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个性网名 > >正文
怀念过去的抖音ID(帮我找一个微信名字女,家庭微信群名字最好是带李姓的)
发布时间:2023-12-04 07:37:04 admin 阅读:59
帮我找一个微信名字女,家庭微信群名字最好是带李姓的
提起帮我找一个微信名字女,大家都知道,有人问用李这个字取一个微信ID,另外,还有人想问李字开头的微信名,尽量清新一点。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本人姓李,帮我起一个微信名,高大上那种的,一定…,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家庭微信群名字最好是带李姓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帮我找一个微信名字女建议取名为:ILOVEmy家庭如果是你自己发起的群聊,建立完成后在屏幕的右上角有一个图标点开就有改群的名字,自己的名字相信你会改的吧。建了一个家人微信群,取什么名字好?木子李取个微信ID。1、铿锵一族2、群英荟萃3、亲情无价4、家园群5、我爱我家带家字的微信名字大全。6、一家人7、皇亲国戚8、三代同堂。9、花果山姓李取一个微信名字。10、我们都是一家人11、我们一家都是人最火二字ID。12、吉祥独一无二的女生微信名。13、土豪我们是朋友独一无二的二字ID。14、这个家庭没有外人存字微信名。15、瞧这一家子改个好的微信名字。16、家有儿女。17、是我家的人来18、新人堂找个微信好听的名字女生。19、宝贝一家亲2024最新ID。20、豪门王族女人用什么微信名最好。21、屋特人抖音高冷霸气名。22、看宝宝的进来找一个2字好听一点的微信名。23、书香世家24、恭喜发财25、相亲相爱一家人找个适合自己的微信名。26、weare伐木累女孩子的微信名居然是姓。27、红红火火一家人微信姓名女孩名字大全。28、家人聊天群29、xxx行政中心30、我们是一家四口儿带自己名字的微信名。31、幸福一家人32、极光家园2024最潮ID。33、中食协会34、酷乐35、快乐家族36、终极一家女人最适合的微信头像。37、幸福38、我们一家人39、李奶奶家的小会议室帮我找一个微信名字女:用李这个字取一个微信ID李子,,用李这个字取一个微信ID最火三个字ID。李。。用你的第二个字组成三个字比方有个人叫李娜新可以组成李娜娜姓氏微信名字大全女生。家。字取个微信名2024年最火的头像。家@幸福。有你木子李微信ID查找有没有好听的家庭幸福ID啊?????????????[01]、屋特人形容幸福快乐微信ID。[02]、温柔家庭群[03]、朵朵1号家庭形容家庭幸福微信名字。取个幸运的ID。[04]、夏日清风李姓名字独一无二女特色好听。[05]、守护我家[06]、红红火火一家人[07]、家人聊天群[08]、终极一家[09]、爱家庭群[10]、有趣的爱微信ID简单又好听。[11]、书香世家形容一家人幸福的ID。[12]、莹莹泪光[13]、暖洋洋的灯光[14]、有趣的家族幸福的微信ID。[15]、超级家庭家庭幸福的微信ID。[16]、永远の家人[17]、一家人ID女。[18]、宁静的休息港湾[19]、家有儿女。[20]、开心大家庭[21]、怀念的味道[22]、平静的清泉[23]、の狠幸福。一家人幸福的微信ID。[24]、啝谐媞①家[25]、亲友团[26]、为小船指航的灯塔[27]、勤劳的丰碑微信ID最新。[28]、宝贝一家亲幸福家庭意思的ID。[29]、幸福一家人本人姓李,帮我起一个微信名,高大上那种的,一定…[30]、燃着炊烟的木屋好听的幸福家庭ID。[31]、爱回家好听的ID。[32]、天空的彩虹好听的微信ID。[33]、挡住风寒雨雪[34]、李奶奶家的小会议室[35]、美丽的彩虹[36]、隆冬的火炉[37]、落叶归根幸福的ID三个字。以上就是与家庭微信群名字最好是带李姓的相关内容,是关于用李这个字取一个微信ID的分享。看完帮我找一个微信名字女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个字ID好听又吸引人,好听的两个字ID
提起2个字ID好听又吸引人,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求好听的两个字古风ID,另外,还有人想问2个字的ID好听的点,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两个字好听的ID,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好听的两个字ID,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个字ID好听又吸引人男生的话:西森,南爵,北齐,漆拉,炎程,银尘,服部,松泽,缝,麒零,井原,风间,焱玦,莫烨。女生的话:西玦,南瑾,北音,光年,原柒,冥王星,阡陌,绚音,关咲,有希,樱里,沐淇,尤遇,安瑾,姬织,汐夜,夜一,颜泽,向癸。两个字ID有气质的临楚、萃楚、瞳蔚、兰南、初凊、凊之、初樰、呓之、寐呓、未呓、笑呓、乍见、未嗔、顾吁、深西、简蔚、深沐、可笑、嫑忘、再顾、惊鸳、还爱、孤辰、鱼妹、知所、奈何、别摆、素沐、歌南、简辞、兰城、矜苏、薄西、络离;柚稚、青柠、、布丁、冷琴、涵雪、海之、孤松、访彤、冰薇、雪晴、夜玉、断爱、浅亡、梦你、矫情、落墨、沉世、素颜、静谧、薄姬、忆白、大妞。取ID的注意事项:一个字的id。1、要合自己的形象要求ID是自己形象综合、直接的表达,如果自己都不喜欢的ID,就不是一个好的ID,想给别人什么印象,就用一个贴切的ID来塑造吧。2、要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人的潜意识里其实都有要成为视线焦点的渴望,而在网上要想吸引众多的眼球,一个易读易记含义特别、用字不俗的ID是必须的。3、用字不要太低俗最火二字ID。有的朋友过分追求ID的好玩,不惜选用一些恶俗的名字,也许一时可以哗众取宠,但是长远看来对个人的影响并不好,难以收到好的结果。简约ID二字。4、要没被注册当想出来几条不错的名字后一定要去各大注册一下看看是不是被提前注册了。否则当你注册了几个后,发现其他已被注册,那再换就有点成本了。高冷的二字id。2个字ID好听又吸引人:求好听的两个字古风ID游戏id取名才。有既好看又好听的2个字ID么?冷瞳。亦难。风掠。萧兮。独醉。黎铁。擒拿。静候。一线。差池。段情。堪阳。偏执。痴迷。断续。恍惚。时光。梦呓。遗失。躲。寻觅。奔赴。潮流。续写。随风。夏末。臾凉。长色。致借。半。黑。末世。蕾溪。栋倍。霖婆。眉瘸。沧偕。瓷筒。堇年。半边。桃凌。陡变。亡屿。蔻丹。柔荑。ID。离一。氧气。执迷。雅泽。心淡。落年。手札。如许。安德。愫暮。离癸。诺然。敷诋。失退。途往。怪珈。怪胎。安静。安亿。纠结。缠绵。意犹。未尽。转身。离开。割腕。默然。凌迟。寡淡。优柔。痴男。沙漏。暗号。背叛。破色。归隐。诬蔑。趋势。沮丧。淡写。缺心。嗜。潮音。刺眼。画窗。最后,试探,,影像,沉世。晨曦。余辉。诉说。景色。泪人。埋葬。初见。忘记。清楚。陌路。错误。淡然。时光。沧澜。血腥。苦口。玩味。红尘。空罐。冒险。渲染。痛楚。挣脱。魅力。七年。简单。预见。诠释。樱花。夜眠。辗转。黑丝。昔忆。娆。花谢。昔颜。深夜。明花。棱角。代替。哼唱。敷衍。放肆。习惯。未来。温习。改变。萧然。世界。安然。昔梦。一些。昔瞳。天空。不见。蓝颜。昔年。不爱。借口。没有。方向。翱翔。怡然。刺心。温瞳。魅眸。引。尘封。牵绊。黛眉。褐瞳。昔情。漠然。青丝。依旧。执念。肆意。从未。如若。未末。但是。岛屿。情歌。荒芜。亲爱。刺目。残颜。目光。然而。释怀。余温。如此。漠然。默然。空港。未眠。特别。蝶变。初凉。自爱。未央。恣意。零落。离落。游灵。释然。闭眼。迷离。幻想。孤单。迁就。煽情。余温。阴霾。倘若。距离。旧梦。往事。泪珠。忆。想念。静谧。残喘。微笑。嘴角。深邃。凄凉。断桥。赤壁。猜疑。破裂。女。奔赴。潮流。续写。随风。夏末。臾凉。长色。致借。半。黑。末世。蕾溪。栋倍。霖婆。眉瘸。沧偕。瓷筒。堇年。半边。桃凌。陡变。亡屿。蔻丹。柔荑。ID。离一。氧气。执迷。雅泽。心淡。落年。手札。如许。安德。愫暮。离癸。诺然。敷诋。失退。途往。怪珈。怪胎。安静。安亿。纠结。缠绵。意犹。未尽。转身。离开。割腕。默然。凌迟。寡淡。优柔。痴男。沙漏。暗号。背叛。破色。归隐。诬蔑。趋势。沮丧。淡写。缺心。嗜。潮音。刺眼。画窗。最后,试探,,影像,沉世。晨曦。余辉。诉说。景色。泪人。埋葬。初见。忘记。清楚。陌路。错误。淡然。时光。沧澜。血腥。苦口。玩味。红尘。空罐。冒险。渲染。痛楚。挣脱。魅力。七年。简单。预见。诠释。樱花。夜眠。辗转。黑丝。昔忆。娆。花谢。昔颜。深夜。明花。棱角。代替。哼唱。敷衍。放肆。习惯。未来。温习。改变。萧然。世界。安然。昔梦。一些。昔瞳。天空。不见。蓝颜。昔年。不爱。借口。没有。方向。翱翔。怡然。刺心。温瞳。魅眸。引。尘封。牵绊。黛眉。褐瞳。昔情。漠然。青丝。依旧。执念。肆意。从未。如若。未末。但是。岛屿。情歌。荒芜。亲爱。刺目。残颜。目光。然而。释怀。余温。如此。漠然。默然。空港。未眠。特别。蝶变。初凉。自爱。未央。恣意。零落。离落。游灵。释然。闭眼。迷离。幻想。孤单。迁就。煽情。余温。阴霾。倘若。距离。旧梦。往事。泪珠。忆。想念。静谧。残喘。微笑。嘴角。深邃。凄凉。断桥。赤壁。猜疑。破裂。超好听的女生ID根据文中提到的个字ID为您推荐好玩的东西都在小红书,上亿年轻人都在这里,就等你来加入!3亿年轻人都在小红书分享美好生活,就等你来加入!~***.com有哪些好听的两个字的ID?女生的?关注取名的都在看两个字ID好听又吸引人男。热门,兴趣爱好,上「知乎」发现更多有趣好内容奶凶奶凶可爱ID。hu.com相关问题全部零售-文学书籍_拼团各类书籍正品爆款1折起!秒杀活动天天有书刊超低价格嗨到爽!新人领专属特惠!-07-24好运一生微信名。两个字ID,唯美一些的顺口的二字ID。1、孤馆:孤寂的客舍。郁达夫《客感寄某》诗之一:“一夜秋风兰蕙折,残星孤馆梦无成。”2、彼岸: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为“彼岸”。3、不惑:“四十而不惑。”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4、只影:指孤独无偶。宋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诗: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5、归期:归来的日期。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6、棱角:犹如棱角多变的星形与浑厚稳实的圆形,新颖多变的却面积小,规范稳定的空间却大,古今贤能载入史册名垂千古的无非是星与圆的极端之杰。7、烟柳:柳絮如烟状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炊烟的颜色和膨胀感和柳絮极像,固诗中有此名。8、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9、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愿望、最初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渐渐逝去,也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由来。两个字ID好听又吸引人女生。浏览-01-072024抖音火爆ID。有没有什么好看又好听特别的名字。两个字的。独特之蕞oοΟヤo拾囿叭勼oοΟ兲丄嘚訫图絮尘倾恬灵之舞柠檬草精灵冰蓝水紫月幽灵ぺ灬cc果冻ル淹死的鱼oO逝水无痕寂寞的cd机☆会飞的鱼☆∑═爱═→ゅ≈小鱼≈ゅ(_少钩鈏我﹎懿切瀡缘Ψ子皿diom~浪漫☆樱花~ぷ爱以ぶ欠费ロ│└占┢┦aΡpy舞┆緈諨海东┆⊙∫⊙星期八(25浏览-11-25求好听的两个字古风ID两个字好听的ID两个字古风ID有陌离、浮生、琳琅、芳华、彼岸、羽樱、沐凌、珊语。1、陌离读音:mòlí。释义:陌生人般的离开。曾经是早夕相对的恋人.现在只能以陌生人的身分去怀念了。2、浮生读音:fúshēng。释义:指短暂虚幻的人生(对人生的消极看法):浮生若梦;浮在水面上生长:浮萍浮生在池塘中。3、琳琅读音:línláng。释义: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琳琅满目。4、芳华读音:fānghuá。释义:亦作芳花,香花。5、彼岸读音:bǐàn。释义:(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稀有俩字id名字.***.net。浏览-01-03女抖音名字高雅。有什么ID好听两个字的!又好看又帅气?涧澈,威廉取个静心的ID。50浏览两个字简单好看好听的ID温柔至极的高端局ID。晴天给人愉悦的感觉情愫这个词确实不错并开不注意看就是一个字莫恨嗯~痞子如果是男生可以用这个褪色略伤感10浏览-11-25精彩推荐[企业微信]连接微信的高效办公-企业微信号2024最潮ID。企业微信,与微信一致的沟通体验,丰富的OA应用,和连接微信生态的能力-企业微信号可将企业内部,生态伙伴,消费者三方实时同步连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企业微信号[企业微信]连接微信的高效办公-企业做微信公众一辈子不想换的ID三字简单。值得一看的公众相关信息推荐企业微信,与微信一致的沟通体验,丰富的OA应用,和连接微信生态的能力-企业做微信公众可将企业内部,生态伙伴,消费者三方实时同步连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企业做微信公众五年一贯制大专和全日制大专有什么区别稀有两字id情侣。五年一贯制,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热议7回答吉祥好兆头的ID。张柏芝为什么后悔败光谢霆锋的五亿家产?张柏芝和谢霆锋离婚后,就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有了三胎小王子后,张柏芝复出工作,浏览12回答2024最新ID。男人和女人做梦有什么区别?女生超甜ID二字。我的健身男友稀有漂亮号。如何让天秤座主动联系你?想要让天秤座主动?那你一定要了解秤子的性格特点,然后“对症下药”。>>>秤子外热内冷,你要迎难而上在2.2万浏览36回答《伪装者》中演员的演技怎么样?女人转运聚财微信名字。剧中除了胡歌演技依旧好,配角也是演技大爆发。大哥明楼1米83的身高,2米86的气场:一句霸气的“到哪浏览回答艾叶草泡脚有禁忌,你知道指的是哪四个吗?艾草是升阳之草,关于艾草的功效,李时珍曾经写了一本书,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关于艾草调理身体的好作用。在用浏览12回答两个字有深意的ID。长期同居算重婚吗?法妞问答律师在线白羊座女生和天蝎座男生在一起合适吗?他可能对全很酷因为他就宠爱你一个啊天蝎男一旦认真起来还是非常温柔的,就算对全世界不好但是也会对浏览61回答天秤座的性格怎么样?天秤座本身是非常的,哪怕是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有所警觉。天秤座人的心态像摇摆的秤子一样。遇到事情左浏览27回答不以上就是与好听的两个字ID相关内容,是关于求好听的两个字古风ID的分享。看完2个字ID好听又吸引人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怀念过去的ID
莫言殇:一个人的世界,很安静,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冷了,给自己加件外套;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是啊,我总是一个人,你从来不曾来过,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
身体表演与拍照的意义生产
作者:孙信茹王东林
来源:《新闻大学》2024年第3期
本文通过对碧色寨旅游景区游客拍照行为和实践活动的观察和书写,探讨那些携带着自己的观看框架和生活方式的个人和群体,如何在特定空间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本文作者认为,空间性的存在必然会影响人们在其间展开拍照实践的行为。碧色寨的个人影像实践是一种历史和当下的交织,在且具有高象征性的特定空间中,通过对身体的“怀旧”表演,重新召唤和型构对自我、群体理解和想象的方式。这种拍照,是拍摄者与空间的互动和意义生产,是身体背后展示出的“社会特殊习性”。对碧色寨影像实践的考察正是对中国特定社会情境中技术与身体复杂关系进行探讨的某种尝试。尤其是在数码化的时代,人们将各种饱含身体意象的影像频频上传到社交媒体,网络技术与个人身体互动将迎来新的意义。
拍照;身体表演;社交媒体;碧色寨;
相遇碧色寨:个人影像实践的新研究
而当我2024年再次来到碧色寨时,老车站的怀旧氛围愈加浓厚,车站的分关处变成了碧色寨历史文化展览馆,老房子的外围挂满了《芳华》的剧照。更重要的是,碧色寨变得游人如织,很多人为《芳华》而来。小站周围多了很多家商铺,挂起了军装、民国学生装,供游人们租衣拍照。《芳华》中的场景和意象,碧色寨的空间与景致被游客“纳入”镜头之中。那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们,对着镜头在摆造型,他们知道自己在摆造型,并且还要告诉围观者他们正在摆造型(穆斯塔伐,2005:218)。
我被这个空间中人们展现出的种种极富创造性的拍照方式和身体展示所吸引。而正是作为研究者的“我”的独特身份1,更能感受到这里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换装”之后的情境式体验,让这个独特空间中游客的拍照行为和意义生产带给我的冲击愈发强烈。
那些持续的快门声仿佛再次点燃了碧色寨曾有的“芳华”,让它重获荣光。当然,我们不能说碧色寨的再次“繁荣”,完全因为电影的推动,事实上,当地政府这些年早已将碧色寨的发展纳入到了旅游和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因此,社会发展、旅游和流行文化等力量的推动,使得碧色寨成为一个拥有复杂和丰富意涵的所在,更将其打造成一个被游客频繁光顾的景点。可是,人们置身于这样的空间中展开拍照实践,和其他场景的拍照是否有差异?如果说,电影将碧色寨这个空间装扮成了一个新的具有吸引力的另一种场所,那么,活动于其中的游客,通过换装来标榜的“怀旧”意味格外凸显,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身体“表演”,在这个空间中寻找了另一种意义。由此,我们可以去追问,那些携带着自己的观看框架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如何在碧色寨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
当然,从研究的范围看,我们的探析仍未脱离视觉文化领域。如果做个简单梳理,不难发现该研究领域和关注范围的庞杂。例如,利耶认为照片本身暗示和传达出的特性导致照片与景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并非仅仅将照片与景物的关系简单化为大脑产生的意义对应关系(利耶,2016:13-14)。桑塔格将照片视为一种观看的伦理学,认为它正改变并扩大我们对什么才值得看和我们有权利去看什么的观念(桑塔格,2008:3)。布迪厄极为关注摄影的社会功能,他根据对摄影俱乐部的调查,发现与大众阶层处于实用目的而进行的拍照不同,中产阶级在摄影的艺术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感(Bourdieu,1990:73-95)。
这些讨论较多关注如何解读视觉材料本身,或是对摄影实践的功能做总括性的界定。但是我们认为,对于具体的拍摄者而言,拍照是一个微观实践活动,是人们在特定空间中的行为展示。这提醒我们,必须要对拍照实践的“地点”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以往对视觉文化的研究中,已有研究者提出,影像生产的地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所有视觉的再现都以某种方式制造,其生产的环境条件则可能促成视觉再现的效果。”(罗斯,2017:27)也就是说,拍摄行为,总是在特定的地点和空间中完成的,而空间的独特性存在,必然会影响人们在其间展开拍照实践的行为。游客们在碧色寨拍照中将个人身体与空间融为一体,通过身体的“表演”建立和创造与该空间的关系及意义。然而,人们为何会在拍照中选择“对自己的身体采取某些特定的关系”,“哪些更为广泛的历史条件会影响他们采取这些而非那些风格”?(希林,2010:94)这些讨论指向的是,“身体就是一个关系的场,空间性就是意义的关系性”(郑震,2003)。追问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理解拍照要从身体与空间关系的视角予以重视。具体而言,在我们的观察中,碧色寨的拍照是拍摄主体的个人生命经验与旅游地空间再造、现代电影工业生产以及流行文化传播之间的碰撞,这些碰撞。又如何通过游客的身体集中呈现和表达出来?对这个问题的剖析,也是对碧色寨个人影像实践及其产生逻辑的回答。
与碧色寨的再次相遇,让我们意识到,对拍照活动的关注和研究需要将拍照的空间、拍照者的身体等要素或关系考虑进去。拍照既是每个个体的“身体力行”与独特体验,又是在具有社会性的空间中的行为展示,它必然带上了特定时代和社会的文化烙印,而这样的视角在过去的影像研究中并未给予充分的考察。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所处的数码化和社交媒体的背景下,个人影像实践得益于使用技术和传播的平等化、便利性,使得影像实践在个体微观层面得以迎来了新的视觉表达与文化。本文的研究试图回答上述诸问题。
在哪儿拍:影像实践的空间
人的活动展开总免不了与空间的遭遇,人的情感寄托也常建立在某个特定的空间中,这就是段义孚所谓的“恋地情结”。他认为,环境即便不是产生恋地情结的直接原因,但也为人类的感官提供了各种刺激(段义孚,2024:168)。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呼应文章开头提到的,拍照行为展开的空间,必然是分析这种实践的重要基础。因此,若要理解人们在碧色寨的影像实践,尤其是人们在拍照过程中表现出的对景区特定元素的钟爱和对某种装束的“痴迷”,必然要还原到碧色寨这个极具象征性的环境中。而碧色寨空间的象征性,是由绵延的历史时间和多元力量介入的当下空间共同型塑而成的。
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各国“以铁路侵略中国之大略”中,法国率先“自越南筑路以达云南”(肖鹏,2009:7)。这条从云南昆明至越南海防的专线铁路就是滇越铁路2。铁路于1910年3月31日正式通车(段锡,2024:3)。碧色寨的“碧色”,原为“壁虱”,意思是像虱子一样小的村子,之后法国驻蒙自的一位官员从这依山面海的景致中得到启示,取名“碧色寨”。从那时起,碧色寨就与法式浪漫以及异国情调联系起来。1936年碧色寨成为特级大站,是当时滇南最繁华的地方。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止日本沿滇越铁路入侵,国民政府下令拆除河口至碧色寨段的路轨,碧色寨迅速衰落。往日以铁路为生的人各自散去,留下的除了斑驳破旧的法式小楼和工房,还有历史的记忆。
近年来,蒙自市政府逐步开发与打造碧色寨旅游景观。如果没有电影《芳华》,景区建设可能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但2017年后,为《芳华》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幅增长,电影对当地旅游发展形成了倒逼。而影响更大的是,则是碧色寨村委会的原住民。
碧色寨村委会由碧色寨和马街哨两个自然村组成。两村现有住户336户,共1600人。景区整体开发前,村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随着景区的建设,特别是《芳华》上映后,部分村民按照经济发展和旅游规划被迁至马街哨,当地村民的生计模式及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调查中,我们发现,全村共有51户居民的营生和景区开发有关,其中停车(只经营停车项目,无其他营收)12家3;服装租赁店(只经营租服装,无其他营收)有12家[4];餐饮店共有16家[5]。
更为有趣的是,本地村民也做起了导游。七旬老人沈大爷如今是碧色寨的金牌导游,自小的亲身经历和那些自己耳熟能详的传说,让沈大爷的导游词多了几分生动。他被安排在指挥部工作,平时除了负责旅游咨询,主要是为全国各地的旅游团讲解。除了那些积极拥抱村寨变化的村民,一些村民仍旧愿意保留着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不过,更多的村民已经习惯了纷至沓来的游客:“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人多还是好呢!”
2017年3月,冯小刚为拍摄电影,到这里待了两个星期。之后,随着电影的热映,碧色寨成为又一影视地标,当地旅游部门借机将电影元素融入到景区空间中。碧色寨空间的影像元素中,剧组海报最为抢眼。景区内张贴着《芳华》海报共37张,其中35张集中分布在游客服务中心以及碧色寨分关旧址外——这两所建筑均作为电影中的战地救护所取景地。悬挂在黄色斑驳墙壁上的剧照,成为游客自拍、合影的重要背景及对象。其中,分关旧址北墙上冯小刚和剧中角色林丁丁、萧穗子三人的肖像最受拍照者追捧。从海报内容看,10张为冯小刚在碧色寨导演时的工作照;6张是萧穗子、林丁丁、小萍等剧中人物的独照;两张是大合影,一为剧中11位文工团女兵表演《草原女民兵》的场景,二为冯小刚在室外与身着军服和医生服的群众演员的合影。还有一张是《芳华》标志性的宣传海报——芭蕾舞鞋与军鞋的交织,上面写着“在碧色寨的日子”,其余海报皆为剧组拍摄现场照。除了和电影有关的海报,游客服务中心还出售以电影为创作元素的手绘明信片和利用电影及当地历史文化元素制作而成的印章。这些场景,最易进入游客拍摄的视野,由此形成了一个影像新空间。
伴随着旅游开发,碧色寨在政府、企业、当地村民、游客等主体的涉入下,经历了多轮规划、开发及改造,逐渐型塑成游客进行影像实践多元复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游客身体的感官体验不断得到锻炼,他们应邀去发现和感受意料之外和意料之中的“艺术品”(阿尔珀斯,2013:408),并努力将这一过程记录在镜头里,从这个意义上讲,碧色寨的空间鼓励不同方式的拍照。
如何拍:空间中的身体表演
历史、旅游、怀旧电影、原住民,还有那些慕名而来“疯狂”拍照的游客,这些不同的力量和人群使得碧色寨这个空间变得重叠交织、复杂却又生机勃勃。而这种混杂和生气,愈加会刺激游客的感官和想象,并激发着游客展开创造性地拍照行为和身体活动。这也使得研究拍照,势必要关注拍照者的身体及其呈现方式。
事实上,在身体社会学的领域,研究者提出了“身体功夫”的概念,并将之分为工作岗位型、文化型和再生产型三种类型。它们指向的是工作与身体的关系,强调人们以其身体为对象和目的,“做”了哪些劳动,以便维持生存,充分发挥功能(希林,2011:79)。在旅游的情境中,旅游活动表面上看与工作迥异,但旅游也是以身体作为手段,运用各种身体要素和姿态表征,去实现更好生存的人的本性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旅游拍照中的“身体功夫”是游客基于身体的知觉和体验,并创造性地运用眼神、表情、神态、形态、姿态、动作、感应、反映、声音、语气、心情、憎恶、远离、亲善、贴近等各类身体要素与生命表征进行呈现和表达的一种策略(张之沧,2008)。这种对身体的运用和策略性表达,在镜头的呈现中,成为一种身体的展示和表演。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身体功夫,理解为摄影实践中的身体表演。
我们把碧色寨的拍摄者做个分类。正如我们在任何一个旅游景区都能看到的一样,中老年女性、家庭和团体出游者、摄影爱好者等构成了这里常规的拍摄者。然而,碧色寨特殊的文化历史,加之电影的推广,使得这里吸引了特别的拍摄者,这以老兵和对《芳华》慕名而来者最为典型。对普通游客而言,碧色寨就是一个单纯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对曾经参过军甚至经历过重要战役的老兵来说,这是追忆往昔荣耀和凸显军人身份的一个极佳场所。军装、军人,在这里,成为被摄影者高度关注和突出的符号,愈发强化着人们对于碧色寨的特定想象。此外,为《芳华》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不胜数,我们经常听人说,“看过电影,就来碧色寨了”。将碧色寨作为自己创作灵感和元素来源的文化工作者,也是这里独特的拍摄者。调查期间,我们巧遇一位在碧色寨车站签名售书的作家,从车站经过的游客,不时有购书后要求与作者拍照的人。作者从未拒绝,任游客在身旁摆出任何拍照姿势。对游客来说,作家本身和碧色寨就已经融为一体,成为这个景点的符号。
在对碧色寨拍照人群的观察与细分中,我们看到那些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情境的人,携带着他们各自的观看与理解框架进入到这个拍照的空间中,继而展开身体表演。如前所分析的,身体表演需要一系列的手段和策略才能完成。
(一)“记录”空间
滇越铁路、历史遗迹、电影等是构成碧色寨的核心要素。对于一个旅游景区来说,要吸引游客,将历史和文化的意涵注入标志性的景点中,无疑是常规做法。而对于游客来说,对这些标志性景点的捕捉和记录,则是对旅游地点最快速的把握和了解。碧色寨的空间中,铁路、法式三面钟、站牌、北回归线、界碑等无疑是这里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存在物。在大部分游客的拍照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将这些标志性的景点和物件拍摄进自己的照片中。
碧色寨站台区是碧色寨景区最核心的拍照地点。法式站房红瓦黄墙,一楼一底。站台墙壁上有一面法式的三面钟,尽管历经岁月洗礼,但表盘上的罗马数字依然清晰可见,这些地方总有游客拍照的身影。此外,站台区的铁轨也常常被游客拿来作为拍摄背景。对于很多游客而言,碧色寨就意味着老车站和旧时光。蒙自海关碧色寨分关旧址(现为游客服务中心)位于站台景区的正对面,这里最吸引游客的,莫过于这栋建筑外墙上挂满的《芳华》海报和剧照。大部分游客到了这里,都情不自禁倚靠海报合影留念。人们不仅拍照,在海报下来段即兴的舞蹈和乐器演奏,似乎也构成了这一空间与其他地点的最大区别。
距离站台大约800米的寸轨小火车处,是进入碧色寨景区的必经之地,这是碧色寨景区扩大之后新延伸出来的景点。尽管老式的蒸汽火车车头有些锈迹斑斑,却挡不住游客的激情“拥抱”。夹在米轨与寸轨之间滇越铁路路线图雕塑,采用古旧的金属齿轮搭建拼接而成,上面显示铁路沿线城市的名称和海拔,同时标注了火车站建站时间,这也是人们钟情的另一个拍摄地点。
(二)“征用”空间
如果说,拍摄是一种核实经验的方式(桑塔格,2008:9),那么,在旅游中把这种经验转化对旅游目的地具体对象的“摄”取,就成为一种固定的实践样式。在历史和当下的交汇中,碧色寨绵延的铁路、古旧斑驳的老车站、偏远的山村和法式风情,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摄影发烧友很自然将这些意象进行专业性创作,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拍照体系之中。然而,对于大部分普通游客和拍摄者来说,电影《芳华》则是碧色寨最易获得,并且也最深得人心的创作来源。
旅游的人按图索骥,到这里寻找可玩乐与拍照的“猎物”,他们将一切可以整合的物、景、人加以重新的编排和征用。在车站站台的法式三面钟下,有一条绿色长椅,常常有游客“坐”享其成——他们误将其视为电影《芳华》最后一幕男女主角相互依偎镜头的拍摄地,而在此摆起各种造型拍照。[6]一位为自己父母补拍婚纱照的年轻人,在这里留下了父母的身影,他觉得:“今天特意带没有拍过婚纱照的父母来《芳华》拍摄地租衣服拍一组照片,看他们开心我就好满足。”画面中的父母,穿着的正是电影里的军装。
不仅是普通的游客到碧色寨追寻电影的踪迹和记忆,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也巧妙地将《芳华》意象植入到旅游产品之中,服务中心在国庆期间卖起了明信片,其中和《芳华》直接有关的就有多张。同时,这种对电影中象征性意象的征用,在碧色寨经营的小店中,也比比皆是。碧色寨的租衣店里,每一家的主打服装都是电影里的65式军装,每家店还配备了和军装搭配的皮带、军用水壶、红旗、袖章、行军胶鞋等物品。一家店主甚至创造性地买来了纱布,以便有游客需要装扮成伤兵时使用。
对于到碧色寨拍照的人来说,《芳华》无疑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人们将电影里的意象尽可能纳入拍照的过程,乐此不疲地对之加以改造或进行全新的创造。在此过程中,电影和这个空间形成巧妙的互动,共同生成着拍照空间的意义和价值。
(三)“抢占”空间
某些时候,“拍照的行为仍有某种捕食意味”(桑塔格,2008:22)。如果说,桑塔格用枪支捕猎来比喻摄影会让人上瘾的状态,那么,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拍照的确带给人极大的快感和愉悦。当然,既是捕猎,则要求拍摄者在瞄准和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是敏捷和快速的。当面对川流不息的游客,尤其是景区标志性的景点并不富余的时候,拍摄者更需这种能力。当然,这是每一个拍摄者在热门景点都会遭遇的事情,因此,以身体对拍摄地点和空间的“争夺”,有时就变得激烈起来。
碧色寨的拍照也时时在上演这种对空间的“抢占”和“争夺”,拍摄热点主要集中在车站三面钟、绿色长椅、分关处、米轨车头等几个地方。在我们对一群50~60岁中老年女性的观察中,穿着华丽旗袍的六位女性“人多势众”,她们不肯轻易放过每一个展现自己最佳状态的镜头。在车站的绿色长椅上,她们不仅要拍摄个人照,还要三五成群变换不同的组合。而长时间的逗留使得周遭等待拍摄的游客越聚越多,等待的人无奈只好抢占长椅的另一端,形成“你拍你的,我拍我的”的阵势。同样的情形在小火车的车头处也一样。因为车头的空间有限,每次大概只能容纳四五个人拍摄。大部分人耐心地等候着,也偶尔有人不耐烦地催促正在拍摄的人。这些时候,也往往是考验摄影师的时刻,他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拍摄对象最好的表情与动作。
(四)“创造”空间
这种对空间的创造,并不仅限于火车驶过,在很多拍摄者的实践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我们观察到一群从重庆来的游客,拍照前换上了军装和民国装。换装之后,男人们兴奋地拿了冲锋枪拍照留念。不知是事先的约定,还是这几个动作的感染,他们开始有模有样模拟行军作战的情景。这让我们意识到,拍照其实也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赋予新的价值的过程。
我们还观察了1969年毕业的小学同学的聚会,20来个人全部租了军装,分别扮成医生、伤病员、旗手、号手等角色。他们一路走,一路唱,一路跳,一路拍。他们满是激情和投入,一路引来众多的游客围观。那天,恰好是我们特意换上军装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加入了这只队伍中,和他们“打成”一片。
这个经历也让我们意识到,“换装”,其实是碧色寨拍照实践中一个重要的体验,这种体验的价值就在于,它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意义空间。普通装束也可以很投入地拍照,但却远远无法和换装所激发出来的拍照激情相比。换装,将我们的“看”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参与。我们和其他人一样,穿着那个时代的衣服,仿佛回到了过往之中,那时的我们,完全理解了换装拍照的人们的心情,也欣然接受着其他人对我们平静或奇怪的关注。
(五)“剔除”空间
对于愿意更多了解历史与文化的游客来说,碧色寨真正吸引他们的远非《芳华》所能囊括。当年的海关分关处,如今变成了景区历史文化展览馆,里面悬挂着当年法国人修筑滇越铁路时的历史照片。照片采用时间的布置线索,将这段百年滇越的传奇历史一一展现。展览馆里也不时有游人驻足观看,但比起外面如织的游客,这里显得异常冷清,也几乎少有人会来这里拍照。在展览室外的墙壁四周,正是挂满了《芳华》各式剧照的所在。屋外热闹的拍摄画面和不断飘向空中的喧闹之声,与室内的展厅形成鲜明对比,同样的空间,却仿佛两个不相交集的时间,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让人玩味的是,在碧色寨拍照的人们,似乎有意无意将某些特定的空间“剔除”,在镜头里留下了那些自己精心筛选过的画面与场景。
事实上,在碧色寨景区,可以拍照留影的地方实在很多。在跟随村民导游沈大爷游览的过程中,沈大爷讲起小时候的经历:“小时候我们在外国人的酒窖里偷喝过洋酒,四五个娃娃进去,把酒盖子敲开,打开喝了一口。”如果没有导游的带领,游客不大会留意到沈大爷讲的那些地方——酒馆、洋人的住房、红土网球场、分关食堂等。尽管在旅游开发之后,碧色寨景区刻意恢复和打造这些景点,但光顾之人远远少于和《芳华》有关的景致。
这样的情形在《芳华》最后镜头的真正拍摄地也大抵相似。距离碧色寨20公里左右的芷村车站,也是一个法国人当年修建的车站,电影里的最后场景就在那里拍摄。不过,大部分游客并不知晓,或者说,哪儿是真正的拍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的镜头和画面里,能够证明这是“芳华”之地就已经足够了。事实上,人们的拍照行为,也是一个自动筛选和剔除的过程。而那些被挡在眼睛和景框之外的角色既不能进入镜头,也不能被听到,它们被永远排除在外(麦茨,2005:86)。
身体的“怀旧”表演与拍照的意义生产
碧色寨的摄影实践,我们在很多旅游地也能看到,尤其是在现代媒介和流行文化等力量的助推下,旅游地被快速聚焦于游客们的凝视之中。纷纷到访的游客,又通过拍照的方式,将空间与地点变成一个可供人们大量消费的场所,同时,在影像的呈现下,人们也将其改造为一个充满了个人创意的所在。那么,对于研究者来说,如何理解拍摄者在特定空间中展开的摄影活动?
我们认为,碧色寨的拍照是一个交织在多元复杂和特定空间中的影像实践,而人们完成这个实践过程的方式,是将身体打造成为一种“怀旧”的手段或方式,通过对个人或群体身体的观照与全方位呈现,向“过去”“岁月”“记忆”“青春”等意象致敬。这是一种照片拍摄活动中的身体表演,借由这种身体表演,人们展开与空间的互动,进而让拍照产生出新的意义。这种意义生产,也就是人们在特定的空间中运用身体,最终与历史、他人甚至自我建立关系的过程。
(一)高象征意象中的“怀旧”表演
当然,碧色寨空间中的怀旧意味缘于这个空间中所具有的高象征性和符号体系。具体而言,这种高象征性体现在空间中那些历史和文化的元素上,这其中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与追索,更有那些依凭于老房子、铁轨、火车等具体存在物上的象征性元素。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高象征性借由电影《芳华》的热映与传播,使之抽象出怀旧与回忆青春的意味。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能够将碧色寨理解为一种历史和当下交织且具有高象征性的特定空间。这种高象征性特征的存在,对人们的拍照行为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
一般说来,摄影不仅意味着捕捉数目尽可能多的拍摄对象(桑塔格,2008:7),还总是试图将独特的相遇神圣化——这种相遇发生在一个人与神圣的地方之间,也发生在一个生命中独特的时刻与一个因具有极高的象征效果而变得独特的地方之间(布迪厄,2005:43)。别样的生活与“神圣”时刻的体验,并非是在庸常的日子里能够时时遭遇的,正如旅游的本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逃离俗世的出口一样,在旅行中与独特、神圣等体验的相遇几率却远远超越了日常。对于旅人来说,拍照就是将与“神圣”相遇的瞬间捕捉下来的重要方式。由此,照片记录且凝固下这些特殊的时刻与节点,将真实的场景与细节剥离在影像之外,最终使得旅行快照中的风景和纪念物以一种装饰或象征的面目出现。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在选择拍摄所处的环境之时,首先是因其高象征性效果而被选择(布迪厄,2005:44)。
再来看碧色寨这个空间中人们的拍照行为,我们将其界定为一种人们通过对身体的“怀旧”表演,重新召唤和型构对自我、群体理解和想象的方式。建立在高象征性的符号体系基础上,碧色寨的拍摄者们通过换装(无论是军装,还是民国女学生装)、角色扮演、歌唱、舞蹈、带有时代烙印的集体性动作和仪式行为等方式,将个人的身体完美地融入到火车站、铁路、古旧建筑、落日余晖、老村寨之中。更重要的是,人们用照片的方式将身体与电影《芳华》的拍摄地、电影海报、剧照等元素“对话”“同在”,这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展示,将个人记忆纳入到工业电影制造的影像体系和结构之中的方式。在这点上,人们的拍照和电影《芳华》力图要表达的怀旧情绪不谋而合。最终,人们在碧色寨,实现了一场身体的“怀旧”表演。
(二)拍照中的多重关系与意义生产
如果说,拍照的过程意味着将人们置于与世界的关系之中(桑塔格,2008:4),那么,碧色寨的拍照,离不开身体与空间的互动及关系。拍摄者通过身体的“怀旧”表演,使得拍摄主体在一个高象征性的空间中,去建立与其他主体或不同层面的关系,这就是拍照与特定空间的互动方式,也是拍照的意义生产。
1.与历史建立关系
通常来说,身体往往呈现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间状态,就其本质而言,身体立足于现在,蕴涵着过去,同时隐含着对未来的某种预期(郑震,2003)。从这个角度讲,作为研究者,我们也同其他游客一样,一开始带着对电影场景的致敬之情来到这里,但当军装、民国装“加身”于当下的身体,并任由之穿梭于这个由老旧建筑形成的空间中时,过去的身体形象便在头脑中不断闪现。更为重要的是,随之被唤起的还有青春年少时的记忆。作为怀旧电影,《芳华》选择中国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并再现那个历史阶段军队文工团中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的生活风貌。按照杰姆逊的说法,怀旧影片的特点在于它们对过去有一种欣赏口味方面的选择,但他同时也提醒我们,这种选择是非历史的,而是消费关于过去某一阶段的形象(杰姆逊,1986:206)。具体说来,这种形象在对景观再造或复制的过程中,从“它最初出现及被保存——这可能是一瞬,也可能是几个世纪——的那一时空中分离开来”(伯格,2013:210),就像照片一样,其影像只是用来帮助我们想起那些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它比自身要表现的事物存在得更为长久(伯格,2013:210)。
对游客而言,《芳华》或许就是一段关于青春的记忆,到了碧色寨,青春,在那一瞬间,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这样,照片真的成为了一种“观看的语法”(桑塔格,2008:7),人们将自己的记忆与情怀注入到照片的拍摄过程中,将这份心情,统统装进照片里,供人们品评收藏。而这关于怀旧的拍照正如同电影一般,也在通过影像的方式消费过去某一阶段的形象。这种消费,也仅仅只是在缅怀过去的形象,而并非过去本身。进一步说,《芳华》将人们的怀旧之情点燃并促使他们将这种情感通过身体集中爆发出来,而那些跃然于照片上的“理想躯体”不只是对过去身体的怀念,更是对未来自身美好的憧憬与期待。
如果说,碧色寨的拍照,对于村民来说,是将“熟悉和家常变成异国情调”(桑塔格,2008:182),那么,对于游客来说,拍照则是将历史变为唾手可得的方式。比如,当游客听到老导游讲述法国人以前在碧色寨酿葡萄酒、开酒吧、打网球等日常生活时,便会对着那些遗迹一拍再拍。于外国游客而言,老导游最清楚他们来碧色寨的心愿:“他们想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们以前在这里干了什么”。这是游客与历史建立关系的独特方式。
2.与他人建立关系
与其他人的关系既包括与共同合影者的关系,也包括与拍摄者的关系。对前者而言,当我们在这个时代聚精会神地翻看与心爱的人、亲朋好友的合影,并回想当日的拍摄情景时,手中的照片似乎跨越时间、地点和网络,扩展着服饰和事件的魔力,并复活了所摄人物的美丽和魅力,更重要的是记录了所发生的事件和人物群体的友好关系(穆斯塔伐,2005:215)。这在一群1977届初中毕业生聚会以及旗袍协会阿姨的拍照行为中最为突出。
这群毕业生在合影时很想让拍照姿势整齐划一,可尝试了多次,仍然“千姿百态”,直到一位女士挥着右手唱起《团结就是力量》,并做出经典舞蹈《草原女民兵》[7]里跨马横枪的动作时,后排的女同学们才渐渐找到了节奏,并跟着一起唱歌、学着比划起动作。旗袍协会的中老女性在拍照时,会时不时纠正对方的动作,“收腹、扬起脖子”,而在互动之中,创新举动会突然闪现。比如一位阿姨临场将摄影师用来装无人机的手提箱作为道具,将箱子称为“谍战时期的发报箱”时,其他人纷纷效仿。从这个角度讲,拍摄中的时尚与流行也不失为她们主动建构共同体文化的一种新方式。
当然,在碧色寨这个空间中进行拍照的怀旧表演也需要被拍对象与摄影师之间的互动和配合。由于摄影有本事以放慢速度与放大细部等方法(本雅明,2005:5),从某一特定时空中切下一个瞬间,而拍照的瞬间对摄影师和被拍摄者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对瞬间的把握,无疑使得拍摄者和被拍摄者有了其独特的交流方式。比如换成民国学生装的女孩儿对着自己的摄影师抱怨,“碧色寨站台前人太多了,会干扰拍摄画面的”,而摄影师胸有成竹,“你就沿着铁轨慢慢走,我拍时只抓你瞬间的姿态,不会拍到别人”。
3.与自我建立关系
拍照中身体的展示与表演同时也指向了拍摄者对自我的理解。正如有研究者在对达喀尔女性的拍照分析中指出的一样:“通过服装和照片,达喀尔妇女把自我建构得和欧洲‘他者’一样的时尚,和隐蔽的非洲精英一样精于世故。”(穆斯塔伐,2005:220)碧色寨的拍照者们,也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空间和意义。
碧色寨游客中,像开喜这样,拍照并上传到社交媒体的不在少数,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拍照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朋友圈。当自己的影像在社交媒体中供人们评头论足时,其背后隐藏着拍照者对自我形象的期待或认同,这样,拍照者将影像实践延伸到了网络的空间中,并在这个空间中建立影像与自身的关系。在这点上,是今天个人影像实践与过去拍照极大的差异。
从对拍摄者身体表演和实践行为的观察中,我们看到,碧色寨的拍照让他们找到了一种更好的合乎人性的“自处方式”。在西方社会学的视野中,尤其是对身体展开的分析中,一种观点倾向于将身体视作自我的构成要素。从这个角度讲,在消费文化及流行元素的影响下,碧色寨游客拍照中的身体展示,仿佛照镜子一般,照出的是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与理解。
拍照:作为“社会特殊习性”的实践
碧色寨的影像实践考察始于这个独特的空间,这种时空性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个人影像实践的价值在于:对拍照的研究“应该关注应用新影像技术的机构和场所,关注通过这种应用而正在被延伸或转换的已经建立起来的文化形式和实践”(李斯特,2005:145)。换言之,讨论个人拍照需要面对这个文化实践中的活动主体、空间及意义等问题。任何文化形式的实践,必然会受到特定的空间和地点的限定,活动主体也总是在特定空间中建立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空间就不仅仅是一种物理背景,相反,它在建构和表征社会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地位(陶伟,王绍续,朱竑:2015)。这也正是我们在本研究中,将个人拍照的实践还原到碧色寨那个特定空间中的意义。文化实践的本质,是和其得以展开的情境紧密勾连在一起的,人们总是在与特定空间的互动中确立自身的价值。
然而,社会学视野中的空间并非纯然的物理性存在,它总是被赋予社会性与文化性,因此,人们在空间中展开的文化实践活动必然受到特定的文化逻辑和社会结构所影响。如同碧色寨的空间是被真实的历史、旅游发展的现实以及流行电影和文化型塑而成一样。从这个角度讲,碧色寨的个人影像实践考察,发掘的是文化实践与社会性空间的互动和意义生产。
我们将拍照看做一种文化实践,另一个特殊性在于,这种文化实践需要通过人们的身体展示和表演来完成。尤其是当我们进入碧色寨拍照情境中做深入考察之后,我们被那些极富创意的身体表演深深吸引,由此我们意识到,拍照中的身体是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身体”被西方社会学推向前台,成为学界备受关注的焦点(希林,2010:29)。按照希林的观点,社会建构论强调身体接收社会影响的状态、领受社会约束能力的重要性(希林,2011:57);现象学的梅洛·庞蒂提出身体构成了我们积极主动的生存于世的载体(希林,2011:59)。到了布迪厄那里,他强调身体与社会总是充满着互动(希林,2011:66)。这些讨论,对我们理解拍照空间中拍摄者的身体表演有着重要的启发。正如碧色寨空间中的那些老兵、对《芳华》慕名而来者、中老年女性,亦或是“到此一游”的游客,无不带着自身文化逻辑进入到拍摄情境之中。他们在创造个人身体与空间的新的意义,但同时又会受到这个空间中历史与电影等背景型构而出的“怀旧”象征意味的强烈影响,由此,他们展开与空间、历史、他人乃至自我复杂的互动。
更进一步说,身体背后,展示出来的是“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特殊习性”(希林,2011:36),而技术的作用就是将这种“特殊习性”以社会符号形式渗透至人们的身体之中,让其得以传承和延续。所以,如果把碧色寨中的拍照视为一种技术实践的形式,那么,这种技术便将当今中国社会中的“特殊习性”——社会和时代的风尚、流行文化以及某个群体所共享的文化要素,尤其是在影视旅游对同时代的人所产生的普遍情绪的影响(就如《芳华》里传递出的“怀旧”“追忆”对人们集体情绪的激发和塑造一般)等,转化为“大写”的社会符号体系,一并植入形形色色的游客身体之中。更为重要的是,特定地点和空间的拍照将人们的身体表演推至高潮。或者说,拍照,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让我们在身体之中看到社会文化结构的影子。更为形象的说法,拍照中的身体成为一个“引爆点”,借助它,我们可以窥见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某种变迁。
因此,碧色寨影像实践的考察或许正是对中国特定社会情境中技术与身体复杂关系进行探讨的某种尝试。尤其是在数码化的时代,人们将各种饱含身体元素的影像频频上传到社交媒体,让我们更为聚焦于普通人影像实践中人与技术的关系。可是,若要真正指出两者的互动关系,则需要将拍照和照片中的身体还原到中国摄影发展的社会历史脉络之中。仔细爬梳人物摄影在中国的发展,便不难发现这些身体与时代的纠葛。
在拍照技术传入中国的19世纪后半叶,能够使用照相机拍照的中国人无外乎晚晴王朝的达官显贵们以及京、津、沪、杭等开放口岸城市的第一代照相馆的摄影师(刘少文,2010:128)。照片中的他们大多表情严肃,且端坐在镜头前,目视前方,构成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式的肖像风格”(陈申、谢建国,2015:346)。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而言,其意义在于镜头和影像改变了中国民众和士大夫对世界的认识方式(陈申、谢建国,2015:343)。清末民初,拍照留念的意义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郑丽君,2015:91)。每遇人生重要时刻或中国传统节日,上至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下至黎民百姓,都渴望在镜头前存影留念。不仅如此,照相在当时也是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摄影师深受世界摄影美学观念影响,醉心于人物影像的造型设计(范文霈、周振华、郑丽君,2015:163)。
而在中国全面抗日的历史背景下,人像摄影服务于民族大义。此阶段,照片中的任务大概有三类:第一类为中国共产党领袖,如石少华于1939年拍摄的《毛泽东和小八路》,拍摄者借之表达人民领袖和普通士兵之间平等、和谐、亲近的关系和情感(吴强、刘亚,2015:180)。第二类为中国士兵,从拍摄手法上看,摄影师多用仰视、逆光的视角表现民族精英和抗战将士们的高大形象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三类对象为普通百姓,如摄影家孙明经则将镜头对准包括衣不遮体的贫苦妇女、身裹披毡露天睡眠的彝族同胞在内的社会底层人民(吴强、刘亚,2015:112)。
全国解放后的个人摄影带有明显的身份识别感和政治立场,人们习惯于穿着军装、工人服或工作服,摆出与职业、信仰相关的姿势来拍照(杨莉莉,2013)。正如电影《芳华》中的女主角小萍,她在进入文工团后就迫不及待地想拍个军装照给父母寄去,以此表明自己正式身份的被确立。这个时期的个人照片常常被置于相框或相册中,不仅供亲朋好友观摩,还会被作为相亲、定情、社交等媒介物送给特定的人(杨莉莉,2013)。照片的庄重与严肃,加之其不易获得,使得人们将照片看做是个人社会身份的最佳力证。
改革开放后,国外小型相机、胶片等摄影器材的逐步进入,使得中国相机产业由专业用途市场转为关注民用市场(杨莉莉,2013)。尤其在90年代,随着相机品牌的多样化、售价降低以及国产胶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是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去照相馆留影,而是自己选购小型相机和胶卷,亲自手持相机为至亲好友拍照,中国迎来个人摄影的热潮(杨莉莉,2013;任晓敏,2014)。中国人终于有了自由选择拍摄时间和地点的可能性,这大大激发了人们身体的解放。以近些年日益繁盛的旅游活动为例,人们为各类标志性景点所吸引,哪怕还未真正识得其背景,也要先按下快门再说。游客们似乎并不挑剔,海浪、喷泉、石头、柱子、凉亭、雕塑等,一概“照”单全收,这与以往在照相馆或影楼完成的规定动作和固定场景不同。在这个“到此一游”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身体的尽情释放以展示自我个性变得无比重要。但是,人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这种身份、阶层的构建和提升,很可能是“以一种他们尚未意识到的恶俗的趣味来完成”(杨莉莉,2013)。当然,这与中国社会在90年代凸显出来的审美文化转向相关,即人们不再把确立生活的远大精神理想当作一个现实的目标,也不再把重建生活的崇高意义当作自身行动的前提,而是关注自身的基本要求和欲望,并体现普普通通的生活满足的对象和事件的爱好与感动(王德胜,1998)。
参考文献
[1][美]胡迪塔·诺拉·穆斯塔伐著,关莉莉译.现代性的肖像:达喀尔大众摄影中的时尚自我[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比]亨利·范·利耶著,应爱萍,薛墨译.摄影哲学[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
[3][美]苏珊·桑塔格著,黄灿然译.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PierreBourdieu.Photography:AMiddle-browArt.Oxford:PolityPress,1990.
[5][英]吉莉恩·罗斯著,肖伟胜译.观看的方法:如何解读视觉材料[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6][英]克里斯·希林著,李康译,身体与社会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郑震.论身体[J].社会学研究,2003(1),第52-59页.
[8][美]弗里德·里奇著,潘望译.摄影之后[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9][英]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徐达艳译.如何观看世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
[10][法]昆汀·巴耶克,赵欣译.胶片到数字影像的革命[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11][美]段义孚著,志丞,刘苏译.恋地情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
[12]肖鹏编著.汽笛在山谷中独鸣:滇越铁路小火车之旅[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
[13]段锡著.1910年的列车[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24.
[14][美]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著,周韵译.博物馆:一种看的方式[A].周宪主编,视觉文化读本[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5][英]克里斯·希林著,李康译.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6]张之沧.对身体的整体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8(5),第48-52页。
[17][法]克里斯蒂安·麦茨著,徐晶译.摄影与物恋[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8][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周舒译.论摄影[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9][德]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0][英]约翰·伯格著,看之方式[A].周宪主编.视觉文化读本[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1][德]瓦尔特,本雅明著,许绮玲译.摄影小史[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2][英]马丁·李斯特著,阳黔花译.电子影像时代的摄影[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3]陶伟,王绍续,朱竑.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J].地理研究,2015(6),第1173-1187页.
[24]刘少文著.1872-2008:中国的媒介嬗变与日常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5]陈申,谢建国著,中国影像史(第二卷):1839—1990[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6]郑丽君著.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7]范文霈,周振华,郑丽君著.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8]吴强,刘亚著.中国影像史(第七卷):1937-1945[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9]杨莉莉.从“摄影中心化”到“社交网络中心化”——中西个人摄影史比较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美术研究,2013.
[30]任晓敏.从个人摄影的转变看社交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J].新闻大学,2014(5),第143-149页.
[31]王德胜.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J].思想战线,1998(10),第25-31页.
[32]潘忠党.“玩转我的iPhone,搞掂我的世界!”——探讨新传媒技术应用中的“中介化”和“驯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第153-162页.
注释
1碧色寨位于我的家乡,当地人、游客以及研究者的多重身份让我逐渐意识到碧色寨调研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将自身置于碧色寨拍照的现实情境中,通过多次参与观察、访谈,我对自己再熟悉不过的“田野”进行历时性地分析和比较。具体而言,我们对碧色寨的调研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4年7-8月,我和学生在对城市的观察和研究中与碧色寨再次相遇,那也是电影《芳华》上映后的一段日子,我们详细记录了部分游客拍照的整个过程;第二阶段为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我们全程“跟踪”、参与了游客的拍摄行为,并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第三阶段从2024年10月7日至今,这个阶段除了搜集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发展的史料、整理碧色寨拍照实践的田野资料外,我们还聚焦于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对涉及“碧色寨”字样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与“碧色寨”相关的微博条目共736个;分析抖音中与“碧色寨”相关的话题7个,其中网友自己制作并上传的视频共61个(累计播放量达9万余次)。
2滇越铁路建于1903-1910年,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中国第二条国际铁路,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轨距仅为1米的铁路。全长854公里,其中云南境内路段464公里。
3位置在景区入口处有6家,景区出口之后有6家,这些私营停车场在国庆假期间对1号、2号公共停车场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4其中统一规划区域内(碧色寨分关旧址向西100米左右)有11家,站台西侧30米处有1家(这家是当时剧组留下的“正宗”军装)。
5在1号停车场附近的简易大排档里有8家,其余分布在公路沿线上,以及法式建筑群中。
6电影《芳华》里最后男女主人公相依而坐的镜头,是在距离碧色寨20公里左右的芷村火车站拍摄的,大部分游客对此并不了解。
7《草原女民兵》是20世纪70年代解放军舞蹈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那个时期中国民族舞蹈的一个典范之作。
谁给我起一个带有回忆童年的群名称啊?
我觉得群ID叫:“童缘”挺好的。一来是怀念 ‘童’ 年,二来是同一个地方的,也算很有‘缘‘分!
好听的抖音ID女
1、情侣ID2、寂寞好了3、所谓的男人4、窈窕绅士5、鎻锭灵魂6、怒放在异域7、叛逆8、对你的冷漠╮9、爱旳偏执╰10、伱要走11、>矢豆矢豆12、暧昧已落幕13、亦莫离╮14、怀念过去15、侵蚀你的内心16、花月夜╮17、花亦残18、姊,摆弄风骚19、空荡荡的心20、开始明了21、未语人先羞っ22、从陌生到认识23、咫侑厄疼迩24、巛小女人
怀念过去的抖音ID
过烟云烟,恋流年 回不去的想念 忆回忆 遗失的美好 遗忘的回忆 流年的末端
忘记过去从新开始的ID有哪些
1、莣记过迲,的美好
2、大胆地往前走
3、不悲不喜゜
4、承诺流逝在流年里
5、向左走向右走
6、闭眼看
7、喜欢被耗尽
8、蓦然回首,你咋还没走-
9、那些美好,只属于曾经
10、敷衍地忘记那冬日的承诺
11、难以启齿的柔弱、
12、那些无所谓的爱情离我远点
13、淡忘那段情…
14、不擅告别
15、笑话过去
16、忘了吧算了吧这样吧
求一些怀念过去的ID?
闭眼、笑曾经
衣消者、眷秋
回忆着回忆不起的回忆
曾经、我也肆无忌惮的笑过
我在努力拚凑、你给的梦
朝暮缠绵不留恋的眷恋
3位大咖做客政协君直播间,聊聊当代年轻人的距离感
2024年12月27日下午5点,人民政协报与抖音联合主办“翻阅2024”抖音全民好书计划直播访谈活动。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刘晓蕾,知名自媒体人赵赫(ID“大能”)3位大咖做客人民政协报“政协君”直播间,畅聊读书与人生。该活动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用户和读者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助力推进全民阅读。
人民政协报社“政协君”直播间主持人吴一尘对话3位嘉宾,共同探讨“在充满距离感的今天我们如何重建关系”这一话题。从文学的角度出发,解读、讨论2024年人们关注的热词、新现象等,为生活、工作、情感上遇到问题的年轻人答疑解惑,从书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中国人常说的“分寸”指什么?年轻人怎么就“躺平”了?《红楼梦》中的“社恐”和“社牛”都是谁?现代的爱情越来越“卷”了……一个个贴近生活又妙趣横生的话题被抛出,3位嘉宾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发表看法,“金句”频出,其中不乏关于工作、生活、情感的哲思。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
“距离感,在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就是分寸,具有分寸感是最高的评价。”关于距离感,李洱用自己作品中的一个场景举例,鸟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之间一直保持相应的距离,从来不会相撞,每只鸟都有独立的空间,同时对整个鸟群负有责任,它们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李洱认为,保持个人独立空间同时又能对集体负责,就是很好的距离感。
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刘晓蕾
知名自媒体人赵赫
(ID“大能”)
作为坐拥上千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大能一反往日视频中“气若游丝”的状态,直言自己是个喜欢社交的人,和朋友相处会提前规划,打消距离感,让双方保持在彼此身心舒畅的相处模式中。
在人际交往中,没有距离感,就失去了分寸,而距离感过远,却会感到孤独。作为一名作家,李洱对孤独有自己的理解:“孤独有声音,就像沉默有自己的语言。一个勇敢的人是能够直面虚无的人,一个伟大的作家一定是可以面对所有虚无的人。所以曹雪芹才能写出‘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句子,兰陵笑笑生才能写出西门庆这样一个身处无边声色却如此虚无的人物,当一个作家可以面对这一点时,他就是一名合格的作家。”回归生活,李洱提到,很多人会给自己竖一道“墙”,高低不同,这种距离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对此刘晓蕾表示认同,她指出“墙”的作用是双面的,有些是出于礼貌和尊重,而有些则可能起到反作用,需要结合实际情景加以理解。
作为钟表爱好者,身处“圈子”的大能提到,有一种“墙”容易出现在圈子中,包括不同领域之间,造成了人们常说的“鄙视链”的存在。大能认为:“事实上我认为这种‘墙’的存在非常不好,不仅让圈子的发展固步自封,还在圈子与圈子、人与人之间设下了隔阂。”
刘晓蕾总结道:“第一,距离感很有必要。第二,人与人之间应该在保持距离感的同时,抱有对他人的同理心。”
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如今在网络上很火,“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刘晓蕾认为,“其实我觉得有时候是相通的,我们能看到别人的悲伤和欢乐,就能对他人保持一份妥帖的善意。”
人民政协报社“政协君”直播间
主持人吴一尘
在访谈中,“政协君”直播间还开通了公益捐款通道“我送盲童一本书”,该项目是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的,为全国各省盲校、特教学校在校盲童与低视力儿童捐赠盲文读物及阅读辅具的公益项目。
文丨赵爽
编辑| 钱子钰
审核丨许水涛毛立军
往期精选
双周协商丨切实形成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强大合力
薇娅们是如何偷逃税的?听财税专家来揭秘
《尚书》的民本思想与当代价值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