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重阳节的来历(100句)

发布时间:2023-05-14 01:02:51 admin 阅读:59

导读一、重阳节的来历 1、唐宋开始,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生活状态的安定和改善,使大家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本质的祈求。长生与延寿,逐渐代替了消...

一、重阳节的来历

1、唐宋开始,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生活状态的安定和改善,使大家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本质的祈求。长生与延寿,逐渐代替了消极的避邪消灾与追逐功利的步步登高。

2、这两段儿,说的都是重阳节的事儿。话说先秦,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人们就有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3、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4、插茱萸DuringtheTangDynasty,insertingZhuyu(茱萸)ontheChongyangFestivalbecamepopular.AncientpeoplebelievedthatinsertingZhuyuhelpedavoiddisasters.写到茱萸的诗词主要有:一是佩带茱萸囊于臂肘;二是插茱萸于发冠;三是饮茱萸酒。

5、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6、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7、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江南大部分地区都有重阳祭灶的习俗,而祭祀的是家居的火神,因此古代九月都有祭祀大火的习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火的习俗逐渐消失。

8、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9、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那么,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以下我为大家收集了重阳节的来历100字,供大家参考!

10、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11、魏国大将钟会在《菊花赋》中,曾把菊花称作是“神仙食”。

12、综上可见,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民间百姓,都对九九重阳节祭祀活动特别重视,主要目的都是为辟邪求吉、祈盼长寿。

13、给老人送礼的同时还可以送些保暖舒适的衣服什么的,因为重阳节之后的天气也慢慢的变冷了。送衣服这个是大众化的礼物,所以你实在是不知道送什么礼物的都还好可以选择送衣服,因为衣服是不能少的。

14、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5、咱先说说这登高的事儿吧。

16、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17、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18、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19、孙不二坤诀,坤道女修必看!

20、唐代大诗人李白高度评价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离骚”意离忧别愁。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二、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1、在诗人王维的笔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场景,已定格成历代人们对亲人无尽思念的浓浓愁绪。即使真的分离,那份殷殷的牵挂和深深的思念还是会隔着遥远的距离传到亲人的身边。

2、九月初九重阳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后来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3、咱聊到这儿,我想您就从这重阳节的发展过程看,无论是传说还是各种活动,是不是感受到这里无不浸透着咱们中华民族尊师敬长、尊老爱幼的传统品德呢!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重阳节别称重九节、九九重阳

6、重阳节正是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旧时民间以菊为长寿花。《太平广记》称:“荆州菊潭,其源旁芳菊被涯澳,其滋液极甘,深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得穿井,仰饮此水,上寿二三百,中寿百余,其八十(岁)者犹以为夭。菊能轻身益气,令人长久,有征。”因此人们称菊花为“长寿花。”

7、撇开这套玄理不谈,其实九月天高气爽、千里无云,正宜登高远眺,借此机会爬爬山、锻炼一下身体,不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吗?

8、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9、重阳节的由来,其实是根据东汉传说。相传一个青年用菊花酒和茱萸吓走了魔,并且登到高处躲避了魔的追赶,保护了家人的安全。因此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戴茱萸的习俗就流传下来。除了各种习俗之外,重阳节还有许多代表性的传统食物。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10、而山东枣庄的滕州出嫁不到3年的女儿,忌讳回娘家过节,这源于“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重阳节的来历和由来3重阳节的来历:

11、篇一:重阳节的由来50字

12、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13、篇二:重阳节的由来50字

14、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15、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16、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17、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18、 但这3种说法究竟哪种正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尚无定论。

19、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重阳节的来历和由来2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中来讲,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登高以避邪气。

20、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三、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1、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九九为阳极数,九九归真,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重阳节有饮宴祈寿之俗。

2、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因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3、重阳节的由来简介故事二:

4、2013年的重阳节是新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当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theSeniors’Day.

5、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6、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一天,费长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快到九月初九了,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了,现在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说罢又送给了恒景一包茱萸叶,几盅菊花酒和一把降妖宝剑,同时密授了避邪用法,恒景接受了师父的一切,便骑着仙鹤赶回家去了。

8、由于菊花在九月里盛开(九月也称为“菊月”,它又有“长寿花”“延龄客”之称),所以菊花在重阳节里也和茱萸一样地扮演了重要的辟灾角色。

9、DoubleNinthFestival

10、重阳节又称什么节:登高节、茱萸节、重九节、老年(人)节。

11、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12、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3、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因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4、所以称九月九日为重阳,是由于九属于阳数,又是双所以称为重阳。九九有长长九九的意思,九又是单数中最大数,发展到现在尊老爱幼的传统中华人民将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

15、西安银行城东支行省外代号

16、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17、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8、重阳节恰逢金秋九月、天高气爽,遍地青黄交接,满园果木飘香,一番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象,正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最佳季节。

19、写于2020年10月25日长沙会议午间

20、您瞧,这重阳节以敬老为内容的活动可是不少,搁着现在更甭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也都好了,全家人聚在一起,甭管是在家里,还是上饭店,来一顿丰盛的家宴,那都不叫事儿。就是自驾车到郊区田野,踏青野炊,那也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还倍儿有气氛呢!孩子们兴奋在行动中,老人们则高兴在心坎里,这老少阖家团聚,其乐融融啊!

四、重阳节的来历50字左右

1、重阳节的来历和由来,我国历史文化传承悠久,千百年下来我们有不少的特色节日,传统节日代表的是我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我们不能忘记,下面分享重阳节的来历和由来。重阳节的来历和由来1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2、唐人王维有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描写他在重阳节思念故乡亲人的心境,十分脍炙人口:

3、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

4、秋风凉,秋菊香,秋景中迎来重阳,合家欢,兄弟聚,好日子里秉烛叙,插茱萸,齐登高,九九快乐更美好,思念深,祝福来,祝你重阳开心愉快!

5、 源于汉代的道学。

6、“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铒,饮菊花酒,又云令人长寿。四民并籍野活动。”

7、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8、2012年12月28日

9、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10、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11、 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

12、在中国的数字观念里,“九”是阳数,与“久”谐音,暗含人长长久久的寓意。

13、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14、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15、西安市万寿八仙宫捐款指定账号

16、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重阳节的来历是怎么样的?以下我为大家收集了重阳节的来历30字,供大家参考!

17、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直至唐朝,已经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历朝历代沿袭至今。由于在《易经》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因此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为重阳。

18、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19、篇一:重阳节的来历200字

20、《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是重阳节的起源之在我国古代人的观念里,双九有寿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而双九也叫“重九”,因此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重阳节。

五、重阳节的来历简介30字左右

1、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诗酒情怀。

2、茱萸有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等三种,是茴香科落叶亚乔木,实可食,茎、叶可入药,据云有避疫之功效。像后魏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四里就说:“舍东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悬茱萸子于屋内,鬼畏不入也。”“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有此水者无瘟病。”由于俗信重九多灾厄,正需要佩戴这种植物来辟邪。

3、嘚,咱还是接着说这花糕吧!如果说讲究点的重阳糕,那可规矩多了,一般都要做成九层,就像一座宝塔,上面还要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上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4、到了重阳节这天,全国各地都会有许多民俗活动,但一般都是会以看望老人、尽心行孝为主要内容,家人同聚赏秋、释放心情;登高踏青远眺、健身祛病;游园观赏菊花、闻香寿长;品尝重阳花糕、百事俱高;各处遍插茱萸、辟邪求吉;畅饮菊花美酒、祛灾祈福等等,各种活动不少,这也是商家营销的好机会。

5、Ateveryholidaymyhomesicknessincreases(每逢佳节倍思亲).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因为相传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ClimbingMountain),才能平安。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8、今天是农历九月初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祝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

9、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1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1、1989年,我国正式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因为重阳节本意就有着尊老、爱老、孝老的文化底蕴,而老人节的确立,为全社会都树立一个尊老爱老的健康风气,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重阳节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12、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13、今儿,是民间的节日——重阳节,是老人们的节日。值此,我先给天下的父母和老人们鞠躬了,祝长辈们健康长寿!吉祥幸福!

14、重阳节,虽然是一个传统节日。但也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兴起过这个节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关爱老年群体,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每年重阳节,一些城市的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娱乐活动,琴棋书画都有。真是夕阳无限好。

15、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16、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

17、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18、晚清的画家任伯年,在光绪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画了一幅《龙山落帽图》,描写的就是这个故事。他用枯枝和衣袍的后飘——和树干、拐杖成反方向,来表现山风的劲疾,相当生动而成功。

19、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20、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三国演义四字词语300个(100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