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1句佛经大全经文原文图片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9 10:33:55 admin 阅读:59

导读佛经大全经文原文 1、佛经大全及作用 (1)、怎么办呢?法师想到把《楞严经》背下来,这样就不会被查收。他将《楞严经》背得通熟后,再次启程。好不容易到边境后,因旅途艰辛的奔...

佛经大全经文原文

1、佛经大全及作用

(1)、怎么办呢?法师想到把《楞严经》背下来,这样就不会被查收。他将《楞严经》背得通熟后,再次启程。好不容易到边境后,因旅途艰辛的奔波跋涉,疲劳至极的法师忘失了经文,只好重新返回。经历了两次挫折,般剌密谛法师的弘法之志更坚定了。最后,他采用了常人难以想象方法,先将经文写在一种极细的白布上,把自己臂膊的肌肉割开,塞进写好经文的白布,然后将创口缝合,等刀口平复后,再行出国。这次,般剌密谛法师成功地渡海来到中国。故又称其为《血渍经》(编者注:其实是写在一种极细的绢上。如现在寺院流通的‘楞严咒’护身法物,把全部楞严咒用很小的字体写在极细的纸上,卷成一卷,放在只比两个药丸胶囊大一些的小塑料圆桶里,带在身上。《楞严经》大约有72000字左右,楞严咒约有2700字左右。如果用心做的话,只须30-60个药丸胶囊的体积,就可以藏下楞严经。所以,般剌密谛法师当时将《楞严经》藏在臂里皮肉下,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2)、庄生蝴蝶,吕祖邯郸。 谢安折屐,贡禹弹冠。

(3)、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4)、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

(6)、经正。孟轲氏云:“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18)石上之经亦经也,今以圣经反之,(19)故曰“经正”。(20)万历六年三月,都御史肥城李邦珍书。(21)

(7)、(大义):得宠的时候应考虑到将来可能遭受的耻辱,平安无事时要想到以后可能发生的危险。要像如临大敌一样时刻警惕,像过独木桥一样小心谨慎。

(8)、(大义):山林中有生长千年的树,世上却难遇到活上百岁的人。

(9)、《华严经》是经中的王中王,但是近百万字浩瀚长卷,普通人看一篇基本是不可能的。而《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最后一部分,也可以说蕴含了华严最根本的要旨意,是华严经的“心”。

(1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12)、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13)、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14)、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15)、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16)、雪夜擒蔡,灯夕平蛮。 郭家金穴,邓氏铜山。

(17)、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18)、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19)、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20)、韩仇良复,汉纪备存。 存鲁端木,救赵信陵。

2、佛经大全经文原文图片

(1)、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2)、经藏:是梵文的意译,主要是讲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说教以及言行,大多佛经属于这一类,比如《无量寿经》、《金刚经》等。

(3)、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4)、龙逄极谏,王衍清谈。 青威漠北,彬下江南。

(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大义):再好的墙壁也有裂缝,隔着墙也会有人偷听,应该时时提防。好的事情不易传出去,而坏事情则一日可传千里。

(7)、《楞严经》是最后来到中国的经典,但在末法时代,《楞严经》最先毁灭,其他经典,则接着渐渐被毁灭,到最后,只剩下一部《阿弥陀经》。(注:“《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化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更明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摘自《佛说法灭尽经》)

(8)、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9)、(大义):小时在一起玩耍时是好兄弟,长大成人后就各奔东西了。妒忌别人的钱财可以,但不能妒忌别人的饮食;别人活着的时候你可以埋怨,死去之后就不要再埋怨了。

(10)、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11)、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

(12)、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4)、陶怡松菊,田乐烟霞。 孟邺九穗,郑珏一麻。

(15)、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16)、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17)、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师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曰无相大师,时称为真觉焉。

(18)、辽宁省:200本以内,每100本22元邮费。超过200本,每100本17元邮费。

(19)、玄奘三藏法师(公元600~664年),中国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20)、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3、佛经全套

(1)、8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2)、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3)、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

(4)、香山诗价,孙济酤缗。 令严孙武,法变张巡。

(5)、渭阳袁湛,宅相魏舒。 永和拥卷,次道藏书,

(6)、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作“人”字形搁置。

(7)、融赋沧海,祖咏彭城。 温公万卷,沈约四声。

(8)、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9)、萧收图籍,孔惜繁缨。 卞庄刺虎,李白骑鲸。

(10)、西山精卫,东海麻姑。 楚英信佛,秦政坑儒。

(11)、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12)、《中阿含经》是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译,60卷。据传昙摩难提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曾译出59卷,早佚。此经为说一切有部所传,原本已不存,近代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零星梵文残片。历代单经零本翻译颇多,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现存73种。汉译《中阿含经》与南传“中部经典”大体相应,前者收经较多。一般认为,在《中阿含经》和“中部经典”编集之前,已有许多经文单独流行。两传文本所集经文都没有按其形成的次序排列。

(13)、《莲华经》是大乘佛教三大经典之被称之为经中之王,所谓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这部经典里的一部分,佛陀在这里主要选说了观世音菩萨的功能,为什么推荐这个经呢,因为《莲华经》太长,意思太深奥,一般人不会去读,但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家则可以花十几分钟读完。我们家家户户都拜观音菩萨,大家总的知道为什么吧?为什么我们有苦有难的时候要让菩萨保佑,经里把其中的奥妙说的非常的清楚。

(14)、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15)、论议,记载佛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在文体上显示为「一问一答」或「直发精义」的两种,显示了佛说法的活泼亲切。

(16)、(大义):人若没有了长远的打算,以后一定会被眼前的难事所困扰。

(17)、冥鉴季达,预识卢储。 宋均渡虎,李白乘驴。

(18)、9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慧能

(19)、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20)、公远玩月,法喜观灯。 燕投张说,凤集徐陵。

4、佛经列表

(1)、师曰:“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2)、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3)、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4)、如果吐血推荐,你能看到此经,我愿意吐尽我一生的血,让众生都能看到他。

(5)、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6)、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7)、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8)、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什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弘济禅师。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

(9)、这句话里的色不是我们说的女色对色!这个色指的是所有的色法,即所有到物质。物质的本体就是空,空的现象就是物质。如果你看看最新的量子物质,波粒二重性以及宏观的天文物理等观点,你就知道了,物理学花了几百年研究的最新的理论都在这句话里面。

(10)、《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11)、般剌密谛法师渡海来到广州时,是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那一年正月二十二朝廷发生了“五王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她的儿子唐中宗继位了。武则天的宰相房融老居士(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的长子)也被流放广西钦州,路过广州的时候,正好般剌密谛法师来到广州。房融老居士精通佛经且受过菩萨戒,地方官将般剌密谛法师奉请到制止寺(今广州光孝寺)住下,请房融老居士笔受楞严经。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60句怎么样放下执念不再焦虑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