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心情说说 > >正文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王阳明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11-14 09:42:11 admin 阅读:59
王阳明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王阳明的经典语录:
1、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2、若知时,其心不能真切笃实,则其知便不能明觉精察,不是知之时只要明觉精察,更不要真切笃实也。
3、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
4、致知二字是千古圣学之秘。向在虔时终日论此。
5、致良知之外,无学矣。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百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内容;“心即理”。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理外非心,王学讲求心为人的主宰,心无外理,心无外物,内心正确的本能思考就是良知,当良知一动时就是良能,良能是致良知,良知与良能一以贯之就是知行合一,这便是王学的核心命题.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传习录》中的思想明显地表现了这些立场和观点。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他对《大学》的解释与朱熹迥异。朱子认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这个知是“良知”。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其观点内容是“知是行的主意,知是行的功夫,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由于王阳明的行并非客观实践,而是一个主观的范畴,所以其错误是知行混合、以知代行的主观唯心主义知行观。他首先强调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即他说的"致良知",但如何使人的主体与可体联系起来呢?王阳明主张"求理于吾心",即"知行合一"。他用主体包容了客体,将客体的独立性、自然性和物质性否定了。
“千古第一等人”王阳明的10大经典语录
100句对偶佳句,汉语真的好美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谁?
《论语》里的115个成语典故,个个经典!(值得收藏)
春秋战国时期的40个典故,你知道几个?
77个文化常识,快来考考自己!
古典诗词的35种艺术手法,值得收藏!
诗词界的绕口令,让我的骄傲不堪一击
中国古典诗词典故知多少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1、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2、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4、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5、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6、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最能代表王阳明心学的一句话是什么?
最能代表王阳明心学的一句话就是在“龙场顿悟”之后,所说的一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这句话就是他“立言”的基点,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点,所以也就成为他“立言”的誓言,而且他也做到了一个真正的“圣人”。
“龙场顿悟”是王阳明研究《心学》学术的转折点。大悟了格物致知之旨与五经相印证,并很吻合。于是他下写了《五经臆说》“求理于吾心”。否定了朱子格物以穷理的认识论。从而奠定了他自己的“心学”基点,也是他“立言”的基点。“龙场顿悟”使得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有了一个大飞跃。首先是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并发明了自己的《大学》宗旨: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教导学者诚意息虑,默坐澄心。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王阳明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立言”基点,才使得他的人生事业走向了历史的颠峰。在平定宁王之乱后更是有着广泛的致良知之教。“致知者,诚意之本,格物者,致知之实。”,“不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
从这一段王阳明心学说教的言语中便知,他已成为了一个狂人圣。主张要成圣,首先就要成为狂者,然后才能悟道而人圣。所以他成功立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也是成了他的心学代表!
最后,王阳明成为《心学》讲学书院圣人,并已狂圣人作诗一首狂诗,于以告知学生们: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王阳明语录100句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汇总如下1、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4、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7、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9、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10、一齐众楚,最易摇夺。11、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12、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13、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1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1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1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1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1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1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2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21、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2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2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24、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2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26、动亦定,静亦定。27、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28、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王阳明的十句经典语录,道出心学境界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1、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
出自明·王守仁《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
后事:事情过了之后。错过了奖赏的时机再赏就如同没有奖赏,等事情过了之后再处罚就如同没有处罚。
2、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
授,教授。徒,徒然。但,只。这句话说明老师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不一定是教的书越多越好,关键是所选用的书要经典,讲授要深入,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
3、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
教导学生学习,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意谓要培育学生全面发展。
4、谦者,众善之基;傲基,众恶之魁。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
谦虚是做各种好事的基础,骄傲是做各种坏事的罪魁祸首。
5、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出自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普天下所有的学问,没有只会空谈理论,不参加实践而称得上有学问的。
6、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99条》。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只是圣人之心纯乎天理,而没有丝毫人欲夹杂在其中。就好比精金之所以为精金,就是由于其成色足而没有铜铅之类的杂质。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人,金到足色方是精金。
7、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107条》
之所以称为圣人,只讲求精粹纯一,而不论量的多寡。
8、吾之说虽或暂明于一时,终将冻解于西而冰坚于东,雾释于前而云滃于后,呶呶焉危困以死,而卒无救于天下之分毫也已!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142条》
我的学说虽能暂明于一时,但终将冰释于西而又冰冻于东,雾散于前而云起于后,呶呶不休而陷于危困以待死的到来,最终未能有丝毫之力以拯救天下。
9、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107条》
如能去除斤斤计较之心,各人尽量发挥自己的精神力量,只在自己纯粹心地上及天理上用工夫,那么精金就是人人自有,个个圆成的,便能大者成就其大,小者成就其小,更不需向外追求,而是无不具足的。
10、呜呼!可悲也已!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143条》
呜呼!可悲啊!所幸的是天理之在人心,终不可泯灭,良知之光明,犹如万古之一日,倘若听到我的“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的人,势若江河决堤而不可阻挡!若不是豪杰之士奋勇而起者,我又有谁可以期望的呢?
总定价:396元(全七册)
国学素讲丛书有线上精讲课程
孔海钦,名祥语,字海钦,孔子第75世孙,自幼家学"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儒学家、作家、书法家、会计师、高级经济师。
孔令鹇,孔子第76世孙,毕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致力于国学国际化,国际国学化的研究与传播。供职于香港《镜报》,任意大利分社社长。
企业国学
总裁课程、企业内训、企业文化建设
喆司学堂
国学经典、书法、太极拳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传习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