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7句有没有描写端午节的诗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04 07:20:12 admin 阅读:59

导读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彩线轻缠红玉臂 1、描绘端午节的诗句是 (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彩线轻缠红玉臂

1、描绘端午节的诗句是

(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3)、释义:刮来一阵小风轻轻吹起了衣服却不带尘土,良辰美景正适合喝酒。扩展资料:《浣溪沙·端午》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5)、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出自张榘的诗《念奴娇》

(6)、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7)、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8)、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7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11)、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文天祥《端午感兴》

(1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4)、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5)、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6)、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7)、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

(18)、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20)、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2、有没有描写端午节的诗

(1)、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2)、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4)、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如梦令》

(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鹧鸪天》

(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7)、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8)、入夏消暑,扇子是人们最常用的纳凉用品,端午,夏意渐生,赠扇正当时。而唐太宗所言的“庶动清风”中“清风”二字,又蕴含“清慧的风化”之意。可见唐太宗的“端午赠扇”高雅且富有内涵。然而,赠送扇子的习俗,并不是从唐太宗开始,只是他进行了“普及”,后来才就形成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民间风俗中“端午赠扇”渐渐衍生出“辟邪、凉快”等含义,从高雅、文艺转而为通俗、实用。

(9)、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10)、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11)、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出自张孝祥的诗《点绛唇》

(12)、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

(13)、淘诗词是以北京几所名校大学生为基础的一个年轻、公益性质的诗词平台。舍号情真,只待您的美丽参与!

(14)、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6)、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

(17)、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9)、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20)、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3、描写端午节的诗句都有哪些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3)、端午节快到了,甬城街头小巷,到处飘散着粽子的馨香,也随处可看到手拿艾蒿菖蒲的人们,脸上充满节日的喜气。人家的门楣上柱子旁早挂上了一把新鲜的菖蒲艾蒿,它们为主人把持着门槛,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驱除着邪气,守护着安宁。

(4)、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6)、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7)、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8)、——唐朝李隆基的《端午武成殿宴群官》。释义:端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9)、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0)、如需帮助进会请您添加淘诗词客服号  taoshici-001

(1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出自苏轼的诗《浣溪沙端午》下阕

(1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出自文秀的诗《端午》

(1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6)、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17)、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描写端午节的诗句篇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8)、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9)、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出自刘辰翁的诗《齐天乐》

(2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4、描写端午节的诗诗句

(1)、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2)、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端午日》

(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5)、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7)、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9)、驰马射柳,在端午节清晨举行。《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这种节日竞技相沿成习,直至清末。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1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12)、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出自刘禹锡的.诗《竞渡曲》

(13)、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出自陈三聘的诗《如梦令》

(14)、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出自周紫芝的诗《永遇乐》

(15)、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描写端午节的诗句《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1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7)、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18)、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9)、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潘《端午日》

5、描写端午节的诗句都有什么

(1)、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3)、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4)、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5)、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7)、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出自杨无咎的诗《蓦山溪》

(8)、5、“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0)、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11)、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3)、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成都》听够了?在哈尔滨的街头走一走!|冰城学子版《哈尔滨》

(15)、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6)、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7)、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8)、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9)、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午日观竞渡》

(2)、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3)、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出自万俟咏的诗《南歌子》

(4)、当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讨论究竟是谁吃了这个爱心粽子的时候,哈哈的笑声里,我忽然间明白,曾经那个专属于我的粽子,我自己是永远包不出来的。就像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都封存在那个已逝的年代了。

(5)、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6)、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8)、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9)、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0)、老铁,没有什么难事是一顿小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找他们试试吧……

(1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

(13)、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5)、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6)、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7)、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9)、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20)、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4)、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5)、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6)、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7)、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5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是什么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