几年来适应,但是今天一个新技术出来后,马上用数字化传遍世界,根本没有时间来让我们适应,因此,怎样培养孩子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就是我们教育需要应对的挑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本质就是改变人的思维。培养学生可以适应变化的思维方式,将来就能适应变化的时代。教学不光是传授知识,学生学的知识可能到后来都忘了,但思维的方式是不会忘记的。
(9)、在学校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简简单单把知识教给孩子,而是带领孩子认识世界到走向世界,特别是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培养完整的心灵。当时还有一本书叫《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也参与了部分翻译,给我的影响也很大。我当时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孩子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孩子的主体地位,看了这本书后更加坚定了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关心孩子,要把心灵献给孩子,也要培养孩子完整的心灵。
(10)、中文名称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
(11)、一位学霸,从小学到博士的50条学习感悟|干货
(12)、 苏霍姆林斯基的所有教育论著,都是用散文的语言表述的,读他的著作,便是听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阅读他的文章简直是一种享受。
(13)、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14)、昨天,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主办的2017年明远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此次会议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请来了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基之女苏霍姆林斯基卡娅,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名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与其进行了一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高端对话,为与会的教育同仁奉上了一场思想盛宴。
(15)、为教师“减负”,即让教师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16)、他强调,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
(1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人的和谐发展中,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
(18)、《朱兰质量手册》(美)朱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不仅这所学校,在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思想,已经幻化为奠基教育的基石,写入教育改革的国家文本。比如,强调民间故事、文学艺术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倡导,大量这样的作品已经进入乌克兰中小学的教科书。按照他的教育体系开展工作的学校,在乌克兰大约有30至40所。
(20)、我自是没有能力来整体地评价苏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苏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对教师、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2、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是什么?
(1)、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二语言浅显,富有哲理。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的许多语言,在浅显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儿童和阅读的成年人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
(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心灵的科学。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灵,就不能了解学生,就无法教会学生,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情感细腻、见多识广、语言能力强。苏霍姆林斯基说道:“任何教师,首先也必须是语文教师”,他非常强调语言的力量。
(4)、真理总是简单的。我得到的第一个字是:实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孩子。就是那么实实在在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们清晰地感觉到才华的涌动,但我们看不到才华的买弄;我们清晰地体会到理性的精辟,但我们看不到晦涩的“学问”;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丰富,但我们并不感觉纷杂而烦人。
(5)、主持人:目前,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不会替代老师。那么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重提把心灵献给孩子有什么新的时代意义,两位专家有什么新的理解?
(6)、《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著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7)、《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周小山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8)、顾明远: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候,跟过去的学生已经不一样了,现在新的技术一出来,马上会以数字化的形式传遍全世界,已经没有时间等待你再去适应了,这就对教育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怎么能够让学生适应这种信息万变的时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此我认为,一句话来概括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改变人的思维。
(9)、我这样的担忧是有依据的,的确有老师连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不愿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还要求教师一年写两份计划呢——一份是教育工作计划,一份是授课进度计划。可见应该反对的是过量且没有实际意义的公文,而不是排斥一切应该有的写作,但有的老师一听学校要求交材料,便大叫“负担重”,对他们来说,就连备课写教案都是不应该的,不是前段时间还有人呼吁废除手写教案吗?
(10)、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有的老师关心孩子不充分,往往只关心聪明的孩子。比如我在一节课上看到一个老师对同一个学生提问了8次,对有的学生却视而不见,我觉得这样的课很不成功。当然因为大班额的缘故老师照顾不过来,这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老师确实要关心每个孩子,看到孩子的变化。
(11)、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当代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著作越来越多,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也在全国遍地开花,一大批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魏书生到李镇西,从张万祥到闫学……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正滋养着中国一大批青年教育家茁壮成长着,越来越多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中国教育改革家正向我们一路走来。
(12)、在这里,我还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关注:
(13)、那么,是文学成就了苏霍姆林斯基,还是苏霍姆林斯基文学式的教育成就了别人?这些问题不必追问,但可以肯定地说,文学熏陶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目前,这个国家的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在不断变化,教育的观念也在变化。然而,抛开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学”不说,40年后的今天,当你踏上他的祖国,你亲眼见到一个个存在着的“文学室”,亲耳听到乌克兰人对文学的敬畏,你就会相信,他们依然没有忘记文学,没有忘记对美好的追求,对未来的坚信。
(14)、苏霍姆林斯卡娅: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现在的教育变得更加复杂,这一点在乌克兰也一样。在掌握信息技术速度方面,孩子们要比我们更快,这时就可能是孩子教老师、教父母了,这种变化自然就影响到了孩子与家长、孩子与教师之间教与学的形式。
(15)、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与情感教育相提并论。他认为,所有在德育手段不能达到的精神世界,美育的手段都能触及它。听一支曲、看一幅画,能给人以“无言的”陶冶和感染,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进入精神世界。
(16)、可见苏霍姆林斯基是非常注重教师的个人生活质量的,绝非要老师们都“无私奉献”。苏霍姆林斯基分析,教师之所以没有时间,除了我前面说的那些原因(家长不配合、差生太多、文牍主义盛行)之外,还因为有的老师花在备课上的时间太多,以致占用了太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17)、
(18)、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关于他的一生吧!苏霍姆林斯基于1918年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他从家乡的一所七年制学校毕业,在1937年夏天进入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预备班,不久就转入该学院的语言文学系学习,他从17岁就开始当小学教师,在1935年~1938年期间他先后在两所学校教乌克兰语言与文学,1936年他一方面努力工作,一面以函授教育的意义的方式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学习语言文学,在获得初级中学乌克兰语言文学教师资格,在1938年获得了高级中学乌克兰语言文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在学业结束时,他和朋友们一起立下终身在农村工作的誓言。
(19)、著有《教学目标分类学》等著作,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20)、当然,这一切都是对真心热爱教育的教师说的。否则,就是对牛弹琴。
3、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品有哪些
(1)、德尔卡琪校长介绍说,学校图书分布有五个部分,一是图书馆,有3万多册;二是教学楼的每一层和楼道都有阅览室或书架,老校长称它为“思想之室”;三是教室的后墙,根据学龄特点,每个教室都配有适合学生课堂阅读的童话、故事和各科课外阅读书;四是纪念馆,除珍藏教育家的代表作、手稿外,相当一部分是全乌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的研究成果、国内和各国学习交流的赠书;五是教育家个人藏书,现在保留这里的有约7000册,只供参观并不外借。
(2)、《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写作的短文,文章题目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3)、翻 译: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肖甦
(4)、在学生毕业前夕,学校还要组织隆重的毕业典礼,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也是图书节。毕业生首先参观纪念馆,瞻仰教育家的手稿、作品和书房,告诫孩子们——“没有书的头脑就像没有翅膀的鸟”,提醒他们尊崇知识、永远爱上书籍;然后,全校师生到体育馆表演童话剧,回顾老校长写过的童话故事,师生共同做交流读书格言的游戏,书仙子送给孩子们一个读者备忘录——如何读书和利用图书;最后,一年级学生给每个毕业生献上鲜花和题有临别赠言的一本书,毕业生向学校图书馆捐赠图书,学生代表向老师和学校致答谢词。
(5)、 更需要指出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生活在上世纪中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中,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注意吸收人类教育丰富的历史遗产,密切联系苏联教育的实际,并进行长期实验研究而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理论,这是他与欧美其他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苏霍姆林斯基的国情同中国基本是一致的,他的学校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同中国大致一样,这也是他的教育理论受到中国教育工作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6)、所以,这也正是我的担心:我们现在呼吁给老师们“减负”,那么如果真的“减负”成功,老师们拥有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做什么呢?
(7)、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8)、更要慎重对待惩罚。他说:“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教师往往在运用这种手段时犯错误。有时教师认为极轻的惩罚,儿童却认为是极大的不公平。他说:“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9)、什么叫和谐发展?他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和显示。”
(10)、重复一遍:“为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创造环境和条件,使他不要白白地耗费精力和宝贵的时间,去做那些琐碎无用和妨碍他的创造性努力的事。”
(11)、一个是来自中国的教育学者,一个是来自乌克兰的教育学者,跨越了地理的界限,对儿童的热爱将他们联系在一起。11月25日,以“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2017明远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拉开帷幕,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教科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进行了一场“把心灵献给孩子”的对话。
(12)、 苏霍姆林斯基22年年如一日地在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他每天坚持早上5点至8点从事写作,白天亲自上课、同教师们一起听课评课和参加教研活动,并兼任班主任,晚上则整理教育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他整整花了10年时间,跟踪观察和研究学生从童年到青年的各种表现,对3700多名学生作了观察记录,积累教育教学资料2000多本,先后转化了107名差生,都作了详细产记录。此外,他还勤奋阅读了国内外各种教育著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学习经验。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在生前即获得了崇高的荣誉,先后被选为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教师”、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教师代表大会代表等,并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但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从没有脱离帕夫雷什中学的师生和课堂,直至最后逝世。他把终生献给教育和孩子的做法在世界上产生的广泛的影响。
(13)、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是我的发明,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问题是今天我们怎么理解?现在每个老师都会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家长也都会讲我是爱孩子的,但是什么是爱孩子,怎么爱孩子,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尤其是家长应该好好了解一下。现在有些家长说,为了将来的幸福要牺牲童年的幸福,我想告诉家长们,没有童年的幸福,也就没有将来的幸福。童年的精神世界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来长大了也不可能有幸福的生活。
(14)、因此,解决备课时间太多,是苏霍姆林斯基“减负”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的答案很奇妙: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一堂课!
(15)、在课堂上应该了解不同孩子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甚至当时的情绪状态,在提问或给他们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在他们察觉不到的时候体现出区别。不能用同样的问题去问所有的孩子,并要求同样的答案。对于那些反应比较慢的孩子,如果他回答对了应该要给他表扬,如果回答得不完美也应该给他表扬,因为这个表扬比他的回答更重要,要看到他自己比之前的进步。
(16)、——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问题,在我校的课外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经常举办晚会,介绍非洲、古希腊、埃及、中国、印度、美洲印第安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及西伯利亚各族人民的文化。
(17)、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18)、他说:“对我这个教育者来说,一件必须的、复杂的、极其困难的工作,就是使年轻人深信: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
(19)、《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对国人影响如此,那么,这些文学对苏联的影响如何?
4、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1)、要命的是,这样的老师虽然不是大多数,大多数老师的确还是敬业,而且非常渴望用“自由支配的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比如镇西茶馆的朋友们,我相信你们都是极富上进心的人,否则不会坚持阅读我的文章;但是上述不愿阅读不愿写作甚至连正常的教案都不愿写的老师,也绝非个别!
(2)、要使少年的思想、感情和感受的领域逐渐扩大——把眼光从自己所在的村庄、城市和州扩大到自己的祖国,扩大到当代的现实和对未来的展望,这是极为重要的。假如一个少年能够对涉及祖国命运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那他就会对超出于满足人的日常需求的范围之外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应该努力使那种看来并不涉及个人利益的具体事情成为少年的带有深刻个性的事情。当一个人的个人利益由于包括了许多人的利益而扩大了范围的时候,这个人也就成为一个公民了。
(3)、(特别提示:拙著在各网站都有售,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前往搜索购买就是了。我这里就不单独提供链接了。)
(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实践的科学,在其著作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劳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他用无数实例说明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在学校里,智育当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获得知识是为了以后能创造性地工作,造福于人类,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6)、与其他的教育经典著作相比,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教育著作文体:将理论熔铸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之中,或者在夹叙夹议中娓娓诉说自己的教育案例,并自然而然地以其精辟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教育见解,既给读者以形象的感染,又给读者以思想的冲撞。他的感情真挚而充沛,他的思想朴素而深刻,他的语言平易而精彩,“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这一句话,正是理解他全部教育思想的一把钥匙。“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身边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