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100句)
发布时间:2023-05-14 01:13:48 admin 阅读:59
一、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1、于是在第二轮的较量中,苏格拉底以140:360惨败,最终被判处死刑。在坐牢期间,他的学生和家人简直把监狱当成了游公园,想来就来,想去就去。而且当时世界上的大师很有意思。他们和孔子,释迦摩尼,耶稣一样都是一些大理论家,而且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只说,不去写。至于他们后来留下来的经典著作,都是他们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论编排而成的。苏格拉底在坐牢期间可谓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每次学生来探望他,他都要发表1通如火一般的演讲,从哲学谈到人生,从无神论谈到雅典城邦制。他的这些演讲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2、他的实践哲学使命的活动有现实的政治目的,表现为以下四点:
3、但这个罪名毕竟不够给力,得有些尺度更大的罪名才行。既然克里提亚、卡尔米德和亚西比德等一大批贵族青年追随苏格拉底,后来又对城邦犯下了大罪,为什么不能说他“败坏青年”?我们并不是因为他参与了屠杀民主派才起诉他的。但这种指控看似绕过了“宽恕法令”,却毕竟仍有点牵强。起诉者既不敢把真实动机抖露出来,只好将就用一个看似间接的罪名。这应该是第一轮投票判他有罪者不占多数的主要原因。
4、在民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的现代世界,苏格拉底之死就不仅成了一个问题,而且成了现代人心里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然而,对雅典人来说,这桩案子非但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它根本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因为整个案件完全是依照雅典城邦的法律来审判的。起诉苏格拉底的三人都是雅典公民,以美莱特斯为首,他们显然是依法提起公诉。
5、苏格拉底的弟子之一是色诺芬,他出生于公元前44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回忆苏格拉底》《长征记》等著作。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色诺芬描述说,当苏格拉底被起诉道德败坏和误导青年的时候,他很痛苦;他坚信苏格拉底道德高尚,不会误导人。他为苏格拉底的辩护太过平凡,也没有提及苏格拉底为什么会招人嫉恨。但正因为色诺芬的保守和平凡,所以相信他的人认为他并不会撒谎。
6、已到了我们要分开的时刻了——我将死,而你们还活下去,但也唯有上帝知道我们大家中谁会走向更好的国度。
7、根据当时的雅典法律,只要别人告你死罪,不管你事实上是否有罪,都可以主动请求把自己流放,就可以不用进入审判阶段,更不会被执行死刑,期满之后回来还可以继续竞选公职。但是苏格拉底也没有利用这一制度,而是直接进入了量刑阶段。
8、(3)针砭时政,着意培育俊才,意图振邦兴国。
9、雅典历史上,有很多人是被起诉以后潜逃,让司法机关抓不到的,普罗泰戈拉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选择主动自我流放。
10、同胞们:或许你们会以为我被定罪是因为我喜欢争辩,其实如果说我好辩的话,那么只要我认为对的话或许还可以借此说服你们,并替自己辩护,尚可免处死刑,但是我不认为,为了避免危险起见,就应该做不值得一个自由人去做的事,也不懊恼我用现在这样的方式替自己辩护。
1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父是雕刻匠,早年随父学艺,后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他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认识自己,研究自己和心灵,教导人们的生活。他无著作传世,其言行均辑于弟子柏拉图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以“渎神违教”之罪被控处死。
12、苏格拉底为正义的事业,为了追求真理,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他可以不怕死。他在《申辩篇》中口口声声说自己如果能够为了正义,他甘愿去为真理为正义事业去死十次,甚至更多。苏格拉底面对死亡十分坦然。他说:“我经常注意到某些这种类型的人,尽管声望很高,但在受审时却表现得极为差劲,可见他们认为失去生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就好像如果你们不处死他们,他们就会不朽似的!”(同上书,第24页)“逃避死亡并不难,真正难的是逃避罪恶,这不是拔腿就跑就能逃得掉的。
13、那么,苏格拉底饮下毒酒还是不是为了维护雅典法制的尊严呢?
14、在柏拉图的《克利陀篇》中说。苏格拉底的一些弟子和友人曾经计划带苏格拉底逃亡特萨里亚。但是苏格拉底没有逃走,他认为无论判决公平与否,他都不能逃避。他提出了一个后来成为基督教教训的言论:“无论别人如何待我们,我们都不能抱怨。”苏格拉底决定留下来接受死刑。甚至在临死之前苏格拉底被允许同亲友进行谈话,他支开哭哭啼啼的妻子,以免谈话被打乱。
15、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终有一天,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会走进死亡的怀抱,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16、在美国新闻史上,不乏声誉卓著的新闻从业者,其中有在新闻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上大有建树的发行人如普利策、赫斯特、鲁斯等,也有在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上独具特色的记者如斯梯芬斯、派尔、莫罗等,更有因撰写评论时局的专栏而见重于当道的专栏作家如李普曼、艾尔索普、赖斯顿等。但够得上新闻从业者典范的,恐怕只有I.F.斯东一人而已。不论别人的名声是多么煊赫,事业是多么庞大,影响是多么深远。因为只有斯东所追求的不是个人事业的成就,而是他始终坚信的新闻自由和独立的原则,因为只有他具有一个新闻从业者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心。
17、他先后几次上战场,是战场英雄,可是他并没有沉迷于名声,就算在战场上,他也随时思考,随时寻找。
18、随书附赠《苏格拉底的审判》冰箱贴一组四枚
19、古希腊最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因为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可不幸于公元前399年被民主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20、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一个年轻人:“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但苏格拉底追问到:“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呢?”年轻人又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苏格拉底依然不依不饶追问到:“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年轻人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反问道:“那你说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呢?”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年轻人笑了说:“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
二、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
1、苏格拉底作为忠于雅典城邦的公民直接参加过三次军事行动。这场持久的大战使全希腊的政治秩序陷入极度混乱,霸主们公然宣扬血和火的杀伐,弱肉强食就是“正义”和“公道”;各城邦内部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政治势力互施阴谋残酷杀戮,是当时遍及希腊的政治行为。
2、陪审团也觉得这样量刑太过分了,所以,为了不让小偷被判死刑,干脆都把轻微盗窃的行为都宣判为无罪。你看,这样一来,程序法上的科学设置就实际上缓解了实体法上严苛的罪刑关系。
3、(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哲学史(1—5卷)》,因篇幅限制,略有删减。)
4、最后只剩一个机会了。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以后,雅典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神明的活动,所以死刑执行就要延期。就在这个空当里,出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个历史上的故事。一群苏格拉底的朋友、学生前来看他,不断地劝他抓紧机会出逃,甚至已经帮他准备好了资金,规划好了出逃路线,但这最后一个机会,苏格拉底也放弃了。
5、但是,苏格拉底真的是死于雅典陪审制吗?苏格拉底真的是为了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才选择自杀而不是逃亡的吗?
6、在提出公诉之后,苏格拉底有无数的机会逃跑。他是一位大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有广泛的人脉。只要他愿意,他的学生会帮助他逃离火海的。就是当时的雅典城邦也希望他逃走,这样就代表这个人屈服了,对他的审判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握搞定这个出口成章的大演讲家。当他们以书面的形式向法庭提出公诉之后,当时的陪审团有500人。在2000多年的500人的大厅审判,那是什么场面啊?你能想象吗?而且他们实行的是陪审团制度。苏格拉底的生死,不是法庭说了算,而是这些陪审团说了算。在第一轮较量中雅典城邦以280:220险胜苏格拉底。但事情坏就坏在苏格拉底那张能说会道的破嘴上。
7、所以,后世对这件事情有两个结论:
8、如果他赢得这个官司,就是他所蔑视的雅典民主的胜利,因为这个体制并没有迫害这个城邦的英雄人物。所以他要不断挑衅陪审团,以死证明雅典民主是错误的,而无罪释放只会证明他反对的东西的正确性。
9、后人心目中的苏格拉底的哲人形象大部分是柏拉图所创造出来的。直到今天,我们无法知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有多少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有多少是柏拉图妙笔生花的结果。柏拉图原来想从事戏剧创作,但在一见到苏格拉底之后就拜倒在这个老头子的脚下,转而从事哲学的探讨,为了表示决心,还烧掉了所写的悲剧诗作。可是他并没有丢弃他的文学才华。正是靠柏拉图的文学才华,苏格拉底才得以在西方文明史上占据不朽圣人的地位;但也是靠苏格拉底的如簧之舌,柏拉图的著作才得以世代传诵。
10、这是个荒唐的玩笑,苏格拉底也觉不妙,便马上收回,但已晚了,反感已经造成。但他仍不思补救,竟而又提出为数只有1迈那的象征性罚款!他的弟子们大吃一惊,后虽在他们的央求下他才改为30迈那(并由弟子们作保,可见为数也不算少),但他原先一再反复提出的荒谬建议一定使得陪审团觉得他是有意在开他们的玩笑,以表示对这次审判的蔑视,以致以360票比140票判他死刑。换句话说原来判他无罪的人中竟有80个转而投了他的死刑票。看来好像是苏格拉底有意自己把鸩酒送到唇边。
11、圣哲们不同的死法,对后人,对文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吗?是的。追求现实物质快乐的中国圣人,他们在世时已经把人类的快乐享受殆尽,给后人留下的只有灾难与痛苦。而西方的哲人,以自己的生命为真理与人类而殉难,使后来的罪恶与灾难望而却步。因为,有先哲巨大牺牲摆在那里,无形中成为后人的精神力量。这种无形的精力力量告诉人们,理想的人类社会,需要后人持续不断地努力争取与博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生命很宝贵,但是,人的生命内涵主要是精神内涵。
12、苏格拉底死了,可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却永远影响着我们。
13、思想的发展是物极必反的。更高层次的智者并不提倡用吃苦去锻炼自己,而是轻松地做事。
14、他在申辩中说,自己一生,做的事情都是正当的,如果人家要他闭口就可以放过他,他也绝对不会答应。
15、B解析: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人的理性。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A是心学的观点,主张恢复人善良的本性;B倡导理性,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一致;C提倡思想自由;D强调生命的价值。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16、柏拉图的《申辩篇》是苏格拉底在法庭受审时当众发表的一篇真切动人,富有哲理性的演说词。他答辩公众舆论对他的偏见和非议,指出支持控告的更可怕的舆论偏见,将他说成是“能以虚弱无理的诡辩击败强有力的论辩”的“智者”,曲解成阿那克萨戈拉式的自然哲学家,是“一个无神论者”。
17、BurningEmpty
18、但最大的快乐还是花时间在那里研究每个人,像我在这里做的一样,去了发现到底谁是真智者,谁是伪装的智者。判官们啊!谁会失去大好机会不去研究那个率领大军对抗特洛亚城的人?或是俄底修斯?或是西绪论福斯?或者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人。跟他们交谈、联系,问他们问题,将是最大的快慰。当然了,那里的法官是判人死刑的,因为住在那里的人在其他方面是比住在这里的人快乐多了,所以他们是永生不朽的。
19、在中国,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人喜欢站在孔子的土堆上观风景,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山峰,更别说见过高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是因为孔子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喜马拉雅山,还有珠穆朗玛峰,在这些山峰中,即使是最深的山谷,其实其海拔也比东山与泰山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其实思想文化的境界也是一样的。体会过苏格拉底的人,再回头看孔子,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哲人,低头看着五岁的孩子。
20、所以,如果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某种程度上是有利于被告人的,因为陪审团完全可以为了避免对被告人处以重刑,而不给他定罪。所以,雅典实行的分离制度其实是对苏格拉底非常有利的。
三、苏格拉底被杀
1、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苏格拉底是伟大的智者,他的死亡为何被称为“价值万千”?
2、他的富豪朋友想方设法,企图帮他越狱,就算倾家荡产也愿意。
3、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和灵魂是可以分离的,一般的人会将肉体的快乐作为活着的唯一目的,而哲学家会将肉体和灵魂分离开来,他主张哲学家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不要沉溺于肉体的快乐,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灵魂。进而他认为拥有高尚的灵魂的人正是那些有德行的人。
4、他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离开,因为他不想见到他们哭哭啼啼,但是在死亡面前,留在他身边的人,还是忍不住落泪。
5、不过据柏拉图,苏格拉底并没有拒绝提出自己的量刑方案,而是同意支付三十米那赎罪金。之前他甚至胆敢提出,应宣布他为城邦英雄,在“普吕坦内昂”里为他供应伙食直至去世。“普吕坦内昂”乃何地儿?雅典城邦神社大厅,里面燃着长明邦火,至为神圣,能在那里受公家供奉者,不是奥林匹克冠军,就是为保卫城邦立下赫赫战功者。苏格拉底恬不知耻,说他应该在“普吕坦内昂”里享受供奉或英雄待遇。是可忍,孰不可忍!几百个手握生杀大权的群众是可以随便挑衅的吗?随便嘲弄的吗?
6、苏格拉底的著名思想有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反诘法,而柏拉图的著名思想有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7、苏格拉底说的获取渊博的知识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处在老子说的“为学”阶段。老子讲的,“为道”阶段求知欲望越来越少,后来会达到“无为”的境界,苏格拉底并没有想到。
8、本书是研究苏格拉底之死这一里程碑事件的著名作品。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审判,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一样给人带来如此深刻的反思。苏格拉底饮鸩自尽,杀身是否成仁?他是为了什么而牺牲的?为了他的学说,还是信仰?古代雅典是思想及言论自由空前发达的社会,为何会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雅典怎么不忠实于自己的原则?作者以细致的分析和独到的见地,对上述问题逐一解答。
9、我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辩护生存。因为不管是我还是任何其他的人,在审判或打仗时,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逃避死亡,都是不对的。在战时,一个人如想逃避死亡,他可以放下武器,屈服在敌人的怜悯之下,其他尚有许多逃避死亡之策,假如他敢做、敢说的话。
10、如果苏格拉底用自己的口才赢得无罪判决,最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11、这些部落精英都是苏格拉底朋友圈的重要人物。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回到前404年。是年,雅典在持续二十七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最终战败投降,斯巴达军队进驻雅典,雅典人被迫拆毁防御性“长墙”和数百艘战舰。接下来,斯巴达在寡头派中指定了一个三十人委员会,为战后雅典制定法律法规。但这些人组成小集团,大搞恐怖政治,不经审判便对民主派大开杀戒,抄没其财产,并将很多人放逐。把民主派赶尽杀绝后,他们便在自伙儿内部杀起温和派来。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三十僭主”暴政,首脑人物正是克里提亚,柏拉图另一个亲戚卡尔米德则为其头号帮凶。
12、他说,“确实没有什么道理。不过这个地方虽小,但是如果我能使它容下真正的朋友,我将会认为自己是快乐的。”
13、其实,即便他定罪阶段的机会丧失了,苏格拉底也未必一定要面对死刑的命运。
14、你怎么理解苏格拉底的死亡?你对苏格拉底了解多少?在留言区和大家交流下,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出今天的主题图书《法律相对论》。
15、但对于那些赞成我无罪的人,我愿意趁此时法官正忙着,我还有赴刑场之际,跟你们谈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我死前陪着我吧!
16、苏格拉底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在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度过的,这场大战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历程有重要影响。
17、他改变了哲学的焦点问题,将人们的关注点由解释世界转向解释人类,即“认识你自己”。正如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苏格拉底是“把哲学从天上拉下来,将她置于人类的城市,将她带到人们的家里,并迫使她问及有关生命和道德以及善恶问题的第一人”。
18、苏格拉底唯一有过的公职,就是担任有五百个议员的国家议会议员。但是担任这一职务差点就要了他的性命。因为,雅典与斯巴达在爱琴海上作战,这一仗由雅典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在退兵的时候,海上突遇暴风骤雨,因此,未能够及时把战死的将士遗体收集运回。因此,遭受到指控,违背法律程序,没有逐个的审查,而是十位将军集体由国家议会投票裁决。十分不合法律,也不合情理地将十位将军判处了死刑,而苏格拉底是五百议员中唯一反对者,就是这一反对,差点也要了他的性命。
19、他的使命和哲学实践并不是一种迂腐的道学箴劝,而是一种对时代的哲学反思,对支配当时希腊社会生活的一些原则观念的深刻批判。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在他的论辩与教诲的实践活动中阐发的。
20、苏格拉底认为,磨难和逆境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提倡经受磨难来提高自身。这与儒家思想相似,属于中高层次的思想观念。
四、苏格拉底为什么要死
1、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徒弟,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政治学是实践科学下指导公众实践的学科。“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最理想的政体的君主制,但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实中(当时)已没有一个卓越的超越其他任何人的统治者。实际上,贵族制更好,但也只在少数城邦,对大多数城邦来说依然不现实。因此,现实中最佳政体是立宪制——稳定,持久,由中等阶级统治的政体,他是少数富人寡头制和多数贫民民主制的中道。 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理论是他的“中道”的伦理学的延伸。
2、自从我接触了西方的两个人之后,我对孔子就没有了信心。这两个人,一个是苏格拉底,另一个是耶稣基督。一个给我逻辑理性的思维能力,一个给我以人生的信念。在这两个人面前,孔子其实真如文化的侏儒,思想的驼背,立不高,也站不稳。要让我再回到孔子那里,其实已经是很困难了。这种感受,有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样,一个人站在更高的山峰上看过了风景,再要站到一个土堆上来观风景,就会了无生趣。
3、最后我去访问工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确实一无所知,相信会发现他们知道很多好东西。这一点,我可没有看错。因为他们确实知道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在这一方面他们比我智慧。可是,公民们,我发现那些能工巧匠也有同诗人们一样的毛病,因为自己手艺好,就自以为在别的重大问题上也很智慧。这个缺点淹没了他们的智慧。所以,我就代表神谕问自己:你情愿象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没有他们的无知呢,还是愿意既有他们的智慧,也有他们的无知?我向自己和神谕回答道:还是象我原来那样好。
4、关于知识,苏格拉底坚持认为,知识来自于记忆,它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苏格拉底的妈妈是一位助产婆,而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位精神上的助产士,所以他经常问答方式去启迪他人的思想,帮助别人发现原本在内心的知识。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一个奴隶关于几何的问题,奴隶给出了答案,从而他得出结论,奴隶掌握几何知识,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因此他得出,智慧一直潜伏在人的内心,只是我们自己尚不知道而已。
5、记得有一个哲学家说过:在你活着的时候,你不知道死亡,当你死了之后,你已经不必关心死亡了。
6、但是,在孔子那里呢?孔子说话概念不清,逻辑不明,一个“仁”的概念,先后有几十种不同的解释,几乎到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都在就说胡话的地步。
7、我们应该按照上面的方式来理解苏格拉底的死亡,才算对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审判建立了一个可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8、最后的结果,已经可想而知。在量刑阶段,同意判死刑的陪审员有360人,不同意判死刑的140人。也就是说认为他不但有罪,还认为他应该被处死的人数在苏格拉底的几番操作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人。
9、苏格拉底究竟是因何罪名而被判死刑?是因“败坏青年”,“不敬神”?如果是,“败坏青年”,“不敬神”是在何种意义上构成如此重罪?如果不是,他究竟又是在何种情况下因何种言行而获死刑?他的死是可以避免的吗?
10、苏格拉底在与不学无术但又想做领导人的堂弟对话结束时提出了对堂弟的希望,当然也是对所有雅典青年的希望:“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们的赞扬,就应当努力学习,为了想要做的事情求得最广泛的知识。”
11、苏格拉底说:难道你不认为我一辈子都在进行着这件事情吗?
12、“无为”的境界是因为已经把一切道理都悟透了,所以才不继续追求知识和道理。
13、可是这些,对于他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探索人应该怎样生活。
14、第真希望我一直保持和朋友们的联系。
15、由上可知,当时审判他的一个重要根由在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及其社会影响,撼动了当时的一些政治信条和传统道德观念。他对当时民主制的抽签选举办法和当权者不满,确实有所批评,但并不从根本上反对民主制,而是意图通过选贤任能来改善它,其实他对贵族寡头制和僭主制则是从根本上反对的。
16、《苏格拉底的审判》是研究苏格拉底之死这一里程碑事件的著名作品。
17、他还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产婆术”,为现代的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18、苏格拉底死于雅典民主制度,更准确地说,是死于陪审制。
19、罪名:腐噬青年 信奉别的神 不敬神
20、“如果我一辈子不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心。”
五、苏格拉底被谁害死
1、耶稣是为世人赎罪的圣贤,他是西方世界以基督教思想为底色的文化标识。而苏格拉底则是为追求真理而献生的人,他是西方哲学世界的象征。在西方的思想史上,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力能与苏格拉底比肩。
2、年轻的苏格拉底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通过他的教诲产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产生了犬儒派等新学派,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他貌不出众,但言谈话语富有魅力,他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公元前399年,他被人控告有罪,罪名主要是两项:不敬城邦所敬的诸神而引进了新神,并败坏了青年,结果被判刑。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
3、当你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回首一生,发现自己活得尽兴,并且还将以这样的方式活下去,直到死亡降临。
4、因为他觉得自己没罪,逃跑不符合自己的作风,再说,他觉得哲学就是预习死亡,所以作为哲学家,怎么能在死亡面前逃跑呢?
5、在最后的“辩词”中,苏格拉底说:
6、老子的人生结局则是辞官回乡,得以善终。
7、我们每次提起苏格拉底之死,都有这样一个认识:苏格拉底当时是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和“腐蚀青年思想”三个罪名判处死刑的,而且苏格拉底曾经有过逃亡的机会,但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接受判决、自尽而死。
8、这世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代价。
9、他的学生中有克里底亚和阿尔基比亚德这两个野心勃勃的人,只是蓄意株连的口实,指控人将他同这两个雅典的公敌牵扯在一起,容易煽动公众情绪,给人们一种苏格拉底和雅典民主制为敌的假象。
10、从前,在希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叫苏格拉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11、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与批判能力和批判精神,其源头其实就是苏格拉底。
12、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申辩,那一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申辩词,宛如他才是法庭上的大法官,而其法庭上的法官才是受审者。如果要找一篇最古老、最精美的演讲辞,非苏格拉底的法庭申辩莫属了。学法律的人,当律师、检察官与法官的人,如果没有看到苏格拉底的申辩词,那就是莫大的遗憾。苏格拉底的演讲,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大度。学习演讲的人,学习当老师的人,如果不读读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也是莫大的遗憾。他的话总是那样清晰,层层次分明,富有证据与逻辑理性。读完不但使人正义凛然,而且似乎胸有百万雄兵。苏格拉底一般来说,基本上不会给人产生多少歧义,那是因为苏格拉底开创了讲道理的先河。凡事摆事实,讲道理,遵守逻辑规则。
13、人终究会死,这是没法选择的,但是以怎样的方式去等待死亡的降临,这是人可以选择的。
14、一个人知道自己该怎么活,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随大流,不是从众,那这一生,就是成功,这一辈子,就不会白活。
15、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审判和处死,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一样,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这两次审判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当时都没有法院案宗或任何其他正式记录,起诉方面也没有正式的诉状留下。有关审判的全部情况都是他们两人的忠实弟子后来转述的。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他们同时代人关于他们受审和处死情况的独立和客观的记述,甚至连一鳞半爪的暗示也没有。
16、由于希腊民主是一种原始民主,现代专业法庭和职业律师根本不存在,所以不仅任何公民可起诉任何被认犯法之人,而且从理论上讲,任何公民都可在民众法庭上发言,揭发控告任何个人的违法行为。这意味着,任何手握权力者都受到密切的监督和制约。从权力应当受到制衡这一民主原则看,普通公民监督并约束公职人员以防止其滥用公权,乃天经地义,但在粗陋民主样式的实际操作中,任何担任公职者,无论贤与不肖,随时都可能陷入被动和危险。不仅任何人可以起诉任何人,而且判决结果取决于一个多达五六千人的超大“陪审团”的投票,而非专业律师和法官的理性辩论、商议和斟酌。
17、有一天,我的儿子长大了,若不致力于学问,只是一个为了金钱疲于奔命的人,那我恳请你们处罚他。
18、成功思想上的层次差距
19、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大的小的都没有。那么,他说在人间我最智慧,是什么意思呢?他是神,不可能说谎,那是同他的本性不合的。我经过长期考虑,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问题。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个人比我智慧,那就可以到神那里去提出异议了。
20、因此,你们这些判官们,要尊敬死,才能满怀希望。要仔细想想这个真理,对一个好人来讲,没有什么是罪恶的,不管他是活着还是死了,或是他的事情被神疏忽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非偶然,对我来讲,现在死了,即是摆脱一切烦恼,对我更有好处。由于神并没有阻止我,我对置我于死地的人不再怀恨了,也不反对控告我的人,虽然他们并不是因这个用意而判我罪,控告我,只是想伤害我,这点他们该受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