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1句哲学百科全书黑格尔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27 08:52:34 admin 阅读:59
哲学艺术黑格尔
1、哲学全书 黑格尔
(1)、《法哲学原理》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不如英、法。弱小的德国资产阶级面临国内外强大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压力,使其革命行为带上了改良的色彩。
(2)、主要著作包括《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3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
(3)、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
(4)、在古典型艺术中内容和形式终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在这里,精神体现为与之完全适合的材料,而物质则完全溶入意蕴中,每一部分都明确地体现了内容的思想,不可缺少。它在古希腊雕刻中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这些雕刻用人体来表现人性,其中要表达的人性是明确的,如正义、美德、高贵、尊严、爱情等等;而用来表达人性的人体则是美的,它们精确地合乎形式规范,但在这些形式中又都在促成意蕴的表达,每一块肌肉都放射出活的精神的光辉,物质与精神完全融为了一体。所以我们至今还能从古希腊保存下来的雕像的残片中感受到美的极大魅力,哪怕只是半截身体(如只剩一对翅膀和躯干的“胜利女神”雕像),而埃及金字塔的一块砖则只具有考古学的意义。黑格尔对古希腊的古典型艺术推崇备至,认为这是整个人类艺术的顶峰,真正的“美的理想”,也是古典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这种观点也影响到了后来的马克思,后者将希腊艺术评价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在此之后的时代里,艺术就再也不能像古希腊那样在时代精神的发展中占据中心地位了,它将让位于宗教和哲学。当然,艺术本身还将存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它表现为下一个阶段,即“浪漫型艺术”。
(5)、G.W.F.Hegel,VorlesungenzurÄsthetik.VorlesungsmitschriftAdolfHeiman(1828/29),hrsg.vonA.P.Olivieru.A.Gethmann-Siefert,München:Fink,20
(6)、史诗:是诗歌的儿童时期,它客观地描写自然和历史的奇迹和光荣。
(7)、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的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即使(据我个人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8)、音乐:它是通过音调倾吐心灵和情感,它能感动人的灵魂、血液,是一种精神性的艺术,重视人类灵魂的最深刻的本质。它虽然仍是感性的,但已有了较深的主观性。它否定了空间,把感性理想化了,由可见的转变为可听的。由可见到可听的音乐,是由绘画到诗歌的过渡。在精神性方面,音乐比诗歌还要低一等。
(9)、在黑格尔的艺术哲学中,“感性的东西”指感觉及其把握到的外部实存,而外部实存也即他一再说到的艺术中的“外在的”“自然的”或“实存”的方面,代表的正是理念相对于其逻辑阶段的实在性。
(10)、LuDeVos,DasIdeal.AnmerkungzumspekulativenBegriffdesSchönen,in:Hegel-Jahrbuch(2000),S.13-
(11)、认识作为整体看,具有三元运动。认识始于感官知觉,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客体的意识。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批判,认识成为纯主体的。最后,它达到自认识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和客体不再有区别。所以自意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必得如此,因为最高一种的认识一定要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既然“绝对”是 “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
(12)、3排斥和吸引:一中有多曰排斥,多中有一曰吸引。一与多的关系表现为数量关系,由此过渡到--
(13)、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这并不是说分立的人是全部实在;就他的分立性来说,他不是十分实在的,但是他的实在处在于他参与整体的“实在”。随着我们变得日益理性,这种参与也相应地增大。
(14)、威尼斯大运河 法国莫奈布上油画 5*5cm
(15)、最后我们应当提到悲剧,因为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最高的戏剧。
(16)、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
(17)、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18)、我的存在首先是生命,生命的欲望首先是动物的欲望。如果说,欲望是存在的缺乏状态,动物的欲望就是事物缺乏的状态。欲望只有指向另一个存在时,才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首先是被人承认的欲望,它是从对物的欲望开始的。
(19)、其次,人在现实的对象上意识不到任何无限性;理性、爱和意志的统是人的本质。
(20)、1820/21冬季学期:(唯一的Ascheberg1820/21,Ausarbeitung)
2、哲学百科全书黑格尔
(1)、摘 要:概念与其展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叙述的内在理路,它规定了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成为核心概念的Ideal及其与一般理念的区别。从这个内在理路和Ideal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回应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学界基于新文本而对刊印本的忠实可靠性提出的质疑,也得以在比较新、旧文本的基础上,对过去我们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理解不到位的、发生误解的,乃至根本没有讨论过的问题尽可能作出更客观的表述。
(2)、当意识关注于知觉对象,它沉浸在对象之中而忘记自我,这样就进入了知性状态。知性的特点是用抽象的共相来对事物加以思考,知性的共相被认为是无条件地适用于一切知觉的对象。黑格尔指出,知性对事物的思考是被动的反思,因为事物好像是被动地被给予的。知性把事物当作现象,把共相归诸本体,黑格尔巴自然哲学作为与知性阶段相对应的知识形态。
(3)、“主观精神”包含三个阶段:“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和“心理学”。其中最重要的是“精神现象学”。这本来是黑格尔在1807年出版的一部著作的名称,原准备作为他的全部体系的“第一部分”,但在后来出版的《哲学全书》中成了主观精神中的一个阶段,而且只涉及原先的《精神现象学》中有关“自我意识”的前四章的内容,其余部分则被分散到“心理学”和后来的“客观精神”及“绝对精神”中去讨论了。所以“精神现象学”主要是描述了自我意识的形成史,或“意识的经验科学”。它从精神现象中最直接呈现的意识现象即“感性的确定性”出发,但指出感性在其确定性中如说“这一个”时,其确定性在于我意识到我的“意谓”与特定的这一个感性对象相关;但这种确定性立刻就变成了不确定性,处于变化之流中的感性对象瞬间就变成了不是“这一个”而是另外一个“这一个”,我的意谓则失去了确定的对象,而只不过是我的意谓而已。所以感性确定性的真理(真正的确定性)在对象上就只不过是共相“这一个”的确定性,在意识中则只剩下共相“我”的确定性。于是感性确定性的主客对立就被扬弃,而代之以意识中的两个共相“我”和“对象”的对立了。通过一系列与此类似的辩证进展,意识的对立项从“我”和“对象”一步步上升到“知觉”和“事物”、“知性”和力”、“现象”和“超感官世界”,在“超感官世界”中从静止的知性“规律”上升到第二种规律”(“第二个超感官世界”)即辩证转化的规律,最后从这种辩证规律的反身关系中达到了“自我意识”。意识终于意识到它与对象的对立其实就是它与自身的对立,它只有在与对象对立时才(在对象身上)意识到自身。意识与对象的这种辩证关系就使意识摆脱对象的外在束缚而成为自由的了。这样,对象就是另一个“我”,“我就是我们,而我们就是我”自我意识使自己进入到了与其他自我意识的关系中。
(4)、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5)、读了这本书, 就懂得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任何东西都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它。
(6)、“理念”作为美或艺术的内容,“感性显现”则作为形式,构成了艺术美本身的一种内在矛盾结构。
(7)、在黑格尔看来,在充分自由中直观着它的本质的精神就是艺术、美术,虔诚默祷地表象着自己的对象就是宗教(狭义的),用概念思维地把握着自己的本质的精神就是哲学。正如世界历史是客观精神或世界精神的体现一样,绝对精神体现、显现其自身于艺术、宗教、哲学中。绝对精神是有限精神的真理,是有限精神的根源和推动原则,就如同宗教家说上帝是世界的原始本质、原始根源一样。
(8)、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
(9)、研究由自然界中发展出来的人类精神生活的“精神哲学”;
(10)、剧诗:这种艺术形式,在黑格尔的时代是最流行的,如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都是以剧诗为主导的人物。黑格尔认为,剧诗只有最文明的民族才能有,剧诗是再现历史、自然及人心中的情感、冲突、矛盾的过程。
(11)、理想与自然这一对矛盾只有在相互渗透和统一中才能塑造出真正艺术美的形象。
(12)、只有人的艺术才是自觉地显现出理念,自然界达不到这一点,它是盲目地存在着;所谓“自然美”,只不过是“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75)
(13)、虽然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同谢林一样,也是人本主义美学的一种异化形式,但它却扬弃了神秘主义这种带有中世纪残余色彩的异化方式,而采取了近代资本主义最具特色、最极端的异化方式,即理性主义的异化方式,
(14)、但实际上,正如歌德所说的:“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生动活跃的生活现实不久就把黑格尔的体系抛到了后面。现代哲学有的从黑格尔体系的茧壳中脱颖而出,发展出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有的从黑格尔哲学中把神秘主义的因素扩展和膨胀为新黑格尔主义和存在主义。有的在一个更高的由黑格尔提升了的思想层次上返回到康德的起点,形成了新康德主义思潮;还有的则干脆从康德出发走向了非理性主义,突进到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如此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黑格尔不可能预料到的。黑格尔终究不是上帝,他没有终结绝对真理。但黑格尔的伟大贡献在于,他第一次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充满生命力和锐利的穿透力的思维方法,即辩证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批判性的和历史性的,是高扬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和首创精神的有力武器。
(15)、总的来说,青年黑格尔派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其内部充满激进派与保守派、革命派与自由派以及唯物论的矛盾。这个派别只流行了一二十年便分化瓦解了,其中的革命派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代表者是费尔巴哈和马克思。
(16)、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
(17)、黑格尔说:“绝对知识是在精神形态中认识着它自己的精神,是精神对精神自身的概念式的知识。”他强调,绝对知识是科学,不是宗教,只不过天启宗教通过上帝的形象把握绝对精神,绝对知识通过概念把握绝对精神。
(18)、因而,在他来讲,“自由”所指的可说无非是服从法律的权利。
(19)、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一个人爱得越多,则越是存在;越是存在,则爱得越多。
(20)、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夏他的《论英国改革法案》一文发表,因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文章只发表了前半部分。
3、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思想
(1)、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在纽伦堡,黑格尔于18181816年先后分3卷出版了《逻辑学》这部巨著,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在《逻辑学》中详加制定的。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透过这部著作的神秘外壳,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着对于自然、社会与思维中一般辩证法的深刻表述。
(2)、失去了奴隶意识的奴隶只能在意识中寻求自由。第三奴隶意识-苦恼意识。苦恼意识是分裂的意识,因种种矛盾对立面的分裂而苦恼。为了脱离分裂的苦恼,人们设立了更高的理想-彼岸世界。在彼岸世界,人人平等。
(3)、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4)、黑格尔认为,自然的内在的、真正的统就是生命,其中保持着个体的独立性,包含了自我和自由。有一个内在原则(灵魂)浸透着、贯串着物质,使身体有秩序,有条理,有生命,有灵魂,由植物到动物,由动物到人的有机体。所以,伟大的艺术体现伟大的精神。
(5)、在第二部分,先刚教授指出在艺术的地位及其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谢林和黑格尔的观点差别。谢林继承费希特的理智直观思想,认为艺术是绝对同一性的最鲜明的表现,是理念在现实事物内的表现。艺术以“显白的方式”确证了哲学只能隐秘表达的东西,即行动和创造中无意识事物及其与有意识事物的原始同一性。黑格尔则认为艺术是精神实现自我认识目标上的环节。它位于绝对精神的层面,精神在这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认识”。但是,艺术仍只是直接的、感性的认识,因此并非自我认识的绝对方式,处于宗教的内在虔敬认识和哲学的概念把握之下。由此,黑格尔提出了艺术终结论:由于现代的宗教和理性文化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艺术已经不再是认识理念的最高方式。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6)、黑格尔认为,自然的内在的、真正的统就是生命,其中保持着个体的独立性,包含了自我和自由。有一个内在原则(灵魂)浸透着、贯串着物质,使身体有秩序,有条理,有生命,有灵魂,由植物到动物,由动物到人的有机体。所以,伟大的艺术体现伟大的精神。
(7)、主观艺术:是用色调、声音、语言来表达多样性的特殊化的内心生活、情调、情感、苦难,灵魂的波动等。
(8)、VorlesungenüberdiePhilosophiederKunst.Berlin18NachgeschriebenvonH.G.Hotho,hrsg.vonAnnemarieGethmann-Siefert,Hamburg:FelixMeiner,1998,in:G.W.F.Hegel:Vorlesungen.AusgewählteNachschriftenundManuskripte,Bd.2,Hamburg:FelixMeiner1983ff.
(9)、这个本子2003年作为Meiner出版社的PhilosophischeBibliothekBd.550单行本发行:G.W.F.Hegel,VorlesungenüberdiePhilosophiederKunst,hrsg.vonAnnemarieGethmann-Siefert,Hamburg:FelixMeiner,200
(10)、真实的无限:能够在无限多的可能性中实现自身的存在,能够把它物吸收到自身,不断丰富自身的存在是---
(11)、但是从每个环节来看,他恰好又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的创造性,人的行动以神的名义获得了自身的价值,并得到了空前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了自由创造的规律,即历史的规律。
(12)、由于他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下来一个信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依他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
(13)、这个定义本身包含着一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内核:只有人的艺术才是自觉地显现出理念,自然界达不到这一点,它是盲目地存在着;所谓“自然美”,只不过是“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2)
(14)、不错,在黑格尔看来,因为艺术美是从精神上产生的或再产生的,精神和精神产物既高于自然和自然现象,那么艺术中包含之美高于自然中包含之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还是就其相对的地位来说的。真正讲来,黑格尔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真正的本质和内容,任何美的东西只是分享有精神或是精神的产物。这样讲,自然美只能是精神美的反缺,自然美只是精神美之不完善、不完备的表现。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就可以清楚了,譬如画的水果,它的价值无论如何要高于水果店里的水果。这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黑格尔这个原则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艺术美要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这在当时,不能不说具有进步的社会政治意义。但黑格尔认为艺术美要高于当时庸俗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不满现实的表现。黑格尔反对现实的庸俗、死板、藐小,认为悲剧不是感伤,艺术不是矫揉造作。黑格尔这些言论,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包涵了对当时德国政治生活的否定,坚持了艺术中崇高的理想、光辉的性格、强有力的热情。这是从其理想主义出发,强调艺术的理想化的必然结果。这种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犹如逻辑与历史的关系一样,历史、生活是紊乱的,逻辑、艺术则是更有条理,更符合客观规律和理想的。处在当时德国的那种情况下,黑格尔既然不能用革命手段来改革现实生活,只得在艺术中超出现实,改造现实,这无论如何也可以说是有一定合理因素的。
(15)、BirgitSandkaulen,Einleitung:ÜberdasProjekteinerPhilosophiederKunst,in:G.W.F.Hegel:VorlesungenüberdieÄsthetik,hrsg.vonBirgitSandkaulen,Berlin/Boston:WalterdeGruyter,2018,S.1-
(16)、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黑格尔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标志着绝对精神的结束。黑格尔是很狂妄的,他认为整个自然界、人类精神和社会的发展,包括人类的全部艺术、宗教和哲学这些精神生活,都是为了产生出他的哲学所做的准备,他的哲学一出来,就把一切都终结了,他把握到了绝对真理。他就是上帝的自我意识,上帝在他身上意识到了自身,他把自己当作上帝本人,或上帝的代言人。黑格尔的这种态度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所有的人的反感,他等于是不让别人说话了。一切真理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那别人还活不活了?所以后来的反黑格尔思潮带有一种合理的情绪化,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要因此就把他当成“死狗”。现在很多人不看他的书,或者只随随便便地看一眼,甚至道听途说地知道几句话,就开始骂他。这种人云亦云同样不可取,与那些盲目追随黑格尔的人一样,都是思想上的懒汉。我们尽管可以不赞成他,还是应该仔细读他的书,不但看他错在哪里,而且还要看他说的有没有一些道理。
(17)、黑格尔说真理是全体的意思,真理是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历史上后起的体系要比以前的体系更加高级,它克服了以前体系的缺点而保留其优点;当它被更新仅的哲学体系所推翻时,又以同样的方式保留了自身的优点,因我而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
(18)、我们研究悲剧,必然涉及到伦理学、历史学,罪恶的起源,意志自由或命定、行动的责任,人生的意义等问题。
(19)、《黑格尔全集 第6卷:耶拿体系草稿(I)》
(20)、老年黑格尔派也称“黑格尔右派”。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右翼思想家集团、德国 资产阶级保守派的...在哲学上,他们顽固坚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继续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解释一切黑格尔的哲学来源发展
4、哲学家黑格尔对艺术类型的划分不包括( )?
(1)、他从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出发,大大深化了席勒和谢林的历史主义。
(2)、G.W.F.Hegel,VorlesungüberÄsthetik.Berlin1820/EineNachschrift,hrsg.vonHelmutSchneider,Frankfurta.M.,PeterLang,19(Ascheberg1820/21)
(3)、因为人性的和谐以及全面的丰富性不是在静止的平面中,而是只有在历史发展的系统中才呈现出来,这个历史只能是介于自然和上帝之间的人的历史,尤其是人的精神史。每一时代的时代精神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意识形态,古希腊是艺术,中世纪是宗教,而近代则是哲学。但在任何时代,艺术总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它与整个社会历史是密切相联系的。
(4)、从艺术自身的发展看,在批判继承与革新发展中,新生事物一开始往往是幼稚的,不完美的,人们常常以为它不能与曾经显赫一时的、早已存在的艺术形式相媲美,因此,面对着青黄不接的间隙,思古之幽情就更有市场。这就又使“不平衡规律”和“平行规律”都呈现出更复杂的形态。例如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冷寂便是如此。
(5)、这部分和逻辑学的本质论的对象一样,对象之间有反思关系,物理论特点是在两极的对立中考察个别性。个别性有普遍的、特殊的和整体的三种;物理论相应地分为三部分。
(6)、现在我们分析一下黑格尔对艺术发展阶段的看法。黑格尔认为艺术也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精神战胜物质的过程。
(7)、(8)黑格尔著,梁志学等译:《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页。
(8)、浪漫型艺术的特点是内容和形式再次分裂,脱离内容的形式成为了对自然的机械模仿和卖弄技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形式主义”;不讲形式的内容则成为了艺术家个人主观偶然心情的自我表现。这就使双方都成为了抽象的了:抽象化了的艺术撇下抽象化了的物质外壳独自前行,它的归宿最终就是宗教;而剩下的抽象艺术则成为了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于是艺术本身就解体、衰亡了。黑格尔用浪漫型艺术来囊括中世纪以来直到他当时的艺术,因为这个时期的主导意识形态就是宗教,艺术要么是表现宗教题材或与宗教相关的题材,要么就靠边站,成为一种雕虫小技。当然也有伟大的作品,特别是文艺复兴期的巨匠们,他们在浪漫型艺术还没有来得及衰亡的时刻,受到古典型艺术的感召,也创造出了浪漫型艺术的“美的理想”,如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人的作品。但其中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必须通过一个中介,这就是个体的私人情感,特别是“爱情”,“爱就是单纯精神的美”“至于浪漫型艺术则把情绪和情感既用作内容,又用作形式”于是外部感性世界“已不像在古典型艺术里那样自在自为地具有它的概念和意义,而是要从情感生活里找它的概念和意义”。(89)然而,由于主观世界实际上并不能把对立双方(外部自然和普遍精神)完全包容和吸收于自身内,反而有种使双方分离的倾向,所以在浪漫艺术中就导致了两个极端:一方面,大量丑恶的、不美的、庸俗琐碎的日常事物进入了艺术,以其本来的、不作任何加工的面目成为艺术的题材,徒逞艺术家描摹的技巧,陷入了自然主义;另方面,有些艺术家为了更鲜明的突出自己的主体性,不惜任意夸大、歪曲事物形象,陷入怪诞不经、难以理解的“主体的幽默”。这就使艺术本身的和谐结构悉遭破坏,导致艺术的衰亡;主体精神便撇开自然界而单独和普遍精神结合,这就走到宗教中去了。
(9)、当一个人自称是“我”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外物的对立,意识到外物的存在是非我。但是,作为人的存在的基础的不是意识,而是欲望。欲望从对象返回自身,欲望把对外物的成思转变为克服它的非我存在的行动,使之转化为我的存在。欲望用毁灭外物存在的方式创造新的存在,是行动的我,否定的我,创造存在的我。
(10)、黑格尔这种“美是理念”的思想,可以和柏拉图的美学观点联系起来。柏拉图在斐多和斐德诺(Phsedrus)的对话里说:“由于美,美的事物成为美。”这就是说,美就是理念,由于体现美的理念,事物才美。
(11)、《逻辑学》末尾讲的“绝对理念”,是一种像亚里士多德的“神”似的东西。绝对理念是思维着自身的思想。很明显,“绝对”除思维自身而外什么也不能思维,因为除对我们理解“实在”的偏狭错误的方式而言外,不再有任何旁的东西。据他说,“精神”是唯一的实在,它的思想借自意识向自身中映现。定义“绝对理念”的实际原话非常晦涩。瓦勒斯译之如的理念的统一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即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德文原文更难懂。
(12)、(2)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60页。
(13)、AesthetiknachProf.HegelimWinterSemester1828/MitschriftLibelt(Ms.JagellonischeBibliothek,Krakau)(Libelt1828/29)
(14)、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81816年先后分3 卷出版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
(15)、可以想见,在“精神”在地球上的发展中,他把最高的角色指派给日耳曼人。“日耳曼精神是新世界的精神。新世界的目的是实现绝对真理,作为自由的无限自决——以自己的绝对形式本身作为其旨趣的•那•种自由。”这是一种无上妙品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指你可以不进集中营。这种自由不意味着民主,也不意味着出版自由,或任何通常的自由d口号,这些都是黑格尔所鄙弃的。当精神加给自己法律时,它做这事是自由的。照我们的世俗眼光看来,好像加给人法律的 “精神”由君主体现,而被加上法律的“精神”由他的臣民体现。但是从“绝对”的观点看来,君主与臣民的区别也像其它一切区别,本是幻觉,就在君主把有自由思想的臣民投到狱里的时候,这仍旧是精神自由地决定自己。黑格尔称赞卢梭把总意志和全体人的意志区分开。据推测,君主体现总意志,而议会多数不过体现全体人的意志。真是个便当好用的学说。
(16)、根据这些理论,黑格尔对艺术的夸大、讽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夸大、讽刺与日常现实生活比较,是一种假象;但这假象又扬弃了、摧毁了自己。在这种夸大、讽刺中,包含了美和艺术的本质。这就是所谓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幻中有实,实中有幻。
(17)、有限机械论: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时空中的物质在力的推动下做机械运动。这些力是:惯性、冲力和自由落体的力。
(18)、我们不妨来总结几句。黑格尔认为,精神除了实现并表现它自身的本质,回到自己本身外,没有别的外在目的,不完成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真正无限的精神——绝对精神。
(19)、黑格尔形象把逻辑论证的过程比喻为圆圈。当起点经过这样的过程而达到终点时,它不只是简单地返回自身,而是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内容。如果说,传统的形式逻辑的证明是直线式的推理,那么黑格尔的逻辑证明过程就是圆圈。从一点画出一个圆圈不但返回自身,而且把无数的点包含在自身之中。
(20)、自律的理性把普遍规律引入道德领域。自律的理性是理性发展的最后结果,意识和实际、自为和自在、个别与普遍、具体与抽象达到了统一。
5、哲学史 黑格尔
(1)、(本文节选自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8-101页。)
(2)、 Ideal作为理念化的实存或感性化的精神
(3)、1801年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
(4)、AlexanderGottliebBaumgarten,Ästhetik,Lateinisch-Deutsch,übersetzt,miteinerEinführung,AnmerkungenundRegistern,hrsg.vonDagmarMirbach,Hamburg:FelixMeiner,2007,Bd.1,§1,S.
(5)、感行确定性还只停留在指称个别事物的阶段,但如果我们要对个别事物进行判断,那就要把事物知觉为承担多种性质的存在者,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与多、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6)、《论死亡与不朽的思想》否定个人灵魂不朽,把上帝等同为生命、爱、意识、精神、自然和时空。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年)《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哲学改造的临时提纲》(1842)《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和《宗教的本质》(1849)。
(7)、(16)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96页。
(8)、AnnemarieGethmann-Siefert,ÄsthetikoderPhilosophiederKunst.DieNachschriftenundZeugnissezuHegelsBerlinerVorlesungen,in:Hegel-Studien,Bd.26,1991,S.92-1
(9)、虚假的无限:一个它物指向另一个它物。没有止境。其反面是---
(10)、A.G.Baumgarten,Metaphysica,Latein-Deutsch,übersetzt,eingeleitetundhrsg.vonGünterGawlickundLotharKreimandahl,hisrotische-kritischeAusgabe,Stuttgart-BadCannstatt:Frommann-holzboogVerlag,20
(11)、我们现在应当提到黑格尔的另一条原则:“美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黑格尔认为,理想孕育于现实之中,它是现实的最健全的发展,最完美的形态。它就是现实中最真实的东西。我们平时说的“真正的人”,就是理想的人,同时也是美的人。所以任何美的东西,就是符合它自己的概念的东西,本质得到实现的东西。反之,坏人则是不真实的、不美的人。可是,为什么还有坏人存在呢?坏人之所以存在,也是由于他终究部分地以某种方式符合于它的概念,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本质。所以,在黑格尔看来,没有绝对的丑,没有绝对的恶。
(12)、这个“三统一”的观点是独一无二的,在西方哲学史上除了黑格尔,再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重视这个东西,但他们也是从黑格尔那里来的。由此可以引申出来,黑格尔的哲学有一种历史主义的倾向。客观世界不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是一种规律、本质,它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逻辑和历史是一致的。因为逻辑不仅仅是主观的一套思维方式,逻辑也体现在客观的历史中,历史本身有逻辑层次,历史按照逻辑的阶段发展。这就是“三统一”原则引申出来的重要原则,它为马克思主义所继承。后来的人就没有这个思想,如海德格尔也主张历史主义,但他把逻辑去掉了,认为历史中不存在什么逻辑规律。真正的黑格尔传统中的历史主义是有逻辑的,从低到高有一个逻辑的层次,历史的发展与逻辑结构是同步的。这是很重要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是非常重视的,恩格斯甚至说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是一个“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思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继承自费尔巴哈,而辩证法观点就是从黑格尔那里改造吸收过来的,其精髓就是历史和逻辑一致的观点。通常讲辩证法的人不太强调这个方面,但实际上这正是辩证法的一种最根本的表现方式,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在历史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动的上升过程,这种上升过程是由历史中的人的自由意志所推动的,历史的逻辑规律实质上是人自由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这个自由活动的层次的不断提高的轨迹。所以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历史、逻辑、自由、实践这些东西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13)、费尔巴哈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学。人本学的对象是自然界,前提是自然的第一性。哲学必须首先研究人,以人为出发点的哲学就是人本学。
(14)、 黑格尔与黑格尔哲学的背景 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1770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1788年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15)、(3)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14页。
(16)、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先刚教授在与美学的比较中,澄清了谢林和黑格尔建立艺术哲学体系的重要意义。美学将艺术理解为仅仅给人带来感官刺激和休闲娱乐的腐败事物或服务于道德和宗教信仰的工具。而谢林首先提出“艺术哲学”(PhilosophiederKunst)这一概念,将艺术当作哲学的另一面,或者说艺术中的哲学或作为艺术的哲学。黑格尔同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但艺术哲学和其他哲学部门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是“各种美的艺术的哲学”(PhilosophiederschönenKünste)。
(17)、费尔巴哈说,神学的秘密在于人本学。综合了斯特劳斯的”集体无意识“说和布鲁诺.鲍威尔的”主体自我意识“说,提出了自己的“类意识自我完善”说。
(18)、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哲学体系,这是黑格尔哲学的价值所在。
(19)、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Feuerback,1804-1872)
(20)、这个实例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首先我们说:“实在是舅舅”。这是“正题”。但是存在舅舅就暗含着存在外甥。既然除 “绝对”而外任何东西都不真存在,而我们现在又保证存在外甥,所以我们不得不断言 “绝对是外甥”。这是“反题”。但是这和“绝对”是舅舅的看法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采取这个看法:“绝对”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合题”。但是这个合题仍旧不圆满,因为一个人必须有个姊妹作外甥的母亲,他才能当舅舅。因此,我们被迫扩大我们的宇宙,把姊妹连姊夫或妹夫都包括进去。据主张,照这种方式,仅凭逻辑力量就能不停地驱使我们从有关“绝对”提出的任何谓语达到辩证法的最后结论,那叫作“绝对理念”。在整个这过程当中,有一个基础假定,即任何事物若不是关于整体 “实在”的,就不可能实际真确。
(1)、自然哲学:说明绝对精神如何被异化为自然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