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100句)
发布时间:2023-05-19 09:12:41 admin 阅读:59
一、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
1、我们对史铁生的结论,仍然不能指手划脚。毕竟,每个人对人生的感悟是不同的。但不容否认的是,他的感悟会给我们很深的启示,会让我们在清夜时扪心自问:“何处可以安妥我的灵魂,何处是我永久的精神家园?”
2、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3、今天是1月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我想写写我与史铁生的故事。
4、史铁生:要说现在忙什么,大约就是透析,隔两天去一趟医院,就像上班,仿佛要弥补我从未有过正式工作的历史。我有时真觉得麻烦,可是想想,大夫和护士们是天天都得去呀,比我麻烦。我们一起透析,她(他)们透,我被透,分工不同,合作得很好。忙完了透析,总还是想写点儿什么,否则花那么多钱被透,什么都不干岂不可惜?
5、《史铁生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9月版。本书精选史铁生散文若干篇,另有二十余幅珍贵老照片,展示了这位不甘向命运低头的写作者对生活、生命、人生、艺术的感悟,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
6、命运从来可以摧残一切光鲜皮囊,却杀不死坚强灵魂。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艰难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用微笑,努力让它们变得柔软。聪明的人是能认清生活的真相,而睿智的人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它,这正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7、十九年过去了,生病这段往事我很少与人说起。在老师、同学、朋友、同事眼中,我一直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感谢那段时光中史铁生的文字给予我的力量。地坛,在史铁生的生命历程中是无法替代的。而我与史铁生就好比他和地坛一样。地坛不知道他,他也不知道我,但我们都从中得到了力量。
8、一个星期3次,在每次4个半小时的透析过程中,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这就是史铁生日常的生活。
9、读过您的《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后,我打算跟您写这封信。
10、在1951年出生在北京,他学习成绩优异,靠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当时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年轻时候的他爱的热爱田径运动,并且从小成绩优异。是大家邻居口中的好学生好孩子。1969年的时候,他志愿到延安的农村插队。当时他发现自己经常腿疼,最开始觉得可能是太辛苦了,所以没太在意。可是没过多久他突然高烧不退,住进了医院里面。而他那时候被诊断为双腿已经残废,无法再能站起来了。世事无常啊,从那之后他的下半生就一直坐在轮椅上,但是家里人不愿意放弃母亲,为了给他治病,把所有的钱都花出去了,可是还是没有用。后来的她觉得自己不能再颓废了,所以就振作起来,到处找工作。
11、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12、“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1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14、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15、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他为经典的作品之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这部作品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以四年时间写成,被誉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为重要的收获”,是“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在书中,史铁生从生命的困惑与痛苦出发,对所处的世界和时代进行审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不断追问。全书分为六个部分,243则,用生动优美而通俗的语言,探索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灵、向上的精神……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在史铁生幽默旷达的行文中,他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启迪人们重新寻获爱与信心。
16、馆藏地址:图书馆三楼文学书库
17、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18、您在天堂过得好吗?终于能摆脱轮椅,自由行走了吗?在天堂见到母亲了吧,把您成功的事说给她听,她一定很开心吧。
19、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代表作:《爱情的命运》《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绿色的梦》等。
20、《灵魂的事》囊括了作者对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有一回记者问到史铁生的职业,他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并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二、史铁生的励志故事
1、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
2、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贾平凹
3、以声响来对应四季,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4、《我与地坛》以北京的地坛公园为背景,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对峙,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在凝神冥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对自身经历的思考中,逐渐超越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探询生存的意义、死亡的意味和工作的价值,进而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著的探索精神。
5、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他的妻子陈希米将他身体唯一完好无损的肝脏和眼角膜捐献,史铁生说:希望器官新的主人能帮我继续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四天后的1月4日,史铁生的肝脏成功移植到了一个天津肝病患者身上。这天,是史铁生60岁的“生日”。
6、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7、习惯了看书 对其他我们经常会做的事就不感兴趣了 比如:看电视之类。
8、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9、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
10、透析时需要在三个点轮流针刺。长达9年,1000多次的针刺,使得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体内渗毒的血液从隆起的动脉出来,经过透析器过滤掉毒素,再由隆起的静脉回到体内。
11、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12、以心绪对应四季,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13、他的小屋只有六七平方米,屋里除了床和写字台,剩下的空间仅够轮椅转个小弯。这么个小地方,时常有朋友去看他。在很多人眼里,史铁生的人生堕入低谷,应该变得沉默自闭、绝望无比。
14、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
15、问:常常和朋友谈起您的作品,大家都很关心您的身体,近来您的身体状况怎么样?一天能写多长时间?您是怎么安排写作和读书时间的?
16、经历年轻时瘫痪,他痛苦不堪,性情异常暴躁,母亲为此担惊受怕,长期的压抑使得母亲在49岁猝然去世。这也就是史铁生的写作动力。
17、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
18、“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散文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19、从文学聊到体育,又从体育聊到旅游,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尤其爱聊吃的,聊起来就有滋有味:“羊肉还是牛街的好!酱牛肉还在白纸坊的地道!”甚至连常营回民乡的李小老烧饼,他都门儿清。
20、1983年,他创作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本年度“青年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史铁生结过几次婚?
1、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
2、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3、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4、2010年12月30日下午16点史铁生突发脑溢血,之后经抢救无效,于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去世。
5、史铁生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6、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7、一天中午在食堂,牛志强大呼小叫地喊我,我看见他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一脸笑容的史铁生,我赶忙过去寒暄。面对史铁生这样的残障人,我总不知如何说话是好,话轻了,显得麻木;话重了,怕有闪失;不轻不重又拿捏不好,只好以笑对笑,偏过头去跟牛志强打岔。
8、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也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9、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1980年,他创作出的小说《我们的角落》被田壮壮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当时的影视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0、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悲观,如果陷在里面,写作就会萎缩。史铁生说,每个人都有局限,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局限中试图去超越。
11、生病后,史铁生胃口依然不减,尤其爱吃肉,他又正好属虎,所以朋友们都笑他,人送外号“食肉动物”。
12、麦家陪你读书No.338推荐书籍
13、校图书馆新媒体部干事,就读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院语教1702班。
14、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15、乘坐公交13路、231路、28路到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站下车即到。
16、百度百科里介绍史铁生的文字是这样开始的:“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7、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8、史铁生、吴冠中作品《放下与执着》(插图珍藏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19、文章中多次被您提到过的母亲一定是您一生中最强力的助推器,她体谅您、关心您、安抚您、激励您。如您在文章中说的一样,您没有珍惜母亲对您的爱,直到她死了您才明白。而这也可能是大部分做儿子的真实情况——只知道享受母爱,却没有对母爱表达过什么;对母爱只知道索取,却没有付出……
20、2011年1月3日凌晨
四、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100字
1、问: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写作经历,是什么给予您如此大的写作动力,源源不断地有好作品奉献出来?
2、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3、难以捉摸、微妙难测和不肯定性,这便是黑夜。
4、可这些朋友见到史铁生后,惊叹了,史铁生不单没有自暴自弃,反倒异常开朗,聊天起来滔滔不绝,只要好玩的事,好吃的东西,他都为之痴迷。
5、史铁生: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当然,用目前流行的话说“这有点儿累”,所以这历程也并不像上面说的那么轻松。
6、雨停了,回到家,史铁生发了高烧,大病一场。他以为自己的身体强壮,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年后,下肢彻底瘫痪,从80米跨栏冠军变成了一个轮椅上的人。
7、看了《病隙碎笔》,很喜欢史铁生笔下的文字 文学功底深厚 笔锋游刃有余 叙事偏僻入理 名言警句信手拈来 及其自然的融入自己的特色文字中。
8、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赏析: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9、那次去看他,是到国子监的路上,已经到了雍和宫大街,要躲过史铁生,就躲不过去了似的。否则,还是要推迟。因为这个见面是那么重大,叫人觉得有着遥远的距离,总也走不近,总也做不好准备。现在,却兀自到了眼前,无法回头了。
10、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零的烟斗。
11、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春天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
12、本书集中收录了史铁生的回忆性散文。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
13、史铁生很不好意思地朝我们笑着,似乎他犯了个淘气的错误。我们问他父亲怎么又让我们进来了,他伸手在窗户上敲了敲,说听见我们的声音,就给了个暗号。
14、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15、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16、后来史铁生因这篇小说不仅被文坛关注,还让许多读者关注。他下乡时的不幸致使下肢瘫痪,使他的作品比平常人多了一层思考。这层思考,与我们那个时代常常教育的身残志坚不同,更多的是有关生命的含义。
17、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获该年度“作家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命若琴弦》还被改编成电影《边走边唱》,经过陈凯歌的精心导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18、以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19、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作家谈文学往往比专门研究文学的学者谈起来更好,有时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读者、好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史家。史铁生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
20、在红卫兵一代中,史铁生也许是极少数能够超越自身,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许纪霖
五、史铁生《我与地坛》
1、说到这儿,我真是有些惭愧,因为我很少能照顾到读者。所以,“源源不断地有好作品奉献出来”这话我实在是不敢当。
2、欢迎留言说说你成长中的小故事。
3、要讨论这个问题的话,我们先来看看《秋天的怀念》的写作背景。
4、史铁生:肾衰竭之后没有力气,我觉得可能就写不了了。幸亏有透析,我才能有这个状态,但仍然很疲劳。在开始写《病隙碎笔》的时候,我觉得我能写,我不能放下,放下可能就放下了。刚开始比较困难,每天写几行字。一星期我要去医院透析三次。剩下的四天,上午可以写两三个小时。所以我现在写得非常少、非常慢,但我在坚持,坚持每天都写。《病隙碎笔》大概写了四年。
5、陶渊明在乱世中为自己,也为后世的隐士们创造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梭罗在作品中诗意地描述着远离现代文明的瓦尔登湖;三毛的天堂在黄沙滚滚的撒哈拉;苏童的精神家园是有着“长长的灰石路面”、“房屋、店铺、学校和工厂挤在三座桥之间”的“香椿树街”……我们需要类似这样的地方,哪怕只是让我们暂别喧嚣与浮躁,哪怕只是给我们的心灵以片刻的宁静与安适。虽然生活有“铁的面孔、鹰的指爪”,但我们的灵魂总想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了,便是福;找到了,便是缘。从这个角度来说,史铁生是一个有福的人。
6、初读史铁生,只是觉得文字很美、很凄凉,并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时间的脚步很快到了初二结束后的暑假。那一年随着身体的发育,我被检查出患有脊柱疾病,父亲带着我在西安各大医院不断检查、咨询专家,最后决定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治疗。
7、可是第二年史铁生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这次医生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由于体力的原因,他不得不辞去了街道工厂的临时工作,呆在家中一门心思地写作。
8、1979年,由于下肢麻痹、肾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不得不造漏排尿。紧接着,由于肌肉萎缩,血液循环受阻,再加上每天长时间地坐压,褥疮发作,前景是败血症。
9、很喜欢看史铁生的作品。从《务虚笔记》《我与地坛》到《病隙碎笔》。他去古园了,我们便随他“去古园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是他作品的魅力。
10、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
11、看史铁生的作品,常常无端地陷入一种思索。但是,这种思索相对于文字的内涵来说也往往显得浅薄。他对于写作的宁静和执着,对于生命的冷静和超脱,对于亲情的感悟和回忆,对于每一个关心他的人的友善和热情——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亲切而意味深长。
12、我知道,您走向成功,走过了一段很长、很坎坷的道路,尽管很多次要放弃,但最终仍是迈步前行,不曾休息过,不曾止住过步伐。
13、我想,这可能就是心态吧。
14、1974年,史铁生为了生计,在北新桥街道工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在这里上班既没有公费医疗,也没有任何劳保,所干的活儿是在仿古家具上画山水和花鸟,有时还画彩蛋。。
15、我曾在《病隙碎笔》中写过:“我的写作说到底是为谋生。但分出几个层面,先为衣食住行,然后不够了,看见价值和虚荣,然后又不够了,却看见荒唐。荒唐就够了吗?所以被送上这条不见终点的路。”“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16、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浮生若梦”,“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17、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8、问:您还常去地坛吗?平常您都还有什么爱好?
19、尽管您——史铁生先生已不在人世,但我仍希望您在天堂也能收到这封信。
20、您的一生都在与病魔打交道,但您却好好的活下来,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美的文章,从未放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