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个性网名 > >正文

快手ID为什么显示已被注册

发布时间:2023-11-28 16:21:47 admin 阅读:59

导读快手ID为什么显示已被注册 亲,现在快手有几亿用户,ID已被注册是很正常的问题 快手ID已经注册了怎么才能再把ID改了? 快手ID更改的方法如下:1、首先,打开快手,点击左上角的三...

快手ID为什么显示已被注册

亲,现在快手有几亿用户,ID已被注册是很正常的问题

快手ID已经注册了怎么才能再把ID改了?

快手ID更改的方法如下:1、首先,打开快手,点击左上角的三道杠按钮。2、然后在新的页面中点击你自己的快手头像。3、在新的页面中点击“编辑个人资料”按钮。4、在“编辑个人资料”页面中点击自己原来的ID就可以更改新的ID了。

虚拟社区中自我认同的反身性重构——基于移动短视频应用“快手”的人类学研究

快手作为一种将用户凝聚在一起的虚拟网络平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否藉由技术的中介,进行着自我认同的重构。本文通过虚拟民族志的方法,深入讨论了上述问题。详见下文:

作者:朱靖江高冬娟

来源《民族学刊》2024年第4期

互联网技术对时间进程的压缩和空间结构的整合创造出一个多时态共存的虚拟空间,社群成员之间的交互关系由以“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扩展为不同虚拟社区“我们”与“我们”的交流互动,这一交互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人类学自我身份认同的再思考与再建构。本文以中国最大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快手”为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田野调查方法复观虚拟社区中的文化表达与自我认同过程,揭示出以“快手”为代表的视频交互型虚拟社区在给予个体多元文化表达空间的同时,个体也经由反身性方式不断重构自我身份认同。

快手;虚拟社区;自我认同;反身性重构

快手,脱胎于一款GIF动图制作工具,2014年11月正式由纯粹的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平台应用,日活用户均在一亿人以上,每天生产数百万条用户原创短视频。2017年,一向低调的快手在号称“宇宙中心”的北京五道口挂上了自己的第一条广告语:“记录世界记录你”。同年11月,快手的安卓和ios总用户突破7亿[1]。如此大体量的用户显示出记录和分享对于当下社会成员的重要意义,而从“快手”记录这个世界所形成的文化景观和广泛传播的社会热点来看,虚拟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正在通过文化建构起新的共同体组织,网红效应带来的普遍的自我认同问题在这种新型网络关系中愈发突出。

多元和庞大的社会世界与个体无力感体验之间的关联是现代社会自我问题研究的主要议题。当互联网将自我与全球化这两极联结起来时,自我本体与现代世界的关系在时空重组的网络社会中经历着不间断的投射、分离、抗拒与整合诸过程,至今仍在调适。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一方面集中于互联网技术对现实世界时间上的“进程压缩”和空间上的“虚拟整合”[2],从互联网的社会向度来看,其构成了网络社会的两个基本逻辑和运行机制并表现出强有力的建构性,促进了传统社会生活的网络化;另一方面集中于个体心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变迁机制,如建构性特征对本体安全和存在性的威胁[3],个人主义出现与公共空间“消亡”的辩证关系[4],自恋与自我的批判性观股察[5]等;与此同时,在以上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有关自我身份认同与共同体建构的研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认为新的自我认同机制的出现一方面由现代性的诸多制度所形塑,另一方面也同时形塑着现代性诸制度本身,并且伴随着靠媒体所传递的新型经验,自我认同成为一种具备反身性特征的、有组织的活动。[3]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认为由于“霎时间无以抗拒全球的风暴,人们只好紧靠在一起:他们过去有什么,他们过去是什么,就都成了他们的认同。”这种防卫性的认同,是“一种为了倒掉不可知、不可控和不可测而把可知也一并倒掉的认同。”[6]笔者在互联网田野调查期间注册了“快手”账号,对各种内容类型的用户进行了选择性关注,同时注册“抖音”账户,以探究不同社区文化对自我认同的影响,所以文中凡未明确注明出处的,均来自上述田野调查。在对“快手”网红和普通用户进行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在依靠短视频社交构建起的虚拟社区中,社区成员的自我认同不仅在视频拍摄和与陌生人的直播互动被发现和形塑,更在“快手”和“抖音”所代表的城乡身份文化分类中实现反身性重构。曼纽尔·卡斯特所说的重复历史记忆的防卫性认同在“快手”用户群中虽然仍具阐释性,但一种在互动中逐渐认清自我并坚定“我本如此”的新型自我认同正在萌芽。这种认同如何在短视频社交文化中通过反身性获得重构,恰是本文想要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快手”社区:现实虚拟的文化联结自我与世界

曼纽尔·卡斯特在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全球化语境下探讨网络社会的典型特征时提出了现实虚拟的文化(cultureofrealvirtuality)概念,并认为“有一种无处不在的纵横交错的变化多端的媒体系统所构筑的现实虚拟的文化以及通过形成一种由占主导地位的活动和占支配地位的精英所表达出来的流动的空间(spaceofflows)和无时间的时间(timelesstime)”造成了生活及时空的物质基础的转变。事实上,在时间空间被压缩切割的同时,虚拟社区中的交互关系和文化场域也在演变。

(一)从“他者”到“我们”:“快手”社交形态的突破

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BBS和E-mail作为互联网最早期的应用,在中国构建起了无时空限制的虚拟社区,以文字为主的电子公示板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发起者带有意见领袖的特质,个体多为受众,关注的内容多为“他者”,成员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换很容易被忽略或淹没。

有赖于“我们”意识的建立,虚拟社区中的社交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的含义,即信息的交流、关系的交织、情感的交汇。社交一词则从单纯的“六度空间理论”①化为众多新媒体创造更具社交性虚拟社区的具体实践,而“快手”就是这一实践的鲜活案例。因为从前工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文字时代到视频时代,人类实际上是在远离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寻求面对面的真实感。从不见其人不闻其声到能够边听边看边聊天,视频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刺激和满足着人的感官和情感需求,这种满足冲破了工业化空间结构的逻辑,实现了超越地理区隔和时间局限的面对面交流,所以对于“快手”而言,正是具备了这样的视频社交属性,才有了跨区域跨时间的社交群体聚合。

(二)从现实社交到虚拟社交:“快手”社区的独立场域

当笔者准备做此项研究的时候,除对相关“快手”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对“快手”APP本身进行参与式观察。但是当笔者试图通过“快手”提供的通讯录好友复制方式添加好友的时候,发现三个有趣现象:

一未土申:“我都不敢乱发了”「憨笑」

笔者:为啥啊?「呲牙」

一未土申:发了不好的多尴尬

笔者:怎么会!我也是觉得好玩,那你为什

么玩快手啊?

一未土申:给陌生人看的「捂脸」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快手”于他们而言并不全然是现实社交网络的复制,而是一个独立的社交活动场域。因此,从以上意义来说,相较于真实社会中面对面、实打实的社区交互关系,秉承着去中心化的算法原则以及无门槛的便捷性操作界面,“快手”编织起的是一个巨大的存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隐形网络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y),它拥有社交属性,内部自然形成着一种文化景观,这种景观衍生出一套独属于本社区的真实多元的文化风格。

(三)从现实到“现实虚拟”:真实文化建构力催生自我反思

“快手”的迅速传播完全依靠的是短视频UGC(UserGeneratedContent),这些由用户原创的UGC大致可以分为形象展示类(用户自己的容貌体态、唱歌跳舞等不同场景中的自我形象展示)、技艺展示类(厨艺、化妆、编织、特殊技能等)、生活展示类(日常穿搭、生活环境、突发新闻等)三大类,尽管快手的“发现”界面千人千面,其内容的排序却显示出高度同质性。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快手后台算法的运行,另一方面,则源于这些视频会激发起用户想要模仿和复制的欲望,从而获得超链接式的再传播及三次传播,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比如社会摇、鬼步舞等,这些视频模仿起来可操作性很强,从健身房打扮时尚的小姐姐到村里穿着朴素的大妈都在跳,无关乎场景和性别,也不在意年龄和外表,重要的只是核心动作是否一致。再加上快手特有的“双击666”等点赞模式本身自带一种相邀式鼓励,看着路过的“老铁们”点赞评论,简单而不失礼貌的“没毛病”“666”“23333”等快手社区特有词语不绝于眼,社区成员必然感受到一种弹冠相庆的自由狂欢。

短短三年时间,“快手”社区在“北方”成员生活文化的加持下迅速形成一套自己的特色话语体系和运行秩序,满屏的“老铁666”双击点赞,满眼的东北农村铁岭盼盼,再加上充满大碴子味的东北腔,“快手”似乎一时间成为北方人民的标配,“南抖音北快手”更是成为最强力证,但事实并非如此,“快手”文化通过社区成员内容创作直接表现出来的“雷同、自嗨、狂欢化、乡土味儿”等特征被人为地与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建构出一种具有单一典型特征的“快手”乡土文化。

当然,这仅仅是最显而易见的“快手”文化符号识别,当以整体观再看“快手”用户的创作内容便会发现,其文化建构力的主要来源是数以千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员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多元生活场景。笔者关注了安徽“90后水泥姐(汪雪影)”,并对其保持持续性观察,她与丈夫水泥哥每天直播扛水泥,刚开始有人问她为什么要直播扛水泥,她总是很谦和地说希望大家看到水泥小夫妻的努力,希望传递正能量之类。但在六个月后的一次直播中,有粉丝说“水泥姐,我真的不喜欢你”,水泥姐便说:“我不需要你喜欢我,我就是个水泥工,我又不是人民币,你不喜欢我不是我的错,是你的错,因为你心理素质不行,看人家不顺眼”②。在另一次直播过程中,水泥哥因为前一晚上“不知道在想什么,反正就是睡不着”③,导致直播中哈欠连连,看着他毫不顾忌的打着哈欠抹着眼屎,动不动就望着远方陷入沉默,完全不管粉丝跟他的互动,观者便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生活和状态是完全放松和自由的。毕竟视频不同于文字可以隔一段时间写好帖子表达自己的价值观,直播不同于图片可以只通过一帧画面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任何情绪的流露屏幕那一边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生活在“快手”这个虚拟社区中,时间长了会发现“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最重要,别人爱说啥就说啥”④。

“快手”给予主流文化中“沉默的大多数”突然出现于大众视野中的机会,作为一个虚拟社区,超过7亿的社区成员在其中记录生活、交流分享,这些“普惠式的生活记录让观者看到了一个多元美好的真实世界,让身处不同时空的观者看到那些在他的生活空间中不曾出现的人和事物。”[7]其带来的丰富的地方性本土文化的展示,通过真实记录的力量使社区观者的日常意识“以一种对远距离事件的察觉而被组织起来”;其带来的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同时空并置,在模糊城乡二元对立的同时使社区成员的文化表达更加多样。这种基于现实又以虚拟方式拼接整合起来的“现实虚拟的文化”所提供的多元化选择,联结起了自我与世界,并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文化放置于自我可观的虚拟社区,使自我得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反思(reflective),并最终形成现代性的反身性(reflexive)。

反身性重构:意义动员形塑真实自我认同

安东尼·吉登斯将现代性的反身性定义为一种敏感性,“具体指社会生活的大多数面向及其与自然的物质关系对受到新信息或知识影响而产生的长时性修正之敏感。”[3]19这种敏感是对现代性的后传统秩序中传统控制力丧失的敏感,是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时空重组和脱域机制(disembeddingmechanisms)扩展的敏感,是对自我在这种秩序中不断调适以寻求自我意义的敏感。简言之,反身性是一种更全面的反思,是指“不同层次的事物处于互动状态且彼此影响”[8],显然,快手社区成员的反身性不仅包含以身体进行意义生产和自我动员的视频拍摄,也包括与粉丝的直播互动中的彼此影响,还包括与全球化语境下城乡文化分类的互动。

(一)通过意义生产对抗个体无意义感

从生产到传播再到反馈,“快手”社区在虚拟空间完成了不同领域不同时段的成员之间直接而即时的面对面互动,互动包含着文化和意义的生产与创造。正如马克斯·韦伯认为“人是一种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约翰·费斯克(JohnFiske)将大众文化视为“一种创造并流通意义与快感的积极过程。”[9]“快手”用户青年化和用户自由时间充裕已是不争的事实,自从快手引入直播机制,排在网红TOP10中的mc天佑、散打哥、上官带刀、浪子吴迪等无论形象还是个人经历都透露出小镇青年的“社会即视感”,他们本是沉默的大多数,将自己摸爬滚打的穷苦往事通过原创和喊麦的形式宣泄出来,没想到一夜成名,此后便流露出“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般成功逆袭后的不可一世感,渐渐成为小镇青年成功的价值象征。这种快速成名的过瘾吸引着众多小镇青年模仿和膜拜,让不同地域的青年看到了生活提供的另外价值,找到趣味相投者并与之建立关系。可以说“快手”社区的无门槛和去中心化为个体实现这种成为生产者的自豪感,实现他们为自我人生编织意义的行动提供了平台和指引。

既然身处“快手”社区,必然要与其他人或化身(avatar)[7]相处,此时身体被赋予了社会性,并以实践方式参与到日常生活互动之中,成为维持一个连贯的自我身份认同感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跳鬼步舞还是现场直播,以自我身体不同形式的实践吸引来的观众或成为忠粉,或成为黑粉,或只是路人,无论哪一种,都是自我身份不断确立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自我认同的反身性,因为自我总是需要通过观察日常实践中的差异完成对现实的认知,并通过基本信任体验到“与包含着他人与他物的那个世界相关的我”,进而确知自我。

在每一次扛完水泥后,水泥姐都会做一个小视频,扛水泥时女汉子形象通过“快手”的停机再拍立马变身时尚“白富美”。通过直播,水泥姐也结识了很多不同地方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做水泥工作,有的做服装生意,形形色色,他们有时在直播时连线,相互问候也相互调侃,同时也不断鼓动粉丝给自己的朋友加关注,把朋友所做的产品推荐给粉丝,这种联系长期保持已发展成为虚拟社区中真正的好朋友,直播时的语态就如好朋友相叙聊天一般。

这种把世界看成“正确且适当的”基本信任实质上是一种“非现实感”,但是虚拟社区中自我的主体性正源于这种主体间性。自我以身体作为社会动员的实体形成一种意义共同体,并通过基本信任组织起自我与世界的互动策略,“在参与过程中找到和保护彼此共同的利益,多多少少分享彼此的生活,便获得一种全新的意义。”

(二)通过内在真实性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连贯性

互联网将个体与全球化联结起来,互动场景的多元化使现代性呈现出破碎特征,个体被卷入不同的场景,而每一个具体的场景对需要不同的“得体行为”与之相应,自我便在这日常生活的惯例化与虚拟世界的多元化之间陷入选择困境,自我身份认同就在这种背景下被创造并被持续地重构。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当全球互联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中国社会时,不同地域的群体在文化转型中遭遇了认同的尴尬:这些使用“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的青年们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该认同哪一种文化,所以我们会看到“快手”社区的有些成员为了维护认同边界,给自己加标签,比如在内容封面上加上“不嫌弃农村的进”“你会嫌弃吗?”“不嫌弃”等等这样的字眼,通过区别于其他虚拟社区群体而维护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些成员开始加入“抖音”阵营,每日陷在诗和远方的循环曲中,通过“记录美好生活”提高虚拟社区中的参与度,通过与周边人分享共同的社区新话题,获得另一种身份的认同感;还有的成员则处在认同的模糊状态中,他们既不愿意认同“快手”上所谓的农村文化身份,也不屑于花太多时间去关注抖音上的魔性歌曲或手指舞之类,只把这些短视频应用当作消遣无聊的工具,此时的他们虽然身处虚拟社区中,却并没有明确的自我身份认同概念。这种源于中国社会城乡边界消解导致的文化身份模糊其实不止见于“快手”群体内部成员,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多个短视频社交平台中的个体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但场景的多元化并不一定导致多元的“自我”,因为多元化往往也能够促进自我的整合,其关键就在于是否形成一种个体的内在真实性,并通过积极的反身性方式将不同场景的元素组织成自我认同的完整叙事。

吉登斯认为内在真实性是一个基本信任框架,由个体在动态中将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统一体而获得。“快手”中存在以下三种典型的具体理解方式:

 1.以“90后水泥姐(汪雪影)”为代表,在她的直播中地域从来不是需要隐藏的东西,她和家人说着安徽宿州的方言,工作地点的乡土环境一目了然,面对每次直播中必有的“今天在哪里扛水泥”的提问,无论在哪儿她都会把位置几乎精确到村名,她认同自己的农民身份,认同自小长大的农村生活状态,从刚开始小心维护自己的形象到现在的“有啥说啥”,她在不断的互动与反思中确立了自我生命历程的本土性和真实性。

 2.以青海土族青年为代[7],面对城乡文化并置带来的自我认知迷茫,处于阈限状态的年轻人通过线上“自身”与线下“化身”的并置来完成自我身份认同的叙事完整性,即在线下空间通过惯例化日常获取自我认同,在线上空间则将“自身”进行投放,利用都市文化的表现手段选择性地展示乡土文化生活,从而将“对于自我(“自身”)的想象与对都市文化的想象(“化身”)统一起来,通过不断分享的视频风格形式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对于都市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可见无论线上线下,都是建构自我身份的一个小扇面,青年们始终在寻找并建立一种内在真实性以保证自我叙事的连贯性。

3.以快手网红“铁岭盼盼(奔跑200万)”⑤为代表,将“快手”粉丝数作为事业进步和自我实现的目标。她专注于利用农村自然环保的材料制作时装,三百多个视频作品全是各种各样的服装,无论颜色搭配还是整体造型都堪称巧夺匠心,并且每一次的服装展示平台都是在村里的小路上,旁边还会有穿着朴素的大妈配合展示,背景音乐以刘德华唱的《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为代表。在直播中铁岭盼盼很“辣”,说话自带那种东北的豪爽和干脆,她直言现阶段目标就是200万粉丝,能让她的作品被更多人知道,让大家看到“东北农村啥都有,啥都可以做成好看的时装”。对于铁岭盼盼们来说,“快手”是自我实现的手段,有了目标便会摆脱枝枝叉叉的依赖性,通过体现真实自我获得完整自我。因此,通过内在真实性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连贯性既包括对自我的发现和对真实自我的体现,也包括对自我与场景互动的反身性把握。

 (三)透过防卫性认同建构真实自我认同

全球互联推动了不同文化符码的激烈交锋,去中心化的(decentered)组织混乱了权力层次,时空重组改变了日常生活节奏。为了反抗这种全球无序和全球失控的无奈,反抗节奏太快的变化,人们通过集体建构起来的历史记忆形成地方共同体,这些认同便是防卫性认同,但它所建构的“不是天堂,而是避风港。”[6]69

2016年,中国大批短视频密集面世,短视频内容的创业者爆发式增长,这其中就包括“抖音”和“火山小视频”,抖音定位为“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火山小视频定位为“15秒原创生活小视频社区”,本是定位不同的虚拟社区,但是彼此间的竞争内容却是同样的用户群体和时间资源,也就是说新媒介在争夺用户和流量的同时其实也建构和划分了网络空间中不同的虚拟社区。这种建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从“快手”的竞争对手出现后,网络上就开始出现一句话——“南抖音北快手,中间夹着一个火山口”。

从这个口号上看貌似抖音与快手”势均力敌,但实际上无论是用户体量还是日活跃用户数量[10],快手都是抖音的数倍以上,它所覆盖的用户群体多元化程度远高于其他虚拟社区。除却竞争营销导致的概念捆绑,单以内容来看,“快手”社区呈现的是一派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景象,其中有个显眼的词儿叫“社会”,“社会人儿”的角色得到认可,而抖音展现的则是一派红酒咖啡般的城市洋文化景象,明星网红、公众大V的加持往往能迅速提升传播热度。但这种南北分界的说法实则是传统的南北方文化地域偏见,即认为北方文化土味十足,南方文化高雅洋气,对应到虚拟社区成员的边界意识,当询问“抖音”社区成员关于“快手”的看法时,便呈现出“抖音是城市,快手是乡村东北人居多,我们成都市大多数都玩抖音”⑥“我老公不让我玩快手,因为觉得太土了”⑦“快手是都是一帮农村的,抖音上都是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⑧这样最简单的文化分类。尽管形成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去中心化算法的技术应用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管理和运营主体的权力及其对文化高低分野的导向性在起作用。

面对这种由竞争引发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快手”群体表现出积极的防卫性,就如前文所述的那种尴尬一样,个体的活动被贴上文化标签,社区成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反抗去标签化,甚至“快手”公司也通过赞助潮流综艺以证清白,但面对文化事实的时候,这种防卫性并没有多大效力,因为虚拟社区中的乡土味儿确实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乡土生活,早晚要从避风港里出来,直面文化权力导致的现状。不过信息时代的权力既是可见的,却又是抓不住的,因为“新权力存在于信息符码中,存在于再现的影像中;围绕这种新的权力,社会组织起来它的制度,人们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活,并决定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权力的部位是人们的心灵。”[6]416

正是由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分离的个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快手”社区作为一个虚拟社区,作为为数亿人提供了归属感的共同体,防卫性认同失效的同时个体认同的反身性反而增强。他们开始全面反思自己与“快手”的关系,反思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当看到每日不间断的视频影像中透露出的本土和真实时,新权力或许就潜藏其中,而个体也重新看到了生活的意义——还有什么比活好自己更重要的吗?正如“90后水泥姐(汪雪影)”面对直播中的无端质疑说出“没必要给这些人留面子”。正如“铁岭盼盼(奔跑200万)”做出蛋糕叉子时装秀的视频引来4592条各式各样的评论,但她并未停止奋斗,不久又推出新一期树叶时装秀,标题为“在地下捡起来的树叶,废物利用,做一个美美的裙”。

降下防卫性认同的旗帜,“我将如何去生活”被更深地嵌入日常衣食住行,融进内在真实性当中,由此,一种新的真实自我认同通过反身性得以重构,个体不再重复历史记忆意图复活传统来获得认同,而是以一种看清现实活在当下并承认“我本如此”的无畏心态获得自我身份认同。

结论与讨论

在现代性条件下,媒介通过“拼贴画效应”(collageeffect)传递他者的经验与他方的事件。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虚拟社区突破传统社交形态,使这种经验真实地“发生”在观者眼前,并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交场域,具备传递性的社会情境在自我与他者互动时构建了新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这种基于现实又以虚拟方式拼接整合起来的“现实虚拟的文化”催生了自我反身性。在不断变迁的社会情境下,反身性方式以意义动员为核心,使自我在与他人的创造性相处中生产意义以对抗个人无意义感,在多元场景选择中通过内在真实性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连贯性,最终透过对防卫性认同的全面反思,重构出一种新的真实自我认同。

这种认同是以“快手”为代表的虚拟社区中自我面对虚拟世界多元化选择困境的最新选择,显然这种真实自我认同通过反身性方式建构,必然也会随自我反身性继续变化,但正如吉登斯所言“人们越以反身性方式去形成自我身份认同,就越会意识到一个现象——当下实践形塑着未来结果”,视频社交自带的面对面的“真实感”需要与个体所处的本土实际生活相整合,才能联结起自我的过去经验与未来投射,从而实现自我叙事的完整性。虚拟社区中的渐渐呈现的这种真实自我认同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或许也是个体感觉到被现象性世界“吞噬”却无力挣扎之后的自我超越。

注释:

①美国社会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Milgram)提出,理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且联系最多通过六个人就可以实现。

②内容来自快手用户“90后水泥姐(汪雪影)”扛水泥直播水泥姐(汪雪影)所说。

③内容来自快手用户“90后水泥姐(汪雪影)”扛水泥直播水泥哥(张光辉)所说。

④内容来自快手用户“90后水泥姐(汪雪影)”扛水泥直播水泥姐(汪雪影)所说。

⑤内容来自快手用户“铁岭盼盼(奔跑200万)”个人首页、直播互动、视频评论区。

⑥内容来自对抖音用户“铲屎官阿程”的互联网田野访谈。

⑦内容来自对抖音用户“二宝麻麻”的田野访谈。

⑧内容来自对抖音用户“姐姐妹妹”的田野访谈。

参考文献:

[1]艾瑞资询.2017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EB/OL].(2024-01-03)[2024-09-12].http://www.199it.com/archives/670553.html.

[2]张兆曙.互联网的社会向度与网络社会的核心逻辑——兼论社会学如何理解互联网[J].学术研究2024(03):51-58.

[3][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M].夏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RichardSennett.TheFallofPublicMan[M]. Knopf,1977.

[5]ChristopherLasch.TheCultureofNarcissism[M].London:Abacus,1980.

[6][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第二版)[M].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姬广绪.城乡文化拼接视域下的“快手”——基于青海土族青年移动互联网实践的考察[J].民族研究,2024(04):81-88+125.

[8]马腾嶽.论现代与后现代民族志的客观性、主观性与反身性[J].思想战线,2016,42(03):7-14.

[9][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0]易观.2024中国短视频行业年度盘点分析[EB/OL].(2024-03-28)[2024-09-12].https://www.useit.com.cn/thread-18467-1-1.html.

快手名字我已经改过了。怎么才能改回来?

如果人家注册的已经注册的名称然后,自己就不能注册,点击编辑个人资料就可以修改了。

具体步骤:

1.打开快手,点左上角的三横图标。

2、点击最上面的头像;

3、进来到编辑个人资料,ID选项——就可以修改了。

4、删除原来的ID,改成你喜欢的ID。

注册快手为什么说该名子已被注册

在快手改名她说名已被注册,怎么才能改过新的

快手ID为什么显示已被注册

1、可能是你以前绑定过、但是忘记了。
2、可能就是运营商手机号资源短缺、把回收的账号重新放出来了。
3、可能就是别人(朋友之类的)用你的手机号绑定账号了。
4、可能就是服务器出错了。
如果是你以前注册过忘记密码了,可以利用手机找回来的。只需要一个验证发就可以找回(前提是注册的手机号码在您手里可以正常接受短信)。
进入软件的界面,然后点击界面中的“更多”按钮,进入下一步操作。
点击“隐私与安全”-“账号安全”选项,进入下一步。
在“账号安全”页面中选择“绑定手机”旁边的“查看”按钮,进入到相关的页面。如图:
点击界面中的“取消绑定”按钮,出现手机号码输入框,输入被绑定了的手机号,然后点击“确定”。
5解绑成功后,在软件的界面会出现相应的显示,同时可以在短信中查看解绑成功的信息。

手机号申请快手却显示已经注册过了,是怎么回事,怎么解决?

有人注册喽,或者,你自己注册时刷新了网页,你可以这样,账号找回,然后,用手机号找回注册的账号就可以了,找回可以用手机改密码

快手改名字为什么显示该用户名已经注册了?

因为你想注册那个名字已经被注册了。知识延展:快手好ID被抢注了的注册方法如下:先复制特殊空格然后去快手修改ID,先输入ID,比如666然后再粘贴特殊格式上去,可以多粘几次。完成。

快手改ID说已被注册怎么办?

提示该用户名已被注册,说明这个ID已经有人在用了,就不能再次申请了。

一般网站注册ID都是唯一的,不能重复存在的。你可以在ID后面加上数字或者表情、符号,就不容易和别人重复了。ID也可用繁体,简体,数字,符号等混合进行编写。

表情符号示例:∩▂∩,∩0∩,∩^∩,∩ω∩,⊙0⊙,⊙^⊙,⊙ω⊙,⊙﹏⊙。

数字示例:XXX123,XXX666,XXX888等,也可以选择对你有意义的数字。

ID容易重复,可以使用以下典型的取名案例。

1、颠倒系列。

典型案例:采姑娘的小蘑菇、采姑娘的老蘑菇、 披着狼皮的羊、 一日为父终身为师 、小鸡啄老鹰 、黑夜不懂晨的明、 醉里挑剑看灯、 捞猴子的月亮 、扎女孩的小辫子 、米生花等。

2、快乐系列。

典型案例:手握鼠标烦恼全消、 洗澡真快活、 天天都高兴、 玩的开心、 开心就是赢 、开心小兔子 、心情愉快、爱咋咋地、我高兴我愿意、 欢乐剑客欢乐剑、 乐翻天、 烦恼无罪快活有理 。

3、宝贝一族。

典型案例:安妮宝贝 、小雾宝贝 、哈妮宝贝、 麻辣小宝贝 、宝贝520 、可爱的宝贝、宝贝抱抱我、威尼斯宝贝 、宝贝依旧、 宝贝1314、 BB宝贝、 猪宝贝。

“来去之间”被申请商标注册;快手电商打击私下违规交易;B站回应UP主ID被恶意抢注为商标|猬报

END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快手ID英文女生简短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