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2句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01 10:58:20 admin 阅读:59

导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名言 1、法律与道德的名言警句 (1)、大家都喜欢用自己定的“道德标准”评判别人,现在的名词叫“道德绑架”。什么是道德? (2)、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名言

1、法律与道德的名言警句

(1)、大家都喜欢用自己定的“道德标准”评判别人,现在的名词叫“道德绑架”。什么是道德?

(2)、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下列勉励我们“实干”的名言警句是()

(4)、东方伦理法与西方自然法都主张把外在的法律内化为人们自觉的意识,法律只有成为人们的心理、情感需要,才能得到普遍自觉的遵守。法律与道德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相互转化的。法律总是代表着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追求。

(5)、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6)、介绍:杰腊德·温斯坦莱(约1609—1652)是十七世纪英国掘地派运动的著名领袖和杰出思想家。

(7)、(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积极承担起爱国的责任的意思,所以积极维护国家的尊严是公民肩负的重任,符合这一观点的名言警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B正确;ACD都是自强的角度,均可排除。故选:B。

(8)、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

(9)、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法国思想家,法学家 孟德斯鸠

(10)、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11)、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张三。

(12)、这是因为,道德底线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德的最低警戒线,通俗的讲,就是守卫人的最基本的尊严、良知的最低防线。

(13)、(解析)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各国文明要交流互鉴,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A体现了每种文明都是独特的,要共同发展,符合题意。BC体现了要止于至善,D体现了要重视道德建设,都不合题意。故选:A。

(14)、(11)注意哈特与富特的区别,富勒对于什么算作法律要求施加道德条件,而哈特则不,尽管他认为在执行法律上要求施加道德条件。

(15)、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守法的基础,社交的规则,和谐的前提。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 成功 ,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16)、A.失之桑榆,收之东隅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7)、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

(18)、(解析)依据教材知识,自信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结合题文材料分析可知,①正确,体现自信的重要性;②正确,只要我们肯付诸于行动,那么再难的事都能解决,体现自信的作用;③正确,意思是只要人们心向一处,共同努力,就能发挥出巨大力量,也体现自信的作用;④排除,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与题干不符。故选:D。

(19)、最后,道德制度化建设何以让道德有“硬”的约束力呢?道德的天性决定其无强制威慑的约束效果。所以,只有寻求另一种强制力的帮助,以此构建道德的硬性约束力--道德社会强制力。法律制定的严格过程性及其高成本,决定了法律规范是永不能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而道德随机应变的特点恰恰符合变幻莫测的社会,但作用力弱化常常让道德无法发挥其作用产生良好社会效应。正是因为“强制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的法律规范,与“灵活性”有余而“强制性”不足的道德规范之间的这种天然性的互引需求,在法律和道德之间很容易构架起与法律、道德相关联又明显区别于法律、道德的第三种力量。

(20)、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2、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

(2)、(解析)“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意思是上苍赐予鸟儿食物,但却不是把食物投到鸟儿的巢里。寓意是:上苍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基本的东西,但是还是却不会将它放到每个人手里,要靠自己去努力获取。故A符合题意。BCD的寓意分别是爱国、诚信、报国等,不合题意。故选:A。

(3)、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4)、(解析)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还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以此分析选项可知,①③选项体现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符合题意;②选项体现了自信的重要性;④选项体现了自强的重要性。故选:B。

(5)、道德是公民精神的自律和主体意识的自觉。道德是提升公民素质、保障法律实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要将这种力量相互递送、广泛传播,让道德的涓涓细流凝聚成浩瀚大海,使其与法律共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推动力量。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6)、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7)、总结起来,兽性是人性的子集,法律是道德的子集,而道德与人性相斥。

(8)、在西方,不同于中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能够自给自足,然而西方民族众多,彼此相邻,各国联系主要靠商业,西方的商品经济是十分发达的,因此调整商品经济领域的私法就十分发达人们更希望能够在一个自由,平等,公平的环境下自由生活,因此,具有自由,平等,公平精神的道德便推动了法律向这一方向进化。例如,美国著名法学家海默说:在不平等的竞争中,近年来由法院和立法机关所进行的一些改革,一定要在道德感的增强和提升中起到作用,以及由此而发生的一系列思维观念,即市场经济社会必须依靠比道德谴责更为有效的保护方法才能排斥一些应受指责的缺少道德的经营行为。此外,在欺诈性广告领域范围内也有了一些突出的发展。他认为,一些商业道德是应该赋予法律强制作用的。一个最基本的民商法原则,将一种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因此,从西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西方的法律进化发展是成功的,至今为许多东方国家所借鉴,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9)、支持形式主义的另一个论据是认为有支持官员服从法律的一般性设定。官员背离法律总是被假定存在做不义之举的危险。然而,莱昂斯认为,这里相关的不正义总是取决于在执行时确实有人受了苦,而这种受苦的发生又总是取决于背离法律的具体环境。换言之,我们能够理解假定总是存在对于官员不服从的道德反驳,但是这种道德反驳不一定真的总是存在,因为这要依环境而定。

(10)、第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关系和谐与人的心理健康,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理念和犯罪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离不开文明道德的规范和保护。而人们之间关系和谐与人的心理健康是文明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和遵守道德规范,着眼于形成广大的男女平等、尊重老人,爱护幼儿、辅助贫困地区、礼貌待人的人际和谐关系;着眼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名誉和利益,对于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没有浓郁的文明道德氛围和强有力的道德谴责,单纯地依靠法律单方面的治理是难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因此,必须坚持把加强人民群众道德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断的加强全体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文化素质,从而防范和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大量发生。

(11)、生活中人的许多行为,其实都是在实践这两大天性。

(12)、我们一般认为,传统自然法是最为反对分离论的,我们首先来讨论它。对于传统的自然法学者而言,对什么算作法律是有着非常明显的道德条件的,“一个不义之法根本不是法”。阿奎那认为,“法律的力量取决于其正义的程度…且立足于理性规则。但是理性的第一规则是自然法…结果是,当人法是从自然法推出的时候,它才具有那么多的法律性质。但如果它在任何一点上偏离了自然法,那么它就不再是法而是法的反常。”(4)

(13)、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费尔德

(14)、C.困难带来阅历,阅历给人智慧。逆境--这是天赋其人的可贵考验,在逆境中受过锻炼而走过来的人,可谓坚韧不拔。--松下幸之助

(15)、在历史不相同的时代,人们的道德观念是不一样的。过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是不相同的,社会中的几代人和几代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也会有所不一样思想文化的背景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是其他文化的传播进入,使固有的本土的道德文化和人们的道德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认为不对的事,现在也认为是正确的了,也可能发生质的改变;另一些是因为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会促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6)、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爱戴和尊重为转移的,而这种爱戴和尊重是以内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为转移的。――罗伯斯庇尔(法)《**法制和审判》

(17)、(解析)“青春有格”意味着不肆意放纵,不能违反基本规则,不能逾越基本界限,要行己有耻,止于至善。题干中①③④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有格”,意思是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的思想,用礼节来规范民众的行为,民众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故选:A。

(18)、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9)、D.“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1)、B.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

(2)、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3)、下列名言警句与“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4)、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5)、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6)、(解析)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各国文明要交流互鉴,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A体现了每种文明都是独特的,要共同发展,符合题意。BC体现了要止于至善,D体现了要重视道德建设,都不合题意。故选:A。

(7)、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认识自我

(8)、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

(9)、我们不能把法律当作吓鸟用的稻草人,让他安然不动地矗立在那边,鸟儿们见惯以后,会在它顶上栖息而不再对它害怕。

(10)、击碎社会秩序的最低标准就是触犯法律,也可能会触发犯罪。

(11)、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2)、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美国)菲力普斯

(13)、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14)、P30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尚书》

(15)、法律必须依靠某种外部手段来使其机器运转,因为法律规则是不会自动执行的。——庞德

(16)、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17)、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18)、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发现,尽管实证主义者认为法律与道德是分离的,但他们却依然倾向于表示法律涉及到对于权威的正当要求,并且是我们需要尊重的。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我们有一种自动的义务来服从法律要求。正是因为这点,莱昂斯觉得我们极有必要澄清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才有可能搞清楚我们是否有义务来服从法律要求。(18)根据对以上理论的理解,莱昂斯得出了他关于服从法律的义务问题的答案:法律是道德上可错的,我们并没有任何自动的义务来服从它,法律必须通过自己满足道德标准的行动来赚得我们的尊重,从而使我们服从它。

(19)、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20)、人对活着意义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目标,对正确错误、美德良善、善恶美丑的价值选择和评价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动物界是不会存在的。这种价值追求和信仰存在于每个不同的时代、每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应是具有相同的评价善恶美丑、正确错误价值标准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所制定的法律和所追求的道德准则都要体现这种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两者体现了具有一定意义的相同价值导向。

4、法律与道德的关系800字作文

(1)、(3)H.L.A,Hart,Law,Liberty,andMorality(Stanford,1963),p.

(2)、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3)、此外,莱昂斯还认为,如果我们仅从字面上来理解阿奎那的法律观点,会把阿奎那置于一种不一致的境地。因为除了心中作为理想法的自然法之外,阿奎那对现实中的人造法并非视而不见。他承认人造法“或者是正义的,或者是不正义的。”(5)在莱昂斯眼中,阿奎那提出自然法的概念,更多的是想发展出一种服从法律的义务观点。依照阿奎那,当人法是服务于公共善、公平地分配负担、不对上帝表明任何不敬、不超越法律制订者的权威时,它们才是正义的。阿奎那认为,当人法是不正义的时候,我们没有道德义务服从它。一个人在道德上有义务服从正义的法律,但没有义务服从不正义的法律。仅当环境要求,“为了避免耻辱和骚乱”而服从的时候,一个人才服从不义之法可以看出,阿奎那的法律观的落脚点在于我们是否具有服从法律的道德义务。

(4)、你不妨相信,在刑罚多少偏于残酷的国家,并不能使人因此而更服从法律。在刑罚较轻的国家,人们惧怕刑罚,也不下于刑罚残暴恶毒的国家。——孟德斯鸠

(5)、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模式、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律制度和不同法律部门构成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和从属关系。

(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7)、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8)、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管子·七臣七主》

(9)、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发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0)、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1)、(8)J.Austin,TheProvinceofJurisprudenceDetermined262n.23(I.Berlin,S.Hampshire&R.Wollheimeds.1954)

(12)、下列名言警句与习近平主席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寓意相一致的是(  )

(13)、A.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老子》   

(14)、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告诉我们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15)、D.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6)、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7)、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18)、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19)、“文明因不同而互鉴,因互鉴而精彩。”下列选自《平语近人》中的名言警句,与此观念一致的是(  )

(20)、2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与道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5、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名言有哪些

(1)、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儿之。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新五代史·王建立传》

(2)、世间好看事尽有,好听话极多,惟求一真字难得。 ——(清)申居郧。

(3)、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权力。人在天性上类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上不平等,又不同类。——巴尔扎克

(4)、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悖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5)、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

(6)、上面的讨论表明,分离论无法成为法律实证主义者的特有属性,并且法律与道德是否具有必然的联系也无法区分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莱昂斯认为,如果说有一种观点能够标示法律实证主义的话,它就是明定道德内容论:除非法律有明文规定,否则法律不具有任何道德内容或条件。

(7)、莱昂斯指出,富勒的根本败因在于: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理解法律是什么而知道制裁的何种使用是不正义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构成了不正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法律的理解并不能告诉我们这一点。富勒之所以会犯下这种错误,原因则在于这样一种直觉:惩罚一个人不受控制地做的行为或者他们相信没有任何理由受到惩罚的行为,这是不公平的。莱昂斯接受这点,但是认为关键在于:富勒并没有给出任何理由让我们相信这种公平性的观念蕴含在法律的概念或本性之中。

(8)、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陈弘毅

(9)、(解析)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知识和生活的技能,老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我们应该热爱老师尊敬老师。选项A的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符合题意,不能选;选项BCD的名言都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首先,要认真领会、深刻理解d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内涵,规避认识上的局限性。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律制度建设与道德制度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一定要成为治国过程中的重要方略。因为法律是在惩罚已经是违法的犯罪人,而道德则重在劝告教育的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使他们不会去犯罪,法律是治疗已经“发病”的人,道德是治疗没有“发病”的人。因此,从一定作用上来说,刑罚是治标的,而道德建设才是治本的只有通过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思想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才能使法制建设和法治得到经久不衰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社会有序发展。

(11)、第4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应当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政府的真正生命就在于此。

(13)、但如果你明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却偏偏跑到电梯里拉了一堆后扬长而去,乘电梯的人肯定会骂你没素质,有伤风化,十分缺德。

(14)、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法律和道德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二者在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最早的法律就是由道德演化而来,是将积极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遵循的准则,公正严明的法律可以促进道德教化作用,而加强道德建设也可促进公民遵纪守法,保证法律的顺利实施。随着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公众的法制意识普遍增强,诉讼已经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选择,司法对社会的规制作用无可替代,社会对司法的期望值也日益增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我们法制建设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法律不是万能的,在一些方面也很大的局限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在严格公正执法、发挥法律规制作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道德强大的引导作用。

(16)、如果官员拒绝遵循法律可以避免某种不正义,并且不产生其他的不正义,那么不偏不倚地适用法律就没有穷尽执行正义的主题。如果情形相反,不偏不倚地适用法律穷尽了执行正义,这时只要法律受到了违反,就将产生不正义。莱昂斯用分配利益来说明问题,假如原有法律是偏袒白人的。但是法官没有遵循法律,而是更公正地分配了利益。这里法官超越了其自由裁量,她根本就没有适用法律,因此也就没有不偏不倚地适用法律。这里产生了不正义吗?莱昂斯认为没有。如果有的话,那么必须要有不不正义的标记,或者症状,或者有人受到了不当待遇。但是在这个例子中,都没有。由此,不偏不倚也无法给予形式正义以必然的支持。

(17)、最后要声明的一点是,笔者并不是认为莱昂斯的所有观点都无懈可击,他的论证也涉及到在学界具有争议的预设与假定。但是,笔者认为,莱昂斯所提出的问题,他对于很多常见观点的反驳,都是值得我们仔细审视的。即使我们不赞同他的结论,我们也必须努力地应对他的挑战,寻找到新的更有力的论据来反驳他。无论莱昂斯的结论是否正确,他的讨论都能够促使我们对法律与道德关系进行更深入的反思,促进我们对于服从法律的义务这一问题的理解。无疑,这是我国法哲学与道德哲学的交叉研究中所需要的。

(18)、我们也常听说,某某人的恶劣行为道貌岸然,不道德但是又不违法,但极少会听说干着违法的事安分守己,不违背道德良心。新闻报道中也常见“家族式犯罪团伙毫无道德底线”等类似描述,犯罪团伙和道德底线挂起钩来。

(19)、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法理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也一直被认为是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之间具有根本分歧的地方。本文试图介绍莱昂斯的观点,从而让我们对此具有一个较为全面且系统的画面。在笔者看来,莱昂斯在两方面值得我们重视。首先,莱昂斯打破了我们对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常规认识,即把法律与道德的分离看成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分水岭:法律实证主义者被认为接受法律与道德的分离,而自然法学者则否认这一点,认为恶法非法。莱昂斯提出较为充分的论证表明,分离论无法成为这个分水岭,并对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各种可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在方法上,莱昂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英美的分析风格,通过概念的区分以及观点的澄清来有力地表明,分析风格并不是玩弄语词,也不仅仅是逻辑分析,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澄清事实与观点,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性。

(20)、(10)详细的论证参见DavidLyons,EthicsandtheRuleofLaw,chap.

(1)、再次,要发动人民群众制定和执行各种道德守则、公约,并通过法律法规对这种活动给予支持。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又是基层民主建设、实行基层组织自治的重要内容。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的精神态度,坚持依法治国这个以d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来,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因此,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多种活动,并同法制教育相结合起来。在创建文明的社区服务站、文明单位团体、文明家庭生活,创建文明城市社会、文明行业发展、文明村镇建设,做人民满意的公务人员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当中,始终贯穿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多种内容,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大量的道德实践过程中受到熏染,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宣讲道德、实践道德、知行合一的良好社会风气。

(2)、C.“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作家 爱默生

(4)、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

(5)、法律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保障,是当道德标准已经不能约束人的行为时,已经不能约束私欲的无限制释放的时候,是当人的行为已经对社会秩序产生破坏力的时候,以最严厉的惩罚使得人能够回归到道德水准之上,所以法律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保障,法律是行为的最低约束标准。

(6)、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埃尔曼

(7)、如果按规则行事就是正义原则,那么任何人偏离他本来要适用的规则都将是不正义之举。但是,这里没有任何东西把种论证模式只限于公共官员和法律。因为这个理由,这个论证必定失败,因为它要么对所有类型的规则有效,要么不对任何规则有效。但是它明显对一些规则无效。我们知道,不正义的指控是有道德分量的,只要违反某些规则并不带有这种道德分量,那么这个论证就会失败。只要我说话时没有遵守语法规则,我就破坏了语言规则。如果按照这里的逻辑,那么我就做了不义之举。但这明显是不合道理的。当然,我可以通过误用语言而做不当之事,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语法上不正确,而是因为我的行动中存在某类不正义,对人们产生了某种伤害等,从而可能违反了基本道德原则。

(8)、仅从书中看,作者似乎认为符合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法律就具有了“合法性”,那么是否可能存在一种法律,完美符合了法律的内在道德却又精确违背了外在道德?根据书中的观念,这样的法律是合法的,可以称之为法律,但又很难称之为“良法”,因为令法律成为“良法”的是法律的外在道德,这导向了一个在自然法学中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恶法亦法。得出如此荒诞的结论,或许是因为对“恶法”的定义出现了偏颇,它或许并非对应法律的外在道德的“良法”。那么对“良法”的定义是否是必要的?对违背外在道德与实现外在道德的法律的论述是否是必要的?

(9)、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罗伯斯庇尔(法)《**法制和审判》

(10)、第有利于发挥法与道德的双重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对于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对于一个国家能否能够长治久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应该看到道德作用是调整社会关系、划定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和人们相处关系的重要保证。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相同的道德规范,一旦失去了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更有效地提升,无法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互相关系,自然也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正平等的基本保证。”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在非常有力的法治基础之上,还必须用法律制度来帮助实现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就是在完善法律制度基础上、保障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的进程中始终自觉地坚持d的领导先锋作用;为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法律强有力的保障;把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完善法律制度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据此,充分发挥法与道德的共同优势,才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和强有力的保障

(11)、学法律之前觉得法律人都很牛x,学法律之后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深入了解法律之后才明白当初选择学法律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12)、但是富勒的论点有何根据呢?莱昂斯讨论了富勒可能给出的两个理由。富勒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官员在接受公共信托的职位时,已经暗暗地许诺要行为得体,即承诺法律的八个卓越理想。莱昂斯认为,这个理由面临着诸多困难。第官员可能是被迫接受这种职位的,比如纳粹时代的德国所发生的。由于富勒要求的是某种概念上的必然联系,因此官员是否有义务不能取决于偶然性事实。第即使官员是自动地接受这种官职的,这种承诺也不一定就产生道德义务。因为只有当我们的许诺满足了某些最低的道德条件时,它才产生道德义务。第退一步讲,即使官员做出了产生道德义务的承诺,他们是否必然会承诺富勒所强调的那八条理想,这也是很有问题的。至少我们从承诺的概念本身无法分析出富勒所说的那八条卓越性理想。

(13)、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14)、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15)、(解析)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心胸开阔,为人宽容,体谅他人,符合题意;A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体现正确认识自己;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正义、仁义。故选:D。

(16)、法律的目的和道德相同,都是为了约束个体的人性。但道德不具有强制性,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极富强制性。

(17)、法律不可能使本质上是道德的或纯洁的行为变为犯罪行为,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为又变成纯洁的行为...

(18)、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它起到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作用,正义是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减少社会矛盾。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为其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手段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产生、发展而出现,法律将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19)、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20)、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1)、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33句神采奕奕的意思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