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9句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简短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21 08:22:14 admin 阅读:59

导读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1、爱与自由经典语录孙瑞雪 (1)、规则可以使孩子拥有心理的力量,使孩子拥有安全感,使孩子有序地和环境及他人相处。 (2)、我朋友曾说过他姐姐的孩子,在小...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1、爱与自由经典语录孙瑞雪

(1)、规则可以使孩子拥有心理的力量,使孩子拥有安全感,使孩子有序地和环境及他人相处。

(2)、我朋友曾说过他姐姐的孩子,在小时候常被寄养于奶奶、爷爷家,而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忙于工作,到六岁时发现孩子有些自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同时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也是淡淡地。

(3)、13儿童顺从与否同他具备的能力有关,所以判断孩子是否顺从的时候,我们必须与儿童现有的能力联系起来判断。

(4)、当孩子对事物表现出特别感觉能力和产生概念的能力的时候,这个能力其实来自于孩子的内心,这就是他的创造力,父母一定要加以呵护而不是斥责。

(5)、仔细想想,我们只有小心地检查自己,尽力克制我们的偏见、弱点、较低的意识层次,尽可能以我们最好的举止和语言面对儿童,才可能谈得上客观。

(6)、大家都很奇怪,既然在北上广都有幼儿园,为啥总园设在银川这个小地方呢?其实银川是孙瑞雪老师创建的中国特色的爱和自由教育的发源地、摇篮,另外就是银川的生活节奏慢,比较安逸,生活压力小,所以才能更好的展开和探索爱和自由教育的理念。

(7)、人的成长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爱,一样是自由。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爱的礼物。

(8)、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值得一看。这是一本有点像散文的书,当你认可了蒙氏教育理念,就会觉得这是一本闲来无事读来消遣的书。书中对于蒙氏的理念讲得很模糊,很理想化,甚至是有点夸张。至少对于我现在的理解程度,我认为有点夸张。不过我也想再多说一句:或许再过一段时间,我也会不觉得有多么夸张。因为曾经我也以为蒙氏的理论很夸张,直到我看到那一段日本的蒙氏幼儿园的录像。有点扯远了。即便我无法理解这种散文式的理论,但我仍然认为这本书值得一看。这是因为,这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儿童行为的例子,关键是还与理论讲解相结合。更加清晰明了。

(9)、经历过的妈妈都会懂,一本卡梅拉读下来,基本上口干舌燥了,儿子却要求再读一遍的时候,真的是生无可恋。

(10)、虽然《爱和自由》是一本幼儿教育书籍,但它并不是育儿百科,没有对具体问题的指导,是一本更高层次的理论引领的书籍,理解本书,相应的小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1)、如果让我列个孕妈新妈必看书单的话,下面这10本书是必须着重推荐一下的。

(12)、父母不要过于焦急地通过灌输概念让孩子认识世界,而是要等孩子的心智发育到一定阶段,然后再引导孩子由感觉到概念,这样孩子更轻松,父母也不焦虑。

(13)、19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儿童顺从首先取决于其能力的发展。

(14)、很多人担心这样是在“溺爱”孩子,或是纵容孩子,这是因为他们错把自由理解为放纵,这种误解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在错误教育的路上走得很远。文字经常会误导人,“爱”和“溺爱”表面看来有共同要素,事实上它们不是一种东西程度上的深浅,而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东西。“爱”必定包含着自由,而所谓“溺爱”,则是披着爱的外衣的“过度管制”——过度管制的出发点可能是爱,但结果是走到了爱的反面,是反“爱”的行为——在这个问题上,恶果现在有目共睹,原因却一直被错误归纳。

(15)、有些好动的孩子,有可能拿着苹果放到嘴里啃,却不愿意回应父母,哪怕给个眼神都不肯,父母就会很着急,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耳朵有毛病啊?

(16)、上面推荐的10本书并不是说必须本本都看,个人认为,与其买来一堆随便翻几页,倒不如就买上两三本仔细看完。

(17)、情绪在儿童完整发展中是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我们要接纳孩子,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18)、这本书出版20多年来,在全球持续畅销,今年5月份中文版第6版正式上架。《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是由美国儿科学会超过100名儿科专家集体编著和审阅共同完成的,全书将孩子从出生到5岁所可能涉及到的大小问题全部讲了一遍,内容细致到堪比教科书!可能正是因为内容太全太细了,再加上排版也很密,所以很多人买到手后很难有耐心看下去。

(19)、总园在宁夏银川,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设有8所幼儿园。

(20)、这本书理论性的东西不多,全部是一篇又一篇类似日记的小故事。作者以这样一种形式让家长试着走入0-6岁孩子的心灵世界,试着站在另外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和情绪,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并学着按照书中的指引在育儿中加以运用。

2、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简短

(1)、记得我儿子四岁左右,特别喜欢听卡梅拉的故事,尤其是《我想去看海》这一本,真的是百听不厌,他就要求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给他听。

(2)、简单来说,这本书就是在教我们做家长的学会和孩子说话的艺术。内啥,如果这本书字体更大些,包装设计更精致一些,我想应该会更畅销吧。

(3)、很多的孩子就在父母的高压状态下,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成绩更是节节下降,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4)、07好动,完全是在儿童自发的活动遭到破坏以后,儿童没有发展的目标才出现的。

(5)、其次,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求的过于严厉,有些父母生活在原来的社会和教育制度之下,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包括了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这一类陈旧的教育观念,所以他们对于孩子无论是优秀还是不优秀,通常使用的教育手法就是讽刺挖苦,甚至有的家长还体罚孩子,这些做法,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是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他们非常容易的产生了逆反心理。

(6)、01对于儿童来说,顺从是一种荣耀,一种快乐。

(7)、孩子从来没有错,只有不成熟。用“犯错误”来评价孩子的某种行为,本身已是错误;以强制的方式要孩子符合成人要求,更是错上加错。不许孩子“犯错误”,本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自由,这会出现两种后果:孩子有可能“听话”了,但变成了时时事事需要人操纵的小木偶;也可能更不听话了,真的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虽然两种表象完全不同,但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一样的,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缺少自由,他们的心理秩序都乱了,行为失去了自我把控力。

(8)、第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摆布,不要强行让孩子接受任何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比如吃饭,比如问叔叔阿姨好等。

(9)、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你其实是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

(10)、相反,从《完整的成长》中我们获得:孩子的童年过得好与不好,影响着他成长后的人生、心理、身体。

(11)、12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顺从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半顺从、半不顺从状态

(12)、发展心理和智力。得到爱和宽容的孩子在组织自我的过程中,区分能力没有受到伤害,对于事物把握清晰准确,并能很好的确定;而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恐惧,压力会强化孩子对某些事物或某一方面的感觉,这种刺激导致对整体或全部的忽视,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类孩子的世界是经过孩子加工过的世界,而非原本的世界。另外,智力就是,儿童通过大脑进行认知接受东西,得到对象。儿童心智发展是重复和连续的,是需要时间的,是不可积极干预的。作为家长,要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避免一切想象,如果你感知到孩子的心理,就请跟他说清楚缘由,这个问题就不在作为一个问题长期的集聚在他的内心,甚至会产生心里疾苦和障碍,变成一种潜意识。

(13)、闲娱时间朋友们出去玩、吃饭,在饭桌上有位朋友尽然说:“我不会用筷子。”天哪!不是吧,你都25岁啦。原来是小的时候奶奶常追随于喂饭,自己吃饭的时候很少,那使用勺子、筷子的机会更少。

(14)、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把孩子教好,然后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那么我还是推荐你直接去看专业书籍,比如《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游戏力》《教养的迷思》等等。

(15)、只有通过这样丰富的内在感觉的体验,孩子才能逐渐对身边的事物形成具体的感觉,然后明确“苹果”这个事物在他大脑里的概念。

(16)、宝宝出生后,新爸新妈们哪怕忙到再不可开交,这本书也一定要抽空多看看。这么说吧,如果你没太多时间看育儿书,那就看这一本好了,准没错!

(17)、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如何让孩子乐意听父母的话,如何表扬鼓励孩子,孩子犯错了应该如何正确惩罚等,书中都用大量的例子给出了详细的指导。

(18)、18在蒙特梭利幼儿院,老师从不骂孩子,只是不断提醒孩子。这样儿童在任何地方,都会把握好尺度。

(19)、我也曾用读其他的书来诱惑他,甚至用一集动画片来交换,都不能让他改变主意,这本《我想去看海》我也就读了上百遍不止了吧。

(20)、给予这些时,他至少是朝完整靠近,不近乎完善只需完整。(篇七:《完整的成长》读后感)假期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收获很大,对如何为儿童创设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

3、读《爱和自由》孙瑞雪著作后感

(1)、认知方法是实物教学法,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感官和身体去触碰实物,了解实物,这种方法产生的认知是更接近真实的,能更长久的形成儿童的身体记忆。

(2)、孙瑞雪对她的孩子说:“生命的高贵就在于你的生命跟任何其他生命都不一样,对世界万物的感知也跟别人不一样。”

(3)、第青春期的孩子对于我们的世界万物,所有的知识诸如互联网上的一些知识都有着自己的好奇心,当孩子们做了一些家长们认为不喜欢的事情时,他们就会制止孩子们的探索,世界精神甚至会使用暴力的手段来制止这些行为,那么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心理,从而引起了你不让我学这样,我其他的也不学习了,这样的逆反心理。

(4)、正是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孙瑞雪把她在各地的演讲稿整理出来,把她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先后四次出版成就现在的这本书。

(5)、孙瑞雪说:我们是搞儿童教育的,但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成人的了解和研究。因为,如果我们不成长,我们无法了解儿童,无法做这种高于我们意识形态的教育。成长需要寻找一个途径,观察儿童能帮助我们找到成长的路。我们必需与儿童一起成长。

(6)、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像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变成雨滴和雪花落入高山和大地;然后像雪山上的雪一样,融化了,变成一条小溪逐渐流淌下来;到了少年时期,这条溪流越来越大,奔腾跳跃,水流湍急;到了青年时期,就汇聚成怒江呼啸而下;到了中年,就成了长江,水流宽深,波澜壮阔;等到了老年,就特别宽阔缓慢,蕴藏丰富的宝藏和阅历,最后流进大海。

(7)、《爱和自由:孙瑞雪幼儿教育演讲录(全新增订第4版)》是孙瑞雪教育机构经典图书《爱和自由》全新增订第4版。从第一版到今天的第4版,《爱和自由》已经走进几十万个家庭。千万个父母因此书而彻底改变,她们“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并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千万个孩子因此书而健康、愉悦地成长,成长为心理有力量、有强大自我、有创造品质的一代新人!  应广大父母的要求,此次增订,在保留原有全部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孙瑞雪老师全新经典讲座,向读者系统全面地阐述“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在新增的《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一篇中,全面讲述了孙瑞雪教育机构“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一一详细讲述了爱、自由、规则、平等的教育,讲解了广大父母关心的如何给孩子爱,讲解了家庭使用的3大规则,幼儿园实践中的7大规则等内容。这些在上一版中是完全没有的。  在新增的《儿童成长中的自由》这一篇中,集中讲述了儿童应当拥有的5  大自由,解答了众多父母所困惑的问题:到底该给孩子多大的自由?

(8)、所以,建议还是适当的学习一些幼小衔接的内容!

(9)、03顺从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荣耀和快乐。意志是服从的基础,先有意志后有服从.儿童是依据他个人的能力来服从的。

(10)、总感觉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力量,让他一会儿也闲不下来,只要是醒着,就不停地爬呀~找呀,站起来,坐下来,再爬~再找……一直到困了,饿了,才嚎出不耐烦的叫声,来表达他的不满。看了书中一个小例子,我会心的笑了,原来天下的孩子都一样呀。例子是这样的:

(11)、想营造儿童完整的成长,家长、老师要给予的就是陪伴和引领,给他爱和自由,让他的内在安全从容地完成这段伟大的人生历程。从而,我们也就不会再为成人后形形色色的人的差异而困惑了吧。(篇五:《完整的成长》读后感)我对孩子有着天生的喜爱和怜悯。对孩子的喜爱源于我是一名妈妈和老师,而怜悯则是因为常常看到很多的孩子因为不被理解或者缺乏有效的引导陷入迷茫和苦恼。

(12)、孙瑞雪特意强调说,教育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

(13)、幼儿教师应当是最优秀的人。幼儿教师不能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他应当是一个真善美的心理学家。给幼儿教画画的,应当是一个真善美的画家;给幼儿教钢琴的,应当是一个真善美的音乐家。

(14)、所以说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发展阶段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也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所造成的,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克服。

(15)、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爱就是土壤。用我们的爱,为孩子创造成长的环境,而不是去塑造孩子。

(16)、西尔斯爷爷的最经典著作,被很多年轻父母称为“育儿圣经”。这本书虽然也有大量的育儿科普知识,但不同于《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的是,它更多地是在传达一种育儿理念:如何让孩子和父母更开心、更快乐,关系更紧密。

(17)、书中举了大量的实例,甚至包括作者的迷惘与解惑,用最真实的感受传达了她的一份担忧,一份责任。

(18)、02顺从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当儿童有时顺从、有时不顺从时,那是他还没有具备顺从的能力。一旦儿童具备了能力,他就可能听从成人的指示去做什么,以便在真实的生活中检验自己。最后,儿童会渴望顺从,因为他顺从的是真理。

(19)、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孩子这是在撒谎,可能会立即批评指责孩子,但是孙瑞雪只是平静地对儿子说:“爸爸说给你一个,给我一个,并不是说都给你吃。”

(20)、本书由23个主题演讲集合而成,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关键词:爱、自由和规则。

4、孙瑞雪的《爱和自由》

(1)、“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一切”,无论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爱,它就那样简单而又复杂的存在。

(2)、很多老师和家长在遇到孩子不懂事、做错事、自己情绪不好时,还是会火冒三丈,给孩子来个下马威,并约法三章,以后不准怎样怎样。这是因为我们的规则意识还不够强。

(3)、蒙特梭利说,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

(4)、我很庆幸,在这样一个时期阅读了这本书。它像一根链条,把我以前零碎的人生感悟串联起来,让我更加理解我的父母、我的丈夫、我的朋友和我自己。它让原本使我困惑不已觉得奇怪的事情实体化,初步了解了儿童发展的规律,相信以后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我们不一定能照搬书本知识,但一定能更从容的看待问题,学着用爱去解决问题!

(5)、《完整的成长》告诉我们,迷惑于现在,不如在童年寻找答案。

(6)、蒙特梭利曾说过,儿童始于一无所知,并独自向前发展,这就是“儿童的理性”。

(7)、于是我开始一本又一本地买育儿书,有的是冲着作者的名号去的,有的是被书名吸引的,反正那几年里,我如饥似渴地吸纳着四面八方的知识。

(8)、04当规则难度太大,儿童没有能力遵守时,强迫儿童,只能给儿童再制造一个不诚实的品质。

(9)、这不就是我一直期待的教育理念吗?于是我开始认真研读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章节,然后根据儿子的表现来分析,再明确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10)、如果你平时上班比较忙,实在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去看书,那我推荐你看一些业内的大号,比如亲宝宝育儿、年糕妈妈等订阅号。

(11)、05幼儿期是形成意志的关键期,儿童都在学着依自己的能力遵守规则,顺从事物的规律,建立真正的顺从,但难度太大就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果。顺从才是儿童的正常状态。当儿童不顺从的时候,正是他没有能力顺从的时候,那是他的意志力没有完善。

(12)、再回头看看《完整的成长》发现,证实,童年是人生基础的奠定,人的童年不是跟随在父母及朋友、老师的指定、计划,而是跟随于自己的内心,遵循于内在自然发展规律。

(13)、孙瑞雪说,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

(14)、在这里,老师非常注重对孩子的专注力的保护,孩子在专注的做事情或者学习的时候,如果受到打扰,他的专注力就容易被破坏。

(15)、当孩子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强制孩子,教给孩子东西,有的人话还特别多;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中的时候,我们不但看不到机会,反而打扰他,把他的感觉破坏掉。儿童内在的观察和感觉,就在这种强制过程中丧失殆尽了。

(16)、我们学校建立有7条规则,我们只是严格地遵守了这了条规则,剩下的一概自由。但是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正确地帮助父母。

(17)、以蒙特梭利、卢梭和皮亚杰等经典教育学、现代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18年高度专注的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创造、建构、发展和完善了“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思想理论系统、教育教学系统。

(18)、那么父母们到底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样的育儿“真经”呢?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详细分解。

(19)、但如果你不差钱,这套书买了也一定不会后悔,因为书中的内容虽然很浅,但大多是新手爸妈们最关心和最急需的,而且漫画图解的方式非常生动直观,如果你是个一看书就头疼的人,这套书应该能让你轻松不少。

(20)、正如孙瑞雪总结说,儿童内在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帮助他认识世界。

5、读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1)、原来对顺从的理解就是听话,读了这一章之后对顺从有了更深的理解,顺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感觉,一种发自内心的荣耀,也是一种快乐,千金难买愿意,当愿意时也就有了顺从。顺从的感觉,书中做了这样的描述,当两个人两情相悦时,能为对方付出是种幸福,满足对方需求时,顺从于对方,心甘情愿的付出。就像妈妈对孩子的付出,那也是顺从——对母爱天性的顺从,那是自然而然的怡然知足的感觉。

(2)、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孙瑞雪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

(3)、什么是爱,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由自由走向独立。

(4)、她用“仰视”一词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推向至高无上的境界。

(5)、25顺从的第一个阶段是:儿童能够顺从,但并非总是如此。在这个阶段里,顺从与不顺从是相互交织的。

(6)、(今天发现,读这两本书真的改变了我很多观念,以前不能够分辨的,现在真正接触到案例后,能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以及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了。)

(7)、这本书是孙瑞雪幼儿教育演讲录,集合了《儿童带着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等二十三次演讲文稿,以及《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儿童成长中的自由》两篇附录。本书也是“孙瑞雪教育经典套装”三册之一。

(8)、美筱:第十七章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儿童必须通过生活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的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不受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孩子能获得独立,必须得到大人和老师的支持和尊重下才得以形成的。

(9)、作者海蒂·麦考夫是全球最畅销的孕产育儿书专家,他著有《海蒂怀孕大百科》《海蒂育儿大百科》等十余部作品,在美国销量超过3400万册,这一系列图书成为美国父母最信赖的怀孕和育儿书籍。

(10)、第2阶段顺从与孩子的意志有关。意志是指有目的的去克服困难。孩子在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失败是常有的,天性促使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去重复实践,专注中感受到乐趣,同时也形成了自我驱动的意志力,自行探索时的韧性。当孩子具备了意志力后,在面临考困难和挑战时更有能力去去顺从。这种顺从是指面对困难的态度,习得能力的过程是困难,有了意志力的支撑,孩子更愿意顺从的去完成形成这项能力时的挑战。这是面对失败时,对不畏艰辛顺从,此时孩子也具备了去迎接挑战能力和信心。

(11)、请记得,让孩子去探索、发现、感觉、感知再感觉。

(12)、29儿童在漫长的头6年不断按自己的心智发展、并建立相当的能力后,他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开始顺从这种规律,第三阶段的顺从就建立了:顺从真理。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孩子最后不再看人,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法则。

(13)、请记得,今后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而孩子也要在成人的角度,看到成人的问题。

(14)、宝宝的良好睡眠习惯必须从小着手培养,所以建议准妈妈们可以在孕期提前看看这本书,等孩子出生后就不至于整天被小主闹到全家人都无法安睡了。

(15)、 是谁说教师教育自己子女之殇有多痛,是谁讲我们用师爱捆绑学生,是怕落后的焦虑还是放不下的得失,多少次自我劝勉,多少次激动辩论,可是当你遇到《爱和自由》这本书,你也许会真正和自己和解。

(16)、我们知道7岁至12岁儿童开始对有意识地协调自己的动作有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跳绳、滚圈、骑马、蹦蹦跳,这些都是有规则的身体活动和游戏。几乎每一样游戏中他们都会使用意识。此时儿童认知的发展使得孩子可以通过认知来确认自己的身体,设计活动来自主游戏、自主运用身体。就那孩子们喜欢的躲避球来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边玩边形成规则,比如:怎样分帮、怎样确定发球权、在同时得到球的时候到底由谁来打、犯规了怎么办、比赛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些都是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完善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断成长。凡是可以考验自由运动身体的地方,愉悦和自由的儿童都会不厌其烦地攀爬行走,极尽全力张扬着自己,张扬着终于可以完成使用身体每一部分的喜悦。对他们来说,身体自由了,他们创造了一个自己的身体。如果不让儿童感知与经验,那就意味着让儿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17)、自由的结果。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会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孩子就愿意遵守,就有了自我控制力,孩子才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内在的智力越发展,孩子内心越平静,也越守纪律。自由,让孩子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是治疗神游的最好办法。作为家长,我们要避免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在行为上要给孩子自由。

(18)、15想操作这个教具,就必须进行自我控制,那是他心中的规则,那么这种能力是儿童能够达到的,他就遵守了,他也顺从了这一规则。

(19)、有一次一个长辈问我:“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模仿一个4岁孩子一天的活动,他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接着说,“我做了,但我模仿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个早晨。他弯腰我就弯腰……他蹲下我就蹲下……他跑多远我就跑多远……最后我累得都不能动弹了,但他什么事都没有,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20)、先说自由一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d宣言》中对共产主义价值原则、理想境界作以精当的概括阐释。

(1)、为了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爱,应该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

(2)、之后又创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近年来她和她的团队应邀到许多城市做公益讲座,改变了许多家长的育儿观,也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

(3)、蒙特梭利有一句话:“对人的惩罚莫过于两种,剥夺他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内心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尊严。”

(4)、 作者孙瑞雪深谙蒙氏教育之精髓,并结合中国特色,从孩子成长发育的角度阐述,列举许多成年人的例子,串起了我们很多关于成长教育零碎的感悟。反观自己的成长,我似乎懂得了自己,今日的个性和童年的环境密不可分,我一直期望改变,然而又害怕畏缩,直至近年,才慢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很多事情却豁然明朗,越来越好。

(5)、这一度让我很是沮丧,看来还得听老一辈人的意见来养孩子吗?可是我毕竟是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于是我决定一边学一边摸索一边养儿子。

(6)、09顺从的人,按照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01908—1970)的说法,就是自我实现的人。他实现了自己,就会关注和帮助他人实现自己。

(7)、最后,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并给他足够的耐心。成人习惯了使用权威,而孩子需要通过漫长的实践去自己建立规则。我们应该尊重成长的自然规律和法则,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尽量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去代替孩子做事情。控制情绪,学会理解。

(8)、爱使孩子走向独立。如若孩子不独立,他就容易被外在的力量所奴役,整天观言察色、谨小慎微,在长久的压抑下,就容易丧失自我,成为一只迷途的羔羊。充足的爱可以让孩子走向独立,独立使精神得到发展,为智力发展提供基础。爱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细微的情感,一种心的投向和归属,但那种投向中有安全感、轻松感、幸福感,一种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觉。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拥有心灵的自由,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好,这是我们所有家长希望看到的。但是往往却做不到,因为我们的童年大多成长的不好,那些不好的东西已经潜意识的积淀在我们身上,我们会用这些东西对待孩子。所以,请保持你的耐心和爱,让孩子自由,心灵不受禁锢。

(9)、第3阶段的顺从是对权威的顺从。当有人的能力比孩子强时,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时,孩子会更愿意顺从这个人的指导。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些权威。当权威建立后,孩子更愿意来顺从,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至关重要。孩子顺从的不是父母,顺从的是真理,顺从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顺从的是人类的天性。按天性去给孩子提供成长的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树立父母的权威,前提是父母的权威是符合真理的,提升父母自身认知和修养至关重要。

(10)、这两种不正确的爱的方式,都会在家中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爱的环境。如果有一个长不大的爸爸,妈妈也许就会经常抱怨,于是孩子对爸爸就会不认同。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不稳定的,时有时无,这就会让孩子陷入焦虑和恐惧中,孩子很害怕失去你的关心,所以就会表现出一种特别依赖父母的状态。

(11)、如果爱孩子的方式是正确的,那么孩子就知道这份爱是稳定的,孩子知道他不需要刻意去讨好父母来获得关注,那么,他就会把精力放在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上。当父母的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给孩子正确的爱呢?

(12)、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担任过班主任的我,在此书的阅读中,也渐渐放下执念,心中泛起层层悲悯的涟漪。正如王君老师所说“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面对十三四岁的孩子,那些你不曾参与过的他们的成长,那些因为没有被好好滋养后留给你的“问题”困扰着你,他们在你苦口婆心,在你软硬兼施后却收效甚微,甚至变本加厉,虽然所幸你只陪他们走一程,然而深深的挫败感不正在渐渐销蚀着你职业的幸福感吗?那些从其他幼儿园转到孙瑞雪“爱和自由”幼儿园的孩子变化之大,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让我感动而愧疚”,认识每个孩子,尊重每个生命成长的节拍,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这样的“因材施教”因为有着理解的心理学渊源,才不会是伪善。

(13)、孙老师认为,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相比,我们落后了一个世纪。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是由我们成人教育出来的,可20世纪初这个教育观点在国际上已经开始产生了变革:儿童将依靠自己的内在精神发展自己。可我们今天依然认为,教育以发展孩子智力、掌握知识为首要任务。20世纪初,人们已经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差别在于,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生命,极大地发展人性和开发人的潜力。这样一个观念要深入人心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14)、例如在这本书中,作者极力提倡母乳、母婴同室等,对于“孩子该如何睡”“睡在哪里”也有着更人性化的指导,对于那些超级难带、经常哭闹的宝宝书中也给出了最柔性客观的分析和建议。

(15)、孙瑞雪认为:爱,是儿童各方面成长的背景之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孩子不会认为你的担心、指责是爱;相反,他们认为,父母发自内心的微笑、由衷的赞赏、鼓励的眼神、专心的陪伴才是真的爱。这些积极的因素才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因为爱从来就不是一个概念或头脑中的一个念头,而表现在平日里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中。

(16)、21长久以来成人有一种潜意识:就是让儿童以为你是了不起的.

(17)、宽容是这个世界的润滑剂,世上有多少痛苦和悲剧是不宽容造成的。而一个人不宽容性格的形成,很可能就是从婴孩时期的一些小事上开始的。

(18)、这是我随意截取的关于一个孩子的两个例子。一个是他八岁时,因为逻辑让老师抓狂的对话过程。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会觉得他的人生乐趣在哪里呢?可是看完他在四岁时的那个例子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孩子是他父亲教育的正常结果。

(19)、父母要尊重孩子独一无二的个性,让孩子符合人的自然发展法则成长,允许孩子独特个性的存在,才有可能造就下一个“爱因斯坦”。

(20)、我们曾憧憬过一种更完美的生活——人与人相互平等,人与人相互理解;听不到吐痰声,看不到苍蝇和垃圾,人们带着孩子在门前的草坪上玩耍,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哲人们在窗前的沙发上低声交谈,花丛里少女静坐在木椅上手捧诗集,少年们奔跑在球场上,诗人们在附近的茶馆里高谈阔论·····这一切并不遥远。如果你爱孩子,就让他的精神愉快,你给予了他们美好,儿童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金色的未来。

(1)、看书名就知道了,这是一本指导家长如何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的书籍。

(2)、第二个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回归理性。这点是很多父母需要学习的。千万别拿自己的孩子比来比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小时候最讨厌父母和别人比。所以不要再把这些情绪传达给自己的孩子了。我们要清楚这一点,这些你认为是对他好的话,其实很多是你自己的希望和你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而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头上,是不是有点自私呢?

(3)、原来,儿童在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探索、开发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也和成人一样着迷,也会充满挑战和探险精神。当身体的一种功能被唤醒,儿童就会尽情地重复使用,反复练习,一直到他自己困了累了,才会躺下。

(4)、当孩子能够在不断反复中认知到新的概念的时候,内心世界才会更加充实,然后外化成满足的表情,父母的肯定会更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5)、说到底,育儿知识就是儿童心理学、发展教育学等一系列专业知识的集合。各路育儿自媒体博主创作出的育儿文章、视频,都是在阅读专业书籍之后,再经过自己的深度加工,结合身边的一些案例重新表述出来的。

(6)、爱,是理解与尊重。正如孙瑞雪在他的《爱和自由》中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

(7)、后来,我又拿起书本,希望借助阅读的力量,学习怎样做一个好妈妈。感谢《奶蜜盐》《让孩子大脑自由》等书的作者,是他们深入的研究、慷慨的奉献,让我和先生在育儿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指导和底气。

(8)、她从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工作,1995年同一群知识分子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会及全国唯一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

(9)、父母们在告诉孩子这是“苹果”的时候,不只是用语言来描述,更要让孩子摸苹果的外形,闻一闻苹果的味道,啃一下苹果的口感。

(10)、第一个,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的机会,并让他感知到你的爱。当孩子想要尝试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制止,你只需要在旁边引导他安全地去操作就可以了。要让他时刻能够感受到你的关爱和鼓励。

(11)、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是我们成长的结果,那可能是不爱。”

(12)、促进生命的完整。通常我们只是关注肉眼可见的身体的完整,并不会关注精神的完整。孩子的情绪、心理、智力就是精神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要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心理的、精神的感觉。让孩子感受到存在感、自我感、尊严感、价值感、幸福感、审美感、正义感,达到内心的安静,做自己感觉的主人,慢慢的长大,走向完整。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到的是为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安宁、舒适的节奏,耐心陪伴、等待,让孩子自然成长,而不是焦急的盼望他快速长大。

(13)、儿童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将他的发现与人交换及分享。

(14)、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就这样闯进我的视野,我当时就被书名震惊了,我想要给予孩子全部的爱,但是我渴望养出一个自由的孩子。

(15)、爱,要不忘初心,学会等待。等待孩子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自我成长、自我蜕变,完成生命的自我创造!

(16)、同时,儿童的生命特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对于儿童,身体就是认知、是感觉、是情绪、是心理、是精神,他们是一体的,并通过身体的活动来体现浑然一体……当儿童在做某种身体活动时,他不仅在发现和探索身体,也在用身体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

(17)、“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各自独特的精神胚胎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会按照自己预定的、独特的模式自我发展,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幼儿教师需要给予他们的是充分的爱、自由的环境,是爱与自由,让孩子成为自己,实现精神独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18)、(第56期·教学)《与朱元思书》教后杂感/d娟

(19)、在6岁以前所奠定的一切是为整个一生做基础的,而不是为了某种文化、某个学校、某种专业作准备的。蒙特梭利教育方法要提高的是人的基本素质,是人的基本品格。新教育观也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地发展人性,才能创造出未来的新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8句杯弓蛇影的近义词是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