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9句孔子的著名言论有哪些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20 13:56:17 admin 阅读:59
孔子的著名言论
1、孔子说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孔子说,学习就像在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2)、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论语》
(3)、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ɡzìyuǎnfānɡláibùyìlèhūrénbùzhīérbùyùnbùyìjūnzǐhū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5)、(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6)、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子夏又问:“请问对杀害堂兄弟的仇人该怎么办?”
(8)、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d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则是“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再次一等的人才)。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1)、(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2)、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13)、(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14)、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1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6)、zǐyuēyóuhuìrǔzhīzhīhūzhīzhīwéizhīzhībùzhīwéibùzhīshìzhīyě
(17)、关于学习,看起来有好多种门径。但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底就一条,那就是刻苦勤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18)、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不仅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就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钦佩他的品德和贡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魁英国人包令这样评价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而著称。
(1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欲则刚关心则乱林则徐
(20)、 近代以来,人多不信,以为孔子与《周易》并无关系,更遑论有作《易传》之事。帛书《要》篇的出土,支持了《论语》、《史记)、《汉书》的说法,否定孔子与《周易》有关的时髦之论自然当不攻自破。而《系辞传》的一些“子曰”,不但见于帛书《要》篇,而且帛书《要》篇明确指出此“子”就是“夫子”,与此“夫子”对话的就是“子赣”。这些都证明《史记》、《汉书》孔子作《易传》的说法,并非全然无据,也并非纯属虚构。这对于近代以来的学术史研究,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大事。
2、孔子的著名言论有哪些
(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 对思想史人物的评价,通常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专家”的视角,另一个是“大众的视角”。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6)、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7)、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10)、人家那么聪敏又勤学,还“不耻下问”,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多向别人请教呢?
(11)、(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2)、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能牢固。以忠信为主,无友不如自己的人。过错,就不要怕改变。
(13)、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14)、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15)、(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6)、后来孙权看不下去了,就劝吕蒙学习。吕蒙一开始还不乐意,他说我一武将,只要琢磨着打仗就行了,干嘛要读书学习呢?再说也没时间啊。
(17)、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18)、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
(1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孔子著名言论产生于弟子之间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2)、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年),孔子已经岁了,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
(3)、(《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8)、孔子会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有不对的行为,请天厌弃我!请天厌弃我!
(9)、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年)春天,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孔子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没有得到支持。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10)、(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1)、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孔子名句
(12)、孔子说:“睡在草垫子上,枕着盾牌,不担任公职,时刻以报仇雪恨为念,决心不和仇人并存于世。不论到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身。即令是在市上或公门碰到了,拔出武器就和他拚命。”
(13)、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 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 (儒略历公元前年;格里历公元前年月日。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14)、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15)、“因材施教”这个词,是指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特点,老师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教他们怎么学习。这个观点,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提出来的。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很多思想,给现在的我们也有着很大的启发。
(1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7)、鲁昭公十年(公元前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自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18)、“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19)、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20)、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4、孔子所说的名言警句
(1)、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3)、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林则徐《十无益》
(5)、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érbùzhōnɡ hūyǔpénɡyǒujiāoérbùxìnhūchuánbùxíhū
(6)、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7)、但是,孔子一直隐忍着没有发作,直到某天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找来了其他的学生,对他们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说得就是宰予。后来,这句话也被老师们当做了口头禅,说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没有救了。
(8)、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9)、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0)、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发於宰我之昼寝
(11)、孔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本质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互换,没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1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3)、孔子曰:打架用砖乎,照脸乎,不宜乱乎,既然乎,岂可一人独乎,有朋一齐乎,不亦乐乎,乎不着再乎,乎着往死里乎,乎死拉倒也!
(14)、(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5)、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6)、"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17)、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论语》
(18)、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1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最著名的名言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0)、人生六件事:两件不能等,两件不能怕,两件不能选!
5、孔子的著名言论及主张
(1)、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2)、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3)、孙权便苦口婆心地告诉吕蒙,你看人家孔子都说啦,整天不吃饭不睡觉,光拼命想啊想的,也没用,不如去学习。就连曹操都说老而好学。你又没老,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名句
(5)、(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语录
(8)、特别是第二句,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认为今之学者也为己,只不过是为谋一己私利,一心想升官发财而已。
(9)、(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0)、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1)、 也许有人会疑惑:怎么一定温良恭俭让的孔子,会如此主张复仇吗?不是讲“怨怨相报何时了”吗?这是佛教的思想。在儒家的义理中,复仇涉及到儒家修养的基础问题——孝道。
(12)、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13)、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非常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加讲学的风气。南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她是卫灵公的夫人,现在在很多关于孔子的影视作品中都有她,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孔子和南子的资料还有哪些呢?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6)、五十岁不知退让,在人生的羊肠小道上挤得头破血流。
(1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孔子最著名的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9)、而且,孔子说得比他更细致。他在这里为我们划分了学习者的三个层次——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