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100句)
发布时间:2023-05-19 09:27:37 admin 阅读:59
一、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回复数字120聆听《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唱诵
3、邻国相望,鸡犬度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6、注: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7、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16、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17、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18、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19、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2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二、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2、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道德经》
4、老子的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聃
6、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大德之人
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老子 《老子》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0、译文为: 天下的人都认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丑的存在;都能认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为存在不善良。
11、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
12、祸莫于不知足 意义:告诉人们不知足会带来很大的祸害 ——李耳 《老子·四十六章》
1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4、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1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6、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道德经》好词好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百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8、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19、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20、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三、道德经感悟100字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家庭内部不团结,这才会有所为的孝慈。国家陷入了混乱,才能够出现所为的忠臣。
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5、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菱角的,最宝贵的器物,是在最后制成的。至大的声音听起来却似没有声音,最大的形体,却反而没有形状。
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0、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道德经》
11、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和它们有所争执,身处众人所厌恶的污垢之地,仍能保持自己的本性,所以水最接近于“道”。
12、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邻国之间能够互相看得见,每户人家中的鸡鸣狗叫都能够彼此听得清楚,但是人民都彼此不相互发生斗争。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道德经》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摘自《老子·道经·第八章》
1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8、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1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20、——第五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四、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1、了解、通晓别人的人算是很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明白人。战胜别人的人算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时有本事的强者。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一定是不守信用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往往暗藏玄机,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一定不能轻视对手。
5、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6、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大意:真正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当我们也能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9、注: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1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 《道德经》
11、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12、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13、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7、——第二十五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18、(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
19、(翻译)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20、行善者不巧辩,巧辩者不良善。
五、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大道至简
1、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第五十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金刚经》的启示: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
3、(译文)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4、(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5、《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摘自《老子·道经·第八章》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10、译文为:粗大的树木,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脚踏实地,妄想一步登天,无非是痴人说梦。
11、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崇尚勇武;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争一时高低;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卑。
12、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老子
13、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4、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出处原来在这里。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15、上等资质的人在听闻知晓了道以后,立刻会勤勉地去学、去做;中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会半信半疑,认为可有可无;下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就会大声嘲笑,大加讽刺。但如果这等人不嘲笑的话,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
16、佛教短片《财神范蠡的故事》告诉你财富是怎么来的
17、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老子 《道德经》
1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20、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