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2句辜鸿铭生平简介100字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0-28 07:39:59 admin 阅读:59

导读辜鸿铭生平简介 1、辜鸿铭传生平简介 (1)、这是辜鸿铭对自己人生的概括,虽然他年轻时在西方各个国家求学,学习西方文化,精通各国语言,受到当地人的尊重,但是他生平之最爱,...

辜鸿铭生平简介

1、辜鸿铭传生平简介

(1)、这是辜鸿铭对自己人生的概括,虽然他年轻时在西方各个国家求学,学习西方文化,精通各国语言,受到当地人的尊重,但是他生平之最爱,还数中华文化。上面的自述也可见辜鸿铭的拳拳爱国心。

(2)、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3)、《中国人的精神》作者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4)、然而辜鸿铭在遇到马建忠后,人生之路发生了巨大变化。

(5)、生逢乱世,很少有人像辜鸿铭那样愤世嫉俗,推倒一世雄杰,骂遍天下强梁,他性喜臧否人物,出语尖酸刻薄,不赏脸,不留情。慈禧太后去世后四年,辜鸿铭写过一篇《慈禧的品行、趣味和爱好》的文章,赞扬慈禧太后“胸怀博大,气量宽宏,心灵高尚”,“是一位趣味高雅、无可挑剔的人”。但这并不表明,他对慈禧太后就没有微词。鄂中万寿节时,湖广总督府大排宴席,燃放鞭炮,唱新编爱国歌。辜鸿铭对同僚梁星海说,有爱国歌,岂可无爱民歌?梁星海便怂恿他试编一首。辜鸿铭有捷才,稍一沉吟,便得四句,他朗诵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话音刚落,满座为之哗然。辜鸿铭对晚清的中兴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亦颇有微词。他认为曾是大臣,李是功臣,曾之病在陋(孤陋寡闻),李之病在固(凡事无所变更)。他还拿张之洞与端方作比较,结论是:聪明不足,“张文襄学问有余,故其病在傲;端午桥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其病在浮。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为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为真小人。”

(6)、理雅各也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肯定不如中国儒生。辜鸿铭在阅读的时候发现,理雅各这个版本的翻译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如果按照这个版本,那么西方将对中国文化的一些经典产生很深的误解。

(7)、“为了传播国学精神,扩大辜氏宗亲文化的影响,让村里民众对于国学大师辜鸿铭有更深的了解。”辜鸿铭纪念室负责人、年逾古稀的辜炳辉老先生介绍,目前村里姓辜的将近300人,整个惠安县辜姓约1500人左右。

(8)、TheStoryofaChineseOxfordMovement《中国牛津运动故事》,是辜鸿铭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首次在上海出版。

(9)、本文作者佚名,发表于《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第18期。

(10)、然民间还有三个最有名的辫子,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一直伴随他们的终生,他们分别是:

(11)、诙谐的人很可能严肃,古怪的人也很可能正直,辜鸿铭生平最看不惯官场里的蝇营狗苟。以段祺瑞为首的安福系军阀当权时,颁布了新的国会选举法,其中一部分参议员须由中央通儒院票选,凡国立大学教授,或在国外大学得过学位的,都有选举权。于是,像辜鸿铭这类闻名遐迩的北大教授就成了香饽饽。有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陈博士到辜家买票,辜鸿铭毫不客气,开价五百元,当时的市价是二百块。小政客只肯加到三百。辜鸿铭优惠一点,降至四百,少一毛钱不行,必须先付现金,不收支票。小政客还想讨价还价,辜鸿铭大吼一声,叫他滚出去。到了选举的前一天,辜鸿铭果然收到四百块光洋和选举入场证,来人再三叮嘱他明日务必到场。等送钱的人前脚离开,辜鸿铭后脚就迈出大门,他赶坐下午的快车前往天津,把四百块钱悉数报销在名妓“一枝花”身上。直到两天后,他才尽兴而归。陈博士早就气歪了嘴巴,他赶到辜家,大骂辜氏轻诺寡信。辜鸿铭二话不说,顺手抄起一根粗木棍,指着这位留学生小政客,厉声斥责道:“你瞎了眼睛,敢拿几个臭钱来收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去!从今以后,不要再上我这里来!”陈博士理屈词穷,又慑于辜氏手中那根粗木棍的威力,只好抱头鼠窜,逃之夭夭。当时,中国的国会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实由贿赂公行造成。辜鸿铭用贿款去吃花酒,杀“猪”杀得风流快活,堪称一绝。

(12)、辜鸿铭,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1857年,辜鸿铭生于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他的父亲辜紫云是当时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能说流利的闽南话、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外国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被喜爱他的橡胶园主带到欧洲留学过程中,先后学习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并先后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1913年,和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3)、在这本书里,辜鸿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衡量一种文明的价值,在我看来,我们最终要问的问题,不是看他是否修建或能够修建的城市有多么伟大,建筑有多么豪华,马路有多么漂亮,也不是看它已经拥有以及能够生产的家具有多么好看和舒适,设备、工具和仪器有多么机巧和有用。不,甚至也不是看它创建了什么样的研究机构,什么样的艺术和科学。为了真正衡量一种文明的价值,我们必须要追问的要义是:它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性类型,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14)、《觉醒年代》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其首要贡献不是客观地描述了关于那个年代的历史细节和历史真实(那只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方法),而是以一种罕见的勇气,用影像书写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段重要的历程——从文化启蒙到思想启蒙到政治觉悟到革命行动的完整思想史。

(15)、当时正值欧洲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西欧各国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前景感到失望和悲观,开始反思自己曾经自以为先进的文明制度,而辜鸿铭关于「东方文明」的观点恰好横空出世,让很多西方人眼前一亮,感触颇多。

(16)、很少人去分析这位学贯中西的老先生,为啥会如此叛逆?

(17)、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18)、 据介绍,乾隆末年,惠安辜氏七世辜宗携子赴台谋生。根据螺阳上坂村辜氏族谱记载,辜鸿铭是惠安辜氏十一世。

(19)、这一期就让民图君带大家认识辜鸿铭先生,这位不世出的人中怪杰,清末民初学术界最具喜剧色彩、最受争议的大师级人物。

(20)、很快,受杨玉书推荐,辜鸿铭入了张之洞的幕府,正式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人生之旅。

2、辜鸿铭生平简介100字

(1)、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2)、“让家乡后人汲取辜鸿铭先生的正能量,用心灵的语言,诵吟高歌,将中国人的精神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组织吟诵会的螺阳书院工作人员说道。

(3)、这个人有过很多名号:「圣哲」「怪杰」「狂儒」「老怪物」「老顽固」「小丑」……光看名号,你很难判断他是怎样一个人。

(4)、 早年 德龄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在兄妹五人中排行第其父裕庚为满清贵族、外交官。当时,她的父亲裕庚正受湖广总督张之洞委派,主持沙市的厘税榷关,兼办洋务、教案。

(5)、如何证明自己是中国人?辜鸿铭的第一步,是选择在外形上改变——他留起了后来成为他一个著名标志的东西:辫子。

(6)、辜鸿铭自己也曾说过:我的辫子在头上,是有形的,你们的在心里,是无形的。也许辫子在辜鸿铭心中不是落后,腐朽的象征,反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象征,他眼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继承,他头上的不仅仅是辫子,更是他想要传承中华文化的一腔热血的象征。

(7)、柏树胡同26号,旧时的门牌是椿树胡同30号。据房屋档案记载,该院在胡同西段南侧凹进去的小夹道内,占地面积为130余平方米;

(8)、据了解,螺阳镇上坂村辜氏族亲合力重建辜氏宗祠,1999年春落成,并设立“国学大师辜鸿铭纪念室”,今年刚好是20周年。

(9)、回国后的辜鸿铭,潜心研究中华文化,他对比中西文化,感觉东方文明丝毫不亚于西方,甚至高于西方,而此时中国经过甲午战争失败,对现状不满的年轻人,开始主张“全盘西化”,来拯救这个古老国家!

(10)、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报刊社做过摄影记者、编辑、副主编。

(11)、为啥喜欢三寸金莲,在他看来,这和欧洲女人的“束腰”,都是追求美观,都是文化的象征!

(12)、l 点击屏幕左下角的“赞”,给主页君戴上手套

(13)、据介绍,辜鸿铭祖籍惠安,螺阳上坂村是其父辈们生活和居住过的地方,为了纪念这位近代史上杰出的国学大师,近年来,当地的辜氏宗亲每逢传统节日,都会举行纪念辜鸿铭中华诗词吟诵会。吟诵会当天,来自泉州、惠安两地的诗词作家,汇聚一堂,与上坂小学数十名少年儿童同吟齐诵包括辜鸿铭先生诗文在内的中华优秀诗词。

(14)、今天,我们就向大家推荐几本关于辜鸿铭的馆藏图书:

(15)、后来不得不写个谦虚的求见的信,才得以相见,这段历史被林语堂先生收录在《信仰之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16)、据介绍,辜振甫曾在书信中讲到“鸿铭先生诲之谆谆,本人深蒙启迪,终身受用,并常以之转嘱后辈共勉之。”可见,辜鸿铭对辜振甫的影响至深,这也是辜氏叔侄的情感所在。(东南网记者林杰)

(17)、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其父辜紫云会讲闽南语、马来语和英语,在一家英国人创办的橡胶园当到了总管。

(18)、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1915年《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19)、走进辜鸿铭纪念室,屋内左侧走廊墙壁上贴有辜鸿铭生平事迹和训示名言,对面的右侧墙面则贴有辜振甫生前开展两岸工作的部分事迹。厅堂中央设为活动场所,厅堂左侧有一陈列室,收集了辜鸿铭先生著书文集及历史照片等。

(20)、1895年起,先后随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国。1903年春,17岁的德龄随父回到北京,不久和妹妹容龄一起被慈禧太后诏进宫中充作“御前女官”。

3、辜鸿铭生平简介妈妈

(1)、她的亲人有:大哥(名号不详),二哥 勋龄,四弟馨龄,五妹容龄(山寿郡主)。满族,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上世纪初,精通八国外语的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作为御前女官为慈禧太后做翻译工作。

(2)、就这样,才10岁出头的辜鸿铭就随布朗夫妇到了英国。因为对文学很感兴趣,辜鸿铭考取了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系——他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苏格兰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

(3)、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讲求诗文字句乃至于行为举止的“有出处”,就是每一个用典,每一个标志性的行为动作,都是要有出处的,有前人的对应的。这种用典,是有文化的象征。辜鸿铭老先生的漱口,其实也是“用典”。

(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W0uiHzKKKVk4CWQioBxpA提取码:ssd1 书名:中国人的精神

(5)、马建忠——清末著名的学者和外交家,也是李鸿章的重要幕僚。1882年,马建忠途经新加坡,辜鸿铭得到了一个和他见面聊天的机会。

(6)、《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诞生始末

(7)、在现代,我们经常会说“学霸的世界我们是不懂得”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辜鸿铭身上非常的适用。辜鸿铭是晚清民国的大师民主中最怪的一人,他精通九种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在学习期间吸取了大量的西洋知识,后来转身研究了国学。按理说他这种出彩的履历,人们不应该说他是个怪人才对,那他又怪在哪里呢?

(8)、辜鸿铭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出生后不久,便随着义父布朗先生前往西方各国求学。在临行前他的亲生父亲辜紫云只嘱咐他一句:无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9)、自1883年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他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古老的东方理论中还加入了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在他之前,理雅各曾经翻译过多部儒家经典。但是辜鸿铭认为理雅各的翻译并没有表达出儒学的精髓。

(10)、辜鸿铭被马建忠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震撼了,甚至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40年后,辜鸿铭在回忆那三天与马建忠的对谈时依旧记忆犹新:「我在新加坡同马建忠的晤谈,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正是因为他,我再一次变成了一个中国人。」

(11)、“有辜鸿铭老先生翻译的经典国学,写过的诗词,也有后人给他写的传记评论,这些书籍都是设立纪念室时宗祠去收集的。这张照片是辜先生在北大教书,这一张是上世纪印度泰戈尔诗人来中国时和辜先生合影,当时两位都是文化界大师级人物。”辜炳辉介绍说,辜鸿铭对国学的贡献后人有目共睹,纪念室成立后一直秉持弘扬国学文化,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传承辜鸿铭国学精神。

(12)、他把儒家之作《论语》、《中庸》和《大学》翻译成英文,德文,在国外引起轰动,在欧洲文人圈里流传一句话:

(13)、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14)、某天,辜鸿铭在北京椿树胡同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说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辜鸿铭辩才无碍,他既能在西洋人面前稳操胜券,也能在东洋人面前棋高一着,即便他面对的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那样的高段位选手,他也能赢。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居停期间,他与张之洞有过接触,作为见面礼,辜鸿铭将刚出版不久的英文译本《论语》送给伊藤。伊藤早有耳闻—辜氏是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他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如今20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并不会三三得八的。”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只好微笑颔首。辜鸿铭殊非当时一些萎靡不振的士大夫所可比拟,他生平喜欢痛骂洋人,反以此见重于洋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鞭辟入里,骂在要穴和命门上。洋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到了痴迷的地步。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学者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的讲演,要二元,外国人对他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15)、此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作出版了《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反映晚清宫廷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作品,一时间风靡海内外。德龄的清廷题材英文作品,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流肇兴时期的特定产物,其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以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向西方人士介绍了中国高层统治者现实生活的实情,部分地澄清了帝国主义分子强加给西方读者的传闻和谎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

(16)、近世人物中,辜鸿铭最看不起袁世凯,因此后者挨骂的次数最多,也最为不堪。1907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由封疆外任同入军机,辜鸿铭随喜,也做了外务部的员外郎。有一次,袁世凯对驻京德国公使说:“张中堂(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办事的。”言下之意是,他处理公务无须学问帮衬。辜氏听人转述此话,忍俊不禁,立刻以戏谑的语气嘲笑袁世凯不学无术,他说:“当然,这要看所办的是什么事,如果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还不知道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到的。”当时,有一种说法众人皆知:洋人孰贵孰贱,一到中国就可判别,贵种的洋人在中国多年,身材不会走形变样,贱种的洋人则贪图便宜,大快朵颐,不用多久,就会脑满肠肥。辜鸿铭借题发挥,用这个说法痛骂袁世凯:“余谓袁世凯甲午以前,本乡曲一穷措无赖也,未几暴发富贵,身至北洋大臣,于是营造洋楼,广置姬妾,及解职乡居,又复购甲第,置园囿,穷奢极欲,擅人生之乐事,与西人之贱种到中国放量咀嚼者无少异。庄子曰:‘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人谓袁世凯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凯为贱种也!”他还骂袁世凯寡廉鲜耻,连盗跖贼徒都不如,直骂得袁世凯一无是处。

(17)、辜鸿铭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与幽默。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说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

(18)、关于他的妾,是一个“跨国情缘”,辜鸿铭在青楼偶遇落难的日本女孩贞子,顿生怜悯之心,带回家帮其寻找父母。

(19)、当然,辜鸿铭知道留辫子也只是个形式而已,要真正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要读书。1883年,他决定辞去在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中的职务,开始潜心研究中国经典文化。

(20)、《中国人的精神》是全面反映辜氏文化思想的代表作。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论文结集而成。面对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和对中国文化的歧视,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

4、辜鸿铭的资料

(1)、《春秋大义》英译本(《中国人的精神》),副标题是「战争和出路」(TheWarandtheWayout)

(2)、而给他下这道命令的,就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

(3)、辜鸿铭的仕途生涯不足一谈,他一生事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于沟通中西文化并诉诸于翻译事业。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孔孟哲学,精神道义,他勤于写作。辜氏一生著述颇丰,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写成,其目的即在于使西方人了解,并通过了解进而尊重中国文化。

(4)、看到上面介绍,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极端的复古保守主义者!

(5)、他的翻译和严复的翻译正好相反:严复是把西方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而辜鸿铭是把中国的作品翻译成外文。

(6)、从辜鸿铭的经历和思考出发,描述了辜鸿铭的生平历程及思想精髓,重塑了辜鸿铭的哲学理念,意在澄清众人对他的误解,由此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思想,并从中找出适合当代人参考的学说理念,意在把辜鸿铭放入时代环境之下去看,让人真正了解他并积极推崇中国文化。

(7)、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8)、甚至在慈禧过大寿的时候,他大骂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9)、高山大海,石家庄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0)、硕士毕业后,辜鸿铭又去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进修文学和哲学,不仅在学术上收获颇丰,也借此熟悉了多国语言,他的德语、法语不错,对拉丁语也有所涉猎。

(11)、在当时西方社会广经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评价了,而后来辜鸿铭因为满腹经纶虽然并没有获得大清朝的重用,但是被张之洞纳入幕僚之中,在文学史上辜鸿铭也拥有极大的造诣,在西方文学领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在当时激烈的思想竞争之中,起着一个引导性的作用。

(12)、ETnunc,reges,intelligite!TheMoralCauseoftheRussia-JapaneseWar《当今,皇上们,请深思!日俄战道德原因》,它从1904年12月10日起在《日本邮报》上连续发表,1906年结集于上海刊行。主要讨论日俄战争在道义方面的根源,兼及中西文明问题,并批评俄日双方的政策。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46句澎湃的近义词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