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个性网名 > >正文

落笔开头5个字的ID

发布时间:2023-12-01 15:12:31 admin 阅读:59

导读落笔开头5个字的ID 落笔无悔 穗穗八月读诗第四丛:读魔头贝贝的“乌鸦”等两首 《穗穗八月读诗第四丛:读魔头贝贝的“乌鸦”等两首》    作者:紫穗穗      必要的前言:一直...

落笔开头5个字的ID

落笔无悔

穗穗八月读诗第四丛:读魔头贝贝的“乌鸦”等两首

《穗穗八月读诗第四丛:读魔头贝贝的“乌鸦”等两首》

   作者:紫穗穗

 

   必要的前言:一直记得英国诗人济慈,曾说的创作语录“身体在思想”,那么这样写诗和读诗的感官回馈,用到诗人魔头贝贝的身上一点都不夸张。这首《乌鸦》和《在美妙的天空下》是我从他近二十年的写作——自选诗十五首选来研读的,也可以说是从精品里选择精品;从感动里遴选感动;震撼里翻找震撼。

 

   记得,还是六年前北京的一次“不解论坛的诗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他,其实,该说我早已熟识了他,因为在一些诗歌论坛上,我常常看见他的许多精彩诗作。魔头贝贝第一眼给我的感觉,印象很深刻——他的个子不高,个性张扬,特别是酒后,会做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的传闻轶事我道听途说,的确听过一些……总之,我觉得他是一个十分性情、真实真挚的人。

 

   我想说魔头贝贝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一方面是天赋、才情,后天的勤学苦练,另一方面是生活经历,磨砺、铸就了他,我们从他的许多诗歌里,可以一目了然地感受——他的生存状态和思考模式。魔头贝贝毫无疑问,的的确确来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也驻守在民间。我记得前几天,曾写过一首魔头贝贝的ID小诗赠予他,其中有这样几句:“经文太多,念不完/你在途中逆飞/翅膀尖//能破相,撒甘露/常洞然,时酩酊//金刚,隐匿在露珠里/读你。在一片碧玉的怀抱/对影、谐谑、无怙、燃烧//有无、都笑。袈裟下/魔头/还是贝贝?”这里面,有对他近期的那些诗题署名各类经字结尾的诗歌,做了一次简单的概括,含蓄地影射了他多年来,在外闯荡、四处打工的艰辛,以及对他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创作的赞许。这首赠诗的结尾,用询问的方式,温和地点出他性格里两重元素:暴躁和无邪,就像他的笔名“魔头和贝贝”的隐喻吧(当然这个性格元素,包括名字的寓意,也都是我一厢情愿的猜度,或许不对吧……)

 

   之所以在解读之前,交代一下这些小花絮,是想说明魔头贝贝的诗歌里,所蕴含的诗意能量的总体特徵——灰色、神秘、悲戚、弹性、力量和死亡气息等。一般人或诗人读他的诗歌,会产生两级分化,一类会觉得摸不到头脑,晦涩、黯淡、分裂,而选择逃避、漠视或滑过;另一类会觉得惊叹、惊讶和震撼,激发想象,而连声叫好。而我属于后者,是他忠实的“贝壳”哦。因为我深深知道这些诗歌的背后,有一个“小个子、长头发”脾气有点乖僻另类的诗人,在浪迹天涯、餐风露宿中一点、一点地呕心沥血,春蚕吐丝……他对自己的许多诗作,是经过逐字逐行的斟酌和落笔的。如果大家仔细阅读的话,就会发现那些——意象和意象的组合,词语和词语的衔接,段落和段落的分行,有许多都是经过精心安置和妙思编排过的。

 

   我读诗,喜欢摸着词语的心跳和体温,循着作者留下的词语暗道和线索,通达诗作背后广袤的灵魂国度。在读诗、点评的过程中,你若没有随时牺牲掉自己的勇气,平心静气地看待各种风格和流派,你就不要期盼今生能做一个合格优异的鉴赏者或评论家。

 

乌鸦

魔头贝贝/文

 

活在炎热的冰冷中。

用钢筋和石灰抒情。

狭长的走廊,他们相遇

愣了一下,点点头,各自反向走去。

世上只有两个人,陌生而孤立。

前些天经过文化宫,你又想起他

那烧成了灰的人。死亡多么耐心:磨着

黑暗的镰刀。

年少时,你认为死多么远,多么奢侈。

 

2001年8月2作

 

   穗言穗语:一般,我读诗、评诗,大多会“就诗评诗”。但是这一次,我在解读魔头贝贝的诗歌前,却说了一大段的前言絮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诗歌,和他本人的性情、经历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且千丝万缕。这首题为《乌鸦》,内容并没有真正写乌鸦的本体,而是作为一个喻体存在,借喻、隐喻一种黑暗情绪的笼罩,指向人世间我们的必死之旅,是作者对于生命中的“死亡”这个神圣命题的一次自我拷问和诗意思考。

 

   这首诗作,一开头就抓住了我的心,就像魔术师的一个响指,我就滑入了他词语营造的魔方舞台,序幕在不知不觉中,就拉开了沉甸甸、黑漆漆的大幕——“活在炎热的冰冷中。/用钢筋和石灰抒情。”看看吧,诗人活在怎样的状态里“炎热和冰冷”,居然可以在生活中对立地契合了,这是怎样的人生?这里的震撼,不用我来点拨大家都能感知。就是这样的生活,作者还要创作,他用“钢筋和石灰”两种建筑材料来抒情,我想他或许曾经从事过这样的体力劳动,或许城市的气息里,这两样物品在建筑工地可以说随处可见。由此,这两句抛地有声字数相同工整的句子,也构筑成诗歌开篇的铮铮骨架……我们不要小瞧,任何一个进入诗歌结构体系的组成文字,我想说——一首好诗中,不该有任何一个“费”字存在!

 

 

   不说感伤的旧事,继续跟着贝贝的文字行进,他还在讲述“乌鸦”的故事,好似一曲人世间演奏了一半,未完的《安魂曲》一般,作者在前些日子,经过文化宫,又想到了“他”——“那个烧成了灰的人”,已经不存在于现世的一个名字和人物。这里的文化宫似乎隐含着死者的单位或者这个地方,曾发生过一件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记得这样的事情,其实是进一步阐述前面作者的领悟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陌生而独立”,人生的确就是必死之旅,我们是过客,来人间走一遭,唯有死亡才是真正的归家。每回想起死亡、看到死亡的场面,这感觉的确悲伤、抑郁,但若真能悟透自然的生生死死、离离合合,你就能坦然地接受了。于是贝贝,在诗歌的结尾言辞凿凿地写道:“死亡多么耐心:磨着黑色的镰刀。/年少时,你认为死多么远,多么奢侈。”

 

   遥想一下2001年的魔头贝贝,我想那时他十分年轻,该只是20多一点的年岁吧,可是生活,已经教会了他“阅读”死亡,理解“死亡”,并抒写“死亡”,慨叹“死亡”。让我惊诧的是这种死亡意识和气息弥漫,在他的诸多诗歌里,都可以嗅到、看到、听到甚至触摸到,如同他的诗题《乌鸦》,一大群黑压压的,如撒旦的风衣,遮蔽了人世的天空……我想大喊一声:“贝贝啊,忘记它!”是的,请写完码完那些文字,就忘掉它们灰暗的翅膀吧,只用文字追思,做安魂的弥撒……

 

   这一首短短的小诗,不过九行,却似乎跨越了一个人生命的一半或全部,好似暮年状态的追忆,语言和意象中,选择了冷热、黑白、疏离的对比落差,这么短的诗句里,居然包括了许多未曾言明却可以无限延伸的情节性,这点尤为可贵,也就是诗作的内在空间感和情节跨度、张力等。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跟着诗句“远游”,添加自己独特的感觉、联想和故事情节。或许贝贝在创作时,并没有想那么多。我曾经说过——有些妙悟和好句,是神灵的赐予,上帝的耳语,而我们这些诗人,就是忠实的“聆听者、传道士”,在神灵、上帝眷顾之时,努力地抄写下它们,有时专心,抄写得好,有时倦怠,却丢失了精彩。我想说贝贝是一个幸运且用功的“聆听者”!

 

在美妙的天空下

魔头贝贝/文

 

中午我否定片刻。

鸡蛋汤,灰喜鹊,牢骚话,由你

带来的微微的蓝色。

 

蛇的扭曲的事实。

我不接受。扶着栏杆以免

往下跳。

 

你知道我喜欢你

有时。有时我

被切开。它们让你害怕。

 

从西半球到东半球落了无数次雨。

复杂的烹饪。简单的盐粒。

从南到北,愈合是看不见的。

 

2009.3.20.凌晨2点

 

   穗言穗语:这首诗作的题目《在美妙的天空下》,我第一眼看见就喜欢,好像一个悲伤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而由衷的喜悦。是的,就是这样的感受,因为读完《乌鸦》,我感觉自己的肺部,有厚厚的密集的低压云层,压迫得我似乎喘不过气来,又无力呼救。好在这首诗歌,轻轻巧巧、安安静静就进入了我的“择偶”眼帘,嗯,其实该是择诗眼帘。

 

   我读诗,十分相信一种天意的指引,相信缘分和命定的劫数、邂逅等。如果说第一首是“西边的雨”,我渴望第二首的选择是“东边的日出”。

 

   喜欢贝贝的诗歌,并非毫无道理,他的骨子里,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主张的人,尽管他表现出来的语言、语态或语调,是冷漠的、否定的,其实内心是一个火热的、渴望获得肯定的今世“童子”,人说:稚子之口,无心之词,这八个字,用在贝贝身上也是合适的,有时我们不要被表面坚强、灰色的贝贝吓跑,我们要以更安静的姿态,阅读他。

 

   这首诗作分为四个小节,符合古诗传统的结构体系,起承转合。每个小节三行句式,结构比较统一。我喜欢贝贝的诗歌语言,他在讲述生活的同时,又能跳离现实生活的层面,譬如第一节里。开篇就用坚定的语气,提到中午时分的我“否定片刻”,这否定片刻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不知道,由此我们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那么就继续往下读吧。后面的串连多么有趣“鸡蛋汤,灰喜鹊,牢骚话,由你/带来的微微的蓝色。”我不知道贝贝究竟是怎么想的,把午餐:鸡蛋汤,人物的特征:灰喜鹊、牢骚话,和这个喻体带来的视觉感受“微微的蓝”,多么奇妙的语言组合,你并不觉得生硬、晦涩,但是结尾一句微微的蓝,却让人恍惚其内,飘离现实之外。

 

   现在把目光转向第二节吧。作者从中午的现实物象开始,带我们进入了幻想的“儿童乐园”去了——“蛇的扭曲的事实。/我不接受。扶着栏杆以免/往下跳。”注意,这里又出现了一次“否定式”,前面是中午的“我”否定片刻,现在是“蛇的扭曲的事实”,“我”也不接受。可以说这一节,像是作者神经错乱时的臆语痴言。而我读到的却是一种神秘的、偏执的、悲戚的、弹性的、果决的主张。也就是——事实如何、扭曲与否,我都不接受、不参与,我有我主张,不想要的诱惑,就坚决不跳!这就是我读到的真实贝贝,或也是猜测吧。

 

   第三小节,果真是起承之后的“转”篇,贝贝把我们的视线,像换幻灯片一般,重新从动物世界,又转向了人世——“你知道我喜欢你/有时。有时我/被切开。它们让你害怕。”这一节非常精彩,是贝贝的内心独白。因为喜欢,所以在乎,因为在乎,有时表现出来的占有欲,就是惊人且可怕的……这几句诗,不用我过多阐释,大家一读就能明了。

 

   最后一节算是真正的点题,并且回到了真实的地面——“从西半球到东半球落了无数次雨。/复杂的烹饪。简单的盐粒。/从南到北,愈合是看不见的。”贝贝没有用真实的事件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过程,而是借用“西半球到东半球”,譬喻男女关系(这里也是我猜测的),这之间发生的诸多争吵与和好,就通过无数次“雨”的意象来完成时空的漂移。日常生活的气息,则通过“复杂”和“简单”,表现在烹调方式和盐粒滋味上。让我惊诧的是最后一句“从南到北,愈合是看不见的。”这样的话,没有经过人世淘洗的生离死别,是无法真正体悟的。惟愿天下有情人,都能在“美妙的天空下”好好生活吧……

 

   诗人是一群怎样的人,是过着平民生活,写着上帝耳语的“痴人”,在贝贝的诗句里,疼痛感和伤逝感不时出现,生活场景和幻觉图层两者交相辉映,语言在他的指尖,因为奇妙的组合,天赋的拼贴,而形成了“魔头风范,贝贝句式”,的确颠覆了惯常的语序和句式,全诗充满韧性、弹性和张力,激发读者的联想、活力和视觉冲击力。魔头贝贝,在我的眼里——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独有一双天生魔力驱使的神奇手指和马良的神笔……

 

   解读完贝贝的两首诗作,我的耳边想起诗人沈浩波,对其诗歌最简洁的评语:“谁忽视魔头贝贝,谁就是忽视诗歌!”或许用这句话,来完成我今天的解读之旅,收尾谢幕,也同样是精确,能代表我的心意和祝福的,我期待贝贝未来,继续沉潜、蜕皮,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诗人!!

 

2012年8月17日晚上8点零5分作

 

请在“添加留言”页面,留下尊姓大名。祝福您!

童喜喜:读写之间说为桥——九年践行的说写课程

写作上,我听到太多人说我是天才。

我一直坚决反对。我知道我是谁。

但是,虽然反对,我一度又不明所以:在写作上,为何他人梦寐以求的成绩,我常常能够轻而易举取得?无论我的家庭还是我的学校,都没有任何出色之处,难道我的写作真的归功于天赋异禀吗?

直到因缘际会,我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队伍里,从全力推广到潜心研究,我意外地发现:教育的探索竟然向我渐渐揭露了写作的谜底。

如今,我可以接受我是天才的说法。只是,我这种类型的天才,必须科学地进行定义,也就是:闪烁不定的天赋,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已经固化为稳定的才能。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只是,天赋有如烛光,闪烁不定,也容易被环境熄灭。如何以科学的训练,把天赋变成相对稳定的创造状态?这才是教育应该做的事。正如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所揭示的那些各行各业取得了成就的人,在不同的成长经历中,蕴藏着科学的成长路径。

 

 

“童喜喜说写课程”的诞生,缘起自我的亲身经历。

2003年,我写出我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嘭嘭嘭》。这本10万字的童书,我用了6天时间写作完稿。它,获大小奖项数十项,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童书”、“冰心文学图书奖”等,迄今畅销不衰。

2009年7月,我第一次参加新教育年会的活动,深受感动。年会后7天中继续出差,走过4座城市,其中一天开大会一个字都没写的情况下,6天完成对新教育的评论长帖《我想做个新的孩子》共7万余字。它,摘要精简为15000字,在《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发表。

2011年4月,为了赶写报告文学集《那些新教育的花儿》一书,我闭关8天,完成10余万字。

2017年6月,我在繁重的事务之余,仍然以不足10天的速度,完成了《新父母孕育新世界》一书中近8万字的书稿。这一次的体裁,是教育理论专著,这一次的方法,是真正的“说”:我口述,由团队整理出文字,我再定稿。它,得到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的盛赞:“《新父母孕育新世界》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一本志存高远,眼界开阔,对世界、对未来负责任的一本书,是一种生命的思索和感悟。”

……

我取得一切成绩,还有特殊的背景。

从家庭教育而言,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双职工,文化程度都是小学高年级辍学,而且他们工作特别忙,我是由完全文盲的外婆带大。

从学校教育而言,我所读的学校,从小学开始直至最后,全部是最为普通的学校。最后求学的专业还是理科,与文学完全不相干。

自吹自擂地展示取得的成绩,不厌其烦地细说背景,只想说明:是命运的眷顾,在童年时给了我“口头作文”的训练,让我拥有了写作的技艺,从而改变了我的一生。

 

之所以我能走上专业写作的这条路,我最感谢的人,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我就读的那座普通小城中的那所普通小学里,我那普通的语文老师指导我参加了一种名叫“口头作文大赛”的比赛。

根据朦胧的童年记忆推算,这种比赛可能是从市里发起,但是在全班、全校、全区时常举办,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小学生活。

所谓“口头作文大赛”,规则十分简单:老师准备好很多作文题目做成小纸条,学生前来抓阄,抓到作文题目后想10分钟,站到大家面前,口头说出一篇作文。

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不辛苦,还十分有趣。

不用写字,只需要轻松动动口,把所想的说出来,说得好还会得到表扬——说话和写字,哪个孩子不爱前者?

得益于这种训练,从小我就不怕作文,而且觉得写作文很有趣。毕竟说得多、写得少。

但效用可不简单:它培养的是用书面语言来思考、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用书面语言思考、表达,与传统所说的“打腹稿”并不相同。前者要求更高。

打腹稿通常会期待落笔之后反复修改,思维上有惰性。真正用书面语言思考,其实就是用心思考、用嘴写作,因为必须“出口成章”。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因为常常参加这种比赛,导致还是小学生的我每次看到什么新奇的事物,总是会下意识地想:该怎么说它?

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不觉地保持了这个习惯。

尤其是在我专职写作之后的前五年,因为几乎拒绝所有社交活动,生活单纯安静得几乎与世隔绝,我的这种下意识的“说”,在外人看来有点疯魔,在我看来却极其有趣:我会自己用不同的声音嘀咕着,扮演好几个人对话。

 

如果仅仅导致我个人的成长,还可能是特例,不足以教育的名义去推广。

从2010年春,我撰文记录下“读写之间说为桥”这一写作教育的根本理念,讲解过以说促写的这种做法,已经有许多一线的教师、积极的父母就此行动起来。

这8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父母,在各自的教室和家庭里,践行着。从偏远的乡村,到一线城市,从幼儿园的孩子,到中学生……孩子们、老师们乃至父母们共同的成长,不断佐证着以“说”深化阅读、引导写作的科学有效。大家取得的许多成绩,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比如淮安的王艳老师。自开展“童喜喜说写课程”以来,她的班上孩子们作文突飞猛进。在每年10月份江苏省举办的一个写作大赛中,受条件限制,陆续几年全班每年只有10人左右参赛,但每一年都有学生脱颖而出:2014年,全班12人参赛,3人获一等奖、2人获2等奖、2人获三等奖;2015年,全班8人参赛,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比任何竞赛成绩更让我震惊与感动的,是一个又一个生命的舒展,拔节,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成长:有变得自信从容的教师,不断赢得一个又一个工作生活中的挑战;有变得喜悦无限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改变了生活方式,开始了精神交流,真正成为了心灵上的一家人……

在我主编的《读写之间说为桥——童喜喜说写课程实战攻略》一书中,已经记录了践行8年中的部分真实案例。

然而,正是因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让我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这8年中,我清晰地发现,这一课程就像一个已经诞生的生命,在鲜活的实践中,不断茁壮成长着。从当初我认为对儿童非常有效,发展到对成人也影响至深、改变巨大,从当初我认为对语文非常有效,发展到对其他学科也促进明显,从当初我认为对写作非常有效,发展到塑造儿童的人格、经营现代的家庭、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强化职场的技能等诸多方面,也显示出非同凡响的效果。

为期8年的研究,最终将我童年接受的“口头作文”训练,提升归纳为为“童喜喜说写课程”,并总结出了这项课程的七大原则,具体到操作层面也是七个步骤的“七种武器”,它们分别是:共情生活、艺术观察、智慧倾听、逻辑阅读、哲学思考、精准表达和优美书写。

作为说写课程主干的“七种武器”,在具体定义和使用上,都分别细化为若干层面、更多方法。

比如共情生活中,注意情绪、情感、情义的递进。

比如艺术观察中,立足于自身视角、把握住对象特点、结合人性社会的三个层面。

比如智慧倾听中,听要客观、听要包容、听要完整、听要专注的四条要素。

比如逻辑阅读中,逻辑和反逻辑的互补之效。

比如哲学思考中,广度、深度、正向、逆向的不同纬度。

比如精准表达中,视觉语言、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的各自特点与彼此关联。

比如优美书写中,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打磨。

具体操作方法成千上万,重要操作原则只有两条:第一,口述时应该思考清晰,尽量说书面语言。第二,点评时应该重复好句子,绝对不批评。

有了前者,就能让文章朝向诗与思的结合。

有了后者,就能激发当事人自信,树立写作上的榜样。

 

网友“水晶绿叶”根据我说的办法,对孩子进行了说写训练,并做了如下记录。

水晶绿叶记录得非常详细生动,让我看后很是感慨,也觉得这可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此专门点评。

我先举个例子,你们评下我哪儿做的不足。

前些日子,带儿子去了趟日照看海。我想这是儿子第一次看见大海一定会很激动,心里也一定会很有感触。这是一个好的契机。所以回来后,我们聊了聊大海,并要求他作口头作文。(儿子有个很有趣的习惯,一旦是写作文,张嘴的声音就是那种朗读的声音。)

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我说:“阿龙,这是你第一次看见大海,如果让你描写大海,你可以么?”

“好,我的作文名字就叫《大海》,大海的潮声,轻轻地,像是在说话。鱼儿在大海里翻腾,像是在说欢迎你。渔民用渔网捉鱼,鱼儿拼命张大嘴巴,似乎在喊救命。”

我终于忍不住打断他:“这是你这次去海边看见的?”

“不,这是我想象的。”

“那你能和我说说你这次看见大海的真实感受吗?”我当时极力克制自己皱眉头。

“哦,那我该说什么?”儿子开始显得有点茫然。  

“先说说大海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提示他。  

“大海很宽阔。”儿子说完看着我。

“能详细描述一下吗?比如宽阔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我感觉自己前面鲁莽的打断他的话已经给他造成了困惑,所以后面我就很耐心的给予提示。

“无边无际,看不到边,只隐约看见了小岛和船只。”儿子说完又看着我,显然他又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大海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你为什么一直站在水里?是什么感觉?”我在心里叹了口气,再引导他去想。  

“海面上波涛一波一波的,永无止尽。波涛一直拍打在我的身上,似乎大海在亲吻我,拥抱着我。给我感觉大海很温柔,很亲切。”儿子再次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说:“我缓缓地走向大海波涛深处。我想看一看波涛是怎么形成的,我一直到海水漫过我的腰。我站在海里,波涛还在很远的地方游过来。”

“还有吗?大海还给你留下了什么记忆?”我看着他。  

“没有了,就这些。”儿子的表情看起来很无辜的那种。  

“那好吧,文章都要有结尾,你用一句话概括描述一下吧。”

“大海,我喜欢你!”儿子说完这一句显得很轻松,也许他觉得解放了。  

儿子给我的感觉似乎一直是在回答我的问题,而不是在写作文。我很担心,我这样的引导是不是会适得其反,反而会让他觉得写作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呢?但是写完了,我夸奖了他,他就又开心了。

其实我觉得他的语句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要怎么引导呢?或是在亲子阅读时是不是要注意些什么?我在想,比如看见好的句子抄下来和他一起分享,是不是会有点帮助?但这也仅仅是句子,整篇文章要怎么组织呢?

显然,水晶绿叶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说写尝试。

因为父母操作失当,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本来是轻松简单愉快有趣、沟通情感培养口才、激发思考锻炼思维的家庭口头作文,最后被孩子视为苦刑。

首先,孩子说写时,就自动换成朗读的声音,说明孩子心里已经认为说写和日常说话不同,已经在重视这件事。

其次,孩子已经说出了一个堪称精彩的开头。孩子这番对大海的口头描写,生动有趣。

谁说描写只能写出眼睛看见的?我就清楚记得我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布置作文写一篇游记,我写的是《月宫游记》。现在看来,我的老师真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因为,她并没有批评我。

孩子年龄越小,世界对孩子来说越是“混沌未开”,动物会说话、植物会唱歌等等,是孩子心灵所见的真实。

父母在布置作文时注意:作文题有三种,一是自拟、二是填空、三是指定。

三种作文题从让孩子发挥的角度来说,是由浅入深。因此开始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时,就指定某种事物后,让孩子自拟作文题,孩子比较容易发挥,就更容易喜欢上口头作文。

在拟好作文题后,请孩子思考5-15分钟,再开口。最少也要思考3分钟。

要知道,童言无忌,“信口开河”有时也会有精彩的语句出现。

内容精彩的信口开河与效果一般的出口成章两者中,前者往往能迷惑我们。但最大的区别是后者经过了认真思考。

让孩子思考,哪怕是把已经想好的语句在3分钟之后说出,也是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办法,让孩子能更专注地沉浸于某个事物之中。

而打断孩子的发言,是口头作文之中的第一大忌!

大人们,我们已经喋喋不休说得太多了!对孩子使用一下耳朵,多去用心倾听吧!

口头作文,只是练习,既不是考试,更不是生死关头。为什么不能用欣赏的心态、赞美的眼神,去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呢?

因为父母不能欣赏、不懂肯定,孩子顿失方向。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是最敏感的。孩子说不出,但是绝对能够感受到父母当时在“极力克制”。

作文,是描述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无论好坏,孩子自有理解。

别说文中的孩子已经说得相当好,如果说得不够好——那就更要鼓励孩子、赞美孩子,请让孩子继续说,多多说。

记录的结尾,水晶绿叶最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引导口头作文?亲子阅读注意什么?是否帮助摘抄好词句?整篇文章如何组织?这些问题,都很重要。需要继续探讨。

但首先,最重要的是: 父母要保持微笑的表情、发亮的眼睛,欣喜地、赞赏地看着孩子,好好使用耳朵认真倾听,让孩子能把自己想的作文说完整。

有这样一双“微笑的耳朵”,才能培养出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孩子。

一位ID“仁者爱人”的老师,在博客里记录了在班级开展说写的过程。

口头作文竞赛

受童喜喜的影响,本学期准备在班级中开展“口头作文竞赛”的活动。本周三,竞赛如期举行。

作为第一次此类竞赛,孩子们的压力显得很大。有的小组在临上台之前还在相互推让上台的机会,害怕自己出错,影响小组得分。有的选手比赛前先把作文写了一遍,上台后直接念。他们说,写出来比上台随便说还简单一些;一个小组选择了弃权,说压力太大,实在选不出代表。所以,各位选手最终能战胜自己,鼓起勇气走上台,大胆地说出自己准备的内容,都是很不简单的。虽然有的选手上台后显得比较紧张、不自信,声音比较小,但相信孩子们通过不断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当众说话的能力会有长足的进步。各小组参加竞赛的选手是:李昱璇、陈逸绮、顾家逾、张羽、熊佳烨、李嘉蔚。

进行口头作文竞赛的本意是降低作文的难度。使孩子们有一个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渡,但没想到这次竞赛给孩子们带来了这样大的压力,反而增大了孩子们的畏难情绪。远远没有国庆节前夕的“我爱祖国”朗诵会效果好。看来,要想使本班同学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同时发展,仅仅依靠“竞赛”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可能在平时不知不觉的交谈中进行说话的练习,效果会更好。

这也是一场并不理想的比赛。因为,说写课程在具体操作时,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阅读一样,都得从兴趣开始。

第一步,绝不是比赛,而是练习。这种练习,最开始还可以全班学生一起做:老师布置一个题目,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全班七嘴八舌地说出一篇作文,把好的开头、结尾、段落“拼凑”在一起组成一篇。这样既降低了作文的难度,也让孩子小段小段地开口,同时更是老师给全班做了一次写作指点。

第二步,把“全班作文”一段段的说过之后,再让孩子们把整篇作文说出来。这时的说,依然不能是竞赛性质的说,而是强调全班参与,比如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男生女生之间,以不同的组合形式,互相说、多次说,激发说的兴趣。这时仍然是训练,而不是开展口头作文大赛。

第三步,再从“全班作文”升级到“全组作文”。同样是给一个题目,让全小组的人以前面的方式,整体说出一篇作文来。这时依然不进行大赛,只是要求小组共同说出一篇作文后,小组的每个同学也说一遍。

到了最后,从小组升级到个人,这时再举办“口头作文大赛”,效果会好得多。

大赛的参与,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孩子自愿上台说,而且重在参与、多多表扬;第二阶段才让全体孩子都来说,让每个人都获得锻炼。

大赛题目也可以分两种,不妨根据情况灵活采用:有时全部同学说一个题目,有时又用抽签的办法让孩子们随机抽到不同题目来说。

全班同学说一个题目时,便于互相借鉴、老师进行点拨而得到质量上的提高;而说不同题名时,便于老师激励表扬那些口头作文说得较差的同学,提高他们的自信。

之所以以个人形式比赛要优于小组形式比赛,一则是强调人人参与——毕竟说写训练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尤其是那种结对子互相说的形式。

二则班级大赛对孩子来说,可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若是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开始就以大赛的形式来做说写课程,而且以小组选拔的方式进行,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因为自己一旦“失口”,影响的将是集体的成绩。在小学里,孩子对集体是看得很重的。

说写课程的难度,远远大于朗诵。朗诵只是重现别人的想法,说写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才说,说写课程,是用书面语言来思考和表达。坚持行动所取得的效果,肯定会比朗诵更明显。出口成章,则是说写课程的显性结果。

 

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培养人的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

教育家朱永新明确指出过说的四大妙用:“以说促想、以说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

教育家叶圣陶更是明确指出:“小学校里应当把训练儿童说话这件事看得极其重要。这不单是国语科的事,也不单是国语教师的事,应当是各科里都要注意的事,是全体教师都要注意的事。”“写文章跟说话是一回事儿。”

2017年11月4日,“童喜喜说写课程”全国高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说写课程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得到了各界专家的盛赞。

美国教育研究会国家数据库研究小组主席、美国FULBRIGHT高级学者奖得主、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系主任严文蕃教授赞赏道:“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四个重要环节。如果把听和读算作输入,那么说和写可以看作输出。如何有效提高写的能力,历来是美国教育,也是世界教育的难题。童喜喜说写课程,梳理四大元素间的关系,把听纳入说中,以说架起读和写的桥梁,这是真正的整合,在攻克世界难题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张明舟先生则在阅读了说写课程的系列读本《童喜喜说写手账》之后说:“能说会写,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阅读《童喜喜说写手账》,让我发现,儿童与理想、自然、阅读、亲情、友情、协作、尊重、感恩、游戏、规则、仪式感之间,原本没有距离;使用这套书,更让我发现:我们与能说会写之间,只差了‘童喜喜说写课程’的距离。”

其实,如果说文无第一,那么教育则连第二都没有,因为人人应该成为最好的自己,从而人人独一无二。能够真正提升技能,释放天赋,绽放潜能,就是教育最大的追求。

2010年春天开始的这场探索,在2024年春得到了实证研究的初步检验。2月9日,美国休斯敦独立学区研究部研究员、实证研究专家叶仁敏博士领衔的“童喜喜说写课程”结束了为期4个月的第一次实证研究,通过对1260位中国学生的调查发现:开展说写课程的学生,写作得分极其显著差异,远远高于没有开展的对照组。

说写,让阅读向前一步。这一切,才是开始。说写课程的更多内容,将在我的新书《创造奇迹的说写革命》中具体阐述。

人类生生不息,教育永无止境——人类若想生生不息,教育必须永无止境。因此,一切教育中的成绩,都只是新的起点,一切教育面临的难题,都必然是创造的契机。

我期待并坚信,有更多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信息时代的剧变中,因为以“说”架桥,深化阅读、引导写作,因为“童喜喜说写课程”这一类简便易行的自我教育,充分绽放自我潜能,拥有非同寻常的人生。

免费参加公益课

请后台回复“说写”二字

童喜喜:作家|教育专家|资深公益人

中国十大作家奥运火炬手

说写课程创始人

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作品荣获国家级奖十余次

1999年起资助35位失学儿童

2003年捐稿费成立“童喜喜春蕾班”

迄今率队举办公益活动7000余场

个人讲座900余场

只身走遍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喜阅同心我到我们

落笔开头5个字的ID

落,彻夜难眠
落遗弃红叶
落焉知吾痛

王者荣耀名字五个字古风诗句五个字古风诗意唯美ID

1、执笔画清秋2、幕黑染琉璃3、故里归长安4、朝暮醉相思5、雨霖蝶恋花6、阳光伴我暖7、君踏桃花归8、只为君回首9、岁月不待人10、长不过执念11、过往如云烟12、落笔画出爱13、一隔三秋梦14、夕颜为谁舞15、云外雁行斜16、落花随流水17、花落知多少18、挽歌渡临舟19、停留一光年20、千杯风月醉21、蝶无需花恋22、何以渡清欢23、草莓的印记24、冷月醉夕阳25、念我旧时裳26、酒醉人不归27、执手问年华28、枭雄戏美人29、忆挽离笙歌30、聆听挽歌空31、眉眼藏山河32、久醉绕心弦33、十里故清欢

取个女生ID,叫DE后面接五个字

De落笔印惆怅De墨染青衣颜

有没有例如:提笔写幸福.仰头泪不止。一系列的ID呀急急急?

落笔 成悲伤 °提笔 写幸福°微笑 藏住伤捂脸 饰过去转身 弃自傲低头 守骄傲

5个字的诗意ID?

ID代表着一个人的气质,个性,五个字的ID比较有诗意,素雅,有古典风韵。

下面都是五字颇具诗意饿ID,喜欢可以收藏。

旧巷里的猫  ,伊人旧梦吖,

悲欢独自饮  , 眼角落樱花

起笔思故人  、 落笔忆伊人

浮生宛若梦    ,  酒空人自醉

扶苏映秦华    ,  何以笙箫默

清影相思醉   , 寂寞愁红颜

城北惆怅客   ,  念我旧时殇

南风解我意   ,  暧昧终成殇

春花秋月梦   ,  岁岁梦絮锦

一季桃花泪    , 风雨夜归人

落花人独立   , 凉城惜旧人

执手续年华   ……

5个字古风诗意唯美名字好听的古风ID

1、幕黑染琉璃2、故里归长安3、朝暮醉相思4、雨霖蝶恋花5、阳光伴我暖6、君踏桃花归7、只为君回首8、岁月不待人9、长不过执念10、过往如云烟11、落笔画出爱12、一隔三秋梦13、夕颜为谁舞14、云外雁行斜15、落花随流水16、花落知多少17、挽歌渡临舟18、停留一光年19、千杯风月醉20、蝶无需花恋21、何以渡清欢22、草莓的印记23、冷月醉夕阳24、念我旧时裳25、酒醉人不归26、执手问年华27、枭雄戏美人28、忆挽离笙歌29、聆听挽歌空30、眉眼藏山河31、久醉绕心弦32、十里故清欢33、醉卧美人膝34、寒冰冷清秋35、坐看云起时36、似是故人来37、笙歌相知起38、鱼活水至清39、风轻花落早40、雨中沐心雨41、爱君君不知42、青衫人未还43、离空的红颜44、落笔映惆怅45、素手挽清风46、江湖皆过往47、无途的归人48、常闻君言笑49、风落尘归去

落笔、守护爱的情侣ID这几个哪个好呀执笔。这段情执笔、守护情执笔、呵护情执笔、写下情

执笔、守护情共同点比较多容易显示出是对情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4个字的ID有气质(优雅大气的ID四个字,四个字优雅的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