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0句萨特 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07 09:31:07 admin 阅读:59

导读萨特名言他人是我 1、萨特名言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什么意思 (1)、他比我大两岁—他从这两年中已赚到不少好处。 (2)、《禁闭》提出这一问题,其深层意蕴正在这里。艾丝黛尔不动脑筋...

萨特名言他人是我

1、萨特名言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什么意思

(1)、他比我大两岁—他从这两年中已赚到不少好处。

(2)、《禁闭》提出这一问题,其深层意蕴正在这里。艾丝黛尔不动脑筋不思考,只追求动物本能般的直感享乐,不能严肃对待自己,也不去改变自己,所以走上犯罪道路,落入了自己的地狱;伊内斯有思考能力,却被同性恋的情欲引入歧途,明明知道自己很坏,还要一意孤行,步入作恶的深渊。她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开始,以与别人共同毁灭告终,也落入了自己为自己制造的精神地狱之中;加尔散既不能在事前正确选择,又不敢在事后面对事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以他人的判断为准绳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也落入了自设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

(3)、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密室》

(4)、一部既温暖又治愈的科幻色彩的悬疑片,凯文史派西的标志性影片之一。影片讲述了关于布鲁特的故事,他是一家精神病医院中的一个神秘病人,声称自己来自一个遥远的叫作K-Pax的星球。他的医生马克-鲍威尔博士也被这个快乐、自信的人迷惑了,布鲁特所描述的1000光年以外的星球生活使其它病人将信将疑。 当布鲁特说他将在夏季结束以前回去时,病房中所有的病人都争着要与他一同回去。随着布鲁特宣布离开地球的日期日益临近,鲍威尔博士在科学对信念这个问题上难以定夺,并开始怀疑他自己辨别真实情况与幻想的能力。

(5)、他人即地狱,是萨特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出自萨特的一个剧本《禁闭》,说的是三个被囚禁起来的鬼魂,等着下地狱,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三个鬼魂彼此之间不断欺骗和互相折磨,最后他们忽然领悟到,不用等待地狱了,他们已经身在地狱里面了。

(6)、又是一部诺兰的佳作。故事发生在急速变化的世纪之交的伦敦。当时魔术师是权力阶层里的偶像和名流。两个年轻的魔术师开始了获得他们自己的名声的路程。华而不实而老于世故的罗伯特·安吉尔是一个完美的职业演员,而不拘小节的阿尔弗莱德·伯登是一个纯正的有创造力的天才,但是缺乏展现他的奇妙想法的表现力。他们开始成为令人羡慕的朋友和搭档。但是当他们最大的一次表演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他们成为了人生的敌人,他们都以胜过和打倒对方为目标。在很多次表演中,他们进行着猛烈的没有限度的竞争,甚至利用奇异的新的电能以及激进的发明家特斯拉的科学家。而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陷入成败安危不定的处境中······金刚狼,蝙蝠侠,黑寡妇,就这演员阵容,还有不看的理由吗?

(7)、这则故事虽然荒诞,却讲出了一个道理:所谓众口难调,无论你怎么做,总有人说三道四。萨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狱。他认为,当我的意愿因为他人而不得不改变的时,就出现自我实现与他人实现之间的矛盾,而当自我意识越强烈,与他人的矛盾就越激烈,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人就成了我的“地狱”了。

(8)、这起因,还要追溯到1992年的一天,张宝艳4岁的儿子随姥姥逛商场时意外走丢了。张宝艳顿时感觉五雷轰顶,无法活下去了,所幸的是,3个小时后,孩子找到了。

(9)、如果我没有弄错,如果所有这些迹象堆积起来预示着我的生活将发生新变化,那么我很害怕。这倒不是说我的生活很丰富,或是很有价值,或是很可贵。我害怕那个即将产生、即将控制我的东西——它将把我带往何处?难道我得再次出走,放弃一切,放弃我的研究和书?难道在数月、数年以后,我将精疲力竭、心灰意懒地在新的废墟上醒来?趁现在还来得及,我想看清楚自己。

(10)、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和搭档查克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手刃亲生骨肉的女犯蕾切尔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德洛丽丝的管理员,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但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引用片中最著名的那句话:“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更能引发观众的无限思考。

(11)、1929年,忙于准备毕业论文的萨特通过朋友艾伯德的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小两岁的同校同学波伏娃。

(12)、其实人们之所以追求美德、践行道德,不单纯是为了利他,更是通过这样的利他实现最高境界的利己——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13)、萨特生前,人们称颂他卓越的才华与富有正义感的人格,但也一直有人抨击他的政治信仰,并在他的生活作风上大做文章。如今,法国人纪念萨特,更多的是对逝去时光的一种留恋和向往。在一篇纪念萨特的文章中一位受访者说道:“我怀念萨特生活的那个时代,当时的法国只有两张面孔,那就是戴高乐和萨特。”

(14)、人性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是他从无到有从不存在到存在之后愿意成为的那样。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

(15)、伊内丝则充满敌意地牢记“他人”的存在以求尽可能地包庇自己同性恋的往昔。但是,他们不仅彼此封闭自己,同时又相互“拷问”他人,每个人无时不在“他人的目光”中存在并受到审视与监督。由于他们生前恶习不改,真实面目迅速裸露。

(16)、萨特闻言激动得脸色苍白,因为“依据自己对事物的接触与感觉来认识事物并从中弄出哲学来”正是萨特梦寐以求的目的,他决定步阿隆的后尘,赴柏林专攻存在主义,从此开辟了他的哲学之路。

(17)、1957年,《现代》杂志匈牙利问题专期,萨特写了《斯大林的幽灵》一文反对苏联干涉。但他又认为,苏联仍然是血肉筑成的社会主义。

(18)、电影以口水金特的叙述为主线,把恐惧和背叛很好的融合了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黑色氛围。电影的结构突破了传统悬疑电影的习惯,处处观众的出乎意料,张力十足,扣人心弦,以致有人惊呼这部电影是不是拍得太聪明,超出了观众的理解力。影片也得益于几位演员的精彩表演,尤其是凯文·史派西。在电影中,凯文·史派西时而怯懦,时而疯狂,始终准确掌握着故事的节奏,把老谋深算的口水金特发挥地淋漓尽致。

(19)、思想在我头脑里流过,或快或慢地,我不使任何东西留下来,我让它们自然地逝去。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借以依附的词句,我的思想始终是模模糊糊的,它们汇成一些含混的但很有趣的形体,互相贪婪地吞噬着,马上我就把它们忘了。

(20)、可以豪不夸张的说,记忆碎片绝对是倒叙式蒙太奇拍摄手法的巅峰之作,影片中的剪辑手法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部片子为诺兰日后的盗梦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影片中的每一分钟几乎都不能错过,每一处细节都是环环相扣。故事的主人公莱昂纳多·谢尔比的生活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向杀害他妻子的凶手复仇。妻子被杀害时,莱昂纳多也受到重创,得了“短期记忆丧失症”,从此他只能记住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可是,支离破碎的记忆却令莱昂纳多举步维艰。。。

2、萨特 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

(1)、“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子。”

(2)、萨特是一个写作非常勤奋的人,他从来不放松自己,工作时总是坐在硬椅子上,从不坐有扶手的安乐椅,也从不躺着看书。为了提高写作速度,他还大量服用兴奋剂。但他又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的工作速度惊人,他总能找出时间旅行或度假,享受喝咖啡的乐趣并不停地演绎风流韵事。

(3)、人总是处于和他者的相互关系中,人的自由也必须在同他者的关系中得到实现,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个体是不可能生存的,当然也就谈不上自由。人本身不过是一个相对他人的概念而已,没有了他人,人也就不再成其为人,所以人需要他人,离不开他人。

(4)、他人即地狱的原句是:"他人的天堂,自己的地狱."——这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句名言。

(5)、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th Floor)

(6)、萨特把“存在先于本质”看成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存在先于本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人首先是存在,与自己相遇,在这个世界上崛起,然后才规定他自己。这个解释仍然有些玄乎。更通俗地说,人在一开始时无所谓本质,人之初是个无,他什么也不是,直到后来,他才成为他自己所创造的东西。萨特所说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纯粹意识活动的存在,而所谓“本质”,说的是人所具有的那些具体的特质和规定性。简言之,“存在先于本质”说的是:人来到世界上的时候,无所谓本质,只是作为纯粹意识活动、虚无而存在,人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最后才能获得自己的本质,也即获得自己的特质和规定性。

(7)、非常经典的一部悬疑片。“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处处都充满着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哪怕是非常细小的改变。就如同影片名“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透露的道理一样,人生的某个时候的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与众不同的结局,选择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8)、真正的利他主义,是发乎天性,落于心安,类似于本能,不是一个人再三权衡后去行善,而是心有不忍,于是身体力行,这才会收获幸福平静。

(9)、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

(10)、没有人妨碍我的自由,是我的生活本身汲干了我的自由。

(11)、很明显,萨特的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并在他的作品中占着突出的地位。萨特强调把人心里最复杂隐蔽的东西赤裸裸地再现到作品中,即写出内心世界的“真实性”,注重个人意识和非理性情绪的最自然流露。

(12)、凡是“地狱”,无不从自私的选择开始,而后“殃及池鱼”,其结果只能是大家都生活在“谁也好不了”的地狱之中,想害人,想整人,最后结果必然是害己整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就是说,倘若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

(13)、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    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14)、从伦理角度讲,一个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应该是合乎理性的行为,当一个人采取利他行动时,是因为一方面利他的道德行动可以为行动者建立良好的道德声誉;另一方面,利他行动有利于行动者长远利益,帮助他人或者帮助朋友,短期看好像吃亏,但长远看,则是有利的,只是行动者在行动时无意去想往后的利益而已。

(15)、没有人妨碍我的自由,是我的生活本身汲干了我的自由。

(16)、从这里,萨特接着说,人如何存在就应该是人自己选择的结果,即人首先存在于世界之上,然后人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就决定了人的本质,所以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

(17)、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当他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希望达到的目标实现,并且这种获得与实现是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的时候,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幸福。

(18)、那么,这种互相折磨、互相敌对的人际关系困境,是否无法摆脱了呢?萨特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总是被别人误解,人们以为我想说的意思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是坏透了的,而且这永远是难以沟通的关系。然而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

(19)、把艺术作品看作超验的成果,以为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益于世人。

(20)、我活着,是因为我诞生了。我诞生,是因为我的父母孕育了我。我自己并没有要求诞生。但一旦我诞生了,活着,就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追求尽可能好的结果,并尝试着给一开始就被扭曲的自由以正确的方向——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去做的。我说自由被扭曲了,是因为父母在孕育我们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他们设想我们将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职业,等等。我们的自由被扭曲,也受教育的影响,受新闻每天提供的信息影响。

3、他人就是我

(1)、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死无葬身之地》

(2)、最后补充一点,海德格尔和萨特所说的“自由”,其感情色彩都不是那么乐观。我们自由,不是因为我们希望自由,而是我们生来就不得不自由的存在(比如人人都要死,根本没有另一个人能管得了),所以萨特说:“人被迫自由。”海德格尔说得更彻底:人不自由的时候感到不满,人自由的时候感到恐慌。

(3)、因此利他比利己更幸福,就如张宝艳夫妇,他们在帮助别人寻子的过程中,其中酸甜苦辣,无法言喻,但他们心理却感受到莫大的满足,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4)、他的另一著作《辩证理性批判》则以人学辩证法为结构框架,以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构筑出一门新的学科——人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尽管萨特的外祖父早就警告过他写作是一个非常不可靠的职业,但萨特还是由衷地热爱写作,并在离开大学后急欲成为一名作家。他的前两本小说《挫败》和《真理的传说》均被拒绝出版,萨特的兴趣便又转向了哲学。

(6)、几天后,老贵族亲自带着礼物登门感谢,农民却拒绝了这份厚礼。在他看来,当时救人只是出于自己的良心,自己并不能因为对方出身高贵就贪恋别人的财物。老贵族为此非常敬佩农民的善良与高尚,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

(7)、1938年,《恶心》出版了,它被认为是萨特所有小说中哲学内涵最为丰富的一本。

(8)、现在来看三个主人公。三个主人公都是有罪行的人:加尔散是个胆小鬼,被枪毙的可耻的逃兵;艾丝黛尔是色情狂和溺婴犯;伊内丝是同性恋者和力图支配别人的心理变态者。三个人被送进地狱,他们所要进行的戏剧动作只有一个,就是力图避免地狱的折磨和痛苦;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解脱,获取自由。整个剧作表现的,就是在上文提到的禁闭环境下,三个人寻求解脱的徒劳的努力和最终的失败。 

(9)、在萨特看来,人不能一开始就获得自己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上帝赋予的,也不是环境决定的,而是在人的“自由选择”,自我创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的。人如果不能进行自由选择,自我谋划,自我创造,他就永远不能获得自己的本质,永远不能获得自己的价值,他就不是真正的“存在”,他已降到了物的“存在”状态。

(10)、他勤奋地工作着,常常是上午读胡塞尔的哲学著作,晚上着手写小说。

(11)、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但也可以光芒万丈。

(12)、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这就是说,去发明创造吧。没有任何普遍的道德准则能指点你应当怎样做: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天降标志。

(13)、大概的意思是:他人的存在是自己存在的参照,正是因为有他人的存在,人才会不断的拷问自己。

(14)、1968年5月法国大学发生了骚乱,反对越南战争和学校的规则。萨特与波伏娃等人发表了支持学生的行动的声明。并前往大学发表演讲。

(15)、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存在与虚无》

(16)、叔本华曾把唯我论者称作"关在攻不破的城堡里的疯子",《禁闭》描写的正是关在攻不破的城堡里的、永受煎熬的三个疯子!正是在上述三层意义的基础上,萨特呼吁"争取自由"、"砸碎地狱",就是要唤醒人们不应作恶,以免扭曲与他人的关系;就是要唤醒人们,不要依赖别人的判断,作茧自缚,制造樊笼,成为"活死人";就是要唤醒人们,严肃认识自己,超越自己,鼓励人们以自己拥有的自由权利为武器,去砸碎这种精神地狱,冲破人为的灵魂牢笼,为自由的心灵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来。

(17)、又是一部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惊魂记可以说是现代恐怖片惊悚片的蓝本,悬疑类型电影的标杆!影片中的场景设置,人物刻画,情节推进,节奏把控几乎都到了一个完美的状态。这部在当时空前成功的恐怖电影技巧大胆、画面惊人,即使在数十年后谋杀与血腥的场面仍吓得观众心惊肉跳。现在很多悬疑惊悚片中都能看到惊魂记的影子。

(18)、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19)、本周我们要读的书是《跃迁》,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七篇文章,从利他,提问,简单,专注,选窄门,迟钝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等七个角度,来深度解读《跃迁》这本书。让我们学会成为一个高手,告别低质量勤奋,找到真正提升自己的方法。

(20)、总之,人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存在物。人只能自己规定自己的本质,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更通俗地说,人只能自己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交给自身以外的力量来安排。所以萨特有一句名言叫,“懦夫自己造成了懦弱,英雄是自己造成的英雄”。这就是说,懦夫也好,英雄也罢,都不是一开始就是懦夫或英雄的,只是通过自己的选择,自我创造,最后,他成了懦夫或英雄。

4、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自由选择论集

(1)、最后补充一点,海德格尔和萨特所说的“自由”,其感情色彩都不是那么乐观。我们自由,不是因为我们希望自由,而是我们生来就不得不自由的存在(比如人人都要死,根本没有另一个人能管得了),所以萨特说:“人被迫自由。”海德格尔说得更彻底:人不自由的时候感到不满,人自由的时候感到恐慌。所以海德格尔指出,我们常常以“别人都这么做”这样的想法逃避自由。但海德格尔和萨特都强调,自由的存在才是本真的存在,与其非本真、不自由的、浑浑噩噩的存在,不如本真、自由、明明白白的存在,所以萨特一生都在呼吁自由,反抗阻碍自由的地狱。

(2)、经过几部悬疑片的历练,诺兰终于拍出了号称影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悬疑片。

(3)、同年,《肮脏的手》(Les Mains sales)。50年代初期,萨特在政治上逐渐倾向共产d。成为共产d同路人。1952年暑期的共产d人雅克·杜克洛被捕和6月4日发生的罢工失败对萨特造成很大的刺激。他撰写并发表《共产d人与和平》试图说明共产d和工人间的关系,分析造成罢工失败的根源。

(4)、所以,当你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解决困惑,成就了他人时,就是在成就另一个自己。真正的道德从来是在利他中实现精神的利已、在利人中完成真正的自立,是利已与利他的和谐统一。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利他更容易实现人生的跃迁。

(5)、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又让我明白这一切没什么意思。即使得到了自己的最爱,也依然会感到空虚。

(6)、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7)、本剧提供了一个看似荒谬的背景——地狱,并通过“灯永远亮着”“刀子捅不死死人”等细节来制造出一种间离效果,其目的正在于:不欲使观众沉迷于剧情,而要诉诸他们的理智,引发他们的深思。这也正是哲理剧的一个重要特点。

(8)、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光芒万丈。

(9)、把艺术作品看作超验的成果,以为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益于世人。

(10)、尽管自己选择的使命是美丽的、崇高的和神圣的,但责任太沉重了,到头来被重负压得粉碎。回首往事,就象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得斯旺所说:“真想不到我为一个对我不和适的女人而糟蹋了一生。

(11)、忠诚,即使是深深的忠诚,也从不会是洁白无瑕的。

(12)、人不外乎是他意图成为的东西。人实现自己有多少,他就有多少的存在。因此,他是他行动的总体,是他的生活。

(13)、在能找到任何真理之前,人必须有一个绝对真理,而这种简单的、容易找到的、人人都能抓住的真理是有的,它就是人能够直接感到自己。

(14)、首先,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便是你的地狱。即倘若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剧中三人都是罪人,都是败坏与他人关系的罪魁祸首,生前都给他人造成过痛苦。萨特通过三个已死的"死活人",正是要点醒许多在世的"活死人"来认识这个道理。 

(15)、叔本华曾把唯我论者称作“关在攻不破的城堡里的疯子”,《禁闭》描写的正是关在攻不破的城堡里的、永受煎熬的三个疯子!正是在上述三层意义的基础上,萨特呼吁“争取自由”、“砸碎地狱”,就是要唤醒人们不应作恶,以免扭曲与他人的关系;就是要唤醒人们,不要依赖别人的判断,作茧自缚,制造樊笼,成为“活死人”;就是要唤醒人们,严肃认识自己,超越自己,鼓励人们以自己拥有的自由权利为武器,去砸碎这种精神地狱,冲破人为的灵魂牢笼,为自由的心灵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来。

(16)、加尔散问,“难道能以某一个行动来判断人的一生吗?”是的,只有行动才能决定。加尔散要说明自己不是胆小鬼,只有通过勇敢的选择、勇敢的行动来证实;寄希望于他人的谅解和拯救,只能是一种欺骗,结果只能是永陷地狱,永陷痛苦的深渊。

(17)、“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总是被人误解,人们以为我想说的意思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是坏透了的,而且这永远是难以沟通的关系。然而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我要说的是,如果与他人的关系被扭曲了,被败坏了,那么他人只能够是地狱。……其实,对于我们认识自己来说,他人是我们身上最为重要的因素……

(18)、文章地址:http://www.yuluju.com/mingrenmingyan/111html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9)、总之,萨特的意思是:人在各种具体的环境中,都是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的,环境不能决定人的自由,不能限制人的自由,人自由地创造环境,环境的意义是由人自己选择的,因而人是自由的产物。

(20)、在寻子之路上,50多岁的张宝艳还在与时间抢跑,每天工作16小时,一次次奔赴于解救孩子的第一现场,历经无数撕心裂肺、合家团聚的时刻。她辛苦奔波图什么?她的初衷很感人,她只盼万家团聚,她祈愿“天下无拐”。

5、萨特提出他人就是地狱的重要作品

(1)、萨特往往不讲究作品情节的复杂与曲折,而着力以理性去分析和讨论主人公的精神和心理。《禁闭》的主人公加尔森的名言“他人即是地狱”揭示了萨特对社会中卑劣的人际关系的概括。

(2)、实际上,由于我们都是活人,所以我想以荒谬的构思来解释我们自由的重要性,也就是通过其他行动来改变我们为之痛苦的行动的重要性。不管我们处于和中国地狱般的环境之中没我想我们都有自由去打碎它。如果有谁不去打碎它,那就是他们自由地留在其中了,也就是说,他们自由地将自己置身于地狱之中。……

(3)、《禁闭》是萨特著名的哲理剧代表作,其深刻含义和深远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戏剧范畴。萨特在这一剧作中探讨了他在《存在与虚无》中重点探讨过的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以戏剧的形式重申了他的存在主义观点。

(4)、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5)、当然,“我”对别人也是这样。于是,“我努力把我从他人的支配中解放出来,反过来力图控制他人,而他人也同时力图控制我。”在萨特看来,这就是人与人的敌对关系在思辩层面上的解释,也是《禁闭》一剧所要揭示的东西。

(6)、萨特把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作是敌对的关系。在萨特看来,人是绝对自由的,但这种自由只有在摆脱了与他人的联系时才能实现,他人和社会对个人的自由总是一种限制,要维护个人自由,就必然与他人的自由相冲突。萨特甚至认为,一对相恋的情人之间也是相互斗争的,双方都想剥夺对方的自由。

(7)、其实还有很多经典的悬疑片没有放入此榜单中,或因为剧情相似、或因为更偏向于其他类型、或因为不具代表性。悬疑片为什么这么受大家喜爱,它靠的不是大牌演员的堆砌,也不是3D特效的渲染,剧情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正因为故事的扑朔迷离,剧情的跌宕起伏才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悬疑片。

(8)、在写《禁闭》时,我又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的考虑。

(9)、存在主义真正广泛盛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存在主义的中心从德国转移到了法国。萨特用文学的形式宣扬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使得存在主义在法国乃至西欧广泛流行起来。萨特成了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萨特那里,存在主义既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文学。

(10)、更多内容请见 微博/b站:@语言学人  等更新,欢迎关注投稿,往期相关链接:

(11)、每当人们提到萨特,总有一个名字与他紧密相联,那就是波伏娃。

(12)、萨特在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一书中提出一个命题:人是被判定为自由的。在萨特看来,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存在与自由不可分,自由是绝对的。尽管自由都是一定境遇中的自由,但任何境遇都不能限定自由。人一旦被抛到世界上来,他就享有绝对自由,对人来讲,自由无须追求、他自身就是自由,自由与生俱来,无可逃避,无可选择,它是命定的。

(13)、萨特曾强调,《禁闭》中的人物都是死人,而我们却是活人。已死的加尔散不能采取行动,我们却能。“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地狱般的环境之中,我想我们都有自由去打碎它。”如果我们放弃了自我选择,过于依赖别人的目光,把它作为评判、认识自我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剧中人的困境,成为一个活死人。因而,在此,萨特再次用存在主义的理论为我们指出了自由之路,那就是人的自我选择。这也是本剧的意义所在。 

(14)、凡是“地狱”,无不从自私的选择开始,而后“殃及池鱼”,其结果只能是大家都生活在“谁也好不了”的地狱之中,想害人,想整人,最后结果必然是害己整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就是说,倘若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

(15)、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

(16)、这是一部比穆赫兰道更难以让人理解的悬疑片,也是迄今为止最耐人寻味的大卫·林奇的作品。影片叙事看似杂乱无章,毫无逻辑性可言,可一旦理顺情节后,就会发现每个镜头都意味深长,几乎可以说是逻辑严谨、无懈可击。凶杀、梦境、精神分裂、公路、迷幻、性等边缘元素提炼整合成一部超现实的影像,将充满恐怖的梦魇转换为怪癖荒谬的超现实场景,影片的结果恰好是影片起始的原因,大卫·林奇巧妙地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完成了这部杰作。对悬疑爱好者来说,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影片。

(17)、其次,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他人的判断固然重要,但也只能参考,不能依赖,不可看作最高裁决,更不是自己行为的最终目的。

(18)、人就像是骰子一般,把自己投掷到人生之中去。

(19)、我活着,是因为我诞生了。我诞生,是因为我的父母孕育了我。我自己并没有要求诞生。但一旦我诞生了,活着,就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追求尽可能好的结果,并尝试着给一开始就被扭曲的自由以正确的方向——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去做的。我说自由被扭曲了,是因为父母在孕育我们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他们设想我们将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职业等等诸如此类的希望或寄托。我们的自由被扭曲,也受教育的影响,受新闻和媒体每天提供的信息影响。

(20)、此时,他人的目光成了地狱之火,吞噬着三个人的自我。这种痛苦的心理折磨远比肉体折磨更让人痛苦!密室中没有镜子,三个人无法通过镜子来看清自己,只能通过他人的目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将别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最终,想通过他人寻求自我解脱的目标以失败告终,三个人只能各自躲进一只铁桶,以此躲避他人地狱般的目光。这样一来,真正的黑暗包围了他们,他们选择了黑暗,自以为得到解脱,却因此永世不得解脱。

(1)、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

(2)、每当我写剧本的时候,总少不了意外的原因和深刻的用意这两个方面。偶然的原因是,当我在1943年底和1944年初写《禁闭》时,我有三个朋友,我很想让他们演一出由我写的戏,而且对他们一视同仁,绝不优待任何一位。这就是说,我要时刻都留在舞台上,因为我心里想,如果有一个人离开了舞台,会想,在他不在的时候,他人会有一个更好的角色……所以我想让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3)、一旦暴露,便无顾忌,三人间形成了一向相互追逐,另一向相互排斥的双向型三角关系:加尔森希望得到伊内丝拒绝艾丝黛尔;伊内丝希望得到艾丝黛尔拒绝加尔森;艾丝黛尔希望得到加尔森拒绝伊内丝。三个痛苦的灵魂像坐上了旋转木马,永在相互追逐又永远追逐不到的“境况”中,

(4)、神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是自由的。——《苍蝇》

(5)、本榜单将推荐50部经典的、烧脑细泡的悬疑片,相信每一部电影都能让观众看后,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6)、存在主义只是根据一贯的无神论立场推出其全部结论,因为它把人类的命运交在他自己手里,它告诉人除掉采取行动外没有任何希望,而惟一允许人有生活的就是靠行动,并且从他被投进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说实在话,在所有的教导中,这是最不招摇,最最严峻的。    存在主义者也不相信人在地球上能找到什么天降的标志为他的行动指明方向,没有任何普遍的道德准则能指点他应当怎样做,因为它认为人对这些标志愿意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它提醒人除了他自己外,别无立法者;除掉人的宇宙外,人的主观性宇宙外,没有别的宇宙,人在世的命运即孤独,没有借口,没有援助;没有希望,没有上帝。他就是孤零零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他坚信人的存在是彻头彻尾的荒谬。

(7)、但这本书再次被拒绝出版。自信的萨特震怒了。万幸的是,在两个朋友的引见下,萨特见到了伽利玛,后者表示他唯一反对的是书名,并建议将书名改为《恶心》。

(8)、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光芒万丈。

(9)、在这部书中,萨特阐述了“人的存在是自由的”这一命题。无限的自由、无限的责任和虚假信念的徒劳是萨特后期著作最为重要的三个论点。

(10)、“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总是被人误解,人们以为我想说的意思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是坏透了的,而且真的永远是难以沟通的关系。然后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我要说的是,如果与他人的关系被扭曲了,被败坏了,那么他人只能够是地狱。其实,对于我们认识自己来说,他人是我们身上最为重要的因素。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07句加缪人生观精选好句