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个性网名 > >正文

微信ID空心爱心符号(名字后面那个心形符号怎么打?)

发布时间:2023-12-01 11:45:07 admin 阅读:59

导读名字后面那个心形符号怎么打? 一定要用文字工具打么,我记得有种输入法输入字面可以变成图形,好像是w开头,具体名字我也忘了 但我觉得你文字可以用文字工具打,心形就多边形...

名字后面那个心形符号怎么打?

一定要用文字工具打么,我记得有种输入法输入字面可以变成图形,好像是w开头,具体名字我也忘了 但我觉得你文字可以用文字工具打,心形就多边形工具画,然后对齐一下就OK了,也更方便

微信ID加表情符号说不能添加字符什么意思?

首先:很多社交软件类的名称是不允许添加字符的其次:在设置名称的时候有的也是限制字数或者是特殊字符以及标点符号的最后,不可以设置也是可以设置的,那很有可能需要开通运营商的相关服务吧。

微信ID空心爱心符号

特殊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他做了一个翅膀,或者一个小熊,或者是一个艺术字,可以是花,可以是爱心,一般都是为了好看,可爱,但是也有的代表他的心情,这个表情很容易看出来的

2024最火特殊符号ID爱心,2024火爆ID符号心形

2024最火特殊号ID爱心,2024火爆ID号心形

提起2024最火特殊号ID爱心,大家都知道,有人问2024最火特殊号ID爱心,另外,还有人想问稀有心形特殊号ID有哪些,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王者荣耀名字漂亮特殊号爱心,下面就一起来看看2024火爆ID号心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稀有心形特殊号ID有哪些

答:心形特殊号具体如下:、დ、ღ。心形号:、、、、、、、۵、、、დ、ღ、、在搜狗拼音和拼音输入直接输入心…

2、王者荣耀名字漂亮特殊号爱心

在王者荣耀中出现的也会出现一些弊端,比如好友很难通过名字搜索来加您为好友等等。

3、ID上出现的爱心形状的(特殊号或其它)有那几种

我是用手机回答你的所以复制不了,你可以在搜狗输入法号那栏里找找.

4、࿚໌້ᮨ这上面的特殊爱心

问:王者荣耀的,花藤字,加在雪蝶跟乔妹四个字上面

答:雪໌້蝶໌້ᮨ雪໌້蝶໌້乔໌້妹໌້ᮨ乔໌້妹໌້号字体完毕,满意请及时采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以上就是与2024火爆ID号心形相关内容,是关于稀有心形特殊号ID有哪些的分享。看完2024最火特殊号ID爱心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信ID空心爱心符号

I颗心ღ呮为你
Ë唯有梦境 ♥最温柔
❤也许丶莪没资格° 
心不动,则不❣痛
❥只为ㄋ遇见你

稀有心形特殊符号ID有哪些?

心形特殊符号具体如下:♡、დ、ღ。

心形符号:❤、♡、❥、♥、❣、❦、❧、۵、♤、♧、დ、ღ、♣、♠

在搜狗拼音和QQ拼音输入法中直接输入心的拼音“xin”即可打出,不过搜狗拼音中输入xin只能打出实心桃心符号“❤”,QQ拼音中则可以打出三个包含两个实心“❤♥”和一个空心桃心符号“♡”。

Ps:空心桃心符号只能在IE浏览器(或一般浏览器的兼容模式)里显示,否则会显示成三条横杠。

心形符号象征

心形符号“♥”是爱的象征,这个符号源自心脏。心形符号是由两个半圆形突出部分拼在一起而成,上凹下尖。通常心形符号会以红色作为表示。

心形符号被作“爱”的代名词,例如“我♥你”代表“我爱你”。并代表特殊的含义。

一起学习,一起向未来——大连市一〇一中学教师寒假学习交流分享

一起学习,一起向未来

“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为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习惯,提高教师队伍理论学习的意识和实效,大连市一〇一中学寒假期间开展教师全员学习交流分享活动,大力营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把假期零散的时间“挤”出来,娱乐的时间“用”起来,让学习的氛围“浓”起来,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形成一支强大的教育教学团队。

本次活动的发起者依然是王雪洁校长。她号召大家要充分利用这次寒假的时间,认真学好国家的“双减”政策,领会精神和意图,努力挖掘自身的内驱力,为新学期做好充分准备。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王校长精心挑选了六篇文章,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以校务会和项目组为抓手,每周一次全员阅读交流、分享和讨论,高质量地掀起了全校性的学习思维碰撞。

在2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于晓冰始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努力践行“减法教育”,坚持“三不”原则:不加课,不拖堂,不留硬性作业,要求学生考80分就好,不必过度追求高分。“减法教育”下,于晓冰带的班,从倒数到排在年级中等偏上的位置,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高的产出。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不会因为负担重损坏学生兴趣,不死揪分数,而是着眼于长远,给学生空间去思考、积累,为后期发展蓄力。于晓冰认为自己所做的不过是遵循常识,想要唤醒常识,于是便有了《减法教育》一书。“双减”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减少、考试减少,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教师、家长也担心由此会带来学生成绩下降。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于晓冰用他的亲身实践来解答。

董琪瑶:

各位哥哥姐姐们上午好本周的读书活动由我来主持:

      读过文章,我发现要做到“减负不减成绩”要坚持“三不”原则:

1.不加课,有针对性地训练,花时间去研究考试、研究教学。

2.不拖堂,这也是我们学校一直贯彻的课堂制度,但凡能够在课堂中去完成的作业都不放到课下去做。

3.不必过度追求高分,立足课堂,把问题讲透,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内容消化好,课堂上精选习题给学生。

      教育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工作,而不是通过消耗时间、消耗体力的方式以让学生进行提高,做减法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宁虹胜:

读完于晓冰老师的《减法教育》,你一定会发现,他执教二十多年以来奉行的减法教育,是完全符合今天“双减”政策要求的,尤其“三不”政策——“不加课,不拖堂,不留硬性作业”,更是令人不得不服。面对质疑、反对,他坚持了下来,最后硬是把下游班级带到了中上游,证明做减法同样能提高质量。

做“三不”教师,减去一些不必要的负担,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腾出时间来和学生建立更好的关系。学习,是从对关系的认同开始的。如果学生对知识、对教师抱有负面情绪,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理解他们,不能因为自己长成了青蛙,就忘了曾经也是蝌蚪,不把我们曾经厌恶的东西压在他们身上。

最重要的事,要努力提升自己,像于老师那样去研究,把更多时间用在走近和了解学生上,用在钻研教材,激发学习兴趣上。有了这个前提,才有实施“三不”的可能。

韩淑文:

《减法教育》我觉得这个理念比较符合当下的教育趋势,有几点值得我们行动的:

父母应该不断学习,要有成长型思维。在生活点滴中不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人生在于不断的积累,多做能扩宽孩子视野,提升孩子能力的事情,学会向他人学习,学会思考。

曹云霞:

我们的教育,不是短期内就要有相应的成果和收获的,是学生未来会因为我今天所做的教育得到相应的滋养。是让学生有自然、健康的成长状态,以成长而不是成绩为目标,以成人而不是成功为目标,最终成为一个独立、完整、健全的个体。要实现这些,减下来是第一位的。因为拿学业将学生完全填满后,他就没有自我成长的空间了。

周丽玉:

学习完于老师的”减法教育”,似乎找到了知音。毕业以来我理想的教育就是—不要以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后续发展的前提下取得短期内的成果和收获,以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精神的成长做教育的基底,让学生有自然、健康的成长状态,以成长,成人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持续得到所受教育的滋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为这些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独立,完整,健全的个体是我的教育理念。

    基于这个理念,我对靠题海战术短期内收获成绩,同时却造成长期的对学习的厌恶反感为代价的刷题战术的方法不以为然,这仅仅是满足授课人的好成绩虚荣心而采取的从长远来看扼杀孩子的兴趣甚至能力的低劣方法。减法教育对老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完全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有灵活,综合的能力,有更高的引导能力,所以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教师站位高,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刘红:

何谓教育,如何教育。教育是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质疑能力,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等等。这个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为了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于晓冰老师的“减法教育”适合我们当前的双减政策,他始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努力践行“减法教育”,坚持“三不”原则:不加课,不拖堂,不留硬性作业,要求学生考80分就好,不必过度追求高分。我们要坚持“减法教育”,我们的老师都来读读这本书,然后问问自己,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张欣然:

  双减到少而精,避免题海战术,过去为了强化教学效果,部分教师习惯布置大量内容单调、形式机械的硬性作业,这样不仅作业质量难保证,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产生消极心理。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后,结合重难点、考点,分析基础题型,总结变式,归类练习,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

同时布置作业也要做到分层作业,因材施教。教师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之下如何布置作业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保证学生的成绩是如今教师要面对的一大难题,通过于晓冰老师的分享,我获得了很大的启迪。

布置作业所获,又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袁旭辉:

一定要做饱、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既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小董老师的减负文章是非常及时的,这篇文章是在大政策的前提下给我们提供具体的方法:①如何给学生减负!②在给学生减负的前提下,教师如何做!③话说回来,减负就是对学生学习方法,习惯的改变!④减负对老师而言也是一个头脑风暴,我们也要改变一样教学的方法,步子大一点,胆子大一点!

总之,下学期我们还要进行双减政策的具体工作,在路上不停的探索!!!

郭乙慧:

1,不加课。教师要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2,教师首先向课堂要实效,教师上课一边要边讲解边让学生巩固,而且要讲练结合,及时有效地实现知识点由理解到运用的转化,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其次,精心选择课后作业,作业要精选,一定要有针对性。

3,不拖堂。现在我们学校做的就非常好,铃响即停,还有相应的督查,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双减"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它的实施是学生之幸,家长之幸,也是教育之幸。作为老师一定要正确理解它的含义,采用正确策略,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才对。

董琪瑶:

宁老师总结做减法教育应该做到“三不”,做“三不”教师,减去一些不必要的负担,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腾出时间来和学生建立更好的关系,强调教师要进行终身学习,这种理念十分正确,值得学习[强][强]

曹老师把教育的目光投向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上,把学生培养成独立、完整、健全的个体,目标长远[强][强]

韩老师通过阅读减法教育,发展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减法教育,该考虑到在家庭教育中也应该进行减法,认为父母应该不断学习,要有成长型思维。在生活点滴中不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使得孩子不断进步[强][强]

周老师在读过减法教育以后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认为减法教育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完全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有灵活,综合的能力,有更高的引导能力。作为新教师我们也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教师站位高,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刘老师通过阅读减法教育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教育是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质疑能力,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张老师提出了一个我们新教师在面对双减政策有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布置作业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保证学生的成绩,她提出:1.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情结合重难点、考点分析基础题型,总结变式,归类练习,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

作业也要做到分层布置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既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值得借鉴和学习

袁主任通过阅读减法教育,经过思考总结出减负实施具体的方法,方法宝贵!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值得借鉴

郭老师从于晓冰老师提出的减法教育的三不原则中增加了自己的感悟,可以看出郭老师对双减政理念的认同,用思想指引行动,切实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姜艳老师分享篇目

对200个孩子追踪研究20年,北师大教授的这个发现令人深思

中国好校长

“寻找中国好校长”是《教育家》杂志社旗下的品牌活动。发现优秀的学校塑造者,伴每一位校长从思考中汲取前行力量。

“双减”之下,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

最近京教君在和一位中学校长聊天时,提出了这个萦绕在心头较长时间的问题。这位校长的答案清晰、简洁,又耐人琢磨——

“两种力量——自我内驱力和自制力。一个表示‘想要做什么’,另一个是‘不要做什么’。”

这位校长的回答确实一语中的,如没有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深刻的思考提炼,很难得到这样的答案。进入“双减”时代,孩子自我成长内驱力至关重要;而学会控制情绪和想法,并适时改变自己行为的心理力量同样重要。

这个答案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篇旧文。文章介绍了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陈会昌教授所做的一项跟踪研究。他主持的一项长达19年的研究,从2岁起开始跟踪研究208个普通孩子的社会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结果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有自控力和主动性‘两颗种子’,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两颗种子都饱满地、和谐平衡地得到发展。”

关于孩子成长的真正洞察,一线实践者和专业研究者的看见殊途同归。陈教授还表示,“尊重不等于溺爱,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尊重孩子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相辅相成。要想培养孩子自觉的内控能力,必须从尊重孩子开始做起。”

文章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两颗粒种子”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两颗种子,第一颗种子的核心品质是自我控制力,是控制自己、按照外界环境提出的要求,学习社会期望的知识、技能,完成成人要求的任务的能力;第二颗种子的核心成分是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出于个人内在兴趣、动机和愿望,自发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

关于“两颗种子”,陈会昌先用学者特有的严谨准确地定义,接着又生动地描述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有一些孩子善于亲近老师,对老师同学有礼貌,在同学中有亲和力,通常被选为班干部;善于解决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拥有较高威信;上课时能注意听讲,活跃地提问题,敢于发表意见,喜欢参加讨论;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能自觉地预习第二天要讲的课程;学习成绩优秀。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强,喜欢自己查找学习资料,购买感兴趣的书。能较早地形成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有些孩子还能掌握令人望尘莫及的专长……这就是主动性比较强的孩子。”

“两颗种子”的成长情况不同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陈会昌娓娓道来两个事实。第一个事实是:国内外心理学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外心理测量专家的研究证明,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无显著差异,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略高于昂格鲁-撒克逊白种人,更高于美洲的西班牙后裔和非洲人后裔。1980年代以后,中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成绩卓著,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

第二个事实是:自1901到现在,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犹太人获奖人数是华人获奖人数的40多倍。在欧美各国的著名大学中,犹太裔的著名教授大大多于华裔教授。美国航天科学家中,犹太裔约占60%,华人寥寥无几。

“这两个事实形成一个悖论:华人的智力并不一定比其他民族低,但是获得高水平成就的人很少。”陈会昌指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它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与文化。对中国孩子来说,前一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而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贫瘠,相反,西方国家的孩子,第一颗种子的生长环境可能不如我们,但是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对父母而言,有责任在发扬第一颗种子环境优势的同时,改善孩子第二颗种子的生长环境。”

学校教育最缺乏对“模糊性”的容忍度

陈会昌的研究包括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高成就者的传记分析,他们发现,取得高水平成就需要的心理条件包括——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不可阻止的、自发的学习行为;强烈的成长动机(超越、巅峰动机);反潮流精神;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其中5条与主动性有关,只有一条与自控力有关。“而我国传统文化对与主动性有关的前5条都是不支持、不提倡的,只有与自控力有关的第六条符合我们一贯提倡的‘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滴水穿石’等理念。”

说到创造性,陈会昌引用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话,“创造性包含善于发现问题、独创性思维方式、对模糊性的容忍度、强烈的成就动机、失败后重新尝试的意志力、时间和精力”。他特别指出:“其中第三条的‘模糊性’,指的是解决问题时答案的非唯一性,这恰恰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最缺少的,也是家庭教育需要特别注意的。”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自由和民主极为重要,强调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认为对孩子自控力的训练会压抑孩子的天性,这种看法有失偏颇。”陈会昌话锋一转,提到虽然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风在培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偏弱,对自控性要求过严,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又在教育环境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但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是两颗种子都得到发展,并且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发展,“过于强调主动性而忽视自控力的培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陈会昌说:“几十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儿童时期形成的良好自控力,对其学习成绩、学校适应以及成年后的事业成功均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力甚至超过智力。”

那么,如何处理既重视对孩子自控力、意志力的培养,又不压抑孩子天性这个难题呢?对此,陈会昌建议,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好爱和严、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平衡,不要片面主张给孩子“爱和自由”。如果在孩子婴幼儿期忽视自控力的培养和训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小学以后,他们将很难适应要求自控力、纪律性和群体合作的集体生活,这些孩子将会尝到学习与社会适应不良的苦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候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期后,因为学习成绩差、品德不良转而打骂孩子甚至“破罐破摔”,走到了另一极端。

培养自控力的前提父母对孩子要敏感耐心

人的自我控制力是与生俱来的吗?

陈会昌肯定地说:“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有趋乐避苦的本能,人的行为受到来自外部的控制,最初都会感到不舒适甚至痛苦。因此,儿童对外部控制都会产生反感,但是,如果对儿童的行为不加控制,在他们进入社会环境后,因为违反规则而遭到惩罚,会使他们遭受到更大的挫折和痛苦。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外控转向内控,是培养儿童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

什么叫做内控?

陈会昌解释说,就是把来自外部的控制,如园规、校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儿童的内部需要。其心理学本质在于,当一个孩子想违反规则时,能够预见到违规行为可能带来的不愉快后果以及遵守规则行为可能带来的好结果,从而有意识地、自觉地表现出遵守规则行为。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如果只凭外控,而不引导内控,对儿童的自控力教育注定是不成功的、无效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是被迫去做父母、教师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身上的“第一颗种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趋乐避苦的本能还会表现出来。

自控力这么重要,那么对孩子自控力的训练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陈会昌说:“在婴儿期,就需要对孩子的某些危险行为或破坏行为加以限制,让孩子听话和顺从,这就是自控力的早期训练。1岁左右,像按时吃饭、喝水、睡觉,避免危险行为,爱护玩具、书籍和财物,遵守一些生活常规等,就应该循序渐进地成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了。”

陈会昌强调说,培养孩子自控力的重要前提,是父母对孩子要疼爱、敏感、同步、耐心。可以想象,一个从不打骂、呵斥孩子的妈妈,当她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孩子更容易听话和顺从;相反,如果妈妈动辄呵斥、打骂孩子,那么,当她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孩子很可能会反抗、不顺从。

孩子在家里受到尊重,出去才会尊重别人

“您提出的尊重平等教育对两颗种子的培养有什么意义?”

陈会昌告诉记者,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教育类)重点研究课题《尊重平等教育》过程中,他们曾调查了几百名中小学生在家庭和学校是否受到尊重的情况。结果表明,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是在家庭和学校受到尊重的学生,而那些心理不健康、学习与社会适应较差的,往往是在家里和学校未受到尊重的学生。

“我们的研究证明,在家里受到尊重的孩子,走出家门才会尊重别人的心灵,尊重和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尊重冒犯过自己的人,才会保护别人的自尊,平等对待别人。一个人从小在家里受到平等、尊重的对待,以后才会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争取各种平等机会,遵守自己应该遵守的义务和责任,在资源紧缺时恪守公平原则,并且帮助那些需要帮助而自己有能力帮助的人。”

但陈会昌也很遗憾地指出,由于几千年来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成人不能平等、尊重地对待下一代的现象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近年来,人们开始强调“爱孩子”、“爱学生”,但是“尊重孩子”、“尊重学生”仍然被多数人忽视。

“每个人都有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婴儿受到批评时的委屈和反抗行为中就可以看出来。当孩子进入小学期以后,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快速发展,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严重阻碍他们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在缺乏自尊和被尊重的氛围中,孩子通常会以违抗、敌意方式对待周围人和社会要求,他的自控力尤其是自觉的自控(内控)自然不会得到良好发展。”

陈会昌举例说,我们说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具有与众不同的天性和独特人格的“人”,一个和其他任何人平等的“自由人”。在进入小学和中学后,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尊重他们的选择与判断、个人隐私以及他们的抱负和志向。无论父母对孩子,还是教师对学生,都应该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羞辱、嘲笑,不当众批评。

陈会昌还记得北京市一位品学兼优的初三学生这样说道:“家长做什么决定都会先问一下我,和我谈话完全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不会把意见强加给我,对我的隐私也不会问太多,他们认为,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的自由。”

最后,陈会昌特别指出,尊重不等于溺爱,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尊重孩子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相辅相成,尤其是,要想培养孩子自觉的内控能力,必须从尊重孩子开始做起。“对尊重与纪律性的关系,我很赞成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对意见的表达,要像鱼儿在水里畅游般自由;而对纪律的要求,却要像岩石般坚定。’”

姜艳老师:各位姐妹兄弟们,早上好!我是本次读书分享会的主持人,今天向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校长推荐的《对200个孩子追踪研究20年,北师大教授的这个发现令人深思》。进入双减时代,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校长推荐的这篇文章给出明确的答案:自我内驱力和自制力。文章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都给出明确的建议,校长的推荐如及时雨,让我获益良多,清晰了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在减负背景之下,我具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今天我把它推荐给大家一起分享。

胡静怡:双减之下学生需要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两种力量——自我内驱力和自制力。进入“双减”时代,孩子自我成长内驱力至关重要;而学会控制情绪和想法,并适时改变自己行为的心理力量同样重要。要想培养孩子自觉的内控能力,必须从尊重孩子开始做起。教师,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尊重和关爱学生是老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与众不同的天性和独特人格的“人”,一个和其他任何人平等的“自由人”。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体罚学生,轻蔑地挖苦学生,不仅会在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会引起学生的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感情对立,使教育工作难以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特别是处于弱势的所谓“学困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真正从内心接纳、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如:不同的体力、气质、性格、兴趣、智力、意志、情感等。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施以针对个性的教育,要善于完善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或者说是发展学生的“多样化”。

姜艳:@胡静怡 培养孩子的内控力,需要从尊重孩子做起,而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的确不容易,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我们应该敞开心扉,接纳他们的不同。

宋天辉:“双减”之下,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两种力量——自我内驱力和自制力。一个表示‘想要做什么’,另一个是‘不要做什么’。”这位校长的回答确实一语中的且令人深思,岂止是双减之下需要这两种能力?不论什么背景下,优秀的人都必须具备这两种能力,双减之下尤为重要!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谷爱凌自小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4小时车赶往滑雪场,永远热情高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自助者天助之”,因此,她能不断摘得各种滑雪赛事的桂冠,并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资格。超强的自控力与不停息的刻苦练习,让谷爱凌的人生如开挂般精彩非凡。我们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的同时,更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两种能力,我想这不是几句话能说明白的,适用于每个人的方法又不尽相同,需要所有的父母及老师不断地摸索,也希望能从大家的经验中学得更多。

姜艳:@宋天辉 天辉总是个爱思考的人。这几天看了很多关于谷爱凌的采访视频,其中也包括谷爱凌的妈妈对她的教育。谷爱凌现象引发大家的热议和思考。我看到有的评论说谷妈妈把多睡觉放在第一位,其实是重视尊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她的妈妈也非重视谷爱凌的兴趣爱好!取得高水平成就需要的心理条件之一是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这是不是就是尊重产生的强大的内驱力和控制力。

宋天辉:@姜艳你对霸屏的谷爱凌分析得很透彻,尤其是她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很赞。

姜艳:这不是我的分析,也是我学习来的。

戚秀秀:非常赞同文中提到的“我们说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具有与众不同的天性和独特人格的“人”,一个和其他任何人平等的“自由人”。”这句,我们中国文化里的固有思想是孝为先,怎么体现子女的孝呢,就是子女无条件地接受父母的安排,忽略自身的感受,这种现象有利有弊,我们单从弊端说呢,就是孩子失去了自我,很难有文中提到的自控力和内驱力,因为他没有决策权,并适应了这个习惯,导致现在的孩子懦弱、自私,甚至有各种心理问题,我们都知道问题在哪儿,但很难一下子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的考试制度一时半会儿地变不了,我们的各行业的竞争标准变不了,那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难变,他们是带着善意地希望替孩子解决一切障碍,顺利解决工作家庭问题,一步到位完成难关冲刺,这样双方的任务都完成了,可以快乐享受生活了,但想法是好的,过程当中的手段和发生的矛盾,反而会降低最终的成功率和幸福感,孩子也并不见得会感激和接受,有的还会采取激烈手段进行反抗,这就是我们的好意缺了尊重,没有问过孩子的意愿,没有用心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没有耐心去陪伴孩子一步步前进,等于是抹掉了孩子的某段记忆,很粗暴。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有内驱力和自控力呢,可以结合近期冬奥热点,学习谷爱凌和贝贝的家庭培养方式,孩子完全是由家长引导的兴趣,不是被逼迫着学习,而是家长是怎样的优秀,那么孩子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事,也愿意通过努力去拼搏争取,所以还是身边人的以身作则对孩子最重要,就像好的班风学风也会带动所有孩子积极向上一样,我们老师和家长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身体力行比唐僧念经更有说服力,也要与时俱进改变固有思想和观念,包容新鲜事物,不盲目抵制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新事物。我们的任务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长成另一个我们。

姜艳:@戚秀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细心发现,耐心陪伴,营造肥沃土壤,让两棵种子都发育。

邹雪:“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两颗种子,第一颗种子的核心品质是自我控制力,是控制自己、按照外界环境提出的要求,学习社会期望的知识、技能,完成成人要求的任务的能力;第二颗种子的核心成分是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出于个人内在兴趣、动机和愿望,自发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能力。最近奥运冠军谷爱凌刷屏了,她说:平时会做好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骑马、冲浪,打篮球,演话剧,滑雪,还有学习等等。但是,她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自己会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在众多的爱好中,最喜欢滑雪,所以,在业余时间里,也会百分之百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尤其是滑雪。不难看出,她有很强的自我内驱力和自制力。当然,她也有两颗特别丰满的种子,即自我控制力和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自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能力。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事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不断的自发的学习;强烈的要求成长的动机(超越、巅峰动机);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一次次的训练,都是有力的证明。所以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谷爱凌的经历就是北师大教授的观点的有力证明。

姜艳:@邹雪 我们在现实中找到了印证专家的理论的事实,这是我们前行的力量,谷爱凌让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下一步我们可以跟孩子们聊聊。

李沫:这篇文章我认真读了好多遍,上一次我们研讨的话题是如何提升孩子的内驱力,这一篇从两个方面来谈:内驱力和自制力。是对上一篇内容的延续。关于这两颗种子的成长情况陈会昌先生从对这200个孩子20年的追踪结果告诉我们两个事实,中国人智商高,竞赛成绩显著;可诺贝尔奖项获得比重却远不如犹太人。所以结论是西方国家孩子第一颗种子的生长环境可能不如我们,但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所以在当下双减政策之下,每一个教育者和家长都应该思考我们如何在发扬第一颗种子环境优势的同时,改善第二颗种子的生长环境。在教育中我们要把握好爱和严、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平衡。比如我记得上学期校长一再要求我们要让孩子在中午时去操场上玩耍,释放天性,给予自由,可我们有时总是怕自由过度耽误学习,殊不知孩子在自由之后会有自控力的体现,班级的孩子在玩耍过后回教室时排队回去,自觉性得到体现,是不是实现平衡了呢。因为我们尊重了学生,他们也会变得自觉自律。尊重孩子,把他们当作一个具有与众不同天性和独立人格的人,一个和其他任何人平等的自由人。我们在工作中要尊重孩子就要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羞辱,不嘲笑,不当众批评。我们总觉得孩子是我们的教育对象,而没有把他们当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不是我们应该更多的尝试放下我们的师道尊严,以平等的心面对我们的孩子,发现问题时多商讨,利用反思课让孩子就问题发表见解,达成共识,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想法是第一步,不断寻求方法才是我们的目标。

李沫:谷爱凌我姑娘这几天也在关注,也和我讲,耳濡目染之下,相信她在看到人家荣誉光环的背后应该是辛苦的付出,大家讲的我学习了,作为家长也是很受益。

姜艳:沫沫做谷妈妈一样的家长和老师。

李沫:努力学习去做。

赵云卿:陈校长的研究:“双减”之下,学生最需要培养的是内驱力和自制力。而我们的现状是,对学生的内驱力的培养要明显的弱于自制力。内驱力的作用是什么?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句话,混一天和努力一天,看不出任何差别;三天看不出任何变化;七天看不到任何距离;但是一个月会看到话题不同,三个月会看到气场,一年后,人生道路已经截然不同。导致如此巨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拥有内驱力。拥有内驱力的人会主动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学习,阅读健身,参加线上线下培训课。而没有内驱力的人则相反。那么,我们要怎样培养学生的内驱力?怎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我们做老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不批评、不嘲笑、不侮辱,让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我有信心。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设立小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小目标,让他在小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而且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学生的一点一滴进步我们都要给予最大的最热情的鼓励。任重道远,我发现我自己就是极缺乏内驱力的,和学生一起相携而行吧。

姜艳:@赵云卿 同感,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先要培教师自己的内驱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热情和动力去实践,我们太重要了。

蔡侍森:看了艳姐的荐文,结尾落款处为原标题——尊重的土壤才能培育出饱满的种子。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尊重,一个是种子。先谈种子,每个孩子身上有自控力和主动性‘两颗种子’,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两颗种子都饱满地、和谐平衡地得到发展。中国的孩子普遍第一颗种子发育良好,第二颗种子尚需加强。自控力够,主动性不强。要关注这两个种子的发展,因为他它们能帮助孩子较早地形成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甚至是掌握令人望尘莫及的专长。譬如大家都关注的谷爱凌的成功。爱凌每周只有周末两天在滑雪场,她的练习时间绝不比别的选手多。在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能够从众选手中脱颖而出。爱凌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我会充分利用雪场上的每一分钟认真练习、钻研动作。一些选手免不了会想要偷懒休息,但我不会,我享受训练时的每一秒。”她说:“我不是为了拿奥运奖牌而滑雪,也不是为了考上斯坦福而学习,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喜欢,顺便赢几场,而赢又让我更喜欢去做。”可见,基于兴趣和喜欢的主动多么令人称赞。如何培养两个种子,在于第二个关键词尊重。教师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心灵,尊重和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尊重冒犯过自己的人,才会保护别人的自尊,平等对待别人。一个人从小在家里受到平等、尊重的对待,以后才会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争取各种平等机会,遵守自己应该遵守的义务和责任,在资源紧缺时恪守公平原则,并且帮助那些需要帮助而自己有能力帮助的人。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尊重他们的选择与判断、个人隐私以及他们的抱负和志向。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羞辱、嘲笑,不当众批评。父母和老师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伙伴,平等互助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如果我们能够放弃虚荣心、自负感、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纳孩子的本真,就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与孩子相互陪伴,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姜艳:蔡蔡的总结精辟!矮下身子,和孩子们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关系!摒弃控制欲很赞!让两棵种子饱满和谐的发展,尊重孩子的性格爱好、情绪情感、选择判断……这需要我们教师从内心出发,惊醒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再正确的见解理论也需要通过像我们这样的最一线工作者去实现,未来我们一起互相学习提醒,共同进步,感谢大家的分享。

姜艳:关于两颗种子,第二颗种子在中国生长的土壤比较贫瘠,这篇文章指出第二颗种子的核心成分就是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出于个人内在的兴趣、动机和愿望,自发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和父母,我们都应该进行反思,有责任在发扬第一颗种子环境优势的同时,改善第二颗种子生长环境。校长曾多次提醒我们要懂得适当放手。如何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这是我这次学习思考最深的一点,我赞同以上大家所说的,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还应该跟家长一起学习,引领咱们班级的家长一起进步。咱们今天在这里热议谷爱凌的爆红原因,人民教育荐读的这篇文章《谷爱凌爆红背后,她妈妈的育儿观才是我们最该关注的》推荐给大家看看,谷妈妈一直以来非常鼓励她挖掘、发展自己的多元兴趣。耐心温和,留给她很大的成长自由度,同时不忘给予一定的方向感,锻炼了她自主规划人生的强大能力,独立自信又内心丰盈。在妈妈眼中,自由、丰富、快乐、勇于尝试,是她对女儿最大的期望,大家可以看看哈。

宋天辉:赞!

李沫:感谢分享,好好学习。

读书分享文章:

拖垮课堂效率的这9个教学陷阱,老师一定要注意!

细节见功夫深浅!这9个教学陷阱,老师不妨对照一下,注意避免哦!

1不等学生坐好就开讲

有的教师看似“惜时如金”,离上课铃响还有近两分钟就匆匆忙忙地登上了讲台,在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显然还没有坐好,教室里还响着挪动凳子和翻找课本的嘈杂的声音,教师的课已经开讲了,于是教师的导课就在接踵而至的上课铃声中过去了。

学生没有被教师的导课内容所吸引,也就不明白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上课铃声是提醒学生集中精力正式开始上课的信号,代表着学生课前准备终结。但在铃响前上课,学生坐不好就仓促上课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惶恐不安和行为上的忙乱,不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也使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的精彩导课语言无的放矢,这将影响课堂的效果。

2没等学生理解就提问

教师在讲完新知识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马上提出问题。不等学生听清问题、没有留出消化理解的时间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是无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如果学生听不清要求,听不懂提出的问题,或没来得及对已有知识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提取,就起不到教师提问应有的检查、反馈、矫正的作用。与其如此无效地“争分夺秒”,倒不如学会耐心地等待。

等待可以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减少焦虑,等待可以催化学生的思维,弄清表达语言的逻辑性,等待可以使课堂更和谐、高效。

3发出无效的任务分配指令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通常会向学生发出这样的指令:“下面开始小组讨论”,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簇拥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讨论问题,有的人借机闲聊,一时间嘈杂声四起。

这时教师或者是在一边站着一动不动,或者是翻书看教案,或者是找一个凳子坐下来休息,或者是象征性地在班里转一圈。有的时候,学生的讨论可能已经偏离主题了,可能由于理解不到位,学生根本无从讨论;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学生无法讨论等。

如此的小组讨论,成了一种课堂的“装饰”。教师认为有了讨论就是好的课堂,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深入、有效,不在意问题是否真的得到解决。

科学合理地分配任务,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应该落实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应体现在教师用精准而有效的语言对课堂进行科学调控、指导上。

4一成不变的情绪激发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这样启发学生:

“大家看××同学回答得怎么样?”

“好!”同学们齐声喊道。

教师在学生的声音落下后说:“回答得这么好,还不来点掌声?”

学生噼里啪啦的掌声随之响起。

“掌声响起”这种形式已经较为普遍地充斥在一些课堂上。没有遇到让人惊叹的问题,就提示学生鼓掌,无疑是耽误教学时间。

假如某个教师喜欢这样做,一个学期下来、一年下来,总共占用多少课堂时间?如果一次算作2分钟,50名学生就是100分钟。从另一个角度看,为学生“要掌声”,与舞台上演员向观众要掌声有何不同呢?

尊重学生,表扬鼓励学生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采取“要掌声”的方式。

5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有时也让一些教师顾此失彼,让先进的教学技术代替了必要的讲授。一些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图片、音频、视频应有尽有,声、光、电各显神通,台上台下忙个不停。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使历史事件得以重现,使巨大的空间距离缩小,用得好能有效促进教学的作用。

但现在的课堂,多媒体的地位不知何时由“辅助方式”跃升到了“主宰”教师的高度。上课时,一些教师板书不写了,该说的话、该读的课文几乎都被电脑取代了,应该学生想象、推理的内容也利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基本功很难看见,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缩水了,教师激情四射的魅力也消失了。

实践证明,不是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教师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师要把握“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对难点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发挥教学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怎样使用多媒体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有怎样熟悉的程度。否则,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6不习惯先听后讲

倾听是交流的基础,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获得重要信息的方法。但是一些教师习惯了“讲”,而不习惯于“倾听”。在学生分级讨论时无所事事,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走神或心不在焉。

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发现不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就起不到借鉴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热烈的讨论置若罔闻,对学生在讨论中的深入程度、观点和思路的正确与否等不能了然于胸,则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来源于师生之间的有效倾听。倾听不仅仅是对对方的一种基本的礼貌、一种交流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推动教学的重要方法。师生之间如果不形成相互倾听的习惯,就会出现有效信息的损耗,会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7讲评课上投机取巧

一些教师私下反映,最好上的课是复习阶段的讲评课,原因是不需要多么精心备课,只要有答案,就能上好。持这种看法的教师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有真正懂得讲评课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

如果学生全会了还讲,个别人不会的也讲,则会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典型题目和一般题目都泛泛地讲解,重点不突出,发散性不够,这往往是讲评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讲评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教师可以借助对典型题目的讲评,及时梳理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发现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纠正。通过对典型题的讲评,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教师不能把讲评课变成对答案的机械行为。

8哑然于“自主学习”

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下面用5分钟的时间看书”。这时,有的同学迅速翻开书本,拿起钢笔,边读边写;有的自言自语地念叨;有的眼睛盯着书本,目光没发生任何的移动;有的随意翻动着课本,似乎没有找到引起注意的地方;有的渐渐找到了睡觉的感觉,开始闭目垂首……时间就这样流逝着,教师除了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几次,没有说话,也没有和学生进行其他方式的交流。

这样的“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明确的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实际上成了“放任自流”,学生间的差距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会拉得越来越大。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引导,科学指导,力求做到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详细的要求,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情绪等精神状态的变化,给出及时地、必要地指导,此外还要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反馈,引导他们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9言无激情,课堂死气沉沉

无可否认,激情的丧失使教学缺少了鲜明的个性,使课堂行为变得生硬、呆滞、死气沉沉,使学生的活力得不到激发,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质量。

如今的课堂,为教师充分施展个人才能和智慧、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应该让自己的个性张扬起来。

擅长说的说起来,擅长演的动起来,让教师的智慧在课堂上肆意流淌,让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让课堂教学在快乐和诗意中穿行。激情四溢,是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的高度自信,更是教师永远追求的一种职业精神。

Ø 刘洋(主持人):

各位老师上午好!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2024年初二物理组第四次读书分享会。

本次读书分享会分享文章《拖垮课堂效率的这9个教学陷阱,老师一定要注意!》

分享理由:在之前的读书分享会上我们共同讨论了“双减”下如何更好地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内驱力。“双减”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如何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的。

本文阐述有可能降低课堂效率的9种情况,与大家分享。

期待大家的分享交流。

Ø 刘洋(主持人):

文章中首先提到:“等学生坐好再开讲”。

上课时的铃声就是课堂开始的“仪式感”,学生在这个时候意识到课堂的开始,坐好进入到课堂当中。上课的开始教师会提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个提示对本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也是我们所倡导的。等学生坐好再开始,让他们带着学习目标进入学习,才能更有效率。

“科学合理地分配任务,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应该落实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应体现在教师用精准而有效的语言对课堂进行科学调控、指导上。”我觉得文章中这一点说得非常好,不要为了讨论而讨论,而是进行高效率的讨论,这就需要老师精心准备,发出精准指令。在课堂上具体如何把握是教师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的问题。

“多样化的情绪激发”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提倡的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有很多形式,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在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阅读整篇文章后,我发现我们的“生命课堂”理念与本文中提到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很多观念相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在路上!一定可以越做越好!

l宋大勇@刘洋:

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写到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心里。我们有没有如此低效的课堂,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出现?我想不必多说,大家都是心中了然。

如何深入推进双减,是2024年教育部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工作方向之一。

如何避免落入文中提到的几个拖垮课堂效率的陷阱,个人认为对课程的精心设计是关键所在。

一节物理课,如果通过课件呈现,会进行的行云流水。教师想要的东西会“完美”地呈现在课堂。但是,这恰恰失去了物理教学的根本。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怎么能建构知识体系,怎么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科学素养。当然,初中阶段,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分数和应试能力。但我们不要忘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个人认为,一节比较高效的物理课堂,首先应该确定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设计问题,通过问题进行驱动,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

我的目标是,新授课从让学生设计实验步步深入到让学生根据目标设计问题。从给出器材到学生选择器材。让物理课变成学生的实践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课标,明确目标。

对于复习课,我一直坚持以重点实验为主线,利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在复习课中生成新知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本学期力争完成7--12章的复习课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与大家分享。

对于激发学生方面,我想简单的鼓掌初二学生已经用处已经不大,可不可以换一些其他的方法刺激一下。比如说,减作业,出去玩等等。当然,教师的激情也必不可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教师充满激情时,孩子们内心就会燃起对知识的渴望之火,课堂气氛也就会被推向更高的高度。

以上,个人浅显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与大家分享。

Ø 刘洋(主持人)@宋大勇:

师父说得太好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一学期的听课和教学中我深有体会。每次听完师父的课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习到的很多是我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您在分享中给我们提供的这些方法是文章中没有提到的针对学科学段的具体做法,是适合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方法,真实太宝贵了!谢谢您

l宋大勇@刘洋:

这些问题有待我们一起去解决,加油!

Ø 刘洋(主持人)@宋大勇:

加油!

l刘天宇@刘洋:

课堂时间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用争分夺秒来形容都不足为过。但是像文章中不等学生坐好就开始上课、亦或者没等学生理解就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合适吗?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去设计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其实,看到这篇后的第一反应是自省。我身上有没有这种“陷阱”,有时候为了教学进度是否有争抢,有的。而且我发现在我争抢的时间讲的内容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我要走出“陷阱”。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启示,作为新教师的确很容易走进这些陷阱,因此更需要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Ø 刘洋(主持人)@刘天宇:

看到这篇文章我的第一反应与你一样也是自省。

我想作为新教师的我们在一开始就应该避免落入这样的陷阱,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快地成长起来!

大家一起加油!

l吴杰@刘洋: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使历史事件得以重现,使巨大的空间距离缩小,用得好能有效促进教学的作用。

但现在的课堂,多媒体的地位不知何时由“辅助方式”跃升到了“主宰”教师的高度。上课时,一些教师板书不写了,该说的话、该读的课文几乎都被电脑取代了,应该学生想象、推理的内容也利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基本功很难看见,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缩水了,教师激情四射的魅力也消失了。1、合理控制多媒体课件信息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呈现的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明确课堂容量的大小并非取决于内容的呈现速度,而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

2、“形式”服务于“内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始终意识到该课件是要讲述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它的一切形式都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在设计风格上要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应简明扼要,表述清楚;

3、加强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手段,教学都是一个严肃、严谨的过程,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内部的逻辑规定性和科学的严密性;

4、认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应该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认清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

Ø 刘洋(主持人)@吴杰:

吴老师对于文章中提到的“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这一陷阱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同时,还给出了一系列解决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努力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更好,不忘初心,把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贯彻得更好。

l刘伟波@刘洋:

读了这篇文章有所体会,可能教师在课堂上都或多或少的有上述陷阱存在,本身对于一堂课的评价就仁者见仁,有的人觉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是一堂好课,有的人也觉得语言精炼,通俗易懂更让人接受……所以对一堂课的评价是多元化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效率,所以我们都在高喊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还是给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

Ø 刘洋(主持人)@刘伟波:

课堂效率对于课堂的评价来说非常重要,相信带着文章中的提示,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避免落入文章中提到的各种陷阱当中。

l宋大勇@天宇 @刘洋:

 从杰哥的加强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到刘哥的多元化课堂都在说明我们的课堂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正走在自我提升的路上。教学路上取长补短,汲取百家所长为我所用是关键!加油!

Ø 刘洋(主持人)@宋大勇:

师父说得太对了,未来要继续紧跟各位前辈的脚步,不断学习初二物理组一定会越来越好!

Ø 刘洋(主持人):

本次读书活动大家都积极分享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观点。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仅于此,想要进步就是要不断学习,我想这也正是我们读书交流会的意义。

第四次读书分享交流到此结束。学习、提高自我,我们在路上!一定可以越来越好!

推荐文章——“双减”之下,老师布置作业需要4个转向

杨清 教师博览 2024-10-1708:00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要解决当前中小学作业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教师作为作业的设计者和评价者,持续优化作业实践需要实现4个转向。

01

作业观转向:从“工具”到“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和预习,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作业被认为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工具。事实上,对作业的这种理解窄化了作业的功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既要关注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小学语文的字词、初一生物的“细胞”概念等,又要强调学生学科思维方法的发展,如数学中的“图形结合”,高中历史的“史料分析”等。作业既要重视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如让学生“挖掘”家风家训,又要关注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比如遇到作业难题时的自我鼓励、对完成作业的时间管理等。

作业既要鼓励学生实践参与,如在制作豆腐过程中感受化学的作用等,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有历史教师提出“在甲午海战中,如果中国海军足够强大的话,中国的历史进程会不会有所改变”的讨论等。作业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它应该促进学生全面而丰富的发展。

02

作业分析转向:从“随意”到“严谨”

高质量的作业建立在教师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但很多教师缺乏相应分析,布置作业比较随意,没有体现对不同学生群体、学生不同能力类型和不同思维水平的关注。因此,优化作业实践必然要求教师以严谨的态度进行三维分析。 

“一维”指向学生群体差异分析。学生的发展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基于实践需求,对不同学生进行合理归类,以此为依据对作业难度、数量和类型进行恰当分层,使作业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比如有学校将作业分为巩固型、发展型、创新型,还有学校探索“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分层作业。分层作业设计,不仅要找准分层的依据,还要引导学生量力而行,选择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或者比自身水平略高的作业。

“二维”指向学生能力要素分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打开思路,通过不同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

例如,有学校尝试设计动手操作型、趣味游戏型、活动展示型、积累练习型、研究记录型等不同类型作业。

“三维”指向学生思维水平分析。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思维都应该是持续的、由低向高逐渐递进的,而当前作业为人所诟病的是只强调重复记忆和机械训练。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要重视分析和应用,更要强调评价和创造,不仅要把握一份作业不同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更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呈现。

03

作业设计转向:从“割裂”到“整合”

当前学生作业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作业是割裂的,既缺乏学科内的前后呼应,又缺乏学科间的横向关联,当作业被简单地重复叠加时,作业量必然大,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必然长。扭转这种现象,必须从整合的角度来设计作业。

“瞻前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任何一门课程都有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一个个知识散点。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绝不能只针对某一课的学习,而应基于学科内不同知识的内在关联,通过作业实现学科内“前后”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左右关联”。割裂的各学科作业无疑会加重学生负担,教师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设计跨学科作业。这类作业的关键在于找准“整合点”,以此为基础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提炼整合。比如有英语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让学生向外国友人介绍一首中国诗词。

“知行合一”。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造。比如有生物教师让学生思考在家自行用药必须考虑哪些因素;还有化学教师鼓励学生在家试酿米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如何进行糖酵解代谢,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与时俱进”。一方面,作业要在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和发展需要,比如高中历史作业“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分析我国抗疫成功的思想根源”。另一方面,作业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准分析,打破时空界限,让作业发挥更大作用。比如有的区域探索设计智能作业,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纽带构建智慧学堂,优化作业推送和批改。

04

作业评价转向:从“判断”到“增值”

评价是作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当前作业评价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作业批改,仅限于评判学生是否完成作业及其对错情况,其“增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作业评价的判断要“准”。首先,判断学生作业要及时,否则会因为时间过长而影响对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

其次,判断学生作业的依据要全面,既重视“错题”,又关注作业中“正确”或者“精彩”回答;既基于学生某一次作业进行判断,又关注学生一段时间内多次的作业情况;既要根据学生作业进行判断,还要结合课堂内外师生交流的情况来把握。

最后,判断学生作业的标准要多元,既要明确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漏洞,又要分析学生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态度。

作业评价的挖掘要“深”。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作业的判断,深入分析其根源,找到改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点”。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或者让学生自己讲讲“我是怎么想的”,以此来了解学生具体的思维过程。

内容上,一是指向学生的学习,追根溯源时切忌“就题说题”,而应全面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思维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进而明确其改进方向;二是指向教师的教学,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作业的判断,思考“我应该怎么教更合适”,以此明确教育教学实践改进的方向。

作业评价的跟踪要“久”。教师应对学生作业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关注,不仅要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否得以改正,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学习态度和策略是否得到优化。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我这样调整之后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等。只有长久持续地跟踪和关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作业的发展性功能。

“双减”之下,老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初二英语阅读文章分享

进行结构化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是师生为实现高质量课堂学习而进行的全方位准备,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课前备、课中备和课后备。

从教师角度来看,备课是无止境的过程,涉及教师的生活、学习、教学等活动;从课堂内涵变化来看,课堂教学应由过去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师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这种转型要求备课必须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备课过程是师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不能狭隘地认为备课是教师的工作,上课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进行结构化准备,需要老师们超越自己,大胆创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需求出发,研究教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

学生资源的开发整合

生成有效课堂,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既会学、又学会,另一方面要在对学生进行编班、分组、排座时,注意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搭配,交叉安排,以座位形式结成帮扶对子,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对学生资源进行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

教学情境的精妙设置

有效课堂要凸显它的魅力,要让学生喜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哪个学科,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是个多变的时空,广义的课堂不仅是教室,工厂、车间、大自然都可以作为课堂。我们完全可以打开课堂,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去学习,带到美丽的大自然去上课,带到工厂、车间、社区去体验,这便是最真切、最鲜活的教育情境。

即使在课堂,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设置一些灵活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比如小学低段,可以通过故事、通过游戏、通过师生互动来创设一些情景;作为高年级,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一种情境创设。

设问答疑的把握拿捏

有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作最恰当、最精当的点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主要是靠设问答疑这一载体来实现的。

因此,教师的设问、提问,最后的点评、解答,要得体、要巧妙,要形成照应,要具有开导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大胆的质疑、开拓的思维、勇敢的表现,教师一定要支持、要肯定、要鼓励。

至于怎么来设问、提问,教师怎么来解答、点评,同时怎么来鼓励学生,这都是有技巧的,都要做一些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教学常规的检查督促

生成有效课堂,就像我们推进其他工作一样,要统筹兼顾,绝对不能顾此失彼,水中按皮球。生成有效课堂,先进的理念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要推进。

有效课堂既要立足常态,又要追求常新,还要突破常规,这里所说的“常态”就是指的教学常规管理,它是追求常新、突破常规的基础。

10点小提醒送给老师

01

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入胜。

02

课堂上,教师进入状态,精神饱满;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有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

03

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你的学生的实际,符合你的学生的口味。

04

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讲出自己的理解,讲出自己的特点,讲出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照本宣科。

05

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好教师就是善于“引导”的教师。

06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教师“懒”一点,学生才会"勤"一点。一名“懒”教师会培养一班“勤”学生,相反,一名“勤”教师,就会培养一班“懒”学生。

07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装儍”。教师“儍”,学生才会聪明。

08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踢皮球”。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要当“保姆”,什么事情都包办。教师要学会把皮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09

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出学科的难点;一定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确定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10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要注意学生的思路。千万不要什么情况下,都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

实际上,“双减”之后的课堂教学方法多样、途径丰富,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加强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和重视,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主持人王晨:姐姐们早上好,本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本篇文章,双减之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马上就开学了,不仅是孩子们,还有我们广大教师群体,在双减大前提下如何高效教学都是一个极大挑战,希望本篇文章给予大家一些帮助,请大家各抒己见为开学做好准备[笑脸][笑脸][笑脸][笑脸]

陈晓屹:生成有效课堂,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既会学、又学会,另一方面要在对学生进行编排座时,注意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搭配,交叉安排,以座位形式结成帮扶对子,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对学生资源进行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这个也是咱们学校使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备课时要注意使用小组合作的时机和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那么才能生成有效课堂。

高琳:我校的生命课堂,就是一个好方法。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双减工作落实后,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多了,首先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支配时间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学生休息时间的引导,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充沛的精力。学生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循序渐进。教师布置作业前,做到心中有数,作业布置时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教师作业反馈应及时,也可以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小组合作,将达到团队协作的目的。

臧希翎:经过一个假期的学习充电���我们每个人在教育理念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变,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们要面临的改变就是把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探索具体的策略,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给我们提出的一些建议很实在,比如课堂教学的转型应由过去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师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这种转型要求必须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在新学期里,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和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张坤: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教师研究的课题。双减政策下这个课题更变的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课堂效率最高化能?在开学后我准备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备课。没有备课就没有教学。教师不但要备知识备学情更重要的是备教学方法,要让教师备的知识在课堂上主动愉悦的消化。2,加强作业设计,留科学化作业。多向同组老师学习,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上,留好作业。要通过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3,做好辅导。要利用好在校时间对个别学生,和群体做好辅导,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夏欢:我觉得高效课堂首先要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老师和学生都非常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做什么,做到什么水平,做到有的放矢。除了文章中阐述的十个提高课堂效率的办法之外,我觉得根据自己班的学情,分层教学也很有必要。高效课堂不仅是给中等的同学,也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培优和补差。

徐春华:高效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在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双减之下,更应该怎么来提高高效课堂。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几点外,更应强调精讲多练,如何做到精讲多练,这就要求我们课前的备课一定要做到教学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确定精准,课堂上不能有费话,要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因材施教。问题的题问都要背好由什么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做到心中有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培优和补差。科学精细分层次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在这节课里都有收获。慢慢探究吧,一点点找出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创优质高效课堂。

于云: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做教师的课堂追求,特别是双减政策下,更需要我们所有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生成有效课堂。首先,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由过去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师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设置情境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会学生学习,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思路引导。让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学习者和探究者

主持人总结:学习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除了科学文化知识,还包含体育、艺术、劳动等多种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热爱国家、献身民族的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特长,引导孩子走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而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双减政策”背景下老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呢?新的学期我们要

从双减的角度从新出发,做新时代新教师!

张克运:全球主流教育方向已变,我们还在纠缠起跑线

——初二语文组关于教育“起跑线”问题的探讨

研讨实录:

主持人王晓重:

今天的读书交流倾听大家的心声。     

宫玉娟:

现在孩子的学习始终让家长纠结,从幼儿园开始就到处上各种特长班,辅导班,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诸多才子“海子”的事例让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成为他更好的自己,这也是人的意义。这取决于首先保证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当我们把学生当成容器进行机械地灌输学习的时候,教育的本义便荡然无存。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正如俗语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更多的家长教育工作者,都很急切,难免拔苗助长。由此引发的一连串的问题:作业多,学生睡睡眠时间短,心理压力大等问题。正以为如此,国家才把“双减”提到日程上。

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上,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犹如孔子说的,孟子说的,包括蒙田说的,“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温晓东:

全球主流教育已经在关注人的意义,我们的教育却是填鸭式单一模式。全球主流教育已经在关注人的意义,而我们还在死盯起跑线全球主流教育已经落实合作学习,我们还在拼死竞争。此文一针见血地道出现在教育的弊端,然而传统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从上而下从下而上思想根源很难改变,但是再艰难的事也得去改变,也得有人做先锋,得有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教育孩子先为人,培养文明文雅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培养自主自立能动手会动手的生存生活能力,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使灵魂有趣。相伴书本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因材施教,培训孩子的思维,进而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摒弃单一成绩至上、分数至上的偏颇执着。

所以教育就像养花一样,培土施肥浇水修剪.....一边静待花开。

王晓重:

@宫姐 ,宫老师提到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上初中之后,我们的备考时间只有三年,所以,我们的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都是一种急切的心理。家长希望老师能够快速的提高孩子们的分数,但是却忽略了教育本身它是循序渐进的,是因材施教的。

温姐提到的教学的弊端“学而优则仕”,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这些想法已经根深蒂固了,但是新时代更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及时转变观念。像温姐所说的,因材施教,培训孩子的思维,进而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学习。

张爽:

不太喜欢这位张克运专家的见解。因为他把太多东西都归结到教育里了。关注分数,是教育的问题么?是家长,是家长对于社会法则的认可,对于自身经历的复盘后,得到的感受,然后实施到自己的生活中呀。自古教育就是有关注分数的呀,比如孔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达者三人,优秀率达到2.4%了呀。开个玩笑。但是我确实认为这位专家的话有太多是我不认同的。但是小重姐姐的角度,我其实还是愿意思考的。我们作为成年人,面对的社会,见到的,听到的很多信息,要用成年人的角度思考,面对;但是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又不应该从成年人的角度切入去教给学生,还是引其向善才对。家长的焦虑就是社会的焦虑,这是我改变不了的。但是我对于我的学生有正确的引导还是可以做到的呀,公平公正得对待孩子,努力引其向善,让孩子了解到人生各种可能。

苏方南:

我也喜欢宫老师喜欢的那句话: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这是一种教育境界!花本身就是美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让花开的更美,但是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摧花辣手,为功利、为分数违背教学规律,打击摧残着孩子们的心理和健康。其实在不自觉的自以为努力工作中我们已经摧花了。所以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美的心态和体魄,最起码应该重视学校的生命课堂理念。重视各项活动,先让孩子们美起来、动起来。各种美育活动是调动孩子内驱力,阳光向上才是最美的少年时代。像我一直坚持的最美课间十分钟,通过唱歌、手舞等形式,摒弃老师拖堂、孩子疯闹等课间混乱形式,变成最美课间。坚持这项活动不但没有影响孩子学习和成绩,相反却推动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我觉得我们应该先解放自己的心态和手脚,适应新形势。明确双减要求,把孩子引向善良,引向美好,用我们的善良用我们的美去引导他们,静待花开才是教育工作者最美的心态。

衣茜茜:

文中作者对于教育方法和途径做出两个结论,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这个结论确实符合“因材施教”“教无定法”等教育理论,是符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法则。为学生结合每个孩子的条件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充分发挥潜能。但是结合我们国家多年来教育发展情况,文中提到的教育要“慢慢的、静静的、悄悄的做,”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中,我认为略带有“乌托邦式理想”。文中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高材生无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说明学霸低能,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和孤立。但我认为这并不能作为否定打牢基础知识、获得高分的例证,所以分数不是唯一,但在现阶段我们无法抛弃分数言其他。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应该融入更多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课程,我们的课堂应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王晓重:

@张爽 ,你所说的家长的焦虑是社会的焦虑,而家长呢,应当从自身找原因,这一点我也很赞同。但是自从双减之后,咱们的家长缺乏相关家庭教育知识储备,家长更希望的是做甩手先生,平时把孩子甩给我们,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交钱,把孩子甩给培训班,但现在的培训机构受到了严格的控制。那就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功夫,通过家校携手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得首先自我转变,然后慢慢的引导家长转变,家长的转变是很漫长的,有可能直到我们明年中考结束,大多数的家长也是不能够转变的。

苏方南:

@张爽 你这个小脑袋瓜要更新了,观念太老!我们的一些教育活动绝不是只为了分数,专家是专业,我们是操作是义务。我们在做的是育人的工程。这个工程你是规划设计师!你的高度就是工程的高度。已经惊喜地看到你的进步!继续学习一定会有更好的提高!

徐淑玲:

教育的本义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教育即生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近期看到很多观众对梁晓声的《人世间》的评论,感触最深的是: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平庸地度过一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真的,有时候那些学习差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考试不等同于考知识,教育是为了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考试考的是学品和人品。

苏方南:@徐淑玲 学习到位!越来越感觉到你的勤奋!

张爽:

@重 所以家长的焦虑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太窄了。或者说他们心态太不好了。健健康康地成长,长长久久得陪伴不也很幸福咩。我作为一名家长,已经意识到,人生是有各种可能的。我只是众多普通家长中的一员,我也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明白孩子不会是人中龙凤,那么这种焦虑又是谁带给家长的呢?

王晓重:

@衣茜茜 ,你比我们更能够接受到新时代的这种教育理念。像我转变就比较慢,大多数时候还是以前的一些陈旧的,老的想法和教育手段。所以,看到宫老师也好,温老师也好,苏老师也好,都在学习,我比他们小,更需要学习。

苏方南:

@张爽 恐怕只是表面不是心理吧?据说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更狠!

徐淑玲:

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就是既优秀又幸福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可爱的网名符号图案大全138个网名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