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心情说说 > >正文

名人读书故事简短30字以内(名人爱读书的短故事(越短越好))

发布时间:2023-11-14 14:52:35 admin 阅读:59

导读名人爱读书的短故事(越短越好) 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

名人爱读书的短故事(越短越好)

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2、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3、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4、映雪夜读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5、素龙圩的创建人黄世臣素龙圩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创建人为黄世臣。黄世臣,字起白,号觉虚,素龙镇上池冈人。世臣家贫嗜学,少年时养鸭为生,在田里放鸭期间,经常手不释卷,边放鸭,边读书。由于勤奋好学,明万历三十五年,考进“岁贡”,并被委任为江南婺源县县丞。由于政绩显著,以后世臣又先后被提为云南易门县知县、寻摄昆阳州篆、云南通安州知州。

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30字?

1.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2.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

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名人读书忘我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 : 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第二个故事 :牛顿忘记吃饭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第三个故事 :爱迪生忘记吃饭

伟大的发明王爱迪生常常通宵达旦的工作,仅为了白炽灯的灯丝就用了上千种材料,连胡子,头发,竹丝这样的材料也都实验过。

据说,他在工作室工作时常常是熬夜加班直到天明。有一次,他的助手将早饭给他送了进来,优雅的端到桌边并提醒他注意身体。他答应了一声后就再也没有吱声,直到助手吃完了早餐也不见他动动。助手想要捉弄他,便将他的早餐也吃了精光。当爱迪生完成了工作后,看到桌上的香肠壳和空牛奶杯,面包渣,还很高兴的告诉助手自己今天早上吃了顿即时饭呢。

第四个故事:牛顿煮怀表

牛顿对于科学研究专心到痴情的地步。据说有一次牛顿煮鸡蛋,他一边看书一边干活,糊里糊涂地把一块怀表扔进了锅里,等水煮开后,揭盖一看,才知道错把怀表当鸡蛋煮了。

第五个故事:玛妮雅看书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第六个故事: 华罗庚做题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柜台上,他做数学题,顾客来问笔的价钱,他却误报了演算出的巨大数字;油灯下,他做数学题,鼻涕流下来,他却浑然不知;寒冬里,他做数学题,手冻得发僵还继续演算;酷暑中,他做数学题,写得汗流浃背都全然不顾。

第七个故事:钟繇练习书法

钟繇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练习书法,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时间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就蹲在地上写字。晚上睡觉,就用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给划了个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上厕所,竟忘记了出来。

第八个故事: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搜索

第九个故事:学弈

从前,有个棋手叫秋,由于棋艺高,别人叫他弈秋。有一次,弈秋收了两个学生,为他们两个同时上课。他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艺教给他们,就非常仔细地给他们讲解。一个学生听讲非常仔细认真,一心一意地注意弈秋的讲解和分析,对旁的事全都不加理会。而另一个学生呢,看上去他也坐在那里,实际上却是心不在焉。他一会儿看看窗外的田野和树林,一会儿又听听天上的雁鸣。当他发现有好几只天鹅飞过,便想“要是能有一张弓,几支箭,射下一只天鹅煮来吃,那该有多好啊!"不一会,他又向窗外看了一眼,发现一只天鹅飞过,便起了射天鹅吃的念头。直到弈秋全讲完了,他也没在意。这时,弈秋叫两个学生对下一局,看看他们究竟学得怎样。起先,那个开小差的学生凭着以前的基础还能勉强应付,可渐渐地就显出差距来。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攻守从容有序,而老是三心二意的学生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了。弈秋一见;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学生说:虽然下棋只是一种小小的技艺,算不得什么大本事,但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好的啊!"

名人读书的故事

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同时,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名人读书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到达事事精通。一本书的资料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

王冕是元朝杰出的诗人和画家。王冕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因此只读了三年私塾,就不得不去给人家放牛来维持生活,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王冕仍然刻苦读书。

每天放牛的时候,王冕都要把家中仅有的几本旧书带在身边。以便随时翻阅,可是这几本书很快就被他读得滚瓜烂熟了;于是,他在微薄的工钱中拿出一点点,来跟伙伴们换几本旧书读,但钱实在是少得可怜,根本换不了几本书。

王冕又开始四处借书读,这些借来的书中,有些常常使他百读不厌;但是,借来的书总是要还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喜欢的书逐字逐句地抄写下来,这样说可以反复地阅读了;不论是火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始终如一地坚持抄写。

王冕读书勤奋,白天放牛的时候读,晚上休息的时候就更不想放弃了。可是,家里太穷了,没钱买油灯。没有光亮怎么读书呢?他想到了村里的一座庙,那里有一盏长明灯,整夜都是亮着的,可以到那里读书。不过,这事可不能让母亲知道,母亲若是知道了,少不了要打他一顿的,因为那盏灯是专门点给菩萨的,怎么会容他一个小小和放牛娃去亵渎呢?

一天晚上,等母亲睡着了,王冕轻手轻脚地走出家门,来到庙里。

庙里有些昏暗,只有那盏长明灯把菩萨照得十分明亮。王冕心里有点儿害怕,但为了读书,他还是大着胆子,走到菩萨像下,再爬到菩萨的膝盖上,借着长明灯的光亮读起书来。从此,王冕每天晚上都到庙里去读书,而且常常一读就读到天亮,直到村子里的欢叫才想起回家。

如此勤奋苦读,使没上几年学堂的王冕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对天文、地理、诗歌等无不精通。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3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4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钟爱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领悟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习并领悟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5

列宁酷爱读书,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

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上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机智灵活”、“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废话!”、“莫名其妙!”等等。

列宁的重要著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它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6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正因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钟爱读书,在任何状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我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一天从早晨干到半夜。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正因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能够理解的。”

由于高尔基生命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发奋,他写下了超多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生命》、《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超多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8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个性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齐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9

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我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我昏昏欲睡,头垂到必须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我打瞌睡犯困。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0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我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我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1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名人的读书的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2

宋濂小时侯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别借,每次借书,他都会和别人讲好还书日期,按时还书,从不都不会违约,人们都非常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3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领悟十分专心。不管周围怎样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领悟。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4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5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6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7

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8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9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先生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

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大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里真高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

高士其点点头。老伯伯把高士其领到一年级的教室里。

过了好一会儿,同学们才一个个来到学校。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站在台上讲话。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仔细啦。

校长讲完了话,叫高士其站到他身边来。高士其不知道有什么事,一颗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乱跳。

校长摸摸高士其的头,表扬他是一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

高士其把校长的话记在心里,每天,他上课用心听讲,放学回家就认真做功课,他跟全班的同学都要好,跟同桌的一个同学更要好,下课以后,两个人一起游戏,可高兴呢。

可是有一天,这个同学嘟着嘴,冲着高士其说:你到底认识我吗?

高士其觉得很奇怪,说:咱俩是好朋友呀,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这个同学气呼呼地说:那你刚才上课的时候,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听,笑了起来。原来,刚才上课的时候,这个同学拿出纸头,折成一只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阵子,玩着玩着。觉得一个人玩没有劲,就凑到高士其的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来玩斗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听先生讲课,这个同学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这个同学又轻轻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还是坐得好好地在听课。这个同学心里挺不高兴,使劲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这一来,高士其回过头来了。那个同学指指膝盖上的两只纸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斗青蛙呀,他对那个同学白了一眼,又用心地听先生讲课了。

高士其想到这里,笑起来了,他对那个同学说;下课的时候,咱俩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

高士其的话,说得这个同学也笑了。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0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朗读了多少遍,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先生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依靠自己的勤奋成为历史上的伟人。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1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柳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柳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柳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柳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2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李白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3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大学者,他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世代流传。

匡衡从小起就热爱读书,可那时候白天要帮大人干农活,没有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可家里穷得连点灯的油灯买不起。

匡衡的邻居是个屠夫,家里虽然也不是很富裕,可有猪油点灯,而且这个邻居每晚都要点灯杀猪。匡衡知道后,就想办法,怎么把光偷过来呢?

有一天,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灯光从小洞里透了过来,射在书上。因此,匡衡每晚都能读一两个时辰的书。

可没过多久,屠夫邻居发现了这个洞,就跑过来责问。

小匡衡只好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屠夫,还向屠夫赔礼道歉。屠夫是个很通情达理的人,看到匡衡这么用功,就借猪油给匡衡点灯看书。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4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5

陈毅幼年时,有一次,母亲叫他到街上去买点绿豆,他提着篮子,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买好了豆子以后,又是一路上看着书回到家。母亲接过篮子一看:哎呀!叫你买绿豆,怎么买了豌豆?原来,他一心看书入迷了,竟没注意自己买的是什么豆子。

陈毅同志从小就是这样刻苦好学的,他五岁开始读私塾,九岁以后在成都上小学。他每天鸡叫就起床,借着微弱的油灯朗读课文,在课堂上也认真听讲,放学后,不是温课做作业,就是选读家藏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官场现形记》等古典名著。

除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他还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写一百个大字,两百个小字。为了节约纸张,他让父亲买来一叠草纸,用米汤写字,写了晾干,干了又写,过了些时候,草纸都变成硬纸块了。

陈毅对书特别感兴趣,他常常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眼,假如发现了一本好书,简直比什么都高兴。

有一年,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一到就看见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忘记了步行尽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一个空房间里专心地读起来,一边读,一边作毛笔批注。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就把糍粑和糖给他端去,谁知他嘴里吃着糍粑,注意力却还完全沉浸在书中。糍粑本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

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去,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来看,大伙一瞧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陈毅却很风趣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少哩!”

名人读书故事简短30字以内

gudusg高呼哈哈及不会的或点击打开

名人读书故事简短30字以内

古人云:“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读书可以明理得道、修身养性。“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身心合一的阅读历程,赋予了读书极为厚重的神圣性和愉悦性“我扑在书上,像一个饥汉扑在面包上”这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把“我”比作一个饥饿的人,而书写成面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对书的渴求 。这几句名言都写出了这些名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读书的喜爱。 。

今天又想起温总理劝读的话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名人读书故事(要简短100字左右)

位粉丝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8+/【你在桥上看风景】新号易过!故事/感悟/图片/文案/推荐等(三天内投稿必回)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似的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人生。

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无论任何时候。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

欢迎热爱文字、热爱生活、路过人间的每一个熠熠生辉的你们

征稿类型

1.故事类:主打情感故事、包括两性情感、友情和亲情,最好第一人称。要求能够打动人心、情感真实细腻、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般最好。

2.感悟分享类:工作体会、情感经验、生活感悟、旅途所见所感等。

3.好书、电影推荐和分享类: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享一段圆满人生。推荐书的理由和读这本书的自我成长感悟、要求真实自然。

4.原创图片投稿:清晰原创图片,主题风格一致,6张起投。

5.原创短文文案或故事投稿:8句或100字起投,要求原创首发,意蕴丰富,非拼凑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2120502422@qq.com;

2.投稿形式:

(1)单独图片投稿和图文并茂式投稿为不损图片清晰度,请把图片以及文字部分的word文档放在文件夹里,一并打包压缩附件形式发送到邮箱2120502422@qq.com哦。

以上均不接收直接对话框长段消息式或者邮箱正文粘贴式投稿哦;

3.图片要求:清晰、原创、一次投稿的所有图片保持风格和主题一致,附该主题图片的简短说明哦(字数不限)~

4.文章要求:

(1)文章(字数≥1000)须原创首发,即未在其他平台上发布过,稿件选中之后首先会进行原创性检测,杜绝抄袭、洗稿现象,一经发现,直接小黑屋见哦

(2)正文部分如有必须引用名人名言、书稿或者其他来源的文字(即非原创)的部分请以不同颜色标记出来;文章结尾需有一段个人简短介绍(100字以内)。

(3)word文档格式:大标题4号字加粗居中,如有小标题小4号加粗首行顶格,正文5号字,1.5倍行距,首行不要缩进;投稿word文档命名格式:投稿+文章标题+联系方式。

6.审稿周期:所有稿件会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是否采用,回复未过稿之后作者可另投其他,禁止一稿多投!!!拟采用的稿件,“你在桥上看风景”会联系作者本人,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或直接采用,并确定发布时间。

 4

稿费

大家最关心的稿费来啦!!!

虽然我们号开创不久,但本着不浪费每一个原创作者的心血,我们的稿费组成十分丰富灵活哒!

1.原创图片投稿一经采用立刻享有基础稿费2元,平台根据图片质量和数量酌情增加稿费;

2.原创短文文案故事:基础稿费2元+24小时阅读量*1%;

即稿费=短文文案投稿一经采用立刻享有基础稿费2元+文案在平台发布后的24小时内的阅读量*1%

3.文章投稿:基础稿费+打赏+24小时阅读量*1%;

基础稿费:即文章一经采用,立刻享有基础稿费8元;

阅读量:文章在平台发布后,24小时内的阅读量累计*1%,即为文章原创作者的另外一笔稿费组成。(原作者可以将文章分享至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但严禁以不正当手段恶意刷阅读量哦,一经发现稿费全没收,文章撤回且不再录用。)

本征稿函长期有效,如有其他变动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欢迎大家来“你在桥上看风景”讲你的故事给我们听、一起看世间最美风景~

最后!!!

遇到邮箱投稿怎么发,文件怎么压缩怎么命名,正文格式等技术类问题,请先问度娘,绝对比小编专业。投稿种类、数量众多,小编很忙,所以投稿后的72小时以内不要催审稿哦,我们会按照投稿先后顺序一一审稿回复哒;过稿后也不要催发哦,只要过稿了我们一定会安排,耐心一点好不啦~

注:本期征稿函最终解释权归其征稿方所有,

如有更新,

请以征稿方的最新征稿函为准,

本平台只做分享平台

最新征稿

10+/篇【爱生活的大羊驼】新号易过急缺稿!故事/小说/信件/干货等(五天投稿必回)

20+/篇【彼年时光】新号易过!情感/现言/古言/耽美/小说推荐等(一周回复)

10+/篇【留仙国风小筑】新号易过!各类型古风古言古耽,另招主播!(一周审稿!)

30—200/篇【艾莉亚的世界】新号易过长期征稿!成长/观点/旅行/读书笔记

10+/篇【贩卖故事馆】新号易过!情感故事/观点/书信(3天投稿必回)

10元/篇【灵栖树屋】新号易过!故事/游记/随笔/信件等(四天内投稿必回

20+/篇【鲸先生】新号易过长期征稿!情感/经历/热点(投稿必回)

20+/篇【南来的疯】新号易过长期征稿!个人成长/干货分享/生活观点/影评剧评等(五天内投稿必回)

10+/篇【揽月少女】新号易过独家首发!情书/爱豆/电台/情感(5天投稿必回)

15+/篇【小年轻工作室】长期征稿需求量大!散文/随笔/小说/影评/乐评/文案

30+/篇【北堂陌人】新号易过!情感故事/书评/影评/娱乐八卦/一周新闻摘要(三天审稿)

 

  

点小花花,让大家知道你“在看”我

铃兰|写作与投稿小窍门

2018年9月16日上午,潍坊筑梦读书会2018年第五次专题讲座在雅静茶事成功举办,铃兰做了题为《写作与投稿小窍门》的主题讲座,来自全国各地六十余人参加。

讲座稿(删减版)如下:

文|铃兰

摄影|杨友照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比如在报纸或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感觉写得一般般,实在看不出好在哪里,为什么还能发表呢?这就是我要跟大家探讨的问题。

今天演讲的标题是《写作与投稿小窍门》,既是小窍门,所讲的内容便与高深的课本知识不沾边,只能算是正规写作课本之外的一些小常识。

 

  

一、定位:期望值别太高

 

我们多数人心里,都有想写一些东西的冲动,但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特别是初学写作者,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不知道写什么。 

有人说,写小说好,小说厚重,一写就是几十万字,可以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可以流芳千古。

有人说散文好,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是心灵真实的写照,可以见性见情。散文表达出来的那种心灵的颤动、人性的袒露、情感的真切,可以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有人说诗歌好,诗以咏志,歌以传情,语言凝炼,表达的思想情感形象生动,而且诗歌的节奏简洁、朗朗上口,韵律优美……

 

到底写什么体裁更好呢?

我个人认为,体裁之间没有高低之分,能分出高低的,都是文字本身,文章的立意、高度、境界、气韵,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贴合实际,是否让人思想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什么,主要看你喜欢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写作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问题是让我们进步的阶梯。

初学写作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文字别致,希望一鸣惊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分追求表达,喜欢用华丽的词藻、排比、成语堆砌,喜欢引用名人名言,让人眼花缭乱。似乎语言不华丽就干瘪、苍白、无趣。写文章离不开一个“感”字,感情、感悟、感叹、感慨、感想、感受、感怀、感伤、感觉……只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都会感染读者的。

文字犹如外衣,简洁灵动为上,语言华丽固然重要,所承载的思想和灵魂更加重要。散文也好,诗歌也罢,体裁之间没有可比性。

对于文章篇幅,有人喜欢长篇大论,有人喜欢短小精悍。我个人以为文章并不是越长越好,真正好的文字与篇幅无关。

初学写作,写什么?就要看你擅长什么,你“擅长”什么,比你“想写”什么更重要。不要对自己期望值太高,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比“想干什么”更重要,如果拿不准,就给自己留有余地。写作不必志存高远,不一定非得写出宏篇巨章,“写”比“想写”重要得多。

“写什么”是写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知道写什么,一味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就会感觉很累。可以选择自己熟悉,又能打动人的内容来写。

定位,绕不开“目的性”问题,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业余爱好、自娱自乐?还是以文为生,作为赚钱的一种形式?

自娱自乐无所谓,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以发表为目的,不拘泥于题材、字数,不局限于形式格调,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快乐至上。

我们每做一件事,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如果没有目的,就没有目标,很可能走着走着就迷失方向,找不到真正想要到达的地方。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清楚自己的定位,远比跟风写作要好得多。

 

二、灵感:靠灵感写作不靠谱

 

文友之间交流,常常听到一句话:“今天没灵感,写不出来。”

灵感是什么?灵感就是一种感性思维,是一种远隔知觉,是不吐不快的冲动与激情,是无意识中突然勃发出来的神思妙想。

灵感,说白了就是一种情绪。情绪最是变幻不定,会受生理周期影响的。每个月有那么几天总是精神振奋,充满希望与阳光;还有那么几天,会感觉沮丧、提不起精神;可能还有那么几天,看什么也不顺眼,一句话不入耳,就火冒三丈。这个谁也无法避免的,你能做的,只是靠理智压抑或者隐忍不发。所以,不要相信灵感,靠灵感写作是不靠谱的。一味等着灵感来了再去动笔,结果一定渺茫。

灵感的产生,往往不是空想而来,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某个点的触动而得。你做得越多,写的越多,灵感往往也会更多。

当然,这也要看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你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文字进行喧泄,让自己开心,那无所谓,可以坐等灵感来了再下手。如果是为了变现,就得有专业作者的写作态度,不能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有没有灵感,都必须投入写作。

写作就是工作,与各行各业中的某个岗位一样,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只要开始,就能进入状态,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所以,要么不写,要写就沉下心,坚持下去。

 

三、习惯:21天定律

 

学会写作不难,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很难。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21天法则,说人的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养成一种习惯需要21天的时间。

人是容易接受暗示的动物,譬如准备让谁谁去做一件事情,他说不行、不行,我水平不行,我做不了。这时,如果旁边不断地有人过来跟他说,你行的,你没有问题,特别是他比较信服的人这样说,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暗示,感觉自己真的没有问题,从而充满信心。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只要信心百倍,相信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坚持写作,这种必须写下去的暗示行为,经过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如果想形成稳定的习惯,则需要重复90天以上。写作一旦成为一种习惯 ,写作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一种爱好了。

一件事,当你坚持21天,就会从抗拒到接受,渐至习惯。譬如每天定时写作,到了那个点,不写作都浑身不自在,不得劲,这就是习惯的条件反射;每天规定自己写多少字,不写就感觉心不安,这也是一种习惯的条件反射。

日本著名教育家稻盛和夫说:正确的活法应该是,把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坚持下去。对于写作来说,喜欢,去写,坚持,习惯就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

 

四、开始:英雄不问出处

 

喜欢读书的人,大多数心中都有一个作家梦。但如果要问他为什么不开始写呢,他就会摆摆手,跟你说上一大堆理由:“不会写”、“没天赋”、“时间不够”……等等。 

其实,对于写作来说,什么时间开始都不算晚。武汉有个著名作家名叫王恒绩,出名之前是一个卖菜、在饭店里打小工的民工。他素日喜欢写作,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后来在池莉的推荐之下,加入武汉作协,成为国内首位打工作家。2004年底,他以舅妈为原型,创作一篇了5000字的小说《疯娘》,一炮走红。

这篇小说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他的相像。当年刚一发表,就有47家影视公司与他联系,要求改编成影视作品,后来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王恒绩是典型的依靠写作改变命运的人,写作就是一种交流,文章就是写给别人看的,以文会友,通过读者的反馈来调整改善自己。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也只有小学毕业,如果不是写作,他就是扔人堆里毫不起眼的普通人。写作与学历没有关系,英雄不问出处,想成为作家,只要定好位,坚持下去,你一定行!

 

五、技巧:“剥洋葱”与10“字”秘诀

 

(一)剥洋葱

我们写一个故事时,可以采用“剥洋葱”的方法,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一直剥到洋葱为核心的泪点,剥到读者最柔软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凡是与之相关的、沾边的都按照主次分明,用不同的侧重来进行描述,这样可以避免框架零散无序。

洋葱本身不会流泪,我们剥一两层洋葱的外皮也不一定会流泪,但你如果坚持剥下去,就会泪流满面,它的气味刺激到你眼睛最敏感的神经。等剥到洋葱的核心时,你必泪如雨下。这就是指文心。

前几天看《延禧攻略》写了一篇感悟随笔《魏璎珞才是女孩该有的样子》,以这篇文章为例,来粗略地说明。

(样文及具体分析略)简单来说,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门见山,平白直述。

第二层,理性分析,深入挖掘。

第三层,从我做起,拷问心灵。

作品只有触到“文心”,读者才会有所触动。扪心自问,反省自己,拷问自己的心灵,远比拷问别人有助于改变这个社会。

 

(二)10字秘诀

 中国人重视写作,却很少有能读过就可用得上的中文写作指引。很多作文书写得华美无比,可看完还是不懂得怎么写文章。

西方世界也一些介绍写作方法的图书,都强调了这样几个主题:简洁、准确、易懂、勤写、修改。

概括起来,就十个字:“多分行,用短句,少用副词。”这是文学圈的大佬们普遍认可的一个文字秘诀。

多分行,忌大段大段的文字出现。学会简洁、准确的方式表达,能用一个字说清楚的,不用一个词;能用一个词说清楚的,不用一句话;能用白话说清楚的,不用术语。

用短句,就是写的话尽量简短,一口气读不完的句子,一定不是什么好句子。

尽量用短句,少用文字之间的那些半虚半实的连接词——副词和形容词,在这个前提下让它生动。描述思想的时候,无需深刻,可以让主人公直接把想法说出来,不用拔高他,就像绘画里的白描。

现代汉语常用副词有很多,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方式副词、肯定否定副词、语气副词、处所副词……

(略)

看文笔的好坏,有个简单易行的办法 ,看文中出现“的”字频率,这个方法是余光中先生发明的。“的”字越少,文笔越好,反之就越坏。“的的”不休的文章,一定不是好文章。

 

六、体裁:写的好比什么都重要

 

王恒绩的《疯娘》,他自己说写的是散文,但后来在被多家刊物转载时,就成了小说,在《人生与伴侣》杂志上首发的时候,是作为特稿来发的。

当年我写过一篇小小说《鱼的爱情》,有编辑给我发短信过来,问是小说还是散文。这说明,体裁之间有些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什么体裁不重要,写得好,打动人,才是最重要的。

常见文体分类及投稿要求:

杂文:带思想深度的随笔,能引经注典,突出作者个性尤佳,1500字以内。

随笔:生活随感类。要求通过一两件生活小故事或现象,引出一系列生活道理,千字以内。

笔记:生活故事类。要求对生活中带趣味、令人回味的细节加以提炼。600-1000字。

段子:幽默笑话类。写法类同于笔记,字数上严格控制。300-500字。

故事栏:要求叙事简洁明快,题材新颖别致,结局出人意料。字数不限。

小说栏:要求情节曲折,选材精致,语言个性化、艺术化。字数不限。

小小说:要求情节构思精巧,语言表述优美,结局出人意料,字数一般2000字以内,千字尤佳。

美文:写法类同随笔,要求选材古朴与现代兼容,语言华丽考究,观点个性独特。千字左右。

感悟:写法类同随笔,一般为名人故事加生活哲理,要求点到即止,不拖泥带水。千字左右。

散文/诗:写法类同美文,兼顾抒情、政治,党报风格,文章一般随诗歌出现。1000-1500字,诗30行内。

亲情:包括家庭各类亲人之间的故事,要求感动加抒情。与父母之间的文章尤佳。报纸800-1000字,杂志3000-5000字。

两性:夫妻之间的抒情故事、笔记等。要求幽默化,技巧化,能给人以参考和启迪。报纸:800-1000字,杂志3000-5000字。

亲子:家庭教育类的故事、经验,父母同孩子之间的趣事等。报纸800-1000字,杂志3000-5000字。

纪事:情节性强的亲情文章,个性人物、怀旧故事、回忆录等。千字左右。

旅游:国内名山大川游记,风土人情,配图片尤佳。报纸千字,杂志3000字左右。

海外旅游:国外名山大川游记,风土人情,配图片尤佳。报纸千字,杂志3000字左右。

美食:介绍地方特色食品及做法的文章,也有品味和感悟。千字左右。

宠物:花鸟鱼虫类养护文字、故事。时尚化、贵族化。800-1000字。

收藏:藏品鉴赏、收藏故事。800-1000字。

网络:要求选材时尚,语言灵巧八卦,兼带搞笑。500-1000字。

读书:书评及读书故事,业务报刊要求带专业性。800-1000字。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理财:投资及管理财产经验,最新市场行情分析。800-1000字。

汽车:车友故事,驾车技巧,以及汽车相关知识信息介绍。500-1000字。

爱情:青年男女情感文字。感悟类要求选材新颖,语言小资,故事类要求情节曲折。千字左右。 

倾诉:情色小说,情感经历。3000-5000字。

职场:找工作、笔试面试故事,机关为人处世经,千字左右。

健康:健身故事,养生经验,知识小品,600-800字。

童话:儿童文学类故事,字数不限。

体育:评论、星论类文字,千字左右。

娱乐:影牒、艺术及影视界最新观点文字,千字左右。

纪实:名人、重大事件特写,一些有时代背景有情感故事,前者要求附照片。5000-10000字。

文摘:集百家精华,考验编辑和选稿眼光。

 

七、瓶颈:才华跟不上梦想

 

文字是有年龄的,写作也是有周期性的,有的作者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或者N年如一日,停留在某个层面上徘徊,难有较大的进步。这种情况,我们通常说写作到了瓶颈期。

瓶颈就是一个关口,突破就是飞跃,反之则是消磨。

写作到了瓶颈期,说白了就是才华跟不上梦想,或者入世太深,人为禁锢,导致停步不前。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寻找出路,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读一些相关的书。

学习是终生的事情。泛阅读固然好,在某个领域、某个学科、某个层面,深入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句话说的好,“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这句话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就是“滴水穿石”,靠得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功夫在诗外,当你感觉写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关上电脑,或者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放飞心情,看看自然万物顺时而生的景象。或者到图书馆,读一本书,静静地读,让自己沉浸在其中。多读,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创作经验的获取,更能提升自己对作品鉴赏的能力,继而提升我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洞察能力。

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学习,还要真刀真枪的用文字打天下,哪里不够,学习哪里,强化哪里,改进哪里,就是这么简单。二个方向:一是取长补短,缺什么,补什么。二是精益求精,你擅长什么,就加强什么,使长处变成强项。这是突破瓶颈的最有效的方法。

 

 

什么样的稿子是好稿子?没有标准,但有答案。这样说吧,如果是以发表为目的的写作,能发表的就是好稿子。身处各行各业,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规矩,既然想发表,能发出来才是王道。

今天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跟大家谈一下投稿的一些小窍门,也算是对我写作十年来的一个总结。

能够上稿,无非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你的稿件符合版面要求。

我们用营销的思维来看投稿比较妥贴。一件商品,总是有一定目标顾客定位的,譬如品质定位:高档、中档、低档;性别定位:男人、女人;年龄定位:老年、小孩……商品定位准确很重要,就是名要符实,只有找到需要的人,才能卖得出去。

稿件也一样,文章就是我们创造的产品,用我们的产品打动读者,影响他们,在给予别人启迪的同时,获得自己想要的影响力,这就是发表的意义。如果勤奋一点,不断创作新的产品,不断发表,你的影响力就会延续不断。就像工厂不断生产,不断产生效益一样。

稿件符合版面,首先是质量达标。有的人可能误以为,自己的作品发不了,是跟编辑不熟悉的缘故。事实上,编辑和作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不好的稿件,关系再硬,也不会原封不动地给你发表,发了,编辑等于自降品味。

这样说,当然不是说明编辑与作者搞好关系不重要,事实上,同等情况下,编辑照顾一下熟人,也是人之常情。

再就是名人稿件,编辑之所以喜欢用名人稿件,一是名人的文字成熟,没有基本的错误;二是名人的稿件,出现经典佳句的概率比较高;三是名人的影响力大,有助于报刊的推广,提高报刊的知名度。

此外,不要寄希望编辑给你修改稿件,语法错误是基本功不够,错别字尽量不要出现。文字功底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提升很快,但错别字是可控的,这是对自己的稿件,也是对编辑最起码的尊重,修改稿件不是编辑的义务。要知道,现在的编辑不缺少稿件,如果不是本地文联或者作协,有扶持新手的职能,编辑是可以直接退稿的。记住一点,你给编辑的稿件一定是精雕细琢的结果,而不是毛坯,需要编辑打磨的,就不要投出去了。

其次就是符合栏目设置的要求,符合编辑的偏好,符合字数的要求,这个没有商量的余地,除非你的稿子特别打动人。

每本杂志、每份报纸,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要求。稿件要对路,不能一味乱投,否则容易被编辑拉黑或封杀。是散文就投散文版,是诗歌就投诗歌版,传统副刊就投比较正统的文字,时尚杂志就要投小资类的文字。日报一般比较正规,晚报、都市报随意一些,都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

道理很简单,大报大刊有大报大刊的风格,小报小刊有小报小刊的要求。小说版,你投散文;爱情版,你投亲子稿;娱乐杂志,你投时评……写得再好、投再多的邮箱,文不对题也无济于事。所以,研究版面风格,是专业写作者必修的功课。

字数的要求也是如此,报纸副刊一个版能排多少字是有数的,每个版面的栏目设置,也是相对固定的,字数不合适,就是给编辑出难题。如今写稿的作者千千万,编辑的邮箱爆满是不争的事实,你的文字该有多好,才能让编辑不管不顾给你自己腾让版面呢?

杂志也是如此,杂志的页码是有定数的,一个页码最多能排多少字也是有定数的,也有若干栏目设置,一个稿件太长,势必影响到其他栏目上稿。所以,字数控制,也是专业写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版面怎么样去研究呢?很简单,就是看别人写什么。把发表的作品当样文,连续看上几期,照猫画虎多模仿,仿写可以把别人的优点借鉴过来,变成自己的技巧,这是短时间内见效最快的一种提升办法。

 

 

二、投稿格式要正确。

正文格式:

文章标题

作者

正文

——

作者通联:

如果是书评,正文后面还要加上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书号。

书的封面图片,可以用附件传送。

 

文本格式:

要尊重编辑的劳动,字体选择默认字体即可,不要用那些花里胡哨的字体,也不要用彩色文字,不用背景图片或信纸,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连附件也舍弃。要知道,重新整理格式、下载附件都会给编辑增加若干工作量。

为什么尽量不用附件呢?

这是因为很多电脑病毒是通过邮件附件来传送的,很多杂志社的电脑上都装了病毒粉碎机这个软件,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有附件的邮件,系统会自动删除,这就意味着,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字,编辑永远看不到。另外呢,由于附件的格式不同,即使是换台电脑打开,也可能是乱码,所以呢,投稿尽量不要用附件。

书的封面图片包括其他插图,可以用附件传送。

 

邮件主题:

投稿某某栏目(体裁)+文章名+作者名+字数

 

每份刊物都是由多个栏目组成。在邮件标题上注明什么栏目,什么体裁,字数多少,可以让编辑一目了然。这样做,一是说明你对杂志报纸的熟悉程度,二是方便编辑把文章归档。

标题新颖,抓人眼球很重要。

 

三、把握时机。

稿件要符合节令。譬如中秋节,与中秋有关的稿件,提前一周到二周就要投出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电脑前摆一本台历,把所有的节气和节日都圈出来,尽量写出与这些节气与节令有关的稿子。提前一周到二周开始投稿,给编辑留出选稿和编辑的时间。

眼光要敏锐,出手要快,有捕捉热点的能力。每一个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都是很好的商机。

网络和报纸都是快餐文化,对时令性的要求非常强,编辑一天收到若干稿件,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很多稿件,他压根不会打开来看。要想要编辑看到并愿意打开稿件,还要给文章取一个能够引起编辑的阅读欲望,吸引他打开邮件的标题。

 

四、收集邮箱

 

手里的私人邮箱越多,说明你的投稿渠道和发稿概率都比其他人更多。找到邮箱的方法有很多,平日看书时,注意收集邮箱。没事的时候到图书馆翻阅一下最新的报刊杂志,那上面也有你需要的邮箱。

另外,你的稿件质量好,投稿多,编辑往往会主动跟你联系,这时也要注意记下编辑给你的联系方式,这个往往是编辑的私箱。

稿件是一种竞争,你有多少邮箱,就有多少上稿的机会。此外,把握好时机,合理调配投稿时间,知道这份报刊是什么时候出刊,什么时间截稿,这样,你才能恰恰在编辑工作的时间,看到你的稿件,使你的投稿效率事半功倍。

 

五、多写多练

毫无疑问,作品的质量比数量重要。质量从数量而来,量变到质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首先是量的积累,然后才是质的飞跃。时间很公平,你把它花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开花结果。踏踏实实地去写,哪怕速度慢一点,也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局。

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写越顺手,越放越不知从何写起。写作没有那么复杂,文章除了文过饰非,更多的是言为心声。走出去,多参入,多实践,不要闭门造车。你对这个社会的理解有多深刻,有多宽阔,你的作品就有多深远。

  

(从12557字,一气删到8180字,还是太长,先这样吧,抽空再整理。)

 

铃兰

铃兰,本名马淑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市奎文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潍坊诗词学会监事长。2006年开始创作,著有散文随笔集《铃兰芳菲》、《向着温暖的方向》《初心如初》,长篇小说《女人四十》,改编出版动物文学名著12部,主编出版图书四十余部。

名人勤学苦读的小故事5个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读书励志短句(激励读书上进正能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